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骨髓外造血:

2.生理性贫血:

3.贫血:

4.白细胞分类的两个交叉点:

二、填空题

l.胚胎期最早的造血部位在。2.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产生。3.婴儿期红细胞约,血红蛋

白约。

4.小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相等的年龄是生后

病。

5.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贫血的标准是1个月~6岁

血红蛋白,6岁~14岁血红蛋白为小儿贫血。

6.贫血按病因学分为、

、三大类。7.小儿贫血以最常见,尤其

是,其次为、

贫血。

8.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9.当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时,影响红细胞

合成不足,的成熟受到障碍。10.维生素B12缺乏除供应不足外,还与胃底部壁细胞所分泌的有关。1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常有

现象,呈核。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用到

、为止。1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是

,,。14.缺铁性贫血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

,中央淡染

区。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

1.小儿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0~60g/L。()

2. 口服铁剂治疗贫血应避免空服,加用V-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3.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可供小儿生后3~4月利用。()

四、最佳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于生后何时给予铁剂

A.出生后

B.出生后1个月

C.出生后2个月

D.出生后3个月

E.出生后4~6个月

2.下列哪项生化检查是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的特征性

指标

A.血清铁蛋白>50 μmol /L

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0μmol/L

C.血清铁<8.95μmol/L

D.总铁结合力>62.7μmol/L

E.转铁蛋白饱和度<15%

3.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易发病的年龄是

A.出生后1~3个月

B.出生后3~6个月

C.出生后6~12个月

D.出生后12~24个月

E.出生后6月~2岁

4.下列哪些情况下易发生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A.进食新鲜绿叶、黄叶蔬菜、水果

B.进食动物性食物:肝、肾

C.长期用煮沸牛乳或奶粉、羊奶喂养

D.进食丰富的含维生素C的食物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项对营养性红细胞性贫血有确诊意义

A.骨髓象呈红系明显增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

粒系和巨核细胞分叶过多

B.血清维生素B12和红细胞内叶酸测定

C.病人面色蜡黄、面部虚肿及紫癜

D.周围血象MCH>94fl MCH>32pg MCHC正常

E.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一,呈大细胞性贫血

6.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

A.生后1月以内

B.生后2~3月

C.生后4~5月

D.生后6个月

E.生后7个月

7.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

A.卵巢

B.胆囊

C.脾脏

D.淋巴结

E.盲肠

8.足月正常新生儿体内储铁及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可供小儿使用的时期是

A.1~2周

B.3~4周

C.1~2月

D.3~4月

E.5~6个月

9.为预防缺铁性贫血,足月正常新生儿开始添加含铁物质的年龄是

A.出生后

B.1~2个月

C.3~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10.关于铁的吸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食物中磷酸、草酸、植酸有利于铁的吸收

B.大豆及菠菜中铁的吸收率较高

C.肉类中铁吸收率较高

D.胃液中盐酸有碍于铁的吸收

E.同时摄入果糖.氨基酸均不利于铁的吸收

11.为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最好的方法为

A.与维生素C同服,两餐服用

B.与维生素C同服,餐前服用

C.与维生素C同服,餐后服用

D.与牛奶同服,餐前服用

E.与葡萄糖同服,餐间服用

1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9g/dl,最合适的治疗是

A.反复多次少量输血

B.肌注右旋糖酐铁

C.多进含铁丰富食物

D.服用枸酸铁胺

E.服用硫酸亚铁及维生素C

1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骨髓象特点中哪点是错误的

A.红系统血代偿性增生

B.幼红细胞呈巨幼变

C.粒细胞大,分叶过多

D.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

E.巨核细胞分叶过多,胞浆颗粒减少

14.各种营养性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可有

A.神经精神发育倒退

B.食欲不增、呕吐、腹泻、异食癖

C.肝、脾、淋巴结常中度肿大

D.舌头、喉部痰鸣音

E.多见于婴幼儿时期

15.营养性贫血病人经治疗后,如果有效,血象中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A.血红蛋白量上升,在治疗开始后4~5天明显增

