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主讲人:

参会人员:

会议地址:

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

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

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

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

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

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

D1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 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

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6.2 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

6.3 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7 疫点疫区处理: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7.1 疫点、疫区的划定:

a. 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b. 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7.2 疫点处理:

a.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h 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b.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 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 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e.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常用抗菌药物及服用剂量参考附录E。

7.3 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7.4 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传染源,按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霍乱应急处理预案样本

***霍乱应急解决预案 为及时发现我镇霍乱疫情,迅速采用有效控制方略和办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关于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目 保证一旦发生霍乱流行疫情和重大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并及时采用有效办法予以迅速控制和扑灭。 二、疫情鉴定与分级 (一)疫情鉴定 卫生院在接到霍乱疫情报告后,应成立临床、流行病和检查等小组,及时对疫情进行核算,并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本次职责范畴,拟定疫情级别,提出相应控制办法。浮现首例病例必要由省级组织专家进行核算确诊。 (二)诊断原则 1、诊断原则 对有腹泻,伴有呕吐病人,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或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在腹泻伴呕吐病人血清中检查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抗体有明显升高者即可诊断。 2、诊断原则 (1)疑似病例 具备下列三项之一者: ①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激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浮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病例。

②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 ③浮现无痛性腹泻或伴有呕吐,且粪便或呕吐物霍乱弧菌迅速辅助诊断检测实验阳性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 ①疑似病例寻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 ②疑似病例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③在一起确认霍乱暴发疫情中,具备直接接触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浮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3)实验室确诊病例 ①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在疫源检索中,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先后各6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3、暴发疫情定义 霍乱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普通指霍乱最长潜伏期)突然浮现较多霍乱病例,其发病率超过普通流行年平均发病水平。(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霍乱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即可启动本预案。 对于既往无疫情地区,发生本地感染霍乱病例时,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三、对策与办法

02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 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 较大疫情 发生新型肺炎疫病例;发生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4.3 一般事件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媒介血液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以下哪些条件可以诊断霍乱或疑似霍乱 A. 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B. 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 C. 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体测定效价3被以上增长 D. 在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吐泻症状,不能以其他愿意解释者 E.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分辨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接触史 3、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4、霍乱常见的并发症是 A. 低钾综合征 B. 尿毒症 C. 大关节炎 D. 急性肺水肿 E.代谢性酸中毒 5、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6、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7、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8、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9、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 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10、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1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2、下面有关霍乱弧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弧菌科弧菌属 B.革兰染色阳性细菌 C.显微镜下观察呈弧状或短杆状 D.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 13、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14、有极少数的换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A. 轻型霍乱 B. 中型霍乱 C. 重型霍乱 D. 爆发型霍乱或干性霍乱 1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 O1群古典生物型 B. 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 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 O1群和O22群 二、是非题

(应急预案)霍乱应急处理预案

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霍乱疫情应急处理 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2、应急分级 2.1 重大霍乱疫情(I级) 2.2 较大霍乱疫情(II级) 2.3 一般霍乱疫情(III级) 3、组织机构 3.1 领导小组 3.2 霍乱疫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 3.3 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3.4 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责 4、监测与报告 4.1 监测 4.2 信息报告

5、霍乱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结5.1 霍乱疫情的分级响应 5.2 霍乱疫情的终结 5.3 霍乱疫情后期评估 6、保障措施 6.1 人员保障 6.2 物资保障 6.3 资金保障 7、制定与解释 8、实施时间

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霍乱疫情 应急处理预案 (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霍乱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大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都市<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成都市青羊区范围内重大霍乱疫情和霍乱大范围流行。 2.应急分级 根据霍乱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霍乱疫情划分为三级:重大(Ⅰ级)、较大(Ⅱ级)和一般(Ⅲ级)。 2.1 重大霍乱疫情(I级) 霍乱在我区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其他区(县),有扩散趋势。 2.2 较大霍乱疫情(Ⅱ级) 霍乱在我区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区(县)。 2.3 一般霍乱疫情(Ⅲ级) 霍乱在我区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组织机构 3.1 领导小组 3.1.1发生较重、严重、特别严重霍乱疫情后,在区政府领导下,根据霍乱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区卫生局成立霍乱疫情应急

