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

1

授课内容 Chapter 9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学时数 6

掌握比较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的方法、胺与HNO 2的反应、重氮盐的放氮及偶联

反应;

理解杂环的芳香性及反应活性顺序; 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 胺 Amines

(胺的碱性、胺与HNO 2的反应);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Diazo and Azo Compounds (放氮和偶联反应); 第三节 酰胺Amides (酸碱性、缩二脲反应)

第四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es (反应活性比较) 第五节 生物碱Alkaloids

P250/1, 4, 11, 15

教材:《有机化学》张生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Organic Chemistry 》Stephen J. et al. Academic Press

3.《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John McMurry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

(含重点,难点)

主 要 内 容

复习思考题

考文献

教 材 教研室意见

2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第九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 主要指分子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例如,生物碱、蛋白质、磺胺类药物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amine)、重氮化合物(diazo compound)、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酰胺(amide)、含氮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alkaloid)。

第一节 胺Amines

一、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一)胺的结构和分类

胺: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R-NH 2,R 2NH 或R 3N ,其中R 代表烃基,它们分属于伯、仲和叔胺。

官能团:

氨基亚氨基次 氨基-NH 2

NH N

R-N-R"R'

叔胺 (3°胺 )

R-NH-R'仲胺 (2°胺 )

R-NH 2伯胺 (1°胺 )

季铵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可看成是铵盐或氢氧化铵(NH 2OH)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分别称为季铵盐和季铵碱。

季铵 盐

季铵 碱

R N X 4+-OH R N 4+-

注:伯、仲、叔胺或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伯、仲、叔的含义与卤代烃或醇中的不同,它是指氮原子上连有一个、两个或是三个烃基,与连接氨基的碳是伯、仲还是叔碳原子没有关系。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却是伯胺。

(二)命名Nomenclature

1. 普通命名法:按照分子中烃基的名称及数目叫做“某胺”,基字一般可以省略。如:

CH 3-NH 2NH 2

甲胺

苯胺

CH 3-CH 2-NH 2

乙胺

80min

幻灯

3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当胺中氮原子所连的烃基不同时,将按顺序规则中的较优基团后列出。 CH 3-NH-CH 2-CH 3

甲乙胺

(N-methylethylamine)

氮原子上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烃基时,须表示出烃基的数目。

CH 3-NH-CH 3NH 二 甲胺

三甲胺

二 苯胺

CH 3-N-CH 3CH 3

dimethylamine trimethylamine diphenylamine

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烃基和脂族烃基时,以芳香胺为母体,脂族烃基作为芳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将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并在基前冠以“N ”字(每个“N ”只能指示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表示这个脂族烃基是连在氮原子上,而不是连在芳香环上。

NHCH 3

N-甲基苯胺

C 2H 5

CH 3

N

N-甲基-N-乙基苯胺

N(CH 3)2

N ,N-二甲基苯胺

2. 系统命名法Systematic Nomenclature

烃基比较复杂的胺以烃为母体,将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如: CH 3-CH-CH 2-CH-CH 3CH 3

NH 2

2-甲基-4-氨基戊 烷

1-二乙氨基丁 烷 CH 2

-CH 2

-CH 2

-CH

3

N(C 2H 5)2

3.季铵化合物的命名 与铵盐或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

CH 3OH CH 3

+-

CH 3

N CH 3

溴化三十六烷基铵

甲基甲铵

氢氧化四CH 3(CH 2)15-N CH 3Br

CH 3

+-CH 3

二、胺的制备Synthesis of Amines

(一)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Reduction of Nitryl Compounds

硝基化合物与还原剂(如铁和盐酸)作用或在催化剂(Pt,Ni 等)存在下的催化氢化等都可以得到胺类。例如,硝基苯以铁或锡和盐酸为还原剂进行反应,生成苯胺。这是制备芳香族伯胺的常用方法。

4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NO 2

NH 2

Sn Cl

H 浓

(二) 腈的还原 Reduction of Nitriles

R

C

N

R-CH 2-NH 2

LiAlH 4

H 2催化剂,或

若用卤代烃作原料制备腈时,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胺比原来的卤代烃多

一个碳原子。

R-CH 2Br

R-CH 2-C

N

R-CH 2-CH 2-NH 2

NaCN

Ni

H 2,

胺的制备方法较多,例如卤代烷的氨解及酰胺的还原等都可制备胺,我们将分别在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中讨论。

三、胺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mines

物态 低级脂族胺:气体或挥发的液体,具有难闻的臭味。如二甲胺、三甲胺具有鱼腥味;动物尸体腐烂时产生的1,4-丁二胺(腐胺)和1,5-戊二胺(尸胺)极臭,且有剧毒。

高级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具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香胺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苯胺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联苯胺、β-萘胺等均具有致癌作用。因此,在处理这些化合物时应加以注意。

沸点 类似氨,除叔胺外,都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胺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或羧酸的沸点低。叔胺氮原子上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比其异构体的伯、仲胺低。

溶解性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因此低级的胺易溶于水。胺的溶解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从C6的胺开始就难溶或不溶于水。一般胺能溶于醚、醇、苯等有机溶剂。 四、胺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mines

胺的化学性质与胺分子中氮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

(1)碱性 氮上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胺为路易斯碱,可质子化。

(2)亲核性 氮上有未共用电子对,故具有亲核性,可发生酰化等反应。

(3)活化苯环 当氮原子与苯环相连时,-NH 2(-NHR 或-NR 2)是强的邻、对位定位取代基。

5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一) 胺的碱性Basicity of Amines

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苯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CH 3)2NH

CH 3NH

2

(CH 3)3N NH 3-NH 2

>>

>>

影响胺的碱性有三个因素:

①电子效应 使N 上电子云密度增大的R ,增大胺的碱性。所以,脂族胺的碱性比氨强。芳香族的碱性比氨弱。

②位阻效应: 胺分子中的烷基愈多、愈大,则占据空间的位置就愈大,使质子不易靠近氮原于,因而降低了碱性。

③水化作用: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还决定于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铵离子是否易于溶剂化。氮原子上所连接的氢愈多,则与水形成氢键的机会就愈多,水化程度亦愈大,铰离子更稳定,胺的碱性也就增加。

因此,脂族伯、仲、叔胺碱性的强弱是这三种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为前两种。

(二) 酰化反应Acylation

伯、仲胺作为亲核试剂都能与酰化剂(如酰氯、酸酐)作用,氨基上的氢原子被酰基取代,生成N-取代酰胺。叔胺因氮上没有氢,不发生酰化反应。

N- 取代 酰 胺 RNH 2

+Cl H O

R-C-NHR

'+O R-C-Cl

'

用途:

1、 鉴定伯胺和仲胺。因为酰胺是晶形很好的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2、 区别叔胺,并可把叔胺从伯、仲、叔胺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因

为叔胺不起酰化反应。 3、 保护芳胺的氨基。酰胺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水解游离出原来的胺。

由于氨基活泼,且易被氧化,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可以用酰化的方法来保护芳胺的氨基。例如:

NH 2

(CH 3CO)2O

HNO 3H 2SO 4

NHCOCH 3

,NHCOCH 3

NO 2

NH 2

NO 2

O H 2H

+

,

教学内容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三) 烷基化反应Alkylation

氨和胺都是亲核试剂。卤代烷按S N2历程氨解可以得到伯胺,伯胺能继续与卤代烷反应依次得到仲胺、叔胺、季铵盐。

-

NH

3

RX

NH

3RNH

2

NH

4

X

+

++

RNH

3

X

-

+

RNH

2

RX

++HX

R

2

NH

-

+

X

NH

2

R

2

RX

++HX

R 2NH R

3

NH X

-

+R

3

N

RX

+

R

3

N

4

R

+N

X

-

产物为复杂的混合物。如用不同摩尔比的原料及控制反应条件,可得某一主产物。例如,用大量的氨,则主产物为伯胺;用过量的RX,则季铵盐是主产物。

注:胺与卤代芳烃在一般条件下不发生此反应。

(四) 与亚硝酸反应Reactions with HNO2

伯、仲、叔胺与亚硝酸反应时,产物各不相同,借此可鉴别三种胺。

由于亚硝酸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酸,所以通常用亚硝酸钠和强酸作用生成。

NaNO

2+Cl

H HNO

2

+NaC l

1.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Reactions of Primary Amines and HNO2

