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

儒家认为:成人的根本为?致知?,即为学。这一点从古至今均是不变的。先贤的为学之道与现今也属一脉相承,一定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儒家认为为学的关键在于?知本?,即懂得事物的根本。这才是知识的最高境界。儒家认为:人的知识获取来自于?格物?,即探究事物的真理,在实践中认识世界。这就需要观察的日积月累,达到融会贯通,如此循环往复即可知识渊博,甚至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儒学创始人孔子即是他自己论述的最好践行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一不断提升的过程来自于知识学问的不断积累,修养思想的不断提升。这其中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就如孔子的?韦编三绝?反复阅读,直至将编竹的牛皮绳翻烂。这同样需要极强的求知欲。诸多著出鸿篇巨著之人,如司马迁、徐霞客、李时珍等都曾走遍全国各地,遍访各界人士,历经艰苦,亲自搜寻所需资料,历时几十年才完成著作。

对于为学时的一些方式方法,儒家也有一些影响深远的见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为求学的根本道理。实事求是是学有所成的基础。在学习探索中,只有虚心学习、请教,不耻下问,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儒家对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认识也较深刻,并在当今依然适用。?子曰:‘吾与回言终曰,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是以发,回也不遇’?(《论语〃为政》)颜回不提出反对意见,如愚钝之人,但能同别人讨论,对老师所述有所发挥,说明此人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样的人是会学习之人。这种观点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类似,学习与思考并重才能相互联系,深入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当今说的举一反三也是由孔子剔除,体现的同样是学习时的思考和对问题升入理解的道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这既是学习时的道理,也是追求人生大道时所遵循的道理。一个知识的学得,一个前方问题的突破,都需要有广泛知识的储备,详尽细密地对事物的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析,笃实地履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更是强调了坚持不懈,多下苦功这一永恒不变的道理。古今成功人士无不经过数年艰苦努力而成就大业。

日积月累的实践,争取到方法态度,坚持不懈的一致,有了这些就达到了第一步。

诚以立身,诚化天下

诚者,自古至今不变之理也。做人成事的重要一环,一个人前途发展的的关键所在。何为诚?儒家中诚为?诚意?、?至诚?。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朱熹《大学章句》)诚意为成人之道中修生之首要任务。真诚做人,表里如一,即为诚意。《大学》在阐述诚意时侧重于?慎其独?,即人在私底下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说一套做一套,不自欺欺人,一切发自肺腑,发自内心。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意念终会由外表行为表现出来。?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一个人即使独处,也会被很多眼睛注视,许多手指所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有重要作用,规范人们行为至关重要。当今利益至上,勾心斗角,欺诈腐败不断,心灵的纯洁,?意诚?较为匮乏。上述论述应能带给现今之人一点启发,一点惊醒。

《中庸》强调?至诚?,同时强调?至诚无息?,追求至诚的圣德没有止息。至诚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圣人和贤人也只能无限接近至诚之境。

儒家如此评价至诚之人:?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中庸》)。仁德那样诚恳,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美德像苍天一样广阔,真正具有聪明圣哲的资质,能通达天赋仁义礼智信的大德。圣人高尚无私,至诚至德,坚强刚毅。正如孔子,我们敬仰他,不是因为他的财富、他的地位,而是因为他的高尚品德。

至诚之人可以不被个人感情所蒙蔽,不为个人好恶所左右,对世事有准确明白地判断。祖逖可以为这类人的典范。他为人慷

慨好施,为乡人所重,与刘琨共被同寝,闻鸡起舞。之后上书朝廷,请求北伐,在得不到支持时,依然招兵买马,奋力进军,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当时统治集团内部频繁激烈的斗争,他能够坚定意志克服困难,坚持精忠报国之心,并在外部条件不利情况下,击溃敌军,至诚之心在这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诚的作用在于何处?《中庸》中如此述:?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一个真诚的人,对亲人真诚,对朋友真诚,对众人真诚,能够使众人竭力发挥自己的本性。这样之人可以为圣人,可立于天地并列为三的不休地位。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真诚是上天,是每个人的原则。诚实之人处世自然合理,举止不偏不倚。追求至诚,须始终坚持不渝。追求至诚,就需我们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停努力,不停奋斗。通过平时的积累,积少成多,积薄为厚,终究会取得成就。