公司防控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XXXX公司 防控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肺炭疽、甲型 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公告形式明确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各部门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规范疫情控制进程中的具体作业行为,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和影响,保障公司员工及顾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保护认识。完善和规范疫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工作,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按规定和上级要求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本部门疫情的预防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原则上由总经理担任,特殊时期可由在岗的其他副经理担任,统筹管理、全面负责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业务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五、预警机制 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疫情预警信息,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有针对性的公布预警信息或解除预警戒信息。各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获悉重大疫情的信息后,应立即落实预防措施,做好部门员工与顾客的安抚工作。

【传染病】总结2

一.思考题 1.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2.病毒感染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 4种病)? 3.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3种病)? 4.请叙述麻疹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皮疹特点。 1.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有哪几种? 2.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 1.目前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及归类如何? 2.典型霍乱分哪几期?霍乱诊断标准如何? 3.霍乱粪便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4.霍乱补液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各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4.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5.HBV基因组与蛋白表达 1.菌痢的临床分型及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 2.中毒型菌痢脑型的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与乙脑鉴别。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选择抗生素。 4.急慢菌痢的肠道病理特点是什么,急性菌痢如何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1.乙脑极期主要症状和主要致死原因 2.乙脑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3.乙脑治疗原则 二.名解简答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麻疹(mea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科氏斑(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 3.科氏斑(Koplic spots,麻疹黏膜斑):常于发热第2-3d出现,先出现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初仅数个,1-2d 内迅速增多融合,可遍布唇、颊、龈粘膜,2-3d内消失。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前驱体特征性体征,具早诊价值。 4.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 5.流行性腮腺炎(mumps,流腮):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机型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毒还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心、肝、肾、关节等,引起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口周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猩红热病人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周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7.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出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舌被白苔。 8.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舌面光滑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9.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以眼肌/咽肌瘫痪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50%。 三.病例分析 4.流脑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医院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 (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适应我院做为全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坚决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和协调,整合医院有效资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有备无患。 3、所有医务人员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工作主动权。

4、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服从领导的决策和调度。 5、依法管理,对因分配任务执行不力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防控经费 医院设立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护设施完善,人才培训,防控物资储备等。 (四)奖励 依据国家规定对参加突发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对医疗救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医疗救护工作致伤,致残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抚恤;对拒不服人领导及畏缩不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在上级各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处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二)工作机构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及职责,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组织机构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作者:————————————————————————————————日期: ?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指导地震灾区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霍乱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地震后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地震灾区霍乱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地震灾区范围内,凡发生霍乱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四、疫情的判定、分级和报告 (一)诊断标准。 霍乱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执行。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确定霍乱诊断标准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情,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2)。 确诊病例:具备(1)或(3)或(4)。 (二)疫情的分级。 根据疫情的流行特征,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将疫情分为三级,严重霍乱疫情(Ⅰ级),较严重霍乱疫情(Ⅱ级),一般霍乱疫情(Ⅲ级)。

企业防控疫情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 3.1.1 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 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 事件的特性 3.2.1 传染病特性 3.2.1.1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3.2.1.2 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 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3.2.2.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教学文案

卓楼小学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二、疫情报告 ㈠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韩连明、校长鹿启钧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学校内的班主任、辅导员、年级主任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直接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1、报告程序(见图1)

