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研究对象:

是财经类的基本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

以货币、信用和银行的本质、职能、作用及货币的信用运动的规律和各自的特点为研究对象。

本课程主要内容安排

货币

信用

利息与利息率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基本要求:

(1)通过对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介绍,掌握原理、知晓运行机制、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最新动态;

(2)通过对货币的需求、货币的供给、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几个方面的介绍,引导从整体上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国际金融一般知识和原理的介绍,初步掌握对外开放经济模型中的金融问题的分析途径。

第一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10斤茶叶

相对价值形式(relative value) 等价形式(equivalent)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是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其它商品上。

10斤茶叶

1只绵羊=20斤米

10捆烟叶

(3)一般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10斤茶叶

20斤米=1只绵羊(媒介商品交换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

10捆烟叶

(4)货币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某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

10斤茶叶

20斤米=1分黄金

10捆烟叶

总结: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西方学者观点

克服物物交换的缺陷

时间与需求的双重一致性

*问题:

假定简单经济中只生产四种商品:

香蕉、滑雪板、手机和大米,共有多少交换比率?

答案:6种,即6种价格

易货贸易(物物交换)下:

Rn=N×(N-1)/2

Rn:在易货经济中不同价格或兑换率的数量

N:经济中商品与服务的种数

如有4种商品,则有6种兑换率(价格)

如有1000种商品,则有499500种交换价格。

经过比较所有可能的价格,以便判断是否以最合适的价格进行买卖。则这样庞大的种数的交换价格带来很高的交易成本同时缺乏效率。

问题的解决:

选出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的价值标准(基准-numeraire)

所有其它商品都用它来衡量或报价

(1)若使用新的商品为基准,交换价格的种数减至N

(2)若使用现存的商品为基准,种数减至N-1

*讨论:

若选用的基准是商品,交易仍然存在困难

(1)基准商品无法分割

(2)基准商品的购买力价值波动幅度大

(3)不便携带

若选用的基准商品易于分割、价值稳定及储藏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交易成本必然会进一步降低。这样的基准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引入物物交换后,促进了经济总福利

(1)通过交换价格种数的急剧减少,节省了有效开展贸易所需的时间和信息

(2)通过允许人们专门从事他们最擅长的工作,不必像以前那样自给自足和进行缺乏效率的生产活动

要胜任货币的角色,充当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职能:

1. 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或记帐单位

3. 价值贮藏

总结: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结果,生产、交换和单位资本的收入都提高了。货币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社会革新。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固有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Measure of value):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一)概念:是指货币是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二)货币为何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本身有价值

(三)货币怎样表现商品的价值:价格。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增减呈正比例变化,随货币价值的增减呈反比例变化。

(四)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否需现实的货币:只需想象或观念货币。

(五)价格标准:每一货币单位所具有的、用以测定一切商品价格的贵金属重量就是价格标准。

二.流通手段职能(means of ciculation)

(一)概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媒介作用。

(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否需现实货币:必须。但可是不足值的货币或货币符号。(三)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局限性;隐藏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一)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而进行单方面转移时。

(二)产生:随信用买卖和延期付款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支付手段就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以外(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领域,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

(三)特点: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相分离;商品价格是在订立支付契约时就确定的;货币既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也不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而是作为履行契约的支付手段。

(四)对商品经济的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又进一步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扩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四.贮藏手段职能(means of store)

(一)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

(二)足值的金属货币是储存价值的唯一形式吗?否。价值符号贮藏条件:一定的客观限量;不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

(三)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原因:调节货币流通;商品生产者正常经营的条件;致富的欲望。

五.世界货币(World money)

黄金,美元,欧元,人民币

*西方学者观点

1. 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或记帐单位

3. 价值贮藏

一.理论上定义:

即从货币功能的观点来讨论货币定义存在许多分歧

狭义定义:认为货币主要功能是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人,主张货币定义应限于通货和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的总和。

广义定义:

