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污染控排

核电厂污染控排
核电厂污染控排

■文│上官志洪 张晓峰 黄彦君

我国现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可合理达到尽量低条件下的公众剂量约束管理,同时辅以明确的年排放总量管理要求,对于排放浓度的管理则是间接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内陆核电厂的建设势在必行,作为内陆核电厂受纳水体的河流或湖泊存在诸多的环境敏感点,特别是可能涉及公众饮用水的安全,因此核电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液态污染物控排手段

在污染物排放管理中排放浓度控制和年排放总量控制是两个最重要的管理指标。我国常规项目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不同的区域环境特征,对每一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制定了明确的定量控制要求,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污染物则提出了更高的年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但是,我国现行的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与常规项目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则稍有差别,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可合理达到尽量低条件下的公众剂量约束管理,同时辅以明确的年排放总量管理要求,对于排放浓度的管理则是间接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其中对于核电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要求必须实

现可控的槽式排放,监测合格后才允

许排放,同时在排放管线上实现两级

报警,将报警与自动锁闭排放管线相

连锁,避免误排放。

关于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

控制,我国现行法律和标准中提出了

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向环境

排放放射性废气、废液,必须符合国

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电离辐射

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第8.6

条规定,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时,

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保证,排放

不超过审管部门认可的排放限值,

包括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在

其所负责源的运行期间,应使所有放

射性物质的排放量保持在排放管理限

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针对核电厂的专项环境标准《核电厂

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

定》)则明确针对核电厂正常运行的

流出物排放,首先从公众辐射剂量方

面提出了剂量约束管理的要求,其次

则规定了每一个核电厂址的各类放射

性流出物的年排放总量控制标准。但

对于公众所关注的流出物排放浓度的

控制,该标准给出了间接的控制要

核电厂污染控排

◆田湾核电站

求,即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按季度控制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年排放总量,连续3个月内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总量不应超过年排放总量管理目标值的1/2。

显然,我国的现行法规和标准从保护公众健康的角度,对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核电厂各类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总量提出了相关限值,但没有对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浓度限值做出明确规定。随着我国核电事业逐步从沿海走向内陆,内陆核电厂的受纳水体主要为江河或湖

方面内容,即实践的正当性原则、个人剂量限值原则及防护最优化原则。

其中,个人剂量限值是指个人从所有相关实践的综合照射中受到的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建议针对核电厂的剂量约束取为0.3毫希/年。该值与《规定》中的0.25毫希/年剂量约束值基本一致。

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剂量约束值的功能是给所考虑的实践或源的计划运行,特别是其放射性排放物可能产生的个人剂量设置一个上限值。当在约束值下完成防护最优化

剂量控制与排放浓度相结合的原则。美国核管会法规《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申领执照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剂量限值的目标,即:

—通过测量或计算证明设施运行时对个人造成的最高总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全身为0.25毫希,甲状腺为0.75毫希,任一其他器官为0.25毫希;

—在非控制区边界液态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年平均浓度不超过所规定的浓度。

法国 法国对核电厂流出物排放主要依据总量进行控制。法国工业和科研部早在1974年发布了有关核设施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排放和液态流出物排放的法令,规定实行排放许可证制度。法国电力公司根据上述法令提出核电厂的排放控制值,由各电厂向审管部门申请批准。1995年,法国更新了有关核设施放射性液态和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法令,法国电力公司据此提出了新的排放控制值。

法国电力公司提出新的排放控制值,是在充分考虑核电厂运行经验反馈和公众期望的基础上,使放射性废液和废气的排放控制值与核电厂的实际排放值尽可能接近。因此,与早

期的控制值相比,新的排放控制值有大幅度的削减。此外,新的控制值中将核电站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分类从4类增加到9类。在放射性废液中,将碳-14和碘同位素从除氚废液中分离出来;在放射性废气中,将卤素与气溶胶分开考虑,并将氚和碳-14从惰性气体中分离出来。核素控制值种类的增多也反映了法国监管当局的要求及公众的期望。

显然,法国的流出物排放管理更为重视核电厂运行经验的反馈,在严格运行经验反馈的基础上,实现流出物排放的最小化。

国内核电厂运行实践

我国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入

泊,存在诸多公众关注的环境敏感目标,如饮用水源的安全等,因此水域管理部门和公众对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浓度管理尤为关注,迫切希望给出可实施实时排放控制和监测的排放浓度标准。

国际管理经验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于核电厂流出物排放以剂量控制为主。IAEA基本安全导则《放射性物质环境释放审管控制》给出了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该导则中有关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控制是以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立的原则为基础,包括三

后,该约束值将不再与运行相关,而是将批准的排放限值选作最优化的结果和用作运行中的实际限值,该限值高于最优化排放水平源。

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安全导则中还建议,分别视情况把年限值的50%确定为每个日历季度的限制水平,年限值的20%确定为每个日历月的限制水平,或者年限值的10%为每

