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磁县人口多少

最新2019磁县人口多少
最新2019磁县人口多少

篇一:《磁县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

磁县房地产市场前景及投资决策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在目前经济稳增长基调下,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在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房地产行业对GDP贡献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近15%,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较大。从行业相关度来看,房地产行业变化深度影响建筑、建材、装修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间接对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带动。“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此目标下,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联动优势,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要引导市场积极形成有效供给,更好的消化现有库存。在这方面,不同类型的城市要根据地方特点,分城施策,更好的解决当前的市场供求矛盾。

针对一线城市来说,目前面临更多的是供不应求的压力,应该积极扩大土地供应规模,同时通过多种措施盘活现有存量,平抑房价上涨压力。其中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重要的渠道,有利于扩大租赁供给、拓宽租赁住房房源,解决短期供求总量不平衡、供应主体较为单一等问题。

针对大部分库存压力高企的三四线城市,应考虑进一步控制土地供应规模及节奏,推进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允许房企适当调整套型,从供应源头调整结构,以加快库存去化。此外,保障房货币化安置也应积极推进,加快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特别是棚改将转由货币化安置为主,在强调去库存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我国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在商品房库存较大地区,稳步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扩大租赁市场房源,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9800元电子版9500元纸介+电子9800元

第一章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国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

一、一线城市房地产复苏情况分析

二、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供给概况

三、房企主战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第二节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

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情况

二、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存量情况

三、房地产重心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四、房企加快布局二三线城市市场

第三节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一、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变动分析

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三、二三线城市房价走势上涨的主因

第四节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发模式

一、城市综合体的模式

二、城市发展运营商的模式

三、城投的模式

四、城中村的模式

第二章 2015年磁县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磁县房地产地域环境分析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三、生态气候

四、资源分布

第二节磁县房地产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磁县GDP增长情况

二、磁县固定资产投资

三、磁县居民收支情况

四、磁县产业结构分析

第三节磁县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房地产政策环境综述

二、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

三、磁县房地产重要政策分析

第四节磁县房地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数量分析

二、消费市场分析

三、招商引资情况

四、居民住房情况

第三章 2015年磁县土地市场分析

第一节磁县城市规划布局

第二节磁县土地供应分析

第三节磁县土地成交分析

一、成交地块规划用途

二、成交地块用地面积

三、成交地块建筑面积

四、成交地块的容积率

五、成交地块受让单位

第四节磁县土地成交价格

一、成交地块的成交价

二、地块的成交楼面价

第四章 2012-2016年磁县房地产市场分析第一节磁县房地产投资建设分析

一、磁县房地产投资额分析

二、磁县房地产建设规模分析

三、磁县房地产开发重点企业

四、磁县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第二节磁县产业园区建设分析

一、磁县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二、磁县产业园区建设规模

三、磁县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第三节磁县商业营业用房建设分析

一、磁县写字楼市场分析

二、磁县商铺市场分析

三、磁县酒店市场分析

第五章磁县房地产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企业一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资质情况

四、企业开发项目第二节企业二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资质情况

四、企业开发项目第三节企业三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资质情况

四、企业开发项目第四节企业四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资质情况

四、企业开发项目第五节企业五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资质情况

四、企业开发项目

第六章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分析

第一节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现状

篇二:《磁县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实验规范模板记忆》

磁县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实验规范模板记忆

一、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不是一定相等,加纸后调平天平;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例如氢氧化钠固体的称取),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检验SO4时,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消耗的氢气量大于实际参于反应的氢气的量)。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 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 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 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 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1 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三、规范实验表述

1.洗涤的原因

(1)沉淀需要洗涤的原因是洗去沉淀表面的可溶性物质。

- 1 - 2+2+2-

(2)凡是涉及冰水(或冷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最终提高产品产率。

(3)若用特殊溶剂洗涤,例如乙醇洗涤的目的(1)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

溶解损耗;(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使固体易干燥。

(4)乙酸乙酯制备中精除杂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溶解乙醇;(2)反应乙酸;(3)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过滤、沉淀除杂与洗涤。(1)过滤中沉淀洗涤的方法是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此操作2-3

次。

(2)沉淀是否洗净的检查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

若,则沉淀

洗涤干净(要分析过滤出的沉淀上沾有什么离子,有针对性的检验这种离子是否存在)。

(3)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少量置于试管中,再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已沉淀完全。

