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复习试题

灾害地理学复习试题
灾害地理学复习试题

1、自然灾害系统:从此角度解释中国四类自然灾害的特点。

答:由孕灾环境(E)、致灾因子(H)、承灾体(S)和灾情(D)四个要素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5)危害的严重性(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2、自然灾害链,中国主要的灾害链。

答:自然灾害链就是一系列自然灾害相继发生的现象。中国主要的灾害链:寒潮大风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台风暴雨灾害链、干旱灾害链。

3、海啸形成条件、类型及特点。

答: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

(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

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 未完!!!

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有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诱发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带来的滑坡海啸……

海啸特点:海啸波波长非常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

4、风暴潮形成条件及特点。

答:形成风暴潮一般有三个条件:

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5、台风源地、生成条件、影响。

答:源地: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暖水层深度要不小于60米,其温度不低于26.5℃;二、要有适合的流场(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6、龙卷风生成条件、影响。

答:强烈的暖湿上升气流、水平风,这样形成内部气压低,外部气压高的涡旋。影响: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7、赤潮概念,形成条件。

答: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形成条件: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①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②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②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8、寒潮概念,形成及影响我国的寒潮。

答:.概念: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9洪水类型。

10、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形成原因: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1、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点。

12、中国旱灾的多发区域及各区域旱灾多发的原因。

答:.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华北原因:1、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13、试述地理学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1)研究对象的同一性(2)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分析——地理的长项(3)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和相关性(4)地理学为自然灾害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14、地震震级与烈度。

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单位:里氏震级)

15、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中国西南地区多发泥石流、滑坡的原因。

滑坡:地形地貌:斜坡的高度、坡度、形态及成因影响

地层岩性:通常发生在亲水软化土层和软性岩层中。土岩结合;软硬岩互层;均一的岩土体中有贯通的节理裂隙面

地质构造:构造带岩体破碎;构造结构面(节理、断层、层理、岩层面、不整合面等);上部透水层,下部为不透水层

水文地质条件:润滑;加重,动静水压力;渗流侵蚀等

触发因素:地震,降雨、融雪、地表水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矿山开采等

泥石流:(1)地形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地质条件

(3)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4)人为因素

西南地区原因:(1)地势起伏大,坡度陡(2)降水较多,暴雨集中(3)地处亚欧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频发(4)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松散

16、中国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及各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答: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2017秋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自然灾害中种类最多的是() A. 洪涝灾害 B. 地震灾害 C. 气象灾害 D. 蝗虫灾害 正确答案: 2. 我国的冷潮空气活动的路径不包括() A. 西北路 B. 北路 C. 南路 D. 西路 正确答案: 3.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不包括() A.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对生物的危害 C. 对物品的危害 D. 对外太空的危害 正确答案: 4. 冬半年影响我国气候是 A. 梅雨锋 B. 赤道锋 C. 冰洋锋 D. 复合锋 正确答案: 5. 我国重旱和极端干旱区主要位于() A. 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农业干旱的是() A. 土壤干旱 B. 生理干旱 C. 水文干旱

D. 大气干旱 正确答案: 7. 下列不是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的研究的是() A. 城市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B.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C.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研究 D.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正确答案: 8.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A. 沙漠与沙地 B. 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C. 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D. 沙场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在降雹以时间分类中的是() A. 午后型 B. 傍晚型 C. 午后傍晚型 D. 上午型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森林灾害的是() A. 火灾 B. 干旱 C. 蝗灾 D. 冻害 正确答案: 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减轻气象灾害的系统工程包括() A. 防灾 B. 致灾 C. 抗灾救灾 D. 重建 正确答案: 2. 冰雹发生的局地环境条件包括()