脂族伯胺与亚硝酸作用,放出氮气,生成醇、烯烃或卤代烃等混合物。

RNH

2NaNO

2

Cl

H,

[]

RN

2

Cl

+-

N

2

+醇、烯烃、卤代烃的混合物

CH

3CH

2

CH

2

NH

2

NaNO

2

Cl

H,

[]

NCl

+-

N

2

+

CH

3

CH

2

CH

2

N

+

CH

3

CH

2

CH

2

Cl

-

+

+

CH

3

CH

2

CH

2

O

H

2

Cl

-

H+

CH

3

CH

2

CH

2

OH

CH

3

CH

2

CH

2

Cl

CH

3

CH CH

2

用途:用于伯胺及含氨基的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因为此反应能定量地放出氮气。

6

7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芳香族伯胺在低温和强酸存在下,与亚硝酸作用则生成较稳定的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例如:

NaNO 2+Cl

H +NaCl

+NH 2+O

H 2N 2Cl +-0~50C

氯化重氮苯

在5o c 以下,氯化重氮苯在水溶液中不分解,但温度升高,便会分解放出氮气,同时生成酚类化合物。

+

O

H 2N 2Cl

+-△

OH

Cl

H N 2

+

+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将在下一节讨论。

2. 仲胺与亚硝酸反应Reactions of Secondary Amines and HNO 2

脂族仲胺和芳香族仲胺与亚硝酸作用不放出N 2,也不生成重氮盐,而生成性质比较稳定的N-亚硝基胺。

O

H 2NH

+CH 3

NaNO 2

Cl

H N

N

O

CH 3

N-甲基-N-亚硝基苯胺

用途:鉴别、分离或提纯仲胺。N-亚硝基胺为黄色的中性油状液体或固体,不溶于水,可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与稀酸共热分解为原来的仲胺。

N-亚硝基胺是较强的致癌物质。

3. 叔胺与亚硝酸反应Reactions of Tertiary Amines and HNO 2

脂肪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 因其氮上没有氢,与亚硝酸作用时只能生成不稳定的亚硝酸盐。

HNO 2

R 3N +HNO 2

R 3N +-

(或R 3N

.

HNO 3)

芳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 发生环上取代反应,在芳香环上引入亚硝基,生成对亚硝基化合物;若对位上已有取代基,则亚硝基取代在邻位。例如:

N(CH 3)2

NaNO 2Cl

H ,N(CH 3)2

NO

H

+

OH

-N(CH 3)2

+

N-OH

对亚硝基-N ,N-二甲苯胺(绿色) (黄色)

8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五) 芳香胺苯环上的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Aromatic Amines

芳香胺的氨基是较强的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和酚羟基一样,能使苯环上邻位和对位的碳原子容易进行亲电取代。例如苯胺与溴水反应,立即产生白色的2,4,6-三溴苯胺沉淀。

NH 2

O

H 2Br

NH 2

Br Br

++3Br 2

Br

H 3

用途:此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芳香胺的鉴定。

如果只需引入一个卤原子,则须降低-NH 2的活性。例如,先将氨基乙酰化。乙酰化物卤化后,再行水解,又恢复氨基。 CH 3COCl

NH 2

NHCOCH 3

NHCOCH 3

Br HOAc

Br O H 2OH

-NH 2

Br 五、

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Important Amines and Its Derivatives 胆碱HOCH 2CH 2+N(CH 3)3OH -

乙酰胆碱[CH 3COOCH 2CH 2+N(CH 3)3]OH -(acetylcholine)

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是从肾上腺髓质的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两种激素。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9

10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Diazo and Azo Compounds

一、重氮化合物的结构 Structures of Diazo Compounds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两个氮原子相连的原子团(-N 2+或-N=N-)的化合物。

重氮基-N +≡N 两个相连的氮原子-N 2-只有一端与碳原子相连,而另一端不与碳原子相连。例如:CH 2N 2-CH 2

N

N CH 2=N=N ∶∶

¨++

-()

-N

NCl

+

-

重氮甲烷 氯化重氮苯

偶氮基-N=N- -N=N-的两端都与碳原子相连。含偶氮基的化合物叫做偶氮化合物,可用通式R(Ar)-N=N-(Ar)R 表示。例如:

CH 3-N=N-CH 3

-N=N-

偶氮甲烷 偶氮苯

芳香族重氮化合物在合成中有广泛的用途。偶氮化合物中许多还是重要的染料和指示剂。

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azo Compounds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发生许多反应。其反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放氮反应,即重氮基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并放出氮气; 另一类是不放氮反应(保留两个氮原子),与其它化合物发生偶合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或被还原为肼类等。

(一) 放氮反应(重氮基被取代)

重氨盐中的重氮基(-N +≡N)在不同条件下,可被羟基、卤素、氰基或氢原子等取代,生成各种芳香族化合物,同时放出氮气。

-N 2+

C 2H 5OH H 3PO 2

或Cu 2Cl 2Cl

H ,Cu 2(CN)2KCN ,KI -OH

O H 2+N 2

-Cl +N 2-I +N 2+N 2

-CN

+N 2

40min

幻灯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11

重氮盐的水解,宜用硫酸氢重氮苯,而不用氯化重氮苯,因为用氯化重氮苯常伴有重氮基被氯离子取代的反应。另外,此反应应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免生成的酚(酚与强酸生成氧盐,降低了苯的反应活性)与未作用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 芳香腈水解生成羧酸。

-CN

-COOH

O H 2H +

或OH

-

此反应提供了从硝基化合物转变为羧酸的良好途径。

ArNO 2ArNH 2

Ar-CN Ar-COOH

ArN 2+

重氮盐与次磷酸或乙醇反应时,重氮基被氢原子取代,放出氮气。这个反应可用以除去苯环上的氨基。例如,由苯制取1,3,5-三溴苯。

Br 2,H 2O

Fe,HCl,H 2O

55~ 60℃

混 酸NO 2

NH 2

Br

Br

Br

NH 2

NaNO 2+H 2SO 4

0~ 5℃

Br

Br

Br

N 2HSO 4

+

-Br

Br

Br

C 2H 5OH

(二)还原和偶合反应(不放氮反应)Reduction and Coupling Reactions

l.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

重氮盐在还原剂(如氯化亚锡、亚硫酸盐等)的作用下,可转变为相应的芳香肼。例如,重氨盐用氯化亚锡和盐酸还原,生成苯肼的盐酸盐,碱化即得苯肼。

NHNH 2Cl

H ·NHNH 2

Cl

-N +

N [

]NaOH O

H 2SnCl 2,HCl 0℃

2. 偶合反应(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

重氮盐与酚类或芳香叔胺作用,生成有颜色的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Cl

-N 2+

-OH

-N=N--OH

+

0℃

弱碱性溶液

对羟基偶氮苯(橘黄色)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媒体选择

12

分配

Cl -N 2+

-N(CH 3)2

-N(CH 3)2

-N=N-+

弱酸性溶液

0℃

对二甲氨基偶氮苯(黄色)

注:由于重氮阳离子ArN 2+是一个较弱的亲电试剂,所以只与环上电子云密度较高的芳香胺或酚才能作用。

重氮盐与酚类的偶合反应,一般是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的。 重氮盐与芳香叔胺的偶合反应是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Ar-N

N Cl

[]+Ar-N=N-OH

NaOH Cl

H +

-NaOH Cl

H Ar-N=N-O

-Na +

重氮盐(Ⅰ) 重氮酸(Ⅱ) 重氮酸钠(Ⅲ)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3

分配

第三节 酰胺Amides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Structures and Nomenclature of Amides 酰胺的结构

O R-C-NH 2

O R-C-NHR'

