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信息窗2《小数乘小数》。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因数与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学会补“0”的情况。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呈现“船速提高”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梳理信息并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我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兴趣,能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从而有效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教学红点1,理解算理。教师提问应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后回答:“53.5x0.5”(板书)。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示?学生回答:“它表示58.6的的1/2是多少”。让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课题:小数乘小数(板书)。先引导学生估一估,可能比27少一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算一算,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的原来的10倍,再将得到的结果缩小到原来的1/100,就是26.75千米。(板书)提问:“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学生交流可能得出:“先将2个因数分别扩大原来的10倍,根据因数与积变化规律,应将积缩小100倍,追问:“算式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书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可能发现:“两个因数中共有2位小数,积就有2位小数。”教师给予肯定。这一环节,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2、教学绿点,巩固算法。出示问题:“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米”?学生独立列式53.5x1.2。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示?。学生回答:“它表示53.5的1.2倍是多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教师重点强调:当小数乘小数结果的末尾是0,就从0开始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0可以省写,积的大小不变。(板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对所学知识产生认同感。

3、教学小电脑,学习积的位数不够需要补“0”的小数乘法。

出示习题:“0.483x0.06”?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使学生重点明白: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添“0”补位。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乘小数应怎样计算?师生总结出: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得小数位数不够,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这一环节,通过出示习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现优化的数学思想。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自主练习2,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加强知识的巩固。

2、自主练习3,实际应用。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总结反思,深化规律

我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6,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53.5x0.5=

53.5 0.483

X 0.5 x 0.06

答: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清楚,层次明确,重点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诚心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