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网络数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化车间网络数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化车间网络数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数控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普及型和高级型数控切削机床的年产量已达十几万台,企业车间的数控化率在不断提高,国内大中型规模企业都有了专门的数字化车间。这些车间的数控设备以单机独立运行的机群形式进行,这种封闭式和单一性,不能满足现代制造技术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代浪潮”正牵引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的鼎盛时期,网络化、信息化正不断的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

$

网络数控系统定义与发展现状

网络数控系统%&’()*+,&-.’+/0123*4(+*2,&&35是以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即以通讯和资源共享为手段,以车间乃至企业内的制造设备的有机集成为目标,支持6789876网络互联规范的自主数控系统。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硬件结构上是数控技术或系统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在结构模式上是通过网络组织或控制数控系统进行工作。这样通过网络将车间数控设备和资源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数控制造单元。

网络数控技术将制造单元和控制部件通过64(’+4’(:64;(+14’(网络相连,

实现对制造过程所需资源共享,为管理者提供极大方便。目前世界各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商都在积极研究基于<1=1语言的网络数控系统。国际上一些著名数控厂家推出了多种新概念和样机,如日本大阪%8,-.15机床公司展出“6>?21@1”%信息技术广场,简称6>广场5;德国西门子%7/’.’4A 5公司展出的8?’4B14-C10(-+/4D E4;=/+*4.’4(%开放制造环境,

简称8BE 5等。我国也早在FGGF 年2F 月颁布了国家标准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总则。标准的正式颁布,加速突破了对我国制造业制约最为严重的数控技术瓶颈,也为网络数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目前,我国基本掌握网络化数字化制造系统的主要技术。南京四开电子企业有限公司FGGH 年H 月,“7IJFGG#&开放式数控系统”通过成果鉴定,其硬件结构采用嵌入式HK 位工业控制计算L MBN3运动控制卡,软件基于O/4P*)AQM 平台,具有标准高速以太网接口。国内外这些新技术极大推动了数控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进程。

F 网络数控系统车间运行结构和智能调度FR $

车间网络数控系统运行模式

网络数控系统车间运行模式包括三层内容:车间层、工作站层和设备层组成。如图$所示。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制造自动化的需要,传统的S&3(直接或分布式数字控制)已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业的需要,必须扩展S&3的管理功能和与其系统外的信息集成。通过网络技术把与制造过程设备%如数控机床等5集成起来,从而实现制造车间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制造设备之间、制造设备与上层计算机之间、与其它车间,以及通过国际网与其它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另外,随着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车间不仅可以通过工厂局域网从本企业的工厂层获取制造信息,也应该建立与64(’+4’(的接口,以便以车间作为制造单元加入虚拟企业,以实现跨车间、跨工厂、跨地域的制造信息的交换。

FR F

网络数控系统的智能调度

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通讯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而且实现网上各加工设备和过程的智能协调。车间内的任务包含其它%3NS 、3NMM 等5部门分配来的任务以及本部门任务的分配,如加工不同

收稿日期:FGG"—GF —FH

作者简介:

尚德波($"TK —),男,山东青州人,潍坊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控技术。数字化车间网络数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尚德波

%潍坊职业学院U 山东潍坊FH$G#$5

摘要:介绍网络数控系统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网络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智能调度层次进行研究,进而阐

述网络数控系统的通信、信息集成、管理和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网络数控;系统结构;调度;通信;信息集成中图分类号:>M#"F

文献标识码:3

文章编号:$HT$—$KKG %FGG"5GF —GG!"—GF

中国?包头

职大学报

FGG"年第F 期

的零件或同一个零件如

何按工艺放至不同的机

床上加工等。网络数控系

统的调度就是要完成这

些任务的分配。它通过信

息和资源共享,可实现系

统的自我协调,使系统运

行于最优状态。从系统结

构上看,调度机制共分三

级。如图#所示,一是企业

层调度,它主要负责车间

与本企业内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或与动态联盟中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传递任务,网上信息发布,数据库查询等;二是车间层调度,完成服务器到数控系统的任务的分配,以及车间内数控系统之间的有关请求,负责车间内资源共享;三是设备层调度,主要负责加工过程的调整,故障诊断处理等。

