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张晓曼

提要 韩国在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朝鲜学者对汉语的研究非常深入,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也极为突出。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

关键词 朝鲜学者;汉语研究;汉语教学

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语言上的交往更加密切。古代韩国对汉语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今天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在留学生总数中是最多的。探讨中韩两国的语言关系,利用古代韩国的汉语研究成果,解决今天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 早期的中韩语言交流

中韩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甚至更早,在韩国历史上有“箕子朝鲜”和“汉四郡”的记载。汉字传入韩国的时间比较早。古代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借用汉字来标记韩国语,使用汉字的时间比较长。直到朝鲜时期,1443年创造出了韩国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它是一种表音文字,沿用至今。《训民正音》在语音以及造字结构上深受汉字的影响。《训民正音》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辅音分成五音,即:韩国牙音与中国古韵的角音相同,韩国舌音与中国古韵的征音相同,韩国唇音与中国古韵的羽音相同,韩国齿音与中国古韵的商音相同,韩国喉音与中国古韵的宫音相同;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训民正音》把韩文也分为初、中、终三声。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韩文是由辅音和元音以或纵或横的方式组合成的音位文字,所以它的字形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现在,在韩国语言中仍然使用汉字。

朝鲜学者在创制《训民正音》时,处处与汉语进行比较,如《训民正音》首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因为一直用汉字记录韩国语,朝鲜学者认为自己的语音不同于中国语音,朝鲜语音与汉字不相协调,所以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他们创制的辅音和元音也与汉语作比较,如:“[k]如‘君’字初发声;[i]如‘侵’字中声。”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训民正音》也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左加一点则去声,二则上升,无则平声,入

考证韩国历史,自高丽光宗(公元949-975年)年间开始用汉文进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并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高丽史73?志卷27?选举1》有记载:“光宗九年五月,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高丽中期文人学士把写汉诗作为高雅的风尚,汉诗开始流行并发达起来,由于作诗讲求合辙押韵,因此韵书在学术上便占有一席之地。韩国古人十分重视中国的韵书,从高丽时代起,文人雅士乐于翻印中国韵书并广为流传。现在已经很难确切考证当时被使用的中国韵书究竟有多少,但可推知自高丽中期以后使用的中国韵书不外《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

朝鲜时期中韩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交往频繁。朝鲜王朝奉行“事大主义”政策,为了解决交往中的语言障碍,朝鲜历代君王都非常重视汉语,在国家语言政策上也推行汉语,朝鲜《太祖实录》卷六说:“我国家世事中华,言语文字不可不习,是以殿下肇国之初,特设本院,置禄官及教官教授生徒,使习中国言语音训文字体式,上以尽事大之诚,下以期易俗之效。”设立了司译院,全力培养汉语的翻译学者并加强汉语教育。朝鲜中宗也屡次申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我国事大为重,吏文汉语,不可不敦劝也,事大交邻,乃大事,吏文汉语,重事也。”所以在这一时期汉语的研究、汉文的翻译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涌现出很多汉语研究方面的学者和翻译者,他们写出大量的著作。

二 朝鲜学者关于汉语研究的著述

中国韵书的字音体系,到韩国以后逐渐被韩国语音同化,使得韩国人使用的汉字音与中国本土字音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朝鲜时代在创制《训民正音》之后,马上就着手编撰符合韩国汉字音体系的韩国韵书,首先完成的是刊行于1447年的《东国正韵》。

《训民正音》创制之后,为了学习汉语,1447年朝鲜世宗又命学者翻译明代官修韵书《洪武正韵》,直接用《训民正音》标记汉字字音,取名《洪武正韵训译》。他们采用拼音的方式用《训民正音》这种表音文字来标记汉语语音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古代中国一直用汉字给汉字记音,用字母以拼音法来为汉字注音也只是近代的事情。他们分析汉语反切上下字,把它作为学习汉语的标准音。“就正中国之先生学士,往来至于七八,所与质之者若干人。殊方异域之使,释老卒伍之微,莫不与之相接,以尽正俗异同之变。凡誊十余稿,辛勤反复竟八载之久。”于1455年完成。由于《洪武正韵》不能代表当时的北方语音,而且《洪武正韵训译》又“浩穰难阅而览者病焉”,世宗又命朝鲜汉学者申叔舟在它的基础上作出简本《四声通考》。但由于《四声通考》也存在着“有音无释、承讹传伪、不合时音”等问题,所以朝鲜学者崔世珍在《四声通考》的基础上“证据古韵,抄着音解”,于1514-1517年完成了韵书《四声通解》。《四声通解》是直接用韩字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韵书,是韩国人自撰的韵书。

韩国历代通用的韵书,有用汉字著述的中国韵书和用韩字翻译表音的中国韵书,有韩国人自撰的用韩字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韵书,以及用韩字标记韩国汉字音的韩国韵书,还有只用汉字编撰的韩国韵书。这些韵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汉字音的韵书

(1)中国人所撰的中国韵书:《切韵》、《广韵》、《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蒙古韵