管理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6.A 7.C 8.A 9.C 10.C 11.B 12.D 13.C 14.D 15.C 二.名词解释题 16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经济体)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经济体)造成影响,但此人(或经济体)并没有为此支付或得到补偿。 17答案: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表达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 18答案: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 19答案: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的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答案:如果企业增加某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1个单位,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这一利润增加额就是该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三、简答题 21答案:估计短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简单外推法;(2)回归分析法。 估计长期成本函数的方法:(1)回归分析法;(2)技术法。 22答案: 相同点:它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不同点:

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3)减少风险;(4)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5)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 24答案:从长期看,垄断性竞争和完全竞争一样,一是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二是企业可以选择最优规模。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和经济亏损,市场就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它的成本曲线相切,使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在这个行业里,企业不进也不出,处于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时,企业选取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四、计算题 25解:TC=TF+TUC=TF+Q3-10Q2+50Q (TF为定值) (1)MC=dTC/dQ=50-20Q+3Q2 MC最低,则:MC'=0,得-20+6Q=0,Q=10/3 (2)AVC=TVC/Q=50-10Q+Q2

灾害地理学作业

滑坡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滑坡概念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二滑坡所产生的危害 1.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2.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3.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4.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三滑坡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 1.按体积划分 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 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 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 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2.按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4.滑坡规模大小划分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需求交叉弹性的三种情况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 2. 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主要有、市场、。 3. 市场结构模式包括、、、和。 4. 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 2. 边际成本 3. 撇脂定价 4. 风险损失 5. 货币的现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2. 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3. 企业的定价目标最主要的有哪些? 4. 简述风险决策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卡特尔式决策为什么不稳定? 2. 试述投资的特点。 五、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某啤酒公司的生产管理部门估计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增加一个工人可以增加400瓶的产量,如果不增加工人而增加一台设备则每天可以增加1 200瓶的产量。设备每天的租金为400元,工人的每天工资为35元。 (1)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各为多少? (2)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多少? (3)目前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不是,应该怎样进行

调整?

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物流效用增长率。 2. 成本、产品属性 3.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4. 突发性、可测定性、多变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是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分析技术,建立表现变量间数量关系的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来说,定量预测法又包括趋势外推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类。 2.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产生的总成本的增量。 3. 所谓“撇脂定价策略”,又称高价法,即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将新产品的价格定在高于老产品价格多倍的价位上,并且抢占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出售,突出“新”给顾客带来的更多效用,以便尽快收回投资,取得相当的利润。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这实质上是先高价后低价,尽快收回投资和利润的做法。 4. 风险损失是由风险事件引起的非意愿、非预期的利益减少,包括直接风险损失和间接风险损失两种形态。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有形、可准确计量的损失;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无形、不能准确计量的损失。 5. 货币的现值表示资金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序列的起始时刻的现金流量,即相对于某个特定时间序列的起始点开始的将来的任何较早的时间价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之,家庭收入越高,家庭用于食物消费所占的比例则越小。这是因为食品缺乏弹性,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的购买,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都是弹性大的商品。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完全垄断是指一种市场结构,在该市场里,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其产品没有替代品,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障碍巨大。 2、长期成本函数 正确答案:长期成本函数反映在企业诸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条件下,产量与可能的最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3、影子价格 正确答案:影子价格是企业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量。 4、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5、价格弹性 正确答案: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6、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非竟争性,二是非排他性。 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正确答案: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8、边际投资回报率 正确答案:边际投资回报率是指在各个投资量水平上,每增加1元投资一年能带来多少利润收入。 二、简答题 9、用兼并扩大生产规模比企业自身内部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1)兼并的方法速度更快。 (2)兼并的方法风险更小。 (3)兼并的方法筹集资金更方便。 10、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1)企业对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就是说,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之间顾客不能倒卖产品。 (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2019届高三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地理课时作业同步测试题:自然灾害(含答案,word版)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地理课时作业39 (自然灾害)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 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 题。 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5 题。 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4.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5.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据此完成6~7 题。 6.9 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 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 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D.P=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C )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 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和竞争厂商一致的是( A ) A.利润最大化目标 B.产出水平 C.生产效率 D.长期的经济利润 12、如果某新产品顾客弹性小,而且具有试制期长和规模经济不显着等特征,那么该新产品定价策略适合于( B ) A.渗透定价 B.撇油定价 C.心理定价 D.折扣定价 13、如果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完全竞争),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应( C ) A.大于市场价格B.小于市场价格 C.等于市场价格 D.大于边际成本 14、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的几种结果和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这种决策叫做( B ) A.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B.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D.随机决策 15、在投资决策中,与决策不直接 ...相关的数据是( D ) A.净现金投资量 B.净现金效益量 C.资金成本与货币的时间价值 D.折旧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 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

