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雕刻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雕刻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雕刻机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1 绪论 ............................................................................................................................................................ 1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 1.2 雕刻机的应用及发展........................................................................................................................... 1 1.2.1 雕刻机的应用........................................................................................................................... 1 1.2.2 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2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3.1 实验平台简介........................................................................................................................... 3 2 方案选择 ..................................................................................................................................................... 4 2.1 三轴驱动方案选择.................................................................................................................................. 4 2.1.1 直流驱动 ..................................................................................................................................... 4 2.1.2 交流伺服驱动............................................................................................................................. 4 2.1.3 步进驱动 .................................................................................................................................... 5 2.2 控制器的选择 ........................................................................................................................................ 6 2.3 限位开关 ................................................................................................................................................. 7 3 硬件电路设计 ............................................................................................................................................. 9 3.1 主电路设计 ............................................................................................................................................. 9 3.1.1 步进电机及步进驱动器.............................................................................................................. 9 3.1.2 主轴及变频驱动......................................................................................................................... 9 3.2 控制电路设计 ........................................................................................................................................11 3.2.1 控制要求 ....................................................................................................................................11 3.2.2 步进电机驱动器......................................................................................................................... 12 3.2.3 PLC 选型 ................................................................................................................................... 14 3.2.4 I/O 配置及 PLC 外部接线图 ................................................................................................... 16 4 软件设计 ................................................................................................................................................... 18 4.1 PTO/POS 配置........................................................................................................................................ 19 4.1.1 PTO 配置 .................................................................................................................................. 19 4.1.2 PTO/PWM 组件 ....................................................................................................................... 29 4.2 主程序 .................................................................................................................................................... 29 5 总结 ........................................................................................................................................................... 33 致谢 .............................................................................................................................................................. 33

基于 PLC 的雕刻机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自从有了人类的社会活动以后,就有了雕刻这一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今人们对雕刻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人们对雕刻机的认识和掌握逐步加深,应用范围 会得到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也会逐步提高,雕刻加工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本文论述了雕刻机的控制要求及驱动方式,设计了基于 PLC 控制的三维雕刻机的 电气控制线路,并编制了实现轨迹运行的控制程序。三维雕刻机为滚珠丝杠设计,X、 Y、Z 三轴采用步进系统,分别通过 CPU 的高速脉冲输出 PTO 及定位模块 EM253 实现 三根轴的位置控制,主轴采用交流变频驱动,系统中设置了限位开关和位置感应器以防 止运动超程。调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一定精度的雕刻轨迹控制,达到了设计指标 的要求。 关键词:雕刻机;PLC;位置控制;滚珠丝杠 ABSTRACT Ever since human social activity later, there is a sculpture of the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now peopl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sculpture ,engraving machines as people gradually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will been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level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engraving process must be more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and drive mode control engraving machine, the design of PLC-based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controls the three-dimensional engraving machine and prepared to achieve trajectory control program running. Three-dimensional engraving machine for the ball screw design, X, Y, Z-axis stepper system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three-axis position control with high-speed pulse output PTO and the positioning module EM253 CPU, the spindle AC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the system set up limit switches and position sensors to prevent over travel movement Debugg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a certain precision engraving trajectory control,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Keywords:Engraving machine; Position Control; ball screw shaf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自从有了人类的社会活动以后,就有了雕刻这一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现如今人们对雕刻有了全新的认识,电脑雕刻加工的兴起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电脑雕刻代替机械雕刻已是大势所趋。电脑雕刻加工可以就是目前理想的选择,虽然 有些地区电脑雕刻加工业务量不是很多,但它是雕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雕刻加工 涉及各行各业、分布很广,有礼品业、广告业、印章业、木器加工业、建筑业、艺术 模型业、机械加工、工装模具等等,随着人们对雕刻机的认识和掌握逐步加深,应用 范围会得到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也会逐步提高,雕刻加工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雕刻机产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 遇,数控木工雕刻机、模具雕刻机、激光雕刻机等电脑雕刻加工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雕 刻机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我国的雕刻机起步于经济型机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 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多个国产品牌的雕刻机,但是中国雕刻核心技术还是与国 外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接近国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立足国内, 结合国情,面向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符合中国人习惯的雕刻机结构 及其软件。
1.2 雕刻机的应用及发展
1.2.1 雕刻机的应用 在现在这个科技时代,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机械领域、 电子领域和控制、检测领域都空前发展,小型雕刻机也将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涉及 众多工业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如今,雕刻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因此,此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 的。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雕刻机,虽然性能较好,但价格也非常昂贵。普通的雕 刻机都是万元以上, 令一些小单位及个人用户望而却步。 如美国的―雕霸‖、 法国的―嘉 宝‖和日本的―御牧‖都是此行业的佼佼者,但其价格非常昂贵,不管大小都在 10 万元 人民币以上。近些年,国内的雕刻机,如北京的―精雕‖、上海的―啄木鸟‖在国内也有 一定的市场,但其价格也不菲。因此,着力提高雕刻机的性价比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雕刻机也逐步地向数控雕刻方向发展。传统的雕刻加工工 业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手工技艺,雕刻品的质量完全取决于雕刻师的技艺水平, 所以生产的效率很低、成本也很高,制品的随意行强、一致性差,严重制约了雕刻行 业的发展。 数控雕刻机是数控技术和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专用的数控机床, 实现了雕刻加工的自动化,较传统的手工雕刻、仿形雕刻,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加
1

工精度。
1.2.2 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雕刻加工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分布很广,有礼品业、广告业、印章业、木器加工 业、建筑业、艺术模型业、机械加工、工装模具等行业,介于雕刻机的广泛用途,随 着社会的发展,雕刻机行业的发展也是必然的,其竞争会呈现出更加激烈的局面,因 此,对雕刻技术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功能完善、性格稳定、造型美观和价格合理成 为雕刻机研制的基本要求。 数控雕刻机作为制造业一个有力工具,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计算机技 术、机电技术、机械技术等各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雕刻机的功能将日益强大,性 能将更趋稳定。雕刻机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1)更加精密 控制部分和机械部分精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雕刻系统的精度,控制部分将向闭 环私服方向发展,通过反馈调整做到误差补偿,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精度;机械部分 将采用更高精度的滚珠丝杠和驱动电机, 同时装配工艺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 精度。 (2)更加高效 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如 DSP 技术、32 为单片机等的发展,驱动电机性能提高, 刀具性能提高,采用规范的软件开发技术等等,都将会推动数控雕刻系统向着高速、 高效、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的发展,数控雕刻机 将朝着数值化、网路化的方向发展。 1938 年世界第一台手动雕刻机―嘉宝‖在法国问世,1950 年―嘉宝‖生产出世界第 一台真正意义的电动、可缩放比例的手动雕刻机。随后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研制。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直接推动微型计算机的急剧发展。微 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带动了整个高技术群体飞速发展, 从而使雕刻机产生了质 的飞跃。雕刻机完成了从 2D—2.5D—3D 加工的变革,功能完善、性能稳定、造型美 观和价格合理成为雕刻机研制的基本要求。 21 世纪,PLC 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 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 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 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 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 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 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 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 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
2