略》、《洪武正韵》等。

(2)用韩字注音的中国韵书:《洪武正韵译训》。

(3)韩国人纯用汉字撰写的韩国韵书:《三韵通考》。

(4)韩国人撰写的用《训民正音》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韩国韵书:《四声通解》。

(二)韩国人撰写的用《训民正音》表示汉字音的韵图:《经世正韵》、《韵解训民正音》、《理

薮新编》。

(三)以标记韩国汉字音为主的韵书:《东国正韵》、《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三韵声汇》、

《奎章全韵》等。

另外,从十四世纪起,在韩国出现了一系列学习汉语的识字课本,有成书于1346-1423年的《老乞大》、《朴通事》,1473年的《训世评话》,1517年前几年的《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释》、《老朴集览》(辞书),1670年的《老乞大谚解》,1677年的《朴通事谚解》,1745年的《旧刊老乞大》,1761年的《老乞大新释》,1765年的《朴通事新释》,1795年的《重刊老乞大》,大约1761年的《老乞大新释谚解》,1765年的《朴通事新释谚解》和1795年的《重刊老乞大谚解》。

朝鲜时期汉语方面的学者和翻译家有元闵生、李子瑛、契长寿、金听、李边、金何、李兴德、金有礼、申叔舟、张有诚、黄中、金自贞、李昌臣、宿瀣、安彭寿、崔世珍、朱良佑、尹溉等。其中有些学者的贡献尤为突出,著有专著,有契长寿的《直解小学》、李边的《训世评话》、尹子云的《蒙汉用韵》、金自贞的《译语指南》、李昌臣的《日用汉语翻译》、申叔舟的《四声通考》、崔世珍的《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老朴辑览》、《四声通解》、《韵会玉篇》、《小学便蒙》等。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崔世珍、申叔舟等人,他们的学术成就对于今天的汉语研究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三 朝鲜学者关于汉语研究的内容

朝鲜时期国家重视汉语,重视和中国的交往,所以在汉语研究方面有丰硕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至十六世纪朝鲜学者崔世珍、申叔舟等人对汉语研究的贡献。

崔世珍的《四声通解》是一部不同寻常的韵书。它对十六世纪初期的汉语语音作了翔实的纪录,书中有“正音”、“俗音”、“今俗音”的纪录,它勾勒出近代汉语语音演变的脉络,对于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在这部韵书中,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韵书如《广韵》、《集韵》、《蒙古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也可以看到韩国韵书,如《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等。《四声通解》“正音”是《洪武正韵》和《洪武正韵译训》的音韵系统,“俗音”是申叔舟于1454年在编撰《四声通考》时记录下来的北京语音,“今俗音”是崔世珍于1517年写作《四声通解》时记录下来的北京语音。从《洪武正韵》到《四声通解》一百四十多年间,关于汉语语音的演变在《四声通解》中都有翔实的记录。

我们可以了解入声韵尾的情况。刊行于1375年的《洪武正韵》完整地保留了入声韵尾[p t k]。十五到十六世纪,这些入声韵尾呈现出合并、消失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申叔舟1454年编写的《四声通考》中,他把入声韵尾标写为喉塞尾[≠]。1517年崔世珍的《四声通解》刊行时,他认为入声韵尾[l k p](韩国语入声韵尾为[l k p])。在汉语俗音、《韵会》、《蒙韵》中已经不用,今俗音“谷”与“骨”、“质”与“职”音同,已经没有韵尾[l]、[k]的区别。他据此删掉入声韵尾,使之变成了开尾韵。讨论入声时,一般从韵尾和调类两个方面来考虑,尽管《四声通解》的入声韵尾已经消失,但是入声调类还保留着,没有并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类似于现代长沙话,入声韵尾消失了,但入声调仍然自成一类。这说明入声韵正处于由促声向舒声转化的阶段,而且这一转化已经完成了韵尾的合并、消失的过程,但是入声调类的转化还没有完成,处于中间阶段。可见,入声的转化过程首先是韵尾的合并消失,然后才是调类的转化。

可存本音,故上字两点。若下字为虚,或两字皆语助,则下字呼为去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上上连读变调的问题。文中说,如果相连的两个字都是上声,那么前一个字呼为阳平,后一个字仍为上声。如果上上相连,后一字是虚词,或者两个字都是虚词,那么后一个字呼为去声。相连的两个字都是上声,前一个字呼为阳平,后一个字仍为上声。可以这样表示“上声+上声→平声浊音之势(阳平)+上声;上声(实词或虚词)+上声(虚词)→上声+去声”。这种变调,现代北京话仍然如此,这是声调的异化,第一个上声被第二个上声异化为阳平。《翻译老乞大朴通事》是崔世珍1515年完成的,那时他就明确提出了“上上连读变调”这一声调变化原理,可见其敏锐的观察力。

