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的制作方法

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的制作方法
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的制作方法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包括灯壳、灯罩、灯座、LED线路板以及LED灯,灯罩与灯壳之间形成的密闭腔体内设有光导条,光导条的内端贴近LED灯,光导条外端内表面设有阶梯状的配光面,光导条贴近LED灯的内端面具有聚光凸面,光导条内表面设有可提高光照度的三棱状的花纹条,所述花纹条从聚光凸面至配光面之间间隔分布,花纹条两侧面之间夹角为60°~120°。本技术通过光导条对光线进行传导,能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光亮

度的损失,光线经光导条的聚光凸面聚光后向灯罩外侧传输,传输过程中的光线经光导条上间隔分布的三棱状花纹条发散、反射而提高了光照度,防止出现暗区现象,最终实现转向灯配光区光线分布均匀、饱满。

技术要求

1.一种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对称设置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背面,包括灯壳(1)、盖合在灯壳(1)上材质为透明塑料的灯罩(2),灯罩(2)与

灯壳(1)之间形成密闭腔体,灯壳(1)内端设有具有内腔的灯座(3),灯罩(2)内端设有安装后位于所述内腔内的LED线路板(4),作为光源的LED灯(5) 设在LED线路板(4)上向灯罩(2)外端发出光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灯罩(2) 与灯壳(1)之间形成的密闭腔体内设有光导条(6),光导条(6)的内端贴近LED灯(5),光导条(6)外端向灯罩(2)外端延伸,光导条(6)外端内表面

设有阶梯状的配光面(7),光导条(6)贴近LED灯(5)的内端面具有球半径

为SR3~SR12mm的聚光凸面(8),光导条(6)内表面设有可提高光照度的三棱状的花纹条(9),所述花纹条(9)从聚光凸面(8)至配光面(7)之间间隔分

布,花纹条(9)两侧面之间夹角为6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其特征是:所述的灯罩(2) 与灯壳(1)呈相配的弧线形,灯罩(2)和灯壳(1)的外端均向后弯曲,光导

条(6)与灯罩(2)为一体结构且与灯罩(2)具有相配的弯曲弧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其特征是:所述的聚光凸

面(8)的球半径为R6,花纹条(9)两侧面之间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其特征是:所述的LED线

路板(4)上连接有接通电源的线束(10),线束(10)通过灯座(3)底部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其特征是:所述的灯座(3) 底部开设有透气孔(11),透气孔(11)内设有透气膜(12)。

说明书

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后视镜背面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道、转弯时均需开启转向灯,以便对后方车辆起到提

醒、警示的作用。转向灯除了安装在车辆前后部两侧位置外,在车辆前部两侧

的后视镜背面也有设置,利用其可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区分转向灯与照地灯的光线,增强转向时的警示效果。

现有安装在后视镜背面的侧转向灯,主要由光源、光线传导以及光线反射等要

素构成。光线通过反射后透过灯罩向外发散,作为光源的灯泡通常是可视的,

数量也较多,反射面一般设在弧形灯座的内表面,通过该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虽然信号清晰度较好,但光线呈发散状,光线的分布均匀性不是很理想,依然

存在着暗区现象。而为了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置光源、反光面之

间的相对位置,特别是反光面的选择,这势必造成转向灯体积较大,不利于在

后视镜内部的安装,甚至会影响后视镜内部其他功能元件的安装。

技术内容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无暗区、

光线分布均匀、能有效提高光照度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对称设置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背面,包括灯壳、盖合在灯壳上材质为

透明塑料的灯罩,灯罩与灯壳之间形成密闭腔体,灯壳内端设有具有内腔的灯座,灯罩内端设有安装后位于所述内腔内的LED线路板,作为光源的LED灯设

在LED线路板上向灯罩外端发出光线,所述的灯罩与灯壳之间形成的密闭腔体

内设有光导条,光导条的内端贴近LED灯,光导条外端向灯罩外端延伸,光导

条外端内表面设有阶梯状的配光面,光导条贴近LED灯的内端面具有球半径为SR3~SR12mm的聚光凸面,光导条内表面设有可提高光照度的三棱状的花纹条,所述花纹条从聚光凸面至配光面之间间隔分布,花纹条两侧面之间夹角为60°~120°。

所述的灯罩与灯壳呈相配的弧线形,灯罩和灯壳的外端均向后弯曲,光导

条与灯罩为一体结构且与灯罩具有相配的弯曲弧线。

优选地,所述的聚光凸面的球半径为R6,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光导条对LED

灯的聚光作用,花纹条两侧面之间夹角为90°,可使相邻花纹条之间反射的光线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