周的限值水平。这也可视为间接对排放浓度进行控制的要求。

显然,我国现行针对核电厂的流出物排放管理基本上遵循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管理手段。

美国 为保护公众免受核电厂运行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照射的健康危险,美国在流出物排放管理中采取了

◆大亚湾核电厂排水渠

环境的控制原则可归纳为:

—排放不超过审管部门认可的排放限值;

—实施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

—流出物排放量保持在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根据《规定》的要求,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控制主要采取两种手段:

—个人剂量约束:每座核电厂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每年应小于0.25毫希;

—对每座压水堆型核电厂规定了各类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控制值。

对于浓度控制,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规定》中要求,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按季度控制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年排放总量,连续三个月内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总量不应超过年排放总量管理目标值的二分之一,这可以避免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的集中排放,但也只是对于排放浓度的间接控制。

从我国现行法规要求来看,其内容大致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剂量控制和法国的排放总量控制内容的相结合,而缺少如美国那样的排放浓度控制值,排放浓度的控制更多地是各个核电厂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制定的。目前,我国各个核电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浓度管理包括:

—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制定的排放内部控制标准为:正常运行期间为500贝可/升;大修期间为1000贝可/升。

—秦山核电厂一期和三期的排放控制标准长期执行370贝可/升,后来从废物最小化出发,经原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后调整为3700贝可/升。

—田湾核电厂按俄罗斯原设计的排放控制标准为20贝可/升,在首次装料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审评时,从废物最小化考虑将排放控制标准改为200贝可/升。排放浓度的控制

通过上述国内外核电厂流出物排

放的审管实践,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

的流出物排放控制标准内容基础上,

增加排放浓度的控制指标是十分必要

的,这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对流出物排放的严格管理

根据现有核电厂的运行经验和审管实

践,目前按照《规定》设定的剂量约

束值远超过核电厂运行时实际造成的

剂量,因而对于核电厂的运行优化缺

乏制约性和推动力。而《规定》中的

排放总量控制没有与核电厂反应堆数

目和运行功率建立联系,在多堆厂址

兴起的现状下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效

果。因此,明确并细化对核动力厂的

放射性流出物实施排放总量限值,并

增加排放浓度进行双重控制,有利于

审管部门加强对流出物排放的科学有

效管理。

有利于流出物排放控制指标体系

的完善建立液态流出物排放浓度控

制,既是向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

和靠近,同时也体现了管理体系与公

众观念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国内

对于非放污染物的排放普遍按照浓度

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针对重要污染物

又引入了总量控制的概念。虽然剂量

控制是科学反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

公众健康的影响,应是最基本的控制

要求,但剂量本身无法测量,相对而

言,可以实时监测的浓度控制更具有

可操作性,并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

有利于内陆核电厂的推进目前

我国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浓度控制主

要由核电厂自行进行设置,所针对的

全部为滨海核电厂。在内陆核电稳步

推进的背景下,缺乏液态流出物排放

浓度的控制标准可能影响内陆厂址可

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水域管理部门及

公众对于内陆厂址的可接受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在对核电

厂排放监管中剂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要

素,液态流出物的浓度控制仅为辅助

手段,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核电厂排

放控制的监管要求,应明确规定如果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浓度超过标准

的相应规定,营运单位在排放前必须

得到审管部门的批准。

我国所有在役核电厂的运行经

验反馈表明,随着运行人员管理水平

的提升,各个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的排

放逐年减少,设定的液态流出物总的

放射性排放浓度控制基本可以实现。

在电厂实际运行中,由于在排放前监

测所有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的种类和数

量涉及大量的工作量,常常依据测量

液态放射性流出物中的总γ来决定排

放的可行性,排放管线上依据总γ来

设置排放报警阈值。我国现役核动力

厂已普遍在废液排放管线上进行总γ

浓度的在线监控。根据理论推导,总

的核素浓度与总γ浓度的结果较为接

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总的核

素浓度实现排放浓度控制也是较为可

行的。

设置排放浓度控制值也可与我国

现行环保法规要求相适应。在我国现

有的环保法规中,放射性物质属于一

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排放口监测,以

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决不允许稀释

排放。因此,开展排放浓度控制也应

定在排放罐出口处,监测结果可以有

效地评估核电厂废液处理设施的可靠

性。具体的液态流出物排放浓度控制

值应综合国内外核电厂的运行经验反

馈、现行的废液处理技术、辐射防护

最优化及公众的接受能力进行确定。

剂量管理是放射性污染控制的基

础,是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导则中规定

的剂量约束值为指导。排放总量管理

是目前审管中的有效控制手段,不仅

考虑环境容量要求,也体现了剂量控

制的要求。在剂量管理和排放总量管

理的基础上,建立排放浓度的管理是

十分必要的,排放浓度控制的实时性

有利于辐射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强,更

可增强水域管理部门和公众对核电环

境安全的理解和信心。

(作者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

限公司)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报告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姓名:X X X 学号:0 9 X X X X X X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X X