$网络数控系统关键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

数控系统的网络通信功能是网络数控技术的关键问题,为实现不同制造厂商通信网络设备的兼容和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开发提供一个框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性数控网络互联标准通信模型’*)(+。它是连接各种计算机的标准框架%目的是为系统互联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个共用基础,并引导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系统产品的开发,同时对网络技术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0(/协议是在*)(模型的应用层和传输层中得到广泛运用(1234132网络协议。支持全球制造的网络数控系统并不一定要求车间的每台数控机床都直接连接到(1234132上。主要是通过车间局域网服务器连到(1234132,然后再经过防火墙连接(15 234132上。网络数控系统的核心是要求从设备级来支持异地制造和全球制造。这就要求从全球联网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控系统的设计,使得任何一个数控系统都对应于开放系统互联协议’()*0*)(+的相应层次都能支持(12461320(1234132标准,从而达到开放性、互联性、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要求。

$%#基于(12341320(1246132的智能化信息集成技术

网络数控系统的集成将原来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集成为一个能协调工作和功能更强的新型系统。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三方面:!车间设备的集成;"计算机通讯和资源共享;#基于777的企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车间内网络数控系统通过网线联接,达到车间设备的集成,然后自主协调或者利用车间服务器有效地调度加工设备。车间内的网络数控系统之间关系等同,可以共享多种信息和软硬件资源。网络数控系统的集成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单台系统内部的加工工序和工步的确定,以及多台系统之间的工艺协调等方面。集成不是简单的连接,是在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进行优化组合的基础上,经过统一规划设计来实现的。信息集成的目的在于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最优化,以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集成不只是现代制造业先进技术的集成,也包括人的集成,计算机是集成的工具,信息交换是桥梁,信息共享是关键。

$%$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管理是整个系统运行的保证,对于数控系统来说信息管理尤为重要。一个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一是对外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二是向外部传送数据。机床加工的所有信息需要建立数据库,数据采集、处理和维护都是通过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的。网络数控系统的实现离不开机床的信息管理,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管理是网络数控的关键技术之一。信息管理就是对实现机床物理数据的管理,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机床加工数据、任务调度数据和企业经营规划数据等的相互协调。

$%8远程监控与诊断技术

随着数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复杂性的迅速增加引起了维修费用增高,停机损失巨大等问题。因此,网络数控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当设备产生故障时,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可以通过(1234132对用户的数控系统进行快速诊断与维护,可以大大减少维护的盲目性,提高设备完好率,满足用户对数控机床的远程故障监控、故障诊断、故障修复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主要研究的内容有:!远程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压缩格式,即远程数据格式的统一问题。"远程设备数据的获取方式。获取通过(12341320(15 246132从设备运行现场传输到远程诊断中心的服务器上。它们存在着对系统硬件要求较高,一旦网络出现故障,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建立监控与诊断数据库。数控系统远程监控和诊断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有国外几家厂商利用网络建立起了数控系统远程监控和诊断系统。我国也正在着手适合国情制造业的远程监控和诊断技术研究。

8结束语

数控设备的网络化和集成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完善的网络数控系统是集生产管理、工艺设计、设备调度、9:.控制和远程监控为一体,具有开放式体系结构的集成化系统,可以有效利用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和生产经营协作的结合。

参考文献

(&)罗亚波%网络化制造理论与实践若干关键问题分析;<=%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王银芝%网络数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8’&+

($)陈昆,龙伟%网络数控中.?90.?@集成的关键技术;<=%机械%#""#%#

(8).ABC1D461E34%*13F GC2H6IGC1C1E F.:.JBCKC1E F G36K B62G33BCHC1623J J3IA1K AL3462CA1J M4AH N364C1E L4AKOI2CA1;<= %@6IGC134P@64Q32,#"">,"""’>8$8