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媒介,而是价值贮藏,从该角度观察,商业银行体系的其它存款,如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显然也是货币。

*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

更广义的定义:

有些学者如葛雷、杜宾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和定期存款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应包括在货币定义中。

还有些学者认为除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外,现代社会还有不少金融和信用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和货币性,如政府和大企业所发行的短期债券,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贴现或变现的机会极多,与狭义货币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故也应包括在货币定义中。

二.从实际政策用途上定义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之一般理论>一书中写到:为了方便处理某一问题起见,我们不妨从任何一点为货币及债务之间划分界限。……实际上,为易于解决问题,货币定义时常包括银行体系中的定期存款,有时甚至包括一些金融工具如国库券等。这一见解为各国金融机关所接受。

三.主要定义:

1.一般等价物:马克思

2.社会计算的工具或选票:列宁:货币证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否,或有多少是社会所需要;反映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耗费是多于还是少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西方经济学中将货币说成是选票。

3.社会主义货币仍定义为社会计算工具。

4.从职能从发给货币下定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5.货币与财富: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并且是财富的唯一形式。6.从控制货币的需求给货币下定义:

IMF:

M1(货币)=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辅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M1+定期存款

四.主要国家的货币定义

1.我国:

M0=流通中现金

M1=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M2=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建筑单位先存后用的自筹基建存款)+其它存款

M3=M2 +政府预算存款+债券市场票据

*例:我国的货币供应

货币概览

货币总量

流通中现金(M0)Currency in Circulation

货币(M1)Money

货币和准货币(M2)Money & Quasi-money

2. 美国

M1包括:(1)处于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通货;(2)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包括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4)其他各种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性质相近的存款,如NOW,A TS。

M2等于M1加上:(1)存款机构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和美国银行在世界上的分支机构向美国居民发行的隔夜欧洲美元;(2)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3)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4)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金额(MMMFS)

M3等于M2加上:(1)大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上);(2)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等。

L是大于货币的一种口径,等于M3加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

*问题:

外国政府的存款如何处理?是否列入货币统计口径中?

总结:

1.货币被定义为广泛被接受用于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的任何东西。包括:现钞和硬币、活期存款和银行与存款机构的其它支票存款。

2.只要新的金融发展继续减少传统货币度量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须定期修改货币定义

*问题:

哪一种货币度量最有用?

提倡广义货币度量的倾向于什么?是稳定经济还是相反?

强调稳定经济活动,或至少为防止货币供给的突然变化对经济造成损害而控制货币供给;

哪种货币最好没有一致意见;

但最好的货币度量是能够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度量

第四节货币的价值

一、货币价值的涵义

一定单位的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定单位的货币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它的价值越大。

当某样东西的价格上升时,货币在这件东西上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二、货币价值的衡量

国内价值:物价

国外价值:汇率

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

三、汇率: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四、货币的管理

货币管理社会还是社会管理货币?

由于价格反映了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供给量在经济中充当了战略性的变量。

在任何时候,货币的供给量越大,以商品和服务表示的货币的交换价值就越低,平均价格也就超高。

结论:

(1)恰到好处的货币数量才能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避免通货紧缩

(2)货币无法自我管理

(3)管理货币必须相当明智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诸形式:随货币制度的进化和发展而异

(一)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商品货币或足值货币

1.概念:任何货币,如其作为货币用途和价值与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则统称为实物货币。

特征:普遍承受性,价值稳定性,轻便性,耐久性,价值统一性和可分性。金、银、铜等主要金属具备。

2.发展:经历了金属块货币向铸币、由贱金属向贵金属的演变。19世纪黄金被用作货币。金属块货币:以金属商品的自然形态(条、块)直接充当货币。

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二)代用货币:

1.概念: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商品货币的货币。用货币的本身价值低于其货币的价值,常分为纸币、银行券。