完善自我,兼济天下

在人的行为选择中,情与理起决定性作用。情理相通,但有时它们又是矛盾的,有时人们不得不在情与理的两难境地中面对艰难抉择。

喜怒哀乐是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情感。儒家认为,如果任其肆意发展,左右人的行为,人就可能会丧失内心的安定,成为感情

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人应该要端正心思,以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保证和平心态,面对人生,面对周围世界。

勾践就是一个成功例证。公元前494年,勾践在夫椒山兵败退守会稽中。在这样的境遇中,多数人会认为拼死一搏壮烈捐躯为唯一选择,只有这样可以保全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可勾践听从范蠡建议,分析形势暂时称臣乞和,赢得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就是在极端情况中理智战胜感情,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勾践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

不少人认为儒家思想守旧,落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与时俱进,顺应时势也是儒家的主张,为其提倡。孔子一声倡礼,他对礼的态度就可体现这一点;?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存周’?(《中庸》)夏及后人已衰亡,其礼不值一用。殷礼有宋传承,尚可鉴,周正同志天下,其礼可法也。这种态度即为与时俱进的表现。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强不息的品质,对于抱有雄心壮志的人必不可少。前进的道路上总要遭遇艰难困苦,总要面对误解、非议,付出和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最典型的例证。苏秦、车胤、孙康的精神印证着古人的追求。伊尹、姜太公、百里奚的追求皆在暮年才得以实现,之前几十年的钻研和等待,仅仅是为后来那一刻?花

开?的铺垫。荀子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虚心努力与追求终是成才唯一道路。

具有以上品质,再经世事磨砺,风雨洗礼,即可获得实现抱负之机会,使天下因这一人而不同.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为人处世名言,希望能帮助到您!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

岔子。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9、自己发达时,莫忘帮助他人发展。 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10、太极般的处事技巧:虚与周旋。 虚与周旋是一种表面顺随,实际上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对于有些人胡搅蛮缠,我们既跟他讲不清道理,也犯不着与他针锋相对,于是便采取这种虚与周旋的态度。虚与周旋是一种有用而又有效的处事技巧。 11、宽容是互赠的礼品,苛求是对刺的尖刀。 宽容是互赠的礼品----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不会难为你;苛求是对刺的尖刀-----你苛求别人,别人也不会饶了你。在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

浅析孔子的文艺观

浅析孔子的文艺观 摘要:首先简介孔子的生平和文论思想,他的文论思想被概括成为“诗教”说; 其次分三个方面来浅显分析孔子的文艺观, 第一,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第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第三,“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 最后,总结孔子的文论思想,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孔子、兴观群怨、思无邪 姓名:苏晓龙 学号:20080341044 班级:08汉语言文学三班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成形发展的时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充满了新和旧、进步和保守的斗争,在这种形势下,孔子的思想也是十分矛盾的,既保留着不少旧的东西,也难能可贵的在他思想中有着新的内容。 孔子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重点是谈论文艺和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的关系,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他这种文艺思想,被概括成为“诗教”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这种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影响至深,可以说一直波及到今天。 本文就是从三个方面来浅显的分析一下孔子的文艺观。 一、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诗经》是否由孔子删定,难以确定,然而他曾经整理过《诗经》是毫无疑问的。他自己就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还明确地提出了他的文学批评标准,这就是《论语·为政》中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然而,《诗经》的实际内容则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歌功颂德之作,也有暴露批判之作;既有天真朴素的爱情歌唱,也有严肃庄重的祭祀乐词;既有下级官吏牢骚不满的发泄,也有王公贵族享乐生活的写照。 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就是孔子的文艺观,主要眼于文艺的社会教育功用,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着重体现了文艺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孔子的“兴”、“观”、“群“、“怨”是比较典型且有代表性的。 “兴”是作诗的方法,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按朱熹的诠释意思是:“兴者,先言他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具有含蓄美,又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能给人联想的空间,所以,“兴”这种作诗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观”的本义是观察,仔细地看,“观”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论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特点