2012 年06月10 日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系XXX 摘要: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即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不仅单位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地球蕴藏的铀矿和钍矿资源相当于有机燃料的几十倍。如果进一步实现控核聚变,并在海水中提取氚加以利用,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矛盾。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简要回顾核电的发展,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关键词:能源核电安全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an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clear Engineering XXX Abstract: Energ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ment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s also expand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from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al, oil, natural gas, three energy is not only a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ontradiction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solar, wind, tidal energy and biomass energy renewable resources, nuclear energy is recognized only can achieve large-sca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nergy, clean and modern energy economy. Nuclear power units of energy, but also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Global reserve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mineral resources is equivalent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organic fuel. Further to achiev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and be used to extract tritium in seawater, will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energy supply. However, with a series of nuclear accidents, the safety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n step been questioned, brief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and its

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

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 发表时间:2010-01-21T13:50:50.54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石明辉 [导读] 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 石明辉(邢台市环保局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机动车业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排气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控制机动车排放物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让人们即享受到经济发展后的交通便利,又能有效地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产生机理 机动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8P)等,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巨大危害。 1、一氧化碳(CO) 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吸入过量的CO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长期吸入CO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其生成主要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燃烧中的碳不能完全氧化生成C02,而CO作为中间产物生成。 2、氮氧化物(NOx) NOx是在内燃机汽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NOx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氮氧化合物进人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 3、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尽管在汽车尾气中含量不多,但其构成成分中含有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4、铅 汽车主要靠燃烧汽油(柴油)行驶.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液体,为了防止爆炸,人们往往在汽油里添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汽车尾气中的铅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进而产生慢性危害,尤其是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粘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红素制造障碍等后果。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和方法 1、使用清洁能源型交通工具进行替代 (1)使用电力或太阳能动力来机车代替机动车。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兴起,部分减少了城市摩托车的使用量,使很多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有所降低。但电力机车存在一次充电行驶公里短,载货量小的不便,使电力汽车在使用上并不普及。如果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内,发展使用电力汽车,或通过增加电动公交车以及电动出租车的使用会对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改善; (2)开辟地铁,施行电力牵引行驶,尤其在大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开辟地下通道,同时可解决乘车难问题以及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3)建立无车区,建立永久性的行人专用区和禁止汽车行驶的住宅区; (4)使用具有高速、安全、平稳、无震动、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等诸多性能的磁悬浮列车。 2、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强化新车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新车采取“三不’措施:不准出厂、不准销售和不准上牌:促使各汽车企业加紧对节能减排汽车的开发。 (2)完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体系,促进机动车的维护保养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和机动车的定期维护保养对于减少汽车污染非常重要。通过建立严格合理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监督在用机动车的实际尾气排放情况。如《河北省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分标管理实施方案》规定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到达国Ⅰ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达到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其中5年以内的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1年;超过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 10年以内的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一年;超过10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 6年以内的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为2年;超过6年的,有效期为1年;超过15年的,有效期为6个月;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有效期为1年;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正面年份为下次环保定期检验的年份,被打孔的月份为下次环保定期检验的月份。就是对在用机动车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用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 3、提高燃油质量 燃油质量是影响汽车尾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应尽快建立清洁油品质量标准和有效监管体系。要鼓励兼并或关闭小的炼油企业,防止不合格的燃油流向市场。因此,应当全面提高燃油质量,研制清洁油品、加强监管体系,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机动车尾气净化措施 发动机尾气净化措施是指将汽车尾气由原有毒气体变成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机动车车尾气净化措施有很多种,其中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现如今,三效(元)催化剂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应用。三效(元)催化净化器起着对发动机做功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的作用,它是利用其滤芯中的钯、铂、铑3种元素,通过氧化法或氧化还原法过滤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3种污染物,使尾气排放合乎要求。 三元催化净化器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上,当汽车废气通过净化器的通道时,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216141652.html,2010年05月28日13:25:04 查看数:162 摘要在总结不同时期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两座典型的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为例,结合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准则,进行详细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并提出我国新世纪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过程控制DCS 智能化以太网现场总线 核电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组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工程来看,核电站的仪控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模拟量组合单元仪表为主的控制系统,如正在运行的我国300 MW秦山核电站主控制系统应用的FOXBORO公司的SPEC200组装仪表,大亚湾2×980 MW核电站主控制系统采用的Baily 9020系统也属于这一类。其模拟量仪表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元件来控制,逻辑量仪表采用继电器等硬逻辑电路来控制。因而系统所需要的仪表控制器件数量多,运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任务重,大部分采用手动操作,主控室布局也显得较大。第二阶段是以模拟量和数字量混合运用的主控制系统,这一类实际是核岛系统仍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模拟量元件来控制。而部分常规岛和辅助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结合软件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减少很多硬接线和就地控制柜,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刚刚建成的广东岭澳核电站(2×980 MW)仪表控制系统就属于这一类。第三阶段称为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它将应用成熟的常规电站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加以改进并移植过来,全面应用在常规岛、BOP、核岛部分,构成核电站全新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现阶段应用比较典型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有:日本日立等公司开发的NUCAMM-90系统、法国法马通公司N4控制系统、ABB公司的NUPLEX80 系统、美国西屋公司的Eagle21 WDPFⅡ系统以及我国在建的田湾核电站所采用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 XP XS系统等。 1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原则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是由其工艺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讲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复杂,监测和控制的参数多而且各种过程参数联系密切,1000 MW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的参数信息量和指令大约是7000~9000个。 (2)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运行质量直接与仪控系统性能相关。 (3)反应堆工作或停堆后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设备人员无法接近。 (4)控制和监测核燃料裂变链式反应及堆芯状态监测的必要性。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的发展方向——车载排放测试 由于底盘测功机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开始考虑使用更为先进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途径——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 PortableEmission Measure System)。虽然目前世界上通过政府认证的PEMS还不多,而且很多国家都没有颁布对PEMS的认证制度。但是从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通过美国和欧洲认证的PEMS的效果来看,这些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还是能够真实反映车辆排放情况,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还是能够满足我们进行道路排放测试的需要的。由于这些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主要是通过直接在车辆上进行安装、测试,所以也被称为车载排放测量系统。 一、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简介 车载排放测试技术是近些年才日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对于其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和工业水平的进步,以涌现的更新,更全,更精确,更强大的测试设备的出现为标志的。 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通过将排气尾管直接连接到车载气体污染物和微粒测 量装置上,对车辆尾气进行直采,实时测量整车排放的体积浓度和质量流量排量,得到气体污染物的质量排放量和微粒排放量。虽然PEMS采用的是直接采样的取样方法,但是在取样过程中没有对取样气进行冷却,这样就排除