蒸发,结晶,过滤的条件选择(1)涉及趁热过滤,解释原因要根据题目所要的物质的溶解度特点,分析该物质经过滤后进入溶液还是作

为沉淀过滤出来。若该进入溶液,过滤除去的是杂质,那目的就是减少所要的物质的损失;若该物质作为沉淀过滤出来,那目的就是让杂质尽量留在溶液中,提高产品的纯度。

(2)从溶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

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需要的物质在晶体中)、洗涤、干燥。

(3)从溶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方法蒸

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

(4)在实验室常用减压的方法进行过滤,俗称抽滤的优点是快速过滤。

(5)调节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

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6)蒸发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如加热 MgCl2制取MgCl2·2H2O的方法是边加盐酸边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结晶水合物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7)加热除去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时确定水除尽的方法加热,冷却,称重;再加热,冷却,称重,重

复此操作,若连续两次的质量差少于0.1克,则说明结晶水已全部逸出。

(8)蒸发结晶停止加热的判断液体表面有晶膜出现为止。

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某些物质受热分解。

- 2 -

篇三:《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永年县、磁县、邯郸县四县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2题。

1.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3~4题。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

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上升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死亡率上升

4.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女性人口比重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男性人口比重

D.自然资源的多少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显示,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

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阶段,人口暂处于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6.在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高,这说明我国

A.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长沙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08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以下7~8题。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教师:王显刚 (四)教学过程: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 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

论中国人口国情

论中国人口国情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的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我国是世界最多的一个国家。庞大的13亿人口,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人口多也确实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持久的压力,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人口问题呢?到底人多是好事还是坏事?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他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这既是毛泽东人口观的哲学依据,也是后来毛泽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 改革开放后,采取措施限制人口增长。邓小平指出,这些年来一直在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我们力求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小一些,但总还要增长。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但人多也有人多的麻烦。 我国人口的不断扩张,虽然为社会提供了不少劳动力,但是世界的资源也在不断的消耗,逐渐短缺。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虽然有一些有利的一面,但弊端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后,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万人口,致使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90年代以来,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的总额中,消费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不得不用来养活13亿人口,国家用于建设资金积累非常有限。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虽然我国人口多,基数大,但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人口素质偏低。我国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很少一部分是城镇,因此城乡差距非常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11%,具有高等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3.6%;我国每100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国的1/15日本的1/60。我国要加强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特有的人口与发展的三大问题:中国的人口国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人口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人口与发展的三大矛盾和三大问题:第一是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第二是十亿人左右的就业问题;第三是几亿人的养老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是跨世纪的难题。我国实际劳动力供给量愈来愈大,形成若干个相互叠加、相互冲突的迅速增大的就业压力高峰,而我国创造就

《人口》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计算提供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 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互动二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三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四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 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

中国国情社情简介

我国国情社情 1、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底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为我国最长的、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最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2、我国的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 能源以地热、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青藏高原日照时间及辐射量均居全国之冠。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源资源特别丰富。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

人口理论与中国国情

中国人口与国情 一.什么叫人口转变,人口转变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试论述中国实现人口转变的原因。 人口转变是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各种人口现象处于同一相互联系的体系中,呈有规律地阶段性递进、转变的现象。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第一阶段:原始阶段,明显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出现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两者差距逐渐增大,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增长明显加快。该阶段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对资源、就业、教育压力大;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第三阶段:现代阶段,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该阶段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对环境破坏小。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大 中国实现人口转变的原因:1.社会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人口转变过程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口进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关键在于国家和人民深刻认识到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2.计划生育政策因素,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迅速转变的重要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从而影响了家庭生育政策。3.现代化约束因素,中国人口转变和现代化进程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口转变的直接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 间接原因是现代化推动, 特别是社会发展的作用, 如交易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等。4.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对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并影响到生育。 二.简述并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1、两个公理。二个公理指第一,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个公理是马尔萨斯由一般生物推及人类的, 马氏把人类最普遍的欲望概括为人类的两个公理, 并因此推断出人口增加力, 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 是无限地较为巨大。 2、两个级数。马尔萨斯由二个公理得出两个级数的结论。两个级数指人口在无妨碍时, 以几何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增加。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函数, 实际工资的提高必然会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具有加速度的趋势, 而食物的增长却表现出另一趋势, 即粮食的增加只会体现出递减的趋势。 三.你对今天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有何看法?请你设计中国社会未来的收入分配模式。 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现状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由于政府集中力量首先发展城市建设,对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对农村的投资长期明显少于城市,造成农民享受不到与市民同等国民待遇和机会,这既导致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陈蓝蓉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分析,城镇化率和老龄化程度实现“双增长”「图」

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分析,城镇化率和老龄化程度实现“双增长”「图」 一、2019年我国人口概况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2011-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2013-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人口结构分析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2013-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1-2019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城乡人口数量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化经历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增长,推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住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将大幅下降。中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4%持续上升到2019年的60.60%,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远超同期印度水平。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城镇化的速度将继续平稳下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 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 2013-2019年中国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