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地理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的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等;二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分布规律,如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理规律对于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认识地理事物结构、成因、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答: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在地震带的学习中要运用汶川地震,城市化过程中可以运用身边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地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 2.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3.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让一位学生讲一个地理故事,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多阅读,丰富知识,另外学生这个年龄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期待,这样对我们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展望西安的未来,使学生为城市化尽自己的力量。 五、简述实现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答: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第二.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 1.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水循环”这一内容,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灾害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灾害(灾害和自然灾害必考一个)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2、灾害地理学 是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3、灾害的分类 ①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灾害。②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③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原声灾害、次生灾害。 ④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温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4、自然灾害(要说明的内容和第一条一样)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再过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5、自然灾害的外在特征 ①突发性和永久性。②频繁性与不确定性。③周期下性和不重复性。④广泛性与区域性。 ★6、自然灾害的内在规律 ①灾害链(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偶排链、交叉链)。②边际效应规律(不同介质的交界面)。③灾害发生时间规律性(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各种周期、时效性、持续后延性、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7、灾害的主客体 主体:灾害本身(现象与过程本身)。客体:受灾害影响的人类。 8、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 ①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②各种周期。③时效性。④持续后延性。⑤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9、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因素(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①能量的积累和释放。②协调破坏。③分布不均匀。④沿面运动。⑤通道引诱。⑥外因触发。 ⑦多因强化。⑧空间集中。 ☆10、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答题时需要拓展) ①灾害生态系统。从地理学角度观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类灾类、灾种的区域分异、横向交叉、灾害链及动态变化、认识各种灾类、灾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灾害风险性评价为主要内容。②区域灾害结构。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区域结构的分析,研究区域灾害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认识灾害的特征,进行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制定灾害的区域规划、研究区域防灾、减灾的措施。 11、地质灾害 由于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发生突发或渐近的 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12、地质灾害的分类 ①按空间分布: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②按灾害成因: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和复合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突发性和渐进性。 13、人类与灾害的关系(也有笔记称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对立关系:①成灾客体在增多。②人为破坏作用在增加。③灾害类型在增加。④周期在缩短。 ⑤分布范围在扩大。 统一关系:①没有人就没有灾害。②灾害还可以带来某些好处。③化灾为利。④大的灾害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14、灾害地理的研究特征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相关性。④宏观性。 ⑤应用性和群众性。 15、灾害地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①地域分异规律。 全球地域分异规律(四大洋与六大陆)、陆洋地域分异规律(海陆分布)、区域地域分异规律(各种地带性差异)、地方地域分异规律(灾害的系列性与组合性)、局部地域分异规律(阳坡阴坡水热差异)。 ②系统结构理论。 自然灾害的研究要求我们应用综合性的研究 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性的方法等显得尤为重要。 ③横向交叉观点。 互补相连的两个区域见灾害的互相影响和联系。主要通过水问、大气、人为等过程来完成,即“遥相关”。 16、地震波的分类 ①体波(纵波和横波)。②面波。 17、震级的划分 中国地震6级:①小地震(1~3级)。②有感地震(3~4级)。③中强地震(4.5~6级)。④强烈地震(6~7级)。⑤大地震(7~8级)。⑥巨大地震(≥8级)。