B.红细胞数上升,在治疗开始后3~5天明显增高

C.网织红细胞上升,在治疗开始后5~7天可达高

D.红细胞变大,在治疗开始后2~3天明显变大

E.红细胞中心浅染恢复,在治疗后2~3天开始出

16.营养性贫血病人若需输血,原则是

A.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大,速度也愈快

B.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小,但速度要快

C.贫血愈重,每次输血应量愈大,但速度要慢

D.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要宜慢

E.以上均不是

17.诊断缺铁早期最可靠的依据是

A.血清铁减少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血清铁蛋白降低

18.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等时,首先采用

A.维生素C

B.叶酸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12+叶酸

E.铁剂

19.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贫血应强调

A.母乳喂养

B.牛乳喂养

C.及时添加蔬菜、水果

D.及时添加蛋黄、豆类、肉类

E.给铁剂

20.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最早有反应的是

A.血清铁增加

B.红细胞增加

C.血红蛋白上升

D.网织红细胞升高

E.贫血症状消失

21.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不正确的是

A.从小剂量开始

B.两餐之间服用

C.加服胃蛋酶合剂或V-C

D.铁的用量应在4.5~6mg/Kg/D为宜

E.与钙剂或牛奶同服

22.缺铁性贫血周围血象的主要特点是

A.以红细胞数减少为主

B.以白细胞数减少为主

C.以血红蛋白降低为主

D.以血小板减少为主

E.以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为主

2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是

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抗感染

D.输血

E.饮食疗法

24.关于生理性贫血哪项正确

A.生后6个月发生

B.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

D.与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有关

E.主要是红细胞寿命长

25.缺乏叶酸和V-B12可发生下列哪种贫血

A.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E.地中海性贫血

2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特点中哪点是错误的

A.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

B.粒细胞呈巨幼变.有核分叶过多

C.红细胞胞浆落后于胞核

D.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

E.红细胞呈巨幼变

2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特异的临床表现是

A.神经精神症状

B.异食癖

C.肝大

D.脾大

E.淋巴结肿大

28.口服铁剂最佳的时间是

A.餐前

B.餐后

C.两餐之间

D.餐时

E.随意

29.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哪项不妥

A.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B.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

C.用稀牛奶送服

D.与胃蛋白酶合剂同服

E.贫血纠正继续服铁剂1个月

30.治疗伴有震颤的营养性性贫血的首选药为

A.V-C

B.V-B12

C.叶酸

D.铁剂

E.胃蛋白酶

31.小儿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交叉发生于

A.4~6天,4~6岁

B.7天,1岁

C.4~6周,4~6岁

D.4~6天,4~6周

E.1岁,6岁

32.小儿出生后主要造血是

A.肝脏造血

B.骨髓造血

C.脾脏造血

D.淋巴结造血

E.以上都不是

33.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A.5%

B.6%~8%

C.8%~10%

D.15%

E.20%

34.哪项不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A.早产

B.生长发育过快

C.双胎

D.母孕期严重缺铁性贫血

E.接触阳光少,影响铁的吸收

35.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贫血区别于

A.贫血症状

B.肝脾大

C.精神、神经症状

D.血象改变

E.骨髓象改变

36.患儿血清铁蛋白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正常,未出现贫血表现为

A.铁减少期

B.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C.缺铁性贫血期

D.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E.缺铁性贫血已治愈

3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最有特征性的改变是

A.幼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

B.幼红细胞巨幼变

C.粒细胞形态不受影响

D.网状细胞增生

E.细胞浆嗜碱性增强

3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需用至

A.症状消失

B.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2个月

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再用半个月

D.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数均恢复

E.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

39.诊断缺铁性贫血第一阶段,正确的是

A.血清铁蛋白减低

B.血清铁降低

C.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D.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E.骨髓铁粒幼红细胞数减少

40.下列有关血液方面的数据,哪一项是错误的

A.6个月~6岁小儿贫血标准为<110g/L

B.新生儿贫血标准为<125g/L

C.小儿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为30~60g/L

D.小儿血容量占体重8%~10%

E.小儿输血量一般按每次10ml/kg计算

41.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骨髓象错误的是

A.各系均增生活跃

B.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明显

C.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少,染色偏蓝

D.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

E.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二)A2型题

42.8个月女婴,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1×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8%,单核细胞2%,以下那个结论是正确的

