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综合知识2009-10-11 23:17:59 阅读70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1章基础知识

1.1 引言

人们从一开始制作物品时,就有用各种方式制作机器人的想法,也许大家见到过有能工巧匠制作的能够模仿人类动作行为的机器,典型的例子是:在威尼斯的能准时敲响大钟的雕像和能重复运动的玩具。好莱坞的电影将这一愿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制作的机器人其表演效果甚至超过真人。

尽管从原理上类人机器人是机器人,并具有与机器人相同的设计与控制原理,但本书主要研究工业用机械手型机器人。本书包含了一些研究机器人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提出了机器人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讨论了驱动器、传感器、视觉系统等用于机器人的基础部件。

机器人是当今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精确地执行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操作,并且无需人们工作时所需的安全措施和舒适的工作条件。然而,要使机器人很好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事机器人制造的公司现在大都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些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如Adept机器人公司,Staubli机器人公司,Fanuc机器人公司,北美公司等)尚在市场上保留一席之地。由于目前的机器人尚无法满足人们的较高期望,因此早期对机器人在工业中的使用预测一直未能实现。结果是,尽管有成千上万的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但他们并没有在总体上替代操作工人,机器人只能用在适合使用他们的一些地方。相对于人类,机器人并非万能,他们某些工作能做,另外有些工作却不能做。如果按照期望的用途合理设计机器人,他们就会具有多种用途并经久不衰。

机器人学科覆盖许多不同领域。单独的机器人只有与其它装置,周边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机械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他们通常集成为一个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任务或执行操作。本课也将讨论这些与机器人配合使用的外围设备及系统。

1.2 什么是机器人

图1.1 机器人与起重机的操作方法和设计方法非常类似。然而,起重机由操作人员来控制,而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因此,通过简单修改计算机程序就可以使机器人实现不同的功能。(a)Kuhnezug车载起重机;(b)Fanuc S-500机器人在卡车上执行焊缝任务

如果将常规的机器人操作手与挂在多用车或牵引车上的起重机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非常相似:它们都具有许多连杆,这些连杆通过关节依次连接,这些连杆由驱动器驱动(电机)。在上述两个系统中,操作机的“手”都能在空中运动,达到工作空间的任何位置,他们都能承载一定的负荷,并都用一个中央控制器控制驱动器。然而,它们一个称为机器人,另一个称为操作机(也就是起重机),两者最根本的不同是起重机是由人来控制驱动器,机器人操作手是由计算机编程控制。正是通过这一点可以区别一台设备到底是简单的操作机还是机器人。通常机器人设计成由计算机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受计算机监控的控制器所控制,该控制器本身也运行某种类型的程序。程序改变,机器人的动作就会相应改变。我们希望一台设备能灵活地完成各种不同的工作而无需重新设计硬件装置。为此,机器人须设计成可以重复编程,通过改变程序来执行不同的任务(当然在能力限制范围以内)。简单的操作机(或者说起重机)除非一直由操作人员操作,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目前各国关于机器人的定义都各不相同。在美国标准中,只有易于再编程的装置才认为是机器人。因此,手动装置(比如一个多自由度的需要操作员来驱动的装置)或固定顺序机器人(例如有些装置由强制起停控制驱动器控制,其顺序是固定的并且很难更改)都不认为是机器人。

1.3 机器人的分类

按照日本工业机器人学会(JIRA)的标准,可将机器人进行如下分类:

l 第1类:人工操作装置——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

l 第2类:固定顺序机器人——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次执行任务的设备,其执行顺序难以修改。

l 第3类:可变顺序机器人——同第2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l 第4类:示教再现(playback)机器人——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记录下这些动作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l 第5类:数控机器人——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而不是手动示教执行程序。

l 第6类: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即使其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美国机器人学会(RIA)只将以上第3类~第6类视作机器人。

法国机器人学会(AFR)将机器人进行如下分类:

l 类型A:手动控制远程机器人的操作装置。

l 类型B:具有预定周期的自动操作装置。

l 类型C:具有连续轨迹或颠倒点轨迹的可编程伺服控制机器人。

l 类型D:同类型C,但能够获取环境信息。

1.4 什么是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人们设计和应用机器人的技术和知识。机器人系统不仅由机器人组成,还需要其他装置和系统连同机器人一起来共同来完成必需的任务。机器人可以用于生产制造,水下作业,空间探测,帮助残疾人甚至娱乐等方面。通过编程和控制,许多场合均可应用机器人。机器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得益于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以及许多其他学科。

1.5 机器人学的发展历史

不考虑早期的模拟人类及其动作的机械,单就近代历史来看,不难发现工业化进程,机械的数字和计算机控制革命以及太空探索的出现都与人们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想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Robots”在Karel Capek的小说“Rossam’s Universal Robots” 。接着出现了电影“Flash Gordon”, “Metropolis”, “Lost in Space”,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以及“The Forbidden Planet”. 我们发现制造能够代替人类工作的机器的时代已经来临(R2D2,C3P0以及Robocop继续着这一趋势)。Capek梦想着有这样的情况,即生物过程可以创造出类人的机器,他们虽然缺乏感情和灵魂,但他们身体强壮并服从主人的命令,而且这些机器能够快速而廉价地生产出来。机器人市场很快发展起来,很多国家都想用成百上千的奴隶机器人士兵装备军队,为他们卖命,即使伤亡也不足惜。最终机器人认定自己已经比人类优越,并试图从人类手中接管这个世界。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名字Rabota,即劳动者,一直沿用到今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设计出自动化机械,这提高了生产率。机床生产商制造出数控(NC)机床,它能够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与此同时,人们开发出了多自由度的机械手,从事与核材料有关的工作。随后,机床的数控功能与机械手的操作功能相结合便产生了简单的机器人。最早的机器人是用打孔纸带控制的,即电子眼识别纸带上的孔,并由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随着工业的发展,打孔纸带逐渐被磁带,存储设备以及各计算机所代替。以下列举了机器人工业史上的几个标志性事件:

1922 捷克作家Karel Capek写了一本名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小说,引入名词Rabota。

1946 George Devol 开发出磁控制器,它是一种示教再现装置。Eckert和Mauchley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造了ENIAC计算机。

1952 第一台数控机床在麻省理工学院诞生。1954 George Devol开发出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1955 Denavit与Hartenberg提出齐次变换矩阵。

1961 George Devol的“可编程的货物运送”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为2988237,该专利技术是Unimate机器人的基础。

1962 Unimate公司成立,出现了最早的工业机器人,GM公司安装了第一台Unimation 公司的机器人。

1967 Unimate公司推出MarkII机器人,第一台喷涂用机器人出口到日本。

1968 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在斯坦福研究所(SRI)诞生。

1972 IBM公司开发出内部使用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并最终开发出IBM7565型商用机器人。1973 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推出T3型机器人,它在工业应用中广受欢迎。

1978 第一台PUMA机器人由Unimation装运到GM公司。

1982 GM和日本Fanuc公司签订制造GMFanuc机器人的协议。Westinghouse兼并Unimation,随后又将它卖给了瑞士的Staubli公司。

1983 机器人学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学术上,都是一门广受欢迎的学科,机器人学开始列入教学计划。

1990 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被瑞士ABB公司兼并。许多小型的机器人制造公司也从市场上销声匿迹,只有少数主要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大公司尚存。