四 利用朝鲜学者的学术成果更好地进行对韩汉语教学

古代韩国对汉语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著述之丰富,涉及内容之广泛,观点之精确在世界各国对汉语的研究中都是少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指导我们的对韩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探索出简便易学的路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是汉语的声调,特别是“上上连读变调”。古代韩国语是有声调的语言,现代声调已经消失,只保留了音节时值的长短,一般来说,仄声音节时值比较长,平声音节时值比较短。利用这一特点首先可以区分出阴阳平和上去声。然后再根据汉语的声调调值去练习。“上上连读变调”是声调异化的结果,第一个上声被第二个上声异化为阳平。产生异化作用的原因是发音人在发音时为了避免老是重复发同一个音带来的不便而临时改变另一个语素。学生重点要学习的是异化以后的上声调值是什么,这需要反复的练习。

汉语和韩国语在词汇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韩国语中汉字词占70%之多,这些汉字词的内涵与汉语词汇比较相似,韩国学生只要掌握正确的汉语发音就很容易掌握。

参考文献

郭锡良1980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 力1980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The Study of Ch i n ese dur i n g the Chosun D yna sty of Korea Abstract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China and Korea was cl oser than bef ore during the Chosun Dynasty of Korea.The Korean scholars furthered their study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ir aca2 de m ic achieve ments were significant.This paper intends t o analyze these achieve ments s o as t o ben2 efit the Korean-oriented Chinese educati on t oday.

Key words scholars in the Chosun dynasty;acade m ic achieve ments;Chinese educati on

(张晓曼 264209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责任编辑 刘晓海)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日本学术界) A.古代朝鲜 檀君朝鲜(檀君神话) 箕子朝鲜(?-前194年) 偉氏朝鲜(钱195年-前108年)·汉四郡·原三国时代(4世纪半-676年)高句丽(-668年) 百济(-660年) 新罗 伽耶诸国(-562年) 统一新罗·渤海·后三国时代 统一新罗(676-935年)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B.中世朝鲜 高丽王朝(918-1392年) C.近世朝鲜 朝鲜王朝(李氏朝鲜,1392-1897年) 大韩帝国(1897-1910年)甲午战争后独立,并被日本吞并 1443年李成桂世宗大王制定《训民正音》(1446年发布),奠定今天韩国文字的基础

●韩国学者对韩国历史认知的一般态度 1、民族主义史观 【源于李氏朝鲜后期,中国文化没落,日本侵略,本民族文化该何去何从。】 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 《韩国痛史》(全编3部,记录1864年-1910年) 申采浩《朝鲜之上古史》 从历史开始反思中、日、韩的关系,反对事大主义(向大国学习),强调民族自觉,用檀君反对箕子,“我与非我”,树立民族英雄,如李舜臣。 崔南善“不咸文化论”(文化起源于不咸山,即长白山) 2、实证主义史观 【东洋史学从日本进入韩国。】 震檀学会(1934),《震檀学报》 李丙焘《朝鲜史》、孙晋泰、金库基等 京城帝国大学(1924-1945),现首尔大学 3、马克思主义史观(社会经济史观) 白南云《朝鲜社会经济史》 ●《三国史记》

金富轼(1075-1151),是韩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正史。仿《史记》。 新罗本纪 高句丽本纪 百济本纪 年表、杂志、列传 纪传体正史,共50卷 《三国遗事》 一然(1206-1289)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216285773.html,/view/877a5c4b852458fb770b56b1.html

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高句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没有像样的政权,战国的燕长城是穿过鸭绿江,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此时整个北朝鲜和韩国西部是唐朝的,为安东护府,此时的吉林和黑龙江为靺羯部落,新罗土地仅仅为韩国的东部。 高丽 唐朝东北一带,自高句丽、百济灭亡后,新罗亦渐衰。唐末,复分为高丽、后百济及新罗三国,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句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句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句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 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

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朝鲜分为北朝鲜和韩国,为什么韩国不叫南朝鲜呢?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分享的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鲜和韩国的区别朝鲜半岛有两个国家,北部朝鲜半岛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朝鲜半岛是大韩民国。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里,就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称呼的区分,而在英语国家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则没有这样的区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918年,泰封国大将王建推翻国王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后来高丽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成为朝鲜半岛新王朝的称呼,阿拉伯商人当时往返于东西方之间,遂把“高丽”这一称呼带向了欧洲国家,于是欧洲国家便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高丽既是地名,也是国名。 (高丽十道图) 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李成桂选了两个国号,一个是“朝鲜”,一个“和宁”,上书明太祖,要求明廷裁定,朱元璋认为朝鲜这个国号比较好,于是李成桂新建立的政权就正式称为朝鲜国。 (朝鲜八道地图) 明清时期,中国的官方文书,一直称呼李氏朝鲜为朝鲜国,民间

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候也称朝鲜半岛为高丽。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则一直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并延续到今天。 既然西方国家的语言中称朝鲜为“高丽”,那么自然而然,南北朝鲜分治以后,朝鲜就被称为“北高丽”,韩国就被称为“南高丽”,比如英语中朝鲜就是“North Korea”,直译就是北高丽;韩国就是“South Korea”,直译为南高丽。反正用的都是“高丽”,既没有用“韩”这个国号,也没有用“朝鲜”这个国号,那么就不存在南朝鲜还是北朝鲜,南韩还是北韩的区分。 (朝韩军事分界线)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是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号的区分的,在日语中称朝鲜为“北朝鲜”,韩国则称为“韩国”。 中国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前,是不承认韩国的,一直认为朝鲜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于是就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南朝鲜”。 (韩国地形图) 现在我们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韩国”,实际上是按朝鲜和韩国各自的自称直译的,这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韩国自认为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自称“韩国”,而将朝鲜称之为“北韩”(??),民间有一部人称之为“金氏朝鲜”,甚至蔑称为“北傀”,傀就是傀儡的意思。 那么自然而然,朝鲜也自认为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自称“朝鲜”,而将韩国称之为“南朝鲜”,甚至蔑称韩国为“南朝鲜