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实验平台简介 KNT-PHT3 三自由度运动控制系统实训装置可以模拟数控车床铣床的加工过程, 其三自由度十字滑台如图 1.1 所示。主要由控制工作台在 X、Z 轴二个方向上运动的二 个滚珠丝杠副和控制刀具安装夹具在垂直方向(即 X 轴)上下运动的滚珠丝杠副、刀 具旋转的主轴驱动设备等器件构成。
图 1.1 三自由度十字滑台
(1)工作台:主要功能是用来固定工件或夹具等,工作台上面的 T 型为工件的拆装 提供了便利。 (2)滚珠丝杠副:是运动执行机构,通过丝杆的正、反转动带动装在直线导轨副 上的螺母块左右运动,以滚直线导轨副为导向支承的方式构成,具有活动灵活、运动 平稳、精度高、摩擦系数小、结构紧凑等特点,如图 1.2 所示。
图 1.2 滚珠丝杠副
(3)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横向行程:250(mm) 、纵向行程:250(mm)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三维十字滑台机械运动执行机构的组成,工件加工路径的控制要求。 (2)能按照工件实际需要的加工路径进行高精度的切削加工;
3

(3)设计雕刻机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及控制程序) 。
2 方案选择
2.1 三轴驱动方案选择
雕刻机床的三轴驱动电机一般有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直线 电机等。 2.1.1 直流驱动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无刷 直流电机外形图如图 2.1 所示。
图 2.1 无刷直流电机外形图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多做成三相对称星形接法,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十分相似。电动 机的转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体 ,为了检测电动机转子的极性,在电动机内装有位 置传感器。 驱动器由功率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构成, 其功能是: 接受电动机的启动、 停止、制动信号,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制动;接受位置传感器信号和正反转 信号,用来控制逆变桥各功率管的通断,产生连续转矩;接受速度指令和速度反馈信 号,用来控制和调整转速;提供保护和显示等等。 直流电机具有响应快速、较大的起动转矩、从零转速至额定转速具备可提供额定 转矩的性能,但直流电机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因为直流电机要产生额定负载下恒 定转矩的性能,则电枢磁场与转子磁场须恒维持 90° ,这就要藉由碳刷及整流子。碳 刷及整流子在电机转动时会产生火花、碳粉因此除了会造成组件损坏之外,使用场合 也受到限制。交流电机没有碳刷及整流子,免维护、坚固、应用广,但特性上若要达 到相当于直流电机的性能须用复杂控制技术才能达到。 现今半导体发展迅速功率组件 切换频率加快许多,提升驱动电机的性能。微处理机速度亦越来越快,可实现将交流 电机控制置于一旋转的两轴直角坐标系统中,适当控制交流电机在两轴电流分量,达 到类似直流电机控制并有与直流电机相当的性能。 2.1.2 交流伺服驱动
4

(1)伺服驱动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 U/V/W 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 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 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 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 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 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90 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 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同直流伺服电动 机比较,主要优点有: ⑴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 ⑵定子绕组散热比较方便; ⑶惯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⑷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 ⑸同功率下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2)变频器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 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 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 、滤波、逆变(直流变 交流) 、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 IGBT 的 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 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 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1.3 步进驱动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 其内 部结构如图 2.2 所示。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 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 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 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 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 速的目的。
5

图 2.2 步进电机结构图
步进电机的优点为:①步距值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②误差不长期积累。③ 控制性能好, 启动、 停车、 翻转都是在少数脉冲内完成。 然而步进电机存在以下缺点: ①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 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②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 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③步进电机从静止 加速到工作转速。
2.2 控制器的选择
目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的普通车床在中小型企业中仍然大量使用。 然而继电 器系统接线复杂,故障诊断与排除都比较困难,并且存在以下几点缺点:①触点容易 被电弧烧坏而导致接触不良;②机械方式控制下的触点控制反应比较慢;③继电器的 控制功能被固定在线路中,功能较单一,灵活性差,造成生产效率低,效益低下。 采用变频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实现对数控车床主轴和进给系统的自动控制,可以 有效的节约电能、提高设备自动化、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可观的经济效益。单片机 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中, 掌握单片机技术是从事工业控制的重要 技能。单片机的片内资源丰富,成本便宜,但与 PLC 相比,其抗干扰性能方面较差。 (1)单片机控制 控制器是 CPU 的神经中枢,它包括定时控制逻辑电路、指令寄存器(register) 、 译码器、地址指针 DPTR 及程序计数器 PC(Program counter) 、堆栈指针 SP(stack pointer)等。这里程序计数器 PC 是由 16 位(8+8)寄存器构成的计数器。要单片机 执行一个程序,就必须把该程序按顺序预先装入存储器 ROM 的某个区域。单片机动 作时应按顺序一条条取出指令来加以执行。因此,必须有一个电路能找出指令所在的 单元地址,该电路就是程序计数器 PC。当单片机开始执行程序时,给 PC 装入第一 条指令所在地址,它每取出一条指令(如为多字节指令,则每取出一个指令字节) , PC 的内容就自动加 1,以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使指令能顺序执行。只有当程序 遇到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指令,或遇到中断时(后面将介绍) ,PC 才转到所需要的 地方去。8051 CPU 指定的地址,从 ROM 相应单元中取出指令字节放在指令寄存器
6

中寄存,然后,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代码被译码器译成各种形式的控制信号,这些信 号与单片机时钟振荡器产生的时钟脉冲在定时与控制电路中相结合, 形成按一定时间 节拍变化的电平和时钟,即所谓控制信息,在 CPU 内部协调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运算等操作。 (2)PLC 控制 PLC 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自动控制 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 执行逻辑、 记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程控系统。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 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 内部工作方式一般是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一些大、中型的 PLC 中增 加了中断工作方式。当用户将用户程序调试完成后,通过编程器将其程序写入 PLC 存储器中, 同时将现场的输入信号和被控制的执行元件相应的连接在输入模块的输入 端和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接着将 PLC 工作方式选择为运行工作方式,后面的工作就 由 PLC 根据用户程序去完成。 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以下优点:①通用性和适应性强;②完善的故障自诊 能力而且维修方便;③可靠性高与柔韧性强,而且小型 PLC 的价格目前也很便宜。 国外发达国家应用 PLC 控制机床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3)单片机与 PLC 比较 单片控制板同 PLC 的区别在于,PLC 主要专注于逻辑关系,是一种继电器逻辑, 一般电工比较容易理解上手。 而单片机控制器对于学习使用者来说相对门槛要求就高 了一些。不仅要熟悉了解单片机本身内部资源,将其内部资源按功能定义好,还需要 了解其单片机外围电路的特性, 这样才能编写出好的有质量的工业控制动作流程的程 序出来。因此,在国内相对流传得比较少了。 而对于 PLC 的使用者来说就不需要那么高的门槛了, 对于硬件、 系统定义之类烦 琐的处理已经有了现成的处理, 要实现工业控制的动作流程只要专注于软件上的逻辑 控制的编写。相对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目前国外对这种的控制器使用相对较国内多 得多。随着电脑的普及,C 语言编程人员越来越普及化,相信这种 C 语言编程的 PLC 会是一种流行的趋势的!
2.3 限位开关
限位开关就是用以限定机械设备的运动极限位置的电气开关。限位开关有接触式 的和非接触式的。接触式的比较直观,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上,安装上行程开关,与 其相对运动的固定点上安装极限位置的挡块,或者是相反安装位置。当行程开关的机 械触头碰上挡块时,切断了(或改变了)控制电路,机械就停止运行或改变运行。由 于机械的惯性运动,这种行程开关有一定的“超行程”以保护开关不受损坏。非接触 式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干簧管、光电式、感应式等,这几种形式在电梯中都能够见
7