2.产生原因(好处):印刷成本低,避免日常磨损,避免劣币逐良币(货币流通混乱),比金属货币易携带和运输。英国16世纪产生了代用货币,美国1900-1933年实行的黄金券的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形成

(一)前资本主义的铸币流通特点

(1)铸造权分散;(2)铸币材料是银、铜等价值较低的贱金属;(3)铸币不断变质。(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货币制度统一(2)稳定的货币流通环境(3)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

因此,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许多币制改革的法令,逐步建立了统一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

(三)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货币金属

(二)货币单位

(三)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四)准备制度

1.本位币(主币):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而铸成的铸币,是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特点:足值货币

一般规定:1)自由铸造2)磨损公差3)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4)最后的支付工具2.辅币:是本位币以下供零星支付的小额通货。

特点:(1)通过法律形式与主币建立起固定的兑换比例

(2)非足值货币

(3)不能自由铸造

(4)有限法偿货币

3.纸币:国家发行并依据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4.银行券: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由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

四. 金属货币本位制度

一.种类

(一)银(单)本位制(Silver standard system)

(二)金银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system)

*问题:劣币驱逐良币(格莱辛法则):当一国是复本位制流通时,面值相同,并同具无限法偿能力,当其价值不相等时,低值(劣币)驱逐高值(良币)。硬币收藏,纸币流通,同一金属流通,新币收藏,旧币流通。

*例:如美国1834年前金银比价为1:15,而法国为1:15.5,则美国黄金流入法国,法国白银流入美国,美国1834年改为1:16,又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三)金(单)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

(1)金币本位(gold coin standard)

(2)金块本位(gold bullion standard)

(3)金汇兑本位(gold exchange standard)

(4)新金汇兑本位(new gold exchange standard)

(5)国际金汇兑本位(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1.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金铸币为本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2)辅币与银行券同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3)黄金与金币可自由地输出入国境。

2.作用:(1)促进生产发展(2)促进信用制度发展(3)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缺点:

(1)黄金产量有限(2)货币流通自由调节机制的局限(3)对外的自由调节使一国易受国际经济的影响

4.其它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

概念:即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或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特点:国内没有金币流通;有限制的金块兑换;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制

(2)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本位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等。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

(3)国际金汇兑本位:

五. 纸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一)概念:非实体货币本位(Non-Commodity currency standard),即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的等价关系,而以纸币为本位货币。

(二)不兑现货币(信用货币):

1.概念:通过政府指令而非作为商品获得价值的纸币称不兑现货币或信用货币。据经济联系中的信用关系得以广泛行使。

2.产生原因:

(1)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其本身价值不但低于货币价值,而且和代用货币不同,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

(2)货币的性质(价值符号)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3)为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好处:制作成本低;货币流通量由人决定而非变化莫测的采矿发掘而定。

3.形态:

(1)辅币:用耐磨的贱金属铸造的不足值货币,以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需要。多以贱金属铸造(也有以纸制的),由国家垄断铸造或发行,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的支付手段。(2)钞票或纸币:指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发行权与辅币同,即各国政府。

(3)银行存款:作为支付手段,最重要的是活期存款。

通货:包括钞票、铸币和辅币,即在社会大众手中流通的交易媒介,多用于日常生活的小额支付。

货币:除包括通货外,还包括银行存款。

现代各国的货币基本上是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其主要形态是钞票与支票存款。

(三)纸币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放款投入到流通中的

3.国家对通货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国家垄断纸币的发行

5.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在一国内具有无限法偿力,但不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他法偿货币可依等价相互兑换;

6.货币供应量不再受金、银的约束,可视经济情形作适量的发行

7.一般处于贬值状况,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对内价值及对外汇率须作有效的管理,使其价值稳定

8.在银行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现金流通不断缩小,非现金流通不断扩大

六、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

(二)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1999年元月1 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洲货币体系参加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可继续流通到2002年6月30日停止使用。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

*思考题:

1. 设在原始社会条件下只有8种商品,在易货经济社会,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价格或兑换率?如果是货币经济条件呢?请列举8种商品,列表表示兑换率。

2.现在假设同样的社会生产1万种商品,如果经济建立在物物交换基础上,将有多少种价格?在货币经济中呢?

