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论文

汉中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及思考

作者:xxx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国贸xxx班陕西汉中 xxx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本文研究了汉中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大体上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机遇与前景以及有利条件。明确的对观光农业专业的就业市场、环境、形势进行了分析 , 并认为目前是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时机,就业市场宽松,创业项目成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客观的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市场条件,带来了机遇。而中国大部分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农业旅游,在未来几年中将有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存在问题。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既保育生态环境,又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这是把丰富的生态资本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汉中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汉中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间是由汉水冲积而成的汉中盆地;气候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业优势明显,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汉中农业独具特色,生产门类齐全,地域特色明显,农作物南北兼有,商品性强、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汉中农业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厚重,这些有利条件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极佳的物质基础。 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产业列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汉中市乡镇企业局的调研统计截止2008年底,汉中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2户,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6个、农业观光采摘园6个,汉中共有农家乐306户,休闲农庄35户。根据陕西省林业厅的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陕西省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2亿多元,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乡群众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地。汉中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这些资源都成为汉中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宁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有三个:地理环境、交通和经济。

第一是地理环境多种多样。

汉中地处祖国大西南,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间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汉中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原区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海拔601~8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地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壤贫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汉中盆地南北宽约37公里,东西长116公里,约占汉中地区总面积的15.7%,可耕地越亩,其中以水田为主。

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第二是交通便捷。由于西汉高速的建成和西安到成都高铁的建设汉中市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近期新火车站也大体完工,让往来于汉中的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此外,汉中到西安一直有飞机航班,这让西安附近的游客可以更快到达汉中。到达旅游旺季,便利的交通可以让更多的游客很顺畅的来汉中游玩。

第三是最优半径内经济较发达。

汉中地处西安、成都、重庆三大西部重点城市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三大城市的纽带。汉中可以通过西安、成都、重庆、广元、巴中等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使汉中市成为重要的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二、汉中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新意

总体上来讲汉中市的景点不是很多,农业观光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仍是很多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的问题。很多农家乐都是人满为患,很多时候游客竟然没地方吃饭,这说明生意兴旺的同时规模小的问题很凸出。同时,虽然各地农家乐近年来越来越多,但基本上都是相互模仿的,雷同现象突出,缺乏个性和特色,游客在这里除了吃饭、看看风景、打牌,其它还真没什么可以休闲娱乐的。就休闲观光农业的产品层次结构而言,许多观光农业产品明显地存在着产品结构低度化倾向,大众化、低档次、功能单一的普通产品占据绝大多数。相反,高档次、多功能、市场影响力大的观光农业精品较少。

(二)行政管理不到位,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政府部门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目前主要是由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对于蓬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而言,中间肯定存在不少利益,而目前缺乏相关的协调和协商机制,因此不同的部门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制定不同的规范,导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同时,政府希望借助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出台了一些鼓励其发展的政策,比如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这些虽然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由于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造成了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三)区域可进入性差,配套设施滞后

尽管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与西安、成都等主要客源市场的相对距离,但是景点的可进入性还较差,比如南郑县的黎平国家森林公园距汉中市70km,游客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旅途的奔波中。中心城市的综合旅游服务功能比较低,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

购、娱,不能均衡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汉中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议

(一)扩大规模,凸出特色,善于创新

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向规模化发展,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做处不同结构和层次的产品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企业必须凸出自身的特色,只有有了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企业也必须不停地创新,不断推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顾客,不至于让顾客产生审美疲劳。

(二)落实和完善行政管理职能和职责

首先,尽快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休闲观光农业的政府部门,该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同时负责协调农业局和旅游局等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其次,所以政府部门要对区域内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及市场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估,作出总体的规划,引导企业科学投资,这样不但可以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避免了重复建设,而且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三)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围绕市场需求,站准发展定位,利用自己的资源打造的产品也许是融合的,也许是单一的,但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市场的需求,用一种逆向思维来思考市场需求,发展游客感兴趣的观光果园、茶园、植物园、森林游乐园、渔场、采藕、垂钓等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规划,分析当地特色和不足,综合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四、结论