到。典型的限位开关如下图所示。
图2.3 限位开关
限位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 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通常,这类开关被用来限制 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按一定位置或行程自动停止、反向运动、变速运 动或自动往返运动等。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限位开关的作用是实现顺序控制、定位控制和位置状态的检 测。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的行程及限位保护。构造:由操作头、触点系统和外壳组成。 在实际生产中,将限位开关安装在预先安排的位置,当装于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 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时,限位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切换。因此,行程开关是 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而切换电路的电器,它的作用原理与按钮类似。 限位开关广泛用于各类机床和起重机械,用以控制其行程、进行终端限位保护。 在电梯的控制电路中,还利用行程开关来控制开关轿门的速度、自动开关门的限位, 轿厢的上、下限位保护。 限位开关可以安装在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固定架、门框等,简称静物)上或者运 动的物体(如行车、门等,简称动物)上。当动物接近静物时,开关的连杆驱动开关 的接点引起闭合的接点分断或者断开的接点闭合。由开关接点开、合状态的改变去控 制电路和机构的动作。 ⑴活塞型 根据密封方法不同,有表中的 A 型和 B 型2个种类。A 型是用 O 型环 或薄膜密 封的,由于密封橡胶没有外露,在抵制工作机械的切割碎 屑方面功能较强大,但其 反面影响是,有可能会将砂子、切割粉末 等压入活塞的滑动面。B 型虽然不会把砂 子、切割粉末等压入,且 密封性能优于 A 型,但由于炽热的切割碎屑飞溅过来,有 可能会损 坏橡胶帽。 ⑵铰链摆杆型 在摆杆端部(滚珠) ,柱塞的行程量根据摆杆的比例扩大,因此, 一般不使用 OT 吸收机构。 ⑶旋转摆杆型
8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电路设计
3.1.1 步进电机及步进驱动器 基于 PLC 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如图 3.1 所示,步进电机驱动部分如图 3.2 所示。
图 3.1 基于 PLC 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图 3.2 驱动电源方框图
XY 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直线位移或角位 移的执行元件,每当对其施加一个电脉冲时,其输出轴便转过一个固定的角度。步进 电机的输出位移量与输入脉冲个数成正比,其转速与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脉冲数 (即脉 冲频率)成正比,其转向与脉冲分配到步进电机的各相绕组的相序有关。只要控制指 令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机绕组通电的相序,便可控制步进电机的输出位移量、速度 和转向。步进电机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其启动、停车、反转及其它任何运行方式的 改变,都在少数脉冲内完成,且可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步进电机的 PLC 直接控制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系统设计的工作量,不存在各部分 接口信号的匹配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1.2 主轴及变频驱动 (1)交流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servo motor )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 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 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 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 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 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 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9

(2)变频器 交流变频调速日益完善,调速方便简单成为电机调速主流。三菱变频器以其高性 能,适中的价格应和了中国工控行业的需要,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节能的需要 为三菱变频器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三菱变频驱动产品在中国得到了更大的发 展。三菱变频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MicroMaster430 是全新一代标准变频器中的风机和泵类变转矩负载专家。功率 范围 7.5kW 至 250kW。它按照专用要求设计,并使用内部功能互联(BiCo)技术, 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控制软件可以实现专用功能:多泵切换、手动/自动切换、 旁路功能、断带及缺水检测、节能运行方式等。 MicroMaster420 是全新一代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标准变频器。它友好的用户界面, 让你的安装、操作和控制象玩游戏一样灵活方便。全新的 IGBT 技术、强大的通讯能 力、精确的控制性能、和高可靠性都让控制变成一种乐趣。 MicroMaster440 是全新一代可以广泛应用的多功能标准变频器。它采用高性能 的矢量控制技术, 提供低速高转矩输出和良好的动态特性, 同时具备超强的过载能力, 以满足广泛的应用场合。创新的 BiCo(内部功能互联)功能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在本次方案中采用三菱公司 MicroMaster420 控制主轴转速,其简单灵活,模块 化设计。外形如图 3.3 所示。
图 3.3 三菱公司 MicroMaster420
MICROMASTER 420 特点: 设计紧凑:电抗器和滤波器等基本部件可对紧凑型解决方案加以补充 功能多样:可方便地针对多种用途进行调试 具有通信功能:各种通讯接口可确保能够用于最常见的网络应用 MICROMASTER 420 技术数据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技术数据
电压和功 率范围 控制类型
200-240 V,±10%,单相交流,0.12 - 3 kW (0.16 - 4 HP) 200-240 V,±10%,三相交流,0.12 - 5.5 kW (0.16 - 7.5 HP) 380-480 V,±10%,三相交流,0.37 - 11 kW (0.5 - 15 HP) FCC(磁通电流控制),多点特性(可参数化的 V/f 特性), V/f 特性
10

MICROMASTER 420 典型用途:输送机系统、物料输送、泵、风机、机械工程。
3.2 控制电路设计
3.2.1 控制要求 (1)手动操作 按工作台 X 轴方向的+X 运动控制按钮,工作台向左运动,按工作台 X 轴方向的 -X 运动控制按钮,工作台向右运动,按停止按钮工作台停止运动;按工作台 Z 轴方 向的+Z 运动控制按钮,工作台向前运动,按工作台 Z 轴方向的-Z 运动控制按钮,工 作台向后运动,按停止按钮工作台停止运动;按 Y 轴轴方向的+Y 运动控制按钮,刀 具向上运动,按工作台 Y 轴方向的-Y 运动控制按钮,刀具向下运动,按停止按钮刀 具停止运动。 (2)自动运行 起始位置工作台停在原点位置,起动运行后工作台在 X 轴方向向右运动、工作 台在 Y 轴方向向前运动、工作台在 Z 轴方向向上运动;工作台移动到位后,接到设 在 X 轴侧、Y 轴侧、Z 轴侧三个限位传感器的命令后,工作台在 X 轴方向向左运动、 工作台在 Y 轴方向向后运动、工作台在 Z 轴方向向下运动;工作台移动到位后,接 到设在 X 轴另外一侧、Y 轴另外一侧、Z 轴另外一侧三个限位传感器的命令后,工作 台在 X 轴方向又向右运动、工作台在 Y 轴方向又向前运动、工作台在 Z 轴方向又向 上运动;如此反复循环,按停止按钮后,如果工作台还在运动过程中,只有执行完这 个循环过程后,工作台回到原点后停止运行。 (3)控制点要求 输入点: X 轴控制:限位(2 个) 、轴选(1 个) 、轴参考点(1 个) ; Y 轴控制:限位(2 个) 、轴选(1 个) 、轴参考点(1 个) ; Z 轴控制:限位(2 个) 、轴选(1 个) 、轴参考点(1 个) ; 其他控制:启动(1 个) 、停止(1 个) 、手动/自动(1 个) ; 主轴:正反转(2 个) 、急停(1 个) 、复位(1 个) 、轴方向(2 个) 、速度 (2 个) ; 总计:23 个输入点。 输出点: X 轴控制:脉冲(1 个) 、方向(1 个) 、使能(1 个) 、选灯(1 个) ; Y 轴控制:脉冲(1 个) 、方向(1 个) 、使能(1 个) 、选灯(1 个) ; Z 轴控制:选灯(1 个) ; 其他控制:主轴正反转(2 个) 、指示灯(3 个) 、方向灯(2 个) 、主轴速 度(1 个) ;
11

