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 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已有股东的投资风险和收益水平,构建和使用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当的投资对象,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水平,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从而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1]随着人们对其关注度的提升,诸多学者在探究企业业绩评价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文献,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财务学方法(EV A 方法、平衡积分卡等)[2],但哪一种方法更适合于在业绩评价中运用,各学者众说纷纭。

本综述围绕因子分析模型和EVA模型及其应用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进行具体展开,对因子分析模型和EVA模型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好的为即将研究的课题做铺垫。

一、业绩评价研究概述

(一)国外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回顾

业绩评价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指挥棒和监督器。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已出现100多年[3],业绩评价体系大体上经历了成本模式、财务模式、平衡模式等三种模式以及六个阶段。[4]从他们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每一阶段都是互相影响、交叉并存的。

1.成本控制业绩评价阶段

19世纪初,出现的成本评价体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思想.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成本控制,标志是哈瑞(Harrel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2.财务会计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ole,1928)首次提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此外,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1960)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5]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以每股收益(EPS)及每股收益增加值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6]可见,这一阶段的业绩目标已从成本控制转向利润最大化。

3.经济价值基础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 90年代,思腾恩特咨询公司(Stem&Stewart Co,1990)对剩余收益评价进行改造并提出经济增加值(EV A)。Jeffrey (1997)提出用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fined Economic V alne Added,REV A)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7]可见,企业已开始避免短期业绩,追求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战略综合评价阶段

卡普兰和诺顿(Kapland and Norton.1992)的平衡计分卡(BSC)首次将平衡的思想引入业绩评价。BSC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因素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8]与此同时,凯文·克罗斯和理查德·林奇(Kelvin Cross and Richard Lynch,1990)提出业绩金字塔模型;霍尔(Robert Hill,1991)提出“四尺度”论等。[9]可见,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增加。

5.引入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阶段

进入 21世纪后,安迪·尼利(Andy Neely,2002)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业绩测量和管理框架——业绩三棱镜(Performance Prism),开始逐步关心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10]埃尔金顿(EIkington,1998)提出了“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可见这一阶段,商业伦理、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出现,企业注意到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6.基于预期的绩效评价阶段

汤姆·科普兰和亚伦·多戈夫 (Tom Copeland and Aaron Dolgoff,2005)提出的基于预期的绩效管理(EBM),其基本思想是认为绩效评价方法应该与公司所有者创造的财富具有最强的关联性。[4]可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以及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国内业绩评价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和理论研究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公司业绩评价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制定的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价体系和理论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1] 1992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和净产值率,并根据相对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赋权。[14]

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八项指标组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1999年,由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将部分非财务指标纳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之中。[1]

2006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15]

可见,我国的业绩评价方法主要是参照了国外的业绩评价模式,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背景下,做了相应调整,使业绩评价方法更适合国内企业的运用。

二、因子分析法研究概述

(一)因子分析法模型及其应用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最早源于20世纪早期Karl Pearson&Charles Spearson 及其他一些学者为定义和测定智力所作的统计分析。[16]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避开多个变量间的相互干扰及其在多元量化模型分析上的不适,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间相关性较强,不同组的变量间相关性较弱,每组变量代表的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用这些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个分量,然后再用旋转的方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

[11]

国内关于因子分析法对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应用有:刘绍新(2010)《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以广西2006年21家上市公司为例》[11]: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数据本身得到各个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很好地体现了经营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允性。李桂玲(2009)《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法》[17]: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为三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经营能力因子、货款流动速度因子和盈利能力因子,为财务状况判断和投资决策提供便利。李秀珠,张春萍(2010)《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以家电行业为例》[12]: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对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自身总结经验、改进管理、优化决策、提高效益等提供一定的帮助等。在这些实例中,因子分析法的运用都帮助学者更好地分析了各公司经营状况、竞争优劣势等情况。