A.总数不正常,分类正常

B.总数、分类均正常

C.总数、分类均不正常

D.总数正常,分类不正常

E.总数偏高,淋巴细胞偏低

43.10个月婴儿,生后母乳喂养,奶量不足,未加辅食,已逐渐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质软。血: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7g/dl,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4%,大单核细胞1%,其诊断为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44.8个月小儿,以奶粉喂养为主,未加辅食,反复腹泻已3个月,2个月来渐见苍白,对周围反应差,舌唇颤抖,红细胞数2×1012/L,血红蛋白7.5g/dl,经维生素B120.1毫克,每日1次肌注及维生素C治疗4周后,反应正常,颤抖消失,红细胞数3.5×

1012/L,血红蛋白9.5g/dl,此情况属于:

A.正常治疗反应,维持原有治疗

B.治疗效果欠佳,宜加大维生素B12剂量

C.治疗不全面,应加用铁剂治疗

D.治疗效果差,宜输血加快恢复

E.治疗效果差,宜加大维生素B12剂量,并加服叶酸

4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咳嗽、发热2周,诊断肺脓疡入院,血象:红细胞2×1012/L,血红蛋白

4.5g/dl,经青、链霉素,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2周,仍发热。网织红细胞未上升,血象如旧,应如何处理

A.更换抗菌素

B.肌注右旋糖酐铁

C.输血

D.加用叶酸

E.加用维生素B12

46.一小儿血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70g/L。该小儿可能是:

A.正常血象

B.轻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重度贫血

E.极重度贫血

47.患儿8个月,生后6个月内生长发育好,近2个月呆滞,面黄。检查:四肢及唇舌抖,舌炎,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血象:Hb 65g/L,RBC 1.5×1012/L,WBC 4.5×109/L,中性粒细胞15%,淋巴细胞80%,单核细胞5%,中性粒细胞有核右移。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性瘫痪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呆小病

D.婴儿痉挛症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8.患儿8月,蜡黄、虚胖、手足颤抖,肝肋下

2cm,红细胞2.1×1012/L,血红蛋白80g/L,有关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B.镇静剂治疗

C.及时添加辅食

D.改为羊奶喂养

E.加强护理防治感染

49.男,初生第l天,体重3kg,一般情况好,皮肤黏膜正常。查:心肺(-),肝肋下2cm,脾(-),Hb 190~200g/L,RBC6×1012/L,网织红细胞4%,WBC 20×109/L,N 0.65,L 0.35,末梢血涂片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及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胎儿血红蛋白约70%。最可能是: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血红蛋白病

C.正常新生儿

D.先天性白血病

E.新生儿溶血症

50.8个月患儿,面色苍白,毛发稀疏、发黄,舌震颤。血象:MCV 104fl,MCH 38pg,Hb 90g/L。早期最恰当的治疗是:.

A.铁剂+叶酸

B.铁剂+维生素C

C.维生素B12+高蛋白饮食

D.维生素B12+叶酸

E.维生素B12+铁剂

51.患儿已确诊为缺铁性贫血,Hb78g/L,不宜首选下列哪项

A.服用二价铁

B.同时辅以VitC口

C.疗程不断于2个月

D.少量输血

E.添加肝、鱼等辅食

52.8个月婴儿,母乳喂养,面色苍白,肝、脾肿大。查:血清铁30μg/dl,血清总铁结合力380μ

g/d1,血清铁饱和度小于15%,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HbF 4%,HbA:3%。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3.10个月小儿,系双胎34周早产儿之一,近1月面色苍白,烦躁易怒,少哭不笑,原会坐现坐不稳,无发热,应首先考虑

A.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

B.先天愚型

C.VitB12缺乏性贫血

D.颅内出血

E.早产儿大脑发育不全

5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发热、咳嗽2周,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脓疡,血RBC 3×1012/L,Hb 65g/L,经头孢唑林静点,口服硫酸亚铁及维生素C治疗1周,仍有发热,网织红细胞不上升,血象无

改变,最佳治疗选择是

A.肌注右旋糖酐铁

B.输血

C.加大口服硫酸亚铁剂量

D.加用维生素B12及叶酸

E.更换抗生素并输血

55.1岁男儿,因长期腹泻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近半月来患支气管肺炎。血象:Hb50g/L,RBC 2×1012/L。应首选下列哪项处理?