朝鲜族民俗文化

Music Main article: Music of Korea Pansori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is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sation and the lack of breaks between movements. A pansori performance can last for over eight hours during which a single singer performs continuously. 清唱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和不间断的演唱,一个歌手可以连续清唱八个小时。Rather than contrasting different speeds as it is common in Western music, most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begins with the slowest movement and then accelerates as the performance continues. 与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节奏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开始时节奏很慢,之后不断加速 Korean court music, called jeonga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erate upper-class, and has a strong intellectual emphasis. Jeongak is played at a very slow pace, with single beats taking as long as three seconds. The beat matches the speed of breathing rather than the heartbeat as in most Western music, and feels static and meditative. 朝鲜族宫廷音乐,称为jeongak,与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知识。Jeongak 发挥在一个非常缓慢的步伐,只要三秒钟的单节拍。和大多数西方音乐节拍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节拍与呼吸速度相匹配,而不是心跳,给人感觉静态和冥想。 The tone of Jeongak is soft and tranquil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String instruments have strings made of silk rather than wire. Almost all wind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bamboo. 演奏Jeongak的乐器的声音是软的,安静的,因为是传统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弦乐器的琴弦是丝绸,而不是电线。几乎所有管乐器都由竹子制成的。 Pungmul is Korea's folk music and is full of expressions and emotions.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common people. As with the Jeongak, improvisation is common in Minsogak. Pungmul是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充满感情和情绪。这种传统音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与Jeongak一样,以即兴表演为主 [edit] Dance Main article: Korean dance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urt dances and folk dances. Common court dances are jeongjaemu performed at banquets, and ilmu, performed at Confucian rituals. Jeongjaemu is divided into native dances (hyangakjeongjae) and forms imported from China (dangakjeongjae). Ilmu are divided into civil dance (munmu) and military dance (mumu). 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之间是有区别的。常见的宫廷舞蹈进行于jeongjaemu宴会,以儒家礼仪进行的。分为本土舞蹈(hyangakjeongjae)和从中国传来的舞蹈(dangakjeongjae)。Ilmu 分为民间舞蹈(文武)和军事舞蹈(MUMU )。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朝鲜饮食文化起源]朝鲜起源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理解,下面整理了以供大家阅读。 朝鲜族饮食文化习俗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杀狗、不食狗肉。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朝鲜饮食文化习惯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饮食习惯,而朝鲜人的饮食习惯的确独具特色。这种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副食方面,大概可用腌、生、烤、辣四个字来概括。 腌用盐或酱来腌制泡菜。在以勤劳智慧而著称于世的朝鲜民族妇女的手中,几乎所有蔬菜都可以腌吃,如腌白菜、腌萝卜、腌桔梗、腌黄瓜、腌小青椒、腌紫苏叶、腌沙参等。经过科学配方精心腌制的菜,味不很咸,辣而微酸。朝鲜半岛海产品资源丰富,人们把鱼类、贝壳类也用盐和辣酱腌了吃。朝鲜人较为常吃的鱼贝类腌制品有腌明太鱼、腌鱿鱼、腌虾等。自古以来,朝鲜人每顿饭几乎都少不了腌菜。

朝鲜根韩国的区别

朝鲜根韩国的区别 韩国,朝鲜,两国之国土距离之近,相信大家都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在哪里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朝鲜半岛上曾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朝鲜。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朝鲜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间是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北纬38。线)。朝鲜位于亚洲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韩国则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并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面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 朝鲜与韩国部位于朝鲜半岛上。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半岛北部和中国大陆相连的部分最宽,东西直线距离约360千米;半岛南北间最长的直线距离达840千米,因而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这里的山地是亚洲大陆上的山系从北向南的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其间比较著名的有朝鲜境内、『立于半岛东部的金刚山,韩国南部的汉拿山等,水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著名的图们江、鸭绿江等大河,以及众多的湖泊。这里的河流水量大而清澈,水质较好,为水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那道有名的“三八线”虽然可以将原本统一的国度一分为二,坦朝鲜半岛的完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也并不能影响朝鲜半岛上山咏的起伏绵延和河流的曲折贯