(二)因子分析法特点

刘绍新(2010)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以广西2006年21家上市公司为例》[11]中提到:因子分析法的优点是利用数据本身得到各个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很好地体现了经营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根据各因子的得分及排名情况,找出公司的优势和不足,为公司的治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张伟和袁显平(2011)在《因子分析在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2]中提到:因子分析法的主旨在于指标降维、浓缩信息、简化结构,在尽可能少损失主要信息的前提下,使指标体系的分析更加简单有效。可见,每个因子具有各自的独特含义、数量较少、具有随机性、互不相关、不可观测并且保留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三)因子分析法不足

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业绩有其科学的一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张晶(2010)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优化问题研究》[1]中提到:因子分析法不足之处在于因子分析法假设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为线性关系,在实际应用时,如果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非为线性关系,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刘绍新(2010)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以广西2006年21家上市公司为例》[11]中提到:因子分析法的缺点是在指标的选取上,一些公司无法量化的资源和能力在因子分析法中无法得到体现,分析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金融经济大环境。同时,在单项指标的选取上也难以确定哪个指标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更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因子分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提供公司业绩的有效信息,但如果要更科学地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应与其他方法有效结合使用,并充分考实际情况。

三、EV A法研究概述

(一)EV A模型及其应用

1982年,美国的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的概念。经济增加值(EVA)是指税后净营运利润扣除全部投入资本 (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13]当EVA值为正时,则表现企业的资本收益高于为获此收益而投入的资本的成本,企业为股东创造了新的价值;反之,当EV A为负时,则表示股东财富在减少。[18]EVA不仅是一个业绩评价指标,也是一个集业绩衡量(Measurement)、业绩管理(Management)、薪酬激励(Motivation)和价值理念(Mindset)为一体的业绩评价体系。[19]

国内关于EVA法对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应用有:刘丹(2011)《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以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为例》[13]:选取了沪市17家具有代表意义的煤炭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经营业绩评价,实证分析了经济增加值(EV A)、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与公司市场增加值(MV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VA作为煤炭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合理程度;江伟斌,王涌和曹孟德(2011)《供电分公司实施EVA考评探析(系列一)》[20]:运用EV A 方法,对供电分公司组织实施业绩评价体系,并对在供电分公司应用EVA业绩评价体系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这些实证中,EV A方法的运用都帮助学者更好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业绩评价。

(二)EV A模型的特点

陈利(2009)在《EVA业绩评价透析》[19]中指出EVA的优点在于:(1)EV A 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2)EV A对会计利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了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相对于会计收益指标具有信息增量;(3)EVA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励经营者;(4)EV A 有利于正确评估公司的市场价值。梁洁(2011)在《基于EV A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21]中也提到了EVA的优点,除了上述优点外,

还包括:(1)EVA重视无形资产,克服短期行为。经济增加值的观念纠正了传统会计标准中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处理;(2)EVA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总之,EV A 与其他财务指标相比起来,更符合业绩指标设定的各原则,能够准确地反映管理者为所有者创造的财富价值。

(三)EV A模型的缺点

EVA在业绩评价体系中有许多创新,然而它并非完美无瑕。陈利(2009)在《EV A业绩评价透析》[19]中指出了EVA存在的不足:(1)EV A没有反映非财务指标方面的内容;(2)EVA依然无法消除人为操纵;(3)EV A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指标不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邵婕(2010)在《基于EV A的业绩评价方法:创新与局限性》[18]中也指出EVA在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局限性;(2)EVA调整的局限性;(3)管理者报酬计划上的局限性;(4)EVA不适用于集权管理的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总之,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仍属于财务业绩评价方法,对非财务业绩的评价重视不够。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下,应把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内容较为全面,但是对于评价业绩的各种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指出各种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是交叉并存,互相影响并在继承中演进的。

反观国内现有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方法基本沿袭了西方业绩评价理论的框架,对于业绩评价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不论是因子分析法还是EVA法,它们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应用都已较为深入,大多研究也都证明了其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运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如因子分析法或EVA法),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评价上市公司,得出的结论相对缺乏科学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考虑在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运用两种评价方式对其进行对比评价组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