论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特点 仁、义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点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的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如果做这些事只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用一个常常受孔子和后来儒家的人蔑视的词来说,那就是为“利”。在儒家思想中,义与利是直接对立的。孔子本人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这里已经有了后来儒家的人所说的“义利之辨”,他们认为义利之辨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 义的观念是形式的观念,仁的观念就具体多了。人在社会中的义务,其形式的本质就是它们的“应该”,因为这些义务都是他应该做的事。但是这些义务的具体的本质则是“爱人”,就是“仁”。父行父道爱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颜渊》)。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即“爱人”的品德)的自觉:“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规范,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之用,和为贵”。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对“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认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自觉性。有了“求仁”的内在自觉性,“我欲仁,斯仁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数学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Tsinghua

数学科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严格训练、专业课程的深入与提高以及科研训练等以达成如下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具备 在现代数学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并成为学术领军人才的潜力; 2.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从事交叉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服务社会的综合 素质,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成效 a.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掌握大学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技巧; b.对严格的数学证明有深刻的理解,具有逻辑思维的习惯和问题求解的分析技巧与丰富经验,能 够写出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数学论证; c.能体会和欣赏数学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的魅力,并具有对具体问题进行抽象思维、提出恰当数学 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能力; d.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的至少一个专业方 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发展现状; e.具备开展自学、文献调研、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f.具有进行定量分析所必需的计算机、软件和算法的知识; g.具有有效沟通能力,善于和不同学科方向的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h.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5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02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44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调研明细

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调研明细目录: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5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6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6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 7 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 7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 8 南京大学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NYPT) 9 国际全局轨道优化竞赛 9 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 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10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1 挑战杯系列赛事 13 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 15 基础学科论坛 15 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一览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主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 校管理部门: 教务处 校承办单位: 数学系 竞赛时间: 每年9月 竞赛简介: 数模竞赛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其宗

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1992载在中国创办,自从创办以来,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的得力支持和关心,呈现出迅速的发展势头。 竞赛内容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竞赛形式为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竞赛一般在每年9月末的三天内举行。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主办: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 竞赛简介: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的比赛时间一般定在二月初,需要通过官方网站报名,而且需要有固定的指导教师。 竞赛简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是一项国际级的竞赛项目,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等,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行,其内容纷纭复杂,包括许多方面如:哲学方面的“未知生,焉知死”;政治方面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德方面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学习方面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为人处世方面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他的思想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仁”和“礼”,以这两个字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深深影响了我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中国人的人格心理都深深打着它的烙印,以至世界上很多人把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随着国际的交流,孔子的思想走出中国,影响邻国和遥远的欧美国家。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 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力如此大,原因在于他的思想和学说对现实世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曼汉姆曾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礼记·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其意思是玉不加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做首要的事情。”清初大才子金圣叹回答别人问他不做官的原因时,曾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金圣叹用为政做官来与学习比较,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儒家学派重视个体的自身修养,他们的人生发展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自身素质,把修身排在第一位,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学习对于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另外,桑哲在《孔子学习思想类解—以<论语>为例》一文中提到:“《论语》共11705字,由1352个不同汉字排列组成,其中有15章,66次提到“学”字。”这个数据也是充分显示孔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这里,我想通过分析研究《论语》里涉及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言论,得出孔子的为学之道以及其对现代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对于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有所影响。 一、重视学习,立志求学 学习活动是人类将自身知识经验代代相传的惟一途径,《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的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劝解人们学习了新知识,要时常温习它,把这样好学的行为当成是快乐的源泉。其后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提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岁就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迷惘,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作为中国一代儒学大师,孔子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是五千年历史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而记载他光辉思想的《论语》更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时至今日,孔子的言行依旧是个传奇,圣人之名,绝非虚言。他的宝贵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都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恰恰就是孔子思想在其行为中的集中表现,简短而精粹,却为万世师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什么是“仁”?按孔子的说法,就是要“爱人”,要“泛爱众”,即要关爱他人、关爱众人。孔子把“仁”看作是君子的标志,“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点。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真正的仁人君子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不能违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君子是仁者。 仁者乐,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乐观主义者。仁者为什么会快乐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不像有些人说起来比唱歌还好听,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做见不