+

!"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中心?13002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发展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相应的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网络攻击行为给网络环境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着网络系统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网络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技术和预测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分析探究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每天都会应用网络进行交流以及获取各种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影响范围,同时还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可以高效的进行传播。有时一条信息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的普遍存在也威胁着网络

环境安全,可能会损害网络设备,为用户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中的主要技术 在当前网络环境发展中,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可以有效的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结合了很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在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进行及时的检测运行和报警,通过对网络安全进行的实时监测,使得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可以对网络安全情况提供相应的评估,同时还能有效预测出网络环境的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 (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基本构成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取特征,通过相应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技术,可以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筛选,最终提出能够体现网络安全态势基本特征的重要信息。(2)安全评估,在获取网络安全态势基本特征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网络安全技术评估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有效确立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模型[1]。(3)态势感知,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信息的有效识别,探寻出其中的基本关系,逐渐形成一种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7:19:11.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胡晓玥姜天琪 [导读]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有些计算机风险因素是通信网络自身造成的,还有的风险来源于恶意的外界攻击,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1内部原因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内部原因指的是由计算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还有网络结构的问题等。计算机性能和质量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施决定的,尽管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网路系统庞大而且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所以时间长了计算机内部的组件就会遭到破坏,网络的安全性还受到网络结构设计的直接影响,因为网络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若是网路内部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那么整个网络危险将会不断的加大。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公开服务器和外网、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因为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若是有不足就会对网络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具有问题的通信数据在进入到主机之前就将其拒绝,需要提前对外网服务请求进行筛选。 1.2外部原因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然环境归于恶劣或者是线路失火、断电以及黑客网络病毒等都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自然因素就是雷击,所以为了避免网络工程受到危害,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防雷的建设。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机是难以防范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且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机构也缺乏专业性,所以,黑客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侵入网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篡改、窃取,如果信息数据被泄露会使得信息系统的功能收到限制,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犯罪。计算机病毒传播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病毒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不当,可能会使得病毒侵入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也会丢失,阻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2.1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的信息安全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其中一方面指的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了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需要对由于有害信息传播引发的后果进行负责,所以,应该合理的控制网络信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在信息传播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个过滤,严禁有害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性,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以及完整性,这也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从而保护用户信息。为了保护通信网络安全,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信息加密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降低信息被盗的风险,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发生意外事故。在商务交易中应用信息加密技术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是分为两种技术方法,分别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其中对称加密是信息双方的加密和解密数据都是一样的,这种加密方式适用于含有较多数据量的信息,非对称加密信息指的是信息双方共同使用一对密钥。 2.2内部安全协议技术 在网络运行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控制协议的存在,互联网络之间的连接离不开控制协议,若是没有控制协议的支持互联网的连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信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控制协议发挥着重大作用,既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网络内部安全协议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恶意攻击者想要破译网络安全协议,从而获取信息数据,所以要想实现内部安全协议技术,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鉴别。利用网络内部安全协议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电子化手段对信息传输双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进一步检查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确认。现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方式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中得以认证的两种技术方法。对文章信息的认证,审核等工作,主要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当对信息进行审核发现没有问题之后还应该负责文件生效的工作。为了实现数字签名技术,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应该将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进行有机结合,负责发送信息的一方参考散列函数把需要进行传输的信息转化成散列值,然后对其进行加密,通过私钥加密的散列值会自动转换成数字签名的形式,然后将信息进行传输。负责接收信息的一方在收到信息提醒之后,需要对数字签名进行破解,主要是通过发送者的公开密钥进行破解,之后再对解密达到的散列值和接收者自己推断的散列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传输的信息是正确的话,那么,两个值数就应该是一样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鉴别,所以可以避免一些经过篡改伪造信息的传播。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有不同的地方,用户若想得到相关的数字证书,需要有专业机构的认证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得到数字证书,所以由此看来,数字证书与身份识别符类似,利用数字证书能够识别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2.4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受网络入侵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敏感程度较高的信息都会随着网络的入侵受到破坏。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此项技术也是预防安全风险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完全威胁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入侵程序进行拦截和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为了识别网络的安全状态,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所以需要分析计算机内部管理以及信息协议,从而对网络安全进行实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网络安全态势是现代安全监控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网络的安全威胁态势进行监控分析,进而实现动态的把握网络威胁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态势及安全态势评估的概念与优势,之后探讨了网络安全态势值与态势评估、威胁评估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网络威胁;评估 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能够让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网络的安全威胁及其发展态势,以便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安全态势综合处理系统中,网络安全态势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态势是一个安全监控方面较新的技术,当前国内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研究网络安全态势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减少当前网络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网络安全态势技术的优势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课题,国际上针对信息获取、使用与控制的斗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网络安全态势是对网络运行状况的宏观反应,能够实时反应出网络当前以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并根据网络运行状况预测下一阶段可能的网络状态。其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处于该网络中的网络管理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监管设备,在获取了海量的数据后,系统通过归并、总结将原本冗余、复杂的信息融合处理,将网络的运行状况更为直观地展现在网络管理员面前,不仅省去了管理人员的大量繁琐的工作量,得到的信息往往准确程度更高、特征把握更加直观、鲜明,同时经归纳简化后的历史数据信息所占用空间也得以减少,在之后的数据调取和分析工作中更为快速和便捷。对当前及历史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之间存在的特定联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对当前及之后一段周期内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以便帮助管理人员及早作出决策。 2.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 网络安全态势技术一方面是对网络是否收到威胁作出判断,另一方面是对网络将要受到的威胁与攻击程度进行计算,并对网络可能引发的事件进行评估,也就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将网络原始事件进行预处理后,把具有一定相关性,反映某些网络安全事件的特征的信息,提取出来,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先验知识,对某些安全事件是否真是发生,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可信的评估概率值。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结果是一组针对具体某些事件是否发生概率的估计。在这一技术分段中,将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评估的方法也具备相当的负责度,尤其是必要对大量的网络信息与预警信息进行准确地提取与

