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温度

第1节温度
第1节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 节温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教学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 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季节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

进行新课】

知识点 1 温度和摄氏温度

1.温度及其测量工具

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参见教材P47 页实验),用我们皮肤的感觉来判断温

度的高低.

实验过程: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教师可选择多名同学上台进行实验体会,其余同学认真观察,比较两个手指的感觉,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用符号t 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自制温度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P47 页《想想做做》来自制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为什么要用小瓶?为什么要用细管?3)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4)怎

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及补充)

3.观察常用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

板书:

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

4.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多媒体课件)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摄氏度,分别用0C和100C表示;0C和100C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C,低于0C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左右(口腔温度),读作“ 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

气温是“ -47C”,读作“负4.7摄氏度” 或“零下4.7摄氏度”.

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C”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

“ 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C”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

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8页《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使学

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值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表中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温度处于什么范围内,对于具体的温度值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再填上.)

板书:摄氏温度用字母C表示,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C .

例题1 (多媒体展示)关于温度标准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的温度是

B.把冰块放到100C的水中,水的温度是0C

C.把冰块放到100C的水中,冰的温度是0C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

知识点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

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和

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 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 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 50C,最低温度是-30C,分度值是「C, 主要是根据我国

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 是42C,最低温度是35C ,分度值是0.1C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 110C ,最低温度为-20C ,分度值是1C , 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板书:使用温度计测量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例题2 (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

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 己的推测判断.

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多媒体课件)

If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并板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板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

温度

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

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

,指示的示数分别为

____ I

__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凉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测量前

先用手感觉并估测温度,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估测的温度值与实际测量的温度值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实验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

知识点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思考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

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

板书: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C ~42C,分度值是OT C,体温计的玻璃管上有缩口,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要将水银柱甩下去,再进行测量,否则读数不准,注意其他

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2.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 师:我们知道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那么这三 种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 ,并进

行总结. 实验室用温度计賢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

实验室用温疫计

体但计 寒暑麦

原浬 液体的热恶冷缩 液体的热嵌冷缩

液体的热議冷缩

玻璃泡 内液体 水琅"煤油*漕精

水银 縑油、酒精等

刘度范團 -20T :?110七 35七?42弋

-30迟?50吃

为度值

1T

0?1兀

ir

构适 玻璃泡上部是均 勺细管 瑕璃记上部有

一段细而弯的 缩n 玻嚅泡上部是 均匀细營 1

吏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扬

俸读魏±不能甩 可认离开人体 读戟,使用前宴 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 中i

接渎數,不 負总甩 ■

:

勺 勺

g r

n ^_^

.

n ^e

*

* 呂 ; ?

*

例题3 (多媒体展示) 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 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 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8C 和39 C ,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C, 乙的体温是39 C B.甲的体温低于38C ,乙的体温是39C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C ,乙的体温是39C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和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

定,认识了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大家通过实验掌

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涉及到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好.

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后作业部分.

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和气温教案教科版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难点: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梳理 1、我国气侯的主要特征:、。 2、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一线,它与 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气候。 我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风,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受来自低纬海洋风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和一带,它同来源于洋和洋的 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5、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一般地说,季风区内降水,若夏季风实力强劲,容易造成“”。 6、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以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广泛。 二.课堂合作研习 1、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气候类型多样D、海洋性明显 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3、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季风区广大D、雨热同期 4、李军长到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海口 5、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

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

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备课班级八年级上间执教人 课题:第1节温度 1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物理这门功课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声现象后,学习的又一现象热现象。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制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亲手测量温度,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和试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提炼课 题 如何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法学 法 指导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类比法等。 教具 准备 三个相同烧杯、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 入新课 学生初步建立温 度的概念。师:图中是北方的冬天出现的一种美丽的景观雾 凇,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来学 习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温度》。 通过观察图 片,培养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现 象观察能力。

第一节《温度计》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6)

第一节《温度计》教案(人教版初二上)(6) 第一节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白得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表达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看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伙儿期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受能明白物体的冷、热,感受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咨询题提出来了,大伙儿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受来判定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时间:45分钟总分:6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 B. C. D. 2.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D. 蜡烛外焰的温度 3. 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体温计精 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 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4. 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 的冰和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把的冰拿到室温是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5. 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6. 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动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镇 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值的温度分别是 A. 、 B. 、 C. 、 D. 、 7.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 示数为,而插入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 由长颈玻璃瓶侧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 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 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9. 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教师:李彩燕

一、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 五、教学准备 广口瓶,带颜色的水、橡皮塞、细玻璃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六、教学过程 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温度》测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温度》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D.蜡烛外焰的温度 2.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3.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C.0 ℃的冰和0 ℃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把-10 ℃的冰拿到室温是20 ℃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4.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5.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21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A.-8.8℃、0.1℃B.0.1℃、-8.8℃ C.-0.1℃、8.8℃D.8.8℃、-0.1℃ 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第一节__温度练习题