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型产业,理论研究在逐步深入,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融合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协调生态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的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体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长短兼顾,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休闲农业将会蓬勃发展,它既是未来农业的重点开拓领域,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汉中市的休闲农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网络、服务热线、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方式的大力宣传,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关部门通过对主题旅游农产品的全方位系列化的形象塑造,力求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清晰、明确、生动的主题品牌形象,从而打造出休闲农业特色品牌。由于旅游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促销就是城市推销,所以宣传过程中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还要把宝石串成项链,注重整体促销,从而打响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观光农业也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琦;关于生态旅游内涵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2]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2期

[3]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4]成升魁,徐增让,李琛,吴月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5]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年05期

[6]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年10期

[7]袁定明;;我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8]舒伯阳;朱信凯;;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及农户增收效益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7期

[9]刘营军,于永献,高贤伟;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2期

[10]汉中市乡镇企业局,关于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业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1]汉中市旅游局,关于汉中“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思考

[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

[13]陈辉;汉中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4]邢海虹,汉中市农业观光旅游的swot分析;《技术与市场》2012年10期

[15]史颖;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6];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路[N];台州日报;2008年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

《观光农业概论》复习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广泛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家庭副业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 2、旅游具有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等功能,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旅行社部门、游客住宿接待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 部门景区、游览场所经营部门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部门。 4、观光是指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科考健身探险等一切旅游形式。 5、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乡村的风土人情,基本性质乡村性。种类丰富包括农居旅游田园观光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古镇旅农业观光等。 6、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7、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 8、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有自然素材、人工素材、事件素材。

9、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有:①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增收渠道,直接增加农民收益、②降低产业劳动力成本,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③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繁荣农场经济。 10、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有:①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场自然、文化资源、②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农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1、观光农业按经营模式分类有农庄经济型、园区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 12、农家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13、高科技示范园是农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 14、森林公园常见的有山岳森林景观、野生动植观赏型森林环保、科普教育型、沙海探险、山水旅游型型、避暑度假、民族风情型。 15、观光农业运行的组成要素:①对观光农业有着需求的市场、②积极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的政府、③提供观光农业技术的科研部门、④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 16、观光采摘园集生产采摘于一体,一般由生产采摘区、观光休闲区、基础服务区等功能区组成。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前景

一,产业现状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是由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日趋强大的产业,且被誉之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旅游在我国人民中的普及无疑是顺应社会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从事户外活动,这就使得农业旅游园区有着充足的客源保证。 二、市场容量 目前全国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6042家(5A级153家),有星级饭店13556家(五星级758家),旅行社24944 家,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满意”水平。2012年中国在线预订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 1729.7亿元,较2011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将达90.5亿元,相比10年同比增长33.9%。休闲农业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是亿万农民创造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十二五”初年,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

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到1550.6亿元。 三、整合功效测评 观光农业园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观光农业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着特点。观光农业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它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 四、发展优势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观光农业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也是旅游学、园艺学、农学等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观光农业是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依托旅游业的架构和运作模式,形成农旅结合的产业。《观光农业》可以说是站在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沿,对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课程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观光农业》是农学类大专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对《观光农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观光农业这

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 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 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观光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素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食品品质与安全意识,良好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观光农业课程为我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把握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实用、够用”原则。在统筹考虑和选取内容过程中,始终围绕“懂原理、会设计、会经营、会管理”的“三会一懂”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特点为基础,从理论、应用、实践等各个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 五、课程内容设计

浅谈旅游观光农业(一)

浅谈旅游观光农业(一) 观光农业旅游正在兴起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5)民俗观光村。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一)、现状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二)前景1、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观光农业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我们考察整个旅游行业1994年以来的数据资料: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入境旅游人数(万人)4365.444638.655112.755758.796347.847279.558344.39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73.2387.33102.00120.74126.02140.99162.24国内旅游总人次(亿人次)5.246.296.406.446.957.197.4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023.511375.701638.382112.702391.182831.923175.54 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观光农业的特性,对其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从1994年以来的有关数据也表明,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2、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今年我国将分别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争取在“十五”期间形成三区联动、滚动发展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主要是利用富集的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推荐的方式,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在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高水平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续产品。