此次将因子分析法和EV A法一起运用到近年来热议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中还尚未涉及,是需进一步研究的。同时,目前该行业的样本数据大,是否能就此应用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1]张晶.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问题研究-以天津上市公司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0:1-48

[2]张伟,袁显平.因子分析在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100-106

[3]金思宇,姜秀珍.中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趋势和指标选择[J].2008,27(3):91-96

[4]彭景,纳鹏杰.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J].财经界,2011,6:88-89

[5]James C , V an H , John Metal . 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tenth edition)[M],Prentice Hall Inc,1998:21-25

[6]Gary AshWorth. Delivering Shareholder V alue Through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M].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1999:1-160

[7]Li Qi. A review of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surve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J].Communication Software and Networks (ICCSN),2011:27-29

[8]Kaplan R.S&D.P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 that drive perfor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9-71

[9]白蔚秋.改进业绩评价系统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2:12-16

[10] Andy Neely, Chris Adams, Mike Kennerley. The Performance Prism: The Scorecard for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usiness Success[M].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2002:1-377 [11]刘绍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以广西2006年21家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0,4:112-114

[12]李秀珠,张春萍.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以家电行业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10(4):52-55

[13]刘丹.基于EV A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以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1,19:72-74

[14]孙华胜.基于中小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1-85

[15]中联研究院等.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93-304

[16]C.Spe arman. “General Intelligence,” Objectively Determined and Measured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04(15):201-292

[17]李桂玲.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法[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38-39

[18]邵婕.基于EV A的业绩评价方法:创新与局限性[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21:60-61

[19]陈利. EV A业绩评价透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4:61-63

[20]江伟斌,王涌,曹孟德.供电分公司实施EVA考评探析(系列一)[J].会计之友,2011,11:44-46

[21]梁洁.基于EV A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1-49

在研究综述里应用可视化化计量分析

在研究综述里应用CNKI(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 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以刘华清论文的研究综述为例 3. 国内外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3.1 国外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对于国外关于“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分析,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获取资料:(1)远程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通过外文期刊数据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cet”进行检索,可以选择主题词“Urban image,city image,the image of the city”检索外文论文;(2)通过知网下载“城市形象感知”研究的论文和博硕论文,参看其中对于国外研究的分析和总结。 注意:不要大量拷贝知网论文内容,这样查重率会很高,影响查重通过!!要将这些内容重新进行总结和表述。 3.2 国内关于城市形象感知的研究 在这部分,可以采用知网里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研究的进展。 以 CNKI 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以主题=“城市形象”进行精确检索。将时间限定为 1986年至2017 年,共析出相关论文4926篇;为进一步使论析出论文更符合本文研究主题,将学科限定为基础科学(资源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哲学与人文科学(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地理、文化、心理学、美学)、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及统计学、民族学)、信息科技(新闻与传媒、出版)、经济与管理科学,通过再次检索,得到3974篇相关文献。 趋势分析 图1-* 1986年—2017年国内城市形象研究文献量分布趋势图 根据趋势图,简要分析城市形象研究的增长情况 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城市形象的塑造、设计,城市形象的品牌和营销,新媒体和城市形象传播。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层次分析法模型

二、模型的假设 1、假设我们所统计和分析的数据,都是客观真实的; 2、在考虑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时,假设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抽样,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基本上能够集中反映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 3、在数据计算过程中,假设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符号说明

四、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1、问题背景的理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转轨加速,社会转型加剧,受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劳动用工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不尽完善,以及高校的毕业生部分择业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广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就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毕业生就业的若干主要因素,并将它们从主到次依秩排序. 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其就业情况,并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策略. 2、方法模型的建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介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用来帮助我们处理决策问题.特别是考虑的因素较多的决策问题,而且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时候,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 我们现在主要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而权重的计算一般用美国运筹学

