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本岩石岩性图片

地质学基本岩石岩性图片
地质学基本岩石岩性图片

各种标准岩石矿物图集

照片名称:千枚岩

照片名称:千枚岩3

照片名称:大理岩2

照片名称:板岩

照片名称:斜长角闪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3

照片名称:千枚岩2

照片名称:板岩2

照片名称:榴辉岩

照片名称:片岩

照片名称:片岩2

照片名称:片麻岩5

照片名称:片麻岩4

照片名称:片麻岩3

照片名称:片麻岩

照片名称:矽卡岩2

照片名称:糜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2

照片名称:矽卡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3 :

照片名称:石英岩2 :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3 :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2 :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

照片名称:角闪岩2 :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3 :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2 :

照片名称:无烟煤:

照片名称:泥炭1 :

照片名称:煤:

照片名称:燧石:

照片名称:褐煤:

照片名称:硬石膏:

照片名称:泥炭:

照片名称:石膏:

照片名称:褐煤1 :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泥岩(Mudstone)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普通地质学—矿物

第二章矿物 地质学最直接的研究对象:地壳 元素:具有一定核电荷数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美国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克拉克根据大陆地壳中的五千多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首次算出了16Km厚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地壳中各元素分布极不均匀O、Si、Al、Fe、Ca、Mg、Na、K,8种元素合计占地壳总重量的98.03%。若对整个地球元素含量而言,则依次为Fe、O、Si、Mg、S、Ni、Ca、Al8种元素,占98.4%。 第一节矿物的概念 一、矿物的定义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1.地质作用的产物 实验室制造的物质,通常叫人造矿物(合成矿物),不属于地质学中矿物的讨论范畴。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 2.均匀固体 如冰、石英等。而水、气体不是晶体,也不是矿物。 3.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①单质元素。如石墨C,金刚石C,自然金Au等。 ②无机化合物。如石英SiO2,钾长石K[AlSi3O8],方铅矿、PbS,岩盐NaCl; 煤没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不能用化学式来准确表示,所以不是矿物。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黑云母多种物质聚集而成的,故不能称为矿物。 准矿物: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自然界极为少见,较常见者是A型蛋白石和水铝英石。 二、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态物质。所以矿物都属于晶体。 晶体结构: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呈有序排列的状态。 非晶质体:内部的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1、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矿物的现象。如碳原子可以在中低级变质条件下形成石墨,在超高压条件下

各种常见岩石

各种常见岩石特征描述 岩石名称特征描述图片板岩slate 具特征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基本没有重结晶,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 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 名分类,如灰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由黏土岩、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 所形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千枚岩Phyllite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岩石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理面上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并常具皱纹构造。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 片岩schist 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石英含量一般大于长石,长石含量常少于25%~30%,按主要片状或柱状矿物的不同可分为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片岩的类型主要取决于原岩类型,也与经历的温度压力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有云母片岩类、钙硅酸盐片岩类、绿片岩类(原岩一般为中性至基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钙质白云质泥灰岩等,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是绿片岩相中常见的典型岩石。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钠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等。 )、镁质片岩类、闪石片岩类、蓝闪片岩类等。

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地质学课件

地质学 野外实习指导 张岩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009年10月

一、实习内容与安排 结合“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北京地区选择地质现象较典型的考察路线,通过路线观察和小区域调查,结合室内实习参观(参观地质博物馆),为学生提供印证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规范。现将野外短途实习要求及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教学要求 识记:实习沿线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地貌类型、地层及其时代; 理解: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特征,不同观察点之间地质现象的变化与联系; 掌握:野外定点定位方法,地质露头剖面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露头剖面对比分析方法。 重点:野外定点定位方法,野外工作记录规范,实习沿线地质现象的空间特征解析,地质路线调查资料整理方法。 (二)实习安排 第一天:实习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概况,地质野外实习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参观地质博物馆 第二天:短途实习-昌平碓臼峪。 第三天:短途实习延庆硅化木公园。 (三)实习内容 1、室内实习参观 时间、地点及参观目的: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西四,主要参观地球厅,矿物岩石和厅宝石。要求学生对仔细观察矿物和岩石、并对宝石、化石以及地质发展史有初步了解。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地学类博物馆。该馆藏品有标本10多万件,其中包括古生物万件、地层万件、矿物1万件、岩石6000多件、宝石1000多件、矿床万件、地质现象1000多件,还有多件晶洞和其他标本等。藏品以国内标本为主,巨型山东龙、广东孔雀石晶洞、湖南香花石晶体及雌黄晶簇、贵州朱砂王、山东重28.061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青海重达3561.407克的自然金块、河南丝状自然银以及博茨瓦纳生于金伯利岩中的宝石级金刚石标本、美国重23克的自然铂片等,均为该馆收藏珍品。该馆的陈列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两类。基本陈列包括矿产资源、地球史、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中国矿床、宝石等陈列室。 参观重点: (1)地球史室,重点陈列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物理性质、内部构造和物质成分,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作者: ————————————————————————————————日期: ?