得人的事,就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祸从天降。“仁者不忧”。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开篇记的就是孔子说的几件快乐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会见远方的朋友是快乐的;人家不了解你,不赏识你,你也不要不快乐。 仁者寿,也就是说,君子比较长寿。古代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但是,许多思想家寿命都比较长。排一张名单看看:孔子73岁,孟子、庄子84岁,墨子92岁,子思82岁,荀子75岁。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乐观,快乐的人心理素质好;二是他们都注意修身养性。孔子不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和不洁的食物,而且吃饭适度,“食不过饱”,更不会暴饮暴食。他虽然出门有车,但却经常走路,而且步速很快。孔子还爱好射箭、驾车、打猎、登山等体育运动。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所提倡的健康标准,这就是仁者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仁者和,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见解可以不同,但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小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拼个你死我活,却是餐桌上的酒肉朋友。《论语》中还有一句是“礼之用,和为贵”。胡锦涛同志说,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继承了“和谐”这个中华文

数学科学系(2016)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科学系(2016)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基础课程的严格训练、专业课程的深入与提高以 及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掌握学习现代数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在数学的理论研究或者实际应用方面能力很强的青年人才,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优良的综合素质、有潜力成为领军人才的青年学子。 二、基本要求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在学习并掌握数学分析等十门核心基础课程后,选修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五个方向之一的其他核心课程,参加相应的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要求初步了解以上五个数学方向之一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状况,具备开展自学、文献调研、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小于155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小于133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所有方向的基础核心课程为: 数学分析(1)、数学分析(2)、数学分析(3)、高等代数与几何(1)、高等代数与几何(2)、微分方程(1)、抽象代数、复分析、测度与积分、概率论(1)。 基础数学方向的其他本科核心课程包括: 泛函分析(1)、拓扑学、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 应用数学方向的其他本科核心课程包括: 泛函分析(1)、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应用分析。 概率统计方向的其他本科核心课程包括: 统计推断、线性回归、应用随机过程、数值分析。

第2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

S.-T.Yau College Student Mathematics Contests 2011 Analysis and Di?erential Equations Individual 2:30–5:00pm,July 9,2011 (Please select 5problems to solve) 1.a)Compute the integral: ∞?∞x cos xdx (x 2+1)(x 2+2) ,b)Show that there is a continuous function f :[0,+∞)→(?∞,+∞)such that f ≡0and f (4x )=f (2x )+f (x ). 2.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 d 2u dx 2 ?u (x )=4e ?x ,x ∈(0,1),u (0)=0,du dx (0)=0.3.Find an explicit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of an open set U ={|z |>1}\(?∞,?1]to the unit disc. 4.Assume f ∈C 2[a,b ]satisfying |f (x )|≤A,|f (x )|≤B for each x ∈[a,b ]and there exists x 0∈[a,b ]such that |f (x 0)|≤D ,then |f (x )|≤2√AB +D,?x ∈[a,b ]. 5.Let C ([0,1])denote the Banach space of real valued continuous functions on [0,1]with the sup norm,and suppose that X ?C ([0,1])is a dense linear subspace.Suppose l :X →R is a linear map (not assumed to be continuous in any sense)such that l (f )≥0if f ∈X and f ≥0.Show that there is a unique Borel measure μon [0,1]such that l (f )= fdμfor all f ∈X . 6.For s ≥0,let H s (T )be the space of L 2functions f on the circle T =R /(2πZ )whose Fourier coe?cients ?f n = 2π0e ?inx f (x )dx satisfy Σ(1+n 2)s ||?f n |2<∞,with norm ||f ||2s =(2π)?1Σ(1+n 2)s |?f n |2. a.Show that for r >s ≥0,the inclusion map i :H r (T )→H s (T )is compact. b.Show that if s >1/2,then H s (T )includes continuously into C (T ),the space of continuous functions on T ,and the inclusion map is compact.1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摘要:孔子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无出其右。以往学者多是了解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思想, 对他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有所忽略。我将从孔子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文学与道德修养并重、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四个方面,对孔子的文学思想进行解读,稍作介绍。 关键词:孔子;文学思想;现实主义;文学批评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纵观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史长河,出现过浪漫主义等诸多流派,但现实主义却是这条长河中首尾贯通的主流.《诗经》虽在文学创作方面开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先河, 然而一部诗集只能成为创作的楷模而已, 而为现实主义古典文论奠定基础并对些一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算是孔子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具有实用性 文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实用于政治;孔子认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非常直接。他认为从事政务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就是要“诵诗三百”。不然等做了官再学习,势必走弯路。他说: “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他选用人才的态度很鲜明,宁选择先具备文学修养的常人, 也不录用做了官再学习文学的卿大夫子弟。因为没有必要的文学修养, 就不具备从政的起码的能力和资