1.6 机器人的优缺点

机器人使用的优点:

l 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性。

l 机器人可以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而无需考虑生命保障或安全的需要。

l 机器人无需舒适的环境,例如考虑照明,空调,通风以及噪音隔离等。

l 机器人能不知疲倦,不知厌烦地持续工作,他们不会有心理问题,做事不拖沓,不需要医疗保险或假期。

l 机器人除了发生故障或磨损外,将始终如一地保持精确度。

l 机器人具有比人高得多的精确度。直线位移精度可达千分之几英寸(1英寸= 2.54cm),新型的半导体晶片处理机器人具有微英寸级的精度。

l 机器人和其附属设备及传感器具有某些人类所不具备的能力。

l 机器人可以同时响应多个激励或处理多项任务,而人类只能响应一个现行激励。

机器人使用的负面:

l 机器人替代了工人,由此带来经济和社会问题:

l 机器人缺乏应急能能力,除非该紧急情况能够预知并已在系统中设置了应对方案,否则不能很好地处理紧急情况。同时,还需要有安全措施来确保机器人不会伤害操作人员以及与他一起工作的机器(设备)。这些情况包括:

n 不恰当或错误的反应

n 缺乏决策的能力

n 断电

n 机器人或其它设备的损伤

n 人员伤害

l 机器人尽管在一定情况下非常出众,但其能力在以下方面仍具有局限性(与人相比),表现在:

n 自由度

n 灵巧度

n 传感器能力

n 视觉系统

n 实时响应

l 机器人费用开销大,主要原因是:

n 原始的设备费

n 安装费

n 需要周边设备

n 需要培训

n 需要编程

1.7 机器人的组成部件

机器人作为一个系统,它由如下部件构成:

机械手或移动车这是机器人的主体部分,由连杆,活动关节以及其它结构部件构成,使机器人达到空间的某一位置。如果没有其它部件,仅机械手本身并不是机器人。(相当于人的身体或手臂)

末端执行器连接在机械手最后一个关节上的部件,它一般用来抓取物体,与其他机构连接并执行需要的任务(参见图1.2)。机器人制造上一般不设计或出售末端执行器,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提供一个简单的抓持器。(相当于人的手)

末端执行器安装在机器人上以完成给定环境中的任务,如焊接,喷漆,涂胶以及零件装卸等就是少数几个可能需要机器人来完成的任务。通常,末端执行器的动作由机器人控制器直接控制,或将机器人控制器的信号传至末端执行器自身的控制装置(如PLC)

图1.2 Fanuc M-410iWW 码垛机器人机械手及它的末端执行器

驱动器驱动器是机械手的“肌肉”。常见的驱动器有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气缸及液压缸等,也还有一些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新型驱动器,它们将在第6章进行讨论。驱动器受控制器的控制。

传感器传感器用来收集机器人内部状态的信息或用来与外部环境进行通信。机器人控制器需要知道每个连杆的位置才能知道机器人的总体构型。人即使在完全黑暗中也会知道胳膊和腿在哪里,这是因为肌腱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了人的大脑。大脑利用这些信息来测定肌肉伸缩程度进而确定胳膊和腿的状态。对于机器人,集成在机器人内的传感器将每一个关节和连杆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于是控制器就能决定机器人的构型。机器人常配有许多外部传感器,例如视觉系统,触觉传感器,语言合成器等,以使机器人能与外界进行通信。

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从计算机获取数据,控制驱动器的动作,并与传感器反馈信息一起协调机器人的运动。假如要机器人从箱柜里取出一个零件,它的第一个关节角度必须为35°,如果第一关节尚未达到这一角度,控制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到驱动器(输送电流到电动机),使驱动器运动,然后通过关节上的反馈传感器(电位器或编码器等)测量关节角度的变化,当关节达到预定角度时,停止发送控制信号。对于更复杂的机器人,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力也由控制器控制。机器人控制器与人的小脑十分相似,虽然小脑的功能没有人的大脑功能强大,但它却控制着人的运动。

处理器处理器是机器人的大脑,用来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确定每个关节应移动多少和多远才能达到预定的速度和位置,并且监督控制器与传感器协调动作。处理器通常就是一台计算机(专用)。它也需要拥有操作系统,程序和像监视器那样的外部设备等。

软件用于机器人的软件大致有三块。第一块是操作系统,用来操作计算机。第二块是机器人软件,它根据机器人运动方程计算每一个关节的动作,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控制器,这

种软件有多种级别,从机器语言到现代机器人使用的高级语言不等。第三块是例行程序集合和应用程序,它们是为了使用机器人外部设备而开发的(例如视觉通用程序),或者是为了执行特定任务而开发的。

在许多系统中,控制器和处理器放置在同一单元中。虽然这两部分放在同一装置盒内甚至集成在同一电路中,但他们有各自的功能。

1.8 机器人的自由度

为了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需要指定三个坐标,就像沿直角坐标轴的x, y和z三个坐标。要确定该点的位置必须要有三个坐标,也就是说只要有三个坐标便可以确定该点的位置。虽然这三个坐标可以用不同的坐标系来表示,但没有坐标系是不行的。然而,不能用两个或四个坐标,因为两个坐标不能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而三维空间不可能与所期望的位置。台架(x,y,z)起重机可以将一个球放到它工作区内操作员所指定的任一位置。

同样,要确定一个刚体(一个三维物体,而不是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首先需要在该刚体上选择一个点并指定该点的位置,因此需要三个数据来确定该点的位置。然而,即使物体的位置已确定,仍有无数种方法来确定物体关于所选点的姿势。这就意味着需要六个数据才能完全确定刚体物体的位置和姿势(以后将位置和姿态简称为位姿)。基于同样的理由,需要有六个自由度才能够将物体放置到空间的期望位姿。如果少于六个自由度,机器人的能力将受到很大限制。

设有一个机器人,若为三自由度机器人,它只能沿x,y和z轴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指定机械手的姿态。此时,机器人只能夹持物件作平行于坐标轴的运动,姿态保持不变。若有五个自由度,可以绕三个坐标轴旋转,但只能沿x和y轴移动。这时虽然可以任意地指定姿态,但只可能沿x和y轴而不可能沿z轴给部件定位。

若有七个自由度的系统没有唯一解。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机器人有七个自由度,那么机器人可以有无穷多种方法在期望位置为部件定位和定姿。这就要求控制器从无数种方法中只选择最快或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会耗费许多计算时间,因此这种七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在工业中是不采用的。多余的自由度称为冗余的自由度。

图1.3 Fanuc P-15机器人

若不包括手掌和手指,但包括手腕,人的手臂到底有多少个自由度?

人的手臂有三组关节——肩,肘和腕。肩关节有三个自由度,这是因为上臂(肱骨)可以在径向平面内旋转(平行于身体的中心面),在冠平面内旋转(一肩到另一肩的平面),并可绕肱骨旋转(可以尝试着使肩绕着这三个不同的轴旋转)。肘关节只有一个自由度,它只能绕着肘关节屈伸。腕关节也有三个自由度,它可以外展也可以内收,可以屈也可以伸,而且由于桡骨可以在尺骨上滚动,所以可以做纵向旋转(向上和向下)。因此,人的手臂共有七个自由度(尽管这些动作的范围很小)既然具有七个自由度的系统没有唯一解,那么人到底是如何用手臂来完成任务的?

对于机器人系统,从来不将末端执行器考虑为一个自由度。所有的机器人都有该附加功能,它看起来类似于一个自由度,但末端执行器的动作并不计入机器人的自由度。

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虽然关节是能够活动的,但它的运动并不完全受控制器控制。例如,假设一个线性关节由一个气缸驱动,其上的手臂可以全程伸开,也可全程收缩,但不能控制它在两个极限之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这个关节的自由度确定为1/2,它表示这个关节只能在它的运动极限内定位。自由度为1/2的另一个含义是仅仅只能对该关节赋予一些特定值,例如,假设一个关节的角度只能为0°,30°,60°和90°,那么如前所述,该关节被限定为只有几个可能的取值,从而是一个受限的自由度。

许多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都少于6个。实际上,自由度为3.5个,4个和5个的机器人非常普遍。只要没有对附加自由度的需要,这些机器人都能够很好地工作。例如,假设将电子元