图1、卓楼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图 三、疫情分级及响应 三级:学校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镇疾控中心。镇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学校在接到确诊信息后,应立即上报教育局;必要时镇疾控中心通知镇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二级:学校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镇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市疾控中心接报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镇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级: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市疾控中心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市卫生局。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四、各部门职责 ㈠政府职责: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疫情发生地的镇政府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现场指挥工作,负责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重大疫情报请县政府组织成立现场指挥机构。 ㈡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督促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检查和督导,确保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物资、措施落实到位。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工作要求 (2) 5 目标疾病 (3) 6 健康检查内容 (4) 7实验室检查 (9) 8检查结果的判定 (10) 9档案管理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功能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式样)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编号规则 (13)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工作要求和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技术要求和健康检查结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34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343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WS 280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WS 287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WS 288 肺结核诊断标准 WS 289 霍乱诊断标准 WS 298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301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T 389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 WS/T 454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沙门菌、志贺菌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从业人员 employees 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工作人员,直接从事饮用水供、管水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等。 3.2 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s 包括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3.3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health examination of employees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分析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实施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采集病例与聚餐者大便(或肛拭子)、剩余食品、疫点环境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用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追踪调查聚餐者和密切接触者747人,采样检测503人,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6例,其中4例病例检出O139霍乱弧菌3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检测疫点环境与食物样本93份,其中生活污水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1份,剩余食物和甲鱼销售点甲鱼样本未检出霍乱弧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疫情是1起农村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暴发疫情,其原因可能为聚餐时使用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且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致。加强甲鱼等海、水产品检疫和养殖场所的消毒,完善农村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是当前预防农村O139霍乱暴发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2012年6月7日上午9时,邵阳县CDC接到该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医院收治1名剧烈腹泻患者,大便标本经霍乱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为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2012-06,邵阳市邵阳县罗城乡发生1起农村丧事聚餐引起的食源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共4人发病(实验室确诊3例,临床诊断1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可疑食物为宴席中使用的甲鱼。疫情发生后,引起了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应急处置,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现将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设宴者提供就餐者名单展开快速地毯式摸排与追踪,对所有 作者单位:1湖南省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刘涛(1973-),女, 湖南洞口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肖善良,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流行病预防医学研究 聚餐人员、食用带回宴席剩菜者和密切接触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逐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

霍乱应急演练脚本

霍乱应急演练脚本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演练方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建立健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本演练方案,加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水平,完善组织协调,监测信息报告,强化预警预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技能,提高应急处理和控制疫情扩散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演练原则 本次演练的原则为:针对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措施、协调配合、加强监测、注重预警。 三、组织机构 为了使此次演练科学、规范、有序进行,保质保量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演练目的和效果,特成立演练考核小组。 组长:XXX(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副组长:XXX(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考核组成员 XXX、XXX(负责考核应急反应速度、考核人员、物资装备等) 四、参加演练单位 参加单位: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区中心医院、各乡镇卫生院。 五、演练模式 本次演练分为现场演练和点评培训两个阶段。1、电话通知,考核值班应急能力和物资配备情况;2、区疾控现场模拟演练操作;3、各机动队抽签演练。模拟现场设计:将西北门物业设置为居民户。2人模拟病人。 第一部分考核应急反应速度和人员、物资装备 应急办电话通知各卫生院机动队。 通话内容:我是卫生局医政科,现接疫情报告在某小区内发生高度可疑霍乱病人,要求你单位霍乱机动队、120医疗救治人员由分管院长带队立即奔赴现场进行疫情处理。 电话通知完毕记录时间,机动队到达目的地后记录时间。见表1。 机动队到达后,由考核组一名成员清点机动队人员数、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见表2;考核组另一名成员清点机动队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药品及采样物品数量,注意药品是否过期,见表3。 第二部分实战演练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霍乱疫情流调相关表格