所述的LED线路板上连接有接通电源的线束,线束通过灯座底部穿出。

为能及时散发LED灯产生的热量,并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转向灯内部,所述

的灯座底部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设有透气膜。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高功率的LED灯作为光源,通过光导条

对光线进行传导,能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光亮度的损失,光线经光导条的聚光凸面聚光后向灯罩外侧传输,传输过程中的光线经光导条上间隔分布的三棱状花纹条发散、反射而提高了光照度,并能使反射光线得到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最终实现转向灯配光区光线分布均匀、饱满,满足了车辆转向灯的配光要求,简单化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壳 2.灯罩 3.灯座 4.LED线路板 5.LED灯 6.光导条

7.配光面 8.聚光凸面 9.花纹条 10.线束 11.透气孔 12.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

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对称设置在车辆前部

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背面,对车辆侧方的车辆行人起到警示作用。所述转向灯包括灯壳1、盖合在灯壳1上灯罩2,灯罩2与灯壳1之间形成密闭腔体,灯罩2

与灯壳1具有相配的弧线形,灯罩2和灯壳1的外端均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一

个转角部,其中灯罩2的材质为透光率很高的透明塑料,优选地,本技术中灯罩2的材料选用亚克力,亚克力的透明度大于92%,且具有较好的耐气候变化特性;在灯壳1的内端设有具有内腔的灯座3,灯罩2内端设有LED线路板4,LED线路板4安装后位于灯座3的内腔内,作为光源的LED灯5设在LED线路

板4上向灯罩2外端方向发出光线,LED灯5的数量为三颗,单颗LED灯5的

功率在03.W~0.5W之间,所述的LED线路板4上连接有接通电源的线束10,

线束10通过灯座3底部的通孔穿出。

所述的灯罩2与灯壳1之间形成的密闭腔体内设有光导条6,光导条6与

灯罩2为一体结构且与灯罩2具有相配的弯曲弧线,光导条6的作用是通过导

光介质传导、反射光线,将光从转向灯的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并发散出去,以达到转向灯的配光要求;光导条6的内端贴近LED灯5,光导条6外端向灯罩2

外端延伸至所述的转角部,位于转角部的光导条6外端内表面设有阶梯状的配光面7,通过配光面7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光形,满足配光要求,使散发出

的光线信号均匀饱满。

光导条6贴近LED灯5的内端面具有球半径为SR6mm的聚光凸面8,通过

聚光凸面8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光导条对LED灯的聚光作用,使光线传导更集中。

光导条6内表面设有花纹条9,花纹条9的设置是从聚光凸面8至配光面7

之间呈间隔分布,花纹条9的作用是增加光的照度,减少光在整个光导条6上

传输时的损失,满足转向灯配光的要求,该花纹条9呈三棱状,如图3所示,

花纹条9两侧面之间夹角α优选为90°,这样可使相邻花纹条9之间反射的光

线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使光线更明亮。

为能及时散发LED灯产生的热量,所述的灯座3底部开设有透气孔11,而

防止外界灰尘从透气孔进入转向灯内部,透气孔11内设有透气膜12。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需要变道或转向时,驾驶员发出指令,车辆电源通

过线束向LED线路板4通电,点亮LED灯5,LED灯5发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凸面8的聚光后,经光导条6向转向灯外端传导,传导过程中,光线遇到花纹条9后产生向灯罩2方向的多次反射,增加了光照度,由于花纹条9呈三棱状,反射光线能充分叠加,因此可有效防止转向灯出现暗区现象,光线沿光导条6一直传导到配光面7,由于配光面7和花纹条9的共同作用,光线在光导条6所在区域的传导过程中多次改变方向反射、以及聚集光线量的不断增加,当LED灯5 按频率间隔点亮,外部观察到的配光面7部分发光最强,光导条6上每个花纹条9处显示出流动闪亮的效果,从而提醒行人和过往车辆注意,完成变道或转向后关闭转向灯。

本技术采用了高功率的LED灯5作为光源,通过光导条6对光线进行传导,

能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光亮度的损失,光线经光导条6端部的聚光凸面8聚光后向灯罩2外侧传输,传输过程中的光线经光导条6上间隔分布的三棱状花纹条9发散、反射而提高了光照度,并能使反射光线得到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最终实现转向灯配光区光线分布均匀、饱满,满足了车辆转向灯的配光要求。该转向灯整体美观、新颖,结构简单化,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

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