面向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2012.12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核心问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经过设计、实践、完善,形成了“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 “三场联动”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是与“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同步的。“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2003年),在这个阶段主要建立了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料,为了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举办了一些小型网络攻防竞赛;第二阶段(2004年-2006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实训内容,并安排学生到学校网络中心和企业参观;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后,开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改革和建设,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将培养以快速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方法能力和以沟通协作能力为核心的社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 “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二、创建“三场联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场联动”的培养模式是“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它是“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在课程中的创造性应用。“三场联动”是指将课程的实施场所分为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散到三个场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 1.学习场所 课程的学习场所在实训室。通过与我国知名网络安全企业H3C 合作,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共建了H3C 网络综合实训室,实训室拥有先进和完备的网络安全设备,完全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需要。在学习场所,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职业场所 课程的职业场所设在学校网络中心、特长生工作室。利用先进的校园网,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在学校网络中心实施,在网络中心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承担部分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特长生培养是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优秀学生到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病毒清理、 数据恢复等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在职业场所,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竞赛场所 课程的竞赛场所在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将课程的学习内容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竞赛场所, 面向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 吕新荣 摘要:文章探讨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关键词:网络安全;职业能力;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吕新荣,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课程开发 54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8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 —1—

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2—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2016-2020 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

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一)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一) 摘要: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大的信息网,Internet自身协议的开放性极大地方便了各种计算机连网,拓宽了共享资源。但是,由于在早期网络协议设计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无政府状态,逐渐使Internet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它有关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这以要求我们与Internet 互连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关键词:网络、安全、VPN、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Abstract:Asitisknowntousall,Internethasthelargestinformationnet,Itistheopennessoftheprotocolth atconvinentthelinkofvarietynetsandextendthesharingresources.However,becauseoftheneglecting ofNetworksecurityandthegovernmentmanagementseriouslythreatsthesafetyofInternet.Thedange rsappears:illegealvisiting,prentendingthemanagerment,destroyingthedatabase,interruptingtheset upofsystem,spreadingthevirusandsoon.ThisasksustopaymoreattentiontothesafetyofInternettwiste r. Keywords:Network、Networksecurity、VPN、Ipsec、Firework 1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实现。 2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 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3安全需求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 商用网络在互联网上得以运行, 首先应建立或使原有的网络升级为内部网, 而专用的内部网与公用的互联网的隔离则有赖于防火墙技术。有了防火墙, 商家们便可以比较安全地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的商业活动。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防火墙有二类, 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 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 即公用网; 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du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 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 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 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 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 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 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 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 通过路由器的配置, 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 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 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 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2. 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 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 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 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由以上运行机制带来的网络安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只到达应该到达的地点。因此、防止了大部分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通过虚拟网设置的访问控制,使在虚拟网外的网络节点不能直接访问虚拟网内节点。但是,虚拟网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执行虚拟网交换的设备越来越复杂,从而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基于网络广播原理的入侵监控技术在高速交换网络内需要特殊的设置。 基于MAC的VLAN不能防止MAC欺骗攻击。 以太网从本质上基于广播机制,但应用了交换器和VLAN技术后,实际上转变为点到点通讯,除非设置了监听口,信息交换也不会存在监听和插入(改变)问题。 但是,采用基于MAC的VLAN划分将面临假冒MAC地址的攻击。因此,VLAN的划分最好基于交换机端口。但这要求整个网络桌面使用交换端口或每个交换端口所在的网段机器均属于相同的VLAN。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枝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虽然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提出了防火墙概念后,防火墙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防火墙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层,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在这一层上,企业对安全系统提出的问题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访问到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如果答案是"是",则说明企业内部网还没有在网络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控系统构成与连接概述

第一讲 FANUC 数控系统结构及特点
1
第一讲 FANUC 数控系统结构及特点 ..................................... 2 1-1 FANUC 数控系统简介 ......................................... 2 1-2 FANUC 系统构成............................................... 4 1-3 与其它系统地区别 ............................................ 7 1-3-1 西门子硬件结构......................................... 7 1-3-2 FANUC 系统与西门子系统的差异.......................... 16