总计:17 个输出点。 3.2.2 步进电机驱动器 步进驱动器是一种能使步进电机运行的功率放大器, 能把控制器发来的脉冲信号 转化为步进电机的功率信号,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所以控制脉冲频率就可 以精确调速, 控制脉冲数就可以精确定位。 步进电机驱动器外部接线图如图 3.4 所示, 型号为 SWT-204M。
图 3.4 步进电机驱动器外部接线图
SWT-204M 为高性能细分步进驱动器,它适合驱动中小型的任何 3.5A 相电流以 下的两相或四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由于采用新型的双极性恒流斩波驱动技术,使用同 样的电机时可以比其他驱动方式输出更大的速度和功率。 其细分功能使步进电机运转 精度提高,震动减少,噪声减少。 (1)外部端子功能 外部端子功能如表 3.2、3.3 所示。
表 3.2 步进电机驱动器弱电接线功能表
端子 PUL+(+5V) PUL-(PUL) DIR+(+5V) DIR-(DIR) ENA+(+5V) ENA-(ENA)
信号 脉冲信号
功能 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此时脉冲上升 沿有效;双脉冲控制时为正转脉冲信号,脉冲上升 沿有效。脉冲的低电平时间应大于 3us。
方向信号 使能信号
单脉冲控制时为高/低电平信号,双脉冲控制时为反 转脉冲信号。脉冲上升沿有效。 此输入信号用于使能/禁止,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 驱动器不能工作。
12

表 3.3 步进电机驱动器强电接线功能表
A+ AB+ BAC1 AC2
A 相头输出 A 相尾输出 B 相头输出 B 相尾输出 电源输入
电机 A 组,A+、A-互调,可更换一次电机运转方向。 电机 B 组,B+、B-互调,可更换一次电机运转方向。 额定电压 AC(12~30V),60W 额定电压 DC(15~40V),60W 电源正常时发光管亮(绿色)
POWE 电源指示 R (2)细分和电流设定
SWT-204M 采用八位拨码开关设定细分精度,动态电流和半流/全流。 动态电流:SW1 SW2 SW3 半流/全流:SW4 细分精度:SW5 SW6 SW7 SW8 ①动态电流设定 由 SW1、SW2、SW3 三位拨码开关共可设定 8 个电流级别,如表 3.2 所示。
表 3.2 动态电流设定表 Io(A) 1.3 1.6 1.9 2.2 2.5 2.9 3.2 3.5 SW1 0 1 0 1 0 1 0 1 SW2 0 0 1 1 0 0 1 1 SW3 0 0 0 0 1 1 1 1
②静态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设定由第四位开关 SW4 设定, 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 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 ③细分设定: 细分设定由 SW5、SW6、SW7、SW8 四个位设定,如表 3.3 所示。
表 3.3 细分设定表
Pulse/rev 2 4 8 16 32 64 128
SW5 1 0 1 0 1 0 1
SW6 0 1 1 0 0 1 1
SW7 0 0 0 1 1 1 1
SW8 0 0 0 0 0 0 0
13

5 10 20 25 40 50 100 125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本系统中,X、Y 轴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细分进度为 25,即每个脉冲使步进电机移 动 1.8/25 为 0.072 度;Z 轴步进驱动器的细分精度为 100,即每个脉冲使步进电机移 动 1.8/100 为 0.018 度。 (3)X、Y 轴步进驱动器的拨码开关设置 1,2,5,6,8 状态为 ON,其他为 OFF,所以其动态电流级别为 2.2,静态电流 为动态电流的一半,细分精度为 25。 (4)Z 轴步进驱动器的拨码开关设置 1,2,6,7,8 状态为 ON,其他为 OFF,所以其动态电流级别为 2.2,静态电流 为动态电流的一半,细分精度为 100。 系统中用到的电机为标准两相电机,电机旋转 50 圈,转过 250mm,由此可见电 机 每 圈 转 5mm 。 所 以 在 X 和 Y 轴 步 进 电 机 中 , 每 个 脉 冲 使 电 机 旋 转 5/360*0.072=0.001mm , 而 Z 轴 步 进 电 机 中 , 每 个 脉 冲 使 电 机 旋 转 5/360*0.018=0.00025mm。 3.2.3 PLC 选型 (1)可编程序控制器(PC)主机 PLC 主机面板图如图 3.4 所示,选用 CPU226。
图 3.4 PLC 主机面板图
其中:①输出接线端;②输出端口状态指示;③输入接线端;④输入端口状态指示; ⑤主机状态指示及可选卡插槽(可选卡插槽有:EEPROM 卡,时钟卡,电池卡) ;
14

⑥模式选择开关(运行、停止) 、模拟电位器、I/O 扩展端口;⑦通讯口 1;⑧通 讯口 0; 有三个指示灯 SF/DIAG:系统错误,当出现错误时点亮(红色) ; RUN STOP (3)定位模块 EM253 位控模块使用简单,是速度与精度的完美协调。 系列号 类别 产品图片 描述 用于位置定位控制 位置定 EM253 位控制 的模 块。 的模块。 其输出信号 Q 用作 位控功能的逻辑控 制信号,不能直接 直接驱动现场任何 执行控制器件。 ? 控制精确 EM253 的控制范围从微型步进电机到智能伺服驱动器; 运行快速而不受约束; 集成的脉冲接口能够产生 200KHz 的脉冲信号,指定位置,速度和方向; 集成的定位开关输入能够脱离中央处理单元独立地完成位控任务; ? 适应性强 5V 直流脉冲或 RS422 输入接口; 低震荡; 可以选择的―jerk‖/S-curve 功能可以减小在启动, 停止和改变速度时产生的震荡 和后座; ? 变; 绝对、相对和手动的定位;可以将距离和位置的单位设置为毫米,英寸,度或 者脉冲数,可以选择 4 种不同的参考点搜索模式; ? 简便的软件配置 图形化的、 集成于 STEP 7-Micro/WIN,V 3.2(及以上版本)的向导具有以下功能; 参数化(基本参数的设定); 控制灵活,功能强大 通过用户程序可配置和选择 25 个 profile,每个 profile 可以有多达四个速度改 6ES7 253-1AA22-0XA0 选型型号 :运行,绿色,连续点亮; : 停止,橙色,连续点亮;
(2)I/O 扩展 EM223
15