3.1994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1%,货币的哪些功能受到的损害最大?为什么?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的产生)

一.信用的概念

1.即借贷行为,也即商品或货币所有者将商品或货币暂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的行为。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特点:增值性,偿还性

2.信用的要素

品德(character):指一个人有偿债的决心。反映一个人过去的道德记录。

资本(captial):衡量借款人所有资金的价值、性质与大小,特别注重其价值的稳定性与变现能力。

能力(capacity):是一个人广泛运用其才能对所借资金善为使用。取决于一个人的年龄、商业经验、教育程度、共同意识与机智。

担保品(collateral):借款人以容易出售的资产作抵押,以减轻风险及损失。

二.信用的产生

(一)信用产生的基础:

(1)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其次,信用只是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

总结:私有财产的出现。但货币与信用谁为谁的前提很难导出。

(二)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活动的基础:赤字单位与盈余单位间的资金互通有无是现代信用的内容。

(三)信用与债务是同现象的两面:信用是将来收款的权利;债务是将来还款的义务。

三.信用的分类:

(一)以债务人的性质分:个人债务、商业债务、政府债务

(二)以债权人的性质分:个人、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所贷放的信用

(三)以债务发生的目的分:消费信用、生产信用

(四)以债务发生至偿还的时间长短分: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

四.信用的经济功能

1.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效用

2.促进了企业投资和生产力

3.增加消费,促进就业

4.增加国民货币收入

5.调节货币供给量

6.节省现金输送与减少危险

第二节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

(一)概念:最古老。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原始公社未期出现,最初部分以实物形式出现。随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才成为主要形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了广泛发展。

(二)发展的原因:

(三)作用:两面性

二.国家信用

(一)概念: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而出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二)方式:债券

(三)种类:国内和国际信用

(四)特点:

1.债务人是国家

2.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的需要

三.商业信用

(一)概念:企业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二)形式:赊销和延期付款

(三)局限性:规模、方向、企业提供能力方面

四.消费信用

(一)概念:工商企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二)形式:赊销、延期付款、消费信贷

(三)作用:双重性

五.其它:

(一)国际信用

(二)民间信用

(三)租赁信用

第三节信用流通工具(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一.定义:

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为各种信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服务。

由于信用形式多种多样,为其服务的信用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

1.按流通范围的大小分:

2.按期限分:

3.按发行者分:

三.特征: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1.流动性:

指一种资产立即变现的容易程度和意愿。

金融工具具有极高流动性必须满足三个前提:

第一,必须很容易地变现;

第二,变现交易成本必须极小;

第三,本金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 风险性:

指到期不能收回最初投入的全部资金。分为: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

违约风险:指由于金融工具发行人破产而不能收回本金或利息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指金融工具的价格或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

3.收益性:

指持有金融工具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收益率:即资产的回报率,以每年一定的百分比表示。通常,收益率由金融工具每年收益除以其价格或面值来计算。

名义收益率

即期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

四.主要信用工具:

(一)支票:支付命令

(二)汇票:支付命令

(三)期票:支付承诺

(四)股票:股权凭证

(五)债券:债务凭证

*思考题:

以你作为一个资金贷出者的个人观点看,你把资金投向金融市场会出现哪些问题?