A.增加富含铁质的食品

B.l0%枸椽酸铁胺口服

C.硫酸亚铁片剂口服

D.肌注右旋糖酐铁

E.按7ml/kg/次的量输新鲜血

56.8个月婴儿,因面色苍黄,表情呆滞,少哭、不

笑1月来院就诊。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哪项

不符合其诊断

A.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

B.红细胞体积增大

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94fl

D.红细胞数的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E.骨髓象中红细胞系显示胞核发育落后于胞体57.9个月男孩,面色苍白,食欲差,Hb 68g/L,RBC 2.8×1012/L,网织红细胞l%,肝肋下2.5cm,脾肋下

0.5cm。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

A.测维生素B12、叶酸的浓度

B.骨髓穿刺

C.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D.红细胞脆性试验

E.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58.一33周早产儿,为预防VitD缺乏性佝偻病剂缺

铁性贫血,出院时医嘱交待其补维生素D及补铁的时

间分别为

A.出生时出生2个月

B.生后2周生后1月

C.生后2周生后2月

D.生后2周生后4月

E.生后1月生后4月

59.患儿2岁,到医院体检,发现血清铁蛋白降低,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正常,未出现贫血表现,此为哪个阶段表现

A.铁减少期

B.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C.缺铁性贫血期

D.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E.缺铁性贫血已治愈

(三)A3型题

问题 60~62:1岁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查体:皮肤黏膜苍白,肝肋下2cm,脾肋下lcm,化验血象Hb78g/L,RBC3.6 ×1012/L,血小板121×l09/L。60.最可能的诊断是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生理性贫血

E.ABO溶血病

61.贫血程度为

A.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

E.以上都不是

62.此患儿最可能出现的化验结果是

MCV( fl ) MCH(ps) MCHC(%)

A.80~90 28~32 32~38

B.>94 >32 32~38

C.80~94 >32 32~38

D.<80 <28 32~38

E.<80 <28 <32

问题 63~65:男孩9个月,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1月来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不爱活动,肝在肋下3cm,脾肋下lcm可触及,血红蛋白81g/L,红细胞3.4×1012/L,血小板150×109/L。

63.为明确贫血性质,最简便的辅助检查是

A.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形态

B.血清铁蛋白测定

C.Hb分析

D.骨髓涂片检查可染铁

E.网织红细胞计数

64.临床诊断为

A.溶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65.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肌注右旋糖酐铁

B.口服叶酸

C.口服硫酸亚铁加维生素C

D.肌注维生素B12

E.每周输血一次5ml/kg,至贫血纠正

问题 66~67:患儿女,10个月,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因面色苍白2个月,精神、食欲差就诊。查体:面色蜡黄,睑结膜苍白,心前区听诊可闻及Ⅱ级柔和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5cm,脾肋下lcm。末梢血: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0×1012/L,网织红细胞0.5%.

66.肝脾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乙型肝炎

B.心力衰竭

C.CMV感染

D.髓外造血

E.先天性代谢疾病

67.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 68~70:10个月小儿,系双胎34周早产儿之一,有四肢抖动,近1月面色苍白,烦躁易怒,少哭不笑,原会坐现坐不稳,无发热。

68.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做何种检查

A.血常规

B.脑电图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染色体检查

69.病因应首先考虑

A.维生素D缺乏

B.维生素C缺乏

C.维生素B12缺乏

D.体内缺铁

E.叶酸缺乏

70.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最早和最迟恢复正常的是

A.骨髓中的红细胞形态、神经精神症状

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

C.网织红细胞、神经精神症状

D.神经精神症状、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对

问题 71~73:9个月女孩,母乳喂养,面色腊黄,肝肋下2cm,脾肋下lcm,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大小不等,大的红细胞内中央浅染区扩大,骨髓片呈巨幼红细胞增生。