泥岩(Mudstone)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普通地质学 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12*2.5) 地层层序律地质构造硬度块体运动稳定大陆边缘 洋流同化作用深断裂 二、简述题 1、写出下列三对地质概念的区别(6)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断层与节理沉积物与沉积岩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8) 3、为什么“季候泥(纹泥)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记载着沉积物形成的年龄” 4、简述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9) 6判断沉积地层层序是否正常的证据是什么?(9) 三、详述或论述题(70) 1、变质岩的特征如何?10 2、详述火成岩的鉴定方法?10 3、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15 4、海水大规模进退的原因及其地质意义如何?15 5、如何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状分布现象?20 一、名词解释(12*2.5) 变质矿物科里奥利效应火成岩震级逆掩断层差异风化纹泥 地下水潮汐沙漠化块体运动 二、间答题(10*5) 1、全球主要地震带、火山带各有哪些??它们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和异同点? 4、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其地质意义如何?

5、在喀斯特地区,多层溶洞所反映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三、详答或论述题 1、现今地表丰富多姿的地形地貌景观是哪些地质作用的杰作?为什么?(20) 2、如何识别断层?(12) 4、论述沉积岩的研究意义(10) 5、试述夷平面的研究意义(10) 窗体顶端 1.陆地表面形态可划分为、、、和五个地貌单元。 3.河流搬运方式有:、、。 4.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和。 5.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和。 二、单项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斑岩 B 板岩 C 页岩 2.河流侧蚀作用产生地质现象是()。 A 峡谷 B 急流瀑布 C 曲流 3.滨海沉积砾石的长轴与海岸()。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十二五)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课程十二五规划方案 -----探究“双证书”制度下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一、研究计划 (一)课题背景 在我国,学历证书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育和劳动事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教育体系和培训就业体系各自发展的历史产物,二者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学历证书是学历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统一的外在形式。它代表着知识和能力,充当了社会评价和选拔的手段,为人们顺利进入社会搭建了一个平台,也同时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生存空间。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两种制度在法律依据、结构、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并互为补充。然而长期以来,中职宝玉石专业教材在国内尚属空白。学生的学习到的知识基本上是教师通过选购、删选、组合、自编出来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顺应市场经济对宝玉石应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符合市场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适合双证制度的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教材的编写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确定中职宝玉石专业培养目标 (3)确定中职宝玉石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三)研究阶段 (1)2009年7月——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根据对我校宝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及有关珠宝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珠宝专业建设的资料,确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中职宝玉石专业培养目标、中职宝玉石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及课程设置方案对宝玉石专业的课程进行删选、整合,初步完成宝玉石专业的教学内容。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铁质页岩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 (1)低山,海拔500—1000米。2)中山,海拔1000—3500米。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 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分。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米的海底。大陆 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度7分平均宽度约75公里,深约60米,下界深度约为130米。)。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米的狭长形凹地。宽约几-几十公里。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 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 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 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

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

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

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 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 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 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