R-C-N

O R'

R" 酰胺 N-烃基取代酰胺

由于酰胺的氮原子上的末共用电子对与羰基形成了共扼体系,酰胺分子中的C,O,N 及碳基所连烃基的第一个碳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C-N 键长(0.134nm)比典型的C-N 单键(0.14nm)短,而比典型的C=N 键(O.128nm)长,酰胺分子中的C=O 键(0.124nm)则比典型的C=O 键(0.120nm)长。

R-C O N-R'

0.124nm

0.134nm

0.152nm

R"

O R

C

N

R'R"

¨

因此,酰胺分子中的C-N 键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或者说具有相对

的刚性,不易自由旋转。

酰胺的命名 根据相应的酰基名称,称为“某酰胺”或“某酰某胺”。例如:

O CH 3-C-NH 2

CH 3-CH-CH 2-C-NH 2

O

CH 3

乙酰胺 乙酰苯胺

当酰胺中的氮上连有烃基时,可将烃基的名称写在酰基名称的前面,并在烃基名称前加上“N-”或“N, N-”,表示该烃基是与氮原子相连的。例如:

O CH 3-C-NH-CH 3

O -C-NH-CH 3

O H-C-N

CH 3

CH 3

N-甲基乙酰胺 N-甲基苯酰胺 N ,N-二甲基甲酰胺

40min

幻灯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4

分配

二、酰胺的性质Properties of Amides

(一) 物理性质

物态 在常温下,除甲酰胺是液体外,其它酰胺多为白色结晶。

熔点和沸点 因为酰胺分子之间可以通过氢键缔合,所以酰胺的熔点和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羧酸高。

脂族N-烷基取代酰胺一般为液体 因酰胺中氮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缔合程度减小,熔点和沸点降低,若两个氢都被取代,则降低更多。液体酰胺不但可以溶解有机物,而且也可以溶解许多无机物,因此是良好溶剂。在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 (二) 化学性质

l. 酸性和碱性Acidity and Basicity

酰胺一般是近中性的化合物,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现出弱酸性或弱碱性。酰胺碱性很弱,是由于分子中氨基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羰基的形成共轭体系,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因而接受质子的能力减弱。氮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N-H 键的极性增加,从而表现出微弱的酸性。

当氨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被一个二元酸的酰基取代,生成亚氨基化合物(酰亚胺)。由于两个羰基的吸电子作用,使亚氨基的N-H 键极性明显增加,可表现出明显的酸性,与强碱的水溶液作用,生成较稳定的盐。例如:

O C

O

C NH NaOH +O

H 2+Na +N -O C O

C

邻苯二甲酰亚胺(pKa=7.4) 2. 水解Hydrolyzation

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时,可反应,但比羧酸酯的水解难,需要的条件比羧酸酯要强烈。酰胺很难发生醇解。

O

H 2NH 4Cl

++O R-C-NH 2

Cl

H O

R-C-OH

O R-C-NH 2

O R-C-ONa

NH 3

O

H 2++NaOH

3.与亚硝酸反应

酰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相应的羧酸,并放出氮气。

O

R-C-OH O

H 2+HONO

N 2

+O R-C-NH 2

+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5

分配

4. 脱水反应Dehydration

酰胺与脱水剂(如P 2O 5)或PCl 5反应时,可脱水生成相应的腈。

R-C N

P 2O 5PCl 5

或O R-C-NH 2

O R-C-OH

O R-C-Cl

O

R-C-NH 2

PCl 3

NH 3

P 2O 5-H 2O

RCN

-H 2O

O R-C-ONH 4

NH 3

5.还原Reduction

酰胺可以用催化氢化法(高温、高压)或氢化锂铝还原为伯胺。N-取代酰胺则还原为相应的仲胺或叔胺。

R-CH 2NH 2

O R-C-NH 2LiAlH 4

O R-C-NHR'

LiAlH 4

R-CH 2NHR'

LiAlH 4

O R-C-N

R'

R"R'

R"

R-CH 2N

三、重要的酰胺及其衍生物Important Amides and Its Derivatives (一) 尿素(脲,urea)

O HO-C-OH

O H 2N-C-NH 2

碳酸 尿素(碳酸的二酰胺)

尿素具有酰胺的结构,有酰胺的一般化学性质,但因两个氨基连在一个碳基上,所以它又表现出某些特殊的性质。 1. 弱碱性Weak Basicity

尿素分子中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具有微弱的碱性,可与强酸成盐。例如:

O HNO 3

+

H 2N-C-NH 2

O

H 2N-C-NH 2HNO 3

·(硝酸尿素)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6

分配

2. 水解反应 尿素在酸、碱或尿素酶的作用下很易水解。

O H 2N-C-NH 2

NaOH

O H 2尿素酶

+CO 2

NH 4Cl

2+Na 2CO 3

NH 3

2CO 2

NH 32+H 2O,HCl

3. 与亚硝酸的反应 尿素分子中有两个氨基,与伯胺相似,能与亚硝酸作用,放出氮气。

O H 2N-C-NH 2

HNO 2

+2O

HO-C-OH CO 2

[]N

2

+2O

H 2+2O

H 2+

4. 缩二脲反应Biuret Reaction 将尿素加热到稍高于它的熔点时,则发生双分于缩合,两分子尿素脱去一分子氨而生成缩二脲(biuret)。

O H 2N-C-NH 2

+150~ 160℃

-NH 3

O H-N-C-NH 2

H O

H 2N-C-N-C-NH 2

O H

缩二脲

缩二脲反应 缩二脲的碱性溶液与少量硫酸铜溶液作用显紫红色的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又称肽键)的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等都能发生这个颜色反应。 (二) 丙二酰脲

尿素与酰氯、酸酐或酯作用,生成相应的酰脲。例如,尿素与丙二酸二乙酯在乙醇钠的催化下缩合,则生成丙二酰脲。

C-OC 2H 5C-OC 2H 5CH 2

O O

H-N

C=O

H-N H H C C H 2C

O O -N C=O

-N H

H +

C 2H 5ONa

C 2H 5OH

+2

它的分子中含有“-C-NH-C-O

O ”及“-C-CH 2-C-O

O ”的结构,可发生酮式- 烯醇

式互变异构:见幻灯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7

分配

第四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 Amines

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 Compounds)指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含有一个或几个其它元素的原子的环状化合物。例如:

O

N

N

呋喃 吡啶 喹啉 杂原子(hetero-atom) 指环上除碳以外的其它元素的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有N, O 和S 。

内酯、交酯、环酐和内酰胺等; 虽然也可称为杂环化合物,但由于它们的环很容易打开,在性质上也与相应的链状化合物相似,所以杂环化合物中一般不讨论这些化合物; 而只将环系比较稳定,且具有不同程度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简称为芳杂环化合物)及其氢化产物作为研究对象。本节主要讨论含氮的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它们广布于自然界,不但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其衍生物中有不少是具生理活性的物质。例如,细胞的重要成分核酸,人和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素,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生物碱,还有许多酶等。许多药物结构中也含有杂环。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分类 根据成环的原子数以及所含环数主要分为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和稠杂环三大类。

命名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是根据外文名称译音,选用同音汉字(大多数取两个),加上“口”旁命名。例如,呋喃(furan)、噻吩(thiophene)等。 编号 除个别稠杂环外,一般是从杂原子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如环上只有一个杂原子时,有时亦采用希腊字母α,β及γ 编号,邻近杂原子的碳原子为α,其次为β,再次为γ。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时,应从连有氢或取代基的杂原子开始编号,并使这些杂原子所在位次的数字之和为最小。若环上有不同杂原子时,则按氧、硫、氮的顺序编号。 例如:

N

CH 3

O

CHO

H 3C

N H

CH 2COOH

4-甲基吡啶 5-甲基-2-呋喃甲醛 3-吲哚乙酸

20min

幻灯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8

分配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Structures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呋喃Furan 、噻吩Thiophene 和吡咯Pyrrole :

O

..

δ-δ

-S

..

N

..H

....