71.最可能诊断为

A.溶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E.白血病

72.还须做下列哪项检查帮助诊断

A.血清铁、叶酸、B12含量测定

B.Coombs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

C.骨髓糖原染色检查

D.血红蛋白电泳检查

E.红细胞寿命测定

73.最好选择下列哪项治疗方法

A.铁剂治疗

B.铁剂、叶酸VitB12治疗

C.叶酸VitB12治疗

D.输血治疗

E.细胞毒药物化疗

74.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哪项不正确

A.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B.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

C.用稀牛奶送服

D.与胃蛋白酶合剂同服

E.贫血纠正继续服铁剂1个月

(四)A4型题

问题75~78:10个月患儿,早产,初生体重2kg,牛奶喂养,未添加辅食,发现面色苍白5个月。查体:体重7kg,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象: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6.0×109/L,中性30%,淋巴68%,单核2%,网织红细胞0.4%.MCV68fl,MCH25pg,MCHC28%

75.考虑可能的诊断为

A.地中海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76.贫血的程度为

A.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

E.无贫血

77.下列哪项治疗欠妥

A.添加含铁辅食

B.反复输血,以刺激骨髓造血

C.两餐之间服用铁剂

D.加服维生素C

E.口服硫酸亚铁1~2mg/kg,2~3次/日

78.若治疗有效,正确的是

A.网织红细胞于服药3~4天后升高

B.网织红细胞于服药后1周下降至正常

C.血红蛋白最先升高

D.网织红细胞于服药后下降

E.以上都不是

(五)B型题

问题 79~81:

A.Hbl40~120g/L

B.Hbl20~90g/L

C.Hb90~60g/L

D.Hb60~30g/L

E.Hb<30g/L

79.新生儿中度贫血B

80.小儿重度贫血D

81.新生儿极重度贫血 D

问题 82~83:

A.RBC大小不等,小细胞为多,中央苍白区大

B.RBC较小呈球形

C.RBC大小不等,大细胞为多,中央苍白区不明显

D.RBC大小不等,可见异型.靶形和有核红细胞

E.RBC大小不等,大红细胞苍白区明显

8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A

8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

问题 84~85: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混合性贫血

84.MCV>94fl,MCH>32pg,MCHC正常(34%),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C 85.MCV<80fl,MCHC<32%,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扩大,骨髓中红细胞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A

问题 86~87: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三、健康指导要点 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四、注意事项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时感觉到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表现为气促或气喘,严重时,患者只能端坐呼吸甚至伴有濒死感。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所致。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夜间,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患者休息平卧时感到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及特点,评估呼吸困难的类型,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有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咳嗽的时间及特点,痰液的性状和量。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疾病。 2. 身心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皮肤黏膜有无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程度;体位、营养状况等。注意有无三凹征及哮鸣音。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有无奔马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或焦虑心理。 3. 辅助检查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评估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能更准确评估缺氧程度及酸碱平衡状况;胸部X线检查有利于判断肺淤血或肺水肿的严重程度。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肺淤血及肺水肿有关。 2. 焦虑/恐惧━━与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呼吸困难引起的濒死感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护理目标】 1. 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患者恐惧心理消失,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着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加入适量乙醇。 3. 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防止患者着凉。 4. 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呼吸困难、缺氧的程度及其改善情况。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7.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8. 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定时翻身、按摩、拍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9. 适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评价【.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2、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育龄期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3、下列药物禁用于ITP病人的是 A、强的松(泼尼松) B、阿莫西林 C、红霉素 D、阿司匹林 E、地西泮 4、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儿童多见 B、常有发热 C、皮肤黏膜出血 D、便血、尿血 E、关节痛 5、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哪项治疗最佳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治疗 C、输血治疗 D、激素治疗 E、丙酸睾酮治疗 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常提示 A、颅内出血 B、败血症 C、上消化道出血 D、脑膜白血病 E、脑栓塞 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感染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钠血症 1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部分患者可做脾切除 B、感染时用氯霉素 C、输新鲜血 D、做骨髓移植 E、注射丙酸睾酮 12、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要保护静脉的原因是 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有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D、避免静脉炎 E、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1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皮肤皱缩 B、毛发干枯 C、出血 D、舌痛 E、口腔炎