创建定位 profile; 确定参考点搜索模式; 集成于 Micro/Win 中的操作简便的 EM253 控制面板支持参数的在线修改和参 数化功能。 3.2.4 I/O 配置及 PLC 外部接线图
表 3.4 IO 地址输入输出
PLC 系统编程主要软元件配置见下表 3.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地址 I0.0 I0.1 I0.2 I0.3 I0.4 I0.5 I0.6 I0.7 I1.0 I1.1 I1.2 I1.3 I1.4 I1.5 备注 启动 停止 动 X 轴选 Y 轴选 Z 轴选 急停 点 X 轴正限 22 位 X 轴负限 23 位 Y 轴参考 24 点 Y 轴正限 25 位 Y 轴负限 26 位 Z 轴参考 27 点 Q0.4 X 轴使能 Q0.3 Y 轴方向 Q0.2 X 轴方向 Q0.1 Y 轴脉冲 Q0.0 X 轴脉冲 I2.6 速度选择 2 17 18 19 20 I2.1 I2.2 I2.3 I2.4 I2.5 输出主轴反转 复位 轴正方向 轴负方向 速度选择 1 14 15 序号 地址 I1.6 I1.7 I2.0 备注 Z 轴正限位 Z 轴负限位 输入主轴正转
手 动 。 自 16
X 轴参考 21
16

28 29 30 31 32 33
Q0.5 Q0.6 Q0.7 Q1.0 Q1.1 Q1.2
Y 轴使能 主轴正转 主轴反转 启动指示 灯 停止指示 灯 X 轴选灯
34 35 36 37 38 39
Q1.3 Q1.4 Q1.5 Q1.6 Q1.7 Q2.0
Y 轴选灯 Z 轴选灯 复位指示灯 轴正方向灯 轴负方向灯 主轴速度 1
PLC 外部接线图见附图。
17

4 软件设计
系统控制流程如图 4.1 所示。
图 4.1 控制程序流程图
在程序设计之前首先要先绘制程序框图即流程图, 绘制流程图的过程就是确定程 序结构的一个过程。 流程图是可以直观地描述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 流程图是使用一些标准符号代表 某些类型的动作,如具体活动用方框表示,决策用菱形框表示。但比这些符号规定更 重要的,是必须清楚地描述工作过程的顺序。流程图也可用于设计改进工作过程,首
18

数控机床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简易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学号:0601302009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浦汉军 2007,9,10 南宁任务: 设计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简易数控机床的数字程序控制器。要求 1、能用键盘控制工作台沿+X、-X、+Y、-Y向运动,以校正工作台位置。 2、可用于加工直线和圆弧。 3、在运行过程中可人工干预而紧急停车。 4、能实现越界报警。 5、可与PC机通讯。 总体方案设计 一、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选用MCS-51系列的8031CPU作为数控系统的中央处理机。外接一片EPROM用于存放控制程序、固定批量生产的工件加工程序和数据,再选用一片8kb的6264RAM作为存放试制工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工件加工程序和数据。由于系统扩展,为使编程地址统一,采用74LS138译码器完成译码法对扩展芯片进行寻址的功能。还要考虑机床与单片机之间的光电隔离、功率放大电路。其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1.1 总体设计框图 工作原理:单片机系统是机床数控系统的核心,通过键盘输入命令,数控装置送来的一系列连续脉冲通过环形分配器、光电耦合器和功率放大器,按一定的顺序分配给步进电动机各相绕组,使各相绕组按照预先规定的控制方式通电或断电,这样控制步进电动机带动工作台按照指令运动。1.各单元电路设计

CE :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输入 :读信号,低电平有效,输入 PGM :编程脉冲输入端,输入 Vpp :编程电压(典型值为12.5V) Vcc :电源(+5V) GND :接地(0V) D 0 11D 1 12D 2 13D 3 15D 4 16D 5 17D 6 18D 719A 010 A 19 A 28 A 37 A 46 A 55 A 64A 73 A 825 A 924 A 1021 A 1123 A 122 G ND 14 C E 20PGM 27V cc 28 V pp 1N C 26 O E 222764 :片选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输出允 许编程 逻辑 译 码 输出缓冲 256 256存储矩阵 A12 A11 ``` A0 OE PGM CE D0 ``` D7

基于PLC的液位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PLC的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8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 作者单位: 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引言............................................................................................................. 1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研究现状分析 ................................................................................... 2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1.1题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2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1.2液位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 3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2.控制方案设计 ................................................................................... 4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2.1系统设计 ...................................................................................... 4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2.2单容水箱对象特性 .................................................................... 6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3.硬件配置 .............................................................................................. 8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3.1控制单元 ...................................................................................... 8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3.2检测单元 ...................................................................................... 9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3.3执行单元 ...................................................................................... 9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4.软件设计 .............................................................................................. 9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4.1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简介 ........................................ 9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4.2参数设定及I/O分配 .............................................................. 10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5.程序编程和系统仿真.................................................................. 12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5.1程序设计 .................................................................................... 12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5.2程序仿真和分析....................................................................... 13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6.结论....................................................................................................... 16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参考文献................................................................................................ 17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附录........................................................................................................... 19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致谢........................................................................................................... 22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

M1432万能外圆磨床电气及PLC控制系统设计

1.绪论 1. 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用于磨削圆柱形和圆锥形零件的外圆和内孔。 2. 机床的外磨砂轮、内磨砂轮、工件、油泵及冷却,均以单独的电机驱动。 3. 机床的工作台纵向运动,可由液压驱动,也可用手轮摇动。 4. 砂轮架横向快速进退由液压驱动,其进给运动由手轮机构实现: 5. 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可以用来加工外圆柱面及外圆锥面,利用磨床上配备的内圆磨具还可以磨削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也能磨削阶梯轴的轴肩和端平面。此电路采用五台电动机拖动工作。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由床身、工件头架、工作台、内圆磨具、砂轮架、结尾、控制箱等部件组成。 6.使学生了解熟练掌握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安装接线、分析原理、及检修电路故障,机床的主要结构及运动形式,分析机床对电气线路的主要要求,机床接触器一继电器控制电路概述,机床的PLC控制方案,M1432 万能外圆磨床的PLC程序编制, PLC电气控制系统电器元件的选择 型号意义 M 1 4 3 2 磨床磨削直径320mm 外圆万能