..

环上杂原子氧、硫、氮均为sp 2杂化,与环碳以两个sp 2杂化轨道构成σ键。环上的五个原子各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其中四个碳的p 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杂原子的p 轨道上有两个电子。组成五个原子及六个π电子构成的闭合共轭体系。

环上五个原子共平面,π电子总数符合休克尔“4n + 2”规则,所以呋喃、噻吩、吡咯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芳香性。由于斥电子共轭效应(+C)及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使呋喃、噻吩及吡咯环上电子云密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所以,呋喃、噻吩、吡咯虽具有一定程度的芳香性,但远不如苯那样典型。 呋喃、噻吩、吡咯芳香性的强弱顺序是:噻吩>吡咯>呋喃。这是由于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 O > N > S ,因此,噻吩中的S 给环的供电子能力最大,故芳香性最强。

吡啶(pyridine)

N

吡啶环与苯环很相似,环上的五个碳原子和氮原子都是sp 2杂化,相互以σ键连接成环状结构。形成与苯相似的闭合共轭体系。但吡啶与苯有所不同,较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注: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在sp 2杂化轨道上,与环共平面,不参与环系的共轭。(与五元环不同)

N ..

H

H

H H

H

三、吡咯和吡啶的性质Properties of Pyrrole and Pyridine (一) 酸碱性Acidity and Basicity

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取决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H+结合的能力。 含氮化合物酸性强弱取决于氮原子上H 的解离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分配吡咯显弱酸性。

吡咯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了环系的共轭,因而与H+结合的能力减

小,故吡咯的碱性很弱(pK b=l3.6)。同时,这种共轭使氮上电子云密度相对

降低,从而氮上的氢能以H+的形式离解,所以吡咯显弱酸性,可与金属钠、

钾、固体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甚至浓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盐。

N H +K

N

K

+

OH

+

-O

H

2

吡啶显弱碱性。

吡啶环上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未参与环系的共轭,可与质子结合成盐而显弱碱性。它的碱性(pK b=8.8)比苯胺强,但比脂族胺甚至比氨要弱(因为双键C的电负性比饱和C大。),只能与强酸作用生成盐。例如吡啶盐酸盐、吡啶硫酸盐等。

N +HCl

N

H

+Cl

(二) 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吡咯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因为+C使环电子云密度增大)例如,吡咯极易卤化,生成四卤代吡咯。当吡咯在碱性介质中与碘作用时,生成四碘代吡咯:

N H +

N

+

I

2

4+4NaOH

I

I

I

I

4NaI+4O

H

2

H

吡啶比苯难于发生亲电取代。其卤化、磺化等反应要在剧烈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并且取代基主要进入β位。

N Br

2

3000C N

Br

β-溴吡啶

N H

2

SO

4

,HgSO

4

2300C N

SO

3

H

β-吡啶磺酸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19

20

分配

四、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Important Heterocyclic Amines and Its Derivatives (一) 吡咯衍生物

吡咯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如,血红素、叶绿素和维生素B 12

等都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卟吩的基本骨架。卟吩是由四个吡咯环的α碳通过次甲基(-CH=)相连而成的复杂共轭体系。这种体系具有平面结构,有18个π电子,符合“4n+2”规则。

N N

H N

N H 卟吩(porphin)

(二)吡啶及其衍生物

吡啶的重要衍生物有维生素、异烟肼(抗结核药物)等。

N

COOH N

CONH 2

N

CONHNH 2

烟酸 烟酰胺 异烟肼(雷米封) (三)嘌呤及其衍生物

嘌呤(purine)是无色结晶,熔点216~217o C ,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可与强酸或强碱成盐。嘌呤是由一个嘧啶环与一个咪唑环稠合而成的稠杂环。它存在着两种互变异构体(Ⅰ式和Ⅱ式)。

N

N

N N N N

N N

12

3

45

678

9H H

(Ⅰ) (Ⅱ)

N N

N N

H NH 2

N N

N N

H OH

NH 2

腺嘌呤 Adenine 鸟嘌呤Guanine

6-氨基--嘌呤6-amino-purine 2-氨基-6-羟基嘌呤2-amino-6-hydroxyl-purine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用纸

有机含氮化合物答案分析

作业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a. CH 3CH 2NO 2 b. NO H 3C c. NHC 2H 5 d. H 3C N 2+Br - e. Br NHCOCH 3 f. CH 3CH 2CH 2CN g. NHNH 2 O 2N h. H 2NCH 2(CH 2)4CH 2NH 2 i. NH O O j. (CH 3CH 2)2N--NO k. C 6H 5CH 2 N CH 3CH 3 C 12H 25+ Br - l.胆碱 m. 多巴胺 n. 乙酰胆碱 o. 肾上腺素 p. 异丁胺 q.胍 r. CH 3CH 2N(CH 3)2 答案: a. 硝基乙烷 b. p —亚硝基甲苯 c. N -乙基苯胺 d. 对甲苯重氮氢溴酸盐或溴化重氮对甲苯 e. 邻溴乙酰苯胺 f. 丁腈 g. 对硝基苯肼 h. 1,6-己二胺 i. 丁二酰亚胺 j. N-亚硝基二乙胺 k. 溴化十二烷基苄基二甲铵 [(CH 3)3N +CH 2CH 2OH]OH - m.HO CH 2CH 2NH 2 n. l.[(CH 3)3N + CH 2CH 2OCOCH 3]OH - o.HO HO CH(OH)CH 2NHCH 3 p. (CH 3)2CHCH 2NH 2 r. N,N--二甲基乙胺 q. H 22 NH 2 下列哪个化合物存在对映异构体? a.CH 3NHCH 2CH 2Cl b.(CH 3)2N +(CH 2CH 2Cl)2Cl - c. N CH 3 d. CH 2CHCH 3 2 答案: a, d 存在。但a 的对映异构体在通常条件下很容易相互转化。 3 下列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氢键: a. 二甲胺的水溶液 b. 纯的二甲胺 答案: H H O H H N H 3C H 3C H N H 3C H 3C H N H H 3H 3H 3H 3 Ⅰ Ⅱ Ⅲ a 中有 Ⅲ Ⅱ Ⅰ Ⅰ 三种氢键 b. 中只有一种氢键 H H 4 如何解释下列事实? a. 苄胺(C 6H 5CH 2NH 2)的碱性与烷基胺基本相同,而与芳胺不同。 b. 下列化合物的pK a 为 O 2N NH 2 NH 2 H 3C NH 2 pK b =13.0 pK b =9.37 pK b =8.70 答案:

有机的化学第十章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 一、分类和命名 1.定义: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2.分类:根据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和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 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0胺)和叔胺(30胺)。相当于 氢氧化铵NH 4OH 和卤化铵NH 4X 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 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 可分为脂肪胺(R-NH 2)和芳香胺(Ar-NH 2)。根据氨基的 数目又可分成一元胺和多元胺。应当注意的是: NH 3 → R-NH 2 伯胺 → R 2NH 仲胺 → R 3N 叔胺 NH 4OH → R 4NOH 季铵碱 NH 4X → R 4NX 季铵盐 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胺的分 级着眼于氮原子上烃基的数目;醇的分级立足于羟基所连的 碳原子的级别。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属于伯胺。 叔丁醇 (30醇) 叔丁胺(10胺) 要掌握氨、胺和铵的用法。氨是NH 3氨分子从形式上去 掉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 2,(去掉二个氢原子 叫亚氨基=NH)。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有机化合 物的胺。季铵类的名称用铵,表示它与NH 4的关系。 3.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 名称即可。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 加词头“二”或“三”。例如: CH 3NH 2 甲胺 (CH 3)2NH 二甲胺 OH CH 3CH 3CH 3C CH 3CH 3CH 3 C NH 2