件插入电路板,电路板放在一个给定的工作台面上,此时,电路板相对于机器人基座的高度(z坐标)是已知的。因而,只需要沿x轴和y轴方向上的两个自由度就可以确定元件插入电路板的位置。另外,假设元件要按某个方位插入电路板,而且电路板是平的,此时,则需要一个绕垂直轴(z)旋转的自由度,才能在电路板上给元件定向。由于这里还需要一个1/2自由度,以便能完全伸展末端执行器来插入元件,或者在运动前能完全收缩将机器人抬起,因而总共需要3.5个自由度,其中两个自由度用来在电路板的上方运动,一个用来旋转元件,还有1/2用来插入和缩回。插装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他们的优点是编程简单,价格适中,体积小,速度快。他们的缺点是虽然他们可以用编程实现在任意型号的电路板上以任意的方位插入元件,以完成在设计范围内的一系列工作,但是他们不能从事除此以外的其他工作。

1.9 机器人关节

机器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关节,有线性的,旋转的,滑动的或球形的。虽然球关节在许多系统中使用很普遍,但是由于拥有多个自由度且难以控制,所以在机器人中除了用于研究外并不常用。大多数机器人关节是线性或旋转型关节。

滑动(prismatic)关节是线性的,它不包含旋转运动,并由气缸,液压缸或者线性电驱动器驱动,主要用于台架构型,圆柱构型或类似的关节构型。

回转关节是旋转型的,虽然液压和气动旋转关节使用十分普遍,但大部分旋转关节是电动的,它们由步进电机驱动,或者更普遍地采用伺服电机驱动。

1.10机器人的坐标

机器人的构型通常是根据它们的坐标系来确定,如图1.4所示。滑动关节用P表示,旋转关节用R表示,球型关节用S表示。机器人构型通常可用一系列的P, R, S来描述例如三滑动关节,三旋转关节则由3P3R来表示。以下是用于给机器人手定位的常用构型。

笛卡尔坐标/直角坐标/台架型(3P) 这种机器人由三个线形关节,用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通常带有附加的旋转关节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姿态。

圆柱坐标性(R2P) 圆柱坐标机器人有两个滑动关节和一个旋转关节来确定不见的位置,再附加一个旋转关节来确定部件的姿态。

球坐标型(2RP) 球坐标机器人采用球坐标系,它用一个滑动关节和两个旋转关节来确定部件的位置,再用一个附加的旋转关节确定部件的姿态。

链式/拟人型(3R)(关节) 链式机器人的关节全都是旋转的,类似于人的手臂。它们是工业机器人中最常见的构型。

选择性柔性装配机器人臂(SCARA) SCARA机器人有两个并联的旋转关节,可以使机器人在水平面上运动,此外,再用一个附加的滑动关节作垂直运动(如图1.5所示)。SCARA机器人常用于装配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在X-Y平面上的运动具有较大的柔性,而沿Z轴具有很强的刚性,所以它具有选择性的柔性。这在装配作业中是很重要的问题,后面还将对此进行讨论。

图1.4 一些可能的机器人坐标构架形式

图1.5 Adept SCARA 机器人

1.11机器人的参考坐标系

机器人可以相对于不同的坐标系运动,在每一种坐标系中的运动都不相同。常用坐标系见下图1.6所示。

图1.6 机器人的全局坐标系、关节参考坐标系和工具参考坐标系。

大多数机器人编程都是相对其中一个坐标系

全局参考坐标系通用坐标系,由X,Y,Z轴所定义。在此情况下,通过机器人关节的同时运动来产生沿三个主轴方向的运动。在这坐标系中,无论手臂在那里,X轴的正向运动就总是在X轴的正方向。这一坐标通常用来定义机器人相对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与机器人通信的其它部件以及运动路径

关节参考坐标系关节参考坐标系用来描述机器人每一个独立关节的运动。假设希望将机器人的手运动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可以每次只运动一个关节,从而把手引导到期望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关节单独控制,从而每次只由一个关节运动。由于所用关节的类型(滑动型,旋转型,球型)不同,机器人手的动作也各不相同。例如,如果旋转关节运动,机器人手将绕着关节的轴旋转。

工具参考坐标系工具参考坐标系描述机器人手相对于固连在手上的坐标系的运动。固连在手上的X’, Y’和Z’轴定义了手相对于本地坐标系的运动。与通用的全局坐标系不同,本地的工具坐标系随机器人一起运动。工具坐标系是一个活动的坐标系,当机器人运动是它也随之不断改变。机器人所有的关节必须同时运动才能产生关于工具坐标系的协调运动。在机器人编程中,工具坐标系是一个极其有用的坐标系,用它便于对机器人靠近,离开物体或安装零件进行编程。

1.12机器人的编程模式

根据机器人机器复杂程度的不同,可用多种模式为机器人编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编程模式:硬件逻辑结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操作员操纵开关和起停按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这种模式常与其他装置配合使用,例如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引导或示教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随示教杆运动,当达到期望的位姿时,位姿信息送入控制器。在再现过程中,控制器控制各关节运动到相同的位子。这种方式常用于点对点控制,而并不指定或控制两点之间的运动,它只保证示教的各点到位。(点位控制)连续轨迹示教模式在种模式中,机器人所有的关节同时运动,此时机器人的运动是连续采样的,并由控制器记录运动信息。在再现过程中,按照记录的信息准确地执行动作。操作员给机器人示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模型实际运动末端执行器,另一种是直接引导机器人手臂在他的工作空间中运动。例如,熟练的喷漆工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喷漆机器人编程。

软件模式在这种机器人编程模式中,可以采用离线或在线的方式进行编程,然后由控制器执行这些程序,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这种编程模式最为先进和通用它可包含传感器信息,条件语句(诸如if…then语句)和分支语句等。然而,在编写程序之前必须掌握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知识。

大部分工业机器人都具有一种以上的编程模式。

软件简介

KLD-400型四自由度SCARA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基于VC++6.0开发的,如下图所示,具有较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操作。软件内部编制了空间直线插补算法,机器人的正运动学算法,机器人的逆运动学算法,用关节空间法对机器人示教的路径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机器人的实验流程做了详细的路径规划。该软件系统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机器人的轴运动卡的测试、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分析、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机器人的软件示教、完成具体实验项目(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搭积木),通过软件和限位开关对各个关节的运动范围进行了限定。

软件还提供给用户动态连接库KLD.DLL,方便用户利用VB、VC调用动态连接库对KLD-400型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利于用户学习和理解机器人这门技术。KLD-400型机器人能用于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和进取精神。借助于可视化语言和开放式接口,KLD-400型机器人还可以作为通用的综合实验平台。

1.13机器人的性能指标

以下几项用来定义机器人的性能指标:

负荷能力负荷能力是机器人在满足其它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承担的负荷重量。例如,一台机器人的最大负荷能力可能远大于它的额定负荷能力,但是达到最大负荷时,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可能会降低,可能无法准确地沿着预定的轨迹运动,或者产生额外的偏差。机器人的负荷量与其自身的重量相比往往非常小。例如,Fanuc Robotics LR Mate机器人自身重86磅,而其负荷量仅为6.6磅;M16机器人自身重594磅,而其负荷量仅为35磅。

运动范围运动范围是机器人在其工作区域内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器人可按任意的姿态达到其工作区域内的许多点(这些点称为灵巧点)。然而,对于其他一些接近于机器人运动范围的极限线,则不能任意指定其姿态(这些点称为非灵巧点)。说明:运动范围是机器人关节长度和其构型的函数。

精度定义:精度是指机器人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说明: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具有0.001英寸或更高的精度

重复精度(变化性)定义: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器人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举例:假设驱动机器人到达同一点100次,由于许多因素会影响机器人的位置精度,机器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同一点,但应在以该点为圆心的一个圆区范围内。该圆的半径是由一系列重复动作形成的,这个半径即为重复精度。说明:重复精度比精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举例:假设一个机器人总是向右偏离0.01mm,那么可以规定所有的位置点都向左偏移0.01mm英寸,这样就消除了偏差。说明:如果误差是随机的,那它就无法预测,因此也就无法消除。重负精度限定了这种随机误差的范围,通常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