举例说明金融工具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间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及利息率

一.利息

(一)概念:是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二)利息的性质:由利息的来源决定,利息的来源又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社会制度下,利息的来源不同,性质也不同。

二.利息率:

(一)指借贷期内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的比率,反映利息水平的高低。以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表示

(二)计算方法:

1.单利法:

利息额=本金×利息率×借贷期限

本利和=本金×(1+利息率×借贷期限)

单利:I=P×r×n S=P(1+r×n)

2.复利法:

利息额=本金×(1+利息率)期数-本金

本利和=本金×(1+利息率)期数

复利:S=P(1+r)n I=S-P

三.利率体系:

各种利率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利率体系。

由各种利率、各种利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同种利率的差别构成。

(一)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四)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五)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六)基准利率

第二节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

(二)可贷资金理论

利率被定义为取得借款权或可贷资金而支付的价格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任何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或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利率升高。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或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下降。

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的来源

供给来源需求来源

个人储蓄家庭信贷购买

商业储蓄企业投资

政府预算盈余政府预算赤字

货币供给增加政府预算赤字

从国外的借款对国外的借款

(三)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利率是一种价格,使得公众愿意用现金形式(货币形式)来持有的财富,恰等于现

有的现金量。利率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引起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

交易动机:与收入相关

预防动机:与收入相关

投机动机:与利率相关。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则反是。

流动性陷井:利率低至某一极限时,货币需求为无限大,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其它资产。

二.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通货膨胀预期

费雪假说:

名义(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关系的方程式:i=r+βpe

i—名义(实际)利率

r—现实利率,即通货膨胀为零时的利率

β--名义利率相对预期通货膨胀变化调整的系数

Pe--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真实利率r保持恒定而β等于1.0,则实际利率的变动将完全决定于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动。

名义利率的变动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实证研究很少将β估计为1。

2.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的方式

货币供给增加流动性效应(流动性增加)r下降

货币供给增加收入效应(资金需求增加)r下降

货币供给增加通用预期效应(通胀率提高)r下降

3.商业周期

扩张阶段利率上升

紧缩阶段利率下降

4.预算

赤字增加,利率提高;

赤字减少,利率下坠;

盈余增加,利率下降:

盈余减少,利率提高。

三.利率的作用

主要通过成本效果、流动性效果和心理效果对经济运行发生调节作用。

1.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2.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3.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利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思考题:

利息率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哪些因素?

评价利息率高低应把握哪些内容?

第四章金融市场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一)概念: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或机制

(二)构成要素1.交易对象2.交易主体3.交易价格

二.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一)基础:信用

(二)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工具丰富;具有公开市场的高度弹性;健全的银行体系;政府财政健全;有广泛的信息通讯网络

(三)发展:1580年意大利威尼斯银行的建立标志放款市场成立。17世纪后得到很大发展(四)目前:金融全球化;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交易证券化;交易手段现代化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信用工具的期限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二)按金融市场级次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三)按交易双方地理位置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四)按买卖对象分:资金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本币市场

(五)按买卖对象分:资金市场、黄金市场、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融通资金

(二)转换资金

(三)优化资金

(四)信息功能

(五)调控功能

(六)利用外资

*发挥金融市场功能作用的条件:

(一)微观行为能够受金融市场的引导

(二)金融市场能够受控于中央银行:

第二节货币市场

一.概念:各类短期资金市场的概称

二.货币市场的交易对象及参与者

(一)货币市场工具(交易对象):货币或准货币

1.国库券:发行的期限从3个月到1年的短期债务工具。(国债通常期限为1年到10年,公债通常为10年到40年)

2.商业票据:是公司为吸引日常商业活动所需资金而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期票。发行者主要是工业公司、金融公司、公共设施和银行持股公司。

3.银行承兑票据:通常是由商业公司签发的银行支票,它规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付款并由支票开出行承兑。

4.可转让CD:CD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接受存款的凭证。发行目的是为了吸引额外资金,以满足额外的货款需求或消除存款提取的影响。

*各国货币市场工具不完全相同,如美国有:

1.联邦基金:是无担保的,通常是在联邦储备银行存款的存款机构的隔夜贷款。

2.回购协议(RP):是公司、州或地方政府及其他实体把拥有的闲置资金贷给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商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短期贷款(通常隔夜)。借方以美国政府债券为抵押,使贷款没有违约风险。