(CH3)3N 三甲胺C6H5NH2苯胺 (C6H5)2NH 二苯胺(C6H5)3N 三苯胺 而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小烃基作为取代基,并在前面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子上。例如: CH3CH2CH2N(CH3)CH2CH3N-甲基-N-乙基丙胺 (或甲乙丙胺) C6H5CH(CH3)NHCH3N-甲基-1-苯基乙胺 C6H5N(CH3)2N,N-二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例如:(CH3)4N+Cl-氯化四甲铵 (CH3)4N+OH-氢氧化四甲铵[HOCH2CH2N+(CH3)3]OH-氢氧化三甲基-2-羟乙基铵(胆碱) [C6H5CH2N+(CH3)2C12H25]Br-溴化二甲基十二烷基苄基铵 二、物理性质 1.状态:低级脂肪胺,如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在常温下是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十二胺以上为固体。芳香胺是无色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并有毒性。 2.沸点:同分异构体的伯、仲、叔胺,其沸点依次降低。这是因伯、仲胺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叔胺则不能。例如丙胺、甲乙胺和三甲胺的沸点分别为48.7℃、36.5℃和2.5℃。 3.水溶性:低级的伯、仲、叔胺都有较好的水溶性。因为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水溶性迅速减小。 三、化学性质

最新14-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习题答案(第四版)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P125-129) 1.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写出结构式: (1)(2)(3)(4)(5)(6) (7)对硝基氯化苄 (9)(8) (10)苦味酸(11)1,4,6-三硝基萘 2.按其碱性的强弱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 NH2NH 2 NH2 O2N H3C (2) 乙酰胺、甲胺和氨 3.比较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和正丁烷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4.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1) (2)由到 (3) 由到 (4) 由到

5.完成下列反应,并指出最后产物的构型是(R)或 (S): (1) SOCl 23 2- 6.完成下列反应: (1) N H CH 3 322? 加热 ? ? (1) CH 3I (2)Ag 2O,H 2O (3) 加热 CH 3CH 3 O 2N Fe+HCl ?(CH 3CO)2O ? ? H +,H 2O ? NaNO 2,HCl ?? O 2N CH 3 (2) (3) OCH 3 OCH 3 H 2N (4) (5) 2 (6) CH 3 CH 2CH 2NH 2 (7) NH-COCH 3 Br HNO AcOH ? (8) NO 2F O 2N + N H CH 3O 2 ?

(9) N H + CH 3 H + ? CH 2=CHCOOEt ? H + ? (10) N + 3 CH3 H 3 C - ? 加热 7.指出下列重排反应的产物: (1) (2) (3 (4) (5) (6) ? ? ?

(7) ? ? (8) 8.解释下述实验现象: (1) 对溴甲苯与NaOH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几乎等量的对和间甲苯酚。 (2) 2,4-二硝基氯苯可以由氯苯硝化得到,但如果反应产物用NaHCO3水溶液洗 涤除酸则得不到产品。 9.请判断下述霍夫曼重排反应能否实现,为什么? 9. 完成下列反应,并为该反应提供一个合理的反应机理。 (3) 解:

含氮化合物练习题教学提纲

含氮化合物练习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1分,共10分) NO 2 C H 3CH 3 NO 2 1. 2. C H 3NH CH 3 2-间硝基苯基-3-硝基丁烷 1,2-二甲氨基乙烷 3. 4. C H 3CH 3 N + C H 3CH 3C H 3Cl -N CH 3 C H 3COOEt 氯化二甲基乙基-1-甲基-2-烯丁基铵 间甲乙胺基苯甲酸乙酯 N CH 3 C H 3N(CH 3)2 5. 6. N N CH 3 Br 3,3’-二甲基-4’-二甲氨基氧化偶氮苯 3-甲基-2’-溴偶氮苯 7. 8. NH NH Br N +N CH 3BF 4- 4-溴氢化偶氮苯 四氟硼酸间甲基苯基重氮盐

9. 10. C H 3 CH 3 C H 3N CH 3 NO 氧化甲乙胺 N -亚硝基甲乙胺 二、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注明产物的立体构型和主要产物(每小题1 分,共25分) 1. CH 3 NO 2 NaOH 2. HNO2 CH 3 NO 2 3. Fe + HCl CH 3 NO 2 4. H /Pd CH 3 NO 2 5. 23NO 2 6. NO 2

7. 4NO 2 8. LiAlH 4 NO 2 9. NaOH NO 2 NO 2 Br 10. HNO NH 2 Br 11. N H Br CH 3 HNO 2 12. N CH 3C H 3HNO 2 13. N C H 3CH 3 CH 3HNO 2

14.CH 3 CH 2 N(CH 3 ) 2 H 2 O 2 15.NHCOCH 3 Br 2 16. NHCOCH 3 ClO 2 CH 3 NH 2 17. Heat C H 3 CH 3 N+ C H 3CH3 CH 3 F OH- 18. NHCOCH 3 ClO 2 S CH 3 NH 2 19. N 1.CH 3 I 2.Ag 2 O/H 2 O 3.Heat 20.NH 2 NaNO 2 /HCl 0-5 C 21. N+ N CH 3 H 3 PO 2 HSO 4 -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练习及答案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 给出下列化合物名称或写出结构式。 (CH 3)2CH NH 2 (CH 3)2NCH 2CH 3 NH CH 2CH 3 CH 3 NH CH 3 O 2N NC N + NCl - O 2N N N OH OH H 32H 对硝基氯化苄 苦味酸 1,4,6-三硝基萘 答案: 3-氨基戊烷 异丙胺 二甲乙胺 N -乙基苯胺 3-甲基-N -甲基苯胺 2-氰-4-硝基氯化重氮苯 O 2N CH 2CL NO 2 O 2N NO 2 OH NO 2 NO 2 NO 2 2. 按其碱性的强弱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 a b c NH 2 NH 2NH 2 NO 2CH 3 (2) CH 3C O NH 2 CH 3NH 2NH 3 a b c 答案: (1)吸电子基使碱性降低,供电子基使碱性增强,所以有:b > a > c (2)吸电子基使碱性降低,供电子基使碱性增强,所以有:b > c > a 3.比较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和正丁烷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案: 五种化合物中,按形成氢键的可能、能力可推知其沸点从高到低的次序是:

正丙醇 > 正丙胺 > 甲乙胺 > 三甲胺 > 正丁烷 分子间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醇分子中的羟基极性强于胺的官能团,胺三级大于二级又大于一级。 4. 如何完成下列的转变: (1)CH 2 CHCH 2Br CH 2CHCH 2NH 2 (2) NHCH 3 O (3) (CH 3)3C C OH O O C (CH 3)3C CH 2Cl (4) CH 3CH 2CH 2CH 2Br CH 3CH 2CHCH 3 NH 2 答案: (1)CHCH 2Br CH 2 NaCN CH 3CH 2OH CH 2CHCH 2CN LiAlH 4CHCH 2NH 2 CH 2 (2) O NH 3+(H) NH 2 CH 3Br NHCH 3 (3) (4) CH 3CH 2CH 2CH 2Br KOH,CH 3CH 2OH CH 3CH 2CH CH 2 HBr CH 3CH 2CHCH 3 Br 3 CH 3CH 2CHCH 3 NH 2 5. 完成下列各步反应,并指出最后产物的构型是(R )或(S )。 C 6H 5CH 2CHCOOH CH 3 (1)SOCl (2)NH 3 (3)Br 2,OH - C 6H 5CH 2CHNH 2 CH 3 S-(+) (-)

有机含氮化合物

1 授课内容 Chapter 9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学时数 6 掌握比较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的方法、胺与HNO 2的反应、重氮盐的放氮及偶联 反应; 理解杂环的芳香性及反应活性顺序; 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 胺 Amines (胺的碱性、胺与HNO 2的反应);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Diazo and Azo Compounds (放氮和偶联反应); 第三节 酰胺Amides (酸碱性、缩二脲反应) 第四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es (反应活性比较) 第五节 生物碱Alkaloids P250/1, 4, 11, 15 教材:《有机化学》张生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Organic Chemistry 》Stephen J. et al. Academic Press 3.《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John McMurry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 (含重点,难点) 主 要 内 容 复习思考题 参 考文献 教 材 教研室意见