内科学整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60g/L)和极重度(Hb<30g/L)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C)进行分类 类型举例 大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溶贫、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缺铁、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部分)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病率最高。 铁的吸收:Fe3+(肠腔)→Fe2+(肠细胞)→Fe2+(出细胞)→Fe3+(血浆)+运铁蛋白→Fe3+(幼红细胞)→Fe2+(血红素)/Fe3+(铁蛋白) 铁的分布: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运铁蛋白 临表: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眼花,体能↓等 ②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指甲变薄脆,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舌炎等 ③各系统表现:心悸气短;食欲↓腹泻便秘胃炎等;异食癖为特殊表现 MCV<80fl,MCH<26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 ②骨髓象: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外形不规则。成熟红细胞同外周血。细胞内外铁↓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Hb比例↑

循环系统常见名词解释

循环系统常见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心衰):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发心室充盈不足和射血能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1)左心衰竭:由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临床上最常见. (2) 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3)全心衰:左心衰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右心衰竭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竭。 2.心律失常:指心脏内的冲动起源、频率、传递顺序及冲动在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中任何一环发生异常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称为心律失常。 3.心动过速:简称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成为速脉。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体温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4.心动过缓:简称缓脉,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功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5.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6.期前收缩(早搏):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称为早搏。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

7.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为二联律。 8.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为三联律。 9.脉搏短绌(绌脉):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绌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10.洪脉:当心排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 11.细脉(丝脉):当心排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则脉搏若而小,扪之如细丝,称为细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12.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主要由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出现引起,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15.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官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6.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冠心病常见类型。 17.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梗是冠心病严重类型,男性多于女性。 18.阿托品化:抢救有农药(多为有机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 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学习要求】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正常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基本概念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急性心包炎。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心: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型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心。 一、视诊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常见于先心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当左、右心室均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常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剑突下搏动:可能是右心室收缩期搏动,也可能为腹主动脉搏动产生。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二是用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搏出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二、触诊 ?心尖搏动:用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比视诊更为准确。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期的开始,有助于确定S1。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一般情况下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以听到杂音。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心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扪及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期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 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 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风湿性) 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狭窄(风湿性与非风湿性)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无瘀点和瘀斑。 2.观察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3.观察有无关节变形、活动障碍。 4.观察有无胸骨压痛、牙龈肿胀、眼球突出等症状。 5.观察血象改变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6.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按医嘱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3.贫血的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4.感染的护理 (1)高热病人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降温过程中病人出汗多,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2)注意保护性隔离,病室内予以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进餐前后和睡前给予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对牙龈出血的病人,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口腔溃疡的病人用1%的碘甘油或锡类散、甲紫(龙胆紫)涂敷。有真菌感染时,可用2.5%制霉素甘油,饭后涂敷,每日3次。 (4)注意肛门、外阴部卫生,便后及每晚用0.05%氯已定碘(洗必泰)坐浴,以防肛周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肌内注射局部须注意加压止血,鼻咽部出血严重者,及时给予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擦或给予薄荷油滴鼻,每日4次。 6.化疗的护理接受化疗者,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并鼓励病人每日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 【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性。适当、规律的运动,劳逸结合。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定期到门诊复查,定期遵医嘱巩固化疗。 