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

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 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

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

5、喉音:影、曉、匣

6、半舌:來

7、半齿:日

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璐:铎部;顾、圃:鱼部。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

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

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

3.贿讳涎:喻三归匣

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

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

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

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

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

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

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九.解释下列反切

1.刊,苦寒切

2.坛,徒干切

3.杜,徒古切

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

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

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

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

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

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

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吞舟,鱼)

4.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左传-暗喻)

5.风雅之道,粲然可见(文选序-借代)

6.荆州麦熟蚕成

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诗-双关) 7.庄子钓于濮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委婉)

2、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十一.区别下列语词

1.反切、直音

2.谓、谓之

3.衍、脱

4.注、疏

5.破读、如字

6.读若、读如

答:1.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声调。直音则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并由早期的直音、读若等发展出反切。

2.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都是放在“谓”的前面。

3.“衍”即衍文\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即脱文\字,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4.注是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一般先疏正文,在疏注文,即对注做解释。

5.破读(读破)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词性或意义的一种方法。(与破读相对的字为“如字”);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6.“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有时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十二.诗律

1.近体诗的格律包括:(1)字\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颈、颔两联对仗)。

1).甲(a)仄仄平平仄

2).乙(B)平平仄仄平

3).丙(b)平平平仄仄

4).丁(A)仄仄仄平平

aBbA,是王力教材提法。甲乙丙丁,是郭锡良教材提法。

2.变通:古人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每句之中,是“平平”还是“仄仄”,由二四六字的平仄来决定,而一三五可以从宽,可平可仄。

3.入声字:

一六七八十,一路吃白食。

日落月急出,玉立石欲入。

百尺竹木兀,百室榻席积。

4、《广韵》(北宋)206韵,平水韵(唐韵)106韵。

5、拗救:1)乙型、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五言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2)丙型、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三拗四救,七言五拗六救;3)丁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第五字不能用平,否则末尾为“三平调”,古体常见,近体诗则不允许;4)甲型、本句不救对句救:五言四拗下三救,七言六拗下五救。

十三、上古音与学习古汉语

1.准确理解双声叠韵联绵词

犹豫,由与,犹与,尤与

2.辨析通假字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王引之:“柱,当读为祝。”《谷梁传》:“祝发文身。”祝,断也。物太强,自取断折。

3.探求同源词

同源词,意义相同相近,读音相同相近。芣苡——胚胎芣(并之)胚(滂之)

苡(余之)胎(透之)

岿(kui)巍嵬峨均高大义。前三字:疑微;峨,疑歌。声同韵近。

4.语法

一称代词我,吾(均疑母,一歌一鱼,音近)余,予(均定鱼)卬(疑阳)

否定词不,弗(b),未(m)无勿毋(m)

十四、古书的读音问题

1、康居kang qu 荤粥xun-yu 先零xian-lian

不羹bu-lang(2)龙兑long-duo 冒顿mo-du

皋陶gao yao 契暨xie(4) ji种 chong 祭zhai

2、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双声叠韵词大

多用来描写声色形状;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假借字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但人书写时写了一个同音字如“八月剥枣”;二是本无其字,一开始就用一个同音字表示。其中通假字不仅音通,意也要通;假借则必须音通。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今也则亡。

无使滋蔓。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十五、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有字作词头,用于专名(上古时代朝代、国家、部族名)前。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其,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前。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于,用于动词前。

填然鼓之(孟子):然作词尾,用于形容词后,增加形象化色彩。

十六、古书的注解

1.注疏演变: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的行的,宋代以后,

为了便于阅读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注疏合成一本后,疏一般放在一段正文之后,如果一段中有几个注,疏就放在几个注之后,如果一段中只有一个注,疏就放在一个注之后。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在疏注文。

2.集注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主街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

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

3.古注的作用a.释词b.串讲c.释词并串讲d.通释全章大意

*4.古注的术语(重点)

a.曰,为,谓之不仅用来释义,并用来分别同义词与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为,也可用“曰,谓之”)