2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第九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 主要指分子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例如,生物碱、蛋白质、磺胺类药物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amine)、重氮化合物(diazo compound)、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酰胺(amide)、含氮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alkaloid)。 第一节 胺Amines 一、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一)胺的结构和分类 胺: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R-NH 2,R 2NH 或R 3N ,其中R 代表烃基,它们分属于伯、仲和叔胺。 官能团: 氨基亚氨基次 氨基-NH 2 NH N R-N-R"R' 叔胺 (3°胺 ) R-NH-R'仲胺 (2°胺 ) R-NH 2伯胺 (1°胺 ) 季铵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可看成是铵盐或氢氧化铵(NH 2OH)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分别称为季铵盐和季铵碱。 季铵 盐 季铵 碱 R N X 4+-OH R N 4+- 注:伯、仲、叔胺或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伯、仲、叔的含义与卤代烃或醇中的不同,它是指氮原子上连有一个、两个或是三个烃基,与连接氨基的碳是伯、仲还是叔碳原子没有关系。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却是伯胺。 (二)命名Nomenclature 1. 普通命名法:按照分子中烃基的名称及数目叫做“某胺”,基字一般可以省略。如: CH 3-NH 2NH 2 甲胺 苯胺 CH 3-CH 2-NH 2 乙胺 80min 幻灯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答案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1.给出下列化合物名称或写出结构式。 (CH3)2CH NH2(CH3)2NCH2CH3 NH CH2CH3 CH3 NH CH3O2N NC N+NCl- O2N N N OH OH H32 H 对硝基氯化苄苦味酸 1,4,6-三硝基萘 答案: 3-氨基戊烷异丙基胺二甲基乙基胺 N-乙基苯胺N-甲基-3-甲基苯胺氯化-3-氰-5-硝基重氮苯 4-硝基-2,4-二羟基偶氮苯顺-4-甲基-1-环己胺 2.按其碱性的强弱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

a b c NH 2 NH 2NH 2 NO 2 3 (2) CH 3C O NH 2 CH 3NH 2NH 3 a b c 答案: (1)c > a > b 苯环上存在推电子基团如甲基,可增加N 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其碱性增强;当苯环上连有拉电子基团如硝基,则降低N 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其碱性降低。 (2)b > c > a 在CH 3NH 2中由于—CH3的推电子作用,增强了碱性。在CH 3CONH 2中,由于p -π共轭而降低了N 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其碱性减弱。 3.比较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和正丁烷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案: 正丙醇 > 正丙胺 > 甲乙胺 > 三甲胺 > 正丁烷 分子间的氢键导致沸点升高。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氮的电负性,因而正丁醇分子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沸点较高;正丙胺的氮原子上有两个氢可以形成氢键,甲已胺只有一个,而三甲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因而不能形成氢键;正丁烷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较弱的色散力,因而沸点最低。 4. 如何完成下列的转变: (1) CH 2 CHCH 2Br CH 2 CHCH 2NH 2

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课程教案编写日期:2006 年 11月 9日 章、节(或课题、单元)名称第十五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授课学时 6 目的要求 l、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性质、制法及其代表物。 2 能够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硝基使苯环上氯原子的亲核取代活性增加和使酚羟基的酸性增强的原因。 3、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氮原子的杂化状态;了解胺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胺的化学性质;掌握通过官能团相互转变制备胺的方法以及伯胺的特殊制法;了解苯胺、二甲胺、乙二胺和已二胺的性质、工业制法和用途。 4、了解季铵盐和季铵碱的性质以及季铵碱的热消除规律(Hofmann规则)。 5、掌握重氮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6、了解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以及染料的显色原理。 重点: 1、胺的碱性及其影响因素。 2、硝基对邻、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 3、胺的制法:硝基物还原、醛酮还原胺化、Hoffmann降级、Gabriel法合成。 4、胺的化性:碱性,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HNO2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5、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合成上应用。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偶联反应。 6、N-H的伸缩振动吸收:3300-3600cm-1,伯胺出双峰,仲胺出单峰,叔胺不出峰。 7、腈和丙烯腈的制法、性质及应用。 难点: 1、胺的酰基化,磺酰化(Hinsber反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及其应用。 2、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合成上应用。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以ppt为主。习题课采用黑板教学

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作业:P526一(1~6)、三(2、6)、四(1、3)、五、六(1、3)、七、八、十、十一(2选做、3、7除外)、十六、十七、十八 参考书目文献: 1、张黯主编,有机化学教程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80~602 2、邢其毅等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 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35~668,720~756 3、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60~399 5、袁履冰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39~367 授课小结 授课情况正常。

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一基本内容 1.定义和分类 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统称为含氮化合物,可看作烃类分子中的一或几个氢原子被各种含氮原子的官能团取代的生成物。含氮化合物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如下类型的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NO2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R-NO2或Ar-NO2,如硝基甲烷、硝基苯等,其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较为重要。 (2)胺:氨分子中的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为胺,根据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烃基的数目,可分为伯、仲和叔胺;根据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根据烃基的种类,可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等。伯、仲和叔胺的通式可表示如下:RNH2R1R2NH R1R2R3N 伯胺仲胺叔胺 (3)烯胺:氨基直接与双键碳原子相连(也称α,β-不饱和胺)。烯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有氢分子时,容易转变为亚胺;若烯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两个氢都被烃基取代,则是稳定的化合物,在合成上很有用途。 (4)重氮化合物和重氮盐:重氮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重氮基(=N≡N)的化合物。脂肪族重氮化合物的通式为R2C=N2,如重氮甲烷CH2=N≡N;芳香族重氮化合物符合Ar-N=N-X,如苯基重氮酸C6H5-N=N-OH。重氮盐是重氮化合物的一类,以芳香族重氮盐较为重要,可用通式Ar-N+≡NX-表示,如氯化重氮苯C6H5-N2+Cl-等。 (5)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并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通式为R-N=N-R1,如偶氮苯C6H5-N=N-C6H5。 (6)叠氮化合物:叠氮化合物的通式为RN3,纯粹的叠氮化合物,特别是烷基叠氮化合物容易爆炸,但却是有用的合成中间体。 (7)肟、腙、缩氨脲和脎:醛或酮与羟胺作用生成的具有>C=N-OH结构的化合物称为肟,如乙醛肟CH3CH=N-OH;醛或酮与肼(或取代肼)作用生成的具有>C=N-NH2结构的化合物称为腙,如丙酮苯腙(CH3)2C=N-NHC6H5;缩氨脲为醛或酮与氨基脲作用生成的具有>C=N-NHCONH2结构的化合物,如甲醛缩氨脲HCH=N-NHCONH2等。脎是α-羟基醛、α-羟基酮或α-二酮与苯肼作用而生成的衍生物,如丁二酮脎。 (8)季铵盐和季铵碱:铵盐分子中四个氢分子都被烃基取代,则生成季铵盐,通式为R4N+Cl-(R是四个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X为卤原子或其他酸根,如氯化四甲基铵(CH3)4N+Cl-等;季铵碱是具有通式R4N+OH-的化合物(R是四个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如氢氧化四甲基铵(CH3)4N+OH-等。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一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一、分类、命名法 硝基(NO 2-)取代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所成的化合物称为硝基化合物。硝基是它 的官能团。 按烃基的不同,硝基化合物可分为: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NO 2),例如:CH 3NO 2 硝基甲烷、CH 3CH 2NO 2 硝基乙烷。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 2),例如: 硝基苯 β-硝基萘 根据硝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不同,硝基化合物可分为: 伯硝基化合物,例如: CH 3CH 2NO 2 硝基乙烷。 仲硝基化合物,例如:CH 3CH(NO 2)CH 3 2-硝基丙烷 叔硝化化合物,例如: 2-甲基-2-硝基丙烷 根据硝基的个数,硝基化合物可分为: 一元硝基化合物,例如: CH 3CH 2NO 2 硝基乙烷。 多元硝基化合物,例如:NO 2CH 2CH 2NO 2 二硝基乙烷 命名硝基化合物时以烃为母体,硝基作为取代基,例如: 2,2-二甲基-4-硝基戊烷 2-硝基-4-氯苯酸 2,4,6-三硝基甲苯(TNT)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二硝酸乙二酯 二、物理性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除了硝基苯是高沸点液体外,其余多是淡黄色固体,有苦仁气味,味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和浓硫酸(形成 盐)。 硝基具有强极性,所以硝基化合物是极性分子,有较高的沸点和密度。随着分子中硝基数目的增加,其熔点、沸点和密度增大、苦味增加,对热稳定性减少,受热易分解爆炸(如TNT 是强烈的炸药)。 NO 2NO 2NO 2CH 3CH 3CH 3C NO 2CH 3CH 3CH 3CH C CH 2CH 3NO 2Cl COOH NO 2CH 3NO 2NO 2NO 2NO 2NO 2OH NO 2CH 2NO 2 CH 2O O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之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理解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 、OH ) 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熟练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了解季铵盐、季铵碱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偶氮染料。 7.学习、掌握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 分子中含有C-N 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 本章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14.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 2 ,Ar-NO 2 ,不能写成R-ONO (R-ONO 表示硝酸酯)。 14.1.1 分类、命名、结构 1.分类 (略) 2.命名 (与卤代烃相次似) 3.硝基的结构 一般表示为N=O 和一个N →O 配位键组成)物理测试表明,两个 N —O 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N 原子是以sp 2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 示如下: N O R