贫血 【观察要点】 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黏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三、四、五章贫血 A1型题:(1-53题)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 A.成年男生低于130g/L B.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妊娠期低于105g/L D.哺乳期低于115g/L 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 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 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 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 D.ST段压低,T波倒置 E.多尿 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 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 B.MCV、MCH、MCHC 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D.血清铁蛋白测定 E、骨髓铁染色。 11下列哪一项实验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D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型 D、骨髓贮存铁缺乏 E.网织红细胞降低 12.下列哪种疾病骨髓普鲁士兰染色检查可 见细胞外铁减少C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C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E.空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14.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摄入量不足 B.机体需要量大 C.肝脏储存障碍 D.慢性失血 E.吸收不良 16.体内缺铁初期即潜伏前期的最早,最可靠 诊断依据是:D A.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失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6.缺铁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E A.血清铁降低 B.转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贮存铁减少 17.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E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18.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是:B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全部是 19.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E A.小细胞性贫血 B.增生性贫血 C.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低血清铁 E.低血清铁伴骨髓贮存铁极少或缺乏 2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E A.MCV,MCHC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 E.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 22.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A A.治疗病因 B.输血 C.口服铁剂 D.肌注铁剂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23.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 出现的是:E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上升 24.关于巨幼细胞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 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可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 共济失调 C.除贫血外粒细胞巨变且分叶过多 D.全身各系统增殖较多的细胞也会发生病 变 E.病因主要是食物营养不够和吸收不良 25.关于叶酸代谢,下列哪项正确E* A.正常人体仅少量合成叶酸,多有食物获得 B.叶酸属B族维生素,性质较稳定,过渡煮沸 可能分解,破坏. C.叶酸在小肠上段肠腔或肠壁绒毛细胞内 分解,大部分经肠肝循环入血 D.叶酸广泛分布体内,肾脏是排泄叶酸的重 要场所 E.叶酸主要从胆汁分泌,尿中排泄. 26.关于VitB12代谢,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E* A.肠道杆菌可合成VitB12 B.体内代谢所需B12主要由食物提供 C.IF_B12复合物不受胃肠道分泌液破坏,经 门静脉入肝 D.B12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转钴胺Ⅱ结合 E.体内B12主要储存于肾脏 27.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血液学中哪项 是不正确的C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可见巨杆状核粒 细胞. B.可有反复感染和出血 C.少数可有肝,脾肿大 D.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E.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28.巨幼细胞贫血的非血液学表现哪项是不 正确的A A.一般无缺铁表现 B.口炎,舌炎,“镜面舌”,“牛肉舌” C.末梢 神经炎,共济失调 D.精神失常 E.锥体束症阳性,视力下降 29.巨幼细胞贫血属于:C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正常色素贫血 E.以上都不是 3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全血细胞减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现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增生不良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源性呼吸困难: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体循环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缺氧有关 心前区疼痛: 1、疼痛:心前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炎症累及心包有关。 心悸: 1、不舒适:心悸:与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有关。 心源性水肿: 1、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卧床过久。营养不良有关。 晕厥(心源性): 1、有受伤的危险:与晕厥发作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 1、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3、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肾血流灌注不足,钠水潴留有关。 急性心力衰竭: 1、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有关。 2、焦虑、恐惧:与病程长、丧失劳动能力和突发的病情加重致极度呼吸困难及窒息等,监护室的抢救设施和抢救时的紧张气氛对病人的影响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淤血呼吸道内大量泡沫痰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2、焦虑:与严重心律失常至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和疗效不佳。缺乏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绞痛、脑栓塞、猝死。

风湿性心瓣膜病: 1、活动无耐力:与心瓣膜病致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焦虑:同上。 3、有感染的危险:与肺淤血及风湿活动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活动。 心绞痛: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乳酸及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焦虑: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发生缺血性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全身氧供不足及卧床时间过久有关。 3、恐惧:与剧烈胸痛产生濒死导致病人怀疑自己生存危机,及监护室环境,创伤性抢救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不适应卧床排便,饮食少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猝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细胞受损有关。 2、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受损有关。 3、焦虑:与感到疾病的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急性心包炎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及肺组织受损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大量心包积液妨碍心室舒张充盈有关。 4、体温过度:与感染有关。 5、焦虑:与住院影响工作,生活及病情重有关。 缩窄性心包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不足有关。 2、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原发性心肌病 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力衰竭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病变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4、体液过多:与心力衰竭有关。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考试(含答案)