1.14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定义:根据机器人的构型,连杆及腕关节的大小,机器人能到达的点的集合称为工作空间。每个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形状都与机器人的特性指标密切相关。工作空间可以用数学方法通过列写方程来确定,这些方程规定了机器人连杆与关节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能是每个关节的动作范围。除此之外,工作空间海尔可以凭经验确定,可以使每个在其运动范围内运动,然后将其可以到达的所有区域连接起来,再除去机器人无法到达的区域。下图1.7显示了一些常见构型的大致工作区间。当机器人用作特殊用途是,必须研究其工作空间,以确保机器人能到达要求的点。要准确地确定工作空间,可以参考生产商提供的数据。

图1.7 常见机器人构型的典型工作空间

1.15机器人语言

机器人语言的种类可能与机器人的种类一样多。每一个生产商都会设计他们自己的机器人语言。因此,为了使用某一个特定机器人,必须学习相关的语言。许多机器人语言是以常用语言如Cobol, Basic, C和Fortran为基础派生出来的,也有一些机器人语言是独特设计的,并于其它常用语言无直接联系。

机器人语言根据其设计和应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复杂性级别,其级别范围从机器级到已提出的人类智能级不等。高级语言的执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解释方式,另一种是编译方式。解释程序一次执行一条语句,并且每条语句有一个标号。每当碰到一条程序语句时,解释器对它进行翻译(将这条语句转化为处理器能够理解并执行的机器语言),并依次执行每一条语句,一直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或到发现错误为止。

优点:能够连续执行直到发现错误,这样用户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执行并进行程序调试。这样,调试程序可以更快,更简便地执行。缺点是由于要翻译每条程序,因此执行速度较慢且效率不高。例如许多机器人语言,比如Unimation的VAL和IBM 的AML(A Manufacturing

Language)都是解释程序。

编译程序在程序执行前,通过编译起将整个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生成目标代码)。优点是由于处理器在程序执行时执行的是目标代码,这些程序可执行的更快并且效率更高。缺点是由于必须编译整个程序,所以如果程序中某个地方存在错误,则任何一部分程序都不会执行,于是,调试编译程序就比较困难。

举例:有些语言(如AL)就比较灵活,它们允许用户用解释模式进行调试,而用编译模式执行。不同级别机器人语言的一般描述:

微型计算机机器级语言在这一级,程序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的。这一级的编程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难以理解和学习。所有的语言最终都翻译或编译成机器语言。

点到点级语言特点:在这一级语言中(诸如Funky Cincinnati Milacron的T3),依次输入每一点的坐标,机器人就按照给出的点运动。这是非常原始和简单的程序类型。优点是易于使用。缺点是功能不够强大。

基本动作级语言用该语言可以开发较复杂的程序,包含传感器信息,程序分支以及条件语句(例如Unimation 的VAL)。大多数这一级别的语言是基于解释执行的。

结构化程序级语言大多数这一级别的语言是编译执行的。功能强大,允许复杂编程,但是难以学习。

面向任务级语言目前尚不存在这一级别的编程语言。IBM与20世纪80年代提出Autopass,但一直没有实现。Autopass设想成为面向任务的编程语言,也就是说不必为机器人完成功能任务的每一个必要步骤都编好程序,用户只需指出所要完成的任务,而控制器就会生成必要的程序流程。例如假设机器人要将一批盒子按大小分为三类,在现有的语言中,程序员必须准确告诉机器人要做什么,也就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编程。如必须首先告诉机器人如何运动到最大的盒子处,如何捡起盒子,并将它放在哪里,然后再运动到下一个盒子的地方,等等。在Autopass 语言中,用户只需给出“分类”的指令,机器人控制器便会自动建立这些动作序列。

1.16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人最适合在那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它们已在许多工业部门获得广泛应用它们可以比人类工作得更好并且成本低廉。例如,因为焊接机器人能够更均匀一致地运动,他可以比焊接工人焊得更好。此外,机器人无需焊接工人工作时使用的护目镜,防护服,通风设备及其他必要的防护措施。因此,只有焊接工作设置由机器人自动操作并不再改变,而且该焊接工作也不太复杂,那么机器人就比较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并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样,海底勘探机器人远不像人类潜水员工作时需要太多的关注,机器人可以在水下停留更长的时间,并潜入更深的水底而仍能承受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它也不需要氧气。

以下列举了机器人的一些应用,机器人还有其他应用。所有这些用途正逐步深入工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机器加载指机器人为其他机器装卸工件(如图1.8所示)。在这项工作中,机器人甚至不对工件做任何操作,而只是完成一系列操作中的工件处理任务。

图1.8 Staubli机器人从加工中心装卸工件

取放操作指机器人抓取零件并将它们放置到其他位置(如图1.9所示),这还包括码垛、填装弹药、将两物件装到一起的简单装配、将工件放入烤炉或从烤炉里取出处理过的工件或其他类似的操作。

图1.9 Staubli机器人将洗碗机的桶放入焊接台

焊接这时机器人与焊枪及相应配套装置一起将部件焊接在一起,这时机器人在自动化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由于机器人连续运动,可以焊接得非常均匀和准确。通常焊接机器人的体积和功率均比较大(如图1.10所示)。

图1.10 AM120 Fanuc机器人

喷漆这是另一种常见的机器人应用,尤其在汽车工业上。由于人工喷漆时通风和情节,因此创造适合人们工作的环境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与人工操作相比,机器人更能持续不断地工作,因此喷漆机器人非常适合喷漆工作(如图1.11所示)。

图1.11 P200 Fanuc喷漆机器人对汽车车身喷漆

检测对零部件、线路板及其他类似产品的检测也是机器人比较常见的应用。一般说来,检测系统中还集成有其他一些设备,它们是视觉系统、X射线装置、超声波探测仪或其他类似仪器(如图1.12所示)。机器人还广泛应用于电路板和芯片的检测,在大多数这样的应用中,元件的识别、元件的特性(例如电路板的电路图、元件铭牌等)等信息检测都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内,该系统利用检测到的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元件信息比较,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元件。

图1.12 BMW制造设备中的Staubli RX FRAMS

(Flexible Robotics Absolute Measuring System)机器人

抽样:在许多工业过程中,都采用机器人做抽样实验。抽样只在一定量的产品中进行,出吃之外它与取放和检测操作相类似。

装配操作:装配是机器人的所有任务中最难的一种操作。通常,将元件装配成产品需要很多操作。例如,必须首先定位和识别元件,再以特定的顺序移动元件到规定的位置,然后将元件固定在一起进行装配。许多固定和装配任务也非常复杂,需要推压、旋拧、弯折、扭动、挤压以及摘标牌等许多操作才能将元件连接在一起。元件的微小变化以及由于较大的容许误差所导致的元件直径的变化均可使得装配过程复杂化,所以机器人必须知道合格元件与错误元件之间的区别。

机械制造:用机器人制造包含许多不同的操作(如图1.13所示),例如去除材料、钻孔、除毛刺、涂胶、切削等。同时也包括插入零部件,如将电子元件插入电路板、将电路板安装到VCR的电子设备上以及其他的操作。插入机器人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图1.13 Fanuc LR Mate 200i 机器人正在一块宝石上执行材料去除操作

见识:曾企图利用机器人执行监视任务,单不是很成功。然而,不论实在安全恒产还是交通控制方面,已广泛使用视觉系统来进行监视。

医疗应用:机器人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现在也越来越常见。例如,Robodoc就是为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全关节移植手术而设计的机器人。由于要求机器人完成的许多操作比人工操作更为准确,因此手术中许多机械部分由机器人来完成。此外,骨头的形状和位置可由CAT扫描仪确定并下载给机器人控制器,将它们用于知道机器人的动作,以使植入物得以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同样,还有许多企图机器人用于帮助外科医生完成微型手术,包括在巴黎和Liepzig进行的心脏瓣膜手术。另一台叫做da Vinci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执行腹部外科手术。