2
第一讲 FANUC 数控系统结构及特点 1-1 FANUC 数控系统简介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常见的 FANUC 数控系统有: FANUC 0C/D 系列 FANUC 0i 系列-A/B/C FANUC-21/21i 系列 FANUC-16/16i FANUC-18/18i 系列 FANUC-15/15i 系列 FANUC- 30i/31i/32i 系列 FANUC Power-Mate 系列 FANUC Open CNC(FANUC 00/210/160/180/150/320 等) 总体上讲 FANUC 0 C/D 系列、FANUC 0i A/B/C 系列以及 FANUC21i 系列 数控系统是用于 4(数控)轴以下的普及型数控机床。 FANUC 0 C/D 系列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产品,早已停产,但目前在国内有 一定的保有量,因为 FANUC 0 D 是由北京-FANUC 生产的早期产品,硬件结构 是双列直插型的芯片, 大板结构, CPU 是 Intel-486 系列, 驱动采用全数字伺服。
图 1-1 FANUC 0C/D 系统
FANUC 0i A/B/C 系列是 2000 后北京-FANUC 的新一代产品, 硬件采用 SMT ——表面贴装, 驱动采用 α 及 αi 系列或 β 及 βi 系列全数字伺服, 特别是 αi 系列 采用 FSSB——FANUC Series Servo Bus 总线结构,光缆传输,具有 HRV1~3 ——High Response Vector(高精度矢量控制)功能,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轮廓 加工。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安全保护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以In ternet为标志的计算机网络协议、 标准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但In ternet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人们带 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提供了土壤,针对系统、网络协议及数 据库等,无论是其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漏洞,都可能被一些另有图谋的黑客所利用并发起攻击,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就更为迫切。若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则必须熟知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方可在黒客攻击前做好必要的防备,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本文从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联合 实例进行安全技术浅析。并从几方面讲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让读者有全面的网络认 识,在对待网络威胁时有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 、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融为一体,而整个国家犹如一部 巨大的网络机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众多的企 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In ternet上,以充 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地 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防范和消除这些威胁,实现真正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了 网络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信息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但必须看到,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4:33:32.3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作者:甘运洪,黄峥琳 [导读] 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和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基本需求 摘要: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和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基本需求。网络空间是所有信息系统的集合,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信息系统。由于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形象,致使网络空间安全在解决传统危害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新的安全挑战。本文间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网络防护;隐私保护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类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安全风险频发。