《楚辞》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说文》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b.谓用以具体释抽象,一般释特殊

《论语》何晏注:“后生谓少年。”

《荀子》强本而节用。杨倞(jing)注“本谓农业。”

c.貌,之貌被释词为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

《论语》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小笑貌”

《庄子》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d.犹往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作注

《诗》寘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厓也。”

《孟子》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

以上6个,都是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除了释义,还表明二者具有同音或双-叠关系。

《论语》萧墙。郑玄注:“萧之言肃也”

《尔雅》鬼之言归也。

f.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诗》隰则有泮。郑(玄)笺:“泮读为畔。”

《书》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g.读若,读如一般用于注音

《说文》哙,咽也。“或读若快——按:据《辞源》,哙仅kuai 一音,此处当为通假。《楚辞》重之以修能。洪注:“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注音)

5、疏的作用:(1)注明出典(2)词语出处(3)转引古注字书(4)划分段落诠释大意(5)阐明哲学思想

十七、古文句读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当断而不断

2.不当断而误断

3.当属上而误属下

4.当属下而误属上

十八、韵母的发展

(1)反切上字zhi\chi\shi\r的,下字齐齿改读开口,撮口改读合口

珍,知因 zhi-yin__zhen

超,敕妖 chi-yao—chao

神,舌寅 she-yin—shen 齐改开

专,朱渊 zhu-yuan_zhuan

戍,暑裕 shu-yu__shu 撮改合

(2)反切上字b\p\m的,下字合口改读开口,u韵不变

潘,铺剜 pu-wei - pan

蛮,模顽 mo-wan-man

(3) 反切上字属f母的,下字齐、合、撮都改开,u不变(f不拼齐、合、撮)

方,夫央 fu-yang_fang

饭,附万 fu-wan_fan

烦,符袁 fu-yuan_fan

十九、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1.先秦两汉:上古音诗经、楚辞用韵、《说文》谐声字

2.魏晋南北朝至北宋:中古音《切韵》及唐诗用韵

3.宋元明清:近代音《中原音韵》

4.20世纪后:现代音北京音系统、普通话

二十、研究结论

1.古无轻唇,读如重唇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非敷奉微,中古时从帮滂並明中分化出来。如:番播,奉捧(形声字);伏羲“扶服”。

《尚书大传》播国,郑玄注:“播,读为藩。”《说文》:“娓,顺也,读若媚。”(古读)庑,莫杜反。悲,府眉切。(反切)

“南无”读如“曩莫”,佛、浮图,对译为buddha(对音)

2.古无舌上,读如舌头钱大昕上古无“知彻澄”三母,后由“端透定”分化而来。

如:占店,周雕陟之言得也。

长,丁丈切陈,厦门念din 郑,日本语读de

3.娘、日二母归泥章炳麟《国故论衡》提出。《尔雅》:“尔,昵也。”《广雅》“湼,泥也。”乃仍,若诺,弱溺。农浓(吴语)

4.喻三归匣曾运亁《喻母古读考》如:云王域烨,都属喻三,而魂皇或华都是匣母字。营,古读如环。

5.喻四归定同上。如:台诒,兑悦,炎谈,俞偷,弋代; 易,读如狄。荑,读ti,夷声。

6.照二归精黄侃提出。如:崇宗,衰蓑。一字两读:参,数

7.照三归端同上。如:證登,鐘童,旃丹。椽,彖

二十一、推声母、韵母

(一)推声母

1.干戈恭敬(见)

2.宽阔哭泣(溪)

3.桥渠棋琴(群)

4.岸鹅语言(疑)

5.终止斟酌(章)

6.出处昌炽(昌)

7.诚实承受(禅)

8.芳菲匹配(滂)

9.蓬勃匍匐(並) 10.云雨祸害(匣) 11.忍让懦弱(日) 12.喜好馨香(晓)(二)推韵母

1.母子服食冰凝(之组)

2.须臾沐浴从容(侯组)

3.刚强落魄吴楚(鱼组)

4.绮罗雪月灿烂(歌组)

5.新神吉日次第(脂组)

