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第三节清热泻火剂

银花解毒饮

解毒饮内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纳,贝母花粉加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功痈疽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黄芩汤

黄芩汤内甘芍并,腹痛肠炎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汗出治,芪柏芩连生熟地,泻火固表复滋阴,麻黄根加功更异。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狂躁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党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石膏知母汤

石膏知母汤粳草,清热除烦止渴好,,亦有加入人参者,津气两伤应服早。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呕逆因,甘草粳米和胃气,暑烦热渴脉虚寻。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丹皮全,更宜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靡淋漓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六一散

六一滑石同甘草,解肌行水兼清躁,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妙。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痊。清营汤

清营汤是护阴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银翘竹叶煎服康。清瘟败毒饮

清温败毒地连苓,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瘟泄毒亦滋阴。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阴分伏热此剂攀,夜热早凉无汗者,从里达表服之安。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最精,芩连栀子郁砂并,金箔雄犀珠冰麝,安宫开窍效最灵。羚角钩藤汤

熄风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复脉商,再加三甲味鸡黄,脉虚抽搐时欲脱,邪少虚多是妙方。第四节和解剂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曲栀,随诊加减要记真。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四逆散

四逆散内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属,此是阳郁成厥逆,清热散郁树规母。黄连汤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方。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临,清热利湿兼畅中,湿温初起法堪循。第五节消导健胃剂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党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济生参去仅三味,并加竹橘用皆良。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用党参,半夏姜草大枣存,噫气不除心下满,虚中实症此方尊。平胃散

平胃苍术厚朴和,陈皮甘草四药着,除湿健脾消胀满,调胃诸方从此扩。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曲糊为丸麦汤下,也可方中用麦芽。健脾丸

健脾参术与陈皮,山楂麦芽并枳实,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行胃弱吃。第六节止咳祛痰剂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再加茯苓甘草临,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方行。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表寒肺热哮喘尝。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拟,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咳此方宜。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咳喘,也有加参贵和机。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前胡辛,半夏荆甘赤茯苓,煎加姜枣除痰饮,肺感风寒咳嗽灵。止嗽散

止嗽散用桔梗草,荆芥紫菀白部调,白前陈皮共为末,一功痰嗽服之消。第七节镇惊安神

磁朱丸

磁朱丸内用神曲,共为细末丸用蜜,肝阳上亢和癫痫,镇惊安神明目宜。朱砂安神丸

东垣朱砂安神丸,地草归连配合全,烦乱懊恼神不宁,怔忡失寐奏凯旋。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茯苓甘,川芎知母一同关,虚劳虚烦不得眠,久病虚弱服之安。二加龙骨牡蛎汤

二加龙牡芍附草,白薇生姜及大枣,温肾潜阳重镇剂,脉弱虚热自汗好。钩藤散

钩藤散用参犀角,甘草全蝎天麻找,急惊抽风壮热盛,服此诸症即时了。第八节止血剂

白芨枇杷丸

白芨枇杷藕地胶,阴虚肺痨咳血消,咳剧肺胀不得宁,川贝紫菀兜铃交。犀角地黄汤

凉血犀角地黄汤,芍药丹皮四味襄,清热泻火能止血,热迫吐衄服之康。黄土汤

温脾止血黄土汤,胶附术草芩地黄,脉微肢冷减黄芩,加入参芪补虚强。尿血散

尿血散治尿血方,胶栀芩草车前襄,小便出血鲜红色,清热利尿心肾凉。槐花散

槐花散用百草霜,湿热下血服之康,血出多者应加味,地榆黄芩增入良。第九节通便润燥剂

大承气汤

大承燥实痞满坚,枳朴硝磺四味先,未鞭去硝先试探,邪轻小承小实煎,调味承气硝磺草,坚实不满功效延。

温脾汤

温脾汤中草干姜,人参附子共大黄,温中益气并泻下,寒积脉迟功效良。润肠丸

润肠丸用生地黄,当归枳壳桃麻襄,滋阴润肠缓下剂,虚人便秘功擅长。第十节补益剂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补中气,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益,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温胃脾。

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善,阳虚外感也堪珍。小健中汤

小健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入饴糖补中气,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改,表虚身痛效更阔。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元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山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源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桂附,专治小儿阳有余。归脾丸

归脾丸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及,酸枣木香龙眼内,煎加姜枣益心脾。第十一节收涩剂

