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4、5段赏析,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鉴赏本文语言技巧,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主席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学习目标

师:这是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2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一读。(PPT)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师:咱们在课前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就请同学们跳读文本,边读边思考:

PPT: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如何的?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味一下。(可以试着动手画画作者的行踪路线图)

2、生带问题读文

3、生汇报

(1)谁先来说一说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怎样的呢?

明确:在家里去荷塘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回到家(PPT)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结构美

(2)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心中渴求宁静、自由,所以他去荷塘的目的是求宁静的)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走出宁静)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中怅然。联想采莲但依然不能再得宁静)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独处求静暂得宁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走出宁静(PPT)

4、师:经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作者的行踪变化,而暗线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而且这两条线索呈现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形状(圆形)嗯,一个非常美的结构——圆形。

那么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放在哪里?——荷塘。

对,就是荷塘,就是给朱自清先生带来片刻宁静的荷塘月色。(手指课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赏析这月色下的荷塘和这和荷塘上的月色,也就是4、5段。

四、重点赏析,感受语言美意境美

(一)月色下的荷塘

1、我们先来一起走近月下的荷塘,去感受一下荷塘的美。我为同学

们朗读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思考:这月下的荷塘依次写了那些景?

师配乐朗诵第四段。(舒伯特《小夜曲》注意朗读的速度)

2、谁来说说这一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3、这一段写得真美!那美在哪里呢?这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它的妙处。

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我觉得很美,但美在哪呢?大家看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这就是表层,也就是从句子的本身来看它写了什么。那么,我们进一步考虑一下,为什么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呢?舞女的裙有什么特点?(飘逸,舒展,柔美)用舞女的裙来形容荷叶,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感觉?(飘逸的,舒展的,柔美的)这就是句子的深层含义,抓住事物的哪些特点。那么再来看,能不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呢?(喜爱,赞赏)

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路,从表层到深层。那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品读第4自然段,找出认为优美的语句,细细品味,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过会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开始吧。(PPT)

4、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分享:

明确: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6、这样的荷塘美景,带给大家的是什么样的体会?

淡雅、清新、幽静

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二)荷塘上的月色

1、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朦胧淡雅)

2、月光是无形的,月色也是难写之景,作者通过写哪些景物来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

泻:一个字由上而下,写出月光照耀的动感。以动景写静景(瀑布)假如把“泻”改成“照”,好不好,为什么?

(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

浮:想象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整个荷塘的样子。(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洗:“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树影本是偶然印在荷叶上的,一个“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现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的真与美。

3、小结:这一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了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汽相交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小结:语言美修辞美、炼字美、叠词美

意境美素雅朦胧静美

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

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

五、知人论世,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他心里的“不平静”,但这静谧淡雅的

荷塘月色也只给了朱自清先生片刻的宁静。究竟因何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去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1、论世

师: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1927年7月。

(PPT)先来看看他写于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师:究竟什么让他心乱如麻呢?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见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时此刻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了他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晚的荷塘月色应该就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在清华,在心中。

2、知人

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诗人、散文家、学者

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48年8月12日因胃病辞世,倒在蒋家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

自立自强自爱自重

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赏析了朱自清先生的“白话美术文”《荷塘月色》,感受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2个作业:

六、作业

1、背诵课文4、5两段;

2、利用本文所学修辞手法,写一段语言优美的文字,描写你所喜爱的一处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荷塘月色》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春》,对语言美、意境美也有所领会,但由于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

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荷塘月色”,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荷塘月色的,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荷塘月色》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

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学生能够理清全文结构,感受文章的结构美,学会了品读句子,鉴赏本文语言技巧,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同时能够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荷塘月色》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

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文章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成功。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低调情绪笼罩着全文,如作者心里不宁静,路是幽僻、幽静的,云、月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热闹,但与“我”无缘。不满现实,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至于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暂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顿生。于是,由赏景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

“风流的季节”,淡淡喜悦之情也是笼罩在全文的。

词语的解释和理解比较容易;但本文的写景抒情都比较细腻和朦胧,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必须到位,所以必须先让学生结合注《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一,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释熟读作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意象和情感联想,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