通,三千里的锦绣江山依然美丽而富饶。 朝鲜和韩国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朝鲜族人。朝鲜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从60万年~40万年前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相传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在朝鲜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一一古朝鲜和辰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民族逐渐形成了坚忍不拔、刻苦耐劳、能歌善舞、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的品德。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朝鲜人民也非常注重礼节,在语言习惯上,同辈之间、对长辈、对晚辈的用语都有严格的区别。而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衣着、缤纷的民族体育活动、可口的风俗饮食、精巧的民间技艺等各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则为这个纯朴而多情的民族添加了数不尽的吸引世人目光的亮点。 朝鲜与韩国的首都分别是平壤与汉城。平壤市依山傍水,地势起伏,气象万千,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而著称。平壤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悠久的历史给平壤留下了许多古迹,如3世纪~5世纪修筑的高句丽山城、安鹤宫遗迹、高句丽东明王陵等。平壤是古都,但并没有像古都那样狭窄的街道和杂乱的小巷。宽阔的街道、广场,规划整齐的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雕塑、壁画,加之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得今日的平壤,处处都充满了现代化大都市的青春风貌。汉城不仅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城市。它地势险要,陆运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韩国政府机关及金融、企业、文教事业和宣传机构均云集于此。汉城众多的名性古迹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体育设施和公园,具有极大的魅

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

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 姓名:2011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2班米欣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探究近20年中韩两国流行文化发展的差异,通过从网上查阅资料,以及对自己多年来对“韩流”文化的关注得出了一些零星想法。可以看出20年来在中韩流行文化的交流中,韩国流行文化史远远占据了上风,在中国,“韩流”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浪潮,这也确实成为了中国流行圈里的一道“寒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领导人的提倡,中韩流行文化不断密切,“汉风”逐渐兴起,但是内容仍局限在传统文化上,也就是中国的流行文化并没有对韩国有很深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韩流汉风流行文化韩剧文化交流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及韩国流行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韩流”一词应运而生。 "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很多中国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这一轮新的文化潮流,并出现了“哈韩族”这一毁誉参半的特殊群体。 当然在“韩流”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也乐观的看到了韩国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汉风”(又称“中国热”)。主要表现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建设唐人街、赴中国旅游、吃中国料理、开办中文媒体等方面。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逐渐扩大,学习汉语的韩国人迅速增加,到中国旅游、学习的韩国人与日俱增。为了满足韩国社会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需要,韩国主要媒体相继开通了中文网站或电视频道。 “韩流”和“汉风”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韩文化交流已普及于整个中韩社会,并形成了互动的态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就现阶段来说,“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汉风”在韩国的影响。那么,中韩流行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为何“韩流”在中国如此强势?我们又该如何继续推广汉风以促进两国流行文化合理发 展呢?

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篇二: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一、朝鲜半岛大事记: 1945年8月15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1971年8月6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8月20日,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人员在板门店举行了首次会晤,商讨离散家属团聚问题。 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1980年1月12日,朝鲜总理李钟玉致函韩国总理申铉石高,建议举行北南总理会谈。24日,申铉石高复信同意举行双方总理会谈。其后,双方就总理会谈举行了多次预备会谈,但未达成协议。 1984年9月29日-10月4日,朝鲜红十字会通过板门店、仁川港和北平港向韩国红十字会运送了救济物资。 1984年11月15日,朝韩双方举行了首次经济会谈。 1990年9月5-7日,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 1991年12月11日—13日,第5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延享默和韩国总理郑元植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1991年12月31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1994年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朝韩首脑会晤因此未能举行。 199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宣誓就职。金大中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2000年4月10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后因技术原因,会晤推迟一天举行。 2006年6月15日,朝鲜、韩国以及海外民间代表团在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的纪念活动,宣布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并呼吁开展广泛的统一爱国运动,消除战争危险。 2007年8月8日,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后因朝鲜遭受严重洪灾,首脑会晤推迟至10月2日至4日举行。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南北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朝鲜方面不仅停止了双方红十字会的联系和离散家属会面,还从2008年12月1日起采取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中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张晓曼 提要 韩国在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朝鲜学者对汉语的研究非常深入,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也极为突出。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 关键词 朝鲜学者;汉语研究;汉语教学 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语言上的交往更加密切。古代韩国对汉语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今天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在留学生总数中是最多的。探讨中韩两国的语言关系,利用古代韩国的汉语研究成果,解决今天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 早期的中韩语言交流 中韩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甚至更早,在韩国历史上有“箕子朝鲜”和“汉四郡”的记载。汉字传入韩国的时间比较早。古代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借用汉字来标记韩国语,使用汉字的时间比较长。直到朝鲜时期,1443年创造出了韩国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它是一种表音文字,沿用至今。《训民正音》在语音以及造字结构上深受汉字的影响。《训民正音》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辅音分成五音,即:韩国牙音与中国古韵的角音相同,韩国舌音与中国古韵的征音相同,韩国唇音与中国古韵的羽音相同,韩国齿音与中国古韵的商音相同,韩国喉音与中国古韵的宫音相同;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训民正音》把韩文也分为初、中、终三声。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韩文是由辅音和元音以或纵或横的方式组合成的音位文字,所以它的字形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现在,在韩国语言中仍然使用汉字。 朝鲜学者在创制《训民正音》时,处处与汉语进行比较,如《训民正音》首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因为一直用汉字记录韩国语,朝鲜学者认为自己的语音不同于中国语音,朝鲜语音与汉字不相协调,所以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他们创制的辅音和元音也与汉语作比较,如:“[k]如‘君’字初发声;[i]如‘侵’字中声。”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训民正音》也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左加一点则去声,二则上升,无则平声,入