1-1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表 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地区国标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 一般情况1. )家长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1.1 姓名 口(1)男(2)女别1.2 性 口口 1.3 年龄(岁、月) 口(岁龄2)月龄年龄为(1)口口 1.4 职业 5)保育员(4)教师((2)散居儿童(3)学生(1)幼托儿童)民工)工人(10服务((7)商业8)医务人员(9(6)餐饮食品业 )离退人员部职员(15牧民(13)渔(船)民(14)干(11)农民(12))不详注明)(18 ((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口 1.5 文化程度 高中(5)(3)小学(4)初中(1)学龄前儿童(2)文盲 )不详上(7(6)大学及以 1.6 现住址 1.7 户口地 1.8 工作(学习)单位 ),联系电话(办),(手机联1.9 系人 发病情况2. 口口口时口口口口口日 2.1 起病日期年月 2.2 发病地点 口口口口口时口口口月日 2.3 首诊时间年 2.4 首诊单位 2.5 诊断医院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日时告时2.6 报间年月

口)是(2)否是2.7 否住院(1 时日月年时间2.7.1 住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 - 2.7.2 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7.3 出院依据口(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 3. 临床资料 3.1 临床症状 3.1.1 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 3.1.2 腹泻(1)有(2)无口 3.1.3 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 3.1.4 腹泻时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 3.1.5 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 3.1.6 腹痛(1)轻微钝痛(2)较重钝痛(3)绞痛(4)无口3.1.7 呕吐(1)先泻后吐(2)先吐后泻(3)无口 3.1.8 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 3.1.9 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 3.1.10 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4)无口 3.1.11 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 3.2 诊断依据 3.2.1 感染者发现方式 (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 (5)其他(注明)口 3.2.2 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 3.2.3 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2.4 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2.5 送样单位 3.2.6 检验结果报告单位 3.2.7 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2.8 检验结果口 (1)O1群小川型(2)O1群稻叶型(3)O1群彦岛型(4)O139群(5)疑似霍乱弧菌 3.3 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 4. 流行病学调查 4.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 4.1.1 外出史(1)有(2)无口 4.1.1.1 去过何地

霍乱应急演练脚本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演练方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建立健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本演练方案,加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水平,完善组织协调,监测信息报告,强化预警预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技能,提高应急处理和控制疫情扩散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演练原则 本次演练的原则为:针对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措施、协调配合、加强监测、注重预警。 三、组织机构 为了使此次演练科学、规范、有序进行,保质保量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演练目的和效果,特成立演练考核小组。 组长:XXX(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副组长:XXX(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考核组成员 XXX、XXX(负责考核应急反应速度、考核人员、物资装备等) 四、参加演练单位 参加单位: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区中心医院、各乡镇卫生院。 五、演练模式 本次演练分为现场演练和点评培训两个阶段。1、电话通知,考核值班应急能力和物资配备情况;2、区疾控现场模拟演练操作;3、各机动队抽签演练。模拟现场设计:将西北门物业设臵为居民户。2人模拟病人。 第一部分考核应急反应速度和人员、物资装备 应急办电话通知各卫生院机动队。 通话内容:我是卫生局医政科,现接疫情报告在某小区内发生高度可疑霍乱病人,要求你单位霍乱机动队、120医疗救治人员由分管院长带队立即奔赴现场进行疫情处理。 电话通知完毕记录时间,机动队到达目的地后记录时间。见表1。 机动队到达后,由考核组一名成员清点机动队人员数、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见表2;考核组另一名成员清点机动队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药品及采样物品数量,注意药品是否过期,见表3。 第二部分实战演练 疫情背景:XX区东台社区“美食饭店”发生一起可疑食源性霍乱疫情,近期本市无霍乱疫情发生及输入性病例。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XX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工作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病毒感染疫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 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 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 3.1.1 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 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 事件的特性 3.2.1 传染病特性 3.2.1.1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 疾或死亡。 3.2.1.2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 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 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 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3.2.2.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3.2.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一、霍乱诊断标准 1 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 诊断标准 2.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孪(特别是胖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2.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 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孪,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 ,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3.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O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3. 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4 治疗原则 4. 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