家T.L.Saaty 教授提出的AHP 法. (2)具体计算权重的AHP 法 AHP 法是将各要素配对比较,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向量k W . Step1.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假设比较某一层k 个因素12,,,k C C C 对上一层因素ο的影响,每次两个因素i C 和j C ,用ij C 表示i C 和j C 对ο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构成成对比较矩阵C ,也叫正互反矩阵. *()k k ij C C =, 0ij C >,1 ij ji C C =, 1ii C =. 若正互反矩阵C 元素成立等式:* ij jk ik C C C = ,则称C 一致性矩阵. 标度ij C 含义 1 i C 与j C 的影响相同 3 i C 比j C 的影响稍强 5 i C 比j C 的影响强 7 i C 比j C 的影响明显地强 9 i C 比j C 的影响绝对地强 2,4,6,8 i C 与j C 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11 ,,29 i C 与j C 影响之比为上面ij a 的互反数 Step2. 计算该矩阵的权重 通过解正互反矩阵的特征值,可求得相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权重向量 12 = [ , ,..., ]T k k k kk Q q q q ,其中的ik q 就是i C 对ο的相对权重.由特征方程 A-I=0λ,利用Mathematica 软件包可以求出最大的特征值 max λ 和相应的特征向 量. Step3. 一致性检验 1)为了度量判断的可靠程度,可计算此时的一致性度量指标CI :

文献法

第八章文献法 文献法既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我们收集到的是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当然它的价值比原始资料要低,还得分析其可靠性。但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越了时空限制。因此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它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更何况,我们就是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察法等搞社会调查,也无不是从文献资料开始的。因为在不占有前人的有关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的。 8.1 文献与文献法 一、文献及其要素 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其上有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纪录。文献有三个基本要素,即(1)有一定知识内容或信息;(2)有一定纸质或非纸质的固态载体;(3)有一定纪录手段。 凡是在一定的载体之中记录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都是文献。或者说,凡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了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的一定的载体都是文献。也可以说,凡是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的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录的人类的知识或价值判断或审美情趣,都是文献。由于文献是内容、形式和载体的三位一体,所以上述三个界定是等价的。 二、文献法及其特点 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从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资料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收集的是文献资料,因此相对于其它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1)没有时空限制;(2)没有反应性问题;(3)效率高、花费少。 文献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倾向性;(2)对路性差;(3)整理困难;(4)滞后现实。但文献法作为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方法,它的最大缺点在于,其可靠性难以评估。 三、文献资料的种类 文献调查依据的是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资料可分为一次文献和多次文献。 ●根据文献的来源,文献资料可分为公事文件、宣传性读物、私人性文件三种。 ●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则可以将文献资料分为文字文献、统计文献、视听文献。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带来数字化革命,上述各种文献形式都可以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电子出版物”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数字化以后存储于磁盘上或光盘上。从信息记载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它们可看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纸张”。互联网被付诸广泛应用后,层出不穷的“网络文献”开始为知识人所青睐。在网络环境下,世界上任

内容分析法

第2讲、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西方社会科学家对语言文字传播内容(报刊、文献和谈话等)和非语言文字传播内容(音乐、影视、艺术作品和姿态等)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首先用于信息传播领域,现在成为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之一。例如著名社会预测学家夸斯比特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200多种报纸进行了数年的分析研究,成功地归纳出美国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的十大趋势。因此,他的名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成为风糜世界的畅销书。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教科书、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练习、试题和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任何形态、包括有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文件)、非文字记录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乐)、影像记录形态(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 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 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数等方式来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比较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内容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 (1)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内容本身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 (2)一般意义上讲,或者是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定量分析方法中,对内容和信息的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方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的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 内容能够分析方法的特点: 1、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任何形态包括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非文字记录形态(广播、唱片)和影像记录形态(电影)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断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成果。 2、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做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获比例、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分类: 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实验报告,是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具有原创性; 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出来的,如目录、索引、文摘等,在二次文献中,我们不能获得作者的观点,只是为了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使我们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东西。 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检索、筛选、综合分析而成的,如综述与述评。 文献研究的定义: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文献研究的两种情形: 一、某些课题主要就是通过文献研究来完成的,如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比较研究。 二、文献研究在真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中的文献研究法。