四味止泻丸

四味故纸吴茱萸,五味豆蔻四般须,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泄泻肾阳虚。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需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涩精固气治滑遗。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治尿数,参茯龙牡同龟壳,菖蒲远志及当归,补肾宁心健忘却。第十二节妇科常用剂

四物汤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滋养肝肾血归经,临症加减要辨明。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甘草连,妇人良方单胶艾,胎动血漏腹痛痊。温经汤

温经地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又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亦可治崩中。清经汤

清经芍药地骨皮,青蒿茯苓与生地,黄柏丹皮清血热,月经先期此方宜。芩连四物汤

黄芩黄连四物全,血热内炽痛连连,经色紫黑气味臭,调经清火补虚验。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捷,调经八味丹栀着。易黄汤

易黄白果与车前,山药芡实黄柏先,带下黄浊因湿热,故用甘淡与苦咸。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术茯苓,川芎泽泻六味行,妊娠妇人腹中痛,调经疏瘀功效灵。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通乳饮

通乳花粉瞿麦芽,芎归熟地通山甲,王不留行通经络,产后无乳此方佳。翻气丸

翻气丸药用枯矾,相须铜绿功亦专,桃仁雄黄五味子,妇阴疮肿痛痒安。生化汤

产后宜用生化汤,腹留瘀血痛难当,炮姜归草芎桃等,童便还需和酒尝。四七汤

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苓苏齐,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服之宜。

如何学习中医

如何学习中医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 1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 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

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 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方歌

《中医外科学》常用38首方剂歌决 1.清肝解郁汤: 清肝解郁四物襄,二陈香贝草茯神;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 2.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 4.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5.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真受宠,脱疽疼痛红烂肿;甘草玄参全当归,其中银花力最猛。 6.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车前子在路边生;牛膝银花云茯苓,湿热为病红肿疼。 7.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8.阳与汤: 阳与汤法解寒凝,色白漫肿阴证情;熟地鹿胶姜碳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9.冲与汤: 冲与汤治半阴阳,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乳没银花川芎赞。 10.透脓散《外科正宗》: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透脓散中山甲炒,川芎归芪针皂角;气虚痈疡不外溃,此方可将脓头咬。 11.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补气血,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12.消风散: 消风散中用荆防,胡麻蝉蜕苦参苍;蒡通膏知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13.当归饮子: 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就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14.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川芎独活当归翘,化痰散结瘿瘤除。15四海舒郁丸: 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与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6.四妙散: 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 17.全虫方: 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 18、枇杷清肺饮 枇杷清肺枇杷叶,人参甘草连桑皮,黄柏同煎食远服,肺风粉刺尽皆宜。 19.治疣方: 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 20.开郁散: 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开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21.柴胡清肝汤: 柴胡清肝芎芍归,黄芩栀子生地随;防风牛子天花粉,甘草连翘功独魁。 22.萆薢渗湿汤: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苡米水气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透快。