精心整理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病人在静息状态下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依病情轻重依次表现为被迫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甚至还需(双下肢下垂)。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卧床病人的(腰骶部)、(会阴)或阴囊部,非卧床病人的(足踝前)、(胫前),重者可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 3.4.5.为(2~51.变。(×2.3.4.5.6.7.8.9.10.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是风湿热,2/3病人为女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疾病(E ) A 、糖尿病 B 、甲亢 C 、贫血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胃溃疡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不包括(B ) A 、呼吸困难 B 、水肿 C 、胸痛、心悸 D 、腹胀、纳差 E 晕厥 3.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D ) A 、容易激动、情绪紧张 B 、偏爱咸食 C 、暴饮暴食 D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E 、久坐少运动 4.对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心衰病人,护理措施方面下列哪项不符要求(B)

A、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 B、予平卧位 C、加强夜间巡视 D、适当开窗通风15~30分钟 5.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C) A、心律失常 B、胃肠道感染 C、呼吸道感染 D、妊娠和分娩 E、输血或输液过多过快 6.急性左心衰的主要症状不包括(E) A、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咯血 C、疲倦乏力 D、头晕、心悸 E、肺部湿罗音 7.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是(B) A、发热、心动过速 B、疼痛 C、各种心律失常 D、低血压和休克 E、急性左心衰 8.慢性心衰病人的一般状态评估内容不包括(E) A、生命体征 B、意识状况 C、精神状况 D、体位 E、双肺有无湿罗音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A E、以上均是 17 A、男性 B、脂质代谢异常 C、高血压 D、糖尿病 E、吸烟 18.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为(E) A、体力劳动 B、情绪激动 C、饱餐 D、寒冷 E、以上均是 19.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药物首选(A) A、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B、阿司匹林口 C、氯吡格雷 D、辛伐他汀 E、卡托普利 20.心肌梗死发作的先兆症状中最突出的是下列哪项(E) A、乏力、胸部不适 B、心悸 C、气急 D、烦躁 E、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 五、问答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患者,男,50岁,因晨起排便时突发胸闷、胸痛1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T37℃,P102次/分,R20次/分,Bp92/63mmHg,急查心肌酶、血常规异常,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试问,护

(完整版)药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集附答案

第十八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B) A. 肝素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枸橼酸钠 2.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D) A.维生素K B.垂体后叶素 C.枸橼酸钠 D.鱼精蛋白 3.氨甲环酸的抗凝作用机制是(A) A.抑制纤溶酶 B.促进血小板聚集 C.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4.肝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A.增强A TⅢ的抗凝作用 B.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 C.络合血中C a2+ D.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 5.有关肝素的叙述,错误是(B) A.可用于体内抗凝 B.不能用于体外抗凝 C.口服无效 D.为带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 6.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的药物是(C) A.阿司匹林 B.四环素 C.苯巴比妥 D.甲苯磺丁脲 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宜选用(C) A.维生素B12 B.叶酸 C.硫酸亚铁 D.西咪替丁 8.妨碍铁吸收的因素是(D) A.胃酸 B.维生素C C.半胱氨酸 D.四环素 9.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能用于(D) A.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B.防治脑血栓形成 C.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D.防治心功能不全

10.维生素K属于(B) A.抗凝血药 B.促凝血药 C.抗高血压药 D.纤维蛋白溶解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升高白细胞的药物是(ABCDE) A.维生素B4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肌苷 E.利血生 2.下列关于链激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是一种蛋白质 B.能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 C.能溶解刚形成的纤维蛋白 D.对形成已久且已机化的血栓无效 E.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3.维生素B可用于治疗(ABE) A.恶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哮喘 E.神经炎 4.关于右旋糖酐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右旋糖酐均可用于抗休克 B.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C.右旋糖酐均可预防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血性疾病 E.心功能不全患者用 5.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ABCDE) A.阿司匹林 B.潘生丁 C.尿激酶 D.华法林 E.噻氯匹定 二、简答题(略) 1.简述肝素的抗凝血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 2.应用铁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3.哪些药物可影响华法林钠的作用?为什么? 三、处方分析 1.医生给一位患铁性贫血患者,又因尿路感染开写了下列处方,请分析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 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