南韩和北朝鲜的分界线是什么

南韩和北朝鲜的分界线是什么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分别由美苏分区占领。下面是分享的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主要是北纬三八度线。这条长约190英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它根本役有考虑政治上的界限和地理上的特点以及水路与陆路贸易需要。“三八线’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了高高的山脉,穿过181条小路、104条多村土路、15条道际垒天候公路、8条高级公路和6条南北铁路线。事实上,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 “三八线”以南的美国区域面积为3.7万平方英l,约有2100万人口。“三八线4以北的苏联区域共有4.8万平方英里•约900万人口。在朝鲜20个主要城市中,12个位于美国区域,其中包括最大的城市汉城,它有近200万人口。美国区域包括朝鲜垒部13个道的6Al,其中有两个道的大部分和一个道的小部分在南朝鲜。 朝鲜南北两个地区在工农业上相辅相成。南朝鲜咀农此为主,2/3的人日从事耕作。它的可灌溉稻田面积是北方的三倍,它向北方提供食品。而北朝鲜则向南方的稻田提供化肥,兴南拥有远东最大的氮肥厂。北方农作物的产量虽然也很高,但它却缺少许多种农作物。这样

的分界翁双方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 1940年,南朝鲜生产整个朝鲜74“的消费品耜加工品,其工qk是由几个大型T厂和许多小工厂组成,生产纺织、橡胶、五金和陶器制品。许多工厂是加工从北朝鲜米的原料。 北朝鲜大部分是多山地区,拥有大量有价值的矿藏,持别是煤矿尤为丰富。在日本统治的最后10年中建造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因为其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北朝鲜从西点军校毕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很快被擢升为准将,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勇敢。他后来担任过军校校长、陆军奎谍长、菲律宾军事顾问,并在1936年成为菲律宾的嫱军元帅。壹克阿瑟自1937年从美国陆军中退役后,1941年7月叉被新起用担任重要使命,领导丁同盟国军从在西北太平洋上击败了日本人,计划并指挥丁一系列辉煌战役。 麦克阿瑟在一开始,很少得到荧于处理朝鲜问题的指导意见。他指振霍奇指挥的lS24军去朝鲜受降,井为美国的利益占领并统治南朝鲜。1945年8月27日,霍奇成为荑国驻朝部队司令。 正象上面所指出的,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总统和斯大林元帅讨论了四国托管朝鲜Of lbl题,1945年5月,斯大林向霍普盘斯表示同意四国托管朝鲜。6月,中国政府也表示赞同,而gi嘲CkH:f虽然得知托管计划,却未表示意见。 出于对占领朝鲜的计划缺少特别的考虑,使A#J认为只要与英因苏联和中国蒋介石政府密切合作,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朝鲜l甸题。但是华盛顿和远东军在执行美国在南朝鲜的计灿时,都未刷密地研究

韩国当代影视作品反映出的朝鲜历史 杨斌

韩国当代影视作品反映出的朝鲜历史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朝鲜语(2)班杨斌0151112004 一.摘要 2014年韩国影视作品中有两部历史大剧吸引了人们的兴趣,分别为《奸臣》,《梁鸣海战》。这两部电影虽然题材,表达手法与情节脉络方式不尽相同,但两者都是以曾经朝鲜的真实历史为基础根基,从而用韩国当代影视作品反映出了朝鲜历史,让观众对朝鲜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与更为深刻的思考。该篇论文则以这两篇韩国史诗大作谈一谈韩国当代影视作品中反映出的朝鲜历史。 关键词:影视作品朝鲜历史《奸臣》《梁鸣海战》燕山君李舜臣 二.课题由来 朝鲜半岛概况中,李老师给我们观看了2014年的韩国影视作品《梁鸣海战》。《鸣梁海战》是根据真实历史战争事件改编,讲述了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12艘军舰,击败了数十倍于自己的日军水师的传奇故事。这部电影让我对于朝鲜1597年3月这一场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海战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所以我对于韩国的影视作品反映出的朝鲜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影视作品简介 《梁鸣海战》: 1597年3月,以野蛮凶狠著称的日本海贼王所率领的海盗部队,大举侵朝,朝军毫无准备,遭到惨败。朝鲜王迫于形势,顺应民心重新任命一代名将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而此时,当年扬威海上的威武水师,只剩下可怜的12艘军舰,众将对敌我形势极度悲观,纷纷表现出"此战必败"的情绪。李舜臣力排众议,命人焚毁军队辎重给养仓库,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部下与倭寇决一死战。 在鸣梁和珍岛碧波亭之间,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峡。李舜臣趁退潮时派人设置了铁索与木桩。大战当前,李舜臣身先士卒,亲率旗舰战船孤军迎战。一场恶战,击沉敌人指挥船和其它战船两艘。海贼王被杀,阵形大乱。这时已开始退潮,海水湍湍东流,朝鲜战船趁势猛攻,敌船招架不住,顺流东撤,但被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朝鲜战船抓住有利战机,奋力冲杀,击沉敌船三十余艘,毙敌4000余人,重创了日本舰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韩差异