中医基础知识讲解虚

中医基础知识讲解-虚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说步:“你这个人身子有点虚。”那么什么是虚呢?虚证是中医里病证类型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一,是以正气不足为主要倾向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按照中医的辨证分类,虚证分为“气、血、阴、阳”四个不同的类型,即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怎么分别这四种虚证呢?聂文涛说过:“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这四种虚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从最基本的角度理解了不同的虚症。 虚证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特别是现代都市人,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又由于工作杧,锻炼身体的机会少。同时应酬多,饮食不规律,且多油腻,因此出现各种虚证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我今天借这个机会把我查阅到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稍微的汇总,把这四种虚证症状一一罗列,希望能让大家有所了解和认识。 1、气虚 气虚是指机体活动能力减退的症状,常常是因为久病体弱,劳累所致。主要又可分为肺气虚和脾气虚。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 肺气虚的症状包括: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容易感冒。 脾气虚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至水肿、脱肛甚至脏器下垂。 脾气均虚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容易疲倦、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无力。 在这里,讲到一个虚汗,再解释一下。汗证也是中医的重要病症之一,在中医里,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可以分为阴虚导致的汗症和阳虚导致的汗症。其中阴虚导致的为“盗汗”,阳虚导致的是“自汗”。盗汗是指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而自汗是指时时汗出,动则益之。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肺气虚跟后面的阴虚和阳虚也有关联。 气虚的改善主要通过补气益肺和升阳等手段,首选中药材是黄芪,为补气之首,其次可选用附子和甘草及大枣。《局方》有方为“黄芪六一汤”:“黄芪六两、甘草一两,细切,每日二钱,水一盏,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又有《魏氏家传方》“芪附汤”云:“附子二钱,黄芪一钱,共为一服,姜汁水煎。” 两,按古时16两秤计算,1两为33.3克,1钱为3.3克。所谓一服,就是和在一起作为一个药。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 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中医方剂学 目录 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1.麻黄汤1.麻黄加术汤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大青龙汤4.三拗汤5. 华盖散2.桂枝汤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桂汤4.桂枝加芍 药汤 3.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 4.香苏散1.香苏葱豉汤2.加昧香苏散 5.小青龙汤1.射干麻黄汤2.小青龙加石膏汤 6.止嗽散金沸草散 7.正柴胡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汤 2.桑菊饮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 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 5.升麻葛根汤1.竹叶柳蒡汤2.宣毒发表汤 葱豉桔梗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 1.败毒散1.荆防败毒散2.仓廪散 2.参苏饮 3.麻黄细辛附子汤1.麻黄附子甘草汤2.再造散 4.加减葳蕤汤1.葱白七味饮2.千金葳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1.大承气汤1.小承气汤2.调胃承气汤3.复方大承气汤 2.大黄牡丹汤1.清肠饮2.阑尾化瘀汤3.阑尾清化汤4.阑尾清解汤 3.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第二节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1.三物备急丸2.三物白散 第三节润下 1.麻子仁丸(脾约丸)五仁丸 2.济川煎 第四节逐水

1.十枣汤控涎丹 2.舟车丸 3.疏凿饮子 第五节攻补兼施 1.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2.增液承气汤 3.承气养营汤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 2.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 3.蒿芩清胆汤 4.达原饮1.柴胡达原饮2.清脾饮 第二节调和肝脾 1.四逆散1.柴胡疏肝散2.枳实芍药散 2.逍遥散1.加味逍遥散2.黑逍遥散 3.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1.生姜泻心汤 2.甘草泻心汤3.黄连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1.白虎汤1.白虎加人参汤2.白虎加桂枝汤3.白虎加苍术汤 2.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清营凉血 3.清营汤清宫汤 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1.神犀丹2.化斑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1.泻心汤2.栀子金花汤3.清瘟败毒饮 2.凉膈散 3.普济消毒饮 4.仙方活命饮1.五味消毒饮2.四妙勇安汤 第四节清脏脏热 5.导赤散清心莲子饮 6.龙胆泻肝汤1.泻青丸2.当归龙荟丸 7.左金丸1.戊己丸2.香连丸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 家规划教材)经典珍藏版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典 珍藏版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麻黄汤歌诀: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桂枝汤歌诀: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九味羌活汤歌诀: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发汗祛湿清里热,药备六经止痛强。 小青龙汤歌诀:小青龙汤麻桂草,干姜辛味半芍药,解表散寒化水饮,表寒内饮康复早。 香苏散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外感风寒气郁证,解气解表效果好。 止咳散歌诀:止咳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辛凉解表:银翘散歌诀:银翘散用荆豉薄,牛竹甘桔芦根合,辛凉透表解热毒,温病表闭疗效可。 桑菊饮歌诀: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名即是所用药物,教材无方剂歌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柴葛解肌汤歌诀:柴葛解肌芍桔草,膏芩羌芷加姜枣,解肌清热是功效,三阳合病此方扫。 升麻葛根汤歌诀: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赤芍和甘草,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扶正解表:败毒散歌诀: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益气解表代表方,散寒祛湿又止痛。 参苏饮歌诀: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益气解表散风寒,理气化痰止咳强。 麻黄细辛附子汤歌诀:用药如方剂名。功用: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歌诀: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滋阴解表治风热,阴虚外感此方会。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歌诀:大承气汤峻猛方,枳实厚朴硝大黄,伤寒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通下康。 大黄牡丹汤歌诀: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金匮要略书中