(完整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A题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参赛队员: 黄汉秦、乐晨阳、金霞 参赛队编号:2016018 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 队员1.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2.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3.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

编号和阅卷专用页 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016年5月15日制定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 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 1 ,ij ij n kj k u u u == ∑ 1 ,n i ij j w u ==∑ 1 ,i i n j j w w w == ∑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 O 5 5 4 4 3 3 2 2 1 1 ,,,,==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 RI CI CR =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 n W W W W =K 。然后后, 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 隶属度

粤海关文献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粤海关文献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魏伟郭崇慧曹梦月陈静锋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粤海关”在中国海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首先对检索出的刊登在CNKI数据库中1957-2014年间的600篇与“粤海关”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时间分析。然后用文化组学方法分别分析了谷歌电子图书馆收录的部分英文图书和中文图书中“粤海关”一词的使用频率波动现象。最后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上述600篇期刊文献分别绘制作者分布与作者合作分布、被引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与机构合作分布、研究热点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等知识图谱,进而试图探索国内“粤海关”研究的现状、演进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国内“粤海关”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粤海关;文化组学;CiteSpace;知识图谱;使用频率 1引言 “粤海关”是广州海关旧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清政府设置粤、闽、浙、江四个海关[1,2]。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封建海关机构正式成立。设关通商之后,“粤海关”越来越明显地重于其它三关,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外国货物通过广州而转运于全国各地[3,4]。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将来一切外国商船,只准收泊广东,进行贸易,其他地方,禁止通商。这样便开始了“粤海关”一口通商的垄断局面。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这种维持了将近百年的局面才被打破。在这近百年里,“粤海关”作为特许的唯一通商口岸,它既是中外贸易事务的管理机构和清政府对外通商政策的实施机关,又是清政府了解“夷情”和对外联系的窗口。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至广州解放[1]。“粤海关”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得对其的研究更有价值。 如何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在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中,有经验的学者们往往根据自身的一些知识背景,有目的地阅读少量挑选的著作,在资料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而初学者往往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文献才能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耗时巨大,并且往往由于不同的历史研究者阅读不同的文献而无法得到一致的见解,同时也无法宏观地解释并察觉历史现象,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者主观理解与固有思维的影响。这种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缺乏量化研究及实证分析,更缺乏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重点研究课题的演化趋势研究,这实际上减弱了研究的科学性及应用性,最终导致给读者一个模糊的结论,这给后续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科学计量学是分析科学情报产生、传播和利用的量的规律性,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机制。具体来讲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产出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分支学科[5]。随着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图谱方法的提出,知识图谱已成为科学共同体结构与发展实证研究的主流方向,广泛应用于很多学科领域。知识图谱,也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6,7]。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近年来成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最前沿,其目的是为了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潜在的学科结构,该方法能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3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1-0050);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 金资助项目(教财司预函[2012]343号);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2D018)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k B1 B2 …Bn

层次分析法评价TOP方案的模型

层次分析法评价TOP方案的模型 一、建立模型 最高层。最高层也叫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它一般是我们所要分析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中间层。中间层也叫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最高层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一些准则、子准则。 最低层。最低层也叫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最高层而提供了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评估互动社区层次结构(如图): 二、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下一层次中凡与该因素联系的全部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以及各个方案对每个准则的权重。按标度表赋值后,构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表1 第一层判断矩阵 表2 第二层判断矩阵 表3 第二层判断矩阵 表4 第二层判断矩阵 A:选择合适的互动社区产品B1:系统功能B2:系统易用性B4:系统排名 注:bij即为比值,则当i=j时,bij=1。i不等于j时,bij=1/bij(i,j=1,2,3,4),bij 的确定应在广泛征求专家和诸多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三、单排序矩阵权数的计算(以第一层为例) 判断矩阵A=(bij)满足特征值问题:AW=nW,其中n为特征根,W为标准化特征向量。 当n=λmax(最大特征值)时,W=(W1,W2……Wn)T(T为矩阵转置的符号),即为接受判断的各因素对所联系因素指标的权数。 求解W按以下步骤: (1)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幂的和