3.欧洲美元:指以美元为面值而不是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存在于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的存款。

(二)主要参与者:

(1)商业银行: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货币)和定期存款(准货币)。资产除贷款外,大部分投资于可销售的短期证券。

(2)中央银行:买卖国库券;利用本国货币买卖外汇。

后果: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货币供应规模;改善国际收支;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三.组成:

(一)同业拆借市场

1.涵义: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市场。在美国按联邦基金利率借贷。

2.构成:

(1)头寸拆借市场:是金融同业为轧平头寸,补足存款准备金或减少超额准备金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隔夜拆借

(2)同业借贷市场:是金融机构间为了调节短期的波动性,满足金融机构规定的强波动性资产的数量而进行的短期融通。最长可为一年。

3. 作用

为商业银行随时调整存款准备金提供了高度的弹性;

促进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化、科学化;

有助于资金在金融体系的合理分配;

为中央银行利用拆借市场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工具;

以同业利率确定贷款额度和优惠利率;将短期贷款有效地转变为长期贷款。

4.交易形式(隔夜拆借):

(1)同城内:通过两张支票交换完成:拆出行对拆入行签发一张中央银行付款的支票,拆入行同时对拆出行签发一张本行付款的支票。支票的金额在同额的基础上加息。前一张支票于当日通过中央银行转帐而兑现;后一张需经票据交换所限于第二天兑付。则拆入行运用拆出行一天期限的超额储备,拆出行则于次日连息一并收回。

(2)同一管辖区:双方谈妥后,由拆出行要求本区的中央银行将约定的金额由其存款帐户中拨入拆入行的帐户内。次日,则由拆入行将同一金额加利息拆回拆出行帐户内。

(3)不同管辖区的交易:双方谈妥后,由拆出行要求本区的中央银行将其存款提出一定金额,并以电报通知拆入行所在地的中央银行,将同一金额转入拆入行的存款户内。次日,以相反的程序完成本金的偿还。

5.特点:

(1)期限短

(2)无担保贷款—没有金融资产作为抵押

(3)利率按日计算

(4)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5)欧洲贷币市场的基础

(6)基本上没有二级市场

(7)没有专门的金融工具在交易双方转移

(二)贴现市场

1.概念:通过票据贴现的方法融通短期资金的场所和机制

2.交易对象:国库券、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及其它商业票据

3.作用:

(1)对工商企业:融通资金

(2)对商业银行:安全性强、流动性强收益强的资金运用

(3)对中央银行:影响市场利率、实现货币政策。是货币市场的积极参加者

(三)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概念:指由票据交换商、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经营银行承兑汇票的市场。

2.承兑:即票据持有者要求债务人签字盖章承认到期兑付的行为。其性质就是承兑人对收款人的一种无条件支付票据的保证。

3.参与者:提供银行承兑汇票的各类银行(手续费);票据交换商(差价);投资者(投资);中央银行(调控)

(四)其它:

1.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指经营大额定期存单的市场

2.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发行和买卖的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一.概念:

资本市场:广义与狭义

证券市场的涵义: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有价证券代表一定的资本所有权或债权的证券。二.资本市场工具(以美国为例的分析)

1.股票

2.公司债券

3.市政债券

4.美国国债和公债

5.抵押贷款

6.抵押贷款证券化

三.证券发行市场:

(一)股票发行市场:是以股票形式将闲散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金的场所。

1.结构:发行者、认购者、承销者

2.股票发行目的:是股份公司决定股票发行额度、发行时间、发行方法、发行条件的前提和依据。

3.发行种类:平价发行、时价发行、无偿发行、分股发行(在不改变公司的资本金和财产状况的情况下,增加股票的发行数,并根据其增加比例,重新按原持股数,将分割后的股票分配给股东)

4.发行方式:

(1)股东配股

(2)私人配售

(3)公开招股

(二)债券发行市场: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市场

1.结构:发行者、投资者、经纪人

2.发行限制和发行条件

(1)限制:防止发行者因过度借款而影响其财务的健全性、安全性,防止债权者受损。公司债商法及其它特别法限制;国债由财政法限制;地方债由地方财政法限制;金融债由银行法限制;

(2)条件:名义利率、偿还期限、发行价格、发行者的信用程度、担保能力、偿还方式、财务限制、信用评级

3.发行方法:直接发行、间接发行

4.偿还方式:

定期偿还(定期一定全额偿还、定期分批偿还)

随时偿还(随时一定金额偿还、随时分期偿还)

四.证券交易(流通)市场:

(一)股票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按时价进行买卖的场所。中心是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金融机构是重要参加者。

1.组织:

(1)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发行和买卖有价证券的金融机构,其业务: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大学课程-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____________ ,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观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的大小而与利率无关。 4、按照部门差异型通胀的解释,由于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两大部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于一致,最终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央银行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 6、理论上讲,利息率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证券流通市场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场外市场。 8、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架构。 9、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融资的目 的。 10、从货币供给机制过程看,中央银行供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银行创造存 款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0 X1分=10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表中相应的题号中) 1、我国目前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实际利率。 2、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3、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复习1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复习 1.金融市场的种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3)现贷市场和期货市场 (4)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以及国际性金融市场 2.现贷市场和期货市场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 答:现货割的。所以,期货的大户机构往往是现货和期货都做的,既可以套期保值也可以价格投机。普通市场(Spot Markets) 是指对与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工具市场相对的市场的一个统称。现货市场交易的货币、债券或股票是衍生工具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 instruments)。在外汇和债券市场,现货市场指期限为12个月左右的债务工具(如票据、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 期货市场: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是多种期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组织化和高度规范化的市场形式。既是现货市场的延伸,又是市场的又一个高级发展阶段。从组织结构上看,广义上的期货市场包括期货交易所、结算所或结算公司、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员;狭义上的期货市场仅指期货交易所。 区别:期货是相对现货而言的。他们的交割方式不同。现货是现钱现货,期货是合同交易,也就是合同的相互转让。期货的交割是有期限的,在到期以前是合同交易,而到期日却是要兑现合同进行现货交投资人往往不能做到期的交割,只好是纯粹投机,而商品的投机价值往往和现货走势以及商品的期限等因素有关。 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答:(1)市场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 ①政府。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在货币市场上,政府通过发行国库券借入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各国政府主要利用发行国债满足资金需求。 ②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流通状况,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吞吐基础货币,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参与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宏观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的政策需要为已任。 ③商业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充当资金的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人等多重角色。 ④企业。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同时也为市场提供巨额、连续不断的资金。 ⑤居民个人。居民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2)金融工具。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就是货币资金,但由于货币资金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交易,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来进行交易,因此,金融工具就成为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载体。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随时可以流通转让。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分别满足资金供需双方在数量、期限和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市场上为不同的交易者服务。 (3)金融工具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上价格发挥着核心作用。 (4)金融交易的组织方式。受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交易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交易双方交易意愿的影响,金融交易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方式:一是有固定场所的有组织、有制度、集中进行交易的方式,如交易所方式;二是在各金融机构柜台上买卖双方进行面议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如柜台交易方式;三是电讯交易方式,即没有固定场所,交易双方也不直接接触,主要借助电讯手段来完成交易的方式。这几种组织方式各有特点,分别可以满足不同的交易需求。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上这几种组织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彼此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 4.简答:金融市场的功能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按知识点整理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习讲义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习讲义(第四版): 1、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3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或银行券) 4、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存、储蓄、其他) 5、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6、商业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③信用资本和产业资本变动是一致的。 局限性:①信用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确定;②商业信用更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③对象上的局限性。 7、银行信用: 定义: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特点:①贷出的资本以货币形式提供,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②属于间接信用;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局限性:无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但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求