中药术语解释中医入门基础

中药功效术语简释 按本书之药物分类,将有关功效术语作简要解释。有些功效涉及几类药物,置于此功效较为多见的类别中。 术语均以粗黑体标出以醒目。排列次序:以本类主要功效在前,相关功效次之,其他功效在后。 1.解表类 解表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又称发散、发表、发汗、发汗解表。多具辛味,又称辛散。代表药为麻黄、薄荷。 发散风寒发散风寒表邪,用于风寒表证。又称解表散寒。多味辛、性温,又称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表邪,用于风热表证。又称解表清热。多味辛,性偏寒凉,又称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 祛风解表祛除风邪,解除表证,用于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或称疏风、疏表、疏风解表。药如荆芥、防风。 发散风湿发散风湿表邪,用于风湿表证、风寒夹湿之表证或风寒湿痹初起。或称祛风胜湿。药如羌活、藁本。 解肌解除肌腠之邪,发汗力缓和,用于表证有汗。药如桂枝、葛根。 透疹透发皮疹,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透而不畅。药如荆芥、薄菏。 清头目清解肝经风热,用于风热上扰头目所致发热头痛、目赤肿痛。药如蔓荆子、薄荷。祛风明目专指用于风热目赤肿瘤、羞明流泪,如桑叶、菊花。 通窍宣通鼻窍,用于鼻渊,或风寒表证鼻塞流涕。药如辛夷、白芷。 通阳温通阳气以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内停咳喘或胸痹。又称通阳化饮。药

升阳提举下陷之中焦阳气使之上升,用于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或称升阳举陷、升举中气、升提中气。药如柴胡、升麻、葛根、黄芪。 和解调和少阳经半表半里之邪正交争,以解除寒热往来之证。又称和解少阳、和解退热。药如柴胡、黄芩。 解鱼蟹毒解除鱼、蟹的“毒性”,主要指预防或减轻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药如紫苏、生姜。 2.清热类 清热清解热邪,用于热证,或解除发热症状。药如石膏、黄芩。 泻火清泄火邪,用于火热亢盛之证。药如石膏、山栀。又称清热泻火、清火。泻火属清热功效范畴,但比一般清热作用要强,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大热之证或脏腑火热之证。前者又称清气分热,药如石膏、知母;后者又称清脏腑热,详见下述各条。 清心火清泄心经火热,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之热淋涩痛,热入心营之壮热神昏等证。药如黄连、山栀。 清肝火清泄肝经火热,用于肝火亢盛之头痛目赤,肝经热盛之胁痛口苦或黄疸,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黄赤、阴痒阴肿。又称凉肝、泻肝。药如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明目为通过清泄肝火而达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肝热目赤肿痛,药如夏枯草、决明子。部分清肝明目、祛风明目药可用于目生翳障,有明目退翳功效,如蝉衣、谷精草。 清肺火清解肺经火热,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又称泻肺火、清肺止咳。药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 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 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和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和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和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和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和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和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和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 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和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主治范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四剂病全消 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午后加 重,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适应症:由于外感呈现病邪侵入少阳部位,出现严重呕吐口渴四肢痛,发烦狂,用麻黄汤,葛根汤不见效果的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肺炎,各种热性病症)。 方解:本方将葛根和柴胡汤合并,另加石膏而成。治疗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的合病,柴胡,黄苓。丰夏,芍药,甘草解少阳热,并缓解心下肝部,脑胁之不舒;葛根桂枝,麻黄,芍药解太阳热;石膏解阳阴热。柴胡为清热药,煎剂有解热和保护肝脏作用。 柴胡有止咳,镇痛镇静作用。柴胡为解表药,桂枝为温中药。石膏为清热利尿药。以上四种药方均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中医药教材第6版方剂学方歌(背诵版)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2017年硕士研究生医学考研: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博傲整理中医考研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今天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中医考研记忆要点,准备参加2016考研的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记忆方法进行中医考研复习。 1、公式记忆 学生反映中医难学,太灵活,无规律可寻,无公式可用。在辨证的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内容归纳为公式: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医学考试在线,阴虚=血虚+虚热。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这样学生有规律可寻,有公式可用,可以纲举目张,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浓缩记忆符号 把学习内容浓缩为几个字,是一种读书由厚到薄的高层次的学习方法,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对这些浓缩了的、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印象深。例如表证辨证中的肌表证的内容用4个字可概括,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次序内容多,可概括为12个字来记,肺大胃脾(比)心小(少)、膀肾(心)包(三)焦胆肝,1~2分钟内可记下来。又如手足太阴经阳明经行走于四肢的前线,我把这浓缩为3个字为太阳前。这样记,字又少,又生动。四逆散组成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个字。我归纳小儿丹痧诊断抓住4大主证为热、舌、疹、脱(高热、杨梅舌、猩红皮疹、脱皮)。 3、对称记忆 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卫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外的具有保护作用之气。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4、对比记忆 两者之间多数内容相同,记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间差异,就可记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进记忆。例如四君子汤组成为参术(茯)苓草,而理中丸组成为参术(干)姜草,一字之差。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气能行血(津)、气能摄血(津)、血(津)能载气。 5、歌诀记忆