管理经济学试题一汇总

管理经济学试题一 (课程代码:02628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价格下降,则会引起( D ) A. 供给曲线左移 B. 需求曲线右移 C. 需求曲线左移 D. 供给曲线右移 2.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 D ) A.供给富有弹性 B.收入缺乏弹性 C.需求缺乏弹性 D.需求富有弹性 3.净现金效益量是指( D ) A.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 B.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的增加量 C.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 D.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 4.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5.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A ) A.边际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为正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6.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1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 B ) A. 规模报酬递增 B. 规模报酬递减 C. 规模报酬不变 D.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7.一个企业在哪种情况下应该关门( A ) A. AV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B. A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C. 发生亏损时 D. MC>MR 8.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C )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提高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9.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及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这叫做(B ) A.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B.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D.程序性决策 10.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C )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11.光盘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是( A ) A.光盘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需求量的影响 B.光盘价格上升引起光盘供给的增加 C.光盘需求的价格弹性 D.光盘价格上升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进而对光盘需求量的影响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13.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生产第11单位时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C ) A.生产第11单位产品时的TVC是$21 B.生产第10个单位产品时的边际成本大于$21 C.生产第11单位产品时的平均成本是$11 D.生产第12单位产品时的平均成本是$12 14.假定某印刷车间印刷品的价格为每件10元,工人的日工资率为63元。当工人的日投入量L分别为10、11、12、13人时,其边际产量分别为10、9、7、4件,伴随工人人数的增加,也带来其他可变成本的增加,每件印刷品的其他可变成本为1元。为谋求利润最大,该车间应雇用(C )个工人 A.10 B.11 C.12 D.13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A)进行测算。 A.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 B. 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C. 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D. 空间容量和心理容 2、“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 C )影响。 A. 经济 B. 环境 C. 社会 D. 文化 3、在特吉旺提出的舒适指数中,最佳旅游季节位于(B)。 A. -1区 B. 0区 C. +1区 D. +1a区 4、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 D)来分析。 A. 季节性强度指数 B. 高峰指数 C. 回归系数 D. 地理集中指数 5、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C)。 A.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B.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C. 《旅游规划通则》 D.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6、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C)。 A. 内动力 B. 外动力 C. 中间条件 D. 阻碍因素 7、南京夫子庙街区属于城市RBD中的(B)。 A. 大型购物中心型 B.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C. 特色步行街型 D. 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8、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这时最适宜采用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是(C)。 A. 一元线形回归模型 B. 时间序列模型 C. 特尔菲法 D. 引力模型 9、“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这属于( B)的规划内容。 A. 旅游发展规划 B. 旅游区总体规划 C. 旅游区控制性规划 D.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0、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是一种( A)的旅游资源。 A. 非遍在性 B. 遍在性 C. 共性大,个性强 D. 重游率低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属于(C)景。 A. 雄 B. 险 C. 旷 D. 秀 12、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 C)提出来的。 A. 德国学者Christaller B. 美国学者Stansfield C. 加拿大学者Bulter D. 美国学者Stanley 1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这种旅游动机属于( B)。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姓名:宋宗强 学院:药学院 班级:中药一班 学号:2014515159 指导老师:高素芳

中国自然灾害 摘要: 灾害指凡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前者形成的灾害例如地震等,称为自然灾害;后者形成的灾害例如火灾等,称为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往往带有自然变异的特征或变异的性质;目前主要的灾害类型,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人为灾害(有时称为人为灾害)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而成,包括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这类灾害只要人们给予重视并制止,是可以制止的。 (摘自:灾害地理学通论第一章灾害概论灾害的含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摘自:好搜百科《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概括部分) 正文: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悠久开发历史过多地改变了我国的自然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频繁的自然灾害就是这种已大为改观的人工自然、半人工自然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众多,不论在历史上或今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依靠农业活动而生活,众多的人口,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加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迫使人们为了摆脱贫穷与落后而向大自然进行过量的索取。建国后,我国又在加速向工业化推进,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就以频繁发生的种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灾害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校开展《灾害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灾害现象、认识灾害规律、研究灾害对策、探讨治理措施,培养读者对自然灾害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收集灾害信息、整理灾害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学会灾中自救、互救,减少伤亡损失;初步掌握灾害研究的野外考察方法。 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概念: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表现为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表现为内涝和渍水。(3)干旱:主要有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其中包括干旱风和焚风。⑸高温、热浪:表现为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⑹热带气旋:包括狂风、暴雨和洪水。⑺冷害:是

