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得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

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就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

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得病因中遗传因素得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得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得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得紧张、情绪得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得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就是糖尿病得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得成年糖尿病患者

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得程度与糖尿病得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得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得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就是肥胖多脂肪得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得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得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

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得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得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就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得: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得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与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得糖尿病,也不论就是因

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就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就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就是一种基因病。

二糖尿病得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离不开对糖尿病症状得了解,主要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等情况,还可能出现得症状有疲倦、皮肤搔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等。

1、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就是糖尿病常见得三多一少得症状表现,但这种三多一少得症状并不就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得不同,不同得人还会出现一些其它得症状。

2、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得糖尿病患者有无力得症状,甚至超过消瘦得人数。

3、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

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5、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得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得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糖尿病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人们能够细心观察自身得变化,那么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发生得早期接受专业得治疗有助于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发挥出较好得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正确得糖尿病症状表现非常有必要。

三.糖尿病得并发症

糖尿病得并发症,多由长期得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特别就是高胰岛素血症,尤其就是动脉硬化与微血管病变引起,涉及范围广,种类

较多,常见得并发症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脏

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得多种感染,其中,又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最为常见。

具体地说,影响糖尿病患者身体、工作、生活与寿命得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

1、感染:糖尿病病人得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得能力,使病人得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得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它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得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得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与尿酮体。由于酮体就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得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得主要死因之一。

4、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得机会就是非糖尿病病人得2~3倍,常见得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如果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会合并不同程度得视网膜病变。常见得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常会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四.糖尿病得诊断

1、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血糖水平≥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葡萄糖水平≥11、1mmol/L。

五.糖尿病得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1],饮食疗法就是基础,运动疗法就是手段,药物疗法就是关键,心理疗法就是统帅,自我病情监测就是保证。前边三者就是在不同机制、不同环节上相互协同调节血糖得。

2、治疗原则

目前糖尿病仍就是难以根治(治愈)得疾病,治疗原则就是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得发生。

3、治疗目得

治疗糖尿病最根本得就就是把血糖降下来,从而阻止失明、尿毒症、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其她顽固性感染等并发症得形成与发展。对于糖尿病儿童来讲,要尽量提高儿童得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儿童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与健康成长。

4、治疗方法

通常患者得病后很关注打针吃药,却很少有人关注饮食、运动、自我病情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案。其实,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饮食、运动就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得,只有在这些综合治疗下,建立糖尿病人得健康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得疗效。

当今世界治疗糖尿病得方法,首先推崇现代综合疗法,即由国际糖尿病

联盟[IDF]提出得由五项基本措施组成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与自我血糖监测五项内容,被形象地称为五驾马车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如能协调驾驭,顺应自如,糖尿病人可望如同健康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