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可用于工件的外圆锥面,内圆柱面,内圆柱面,内圆锥面和阶台端面及磨削平面等。 型万能外圆磨床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概述 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1-1所示。如图1-1可以看出,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由五台电动机拖动,即油泵电动机M1,头架电动机M2,内圆砂轮电动机M3,外圆砂轮电动机M4和冷却电动机M5。 从控制电路来看,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只有在油泵电动机M1启动运转后,即电路图13区中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闭合后,其他的电动机才能启动运行。 在控制电路中,SB1为机床的总停止按钮;SB2为油泵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3为头架电动机M2的点动按钮;SB4为内、外圆砂轮电动机M3、M4的启动按钮;SB5为内、外圆砂轮电动机M3、M4的停止按钮;手动开关SA1为头架电动机M2高、低速转换开关;SA2为冷却泵电动机M5的手动开关;行程开关ST1为为砂轮架快速连锁开关;ST2为内、外圆砂轮电动机M3、M4的连锁行程开关。 按下按钮SB2,接触器KM1通电闭合并自锁,油泵电动机M1启动运转,其他电动机即可启动。 按下按钮SB3,头架电动机可点动。将手动开关SA1扳至“低”速挡,将砂轮架快速移动操纵手柄扳至“快进”位置,液压油进入砂轮架移动驱动油缸,带动砂轮架快速进给移动。当砂轮架接近工件时,压合行程开关ST1,接触器KM2通电闭合,头架电动机M2低速运转。同理,将SA1扳至“高”速档位置,重复以上过程,头架电动机M2高速运转。 内、外圆电动机M3、M4的控制由行程开关ST2进行转换。当将砂轮架上的内圆磨具往下翻时,行程开关ST2复位,按下按钮SB4,接触器KM4通电闭合,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 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

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 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惯性、间隙和磨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故必须对机电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全闭环系统对机床的要求比较高,且造价也较昂贵。闭环系统中采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磁尺、光栅尺和激光干涉仪等。 数控车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常用的驱动装置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有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分。交流伺服电机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和造价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直流伺服电动机引入了机械换向装置。其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碳刷产生的火花而影响生产,并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机械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电动机的容量和速度。电动机的电枢在转子上,使得电动机效率低,散热差。为了改善换向能力,减小电枢的漏感,转子变得短粗,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交流伺服已占据了机床进给伺服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功率驱动装置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向高频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功率模块得到普及与应用;二是基于微处理器嵌入式平台技术的成熟,将促进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三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推广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将使基于网络的伺服控制成为可能。 1.3、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车床控制精度:0.01mm(即为脉冲当量);最大进给速度:V max=5m/min。最大加工直径为D =400mm,工作台及刀架重:110㎏;最大轴,向力=160㎏;导轨静摩擦系数=0.2; max 行程=1280mm;步进电机:110BF003;步距角:0.75°;电机转动惯量:J=1.8×10-2㎏.m2。

基于PLC系统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院、系: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姓名: 指导教师: 系主任: 2012年06月25 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任务起止时间:2012 年 2 月27 日至2012 年 6 月25 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 1.第1~2周,查阅相关资料并翻译外文资料; 2.第3~4周,了解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确定中央空调所要实现的功能和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框架; 3.第5~8周,进一步了解中央空调的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确定系统中所要用到的原器件,并进行最初的硬件电路的设计,为软件编程做准备; 4.第9~11周,学习PLC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确定最终的硬件电路的设计; 5.第12~13周,编写PLC程序,并和硬件一起进行程序调试,来检查程序的可行性; 6.第14~15周,修改必要的程序部分来完善系统,并书写论文的初稿;7.第16~17周,修改并完成书面论文,准备答辩。 资料: 1.王卫兵,高俊山.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任光.可编程序控制器(PC)应用技术与实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汤蕴缪,史乃. 电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康贤永,万大福.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5.梅晓榕,柏桂珍. 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 科学出版社,2005 6.刘金琨. 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务处制表

课程设计某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湖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 目录清单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电工程专业班 课程名称:机电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系统 完成期限:自2012 年 6 月12 日至2012 年 6 月19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设计说明书 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起止日期:2012 年6月12 日至2012 年6月19 日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6月19日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电力拖动及控制要求 (2) 三、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4) 3.1主电路 (4) 3.2控制电路 (4) 3.3联锁、保护环节 (5) 3.4电磁吸盘控制电路 (6) 3.5照明电路与去磁器 (6) 四、平面磨床控制电路图及其解析 (7) 4.1选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7) 4.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8) 五、电器元件的选用 (11) 5.1电气元件选择的原则 (11) 5.2按钮、组合开关的选用 (11) 5.3接触器的选用 (12) 5.4热继电器的选择 (12) 5.5熔断器的选择 (13) 5.6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13) 六、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15) 6.1控制线路的改造及PLC的选用 (15) 6.2PLC的外部接线 (16) 七、设计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一、设计要求 M7130型平面磨床主要由床身、工作台、电磁吸盘、砂轮架、滑座、立柱等部分组成。 在床身上装有液压传动装置,以便工作台在床身导轨上通过压力油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实现水平方向进给运动。工作台面上有T形槽,用以安装电磁吸盘或直接安装大型工件。 床身上固定有立柱,滑座安装在立柱的垂直导轨上,实现垂直方向进给。在滑座的水平导轨上安装砂轮架,砂轮架由装入式电动机直接拖动,通过滑座内部的液压传动机构实现横向进给。 平面磨床砂轮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作台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时,砂轮架作一次间断性的横向进给,直至完成整个平面的磨削,然后砂轮架连同滑座沿垂直导轨作间断性的垂直进给,直至达到工件加工尺寸。 平面磨床的辅助运动,如砂轮架在滑座的水平导轨上作快速横向移动,滑座在立柱的垂直导轨上作快速垂直移动,以及工作台往复运动速度的调整等。

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液压压力机是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冲压、弯曲、翻边、薄板拉伸等。也可以从事校正、压装、砂轮成型、冷挤金属零件成型、塑料制品及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 四工位组合机床由四个工作滑台,各带一个加工动力头,组成四个加工工位。除了四个加工工位外,还有夹具,上下料机械手和进料器四个辅助装置以及冷却和液压系统共四个部分。机床的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对一个零件的四个端面进行加工。一次加工完成一个零件。要求具有全自动、半自动、手动三种工作方式,总体的控制流程,当按下启动按扭后,上料机械手向前,将零件送到夹具上,夹具加紧零件,同时进料装置进料,之后上料机械手退回原位,进料装置放料,然后四个工作滑台向前,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加工(洗端面),加工完成后。由四工位加所实现的是加工按次序加工。本次加工按次序分为在一工位装卸、二工位打中心孔、三工位钻孔、四工位加工螺纹。 本文运用大学所学的知识,提出了四工位组合机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液压回转工作台液压系统、动力头液压系统的组成,构建了四工位组合机床机械、液压控制系统总的指导思想,从而得出了该四工位组合机床的优点是高效,经济,并且运行平稳的结论。 关键词:液压技术四工位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结论