第一节温度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平时的冷热常凭感觉,要准确判断冷热需用_________ ,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然后要看清它的_________,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 3.一般物体都是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___,温度降低时体积_________.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 .1摄氏度就是将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成_________ 份,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5.体温计的玻璃管内径下端与水银泡相连的一小段做得_________,其作用是当水银冷却收缩时水银柱从_________断开,管中水银柱不能退回_________,以保持原视数. 6.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_______,常用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里面的液体是_________,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_________. 7.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_________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填“能”或“不能”) 8.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将手伸进水中觉得不冷不热,水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应把温度计的_________全部浸入水中的中间部位,直到液柱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_________. 10.-8.6℃读作_________,它比-16.8℃高_________. 1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12.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及其原因可能是()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2.使用玻璃管温度计,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 A.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C.温度计的长度.D.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 3.下列说法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表示温度的是() A.热机 B.冰块吸热会熔化 C.这杯水热得烫手 D.热传递 4.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5.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 C.36.5℃ D.35℃ 6.常用的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做成的. A.热缩冷胀 B.具有流动 C.热胀冷缩 7.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病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 B.都是40℃ C.都是39℃ D.39℃,40℃ 8.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9.关于“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热量的 B.温度是表示物体放出热量多少的 C.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D.温度是表示比热的 10.要给体温计消毒,就应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 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11.今冬南京气温最低达-7℃,正确的读法是(). A.负摄氏7度B.摄氏负7度C.零下7度D.零下7摄氏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温度与气温∣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3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是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什么呢?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在测量环境内2 - 3分钟。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 点? 在哪里测量,才准确呢?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 教师里。 实验目的:通过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确定哪 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表。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是摄氏度,符号:C 回答温度计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 填写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测量点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 (1)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每组5~6人,小组内做好分工,每组一支温度计和一张“室内外温让学生复习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使用。 让学生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步骤,填好表格。

度记录 表”。 <2) 度计放在桌面上2分钟,读出温度计上 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 <3)每个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要 求把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米高的阴凉通风处2 分钟,不可暴晒或淋雨。 (4)将测量地点和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室内外温 度记录表”上。 室内外温度记录疵 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温怎样测童呢? 二、气温的测量 1?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的测量 (1)测量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两个不同地点 的温度。 测品恫点 阳光下 大喲旁 气逞C 30 23 哪里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又会得到什么结论 呢?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不一样。 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 更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 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 更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 掌握重点知识, 室外、阴凉、通 风处的温度更能 反映当地的气 画出气温柱状 让学生掌握如何

第1节 温度教学设计-副本(4)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温度计1个,大烧杯5个,实验室温度计20支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1.通过思考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状态:引出物态变化; 思考提问: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冰熔化成水呢? 引出温度。 2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3、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

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4、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桌上有3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热水)。请2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插入2号杯,比较它的冷热。 5、学生感受汇报。( 6、师:同样的一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这说明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温度计: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2、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学生观察…… 请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①、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②、玻璃管上有数字、刻度、单位。符号℃表示摄氏度,表示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随机学习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 ③、每小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教师给予评价和补充。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展示自制温度计放在冷水、热水中液柱的变化 4、摄氏温度 (1)、单位:摄氏度符号:℃ (2)、a.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b.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C.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摄氏温 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3)、了解温度的读法,例如12℃,-4℃ 5、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见课本4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教案

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 课标要求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温度和气温教案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感知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地点卡片、百叶箱、课件 学生:每小组一只温度计、一张气温数据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哪些温度计? 生:体温计、气温计 师:体温计用来测量我们身体的温度,而气温计测量的是什么的温度? 生:大气。 师:同学们会正确的测量气温吗? 2、分发给小组一只温度计。 3、师:认真观察气温计,它有什么组成? 引导学生回答:外表有摄氏度的数值,内部嵌着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上有刻度,还有液泡和液面组成。 师: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吗?

生:每格代表一个摄氏度。 师:那水结冰的温度是几度啊?负18度和18度分别在气温计的哪个位置呢? 学生寻找读数,课件展示。说明零度以上读数越大温度越高,零度以下读数越大温度越小。温馨提示: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用手拿住温度计空白部,眼睛平视液面的刻度位置,且等液面稳定,不再升高或降低后读数。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师:同学们读的都很正确,那现在教室的温度是多少呢?教室外面又是多少温度?会比教室内温度高吗?教室外不同的地方温度会相同吗? 生:……. 师:同学们都认为教室外的温度比教室内的高,肯定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测量下走廊上、阳光下、大树下、教室内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到底哪个地方的温度会最高,是不是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下的温度都比教室内高呢。 师:每3个小组测一处温度,这样多次测量可以提高我们的准确性。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1上。外出测量温度之前老师有几个温馨提示:整个活动过程我们要保持安静,读数时必须注意要等液面的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读数。当音乐声响起,请同学们安静的回教室。(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将学生测得的温度写在地点卡片之下,提出问题:那个地方的温度最高?哪个最低? 师:那我们天气预报员播报的温度与我们测量的温度中哪个最接近呢?(学生猜测)师:气象家测量气温是怎么样测量的呢?出示图片,这是百叶箱,气象学家们给温度计安了这么一个小家,这个小家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生:白色的,有百叶,上面有盖子。 师: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一个百叶箱呢?白色可以遮挡住强烈的太阳,百叶可以通风。气象员测量的气温是在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测量的温度。那与我们测量的温度中哪个地方的温度最接近啊?(大树下)。这回同学们都做了一个小小气象家了,真了不起。 三、气温的测量 刚才在同学们相互的合作下,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内分别测量出了四个地方的温度,它们都各部相同。那一天中同一个地点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变化了会不会有规律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温度教案