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第九版方剂学歌诀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方 剂 学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2019) 精品讲义】zynkx_jy_jy2301

水肿 水肿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要点一概述 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水胀》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至于其病因病机,《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的发病已认识到与肺、脾、肾有关。 对于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这一原则,一直沿用至今。汉代张仲景对水肿的分类较《内经》更为详细,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该书又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在治疗上又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原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唐代孙思邈对于水肿的认识续有阐发,在《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并指出水肿有五不治。唐代以后,对水肿的分类、论治继有发展。 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济生方·水肿门》说:“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腹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这一分类法,区分了虚实两类不同性质的水肿,为其后水肿病的临床辨证奠定了基础。对于水肿的治疗,严用和又倡导温脾暖肾之法,在前人汗、利、攻的基础上开创了补法。此后,《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 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水肿》提出疮毒致水肿的病因学说,对水肿的认识日趋 1

中医常用个方剂记忆口诀

中医常用个方剂记忆口诀

————————————————————————————————作者:————————————————————————————————日期:

中医常用100个方剂记忆口诀 (歌诀中:三=枣、姜、草将军=大黄国老=甘草) 【一贯煎】当地杀狗,一贯零卖---当归生地(君)沙参枸杞子金铃子麦冬 补阳滋阴疏肝 【二陈汤】夏苓姜草半红梅-茯苓生姜炙甘草半夏(君)乌梅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二妙散】黄猪----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止痒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君)防风白芷甘草细辛黄芩川芎苍术生地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三子养亲汤】白姐舒服---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三仁汤】三仁扑通滑竹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君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三物备急丸】黄豆浆---大黄巴豆干姜攻逐冷积 【大青龙汤】干妈姓桂,(认)识江嫂---甘草麻黄杏仁桂枝生石膏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大建中汤】教人糖浆---蜀椒人参饴糖干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君)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大柴胡汤】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白芍半夏柴胡大枣生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黄牡丹汤】黄母削冬桃—大黄牡丹芒硝冬瓜子桃仁泻热破瘀散瘀消肿肠痈初起【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君)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小建中汤】桂三要糖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饴糖(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陷胸汤】拌黄瓜 -----半夏黄连瓜蒌宽胸涤痰开结 【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柴胡(君)黄芩半夏(大枣生姜炙甘草)人参扶正驱邪,和胃降逆 【小蓟饮子】六一节牧童生当煮山黄鸡---滑石炙甘草藕节木通生地当归竹叶山栀子蒲黄小蓟(君)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天台乌药散】回乡练兵要把良将请---小茴香木香川楝子槟榔乌药(君) 巴豆(炒川楝

中医基础知识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伤寒杂病论》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雷公炮炙论》是第一部炮制专著. 4.《本草经集注》为梁代陶弘景所著,记载药物73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 5.《神农本草经》——一千八百年前写成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6. 《伤寒杂病论》——公元3世纪,第一本临床医学著作。 7.《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目(类);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8.中药的基本作用是祛邪、扶正和调理脏腑功能 9.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 10.《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全书共162篇,其中《素问》9卷81篇, 《灵枢》9卷81篇.书中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工具,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11.《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12.《伤寒论》>共22篇,记载113首处方(现存112首方),397条(治方),以外感病 为主,以六经辩证为辩证论治的总纲. 13.《金匮要略》共25篇,以内伤杂病为主,记载40多种疾病,262首方,用脏腑病 机理论进行证候分证. 14.《难经》作者为秦越人.此书阐发了内经的医学理论,补充内经的不足,尤其是 在藏象,脉学和针炙方面的不足.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了81个医学问题,故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15.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16.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具有重要学术和实用价值的综合性 医著,具有中医学百科全书的性质. 17.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建设医德医风的典范之作. 18.孙思邈被尊称为药王. 19.张钟景被尊称为医圣. 20.《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著,收载中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无毒分 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从而奠定后世中药理论体系的基础 2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的成书问 世,中医学在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法,辩证,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各大个领域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发殿奠定了基础. 22.《诸病源候论》为隋巢元方所撰,本书有论无方,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和证 候学专书. 23.宋钱乙所撰之《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辩证和脏腑用药的先河. 24.陈无泽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25.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朱丹溪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中医常用个方剂记忆口诀

