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 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  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  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期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 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 观察颜色

B. 加入明矾,搅拌

C. 溶解食盐

D. 加肥皂水,搅拌

3. 2015年10月26日下午,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截至27日10点,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河水、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小明同学给灾区民众提供了一些饮用水的处理意见,你认为合理的是()A. 用自制净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B. 只要河水清澈透明就可以饮用 C. 饮用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杀菌再饮用 D. 喝水前要加热煮沸进行消毒后再饮用

4. 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5. 净化水的如图所示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

6.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 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煮沸

B. 搅拌

C. 沉降

D. 过滤

9. 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

A. 使硬水软化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C.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1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A.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 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1. 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其作用是()

A. 将水净化成纯水

B. 去除异味

C. 消毒杀菌

D. 降低水的硬度

12. 水是地球上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3.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14.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干冰

C. 生理盐水

D. 石灰水

15.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过滤

B. 蒸馏

C. 静置沉淀

D. 加明矾吸附沉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 (填离子符号),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

17.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______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18. 生活中可以用______ 鉴别自来水是不是硬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9. 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______ 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

20. 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你都采取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写两条).

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答案】

1. A

2. D

3. D

4. C

5. D

6. A

7. C

8. A

9. C

10. B

11. B 12. D 13. A 14. B

15. B

16. Ca2+、Mg2+;蒸馏

17. 加热煮沸

18. 肥皂水

19. 过滤

20. 解: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利用家庭洗莱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做到人走水龙头关;使用口杯接水漱口.

【解析】

1.

解:A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B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C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D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

故选:A.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

单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分子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原子构成,又要判断分子构成.

2.

解: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

故选D.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3.

解:A、用自制净水器过滤后得到的水中含有细菌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错误

B、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饮用,错误;

C、肥皂水不能用于水的消毒,错误;

D、喝水前要加热煮沸进行消毒后再饮用,正确;

故选D.

根据水的净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据此解答.

掌握水的净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解:自然沉降能除去水中含有的大颗粒不溶性固体,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消毒能除去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加热煮沸能减少水中的可溶性固体.所以较合理的顺序是④③②①.观察选择项,正确的是C.

故选C.

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

解:A是加热煮沸,通过煮沸既能降低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又能杀灭水中病毒和细菌,净化程度较高.

B、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

C、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

D、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的一种操作,得到纯净的水;

综上所述,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故选:D.

根据静置沉淀、煮沸、过滤、吸附沉淀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

6.

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正确.

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少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故选A.

A、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判断.

B、根据天然气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C、根据石油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D、根据煤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

7.

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

D、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此可看出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注意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描述上的差别,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8.

解: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正确.

B、搅拌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C、沉降只能除去大颗粒的不溶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解: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故选:C.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明矾净水的原理,可以依据明矾的性质进行解答.

10.

解: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可以节约用水;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是一种浪费水的表现;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故选:B.

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1.

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等,故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异味和色素.

故答案为:B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解:A.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因此H2O可以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A.

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上: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微观上:①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的一个分子,②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意义: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上来分析.

13.

解:A、由于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此选项正确.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能助燃不能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错误.

D、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是8:1,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

分析电解水实验,观察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氧气,两气体体积比为2:1;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可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根据对教材中实验的回顾,利用题中实验装置图,分析图示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

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15.

解: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故A不正确;

B、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B正确;

C、静置沉淀可把水中固体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故C不正确;

D、吸附沉淀是利用明矾能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而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故D不正确;

故选:B.

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操作后水的组成,判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

16.

解: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

故答案为:Ca2+、Mg2+;蒸馏.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

本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17.

解:(1)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

故填:加热煮沸.

根据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硬水软化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

解: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故答案为:肥皂水.

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来分析.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9.

解: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再通过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通过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最后通过加入消毒剂或加热煮沸,可以把病菌杀灭.

故填:过滤.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解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要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0.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充分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根据生活中的节水做法进行回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