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2017秋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冬小麦冻害的类型不包括() A. 入冬剧烈降温 B. 灌溉不及时 C. 冬季严寒型 D. 早春融冻型 正确答案: 2.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不包括() A.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对生物的危害 C. 对物品的危害 D. 对外太空的危害 正确答案: 3. 下列不是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的研究的是() A. 城市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B.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C.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研究 D.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正确答案: 4.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生态屏障是() A. 森林 B. 河流 C. 草原 D. 湖泊 正确答案: 5. 冰雹不伴有() A. 暴雨 B. 雷电 C. 大风 D. 飘雪 正确答案: 6. 下面哪个不是干旱的种类() A. 春旱 B. 夏旱 C. 风化

D. 冬旱 正确答案: 7. 下列不是尺度气候变化的是() A. 近代观测时期 B. 封建时期 C. 历史时期 D. 地质时期 正确答案: 8. 下列不属于森林灾害的是() A. 火灾 B. 干旱 C. 蝗灾 D. 冻害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A. 沙漠与沙地 B. 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C. 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D. 沙场 正确答案: 10. 我国的冷潮空气活动的路径不包括() A. 西北路 B. 北路 C. 南路 D. 西路 正确答案: 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属于冰雹灾害具有的特征的是() A. 局地性强 B. 持续时间短 C. 突发性明 D. 发生时间集中 正确答案:

灾害地理学总结

一、主要名词术语 1、灾害:是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祸的自然与人为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 3、灾害系统则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 4、灾链就是一系列灾害因成因上有关联而相继发生的现象,还包括出现某种灾害以后使另一种灾害不在发生的情况。 5、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群聚与时间上群发的现象,是灾害时空方面的两个标识 6、灾害群发——由于灾害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结果产生了灾害在时间上众灾丛生与少发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群发。 7、干旱——由于较长时间内无雨或少雨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8、旱涝指数I=某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标准差。 9、寒潮——指高纬度地区聚集的强冷空气南侵造成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并伴有大风、大雪、霜冻等特殊天气现象。 10、孕灾环境——包括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物质文化(人类—技术)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11、致灾因子——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 12、承灾体——指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 13、灾情——指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因灾导致某个区域内,在一定时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14、自然灾害风险——是指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的可能性。 15、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各种可能性分析,称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16、自然灾害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指通过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的手段,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度、受灾程度,进行评定(Assessment)和估计(Estimate)。 17、自然致灾因子多度(HD)——指自然致灾因子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程度, 18、自然致灾因子相对强度(Hi)——自然致灾因子造成的相对破坏或毁坏能力的程度 19、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HC)——各种致灾因子影响面积的百分比 20、自然灾害成灾多度(DD)——指自然灾害灾种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程度 21、自然灾害频次(DF)——一定区域内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22、脆弱性评价——面对自然灾害袭击时易于受灾的程度评价 23、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评估风险区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给风险区造成的可能后果,即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 2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观察外表法,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度、受灾程度等进行评定和估计 25、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指超过某强度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 2、自然灾害的共同特征 自然灾害的普遍性与恒久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全球性与区域性特征 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与迟缓性特点