格。其次,从政者必须把所具有的文学修养灵活地卓见成效地用于政务的处理, 就是授之以政而达,使于四方而能专对。不然,“虽多, 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聚徒讲学,也正是为了培养从政的人才。对于那些善于把文学修养运用于政务并取得政绩的学生, 孔子总给予热情的鼓励。他夸奖子贡为宗庙里盛黍樱的瑚琏,赞扬子路“片言可以折狱”, 甚至把侄女嫁给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南宫适。二是文学实用于风化;天下之所以动荡,社会之所以昏暗, 孔子认为根源在于“礼崩乐坏”, “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 他充分认识到文学在改革世风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他说: “博学于文, 约之以孔, 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颜渊》) 不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言行便不切仁义之道, 世风便恶浊不堪。孔子的这一认识, 早已为古今史实所证明。只有能动地发挥文学的“兴”“观”“群”“怨”的积极功用, 社会的风气才得以淳厚, 人民的精神才归于文明。三是文学实用于教育;孔子兴办教育, 意在培养以仁义治国的人才, 不断扩大宣传和推行“忠恕”之道的队伍。由于认识到文学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除了直接向学生教授政治之外, 孔子把文学作为重要课程。 (二)文学具有现实性 《论语、述而》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主张以“仁”治天下, 反对依恃暴力。认为以力治国,百姓慑于严刑峻法,仅能短期内不犯法,却没有廉耻之心;而以“德”、“礼”治国, 百姓便“有耻且格”了。文学必须紧紧围绕现实社会中各类重大问题进行反映。脱离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是我国圣贤的典范,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影响深远,本文从君子之道、孝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语》君子孝道交友修养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它不仅是在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在讲做人之道。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状况,孔子主张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此,他提出要正名,恢复天下正常秩序,而正名的关键在正人,正人的关键又在正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因此《论语》思想的核心就是“正人”,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一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出现多达107次,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身居高位的贤者,二是道德高尚的人。了解君子内涵,对于我们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是君子的基本要求,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所在,子曰:“仁者,爱人。”就是强调要爱护别人,对人有爱心,能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孔子把仁爱看作君子一生的追求,君子要处处体现出仁善之心,为此,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但同时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乃仁爱之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不过,儒家所讲的爱不仅仅是爱家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爱人”又要求“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博爱。 “义”是君子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对待“利”时,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儒家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利欲,但更注重的是,在获取物质利益时,要“见利思义”,对物质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按照道义而取得的利益对孔子而言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礼”是君子衡量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君子言行举止要特别符合礼仪规范,“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诚恳,尊重他人,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立足社会。相反如果行为处事不遵礼制,就会带来危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二孝道 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学习文化知识要从做人开始。 孝道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上。《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爹娘,简单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就跟养狗养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孔子提出了以“敬”为核心内容的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黄洁扬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年轻时虽有积极 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 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 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 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 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 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 分的内容。 1、重德 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孔 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 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 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 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 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 “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 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第一是“爱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问仁,子曰:“爱人”。一般说来,儒家是 主张“亲亲而民”的。这就是从亲子之爱出发,推己及人,从爱有等差扩展到广泛的爱。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孔子所说的“爱人”仅仅理解为奴隶主和贵族之间的阶级爱, 因为,它还包括着对广大庶民、奴隶的“仁爱”。 第二是“克己复礼”。孔子讲的礼,是以仁德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内容,把礼作为修 身治国、整齐上下的经纬。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克服自己非分的私欲, 让君主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时刻以伦理道德的原则约束自己,使他们守其道,实 行轻剥削、轻压迫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风气,使国家出现 一个天下大治的局面。 第三是“孝悌”。孝悌是孔子直接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大学数学怎么学-学好大学数学的8个方法.doc

