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缘故;;

2、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故和教训;

3、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关心学生逐步把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知识导学】A级(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止和破坏;王安石提出“”的思想,坚持变法;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做了宰相,废止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摸索探究】B级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什么缘故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如何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阻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定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期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C级2、分析变法失败的缘故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剂,并没有从全然上解决封建社会的要紧矛盾;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抗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猛烈反对;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坚决

C级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3)关怀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知识导学】A级(二)、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知识导学】A级四、变法的评判

1、性质: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加强了国家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局面;(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客观上;(3)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确信。

3、局限性(1)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全然上摆脱;(2)变法以为动身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全然的改变,负担依旧繁重。

【摸索探究】B级 1、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要紧有: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全然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课小结】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后实行十几年:(1)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进展,又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军队方面,节约了军费开支,也提高了军队的斗争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

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成效。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2.宋神宗死后,废止新法的北宋宰相是

A.文彦博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使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被清丈出来的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D.均输法

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

5.王安石变法直截了当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6.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显现了地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形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逼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10.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要紧是因为A.严峻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11.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2.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如何样才能被“高校”录用?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3.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

...的

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

C.改革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4.从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国运艰巨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

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前进、进展,否则就会停滞倒退1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D;

2、D;

3、B;

4、C;

5、B;

6、A;

7、A;

8、C;

9、C;10、C;11、B;12、C;

13、C;14、D;15、D;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材料二(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夫君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1)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轼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判。

答案提示:(1)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大地主、官僚立场上。(3)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掏“兼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进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能够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宋世风俗》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答案提示:⑴冗兵、冗官、冗费。⑵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⑶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⑷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进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

面有所改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