6 1W = 6 2W = …….. 6 6W = (2) 将A 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6 1 j Wi Wi Wj == ∑ 求出W 的分量Wi ; (3)最后按以下公式: 6 1 max ()/i BW i nWi λ==∑ ,求出λmax 。 四、相容性检验 当矩阵完全相容时,即任一bij=bik*bkj ,则λmax =n 。一般地,主观判断矩阵不可能完全相容,此时λ

数据可视化分析外文文献

ThemeRiver: Visualizing Theme Changes over Time Susan Havre, Beth Hetzler, and Lucy Nowell Battelle Pacific Northwest Division Richland, Washington 99352 USA 1+509+375-6948 {susan.havre | beth.hetzler | lucy.nowell}@https://www.360docs.net/doc/2211267470.html, Abstract ThemeRiver? is a prototype system that visualizes thematic variations over time within a large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The “river” flows from left to right through time, changing width to depict changes in thematic strength of temporally associated documents. Colored “currents” flowing within the river narrow or widen to indicate decreases or increases in the strength of an individual topic or a group of topics in the associated documents. The river is shown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timeline and a corresponding textual presentation of external events.Keywords: visualization metaphors, trend analysis, timeline 1.Introduction In exploratory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one goal is to present information so that users can easily discern patterns. Patterns reveal trends, relationships, anoma-lies, and structure in the data, and may help users Figure 1: ThemeRiver? uses a river metaphor to represent theme changes over time.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004 年3 月SHUILI XUEBAO 第 3 期文章编号:0559-9350 (2004) 03-0065-06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金菊良1,魏一鸣2,丁晶3 (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2.中国科学院科技 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 3. b5E2RGbCAP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模糊综合评价在理论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 重。为此,提出了直接根据单指标相对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构造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用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给出了用加速遗传算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判断矩阵各要素的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HP_FCE。实例表明, AHP_FC方法简便和通用,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在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综合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加速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p1EanqFDPw 作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常用方法,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 nsive :1 ?3] Evaluation_FCE)已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指标问题综合成一个单指标的形式,以便

在一维空间中实现综合评DXDiTa9E3d [4 ?6] 价,其实质就是如何合理地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在近年来提出的确定权重的主要方法中,等权 [2]重法在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相差不大时常常给决策带来困难;统计试验法、专家评分法和集值统计迭代 [ 3][3,7] 法在评价指标较多时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权重随各评价指标值的不同取值状态而变化的变权重法,是将权重作为各评价指标值的函数,而构造该函数的形式需根据对研究问题具体情况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应用数学经验进行,有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来描绘“权重矢量场”,进而得出近似公式,因此变权重法实际应用起来很困难;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_AHP),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 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RTCrpUDGiT [ 1,4,6,8] 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AHP在实用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如何构造、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和计算判断矩阵各要素的权重。目前已提出的处理方法的主要问题是主观性强、修正标准对原判断矩阵而言不能保证是最优的或只对判断矩阵的个别元素进行修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修正模式,实际应用AHP时多数是凭经验和技巧进行修正,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 9] 5PCzVD7HxA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根据模糊评价矩阵构造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 权重的判断矩阵的新思

可视化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可视化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文献综述、外 文翻译、开题报告 来源:武当山https://www.360docs.net/doc/2211267470.html, 21世纪面临的形势有3大特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知识的突飞猛进。知识本身的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在20世纪初每30年增长一倍,在20世纪末每3年增长一倍,信息技术的发展辐射到每个领域,使技术、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国家教育部在“新世纪教改工程”中强调: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宗旨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里的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在人才培养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大背景下,高校和社会、高校和高校之间的才人竞争加剧,国外高等教育更多地进入中国,给中国高校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刻提醒着、逼迫着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人才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快、更坚定就值得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在被工业证实其重要价值的可视化管理方法也已经被高校所引进,用来管理实验室。二、可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可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可视化管理就是目视管理,亦称“看的见的管理”、“一目了然的管理”、“图示管理”。它使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如仪器图示、图表看板、颜色、区域规划、信号灯、标识等)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以