大学数学怎么学?学好大学数学的8个方法 大学数学怎么学?学好大学数学的8个方法 学好大学数学的8个方法 1)大一生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自己能考上不错的本科,就说明自己在学习上有一套。自己高中怎样学,大学还怎样学,就一定能成功。不知道改进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2)缺少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基础知识大滑坡,基本技能大退步,头脑时常出现空白。学习时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与要求。 3)对大学课程的学习特点,缺少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缺少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提高大学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 大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悟! 借助这8个方法,教你更好领悟高数 1 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 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 2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 要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还有什么别的解法;题目处于知识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解法的本质什么;题目中的已知与所求能否互换,能否进行适当增删改进。

主动复习和总结 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做章节总结呢? ①要把课本,笔记,校期末测验试卷,都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②把本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典型问题。 ③在基础知识的疏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义,定理,法则,公式。 ④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种问题进行编队。 ⑤总结那些尚未归类的问题,作为备注进行补充说明。 4 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一定要重视改错工作,做到错不再犯。 5 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把课堂笔记,练习,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6 精挑慎选课外读物 大学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常规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还想围着自己的老师转,是不可能的,老师一般一下课就走,所以这种方法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体系,也必将事倍功半。 7 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随时预防挂科。

为人处世之道_议论文

为人处世之道 现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关係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係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係? 《论语》中有很多处世的态度和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简单而富含哲理。《论语》不是一部板着面孔说教的书,它交给我们的为人处世方法有时候渗透着一点变通,它告诉我们做事的塬则和把握塬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任何事情该做,甚么事不该做,什么人是好是坏。然而,有很多时候判断人和事情不单单是好坏之分,而是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人或事情,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塬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 曾经有一个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我们对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说生活裡头应该是要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裡得到讚赏。没想到,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恩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如果他人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和慈悲去真正报答那些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这个道理我们听起来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夫子哲学不一样,但孔夫子是有塬则的,孔子不是提倡

「以德抱怨」,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意即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这才是至善的道理。 其实孔夫子在这裡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啓示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去面对不道德的行为,那么这个世界只会将恶意不断循环,这是无休止的。然而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和慈悲,用那种不值得的仁爱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悲剧。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叁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和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是「恕」。 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的核心应该是「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可见孔子把「恕」贯穿在仁德的学说里。做人一定要懂得恕,要有容纳德和怨的胸襟,我们要本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塬则,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就会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係。 我们除了要怀着一颗恕心对待别人,还要以礼待人。有子曰:「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不用礼法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可行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当我们待人接物时,如果能多一点礼貌,多一点彳数笑,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怨恨也会少一点。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也不用怀疑自己的德行,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伙伴。 “谵兮其若海,飔兮若无止。”个人修养到淡泊名利的胸怀就象大海,飘逸自如到能包容一切。如果一个人能涵养一颗恕心,就能使我们减少与别人之间的不必要摩擦,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而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手册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手册 引言 数学科学在当今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力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与人类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我们相信,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拥有良好的数学教育。国际上很早就倡导尽可能早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为此设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比如在美国,与数学有关的面向高中生科研成果的“西屋科技奖”(),这个奖项不同于普通的数学竞赛,而是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中生、大学生的科研热情,许多获奖者后来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据统计,“西屋科技奖”(现更名为“英特尔科技奖”)得主中有位后来成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背景 任何科技发展都不能缺乏数学作为根基,数学在科技年代,地位日益重要。为鼓励华人数学研究和教育发展,激发全球华人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并及早发掘与培养全世界的华人数学英才,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提出举办一个中学生数学比赛,希望通过专题研究,培养新一代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发青年人探索知识的兴趣及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先生对丘成桐教授的想法给予全面的赞赏和大力的支持。丘成桐教授与陈东升先生在北京、杭州多次会面商谈设立中学生数学奖的具体事宜,最终决定由双方协作配合,联合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将“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作为企业发展的准则,积极组织、发起和参与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曾荣获“搜狐新视角高峰论坛”颁发的“最佳社会公益奖”。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将借鉴和采用“西屋科技奖”的组织与选拔模式,强调创新与团队精神,面向全球的华人中学生。我们将通过全国主流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报道,并努力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打造成为拥有国际知名度与良好社会效应的青少年科技奖项。 年月日,“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期间的在杭州举行;年月26日,将在北京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第一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颁奖仪式定于200年月日在北京举行,美国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招生主任将会出席,并面试部分获奖学生。 主旨 ?激发全球华人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 ?发现和培养有前途的年轻数学天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