样的。作为一个整体,PEMS按照图1所示的PEMS结构图,将各测量仪器集中到一起,利用PITOT管直采的方法,对尾气进行直接取样,分析各污染物的瞬时排放浓度。车辆排放的气体,在PEMS的各个分析仪内经过分析之后,和环境参数、GPS参数一起进入数据整合系统,之后输入到记录和存储数据的PC中。 安装PEMS也是相当容易的。对于乘用车和卡车,可以将系统安装在被测车辆的副驾座位上,这样就使监视屏幕和控制器面向驾驶员,并且所有的连接器面向副驾一侧的车门。系统也能安装在小轿车的后座上,小型厢式车的地板上,掀背式轿车或者皮卡的货箱里,或者车上其他任何安全、方便的地方。将该系统放置在座位上时,最好在座位上铺上保护垫或者油布,这样是为了防止对座位的损坏。当测试重型车辆时,可以将设备放置在对车辆运行和用户使用来说认为安全的地方。 二、各污染物分析原理及分析仪 (一)CO与CO2测量仪器 非透视红外线分析仪(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 Analyzer)是目前用来试验和评价内燃机排气中有害排放物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仪器,这种仪器主要用来测定CO和CO2浓度。对于在红外线领域中具有吸收带的非对称气体分子,如HC,原则上也能进行测量。 非扩散红外分析仪是通过测定试样中对象成分的红外光的吸收能,来测定它的成分浓度。它的基本构造如图2所示。它由两个相同的红外光源、试样室、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死16.7万人,损失12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于基辅市以北130千米,4台机组,总装机400万千瓦,是原苏联最大核电站。1970年切尔诺贝利开始修建第一座核反应堆,但总工程师只有建设火电站的经验,整个设计由乌拉尔电力公司设计院进行。后来由莫斯科Zukh水电设计院接手该项目的设计,该设计院主要是水电设计。因为物质缺乏,几乎不太可能找到设计人员设计的某些特殊部件,因此设计者真好将就使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部件。 1977年第一座反应堆投入运行,与原定计划推迟了两年。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并不知道1 975年在列宁格勒与此相同的反应堆发生了熔化事故。对有关规定也进行了修改,因为它们对实际情况不适合,特别是经常移出比规定多的控制棒。操作工还发现当输出功率很低时反应堆极不稳定。 20世纪80年代初,另外两个反应堆投入运行。1982年第三座核反应堆活性区发生爆炸并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核电站区域,因为对这次事故保密,其他反应堆的操作人员并不知道此次事故的发生。这期间在整个前苏联的ЯBMK型反应堆还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故。1980年在Kursk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注意:因为停电导致无动力驱动控制棒和水泵,40秒后才启动备用电源,在此次事故中因:为冷却水的自然循环量较大才避免了严重破坏。 1983年末,估计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关闭后透平机还能为反应堆水泵提供一定时间的应急电源,曾建议对该系统进行测试,但因为装置到1983年底前未获授权,因此对该系统的测试延期进行。在负责ЯBMK型反应堆的部长处还有其他的事故记录——设计的控制棒因为有裂纹当插入反应堆时引起输出功率剧烈波动,但在操作工的操作记录上没有记录。1984年3月27日,4号反应堆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85年报纸上出现了对核电站的批评,能源部命令总工程师替换易燃的遮蔽材料和电缆。但是因为无不易燃的材料供应,这项计划被搁置。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应付商业压力,而让总工程师负责装置的操作。 1986年4月,4号反应堆停车检修,并且安排了一系列的测试计划,包括应急电源延迟测试。但仍然不知道当透平的动量下降后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电能驱动水泵达40秒。测试由装置的制造者进行,他们的测试计划与3号和4号反应堆的总工程师讨论了15分钟后即获同意,并没有征求安全检查员的意见,负责反应堆的总工程师也没有到场,正式的批准文件也没有征求核专家的意见。 13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减为一半,两台发电机一台停车。14时对另一台发电机的测试准备就绪。为了避免被联锁,紧急反应堆活性区冷却系统断开。开始准备测试时,Kiev的电力调度员请求供电到23时。23时重新开始根据拟定的计划对透平机的作用进行测试。控制棒的自动控制系统被断开,输出功率降低,下降到30MW。到这一步就没有按照测试的标准规程进行(按标准规程应该放弃试验>,工程师就下一步如何进行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继续移出控制棒,4月26日1时输出功率稳定在200MW,但这仍然低于推荐的最小功率水平,但是被认为可以继续进行测试。 1时过后,另一台冷却泵很快加入该系统,这就需要移出更多的控制棒。大量的水进入反应堆引起蒸汽压力降低。为了避免因为蒸汽压力低导致反应堆关闭,操作人员切断了联锁信号。1时22分,实验刚刚开始,计算机打印结果表明反应性只有最小保留值的一半。1时23分透平发电机的紧急调节阀门关闭,透平机无蒸汽,计算机显示反应器功率急剧上升,