观光农业项目

观光农业项目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休闲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现代化都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人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使得身心得以休闲的旅游度假成为一种趋势。而集大自然意趣和现代农艺于一身,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观光农业”因迎合了这一趋势,所以在许多城市周边蓬勃发展起来。北京的郊县、上海的浦东、武汉的郊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相继建立起了诸如:“农业大观园”、“农科奇观”、“万果园”、“农林大世界”、“少儿农社”等旅游观光项目。但据笔者调查,许多地方的观光农业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其中,没有按照营销学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运作是导致许多业主惨谈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分析存在的营销问题、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一、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设施与设备、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度假等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它既是对传统农业的拓展,也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农游合一”,农业旅游化、旅游农业化的交叉产业。 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在法国通过“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多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日本各地的观光农业经营者还成立了专门的协会来统一宣传、指导观光农业的运作,共同吸引国内外游客;台湾当局更是把观光农业当成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合理布局等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纵观海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型观光农业。它是以都市人所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来吸引游客参观、参与、品偿、购买。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日本很时兴务农旅游,一些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是都市科技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例如新加坡,在这座花园城市里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名贵蔬菜和水果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得到知识教育和乐趣,有时还能大饱口福。 三是度假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去度假、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无限乐趣。如澳大利亚人常在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身心,孩子则可以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发,以泉州市为例分析了泉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优势,介绍了泉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城乡发展及城乡差距缩小的意义,讨论了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

我国观光农业现状与趋势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5-0835-0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① 孙艺惠,杨存栋,陈 田,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 摘 要: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文章在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要点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指导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现状;动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民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我国观光农业在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3000多个,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之迅猛。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期望,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以期继往开来;同时,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1 发展较快,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1990年代,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活动内容更加丰富。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2001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遍布全国31个省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3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以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图1)。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东省55个,占15.32%,江苏省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其次是贵州省18个,安徽、四川各17个,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其余均在10个以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但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城市郊区,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 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5 Sep.,2007 ①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02E A106003-2)资助。收稿日期:2007-04-27;修回日期:2007-06-28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21536475.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8- 2025)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 ..................................................................................................... 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 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 .............................................................. 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 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 ..................................................................................................................... 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 ..................................................................................................................... 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 ................................................................................................................

观光农业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观光农业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环节是观光农业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或应用于生产,使他们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为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质量,培养农村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教学点应重视综合实践环节的组织,成立专业综合实习领导小组及毕业作业指导小组。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组织实习小组,确定组长和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制定专业综合实习计划。 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填写专业综合实习鉴定表,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综合实习情况和毕业作业分别评定成绩。综合实践环节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免考。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将综合实践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二、时间安排 观光农业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共13周(13学分),其中专业综合实习安排8周(8学分),毕业作业5周(5学分)。 在专业综合实习结束前,学生应结合专业综合实习选定毕业作业题目,之后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并在5周内完成毕业作业。 三、专业综合实习 (一)实习要求 1.专业综合实习应根据当地观光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中央电大提供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省级电大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教学点按要求进行实习组织安排与实施。 2.对实习单位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实习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在当地生产、管理等方面比较规范、技术先进,有能够担任(或协助)指导教师的技术人员。能够与电大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3.专业综合实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组进行。学生完成8周时间的专业综合实习且实习成绩合格(及格、良好或优秀),可取得8学分,并计入毕业总学分。 (二)实习内容 本专业实习内容涵盖观光农业资源、规划、设计、产品、市场营销和园区管理等方面。学生应至少选择下列实习方向之一进行专业综合实习,以便顺利完成毕业作业。具体内容和毕业作业参考题目如下表。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宋金平 师X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00875; 牟春辉 XX东营职业学院,东营,257091 摘要: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游交叉产业。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以及观光农业的类型和特征,并针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观光农业问题对策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ONG Jin-ping1,MOU Chun-hui 2 (1.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 Dongy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Dongying 257091, China) Abstract:Agri- tourism is a kind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tercrossed industry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ined with modern tour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tyle and character of agri- tourism in China, and analyzes problems in agri- tourism develop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gri- touris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观光农业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1]。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2]。 观光农业首先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应运而生,比如日本、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以及我国的XX省等。农业景观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双重特征。发展观光农业要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观光和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观光农业既有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有旅游接待服务活动的开展。从农业活动角度来看,它能生产粮、菜、瓜、果、花、药、木、肉、蛋、奶、鱼等产品,具有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从旅游业角度来看,它可以给游客提供观赏服务、品尝服务、购物服务、务农服务、娱乐服务、住宿服务、疗养服务、度假服务等,具有旅游业的基本功能。 1、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研究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