我眼中的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两国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韩国历史的源头却与中国纠缠难分,在文化上受到中国的强烈辐射。同质的社会、一样的文化,两国的民族性当然会有太多的共同点。然而在诸多相同之下,却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易体会到的微妙不同。 其中的一个差异就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务活,而且几乎所有中国女性都和男性一样,是上班族。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国人还赋予颜色特殊含义。在韩国,出去散步的时候,总是不时的看到几个年轻人戴着绿帽子走在大街上,给我的第一感觉那真是哭笑不得.在中国,如果你戴着一顶绿帽子走在路上,那你一定会成为焦点人物,吸引路上大多数人的目光."戴绿帽子",在中国是形容自己的妻子有了外遇,所以,走在街上,你不仅看不到绿帽子,而且在商店里也极难买到. 自古以来,韩国极重礼仪,在语言方面,年幼者必须对长辈使用敬语,至于饮食方面,上菜或盛饭时,亦要先递给长辈,甚至要特设单人桌,由女儿或媳妇恭敬地端到他们面前,等待老人家举箸后,家中其他成员方可就餐。至于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龄大小顺序,由长至幼,当长辈举杯之后,年幼者才可以饮酒。另外,还有一个传统习惯,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岁之后就不与任何男子(包括父亲和兄弟)在同一房间同席。不过,这种习俗在大城市已渐渐破除,偶尔在乡间仍然可见。。现代的韩国人用餐习惯已有很大变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盘,每人的一份饭菜装在盘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盘,而是用碗盛饭了.虽然不端碗,但是你的左手绝不能放置于台面上。 韩国的烟文化和酒文化与中国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韩国,如果你给长辈敬酒,一定要用双手斟酒,表示你对长辈的尊敬;喝酒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长辈的目光,转身后方可饮酒.抽烟时也一样,路上碰见了长辈,一定要把烟藏在身后(其实长辈可能早已经发现,不过也只会一笑了之).在中国,给朋友让烟的时候,大老远的扔就可以了,但是在韩国,这却是绝对不允许的,韩国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当然,以上的这些仅仅是目前我所了解的中韩文化,相信在今后的韩国留学生活中,我还将经历更多有趣的事.不过,丰富自己的出国阅历,那也是一件满有挑战的事情啊. 多元文化与单一文化 许教授说:“儒道融合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特色,而在古代的韩国,儒教的神圣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韩国是一个单一文化的国家,现今韩国只崇尚基督教。”

中国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变迁

中国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变迁 /****************************************************************************/ 亲爱的朋友,您好,此文档为我站的宣传信息,若需查看部分资料或者购买此套资料,请联系我们的客服或登陆我们的网站--3A学习网万分感谢您对我站的关注与支持!!! /****************************************************************************/ 政治腐败,财政枯竭, 社会秩序紊乱,人民遭受涂炭。特别是朝鲜北部连年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水灾、旱灾和虫灾,民不聊生。由于朝鲜封建统治集团的暴政,遭受连续不断的自然 灾害,清朝戌边力量的薄弱等原因,濒于死亡线上的朝鲜边民为谋求生路,“不惜冒犯重禁,渡江越境’,。[a1因此加剧了朝鲜北部边民越境的浪潮。 2. 1. 2移民实边时期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清朝政府逐渐缓和对东北地区的封禁,开始采取开 发东北的放荒政策,不仅废除“封禁令”以外,到19世纪80年代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由此以来,朝鲜族的移民行为呈现急邃增加之势。清朝政府的这种变 化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原地区的人口急逮增加,社会动乱因此时而发生。在明朝,中国 的人口只有六七千万。到了清朝,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便随之减少,并出现了粮食不足的现象。151 第二,为了摆脱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而导致的经济危机。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需赔款2.3亿万两纹银,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之 外,清朝政府由于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而借的外债达12亿两纹银。国家的财政,此时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说已经枯竭。[61 第三,为了抵制俄国的南下政策和沿海的殖民开拓。因为,根据1E6。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朝与俄国的国境己确定为从瑚布图河口沿浑春河到图 们江人口处。延边地区,因而成了清、朝、俄三国的接壤地区。然而,俄国却经常派军队在图们江河口地区挑衅,不断制造国境纠纷 清廷认识到国境问题的深刻性之后,于1881年,清廷将挥春协领升级为副都统,同时完全废除了对延边地区〔南荒围场)的封禁,决定依照《盛京东边 间旷地开垦条例》,全面开放延边地区。由此可见,当时清廷想通过对延边地区的移民实边,既防范俄国的南下,又开拓边境地区,以期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政府一开始在延边地区实行的“以汉实边”政策, 141吴禄贞,《延吉边务报告》第4章,奉天学务公所.1907年版(151马汝沂、马正大,《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P658e 161何清涟,要清末中国的大量外债及其分析》,《财政研究》1998年第12期,P26 由于交通条件恶劣和汉族老百姓的不适应而无法如愿以偿与此相反,在这一时期仍被作为禁越对象的朝鲜垦民从i9世纪\n价值内容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价值意识又