6.晨昏勿畏玫瑰(微组)

7.沾染涉猎(叶谈)

8.精灵滴沥佳丽(支组)

二十二、连词、介词、副词

连词

1.而连接形、动及动词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顺

接(虎求百兽而食之)逆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假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以联系动词及其词组,表时间先后相继。连状谓

例:太公相文武以王天下

3. 则用于连接条件复句的两个分句。

(1)表顺承又分为表时间、结果、说明、假设,等。如: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

(2)表转折如:欲速则不达

(3)发现…已经如: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4)用于并列句,表对比如:入则无法家拂士,除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然而,然则,虽然

然而:“如此,可是”如: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则:“如此,就”如: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虽然:“虽然如此”如:虽然,必告不杀。(左传成公三年)

介词

1.以源于动词

主要用法:(1)表工具凭借如:以乱易整,不武。

(2)表原因如: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

注意点:介宾词组位置,可在动词前、后,为强调宾语,也可前置。宾语指事物,可承前省;表凭借或引进原因的“以”,宾语也可省略。

2.於(于,乎,诸)

用法:(1)基本用法在于,至于如:其耳目在于旗鼓

*介宾结构的位置:用“于”字组成的介宾词组,除表示“对于”必须放在动词前面外,其余有的偶尔也放在动词之前(如: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但更多的是放在动词之后。

(2)表比较,一般用于描写句如:季氏富于周公

*“于於”之别:大致等同,但上古不同音,《尚书》《诗经》一般用“于”,《论语》除引《尚书》之外,通例不用“于”,《孟子》大多数用“於”,这跟时代或作者编者方言有关。也有一些古书是并用,如《左传》。大致分工:如果所介是地名,一般用“于”;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很少例外。

*于:乎如:或问乎曾西曰(孟子公孙丑上)

*诸:之于如:子张书诸绅(释:把它写在衣带上)

3.为:略等于现代的“给”“替”或“因为”

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为”后面的宾语可省略

如:君子不能为谋

4.之

(1)连主谓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2)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两种情况

a.在第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义未完,让听者或读者等待下文。如:苟子之不欲

b.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如:1.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主语)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宾语)

副词(7大类)

一.程度副词

常用的“最、太、至、尤、愈、略”古今差别不大。要注意差别大的。少,今为形容词,古多为副词(太后之色少解:輔之以晋,可以少安)颇,一表示程度高,表“很,甚”

稍,今为“稍微”,古为“逐渐”(项羽….稍夺其权;避林间窥之,稍近出之)

二.范围副词

“纔、皆、尽”古今变化不大。注意变化大的。

1.但,今为转折连词,古代则表范围,相当于“只”

如:《三国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2.徒、特、第(弟)、直,也表示“只”

如:《孟子》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3.独,表示“只”

如:《史记》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在反问句中,主要表反问:属情态副词。

如:《孟子》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表“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时,今所无

4.仅,表“只、纔、刚够”时,古今是一致的

如:《史记》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三.时间副词

“将、正、已、常”,古今义相近。注意不同

1.曾,表“曾经”(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古今同,但多表情态,加强否定语气,表“居然、竟”

如:《诗》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2.尝,表“曾经”

如:《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

3.再,古为数量词,指“两次”(再而衰;一不胜而再胜);也指“第二次”(杜甫: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今“又一次”

4.复,表“又一次”

5.仍,今表“仍旧”,古表“频繁、重复多次”

如:《国语》晋仍无道而鲜胄。

四.情态副词

放在动、形前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或称语气副词)。现汉有“大概、未免、本来、偏偏”等。

1.且,表“姑且,尚且”

如:《庄子》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2.固,表“本来,当然”

如:《史记》人固有一死

3.盖,用于句首表提示和推测性论断,以引出下文

如: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有时表不肯定的论断语气,表“大概”

*情态副词还有:表确认的“乃、即、必、定”等,表委婉的“其、盖、殆”,表惊异的“曾”,表祈使的“其”,表反诘的“其、岂、庸”等。

五.否定副词

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还有个“微”,表否定(《左传》微禹,吾其鱼乎)

六.表敬副词

这类词本来都有具体的意义,用作表敬副词后,主要表示对人的尊敬。可分为两类:尊人、自谦。

尊人:请(臣请完璧归赵);幸(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自谦:窃(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忝(太守忝荷重任)

七.指代性副词相,见

1.相“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2.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莫见笑

1、按喉牙舌齿唇四大类,如何从现代汉语推断上古音声母?