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核电培训内部教材 核电厂全数字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2006年11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仪控系统的作用 (3) 1.2.核电站对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4) 1.3.仪控系统在核电站安全中的角色 (4) 1.4.仪控系统的两大功能 (4) 1.4.1 信息功能: (5) 1.4.2 控制功能: (5) 1.4.3 控制功能的实施: (5) 1.5.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仪控系统中的应用 (5) 第2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及构架 (6) 2.1.基础的逻辑要素 (6) 2.2.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分类 (7) 2.3.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 (7) 2.4.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构架 (11) 第3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中的DCS系统 (15) 3.1.系统设计 (15) 3.2.系统结构 (16) 3.3.信号流程 (18) 3.4.网关与网络服务器 (18) 3.5.DCS 的总线结构 (20) 3.6.系统事件响应时间 (21) 3.7.服务器任务 (22) 3.8.用户权限和登陆控制 (23) 3.9.I&C 系统的软件编制和V&V 认证 (24) 第4章DCS的硬件结构 (28) 4.1.标准的机柜 (29) 4.2.基本处理模块 (33) 4.3.基本通信模块 (34) 4.4.基本输入输出模块 (39) 4.4.1 数字信号输入模块。 (39) 4.4.2 数字信号输出模块。 (39) 4.4.3 模拟输入模块 (40) 4.4.4 模拟输出模块/计数模块 (41) 4.5.其他模块 (42) 第5章DCS的软件结构 (43) 5.1.系统纵览 (44) 5.2.计算机软件 (45) 5.3.软件结构 (46) 5.4.软件工程处理 (46) 5.5.工程软件下载 (50) 5.6.运行环境的操作模块 (54) 5.7.用户软件设计模块 (55)

汽车排放主要的污染物

汽车排放治理技术指导>>培训班教学课件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维修管理处 北京市交通学校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北京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学院 郝利君