PLC论文 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霓虹灯变压器 (2) 2、1霓虹灯的工作原理 (2) 2、2霓虹灯的结构与部件 (2) 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3) 3、1 PLC简介 (3) 3、2 PLC的结构 (4) 3、3 PLC的工作原理 (4) 3、4控制器简介:S7-200系列PLC (5) 3、5 PLC应用特点 (5) 第四章霓虹灯控制系统设计 (6) 4、1任务分析及功能阐述 (6) 4、2 PLC接线图 (7) 4、3 I\O分配表 (8) 4、4控制流程的设计 (9) 4、5梯形图的设计 (10) 总结 (14)

第一章绪论 在现阶段,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已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方便快捷,准确等功能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它将逐渐发展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本课题可以说就是对可编程控制器在自动控制方面的一个简单的应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大中小城市都在进行亮化工程。企业为展现自己的形象与产品,一般都会采用通过霓虹灯广告屏来这种广告手法,所以当我们夜晚走在大街上,马路两旁各色各样的霓虹灯广告随处可见,一种就是采用霓虹灯管做成的各种形状与多种彩色的灯管,另一种为日光等管或白炽灯管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或宣传画来达到宣传的效果,大部分就是采用霓虹灯。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控制霓虹灯的亮灭、闪烁时间及流动方向等诸多控制问题,如何去快捷、可靠、简单的去控制,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在这我认为PLC最适合去解决这些问题。 可编程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就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方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作为自动控制装置的核心,它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PLC实验装置采用的式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有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器模块,九种实验模块,按钮、开关输入模块与继电器输出模块,以及四层电梯模型。该装置可以完成各种指令系统以及多种控制对象的程序设计训练。因为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并且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就是顺序控制中的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在现实中人们也就是多通过PLC去控制霓虹灯的。以上就就是我选择此题目作为本学期PLC应用系统设计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霓虹灯进行控制,采用的就是SIEMENS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与其对应的编程软件就是STEP7-Micro/WIN。

平面磨床M7130的PLC控制

毕业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 (1) 1.2相关领域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第2章M7130平面磨床的原理结构 (3) 2.1M7130平面磨床的主要结构 (3) 2.2M7130平面磨床的原理 (4) 第3章平面磨床的主要运动形式与控制要求 (6) 3.1主运动 (6) 3.2进给运动 (6) 3.3辅助运动 (7) 第4章M7130平面磨床电气分析 (8) 4.1电气控制设计 (8) 4.2主电路分析 (8) 4.3控制电路分析 (8) 4.3.1电动机的控制 (9) 4.3.2电磁吸盘的控制 (9) 4.3.3照明及指示灯的控制 (10) 第5章PLC介绍 (11) 5.1PLC简介 (11) 5.2PLC基本结构 (11) 第6章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改造 (12) 6.1输入输出的设计 (12) 6.2PLC的外部接线 (12) 6.3PLC改造M7130平面磨床软件设计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绪论 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 磨床是用砂轮周边或端面进行机械加工的精密机床。它不但能加工一般金属材料,而且能加工一般金属刀具难以加工的硬材(如淬火钢,硬质合金等)。利用磨削可获得较高加工精度和光洁度,而且加工余量较其他加工方法小的多。所以磨床广泛用于零件加工。由于精密铸造和精密锻造工艺的进步,使得零件不经其他切削加工而直接磨削成成品。随着高速磨削和强力磨削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磨削的效率。因此磨床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在金属切削机床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发达国家占金属切削机床的13%-27%。磨床种类很多,按其工艺分为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工具磨床以及一些专用磨床,如螺纹磨床、齿轮磨床、球面磨床、花键磨床、导轨磨床与无心磨床等。其中以平面磨床最为普通。 图1.1M7130磨床

参考自动化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doc

设计项目名称自动化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the PLC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Automatic combined machine tool, this system has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precision, and also b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other fields. The traditional combined machine tool uses the relays generally, the precision is low, the reliability is not high, did not mee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Along with the PLC control technology's rapidly expand, as the core combined machine tool has highlighted its superiority take PLC.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at PLC and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ed machine tools,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structure, movement and the control mode of combined machine tools, then the composition of PLC is analyzed, besides these,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of PLC control system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program are also given an overview, then we confirm PLC's type, distribute I/O address and external wiring.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ontent we draw 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and use FXGPWIN software to draw PLC ladder diagram.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we also introduced Fault diagnosis and exclusion of PLC control system and further summary fo the article. 【Key words】: PLC 、Mitsubishi FX series、combined machine tools 摘要 本文介绍自动化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等特点,在工业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传统的组合机床采用继电器,精度低,可靠性不高,已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随着PLC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PLC为核心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已凸显出其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PLC和组合机床的历史与发展,并论述了组合机床的运动形式以及控制方式,接着对PL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程序的表达方式做了概述,然后确定PLC型号、分配I/O地址和外部配线,接着根据相关内容画出顺序功能图并利用FXGPWIN软件

数控铣床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课程项目 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数控铣床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机械电子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city 学号:09128888 组员:学号: 学号: 指导教师:陈少波

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8 日至2012 年 6 月22 日 目录 1 概述 (3) 1.1 设计目的 (3) 1.2使用设备 (3) 1.3设计内容及要求 (4) 2 NUM1020控制系统设计 (4) 2.1 功能概述 (4) 2.2 主要元器件选型 (5) 2.2.1电机选型 (5) 2.2.2 伺服驱动器与变频器选型 (8) 2.3 电路原理设计 (9) 2.3.1 电源供电设计 (9) 2.3.2 驱动电路设计 (10) 2.3.3 电机编码器与伺服驱动器连接设计 (10) 2.3.4 手轮与轴卡连接设计 (11) 2.3.5铣床控制电路设计 (12) 2.4 控制系统设计 (13)

2.4.1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13) 2.4.2 参数设置 (14) 2.4.3 程序设计 (16) 3 总结 (20) 1 概述 1.1 设计目的 1)、掌握简单数控铣床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2)、掌握常用数控系统(NUM1020)的操作过程 3)、掌握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方式及应用过程 4)、了解数控系统内置式PLC 的实现原理及编程方式 5)、掌握数控系统自动控制功能程序的设计及开发过程 1.2使用设备 1)、NUM1020数控系统一套 2)、安川交流伺服电机3套 3)、计算机及梯形图编辑软件一套

1.3设计内容及要求 1)、以实验室现有的设备(NUM1020数控系统)作为控制器,参照实验室现有的数控铣床的功能,完成一台具有3轴联动功能的数控铣床的电气系统设计过程。 2)、移动轴(3轴)采用实验室现有的交流伺服电机进行驱动,采用半闭环位置控制模式。 3)、主轴采用实验室现有的变频调速器进行设计驱动,系统不要求具备自动换刀功能。 4)、完成PLC输入输出点的分配。 5)、具有行程及其他基本的保护功能。 6)、设计相关功能的梯形图控制程序(要求具有:手动进给功能、手轮进给功能、MDI功能、自动控制功能及各种基本的逻辑保护功能) 7)、完成设计报告。 2 NUM1020控制系统设计 2.1 功能概述 此三轴联动数控铣床由X、Y、Z轴三轴及主轴组成,X、Y、Z轴采用伺服电机传动,由伺服驱动器驱动。主轴采用普通三相异步电机,由变频器驱动。数控系统采用NUM1020数控系统。由NUM1020数控系统作为控制核心,三台伺服驱动器通过NUM1020系统的轴卡地址编码控制,主轴变频器由数控系统