当我国已经步入网络大国行列距离网络强国还有明显的差距,想要迈进网络强国行列就应当深刻意识到当前网络技术基础微弱、自主研发网络核心技术紧缺、网络空间维护安全的优质人才紧缺等现实问题和弊端问题。只有敢于直面现实和短板,才能打破常规处理安全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具体执行时所运用的操作、处理方法,才能切实立足于网络信息化的有力条件下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从专业化人才培养、攻克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关卡、将关键软硬件产品用同属性国产替代,同时构建和落实空间安全制度等诸多方面来建设条理性的、全方面的、细致化的管理、预防、控制于一体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以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目标。 一、网络空间安全体系 方滨兴院士提出四横八纵的网络安全层次模型;杨明教授等5人提出了四横一纵的网络安全研究体系;李辉等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细分为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五个方面;杨良斌等通过借鉴外国的教育体系、社会培养体系、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得出结论:本文在网络安全空间体系结构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从产生、存储、转换、提取、传输、显示、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的信息安全因素。本文提出的1+2网络空间研究体系结构。如图一所示。 其中1是指协议单元的具体划分,2是安全服务单元和实体单元层次。协议单元主要包含物理层安全、传输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内容,这三项是计算机主体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服务单元主要负责为协议层次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实体单元主要包含应用系统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三方面,包含数据信息提取时的安全性、需求性、保密性、可靠性,可以有效服务于主机网络管理和信息保护,满足计算机主机系统的安全需求,希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二、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中运用的关键性技术 (一)协议单元中物理层安全 第一点:电子辐射技术。由于计算机内部有快速制动的介质电子,在计算机运作过程中电子受电能的影响在附近形成电磁波,利用电磁波检测技术就可以轻易获取介质中传输的数据信息,因此必须要在高度重视电磁波的检测技术和屏蔽技术,它是唯一能杜绝电磁波泄密的主要 方式之一,但信息保密效果确是最好的。 第二点:电子干扰技术。电子干扰技术主要是用于无线通信频率选择、信息道同频率调试等不良行为所采取的攻击性手段。例如:最常用的频谱干扰。 第三点: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就是以损害电子形成的电磁波为代价,利用电力防护技术和电子攻击技术对电磁波进行破坏。 第四点:芯片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是依靠半导体的芯片安全。芯片制造的关键点是留有后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芯片进行操作。只要通过对芯片的程序进行篡改,就可以完成信息窃取、破坏或植入病毒等组织软件正常运行,安全事故频发几率大。新阶段我国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已经成为芯片运用范围最广、使用最多的。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可以同时完成数据信息储存、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等多项功能,但是不好之处就在于安全威胁更大,一经损坏或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我国为此特意研究出可信计算技术,逐层传递、逐层防护、逐层信任,能实现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协议单元次中传输层安全 第一点:移动互联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主要包括:其一,移动终端安全,包括安卓、苹果等系统安全、电源安全、定位安全等。其二网络连接安全,包含卫星传输安全、手机数据网络安全、无限区域覆盖安全等。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同时运用多项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 第二点:网络攻防安全。网路攻击是未经他人允许私自进入他人计算机窃取相关信息的一种不良行为。其中有些攻击是显性的可以被安全技术检测出来并运用相关设备防御的;还有一部分攻击是隐形的无法被安全技术检测出来也无法进行安全拦截和处理。但是利用数据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等进行全方面的保护和防范。 (三)协议单元中应用层安全 第一点:运用软件安全。传统的木马病毒、计算机病毒等仍然是软件安全需要重点防控的内容之一,同时微信二维码中隐藏恶意代码、手机网络通信登陆方式被盗等现象发生几率逐渐增大,恶意攻击者的行为已经严重尾危害到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电子银行资金等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