第二章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第2节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3节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4节汽车排气污染物净化措施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 排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2. 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 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 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1)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物。汽油机排放量为1;则LPG发动机为1/2;而柴油机为1/100。 (2)碳氢化合物(HC):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 (3)氮氧化合物(NOx):在燃烧过程中和排入大气后造成的氮的各种氧化物(NO、NO2为主)的总称。 (4)颗粒排放物(PM):主要是碳烟、未燃燃油和润滑油液态颗粒,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硫化物、含金属的灰分等。 (5)二氧化碳(CO2):完全燃烧产物。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CO、HC、NOx、PM、CO2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 一氧化碳(C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能以比氧强300倍的亲和力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向心脏、脑等器官输送氧气,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等各种中毒症状,直至使人窒息死亡。 碳氢化合物(HC)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 炎等症状。 还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物质。

日本核电事故分析报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报告近几天因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反应堆因地震而出现运转故障,导致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蔓延,对日本本土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就此从时间历程和技术分析2个方面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 一事件回顾 1.1 地震事件 日本最新发生的地震简要信息如下: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截至3月17日,已造成5429人遇难9594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 6 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因日本的抗震技术非常发达,日本人民的抗震经验丰富,因此单就地震而言,对日本的损伤是有限的,最不济危害也局限在日本一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问题纠结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上面。 1.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1.2.1 电站简介[1]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daiichi)、福岛二站(daini)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总功率分别为784、784、784、784、1100兆瓦,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福岛二站4台机组的输出电功率净/毛值均为1067/1100兆瓦。二站1号机组于1975年11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285-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GBl4761.5-9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384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修订与合并。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本次修订增加了高怠速工况排放限值和对过量空气系数(λ)的要求。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5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761.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5-93)和《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下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新生产和在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4762-200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量方法 GB 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 GB l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GB l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 l9159 车用液化石油气 HJ/T3-19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一、治理汽车排放污染的重要性

一、治理汽车排放污染的重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得以连续稳固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发明了人类须要的物体和财产,同时也将污染物还 给环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就是环境问题。目前,寰球 环境问题表示为森林植被损坏、水土严重散失、沙漠化扩大、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加剧、水污染加剧、天然灾祸频繁产生。因此环境老是已经成为 国际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诸多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目前全球汽车保有 量近7亿量,随着经济的一直发展,汽车保有量在成倍增加,而且大部分集中 在城市人口浓密的地区,由于汽车排放位置低,排出的废气凑集在人和生物四周,对生命的伤害极为严重,是低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例如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输血能力,使心脏、脑筋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当大气中有70-80ppm, 就会引开端晕、恶习、头疼等症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再加大,人就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氮氧化物NOx是棕黄色雾状气体,有刺激性气息,居民家中井水温度莫名高达50℃(图),主要影响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支气管炎,吸入肺内会造成肺气肿,大气中有5ppm的NOx会使人哮喘,大气中有100-150ppm的NOx,30-60分钟内会迫害人的性命。 柴油车排放的微粒有些看得见,有些看不见,它除了影响人的视线外,还 严重影响人的肺部功能。铅不是燃料燃烧的产物,但汽油中铅会随着废气排掉,即使无铅汽油也含有少量的铅(0.013g/L)铅在血液中积聚影响肾和神经系统, 造成敏感和行动错乱,研讨表明儿童对铅尤为敏感。 HC和氮氧化物NOx在阳光照耀下,会生成臭氧和浅兰色的光化学烟雾,这 种物资透明度差,并且有很大毒性。1995年洛衫矶呈现"光化学烟雾事件",由 于汽车排放造成大气中臭氧严峻超标,造成大量森林枯黄死亡,成千上万人得

第三章 核电厂事故分析基本知识

第3章核电厂事故分析的基本知识 3.1 核电厂事故分析的作用 事故分析是研究核电厂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发生频率,确定事故发生后系统的响应及预计事故的进程,评价各种安全设施及安全屏障的有效性,研究各项因素及操纵员干预对事故进程的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核电厂的放射性释放量及计算工作人员与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 在核电厂设计过程中,事故分析用于选取停堆保护信号,确定停堆参数整定值和停堆延迟时间,确定缓解事故的专设安全设施的参数。 对于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是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中必要的一章。分析的目的在于表明该核电厂设计足以控制这些事件的后果,使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不适当的放射性风险。 通过严重事故分析,可以找到核电厂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严重事故分析,还可作为制定应急计划的依据。 3.2核电厂事故分析的方法 事故分析采用确定论及概率论方法,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以确定论方法为主;严重事故的分析,两种方法并用,侧重于概率论方法。 3.2.1确定论安全分析 从系统及部件失效和损坏,或人员失误的角度,假定事故确定地发生,按照分析问题的要求,选用保守或现实模型以及一系列规则和假设,分析计算整个核电厂系统的响应,直至得到该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保守模型 又称评价模型。在分析中采用的初始条件及各项参数,均须从不利方面加上不确定性。要选用保守的各种关系式及标准,此外还必须考虑四项基本假设。保守模型一般用于核电厂安全审批过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最不利的情况,得出的是事故后果的极限值,给核电厂留有相当大的安全裕度。其缺点是分析所得的事故过程,有时与真实情况相差较远,使工作人员不能了解过程的实际变化。 现实模型 又称最佳估算模型。在分析中采用核电厂的运行参数或参数的平均值,尽量选用接近真实情况的关系式及标准,不考虑不合实际的保守假设。因而所得结果能接近真实情况。现实模型经常用于核电厂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严重事故分析。作为一种尝试,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现实模型分析,在其结果上加上适当裕度,作为代替保守模型或平行于保守模型的一种方法。 在用确定论方法进行事故分析中,所涉及的事故分析程序大致可分成以下六种。 (1)系统分析程序 可以模拟核电厂的一、二回路系统以及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泵、阀门、燃料元件等设备。具有能计及各种反应性反馈的点堆或一维中子动力学模型,一般在流体力学上是一维的,有些程序堆芯是三维的,程序的规模大,一般有数万至20余万行。总体上分析核电厂在失水事故及各种瞬变过程中系统的响应,是事故分析中最主要的程序,如RETRAN,RELAP5,TRAC等。 (2)堆芯分析程序 或可称之为子通道分析程序,它以系统程序计算的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考虑堆芯内各处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