帮助残疾人:试验用机器人帮助机器人已取得不错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残疾人,在其中一项研究中,一台小型的如桌子高矮的机器人可以与残疾人交流,并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诸如将盛着食品的盘子放入微波炉,从微波炉中取出盘子,并且将盘子放到残疾人面前给他们用餐等。其他许多任务也可以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来执行。危险环境:机器人非常适合在危险的环境中使用。在这些险恶的环境下工作,人类必须采用严密的保护措施。而机器人可以进入或穿过这些危险区域进行维护和探测等工作,且不需要得到像对人一样的保护。

水下、太空及远程: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太空及远程的服务或探测。虽然尚没有人被送往火星,但已有许多太空漫游车在火星登陆并对火星进行探测。在其他太空和水下也有同样的应用。例如,由于没人能进入到很深的海底,因此直到最近在深海也只有探测到很少的沉船。

现在已有许多坠机、沉船和潜艇很快地被水下机器人所发现。

如图1.14所示是一台六自由度双向力反馈机械手Arm,它主要用于载人潜艇和远程操作车。Arm由一个远程主臂控制,主臂可以“感受到”从臂所感受到的环境信息。这个系统也可以通过一个示教再现系统来执行编程动作。

1.17 其他机器人及应用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除了对设计类人机器人感兴趣,他们也设计了模仿昆虫和其他动物的机器人。例如六脚和八脚机器人、蠕虫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像鱼一样游动的机器人行为像狗一样的机器人、虾行机器人以及其他未标定生命形式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中,有的十分庞大而且功能强大,例如Odetics公司的Odex机器人,有的则小巧玲珑。这些机器人多数是为科研目的而开发的,也有的为军事、医疗或娱乐而设计开发的。例如,一种小型矿藏扫描机器人就是为了搜索和开采矿藏而开发的。开发理由是,在勘探过程中损失一台廉价机器人远比有人员伤亡要好得多。

生命电子学是指设计冰咖啡生动形象的机器人和机器的系统技术,这些机器人和机器具有类似人或其他动物的外观与行为。例如生命电子嘴唇、生命电子眼睛及生命电子手。随着更为复杂的生命电子部件的出现,他们所代替的行动将越来越真实。

另一个与机器人学及其应用有关的领域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设计微型级设备用来执行系统内的的操作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医疗、机械、电子方面的任务。例如,机器人微型设备可以送入主静脉,并通过主静脉进入心脏执行探测或外科手术任务,MEMS传感器可用来测量血液中各元素的含量水平,或者当汽车发生撞车时MEMS驱动器可用来展开安全气囊。

1.18 机器人的社会问题

人们必须经常考虑因使用机器人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有很多使用机器人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人们不适应去做同样的工作,所以机器人代替了工人的工作,这些被机器人取代了工作的工人就会面临失业并失去收入。如果任由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可以想象将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工业产品都由机器人来制造而不再需要任何工人,其结果将是有工作的工人悦来越少,他们不再有钱来购买机器人生产出来的正品。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将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汽车制造商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United Auto Workder, UAW)在谈判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有多少工作岗位由机器人来代替,以及以什么样的速度让机器人来代替工作的工作岗位。

1.19 设计项目

设计一个SCARA结构的教学机器人。

课程组开发的KLD-400教学机器人有3个旋转关节,其轴线相互平行,在平面内进行定位和定向。另一个关节是移动关节,用于完成末端件在垂直平面的运动。手腕参考点的位置由两旋转关节的角位移Ф1和Ф2,及移动关节的位移Z决定的,即P=f(Ф1,Ф2,Z),SCARA教学机器人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本机器人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简单,编程方便,

KLD—400教学机器人是专为满足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专业进行机电及控制课程教学实验需要和相关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需要而最新开发的四自由度机器人,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动力学复杂系统,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的理想平台;它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具有广阔的可达空间,是进行运动规划和编程系统设计的理想对象。除教学和培训外,KLD—400还可用于细小零件的搬运和电子元件的装配等工业作业。

系统特点

●机构采用平面关节型(SCARA)结构,按工业标准要求设计,速度快、柔性好;

●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和谐波减速器等,模块化结构,简单、紧凑,完全满足实验的要求;

●控制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二次开发方便、快捷,适于教学实验;

●提供通用机器人语言编程系统,可通过图形示教自动生成机器人语言等程序;

●提供实验教材,内容涵盖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系统的设计、机器人轨迹规划等。用户可以从中选择相关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实验需要。

系统配置

●硬件平台:KLD—400系列伺服运动控制器和微机平台(PC用户自备,带ISA插槽)

●软件平台:1)Windows98操作系统;2)KLD—400机器人图形示教软件

技术参数

1.20 小结

许多对机器人感兴趣的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机器人的知识,而且多数情况下都与机器人打过交道,然后每个人还必须了解一些关于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章中,我们讨论了机器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它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场合。机器人具有很多的用途,也应用于工业、娱乐、太空、水下以及危险环境等特定应用场合。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本书中的其他部分将讨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器人组成部件(例如驱动器、传感器、视觉系统)以及他们的应用。

---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相关文章

运料四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2010-01-20 19:14:21

物理时空-机器人5号2010-04-18 13:19:54

集装箱波纹板焊接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分析及车体结构设计2010-03-22 21:34:13 机器人焊接系统离线编程实例研究2009-10-21 13:40:12

机器人论文2009-11-10 17:29:54

最近读者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1.2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我们让学生联系已学各门科目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 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

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4.课程目标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包括: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

工业机器人基础复习题知识讲解

1、机器人安应用类型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2﹑机器人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方式、连续轨迹控制方式、力(力矩)控制方式和智能控制方式。 3、工业机器人的坐标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关节坐标型和平面关节型。 4、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长方形形状;圆柱坐标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圆柱体形状;球坐标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球面一部分状。 5、工业机器人的参考坐标系主要有关节坐标系、工具参考坐标系、全局参考系坐标系。 6、工业机器人的传动机构是向手指传递运动和动力,该机构根据手指的开合动作特点可以分为回转型和移动型。 7、吸附式取料手靠吸附力取料,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分为磁吸附和气吸附两种。 8、气吸附式取料手是利用吸盘内的压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工作。按形成压力差的方法,可分为真空吸盘吸附、气流负压气吸附、挤压排气负压气吸附几种。 9、手臂是机器人执行机构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支待手腕并将被抓取的工件运送到指定位置上,一般机器人的手臂有3个自由度,即手臂的伸缩升降及横向移动、回转运动和复合运动。 10、机器人的底座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11、谐波齿轮传动机构主要有柔轮、刚轮和波发生器三个主要零件构成。 12、谐波齿轮通常将刚轮装在输入轴上,把柔轮装在输出轴上,以获得较大的齿轮减速比。 13、机器人的触觉可以分为接触觉、接近觉、压觉、滑觉和力觉五种。 14、机器人接触觉传感器一般由微动开关组成,根据用途和配置不同,一般用于探测物体位置,路径和安全保护。 二、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B ) A、Versatran B、Unimate C、Roomba D、AIBO 2、通常用来定义机器人相对于其它物体的运动、与机器人通信的其它部件以及运动部件的参考坐标系是( C ) A、全局参考坐标系 B、关节参考坐标系 C、工具参考坐标系 D、工件参考坐标系 3、用来描述机器人每一个独立关节运动参考坐标系是( B ) A、全局参考坐标系 B、关节参考坐标系 C、工具参考坐标系 D、工件参考坐标系 4、夹钳式取料手用来加持方形工件,一般选择(A )指端。 A、平面 B、V型 C、一字型 D、球型 5、夹钳式取料手用来加持圆柱形工件,一般选择( B )指端。 A、平面 B、V型 C、一字型 D、球型 6、夹钳式手部中使用较多的是( D ) A、弹簧式手部 B、齿轮型手部 C、平移型手部 D、回转型手部 7、平移型传动机构主要用于加持( C )工件。