14.1.2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见P 430。 1.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反应。 2.芳烃的硝化。 14.1.3 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略)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硝基化合物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 、Zn 、Sn 和盐酸)或催化氢化为 胺。 (2)酸性 硝基为强吸电子基,能活泼α- H ,所以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能产生假酸式-酸式互 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 值分别为: 10.2、8.5、7.8 。 (3)与羰基化合物缩合 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某些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 R CH 2N O O R CH N OH O NaOH R CH N O O Na 假酸式 酸式(主)(较少) R CH 2NO 2R'C O H (R'' ) +OH R'C OH H (R'' ) C NO 2 R'H R'C H (R'' ) C NO 2 R'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习题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给出下列化合物名称或写出结构式。 三氨基戊烷 异丙基胺 NHCH 2CH 3 N-乙基苯胺 CH 3NHCH 3 N-甲基-3-甲基苯胺 NC N NCl O 2N 氯化-3-氰基-5-硝基重氮苯 O 2N N N HO OH 4`-硝基-2,4-二羟基偶氮苯 2H 3顺-4-甲基-1-环己烷 对硝基氯化苄 O 2N CH 2Cl 苦味酸 O 2N O 2N HO NO 2 1,4,6-三硝基萘 O 2N NO 2 NO 2 2、按其碱性的强弱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 NH2 NO2 NH2NH2 CH3 解: NH2 NO2 NH2 NH2 CH3 >> 因为甲基是供电子基,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能增加,故胺的碱性增大,而硝基是吸电子基,使氮上的孤对电子密度减少,故碱性减小。 (2) CH3CONH2CH3NH2NH3 解: CH3CONH2 CH3NH2NH3 >> 在甲胺中,由于甲基供电子效应,使氮的电子云密度增大,碱性增强。在酰胺 中,由于氮上的孤对电子与羰基共轭,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从而碱性减弱。 3、比较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和正丁烷的沸高低并说明理由。 解: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正丁烷 分子间的氢键导致沸点升高。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氮的电负性,因而正丙醇分子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沸点最高;正丙胺的氮原子上有两个氢可以形成氢键,甲乙胺只有1个,而三甲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因而不能形成氢键;正丁烷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较弱的色散力,因而沸点最低。 4、如何完成下列的转变: (1) CH2=CHCH2Br CH2=CHCH2CH2NH2 解:CH2=CHCH2Br CH2=CHCH2CH2NH2 4 CH2=CHCH2CN (2) 3 O 解:O 32 NCH3NHCH 3 2 (3) (CH3)3CCOOH(CH3)3COCH2Cl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168·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理解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 、OH )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熟练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了解季铵盐、季铵碱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偶氮染料。 7.学习、掌握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 分子中含有C-N 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章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14-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 2 ,Ar-NO 2 ,不能写成R-ONO (R-ONO 表示硝酸酯)。 一、分类、命名、结构 1. 分类 (略) 2. 命名 (与卤代烃相次似) 3. 硝基的结构 一般表示为 (由一个N=O 和一个N →O 配位键组成) 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 —O 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N 原子是以sp 2 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见P 430。 1. 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反应。 2. 芳烃的硝化。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略)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硝基化合物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 、Zn 、 Sn 和盐酸)或催化氢化为胺。 (2)酸性 硝基为强吸电子基,能活泼α- H ,所以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能产生假酸式-酸式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 值分别为:10.2、8.5、7.8 。 N O R

基础有机化学第12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习题答案 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构造式 (1)(2) (3) NHCH 3 CH 3 (CH 3)2CHNH 2 NHCH 2CH 3 (4)对硝基苄胺 (5)2,4,7-三硝基萘酚 (8) β-苯基丙胺 解: (1) 异丙基胺 (2) N-乙基苯胺 (3)N-甲基间甲苯胺 CH 2NH 2O 2N OH NO 2 NO 2 O 2N CHCH 2NH 2CH 3 (6) (5) (4) 2.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乙醇、乙醛、乙酸、乙胺 乙醇乙醛乙酸 乙胺 NaHCO 3 气泡 乙酸 无气泡 银氨溶液 银镜 乙醛 无银镜乙醇 乙胺 乙醇 乙醛乙胺 NaNO 2乙胺 无气体 HCl 气体 乙醇 3. 按碱性强弱次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1) A. 苯胺 B. 对甲基苯胺 C. 对甲氧基苯胺 D. 对硝基苯胺 (2) A. 苄胺 B. 间氯苄胺 C. 间甲苄胺 D. N 甲基苄胺 (1) C>B>A>D (2) D>C>A>B 4. 完成反应式。 (1) CH 3 (CH 3CO)2O CH 3 NO 2混酸 ,60℃ Fe +HCl CH 3NH 2 CH 3 NHCOCH 3 HNO 3 + H 2SO 4 CH 3 NHCOCH 3 NO 2 OH -/H 2O CH 3 NH 2 NO 2 CH 3 N 2+Cl -NO 2 CH 3 NO 2 NaNO 2/HCl 0-5℃ H 3PO 2 (2)CH 3CH 2CN (1)OH -/H 2O (2)H + CH 3CH 2COOH SOCl 2 CH 3CH 2COCl CH 3CH 2CO-NH(CH 2CH 2CH 3)2LiAlH 4(CH 3CH 2CH 2)2NH CH 3CH 2CH 2NH(CH 2CH 2CH 3)2 O 2N Cl Cl CH 3ONa/CH 3OH (3)O 2N Cl OCH 3 5. 完成下列转变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二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教学重点】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教学难点】 季铵碱的热分解。 【教学基本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a-氢的活泼性、还原反应、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胺的结构;胺的制备方法(氨或胺的烃基化、腈和酰胺的还原、醛和酮的氨化还原、酰胺的降解、硝基化合物的还原、Gabriel 合成法);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及影响碱性强度的因素、烃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亚硝酸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碱的热分解。重氮盐的制备方法及重氮盐的结构;重氮盐的化学性质(放氮反应、保留氮的反应)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I目的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烃、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本章对含氮有机化合物加以讨论。从广义上讲,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统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如下几种类型:硝酸酯(—0N02)、亚硝酸酯(—0N0)、酰胺、肼、腙、肟(以上几类以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加以介绍);硝基(一N02)、亚硝基 (一NO)、胺(一NH2、一NHR、一十 NR2)、腈(—C三N)异腈(—N-C)、异氰酸酯(—N = C = 0)、重氮化合物(—N三N —Y)偶氮化合物(—N = N —)。这些都是着重讨论的化合物。生命的基础物质一氨基酸和蛋白质,甚至 连含氮的杂环化合物也认为是属于含氮化合物的范围,由于它们在天然化合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另有专章讨论。 通常所说的含氮化合物是指含有碳氮键的化合物。它们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氮原子被含氮官能团取代的产物。含氮有机物比含氧化合物的种类还要多。本章重点介绍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 1、了解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胺的分类、结构及其性质; 3、在掌握重氮化,偶合等重要反应的基础上,熟悉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重要应用。 4、掌握季铵盐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以及季铵碱受热反应的规律。 5、了解腈、异氰酸酯。 在含氮化合物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含氮官能团的特征及其变化,因为氮原子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是有变化的。这是含氧化合物所没有的现象。 II教学内容