管理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管理经济学》期中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市场是均衡的:() A当时价格水平是买卖双方可以完全实现其买卖意愿 B价格无升降趋势 C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D以上说法全对 E 以上说法全不对 2、如果需求是无弹性的,那么:() A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减少到2% B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减少2% C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增加2%以上 D 价格上涨2%将导致需求量增加2%以下 E以上说法全不对 3、形如Q=a-bp的需求曲线,其中a与b为正实数,则它() A是双曲线 B有一个恒定的需求价格弹性(常数) C一条向下方倾斜的直线 D是抛物线 4、一条供给曲线Q=e+dp,如果d等于0,那么供给:() A完全无弹性 B缺乏弹性,并非完全无弹性 C单一弹性 D富有弹性 E 完全弹性 5、假设在天然气的市场出清价格上,需求价格弹性是-1.2,供给价格弹性是0.6,比市场出清价格低10%的一个限价将导致:() A 市场均衡量的1.8%的短缺 B市场均衡量的0.6%的短缺 C 市场均衡量的18%的短缺 D市场均衡量的6%的短缺 E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判断 6、假设消费者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葡萄或两个单位额外桔子是无差异的,那么当桔子的消费者量由横轴表示时,无差异曲线是什么样:() A是一条斜率为-1/2的直线 B 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C 是出于原点的斜率为1/2的射线 D 是出于原点的斜率为2的射线 7、给定以下三个商品组合。 A、包括5个苹果和8个桔子; B、包括15个苹果和6个桔子;

C、包括10个苹果和7个桔子。 如果A、B两点在同一条无异曲线上,并且这条无异曲线的MRS逐渐变小,那小:C点的效用与A、B相比:() a. C优于A和B b. A、B优于C c. C和A、B相同, d. (a)或(b)正确,c错误。 8、小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MRS XY>P X/P Y,其原因可能是:() A他的偏好是不完全的 B他的偏好是非理性的 C他不消费X商品 D他不消费Y商品 9、管理经济学应用的经济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来自() A 管理知识B微观经济学C决策理论 D.宏观经济学 10、某企业投资建厂年获利2万元, 把资金投入其他风险相同的事业也可获得2万元利,则该企业投资建厂的经济利润是() A 2万元 B. 4万元 C. 0万元 D. 6万元 11、如果照相机的价格大幅度降低, 则胶卷的需求曲线() A. 向左平移 B. 向右平移 C. 保持不变 D. 发生扭曲 12、行业供给曲线可由行业内各个企业的供给曲线()求得。 A.横向相加 B. 纵向相加 C. 求和 D. 简单相加 13、某地通过调查发现甲产品与乙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0.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产品要增加销售量,应当降低价格 B. 甲产品要增加销售量,应当提高价格 C. 甲产品是正常品 D. 甲产品是低档品 14、过去几年,自来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 你认为该公司应采取何种价格策略() A. 提价 B. 降价 C. 价格不变 D . 无法确定 15、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16、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需求 D.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17、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无差异曲线上 C.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18、可用于企业决策的基础是( ) A .会计利润 B .经济利润 C .正常利润 D .最大利润 19、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 A .产品价格 B .消费者收入 C .广告费用 D .产品成本 20、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 A .低档货 B .高档货 C .正常货 D .都有可能

地理作业73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作业73)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灾害地理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灾害地理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候灾害:由大气圈物质的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就是气候灾害。 2?大气污染:由于大气成分的改变,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显得非常严重。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如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 种物质改变了大气组成,从而使大气质量恶化,原有生态平衡破坏,这就 是大气污染。 3.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屮,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 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4.热岛效应:城市屮由燃料产生的CO 2和人为热源等原因造成的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称为热岛效应。 5.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屮,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屮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6.台风: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 破坏性很大。 7.梅雨 梅雨是初夏时节,从我国长江屮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 6° N?3 4 ° N范围内的地带)到FI本东南部区域内,每年在春末气象气候灾害与对策夏初时节(6?7月),岀现的降水量多、降水次数频繁、阴南连绵的天气,这时正直我国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 8.干热风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或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 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的地方称为:“火风”、“旱风”、“热干风”等。 9.寒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