北大地质学专业介绍及复习方法指导.doc

报考院校专业介绍 1?专业情况介绍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矿物岩石矿床学研究所是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基础上组建而成。包括12个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学科方向: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结构矿物学、成因矿物学、宝石矿物学、矿物岩石材料学、岩矿信息学、矿床学、矿产经济学、油气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现有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9名。多年来,在董申保院士和叶大年院士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不仅在教学上成绩斐然,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在应用开发研究中也独具特色。研究所有关老师编写的10余套教材和研究专著多数获得省部级奖励。高压变质作用、华北麻粒岩、北方花岗岩、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藏成因、储层非均质性、催化生油、风化作用与边坡稳定关系、咔宾碳-石墨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研究、环境矿物学与环境矿物材料学、钙钛矿系列研究、应用结晶学、粘土矿物、造山带成矿作用理论、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等科研项目和方向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宝玉石的检测与研究、沙漠筑路等应用开发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本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13名。在职教员共21名。所长:魏春景副所长:赖勇秦善成员:陈斌陈衍景传秀云董申保关平刘楚雄鲁安怀马瑞志田伟王长秋吴朝东叶大年张立飞张秀莲 构造地质学专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是国家理科培养基地,现在拥有构造地质学、灾害与环境地质学、资源工程地质学、岩石物理学、信息地质学等学科方向,其中构造地质学是全国重点学科。这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环境、先进的实验设备、丰硕的科研成果、自由的学术氛围,是人才成长的理想场所。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已经形成以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术带头人、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有教授(包括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4人。近5年,在SCIENCE、GEOLOGY. JGR和JSG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共278篇(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承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1()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美因茨大学、慕尼黑大学、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人员互访,主持和参与IGCP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 项、国家863课题1项和国家973课题5项。 为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持莘莘学子们对学业的追求,特别设有“地质奖学金” 和“丁东奖学金”,各方面表现优异者还可获得学校多种类型奖学金的资助,强度从1000 -5000元不等,最高可达10000元,获奖比例一般在30 %以上;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可以采用免试推荐、连读、提前攻读等形式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人数一般为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0%以上。

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宝石学基础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Gemmology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其中:授课36 学时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五、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宝石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开阔学生思路、掌握一些实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宝石的基本概念、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绿柱石类宝石、翡翠、玉石、珍珠、其他有机宝石以及金绿宝石等宝石。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其主要目的是: [1]使学生知道宝石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宝石的属性和宝石的价值; [2]使学生对宝石学所涉及到的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使学生对宝石学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宝石品种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会有如下收获; [1]知道、了解宝石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对珠宝店和古玩市场所常见宝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3]初步掌握常见宝石相关的知识,并能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别、评价、鉴赏,进而为进 行宝石收藏或从事相关工作作好理论和实际的必要准备。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 第1章宝石的基本概念(3学时) 1.1宝石的概念 1.2宝石的分类 1.3宝石的命名 1.4宝石的属性 1.5宝石的价值 1.6宝石的性质 第2章钻石(3学时) 2.1概述 2.2钻石的基本性质 2.3钻石真假鉴别 第3章红宝石和蓝宝石(2学时) 3.1概述 3.2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 第4章绿柱石类宝石(2学时) 4.1概述 4.2主要宝石品种

地质学基本知识

地质学基本知识 地质学基本知识(一)——地质学简要介绍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人类对地质的认识,首先是从被视为静止物体的矿物和岩石的研究开始的。通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古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于划分地层,把历史的观念引入了地质学。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比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推理。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归纳出了一套还远不完善的地质学基础理论。至20世纪80年代,地质学已发展成为包含有多项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些分支学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基本事实和原理的基础学科;一类是这些基础学科与生产或其他学科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其中包括: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变历史和演变规律; 矿床地质学——研究矿床的特征、成固、分布及其工业意义;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各圈层和各种地质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探讨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组合、集中分散及迁移循环的规律; 动力地质学——研究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引起这些作用的动力在地球各圈层活动的规律。其中包括火山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冰川地质学等; 构造地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地质体的构造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发展规律及成固和动力来源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包括断裂、褶皱等各种构造形迹及不同类型构造单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发展;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 地球物理学——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的物理性质、结构、形态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地质力学——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 除以上列举之外,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划分,地质学还有许多新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在我们进行宝玉石研究中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作为一个玉石爱好者、研究者,要想对宝玉石有深刻的认识及全方面的了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地质学基本知识(二)——矿物和岩石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这些变化或多或少的被深埋地下或裸露的矿物、岩石所记录。而这些,正式地质学研究可参考研究的主要对象。宝玉石的根本源头,也同样是来自与这些矿物、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矿物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组成矿物的元素,如果其原子多是按一定的形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并具有自己的结构,那么就是晶体。而玉石的矿物结晶体,通常为细晶至隐晶结构。 在宝玉石中,往往晶体颗粒越小质地越优。矿物在地壳中常以集合的形态存在,这种集合体可以由一种,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岩石。在已知的矿物中石英、辉石、闪石、云母、橄榄石、方解石等极为常见,除方解石外它们的化学成分都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石英更是全由二氧化硅组成。石英即是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粗晶体结构岩石,其细晶至隐晶结构,则称为玉髓。黄龙玉,就是一种有黄色玉髓组成的硅质岩,其矿物成分为石英、少量的方解石、少量的铁泥质矿物(2%~3%)、蒙脱石、