5.1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 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汽车排放的主要有害成分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碳烟,另外还有铅尘、飘尘(制动蹄片和轮胎磨损所散发的石棉尘和橡胶尘等)。在这些有害成分中CO、HC和NOx是主要的污染物质。 汽车排放的有害物质激发到空气中,通过人的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使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受到损害。 1. 一氧化碳(CO) 由于CO与血色素的亲合能力是氧的300倍,能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当进人血液中的CO达到一定浓度后,人体就会因缺氧而出现各种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四肢无力,严重时甚至昏迷不醒,直至死亡。 2. 碳氢化合物(HC) 高浓度的HC对人体有一定的麻醉作用,HC对大气的严重污染在于与NOX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的光化学烟雾。 3. 氮氧化合物(NOX) 汽车发动机排出的NOX主要是NO和NO2。NO毒性不大,但高浓度的NO能引起神经中枢障碍,且它很容易被氧化成剧毒的NO2。NO2是棕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被吸入肺部后,与肺部的水分结合生成可溶性硝酸,严重时会引起肺气肿。 4. 碳烟 碳烟是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碳烟粒本身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不大,对人体危害大的是碳烟颗粒上夹附着的二氧化硫(SO2)和多环芳香烃。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它们不仅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害,而且还会使人致癌。 二、汽车排放污染的形成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质是指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和其它部位漏出的燃料蒸气和窜出的气体,其中大部分是由排气管排出的。 1. 一氧化碳(CO)的形成 当燃料在供给的空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便产生不完全燃烧而生成CO。此外,若燃烧后的温度很高,会使已经形成的CO2分解成CO和O2。所以排气中总会有CO存在。 2. 碳氢化合物(HC)的形成 汽车向大气排出的HC主要是发动机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即从排气管排出的占55%~65%,其次是曲轴箱通风口漏出的占20%~25%,由化油器和油箱蒸发的占15%~20%。 3. 氮氧化物(NOx)的形成 在发动机排出的氮氧化物中,NO占绝大部分(约占99%),而NO2的含量较少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方法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方法3 闫君杰,陈 芳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文章就汽车排放污染问题,从目前汽车的保有量、排放污染的种类和危害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排放污染;危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93(2007)0620010202 环保和节能,是当今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已超过70%,因此,加强汽车排放治理刻不容缓。 我国汽车石油消耗量约占全国石油消费的1/3以上,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日趋上升,汽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一向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这几年也越来越严重地遭受尾气污染之苦。即便是晴好天气,城市上空也常是灰蒙蒙一片。身为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的深圳,机动车尾气每年排放各种有害物质达20多万吨,并且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汽车也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4年的环保追踪调查发现:汽车尾气问题连续四年被市民列为环境污染最突出的方面,同时也被市民视为是对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而且不满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2001年的调查中,认为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危害身体最大的比例分别为64.3%、48.3%,到2004年则上升为79.5%、65.5%。分别提高了15.2、18.2个百分点,表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正迅速扩大。 2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2.1 汽车排放污染种类及来源 据研究表明,汽车排放物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此外还有铅尘和烟尘等污染物。具体而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CO: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通常是因空气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般汽油机排放的一氧化碳比柴油机高。 CO2: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是完全燃烧或CO 在空气中氧化而来的。 HC:来自汽车燃油的不完全燃烧。 NOx:主要是NO和NO2的混合物,是空气中的N2和O2在发动机燃烧室高温高压下反应的产物,压缩比越高,燃烧室的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大。 SOx(包括SO2):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在发动机燃烧室中氧化生成的产物。 Pb(铅):来自汽油中的四乙基铅。汽车用的汽油中,通常加有四乙(基)铅或四甲(基)铅做抗爆剂,这些铅的70%随尾气排入大气。 PM(颗粒物):颗粒物是由于进气不充分或燃烧温度过低造成燃烧不完全形成的。排气中颗粒有三个来源:(1)燃料液相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烟颗粒;(2)润滑油燃烧产生的积炭颗粒;(3)燃料中硫生成的SO2、SO3和添加剂的钙生成的CaSO4颗粒。 VCO(易挥发有机化合物):蒸发性气体,是许多不同种类的烃类构成的混合物,来自汽车燃油箱的汽油蒸发。 2.2 汽车排放污染危害分析 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平均每天约排出3千克CO、0.2千克~0.4千克HC、0.05千克~0.15千克NOX,以及其他微量的污染物[1]。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2.2.1 汽车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1)城市气温急速升高。CO2、SO2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一旦进入空气中,一方面可产生温室效应,促进气温升高;另一方面破坏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让阳光直接照射地球表面,加速气温升高。 2)地球气候不正常。NOx生成的硝酸与氧化硫生成的硫酸等一起将形成酸雨,造成土壤酸化,进而影响生态平衡。2.2.2 汽车排放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CO:由于CO的亲和力是氧的300倍,所以当人体吸入含有CO的气体时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便立即同CO 结合,生成碳合血红蛋白(CO Hb),使这部分Hb不能与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O2Hb),而失去输送O2的功能,导致人 01第15卷第6期  2007年11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Vol.15№.6 Nov.2007 3收稿日期:2007204206 作者简介:闫君杰(19802),女,河南新乡人,本科,主要从事汽车排放控制研究。