书籍装帧艺术教案

书籍装帧艺术 一、课型:设计与生活 二、授课对象:八年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分类,掌握封面设计三要素,在欣赏作品中通过了解书籍的分类,分析设计的三要素,初步掌握封面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古到今的一个书籍装帧的演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书籍设计领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艺术设计方面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封面设计的三要素,书籍的名词术语,书籍种类的已知知识与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设计流程,包括制作书的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当我们走进书店选择图书的时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各式各样书籍的封面,封面是书籍设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多媒体播放书籍装帧概述,以及由古到今,由竹简到册页到如今的平装精装书籍的演变。 3、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学生分组讨论整理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概括,完成基本概念教学。) 4、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课课本上的文字内容,结合多媒体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各部分名称。 5、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6、展示一些有意思的书籍的封面设计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学时:48 适用对象: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 业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技术是集力学、机械学、生物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学、电子工程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之大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得学生基本熟悉这门技术以及其发展状况,为今后从事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管 理、维护维修、系统安装调试和集成设计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及其应用,掌 握机器人系统组成、机构、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 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 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 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1章概述 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的组成原理、机器人应用与外部的关系、机器人应用技术的现状 第2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基本术语与图形符号、机器人的技术参数、机器人的运动学基础、机器人的动力学基础 第3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机器人的腕部机构、机器人的手部机构、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第4章机器人的驱动系统 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概述、电动机及其特性、液压驱动系统及其特性 第5章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及其参数、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机器人控制的示教再现、机器人控制系统举例 第6章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机器人的传感技术、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 第7章机器人的语言系统 机器人的语言系统概述、常用的机器人语言简介、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机器人的编程示例 第8章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概述、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 其他教学 环节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4 第三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 6 1 第四章机器人的驱动系统8 第五章机器人的控制系统8 第六章机器人的感觉系统8 1 第七章机器人的语言系统 6 第八章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12

kuka机器人学习笔记

TIMER定时器的使用 Kuka程序里的TIMER没有start, 只有stop ,stop赋值FALSE开始定时器,TRUE 停止定时器。 DEF main() INT A INI A=0 $TIMER[30]=0 //电石气当前值清零 $TIMER_STOP[30]=FALSE //TIMER[30]定时开始 ……. $TIMER_STOP[30]=TRUE //TIMER[30]定时结束 A=$TIMER[30] //采集当前值赋值给A END 复制粘贴的使用 下方字菜单按钮依次为 新选定备份存档删除打开编辑 选中一个程序,点击备份此时产生一个新建的 程序,重命名即可。 打开程序后,下方子菜单按钮依次为 更改、指令、动作、打开/关闭、语句行选 择、Touchup、编辑。 如果需要剪切某个动作,将光标移动至改行,点击 编辑, 打开编辑器,如左图所示,点击剪切,再将 光标移动至需要粘贴的位置,点击编辑->粘贴。 复制的操作方法类似。

更改机器人控制柜的IP地址 主菜单->配置->用户组->专家模式,输入密码kuka确认主菜单->投入运行->网络配置,如下图所示 地址类型:固定IP地址 点击其他按钮,再点击内部子网子菜单后出现如下图所示

设置IP时注意,内网出现的网段请不要占用。 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提示冷启动后才能应用,必须关机重启。 示教器进入windows桌面 进入专家模式 主菜单->投入运行->售后服务->HMI最小化 操作按照windows操作方式操作。可以用于打开U盘复制操作文件。改变软件限位 主菜单->投入运行->售后服务->软限位

库卡工业机器人运动指令入门知识 学员必备

库卡工业机器人运动指令的入门知识 问?学完了的运动指令后,可以了解到哪些? 答(1)通过对机器人几种基本运动指令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机器人各种轨迹运动的相关编程操作 (2)通过学习PTP运动指令的添加方法,能够掌握机器人的简单编程 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机器人在程序控制下的运动要求编制一个运动指令,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供运动指令的编辑使用,通过制定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指令,机器人才会知道如何进行运动,机器人的运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按轴坐标的运动(PTP:Point-toPoint,即点到点) (2)沿轨迹的运动:LIN直线运动和CIRC圆周运动 (3)样条运动:SPLINE运动 点到点运动

PTP运动是机器人沿最快的轨道将TCP从起始点引至目标点,这个移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因为机器人轴进行回转运动,所以曲线轨道比直线轨道运动更快。此轨迹无法精确预知,所以在调试及试运行时,应该在阻挡物体附近降低速度来测试机器人的移动特性。 线性运动

线性运动是机器人沿一条直线以定义的速度将TCP引至目标点。在线性移动过程中,机器人转轴之间进行配合,是工具或工件参照点沿着一条通往目标点的直线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工具本身的取向按照程序设定的取向变化。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是机器人沿圆形轨道以定义的速度将TCP移动至目标点。圆形轨道是通过起点、辅助点和目标点定义的,起始点是上一条运动指令以精确定位方式抵达的目标点,辅助点是圆周所经历的中间点。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工具尖端取向的变化顺应与持续的移动轨迹。 样条运动

样条运动是一种尤其适用于复杂曲线轨迹的运动方式,这种轨迹原则上也可以通过LIN运动和CIRC运动生成,但是相比下样条运动更具有优势。 创建以优化节拍时间的运动(轴运动) 1?PTP运动 PTP运动方式是时间最快,也是最优化的移动方式。在KPL程序中,机器人的第一个指令必须是PTP或SPTP,因为机器人控制系统仅在PTP或SPTP运动时才会考虑编程设置的状态和转角方向值,以便定义一个唯一的起始位置。 2?轨迹逼近 为了加速运动过程,控制器可以CONT标示的运动指令进行轨迹逼近,轨迹逼近意味着将不精确到达点坐标,只是逼近点坐标,事先便离开精确保持轮廓的轨迹。 PTP运动的轨迹逼近是不可预见的,相比较点的精确暂停,轨迹逼近具有如下的优势: (1)由于这些点之间不再需要制动和加速,所以运动系统受到的磨损减少。(2)节拍时间得以优化,程序可以更快的运行。 创建PTP运动的操作步骤 (1)创建PTP运动的前提条件是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已经设置为T1运行方式,并且已经选定机器人程序。

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

目录 项目一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认识与安全操作知识 (1) 项目二机器人的基本操作 (11)

项目一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认识与安全操作知识 一、布置任务 1.项目要求 (1)项目名称: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认识与基础操作 (2)计划课时:6 (3)器材及工具准备(现场准备) 表1 实验所需设备清单 2.教学主要内容及目的 通过该实训课程,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中所学的机器人编程及调试技术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安全操作常识、机器人控制柜的基本结构、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等技术在实验平台上进行综合认知与练习,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工业机器人的认识,更好的了解机器人的操作方式。 3.相关知识准备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机器人的基本安全操作常识。 二、制定计划 教师辅助学生以小组方式,10人一组,由指导老师讲解基本操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完成后,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讨论各步骤的注意事项及原因,以讨论加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项目任务 1. 实训内容 ①通过现场讲解,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安全知识,为后续安全操作做基础; ②认识机器人控制柜,了解其主要结构及控制按钮的功能; ③认识示教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实训步骤