比喻、通感等修辞。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荷塘月色》评测练习

一、语言基础训练(12*4=48分)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A.风致斑驳峭楞楞迷迷糊糊

B.刹时倾泄丰姿绰约隐隐约约

C.约略和协阴森森迁延顾步

D.宛然嘻游妖童媛女倩影稀疏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B )

A.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3.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

..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

..,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

..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

..的是田田的叶子。(满眼)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C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A.泻升洗拂 B.照浮浸拂 C.泻浮洗笼D.照升浸笼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人的情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下荷花的神态美。】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这破坏月夜荷塘宁静美的蝉声、蛙声的厌烦之情。】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运用比喻,传神地表现了微风中荷叶、荷花轻盈的动态美,也写出了荷叶紧密相连的形状。】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修辞,将嗅觉诉诸听觉,写出了微风中荷香若有若无、时

断时续、轻淡缥缈的特点,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体验。】

6.选出是比喻句的一项( C )

A.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B.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D.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7.选出下列各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D )

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是一条幽僻的路。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更见风致的却是叶子了。

C.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峭楞楞如鬼一般。

D.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8.本文的文眼是( A )

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B.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C.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9.《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联想到了江南采莲旧俗,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B C )

A.借“惦记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寓对现实的不满。B.对江南的惦念,更足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D.丰富月下荷塘画面的意境,进一步反衬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不快。

10.《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D )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11.选出下列有关《荷塘月色》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不正确的一项( C )

A.《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写就的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叠词,富有诗意。

B.《荷塘月色》通过描绘作者夜游荷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一幅素淡朦胧、宁静幽美的荷塘月色图,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C.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其美文代表作有《春》《江南的冬景》《背影》等。D.《荷塘月色》通过荷塘月夜的独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变化的影响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12.选出下面背诵默写正确的一项是(C)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有了一道宛然凝碧的波痕。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袅娜地开着的。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D.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二、阅读鉴赏(52分)

(一)【26分】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

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3.本段文字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两种)(2分)答:、。

(比喻、拟人、排比、通感)

14.第④句运用了通感手法,本体是,喻体

是,前者是觉器官感觉到的东西,后者是觉器官感觉到的东西,二者在方面相似相通,烘托出优雅与宁静的意境。(5分)

(缕缕清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嗅。听。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轻淡缥缈、沁人心脾)

15.选出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 B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6.用不超过七个字概括本段大意,并说明景色的特点以及景中所流露的心情。(3分)

答:。。

(月下荷塘景色幽/月下荷塘美景。宁静幽雅。受用荷香月色而得的淡淡的喜悦)

17.本段文字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先写,次写和,

最后写与流水,是按照

、的顺序来描写的。(6分)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由上而下、由静而动)

18.文中划浪线的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月光下荷花怎样的特点?(3分)

答:①②③

(①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透亮②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③沐浴月光中荷花纤尘不染、清新自然)

19.“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句妙在何处?(2分)

答:

(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与“出水很高”相配,以“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化静为动,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19.揣摩“零星地点缀

..地打着朵

..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有羞涩

儿的”一句中三个加点词语用得妙在何处?(3分)

答:

(“点缀

..”写荷..”写出了叶多花少,绿叶白花相映成趣的美景。“袅娜

花饱满盛开状,“羞涩

..”写荷花含苞欲放状,这两个词本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娇美姿态与神情,现用来形容荷花,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少

女的生命活力和感情,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

(二)【20分】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20.文中的“青雾”“酣眠”“小睡”各比喻什么?(3分)

答:。。

(荷塘上的月光。月光朗照。月光淡淡地照射)

21.用“//”把本段文字划分为两个层次。(2分)

答: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④⑤//⑥)

22.本段文字描写月光采用怎样的顺序?(2分)

答:

(从月光写到月影,先写月光美,次写月影美,最后写光影映衬美。)23.第④句中“这恰是”的“这”指代什么?破折号有什么作用?为何作者说“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恰是到了好处?(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