中医常用100个方剂记忆口诀 (歌诀中:三=枣、姜、草将军=大黄国老=甘草) 【一贯煎】当地杀狗,一贯零卖当归生地(君)沙参枸杞子金铃子麦冬 补阳滋阴疏肝 【二陈汤】夏苓姜草半红梅-茯苓生姜炙甘草半夏(君)乌梅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妙散】黄猪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止痒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君)防风白芷甘草细辛黄芩川芎苍术生地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三子养亲汤】白姐舒服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三仁汤】三仁扑通滑竹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君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三物备急丸】黄豆浆大黄巴豆干姜攻逐冷积 【大青龙汤】干妈姓桂,(认)识江嫂甘草麻黄杏仁桂枝生石膏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大建中汤】教人糖浆蜀椒人参饴糖干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君)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大柴胡汤】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白芍半夏柴胡大枣生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黄牡丹汤】黄母削冬桃—大黄牡丹芒硝冬瓜子桃仁泻热破瘀散瘀消肿肠痈初起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君)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小建中汤】桂三要糖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饴糖(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陷胸汤】拌黄瓜半夏黄连瓜蒌宽胸涤痰开结 【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柴胡(君)黄芩半夏(大枣生姜炙甘草)人参扶正驱邪,和胃降逆 【小蓟饮子】六一节牧童生当煮山黄鸡滑石炙甘草藕节木通生地当归竹叶山栀子蒲黄小蓟(君)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天台乌药散】回乡练兵要把良将请小茴香木香川楝子槟榔乌药(君) 巴豆(炒川楝子用) 高良姜青皮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天麻钩藤饮】天钩擒母牛杜甫只教绝技天麻钩藤黄芩益母草川牛膝杜仲茯苓栀子交藤石决明桑寄生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五苓散】五苓桂茯泽白猪桂枝茯苓泽泻(君)白术猪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五淋散】服药(后)枝叶当草赤茯苓赤芍

考点串讲中医基础知识一

考点串讲-中医基础知识(一)

————————————————————————————————作者: ————————————————————————————————日期: ?

1.与呼吸有关的脏是 B.心、肺 A.肝、肺? C.脾、肺 D.肺、肾?E.肾、肝 【答案】:D 【解析】:考察对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理解运用。肺主气即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与肾也有密切的联系。认为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必须下行至肾,由肾摄纳之,其生理意义是保持呼吸的平稳、控制呼吸的频率,保证呼吸的深度,有利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维持人的新陈代谢。所以与呼吸有关的脏是肺和肾。 2.下列不属于六腑的是 A.胆 B.胃 D.脑 C.三焦? E.小肠 【答案】:D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六腑的定义,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3.六淫之中,易于生风动血的是 A.风 B.火(热) C.暑 D.湿 E.燥 【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延上。 (2)火易耗伤津液。(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 4.六淫之中,易于导致疮痈的是

A.风 B.火(热) E.燥 D.湿? C.暑? 【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延上。(2)火易耗伤津液。(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 5.五行的基本概念是 A.五种基本物质 C.五种基本材料?D.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B.五种基本元素? ? E.以上均非 【答案】:D 【解析】:记忆性题目。五,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运行、运动、变化。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6.临床治疗血虚病时常使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E.血能载气 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 【答案】:A 【解析】:考察对气生理功能的运用。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7.六淫邪气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B.寒?C.燥 A.风? E.暑 D.火? 【答案】:E 【解析】:考察六淫致病的季节性特点。风为百病之张,可携其它邪气一起发病,因此不分季节性;寒邪,在一年四季都可感受,也无明显季节性;燥分温燥和凉燥,温燥在秋季多发,凉燥在冬初多发。火邪分多种:肝火、肺火、胃火等,也无季节性。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8.六淫邪气中能够耗气伤津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