第一节温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温度计的读数; 教学难点 摄氏温标的规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章节课题 出示冰淇淋,问学生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下课再吃可不可以?学生:不行,会化的 1、利用PPT出示同一地点水的不同状态,引入章节课题。

【目的】分析图片。归纳总结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会不同,引出章节课题《物态变化》。 2、利用视频《一年四季》引入新课。 【目的】通过视频回顾一年四季的变化,交流归纳总结:一年四季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温度; 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 (一)温度 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常用冷、凉、温、热来表述温度。 想想做做: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冷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 先将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放进冷水和热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将左右手的食指在同时放入温水中,交流感受; 师: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生: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验和感觉并不都是可靠的,有时会出现差错,因此,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目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证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为引出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做铺垫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温度计 1.作用 测量温度的工具; 2.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将自制温度计放在水槽中,分别向液泡上浇热水后浇冷水,观察自制温度计的液柱变化;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Grade 7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项目 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 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 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

第1节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一、物态变化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3、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6、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1、摄氏温度的定义。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简述] 本节课我设计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1、温度的概念。 2、实验用温度计(其间要讲授摄氏温度和介绍热力学温度)。 3、体温计。 4、其他温度计。 最后,练习巩固。 环节1:温度的概念 引入:四季变化图片感知冷暖 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感觉和右手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感觉。 体验2:请学生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泡沫块,并描述感

觉。 步骤1:触摸塑料泡沫块,说感觉; 步骤2:触摸木块,说出感觉; 步骤3:触摸金属块,说出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环节2:实验室温度计 体验3: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3、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4、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5、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6、0℃是怎样确定的?100℃是怎样确定的? 7、1℃又是怎样确定的? 8、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 引出问题:有没有最高的温度和最低的温度?它们分别会是多少? 引出绝对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体验4:进行温度的测量。 学生自由测量; 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测量。 环节3:体温计 问题:如何测量人体的温度? 由读数时不方便,引出专用的温度计——体温计。 体验5:观察体温计,回答问题 结构上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刻度范围、外观形状、内部液体、缩口等。 并针对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进行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温度、摄氏温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B.我国最高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 知识点温度计 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6.(湘西州中考)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A.方法a B.方法b C.方法c D.a、b、c三种方法都对 知识点体温计 7.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8.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拭

9.(邵阳市中考)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 10.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甲的示数为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 11.寒暑表(如图)的示数是_____℃ 12.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_____ 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取出温度计并放好 F.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直至温度计内液面稳定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法、综合分析法。 教具准备: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录像)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提问] 我们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听到和读到气温这个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气温有关呢? [提示]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方式进行。大家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思考,也可以你的一天为例想一想。 [学生回答] 略 [师小结] 前段时间气温较高,我们只穿T恤就行了;现在,我们需要穿上长衫,披上外套才行。这说明现阶段温度下降了。 [板书] 一、气温和生活

[提问] 请大家阅读书上50页阅读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者中哪一项相关? [讨论] 请大家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每组把你们的答案写出来。 [答案] 第一个材料与衣有关; 第二个材料与食有关; 第三个与住有关; 第四个与行有关。 [提问] 相信大家都已清楚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下面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提示] 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北方与南方,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状况如何? [讨论] 略 [答案] 气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每天午后气温往往最高,日出前后最低;一年中春季(或冬季)与夏季的温度相差很大,我们南京会相差20度左右;我国南方常年温和,北方常年寒冷,气温较低,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承转] 同学们思维活跃,相当棒!既然气温是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气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讲述] 有这样两句习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大家想一想,从这两句习语中,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讨论] 略 [答案] 可以得出气温在每日的不同时刻都有变化,每年的不同季节都有变化。 投影展示课本51页图3.12“气温日变化” [讲解]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轴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提问] 请大家观察一下曲线的弯曲情况,告诉我一日之内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最低值又会出现在什么时间? [答案] 午后2时左右是一日气温的最高值,日出前后是最低值。 注意:从图中看到的是凌晨4时,但并不是说就是每个地方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各地地方时不同,迎来日出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会是凌晨4时,有的却是凌晨6时。因此,较为科学的说法就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夏天中午午睡后往教室赶的时候比正午还热啊?高温季节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风扇,不然就汗流不停,但日出前后不吹风扇也不会流汗,可能你还会拉被单盖到身上。这就是气温的日变化。 [板书]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提问] 请大家还是看投影图。其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最低值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