达到员工的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可视化管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视觉途径来感知各种信息,并提供给管理者进行组织现场生产活动的管理方法。它以公开化、透明化为原则,尽可能地让员工明白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按照管理者的希望进行工作;并且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各级领导和其他员工进行交流。对生产、品管、物流等项事务实行目视管理之后,无论是谁都能判断此项操作是好是坏(异常),每名员工都能迅速做出判断,而且这种判断的准确率极高,判断的结果也不会因人而异。可视化管理,就是将高校实验室的各种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设备)、物(工具、仪器、物品)、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章)、境(环境)采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依托准确的信息来组织现场实验室活动,达到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的一种管理方式。三、国内外关于精益生产的研究应用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将可视化管理认为是整个精益生产的基础,可视化管理虽然没有单独被分出来作为一个流派研究,但是可视化管理是精益生产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由于具体到可视化管理的文献比较少,本综述主要集中到精益生产的研究探讨上,可视化管理的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精益生产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相关研究 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划为三个阶段:丰田生产方式形成与完善阶段,丰田生产方式系统化阶段(即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精益生产方式的革新阶段(对以前的方法理论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1. 丰田生产方式形成与完善阶段 1950年一个年轻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到底特律对福特的鲁奇厂进行了三个月的参观,回到名古屋后和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一起很快得出了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

文献分析方法(1)

文献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 一、文献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一)文献分析的意义 文献分析是获取有关现实和学术研究的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分析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人们也可以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各种要素的统计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研究者和选题的发展变化情况。 此外,通过分析文献中某特定术语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诸如人们对某问题的关注情况和研究进展等。 全面的文献资料调研是研究的基础。一般来说,文献资料调研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更重要的是精读10-20篇对自己研究工作具有宝贵参考价值文献,同时泛读几十篇次要文献,并有选择地阅读一般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只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和推陈出新地开展自己有特色的研究。 (二)文献分析的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研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被思考过和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做的努力进行系统的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研究目的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其他领域对此问题已知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

对策是否成功,有无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许多研究者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纳,也不做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张丽华等(2004)认为,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①: ●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 ●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 ●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到更有意义、更显著的结果; ●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框架; ●作为新假设提出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 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 ●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 方法和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具体来讲,文献分析的目的在于: 彰显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使他人能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背景做出判断,以取得他人的信任,说服读者。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找有价值的主题。 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找“巨人的肩膀”。 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概念的产生,指出盲点。 ①张丽华等:《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一期。 (三)文献分析的作用

层次分析法模型

层次分析法模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二、模型的假设 1、假设我们所统计和分析的数据,都是客观真实的; 2、在考虑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时,假设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抽样,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基本上能够集中反映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 3、在数据计算过程中,假设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符号说明

四、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1、问题背景的理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转轨加速,社会转型加剧,受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加,劳动用工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不尽完善,以及高校的毕业生部分择业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广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就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毕业生就业的若干主要因素,并将它们从主到次依秩排序. 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其就业情况,并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策略. 2、方法模型的建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介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用来帮助我们处理决策问题.特别是考虑的因素较多的决策问题,而且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时候,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于每一准则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 我们现在主要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而权重的计算一般用美国运筹学家教授提出的AHP 法. (2)具体计算权重的AHP 法 AHP 法是将各要素配对比较,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向量k W . Step1.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假设比较某一层k 个因素12,, ,k C C C 对上一层因素ο的影响,每次两个 因素i C 和j C ,用ij C 表示i C 和j C 对ο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构成成对比较矩阵C ,也叫正互反矩阵. *()k k ij C C =,0ij C >,1 ij ji C C =, 1ii C =. 若正互反矩阵C 元素成立等式:* ij jk ik C C C =,则称C 一致性矩阵. 标度ij C 含义 i C 与j C 的影响相同 i C 比j C 的影响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