15含氮有机化合物

·· 1 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理解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 、OH )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熟练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了解季铵盐、季铵碱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偶氮染料。 7.学习、掌握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 分子中含有C-N 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章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15-1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 2 ,Ar-NO 2 ,不能写成R-ONO (R-ONO 表示硝酸酯)。 一、分类、命名、结构 1.分类 ⑴ 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 —NO2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2 ⑵ 据硝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⑶ 据C 原子不同可分为:可分为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2.命名 (与卤代烃相似) 3.硝基的结构 一般表示为 (由一个N=O 和一个N →O 配位键组成) N O O

·2· 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 —O 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N 原子是以sp 2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烃类直接硝化 ⑴ 芳烃硝化 ⑵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2.卤代烷硝基取代 异构现象 Ar(R)—NO 2 Ar(R)—ONO 硝基化合物 亚硝酸酯 N 和C 相连 C 和O 相连 化学性质不同 不水解 水解生成醇和亚硝酸 R N O O R N O O R N O O R N O O - +R N O O -+CH 3CH 2CH 3 HNO 3 CH 3CH 2CH 2NO 2CH 3CH 2NO 2CH 3NO 2 CH 3CHCH 3 NO 2 400℃ R —X AgNO 2 R-NO 2+R-ONO 或 NaNO 2 硝基化合物 亚硝酸酯 N O - O + R —X 尿素 DMF N O - O R +X - H 2O N O O - R —X +N O OR +X -在不同的溶剂中可 得到不同的主产物 NO 2 H 2SO 4HNO 3

含氮有机物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物 (Nitrogenous Organic Compounds)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上的异同点进行鉴别、分离提纯。 2、掌握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能、碱酸性的相关性。 3、掌握胺类伯、仲、叔胺结构与伯、仲、叔醇在定义方面的区别。以及季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能。 4、熟练掌握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化合物)的性同命名法。 5、熟练掌握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6、掌握胺类、硝基化合物取代酸结构特征和主要理化性质。 7、掌握重氮化反应、偶联反应特征与应用。 8、了解典型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化合物)性能、用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能、碱酸性的相关性,重氮化反应、欣斯堡反应特征与应用。 难点是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酰胺、硝基)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能、碱酸性的相关性。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配合适量的课外作业。 (2)教学学时:4学时 四、教学内容 1、胺 (1)胺的概述 (2)胺的物理性质 (3)胺的化学性质 (4)个别化合物 2、酰胺 (1)酰胺的物理性质 (2)酰胺化学性质 (3)碳酸的酰胺 3、其它含氮有机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 (2)腈和异腈 (3)氰氮和胍 (4)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颜色 (1)颜色和光的关系 (2)物质的颜色和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3)吸收光谱 五、总结、布置作业

最新含氮化合物代谢习题与答案

含氮化合物代谢习题 与答案

11 含氮化合物代谢 一、知识要点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中有重要功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共同决定和参与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大气是氮的主要储库,微生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成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也可以将硝态氮还原为氨,在生物体中氨通过同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等方式转化成有机氮,进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酶促降解 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和肽酶降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卟啉、激素等),也有部分氨基酸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产生其它活性物质或为机体提供能量,脱下的氨可被重新利用或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谷氨酸是主要的氨基供体,氨基酸的碳架主要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不同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所有氨基酸都不是以CO2和NH3为起始原料从头合成的,而是起始于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物。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不同,植物和大部分微生物能合成全部20种氨基酸,而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及昆虫等只能合成部分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人有八种必需氨基酸,它们是:Lys、Trp、Phe、Val、Thr、Leu、Ile和Met。 (三)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酸通过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降解为碱基、戊糖和磷酸。戊糖参与糖代谢,嘌呤碱经脱氨、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它哺乳动物可将尿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尿囊酸。植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动物相似,但产生的尿囊酸不是被排出体外,而是经运输并贮藏起来,被重新利用。 嘧啶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胞嘧啶脱氨后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经还原、水解、脱氨、脱羧分别产生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两者经脱氨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进入TCA循环进行分解和转化。β-丙氨酸还参与辅酶A 的合成。 (四)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有机含氮化合物》习题及答案

《有机含氮化合物》习题及答案 15.1 完成下列转变: Cl OH NO 2 O 2N NO 2 (1) CCH 3 O H 2N (2) CH 3 NO 2 O 2N NO 2 (3) CH 3 OH CH 3 OCH 3 3)3 NO 2 O 2N (4) (葵子麝香) 【解答】 Cl Cl NO 2O 2N 2 OH -, 水解 OH NO 2 O 2N NO 2 (1)

乙酰化 CCH 3 O CH 3CCl O 硝化 HNO 3CCH 3 O O 2N 2CCH 3 O H 2N (2) CH 3 HNO 3CH 3 NO 2 O 2N 2 4氧化 COOH NO 2 O 2N NO 2 脱羧 NO 2 O 2N NO 2 (3) CH 3 OH 322CH 3 OCH 3 (CH 3)2C=CH 2 付克反应 CH 3 OCH 3 3)3 硝化 HNO 3 CH 3 OCH 3 C(CH 3)3 NO 2 O 2N (4) 15.5 完成下列转变: COOH 2 (1) O O O NH 2COOH (2) CH 2=CH-CH=CH 2 H 2N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 (3)

CH 2 CH 3H CONH 2 CH 2 CH 3 H NH 2(4) NO 2 HN Cl (5) CH 2Cl CH 2CH 2NH 2 (6) 【解答】 COOH 2 O NH 3, CNH 2 O NaOH, Br 2 NH 2 (1) O O O NH 3CNH 2COOH O Br 2, NaOH NH 2COONa H 2O, H + NH 2COOH (2) CH 2=CH-CH=CH 2 2 BrCH 2-CH=CH-CH 2Br NaCN NCCH 2-CH=CH-CH 2CN H 2, Ni H 2N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 (3)

有机化学含氮有机化合物习题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属于硝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化合物不属于仲胺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酰化反应的是( ) A 、甲胺 B 、二甲胺 C 、三甲胺 D 、苯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铵碱是强碱 B .苯胺与盐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C .三甲胺能发生酰化反应 D .2,4,6-三硝基甲苯的俗名是苦味酸 5、下列化合物碱性强弱的次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①>②>③>⑤>④ D 、⑤>②>①>③>④ 6、下列化合物属于偶氮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7、下列化合物属于芳香族伯胺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化合物属于伯胺的是( ) A 、乙胺 B 、二乙胺 C 、 乙酰胺 D 、 尿素 9、关于苯胺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能与盐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C 、能与酸酐反应生成酰胺 D 、能与溴水作用产生白色沉淀 10、下列物质中属于季铵盐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 B 、 C 、 D 、 12、对苯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NH 2NO 2CH O OH CH 3 NH CH 3NH CH 3CH 3 NH CH 2 CH 3CH 3 N CH 2CH 3CH 3CH 3NH 2(CH 3)2NH (CH 3)3N NH 2(CH 3)4N +OH -NH 2N N NO 2N 2+Cl - N(CH 3)2CH 3NH 2NH 2C O NH CH 3(CH 3)2NH 2+Cl - (CH 3)3NH +Cl - (CH 3)4N +Cl - CH 3NH 3+Cl - (CH 3)3CNH 2(CH 3)3N CH 3NH 2(CH 3)4N +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