第一单元宝石学基础

宝石学基础Ⅱ备课笔记 马家星 2006年9月

第一单元宝石学基础 宝石学基础包括地质学基础、结晶学基础、宝石的地球化学基础、宝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及其它重要性质、宝石的包裹体。本单元要求了解宝玉石形成的地质学因素,掌握宝玉石的基本性质。本单元共24理论课时。 一、宝石的概念: 宝石不仅具有美观和装饰作用,更具有收藏价值。宝石美丽、稀少、耐久。 狭义的宝石属于天然产出、粒度大于3mm的单矿物晶体及其优质材料制成品;广义的宝石包括天然的优质单矿物晶体、矿物集合体(玉石)、人造及合成宝石材料及珍珠等有机物。 二、宝石的分类: 三、宝石地质学基础 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平均厚6km。整个大陆壳是由上部的花岗岩质层和下部的玄

武岩质层共同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分。是岩浆型宝石矿床和高密度矿物发源地之一。 地核:2900km深度以下是地核。 地壳有物质组成: 地壳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各种矿物,各种矿物相互堆在一起形成岩石。 地壳中主要元素有O、Si、Al、Fe、Ca、Na、K、Mg、Ti、H。 地壳中分布最广的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占总量的74%。 矿物 在地壳中分布十分广泛,宝石就是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组成。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可以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有的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Au)、自然铂(Pt)、金刚石(C)等;有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称化合物矿物,如石英(SiO2)、刚玉(Al2O3)等。绝大多数矿物是固体的,也有少数呈气体或液体状态,如天然气、石油等。固体矿物按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 结晶质矿物 是指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组成矿物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方式作规则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构造。 非晶质矿物 是指组成矿物的内部质点不规则排列,没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如欧泊。 宝石中绝大部分矿物是结晶质。由于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就决定了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常见岩石偏光显微镜下照片

常见岩石偏光显微镜下照片 目录 1.橄榄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辉长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玄武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闪长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山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花岗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大理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白云母片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9.黑云母片麻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混合花岗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糜棱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种岩石资料及照片

各种岩石资料及照片

闪长岩 闪长岩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SiO2 含量52%~65%,FeO、Fe2O3、MgO各约3%~5%,Al2O3约16%~17%,Na2O 3%,K2O 2%。矿物成分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一种或数种暗色矿物组成。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是角闪石,有时为辉石、黑云母。岩石中可含少量石英和钾长石,石英﹤20%,钾长石﹤10%。典型的闪长岩中浅色矿物含量65%~75%,暗色矿物20%~30%。结构多半为半自形粒状,斜长石晶形一般较好,呈板柱状,矿物颗粒均匀,多为块状构造。根据石英含量和暗色矿物种类,闪长岩(类)又可分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 闪长岩是一种颜色较深的岩石,多呈灰黑色,带深绿斑点的灰色或浅绿色,色率20%~35%。当暗色矿物因蚀变而绿泥石化,纤闪石化时,岩石显出不同程度的绿色色调,作为饰面石材更具美感。闪长岩的物理特征是:压缩强度130~200MPa(干)或100~160MPa(湿),抗弯强度为10~25MPa,体积密度2.85~3.00g/cm3,吸水率0.4%。 闪长岩类石材矿床多分布于地盾上,其它构造单元上亦可见到。闪长岩很少组成独立的岩体,往往与基性岩,酸性岩或碱性岩伴生,成为其他各类岩石的边缘部分。如果形成独立的岩体,也是一些小型的岩株、岩盖或不规则的侵入体。如山东的“泰安绿”,浙江临海的“大石青”花岗石即属此类,矿体为花岗闪长岩体,矿物成分有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及长石等,不论是“泰安绿”或“大石青”都因有角闪石的存在,且有绿泥石化而且呈浅绿色、青绿色。 闪长岩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而被用作外墙饰面石材。但一般闪长岩抛光较为困难,多用以制作台阶及阳台地板。较著名的品种有山东“泰安绿”,吉林团山的闪长岩。 中粒至粗粒的一种侵入岩,一般由约2/3的斜长石和1/3的深色矿物(如普通角闪石或黑云母)组成。含富钠长石(奥长石或中长石)还是含富钙长石(拉长石或培长石),是闪长岩和辉长岩之间的主要区别。与闪长岩相当的喷出岩(火山岩)是安山岩。闪长岩具有与花岗岩同样的构造特性,但由于闪长岩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