(1)工业机器人安全知识 a、记得关闭总电源 在进行机器人的安装、维修、保养时切记要将总电源关闭。带电作业可能会产生致命性后果。如果不慎遭高压电击,可能会导致心跳停止、烧伤或其他严重伤害。 在得到停电通知时,要预先关断机器人的主电源及气源。 突然停电后,要在来电之前预先关闭机器人的主电源开关,并及时取下夹具上的工件。 b、与机器人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在调试与运行机器人时,它可能会执行一些意外的或不规范的运动。并且,所有的运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从而严重伤害个人或损坏机器人工作范围内的任何设备,所以时刻警惕与机器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静电放电危险 搬运部件或部件容器时,未接地的人员可能会传递大量的静电荷。这一放电过程可能会损坏敏感的电子设备。所以在有此标识的情况下,要做好静电放电防护。 d、紧急停止 紧急停止优先于任何其它机器人控制操作,它会断开机器人电动机的驱动电源,停止所有运转部件,并切断由机器人系统控制且存在潜在危险的功能部件的电源。 出现下列情况时请立即按下任意紧急停止按钮: 机器人运行时,工作区域内有工作人员。 机器人伤害了工作人员或损伤了机器设备。 e、灭火 发生火灾时,在确保全体人员安全撤离后再进行灭火,应先处理受伤人员。当电气设备(例如机器人或控制器)起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切勿使用水或泡沫。 f、工作中的安全 注意夹具并确保夹好工件。如果夹具打开,工件会脱落并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夹具非常有力,如果不按照正确方法操作,也会导致人员伤害。机器人停机时,夹具上不应置物,必须空机。 g、示教器的安全 示教器的使用和存放应避免被人踩踏电缆。 小心操作。不要摔打、拋掷或重击,这样会导致破损或故障。在不使用该设备时,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说明机器人的主要特征。 答: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1.机器人的动作结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某些器官(肢体、感官等)的功能。 2.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灵活易变。 3.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性,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 4.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在工作中可以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有什么区别 答:1.机器人的运动为开式运动链而数控机床为闭式运动链; 2.工业机器人一般具有多关节,数控机床一般无关节且均为直角坐标系统; 3.工业机器人是用于工业中各种作业的自动化机器而数控机床应用于冷加工。 4.机器人灵活性好,数控机床灵活性差。 简述下面几个术语的含义:自有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工作速度、承载能力。答:自由度是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运动的数目,不包括手爪(末端执行器)的开合自由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关于精度的统计数据,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确定位置准确的概率,是重复同一位置的范围,可以用各次不同位置平均值的偏差来表示。 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工作区域。 工作速度一般指最大工作速度,可以是指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也可以定义为 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通常在技术参数中加以说明)。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什么叫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答: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完成某一特定作业时具有多余自由度的机器人称为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题图所示为二自由度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机械手,图中L1=2L2,关节的转角范围是0゜≤θ1≤180゜,-90゜≤θ2≤180゜,画出该机械手的工作范围(画图时可以设L2=3cm)。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具有以下特性: (1)一种机械电子装置; (2)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 (3)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4)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机器人的分类 按照日本工业机器人学会(JIRA)的标准,可将机器人分为六类: 第一类:人工操作机器人。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 第二类:固定顺序机器人。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此执行任务的设备,其执行顺序难以修改; 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四类:示教再现(playback)机器人。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记录下这些动作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并不是手动示教执行任务。 第六类: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具有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即使其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美国机器人学会(RIA)只将以上第三类至第六类视做机器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涉及的研究领域有: 1、传感器技术:得到与人类感觉机能相似的传感器技术; 2、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得到与人类智能或控制机能相似能力的人工智能或计算机科学; 3、假肢技术; 4、工业机器人技术:把人类作业技能具体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5、移动机械技术:实现动物行走机能的行走技术; 6、生物功能:实现生物机能为目的的生物学技术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 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圆柱坐标机械手)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书籍装帧基础知识

书籍装帧基础知识 设计员应掌握的: 书籍版式设计常识 看到有不少朋友喜欢做书籍装帧的东西,也巧,正好整理到这部分的上课笔记,就挑选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当然任何规范的东西都是死的,只有创意是常新的,所以了解学院派的规则不是想框住大家的思路,而是从了解的基础上去突破常规,更加踏实地走出白己的路来。 书籍的定义 在一定媒体上经雕刻、抄写或印刷或光映的图文著作物。 书籍的构成 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前勒口/后勒口 当护封与封面合二为一,称简精装。有些书有环扉页(或环衬),环扉之后,有一个护页,护页有时候不印东西或只染一个底色,护页之后是扉页,有些书还有书函(或叫书套)。 书籍设计的定义 指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事先的艺术设计。 从原稿到成书的整体设计,也被称为装帧设计。 装帧的英文: book design 或book binding design 实际上它是: 视觉艺术Communication visual/印刷艺术Typegraph/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桌面排版Desk Top publishing的 综合艺术。

书籍设计中设计的任务 1. 形式与内容统一。 2. 考虑读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3. 艺术+技术。 书籍设计中设计的范围 1. xx大小及形态的选择。 2. 外观、封面、护封、书脊、勒口、封套、腰封、顶头布、书签、书签布、书顶、书口的一系列设计。 3. 版式编排(包括: 字体、字号、字间距、行距、分栏、标题、正文、注释、书眉和页码设计 4. 零页的设计(包括: 扉页、环衬、版权页)。 5. 插图的绘制。 6. 印刷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7.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常识 一. 版式设计的目的: 方便读者,给读者xx享受 二. 版式设计的定义: 版面的编排设计。在一定的开本上,把书籍原稿的体裁、结构、层次、插图等方面作艺术而又合理的处理。 三. 现在常用的一些版式规格:

工业机器人培训总结

工业机器人培训总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工业机器人培训总结 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力成本逐渐的上升,工业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力成为流水线上行的“操作员”已成为必然趋势。 为此今年7月底至8月初广东三向培训学院面向全国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组织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项目培训班。同时本人有幸被学院指派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 本次培训班主要培训学习的内容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分别学习了解瑞典的ABB和日本三菱的六轴机器人的软件使用,及一些典型的机器人轨迹运动、搬运、码垛及工件装配等基本编程操作技能。 工业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可以分为:娱乐性机器人,服务用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此次学习主要对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软件进行了培训。在国外,机器人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有采用机器人操作。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有专家认为,

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随着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也催生出大量需求的懂得组装操作和维修的人才,为此全国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开办了相关专业,为广大企业培训相关人员。 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是我们每一个参训者都收益良多,一段在职教领域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培训,给我们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真实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从别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我也希望以后继续有机会接受这样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坚定不移地从事职业教育。 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更加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能让我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又激发了我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争当一名教学理念新、奉献精神强、师德高尚、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增强以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并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于机器人技术你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关于机器人技术你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的分类 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一般的分类方式: 示教再现型机器人: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学**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

书籍装帧学习心得

书籍装帧学习心得 通过这五周对书籍装帧课的学习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对书籍装帧一点都不了解到学习后,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一个吸取知识的过程,在通过老师给予的一些解释和指导,现在我对这门课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 书籍装帧是平面设计里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书籍装帧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很多方面。书籍装帧在现代形态中包括精装书、半精装书和瓶装书。书籍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远的历史了,由于现在技术的越来越进步,制作书的材料也很多,像是布、皮料都已成为书籍装帧用到的材料,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纸了。 书籍设计的核心是准确的传达书中的主题内容,设计一本书离不开图形、色彩、字体、材料和加工工艺各方面的设计。这也可看出书籍装帧是一项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是根据数的内容对开本、封面、封底、书脊、扉页、字体、版面、插图等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的任务是要恰当而有效的表现书籍内容,考虑读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 一本好的书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封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读书兴趣,号的封面可以吸引一个读者,从而才会继续读下去,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记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这就是根据数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吧这三者邮寄的结合起来。西欧那个人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的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解,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得享受。另外封

设计师基础理论知识

平面设计师必读 当今,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设计的领域在扩大,这是一个需要设计的世界。拒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多所,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就学人数则呈倍数增长,这使本以师资力量和质量缺乏的设计教育更是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况且中国本身并不具备理论方面的基础,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太底造成设计教育水平低劣的事实,设计师成为没有原则惟利是图的九流之辈。并间接对我们的生存空间造成巨大的视觉污染。谁为我们的视觉空间负责?! 本文虽从大设计概念出发,但在论述过程当中更偏向于平面设计方向,总结设计、平面设计的知识结构,平面设计的技巧,平面设计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的手法,平面设计的风格等等,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并结合很多资料,进行一些浅显的讨论,目的是为了能够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及核心精神。对设计师个人起着普遍意义和作用的问题的总结,使设计人员能够明白这一职业自己的知识结构、素养、原则、职业道德、责任等等。 论文中的内容,为避免教条化,请考虑到理论与实践当中的差距作为对设计的认识、思维的方法论,其只具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 第一章: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第二节: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

