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样本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样本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样本

关于印发《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试行)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 卫医管发[ ]99号)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 卫医政发[ ]28号) 精神。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经医院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 从 7月1日起, 对我院13个专业23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 特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现下发给你们, 请相关科室认真学习, 遵照执行。

XX医院

7月1日

XX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 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保障医疗安全,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经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医疗行为, 合理选择药品和高值耗材, 控制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 建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长效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增进医患沟通,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体系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 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 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 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 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医务科及护理部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 一) 建立院科二级管理组织, 明确职责。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二) 工作职责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

( 1) 制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并组织实施。

( 2) 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 3) 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 4) 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 5) 督查工作开展情况, 实施临床路径效益的评价。

( 6)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 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 7)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 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落实奖罚。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 1) 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 2) 每季度召开临床路径评价小组会议, 对病种开展的相关质量及经

济学数据、实施效果、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上报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 作为决策的依据。

( 3) 督导科室组织实施, 并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

协调。

( 4) 依据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制定检查考核标准, 每月进行检查汇

总;

( 5) 负责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跟踪。

( 6) 查找和发现医疗质量管理的缺陷并提出临床路径的修改、完善及改进意见。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 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 1) 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 2) 督促本科室临床路径项目的落实, 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表单。

( 3) 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 并根据临床路径实

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 4) 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掌握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及流程、临床路径单的规范化填写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 掌握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退出标准、临床路径变异标准及变异处理程序( 见附件1) 。

( 5) 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确定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改的建议, 每周汇总讨论变异原因, 在全科进行讲评; 每月一次提交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 6) 督促落实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反馈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

由临床科室科副主任担任, 无科副主任的, 由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 1) 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 2) 主持起草临床路径的文本, 提交实施小组讨论;

( 3) 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 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 4) 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 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 5) 负责的信息登记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疗路径,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小组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 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电脑信息中心及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6、临床医生职责

( 1) 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 2) 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 并在医嘱中注明。

( 3) 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 4) 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 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 5) 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 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7、护士职责

( 1) 依据护理操作规程, 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 2) 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 3) 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 4) 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 5) 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 6) 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 7) 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 8) 有变异时, 仔细记录变异, 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埋。

( 9) 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 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8、药剂科职责:

( 1) 监测合理用药。

( 2)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降低用药成本。

( 3) 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9、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放射科、 MR科、 CT室、 B超等)职责:

( 1) 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 2) 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四、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

1、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 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 或合理性) 和时间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

2、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 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 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3、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 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 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4、强化监管、务求实效。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路径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 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废等指标, 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 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5、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劳务分配、、个人年度考核、医德医风评议、职称晋升及行政职务考核直接挂钩, 严格奖惩兑现。

6、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我院一项全新的工作任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

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三)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1.doc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1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3—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临床路径管理规定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规定及实施 方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2016年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

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查 □完成病历书 写 □开据化验单, 完善术前检 查 □确认停止服 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 等抗血小板 药物至少5 天以上 □上级医师查 房 □评估内镜下 治疗的指征 与风险 □确定胃镜检 查时间、落 实术前检查 □确定治疗方 案,向患者 及其家属交 待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 术后注意事 项 □与患者及家 属签署胃镜 检查及治疗 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 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 相关科室会 诊 □术前禁食禁 水8小时 □上级医师查 房 □完成查房记 录 □行胃镜检查 治疗,酌情 行超声內镜 检查,根据 检查所见采 用相应内镜 下治疗措施 切除息肉 □将回收标本 送病理检查 □观察有无胃 镜治疗后并 发症(如穿 孔、出血等) □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 潜血 □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感染指标筛 查 □凝血功能 (急查) □心电图、腹 部超声、胸片 □肿瘤指标筛 查(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禁 水 □相关科室会 诊(必要时) □ 24小时备血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 (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 输液治疗 □ PPI治疗 □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 浆 □术前半小时 静点一次抗 生素(必要 时) □心电监护 (必要时) □术后静点抗 生素(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及 家属办理入 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 教 □准备次晨空 腹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胃 镜检查宣教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检查及治疗 后常规护理 □治疗后饮食 生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1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封丘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实施路径疾病病种:

封丘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个案管理员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登记,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办法

以下是三级评审要求与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相对应的指标: 医务部已将要求内容作出对应处理(蓝色字体),是否合适?请审核。 1.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评价小组、实施小组已制定,成员还需讨论,请审核是否合适? 2.有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并组织落实。——已初步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办法,请审核。 3.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4有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目录,有临床路径文本和单 病种质量管理标准。——临床路径目录已制定请审核 5.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临床路径病种知情同意书 6.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计划临床实施前对实施小组开展培训,是否合适?包括临床路径病种知情同意书 7.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临床路径流程已制定,附流程图 8.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9.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时监测。 11.有对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与程序,至少满足本标准第七章有关监测指标要求。 12.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 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此内容在填报效果评价表单中体现,附:效果评价表单 13.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效果评价表单 14.对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进行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 15.对实施病种“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依从性进行监控。 16.有指定的部门负责上述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衡东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为适应医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收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患者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 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使用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海元 副组长:彭光华、吴小平、颜迪平、肖易波、刘中林 组员:胡峰生、秦湘梅、周日贵、蒋斌、张志英、金秀萍、康华佳、刘朝晖、曾白洋职责: 1.建立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制定单病种限价管理有关制度、规定; 2.组织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培训教育; 3.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帮助;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x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 (ESH/ESC)。 1.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 险分层(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 膜病变、糖尿病; 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x11),3级高血压或需 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 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

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对照);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2016年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结合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管理工作经验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方案进行了调整,调整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病区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制订并完善相关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人员及职责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任秘书并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人员职责: 1.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制定临床路径有关制度、规定;指导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确定和专业、病种的选择,检查并批准临床路径的实施;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人员及职责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任秘书并负责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人员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各病区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本病区医疗、护理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