浅谈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问题

浅谈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问题 韩国和朝鲜是独立的国家,还是一个国家两个体制,还是互相未征服的两个政府,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国际私法的问题(很可能是宪法问题),而且想要用国际法来解决问题也找不到有关资料,但是可以从国家认定问题来推定。从这一角度看,韩国和朝鲜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从而因此作为两个国家,自然而然地发生国际私法的问题。1991年9月17日韩朝同时加入了UN,从而不得不互相认同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但这仅仅是从国际社会的角度上判断出来的结论,韩国与朝鲜保持着不同的看法。1992年2月18日通过数年的努力韩朝基本合意书终于有了效力。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未彻底的解决,但这一合意书在之前的两国的法律规定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下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一下韩国语朝鲜之间的关系: (一)韩国大法院的看法 韩国大法院根据《宪法》第三条规定判定为:”韩国的领土包括韩半岛和附属岛屿,所以朝鲜仅仅是反国家团体。”从这一规定看,韩国不将朝鲜视为国家。但在间谍罪的适用上,韩国将朝鲜视为准国家处理。 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的问题从未被大法院审理过,所以我们只能参考其他领域的判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的《着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该法规定为:”着作权的效力涉及到朝鲜,因此对投靠朝鲜的韩国着作权所有者的着作权应当予以保护......为了借用该着作权,应该得到其继承人的同意。”。 不管是宪法还是其他法令,其效力都及于朝鲜。从此我们可以推定为韩国与朝鲜的司法问题也适用韩国的法率。再进一步说,两国之间没有出现涉外法律关系的余地。 但是,在宪法上,明文规定为韩朝是”一个国家”。因此,韩朝两国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一合意书仅仅是两个公法团体之间的特殊概念,从这一个意义上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特殊关系。韩国的《宪法》列举了需要国会批准同意的条约,其中有”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关于制约主权的条约”。基本合意书既是有关领土的条约,也是韩朝两国之间的和谐与不可侵以及交流的条约,所以从前者的角度看这是”关于制约主权的条约”(因为韩国一直不承认朝鲜的国家地位),从后者的角度看”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该条约是通过国会的批注同意才生效的。但是,韩国国会没有批准和同意该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怎么样?在历史上这两国本属于一个国家,由于二战原因及历史渊源才分裂成了两个国家。下面是分享的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一起来看看吧。 说完了朝鲜和韩国的关系,很多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会问,朝鲜和韩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分开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朝鲜和韩国都是在1948年成立的,相差不到一个月。这里需要提到一件决定两国独立命运的历史事件:二战取得胜利后,根据美苏双方之前签订的雅尔塔协议(仅有美英苏参加的雅尔塔会议,被认为是决定世界格局的一场会谈),朝鲜半岛被分成了两个势力,北方由苏联支持,南方由美国支持,最终以三八线为边界成立了两个国家。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的走向至今仍像是如履薄冰,前景非常不明朗。两国建国这么多年来,上空始终弥漫着股一触即发的火药味,但由于双方的极大克制和国际社会的调解,并没有爆发重大冲突。至于未来两国是否有建交或是其他的可能,仍将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朝鲜韩国分开的原因是美苏较量的产物,二战末期苏联按美国的要求向日本宣战,并对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在苏军凌厉的攻势下,关东军全线溃败。苏军很快进抵中朝边境,并向驻扎在朝鲜半岛的日军发起进攻。这是美军大惊失色,邀请苏联参与对日战争史为了减少

美军在太平洋上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减少伤亡。但是现在苏联大有独吞整个朝鲜的架势,美军许多高级将领要求美国政府干预一下,美国至少要在朝鲜半岛上保留一个港口(有将领提出要保留釜山港,这个港在之后的朝鲜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军将领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一般。)美政府和苏联进行了谈判,并达成协议: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分界线受降,北方由苏联受降,南方由美军受降,这样朝鲜分裂。二战后,南韩李承晚在1948年8月宣布建立大韩民国,9月北朝鲜建立朝鲜民族主义共和国,朝鲜正式分裂。再后来经历朝鲜战争,军事分解线有所变动(是当时双方军队的实际接触线),但是朝鲜分裂就成为了定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朝鲜和韩国以三八线为界,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差距天壤地别。韩国早已步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而朝鲜却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两国至今仍未建立外交关系,也相互不承认对方的主权,都宣称对方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两国的地图上也都包含了对方的领土。不仅仅是主权上的对立,双方在边界还摩擦不断,时有擦枪走火的事件发生。 说到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不得不提到两国形成之前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上,朝鲜(未分立之前统称)本属于清朝的附属国,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取得了对朝鲜的控制权。1897年,朝鲜高宗在俄方的支持下摆脱日本,成立韩国(只是换了国号)。1905年,日本重新控制了韩国,并对韩国实行了殖民政策,全盘日化。不难发现,现在韩国人生活中出现的跪坐、榻榻米、男权主义都是日治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