机器人操作安全

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一.示教和手动机器人 1)严禁非专业培训人员手动操作机器人,非设备维护人员禁止更改机器人速度及坐标。 2)严禁操作者手套操作示教盘和操作盘。 3)如需要手动控制机器人时,应确保机器人动作范围内(无任何人员或障碍物)示教器线缆不能严重绕曲成麻花状和与硬物摩擦,以防内部线芯折断或裸漏。将速度由慢到快逐渐调整,采用较低的倍率速度以增加对机器人的控制安全,避免速度突变造成伤害或损失。 4)在按下示教盘上的点动键之前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趋势。5)要预先考虑好避让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确认该线路不受干涉。 6)机器人周围区域必须清洁、无油,水及杂质等。 二.生产运行 1)在开机运行前,须知道机器人根据所编程序将要执行的全部任务。 2)须知道所有会左右机器人移动的开关、传感器和控制信号示、教器和控制柜位置和状态。 3)必须知道机器人控制器和外围控制设备上的紧急停止按钮的位置,准备在紧急情况下按这些按钮。 4)机器人动作速度较快,存在危险性,人员避免停留在机

器人装箱位置附近及护栏旁,所有操作人员一律不得接近机器人运动的轨迹,设备维护人员应负责维护工作。(严禁非培训人员进入机器人工作区域) 5)永远不要认为机器人没有移动其程序就已经完成。因为这时机器人很有可能是在等待让它继续移动的输入信号 6)中途短暂休息离开设备工作区域前负责人应按下停止按钮;中途长时间休息离开设备工作区域前负责人应停止机器人及真空泵(开工时先提前一分钟开启真空泵再复位机器人)。 7)严禁在控制柜内随便放置(配件、工具、杂物、安全帽等)以免影响到部分线路,造成设备的异常 8)严格遵守并执行机器的(日常维护) 三.操作者平时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打开机器人总开关后,必须先检查机器人在不在原点位置,如果不在,请手动跟踪机器人返到原点,严禁打开机器人总开关后,机器人不在原点时按启动按钮启动机器人。2)打开机器人总开关后,检查外部控制盒急停按钮、真空泵按钮有没有按下去,如果按下去了就先打上来,然后点亮示控制柜上的伺服灯,再去按启动按钮启动机器人,严禁打开机器总开关后,外部急停按钮按下去生效时,按启动按钮启动机器人。如果当外部急停按钮按下去生效时,按启动按钮启动机器人时,机器人会出现单步动,必须查找按下急停

工业机器人教案资料

工业机器人教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习教案 实习项目名称:工业机器人训练教案编写:姜英 实习地点:现代制造技术车间讲课时间:教案审定: 工业机器人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应用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略 教学难点:略 教学内容:(结合实物讲解) 1.概述: 机器人是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工业机器人是目前技术上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机器人。现在世界各国已装配了90余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使产品的质量更加可靠,生产线的柔性增加,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 2.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指在工业中应用的一种可自动定位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它能够搬运物料、零件,或者是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3.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根据臂机构,按照其工作形态,可以分为: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极坐标型机器人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多关节型机器人 4.实习机器人型号:ABB公司的IRB1400型小型机器人,属于多关节型机器人。5.IRB1400机器人的组成: Controller Manipulator Controller: 控制器。 Manipulator: 机械手。 机械本体: ●由六个转轴组成的空间六杆开链结构; ●六个转轴均有AC伺服电机驱动,每个电机后面均有编码器; ●每个转轴带有一个齿轮箱。 ●有手动松闸按钮,用于维修时使用。

机器人控制器: Mains Switch: 主电源开关。 Teach Pendant: 示教器。 Operator’s Panel: 操作盘。 Disk drive: 磁盘驱动器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心控制计算机和伺服控制器组成。中心控制计算机发出指令协调各关节驱动器之间的运动,同时完成编程、示教/再现以及和其他环境状况、工艺要求、外部相关设备协调工作。伺服控制器控制各关节驱动器,使各轴按一定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要求进行运动。 (示教器) Mains Switch Teach pendant Operator ’s panel Disk drive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考试说明 (课程代码05546) 一、考试标准和原则 1、考试标准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回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 2、考试依据 大纲——大纲名称: 公布时间: 指定教材——教材名称:《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编者:何其庆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05年2月第7次印刷 3、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其课程的特点,考核不仅针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强调知识能力的转化;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应用能力的考查。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分值比例较大,一般章节的分值比例适当。单章考核分数最高不超过30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24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重点考核的章节(试题的分数比例不低于60%)是: 三、五 不考章节是:六 一、二、四章为一般考核内容。 3、试卷能力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能力层次结构比例约为: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20:30:30:20 4、试卷难度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难度结构比例约为: 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较难=30:40:20:10 5、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及分值: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4分),多项选择题(4分),名词解释题(8分),简答题(12分),论述题(12分),综合运用题(60分)6、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 考方备:150克八开素描纸一张 考生备:颜料、铅笔、橡皮、尺子、圆规等相关工具。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试卷C卷

xxxxxxxxx职业学院 xxxxxx学年第xx学期期末考试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试卷C卷 (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1~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业机器人是由、电动机、减速机和组成的,用于从事工业生产,能够自动执行工作指令的机械装置。 2.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和发那 科。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CLOOS、瑞士的、意大利的COMAU,英国的Autotech Robotics。 3. 按作业任务的不同,工业机器人通常可以分为焊接、、装配、、喷涂等类型机器。4.机器人运动学是研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与之间的关系,而与产生该位姿所需的无关。 5. 在机器人学科里经常用和来描述空间机器人的位姿。 6. 机器人臂部是为了让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达到任务所要求的。机器人腕部是臂部和手部的 连接部件,起支承手部和改变手部的作用。 7. 夹钳式是工业机器人最常用的一种手部形式。夹钳式一般由、驱动装置、和支架等组 成。 8. 目前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减速器产品主要有三类,分别是、RV减速器和三大类。 9. 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主从控制系统、。 10. 机器人语言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状态:、编辑状态、。二、选择题(11~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是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实际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由机械误差、控制算法与系统分辨率等部分组成。 A. 定位精度 B. 作业范围 C. 重复定位精度 D. 承载能力12.下列所述的()项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A. Versatran B. SCARA C. Unimate D. PUMA562 13. 刚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姿可用()来描述。 A. 由位置矢量和方向余弦阵组成的3x4矩阵 B. 由位置矢量组成的3x1矩阵 C. 由位置矢量和方向余弦阵组成的4x4矩阵 D. 由方向余弦阵组成的3x3矩阵14.坐标变换中相对固系或动系的变换说法正确的有()。 A. 若相对固系变换则变换矩阵需依次右乘 B. 若相对动系变换则变换矩阵需依次左乘 C. 相对固系或动系变换其矩阵相乘顺序不变 D. 若相对动系变换则变换矩阵需依次右乘 15. D-H法规定:{n}系变换到{n+1}系的核心变换步骤为:()。 A. z n转→z n移→x n移→x n转 B. z n转→x n转→z n移→x n移 C. z n移→x n移→z n转→x n转 D. x n转→z n转→z n移→x n移 16. 对选择工业机器人传感器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错误的有()。 A. 传感器选择需要考虑其灵敏度、线性度 B. 传感器选择仅需要考虑其价格和响应时间 C. 传感器选择需要考虑其分辨率、重复性 D. 传感器选择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测量精度 17. 假设检测角度精度为0.1,则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透光缝隙数不少于()。 A. 500; B. 1800; C. 3600; D.无法确定。 18. 下列传感器不可归类于机器人外部传感器的有()。 A. 触觉传感器 B. 应力传感器 C. 接近度传感器 D. 力学传感器 19. 新型机器人控制器应具有不属于()项所描述的特色。 A. 系统结构开放 B. 模块化设计合理 C. 任务划分有效 D. 实时性少任务要求 20 工业机器人常用的编程方式是:()。 A. 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 B.示教编程和在线编程 C. 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 D.示教编程和软件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