三代核电厂提升严重事故应对能力安全技术研发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

附件4: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三代核电厂提升严重事故应对能力安全技术研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陈鹏(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张小英(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3. 展德奎(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刘东杰(高级工程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5. 杨方青(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6. 张雷(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7. 梁峻铭(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8. 李华(实验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9. 王春发(工程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0. 王彪(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11.林继铭(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12.张会勇(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13.冉小兵(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4.杨志飞(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15.段承杰(高级工程师,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项目面向自主三代核电厂严重事故应对能力安全技术提升,成功提出了一回路系统分析内耦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安全分析程序,三维堆芯熔化进程模拟程序;形成自主化的三代压水堆堆芯熔融物冷却滞留系统,形成完整的核电厂金属保温层工程设计、制造、施工工艺体系以及严重事故诊断响应支持系统,对于自主三代核电堆型“华龙一号”安全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1.提出了自主第三代大型压水堆堆芯与蒸汽发生器的直接耦合分析理论和高精度快速求解算法,实现全范围瞬态工况下反应堆一回路的热工水力分析。开发了三维堆芯熔化精细化模拟程序。 2.建设了三维IVR整体试验装置,攻克加热、密封等试验难题,获取国际首套1:5

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

Vol. 39 No. 5 Oct. 2019第39卷第5期2019年]0月核科学与工程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 朱高试,穆海洋,段M (中国核电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 摘要:新建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也称DCS 系统)招投标程序完成后,工程造价基本确定,但是项目执 行期间的变更数量及变更费用往往难以控制。本文结合田湾核电站一期、二期DCS 项目的执行情况, 首先对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一些标志性节点将DCS 项目执行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每个阶 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提出了变更预防及控制的策略,以期推动核电站DCS 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词:核电站;数字化仪控;变更控制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章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0918(2019)05-0821-05 Research on Change Control of Digital I&C System in Newly-built Nuclear Power Plants ZHU Gaobin, MU Haiyang , DUAN Peng (Jiangsu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Lianyungang of Jiangsu Prov. 222042,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 newly built NPPs all choose digitalized I&C system (also known asDCS system) in the form of tendering and bidding. At present , technology of main stream DCS system is quite mature , bu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quantity and cost of changes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reasons of chang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Phases [&II of Tianwan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to discuss enhancement to change con -trol of Digitalized I&C system in theperspective of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 ;Digital I&C System ;Change Control 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指以微处理芯片构成 的,以数字处理技术为特点的智能化电子设备 和计算机系统,它除了具有常规测量仪表的测 量和控制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和通 讯能力,并且数字化仪控系统采用统一的人机 界面,为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便利。1998年,田湾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 在国内首次引进数字化仪控系统(SIEMENS/ Framatome Teleperm-XP + Teleperm-XS)^1^ o 此后,各新建核电厂均以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数字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简介:朱高斌(1975-),男,江苏连云港人,高级操纵员,学士,现主要从事核电厂仪控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