成型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谢泳华30号

目录 一、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2) 1.设备概况介绍 (2) 2.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3) 二、磨床PLC电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过程 (4) 1.总体方案说明 (4) 2、电气原理图 (4) 3主电路设计……………………………………………(6)4制电路分析……………………………………………(7) 5、主要参数计算 (15) 6、制定电气元件目录表 (15) 7、成型磨床控制顺序转移图…………………………

(21) 8、成型磨床电路故障现象 (22) 三.成型磨床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25) 四.课程设计小结 (34) 五.设计参考资料 (36) 成型磨床PLC控制系统设计 一、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1.设备概况介绍 本机床用于各种特殊要求型面的磨削加工,机床有四台电动机拖动,及磨头电动机拖动砂轮高速旋转,采用JW11—4(0.6kw),单向连续工作。油泵电动机拖动油泵向液压系统供油,采用JO2—14—4(0.8kw) 单向连续工作。磨头升降电动机带动砂轮架上下移动,采用

JW11—4正反转工作。吸尘电动机供磨削加工中吸尘用,采用JW11—4驱动。 加工时,工件置于电磁吸盘(36V/1.2A)上,加工完毕退磁取下工件。 、 成型磨床 2.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1) 为调整砂轮位置,磨头升降采用点动控制。为了停位准确,应有制动控制(采用能耗制动)。上下极限位置应有位置保护。在磨削加工中应保证砂轮架不能升降移动。 2)磨头砂轮运转与电磁吸盘之间,应有电气连锁环节,其要求是:只有在电磁吸盘通电并处于充磁吸着工件时,才能启动砂轮电动机。磨削中,一旦发生失磁,砂轮

C650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引言·1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简单介绍··1 1.2 西门子S7-200 的简单介绍··4 1.3 C650卧式车床简述··5 第2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7 2.1 C650卧式车床的控制要求··7 2.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7 2.3 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9 第3章C65O普通车床的PLC 设计过程·10 3.1 控制要求··10 3.2 方案说明··10 3.3 确定I/O信号数量,选择PLC的类型··10 3.4 C650普通车床PLC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表··11 3.5 控制电路设计··11 3.6 PLC控制程序设计··13 3.7 C650普通车床控制系统PLC控制程序语句表··15 3.8 系统调试··18 结论·19

设计总结·20谢辞·21 参考文献·22

第1章引言 本设计主要针对C650普通车床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及PLC硬件配置电路。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简单介绍 1.1.1 PLC的工作原理 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即顺序扫描,不断循环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进行的。当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写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序号作周期性的程序循环扫描,程序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的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再开始下一次扫描;如此周而复始。实际上,PLC扫描工作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还要完成其他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分为自 诊 断、通讯服务、输入处理、输出处理、程序执行五个阶段。 1.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可编程序控制器硬件由中央处理器、电源、输出组件、输入组件、输入输出、编程器六部分构成: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 简称CPU):它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心脏部分。CPU 由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存储实际控制逻辑的程序存储器和存储数据、变量的数据储器构成。 电源(Power Supply):给中央处理器提供必需的工作电源。 输入组件(Inputs):输入组件的功能是将操作开关和现场信号送给中央处理器。现场信号可能是开关量、模拟量或针对某一特定目的使用的特殊变量。 输出组件(Outputs):输出组件接收CPU 的控制信号,并把它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等现场执行机构所能接收的信号后,传送控制命令给现场设备的执行器。 输入输出(简称I/O)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手”和“脚”或者叫作系统的“眼睛”

数控机床系统设计(1)

红字的意思是没找到答案,蓝字的意思是不确定;有错别字不负责啊。。。学渣整理,此资料仅供参考╮(╯▽╰)╭ 一 ⒈数控机床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控制介质 作用:在数控机床加工时,携带和传输所需的各种控制信息。 特点:是存储数控加工所要的全部动作和刀具相对于工件位置信息的媒介物,它记载着零件的加工程序。 数控装置 作用: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它根据输入的程序和数据,经过数控装置的系统软件或逻辑电路进行编译、 运算和逻辑处理后,输出各种信号和指令,控制机床的各个部分,进行规定的、有序的动作。 特点:可分为普通数控系统NC 和计算机数控系统CNC 两类。 伺服机构 作用:根据数控装置发来的速度和位移指令控制执行部件的进给速度、方向和位移。 特点:由伺服驱动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组成,与机床上的执行部件和机械部件组成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 机械部件 作用:包含有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执行部件、拖板和传动部件等。 特点:传动结构要求更为简单,精度、刚度、抗震性等方面要求更高,且其传动和变速系统要便于实现 自动化控制。 ⒉简述数控机床的分类  按运动方式分 点位控制系统:需要从一点准确的移动到另一点,移动过程不需要切削; 点位直线控制系统:需要从一点准确的移动到另一点,且运动轨迹为直线,移动部件在移动过程中 进行切削; 轮廓控制系统:需要从一点准确的移动到另一点,并能控制将零件加工成一定的轮廓形状。 按控制方式分 开环控制系统:不具有反馈装置,系统精度较低; 半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角位移检测装置,定位精度较高,调试方便,稳定性好;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直线位置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比较和反馈装置,定位精度高,但结构复杂。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低、中、高档次 ⒊什么是开环、半闭环和闭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场合? ①开环控制系统是指不带反馈装置的控制系统;特点是不能进行误差校正,因此系统精度较低;适用于低精度要求 的数控机床。 ②半闭环控制系统是在开环控制系统的伺服机构中装有角位移检测装置的控制系统;特点是调试方便,稳定性好精 度较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③闭环控制系统是在机床移动部件位置上直接装有直线位置检测装置的控制系统;特点是定位精度高,调试维修较 为困难;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数控机床。 ⒋脉冲当量、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含义是什么? 脉冲当量:数控装置每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反映到机床位移部件上的移动量。 定位精度:数控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在确定的终点所到达的实际位置的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应用相同程序、相同代码加工一批零件,所得到的连续结果的一致程度。⒌数控轴数与联动轴数的区别。 控制轴即机床数控装置能够控制轴的数目,而联动轴即同时控制多个轴的运动。数控轴数越多,功能就越强,机床 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也越高;联动轴数越多,机床控制和编程难度越大。 ⒎数控车床床身和导轨有几种布局形式?每种布局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有四种布局形式 ①平床身:工艺性好,便于导轨面的加工; ②斜床身:排屑方便,便于安装自动排屑器,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单机自动化和封闭式防护; ③平床身斜滑板:工艺性好,排屑方便; ④立床身:排屑最为方便。二⒈数控机床设计方案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手段计算机化;设计方法综合化;设计对象系统化;设计问题模型化;设计过程程式化与并行化。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