一.以下几大类问题不大

b p m f 相当“帮滂並明”,来自上古唇音。

d t l 相当“端透定来”,来自上古舌音。

g k h 相当“见溪晓”,来自上古喉牙音。

z c s 相当“精清心”,来自上古齿音。

二.需要推断的是以下几组

1.j q x 见系(上古喉牙音)鸡家去

精系(上古齿音)钱酒西妻

2.zh ch sh 照二庄(古齿音)归精崇捉债察愁

照三照(古舌音)归端澄鐘旃椽

知组(古舌音)归端

3.r 大多是古“日”母日,多为舌音

4.n 泥(舌音)大部分疑(喉牙)牛拟

5.o 微(唇音)影、疑(喉牙音)日(舌)云(匣)

推断可以运用形声字。古代标音不出大类。

2、《诗》子之还兮,异文“还”作“营”,为什么?

在曾运乾《喻母古读考》中提出“喻三归匣”,营古读为环。3、3、《广雅》湼而不缁,又作泥而不缁,为什么?

在章太麟的《国故论衡》中提出娘日二母归泥。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 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 [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 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 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 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代汉语考研

200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业务课代码:714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用) 业务课名称:古代汉语 一、指出下面字的“六书” 类型,说明字形结构表示的本义(20分) 燕朱秉函厶元歸執斬誣 二、用楷书写出下面小篆字体写的字(5分) 蠢乘羞羅發收威疽話弛 三、术语解释(25分) 1.古今字2.偏义复词3.互文4.古无轻唇音5.义界 四、简答(3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2.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3.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方面有何不同。 4.中古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关系。 五、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所有内容都要翻译,包括小字部分)(60分) 1.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

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当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 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归,如字,一作馈。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欲令孔子来见己,而孔子不往。货以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故瞰孔子之亡而归之豚,欲令孔子来拜而见之也。】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好、亟、知,并去声。宝怀迷邦,谓怀藏道德,不救过之迷乱。亟,数也。失时,谓不及事几之会。将者,且然而未必之辞。货语皆讥孔子而讽使速仕。孔子固未尝如此,而亦非不欲仕也,但不仕于货耳。故直据理答之,不复与辩,若不谕其意者。阳货之欲见孔子,虽其善意,然不过欲使助己为乱耳。故孔子不见者,义也。其往拜者,言之孙而亦无所诎也。杨氏曰:“扬雄谓孔子于阳货也,敬所不敬,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2) 试题(1)参考答案 (3) 古代汉语试题(2) (5) 试题(2)参考答案 (6) 古代汉语试题(3) (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 (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 (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 (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淮阴师范学院(淮师)汉语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隶变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并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如:“萅”变为“春”“”省为“书”,,是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汉字象形的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2.异体字异体字: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自,例如:猿—猨(声符不同),畧—略(声符、义符的位置不同)。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同一词的几个不同字形,即异形同词。从古书上看,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字,例如:凭—凭,岳—岳,叹—叹;第二类是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例如:时—旹,哲—喆,野—野。 3.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近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假借字(简称借字),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寤本应用牾)。 4.古今字古今字:古今字是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这是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

字。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搜集了大量古今字,并强调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如:“暮”字本写作“莫”,后来写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大和太,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花和华,早生华发)。两个来源,四种情况夹9 5.六书六书: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说法,六书之名始于《周礼》,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次说出六书的内容,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明确提出六书是造字方法。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最详细地解释了六书,他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e qu),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评价)。 6.《尔雅》《尔雅》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尔雅》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 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说文解字》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 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 13、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二、简答 1、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