助于银行信用。 8、国家信用: 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特点:①以国家政府为主体;②安全性最高;③资金主要用于财政方面,用途专一。 9、消费信用: 定义: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需要消费者个人具有偿还能力;②非生产性;③利息高,违约惩罚也高。 10、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11、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特点:①抽象性;②不可争辩;③流通性。 1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同城);银行汇票(异地)。 13、信用工具的总特点:①偿还性;②可转让性;③本金的安全性;④收益性。 14、利率的分类: ①年、月、日;②固定、浮动;③实际、名义;④市场、官定、公定;⑤长期、短期; ⑥一般、优惠。 15、利率的作用: 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 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作为资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16、平衡国际收支详解: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将本国利率调整高于其他国家,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国短期资金;当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提高短期利率,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资流入。以此达到内外部平衡。 17、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其构成是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类型。 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B=P*R(B:收益P:本金R:利率) 4.消费信用:指由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方式:赊销和预付。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5.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和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6.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两者之和。 B=R+C 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Ms/△B, m表示货币乘数, △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7.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该比例称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8.原始存款:一般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货币理论(上)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3)财政部购买黄金;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 ) A、货币金属说 B、货币名目说 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D、国家的发明创造 2、(A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C )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同方向 B、反方向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C )。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信用是( D )。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8.下列变量中( C )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 )。 A、5% B、8% C、4% D、10% 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C)。 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12、商品的价格( A )。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年)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 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 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 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 利率的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 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货币银行学》历年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套2008、12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2、银行作为一种企业,与工商企业有共同点,表现为() A、活动领域相同 B、经营的对象相同 C、经营活动的目的相同 D、资金来源相同 3、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4、信用是()。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5、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6、《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 B、8% C、4% D、10% 7、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A、1765 B、1921 C、1694 D、1473 8、“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出现的货币制度是( ) A 、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D、银本位制 9、1984年以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0、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时() A、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下降 C、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11、以下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 A、政府公债 B、国库券 C、企业中长期债券 D、股票 12、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A、再贷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货币发行 13、下列哪个属于间接融资() A、商业信用 B、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银行贷款 14、集中存款准备金,体现了中央银行什么职能()

货币银行学常考知识点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s=m * B 其中:Ms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着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 *一、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又因为它们构成中央银行负债,是中央银行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所能强力控制的,所以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 第一节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基础货币的若干特点:第一,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供给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第二,基础货币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第三,基础货币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其运动的结果能够增加或减少数倍于它本身数量的货币。第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节再贴现率与改变基础货币数量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特定的总需求水平。 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由上表可以发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同项目的变动可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政府的财政赤字与盈余 当政府面临财政赤字时,其弥补渠道对于基础货币变动具有不同意义:其一,向中央银行借款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其二,增加税收或发行新的公债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影响基础货币,当公众支付税收或购买国债时,基础货币会暂时减少,但当政府支出这些债务时,它又回到流通中,使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有水平。此外,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会扩大基础货币。当财政收支出现盈余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2、黄金储备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中央银行由于收购黄金、增加黄金储备而投放了等值的通货,基础货币增加。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而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也会增加基础货币。 3、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 三、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如果以t代表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则每一元活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2013-2014学年二学期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20140324104121答案

黑河学院2013-2014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C卷)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8小题,共24分) 1、货币供给 答案:是一动态概念,是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需求 答案: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3、实际货币需求 答案: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 4、原始存款 答案: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5、货币流量 答案: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6、货币购买力指数 答案: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实际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速度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8、消费者价格指数 答案:是指一定阶层的居民根据其消费习惯,选定若干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计算这些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费用,并考察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动。 二、填空(11小题,共11分) 1、货币流通容纳量弹性实际上是()的表现形式。 答案:市场供求弹性 2、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分析,货币可划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货币当局的负债(通货)、商业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 答案:货币供应量 4、存款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越()。 答案:小 5、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 答案:恒久收入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汇总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五、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 银本位制 银币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货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币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制金汇兑本位制 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