2019中国人口数量发展轨迹:从“独生子女”到放开两孩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中国人口数量发展轨迹:从“独生子女”到放开两孩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启动全面两孩政策,这是继2013年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后,我国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至此,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存在了40多年,升格为基本国策也已33年。可以说,这一国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发展方式和轨迹。日前记者采访了专注人口政策研究多年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请他回溯计划生育政策从诞生到日臻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控制人口数量在当时是国家之痛,出于迫不得已 在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原新说,了解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必须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殊国情。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5.42亿,1964年总人口达7亿以上,净增1亿人口用时10年。紧接着,1969年总人口超过8亿,1974年超过9亿,平均每5年净增加1亿人口,净增1亿人的时间比前一时期缩短了一半。 “那个年代,人们的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妇女的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始终波动在6上下——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个孩子,1963 年最高值甚至达到7.5,当年出生规模创下年增2959万人的历史记

录。”原新指出,接近崩溃的经济加上失控膨胀的人口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于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限制消费、进行消费管制成为那时的管理方式之一,各类配额票证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恢复生产与控制人口在当时的背景下被提起,但限于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气候,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所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成了中国之“痛”——国家之痛在于迫不得已,国民之痛在于家庭的生育需求与国家要求相去甚远。 原新指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体系构成的各种要素中,“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家庭生育孩子数量的限制。”他谈到,推行政策之初,国家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拉开间隔生的“晚稀少”弹性生育政策,对家庭生育数量的下降作用有限。随后,政策逐渐趋紧,从限制家庭生育数量最多3个到最好2个,直至国家在1980年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独生子女”刚性生育政策。 对于社会上有否认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原新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时空穿越,要尊重历史,坚持客观公正的唯物史观。事实上,没有计划生育当时的作为,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人口控制成果。 人口老龄化加剧,启动单独两孩进而放开两孩顺理成章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规模上成效显著,但原新坦言,当年国家急速地控制人口增量和增速,以及急切改变群众的生育行为的管理方式还是衍生出许多问题,诸如现在令人头痛的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过度老龄化、生育率水平长期低迷、劳动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家庭少子化现象严重等。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中国人口流入流出前二十的城市(2019)

中国人口流入流出前二十的城市(2019) 根据2019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最近5年来向长三角地区迁移的人口主要来自河南、安徽、四川、江西;从长三角地区迁移外出的人口主要方向是北京、广东、山东和安徽。同时向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导入主要是向上海的迁移流动;在长三角地区内部迁入人口中,上海的省外人口迁入比重更高,而江苏和浙江的迁移流动人口中,省内人口迁移流动比重相对更高。数据显示,长三角年末常住人口由2001年的1.58亿增至2019年的 1.76亿,户籍人口由2001年的1.29亿增至2019年的1.36亿。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2000万左右,而户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 上海2000年的常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2019年为2302万左右,增加近700万人,而户籍人口增加90万人。常住人口的增加数是户籍人口增加数的7.6倍。根据2019年六普数据,上海有近900万的外来人口,其中由长三角内部江苏和和浙江两省流入的数量分别是150.35万和45.05万,占外来人口总量的21.7%。除江浙之外,来自河南和安徽的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仅安徽省就占28.99%,成为上海外来人口最大的来源地。 值得关注的是,“逃离北上广”并不存在。所谓“逃离北上广”,即指最近几年中媒体报道,人口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并认为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然而,课题组在进行了充分定量研究后发现,这一现象并不存在。 中国人口流入流出前二十城市 净流入前20城市 1.上海 890万 2.深圳 776万 3.北京 700万 4.东莞 640万 5.广州 464万 6.苏州 409万 7.佛山 349万 8.天津 304万 9.成都 256万 10.宁波 190万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国的人口与国情问题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1)农村人口多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 以上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总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不仅影响着我国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板书) 议论:你如何认识“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一来到世上首先是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然后才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到了晚年,丧失了生产能力之后,则双成为一个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有些人终生是消费者而永远不能成为生产者(如严重身体残疾者。)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源,但是人口本身并不是人力资源,而只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只有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适度人口及其增长才能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产生社会财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为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并导致一系列恶果。 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总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盾,人口越多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少。由此可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妨碍人力资源开发,使就业问题严重等等。由于上述问题日趋尖锐,使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国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国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我爱我国家 - 我爱我国家(国情教育系列二) 今年的国庆节是我国建国六十二周年纪念,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多少代人的共同奋斗才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从“东亚病夫”到奥运会承办国,从闭关锁国到亚洲最大市场,从仰望星空到太空行走……孩子们见到的都是今天的成就,并未曾去真正了解祖祖辈辈们辛劳的过程。乘着这节日的东风,让孩子们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活。 活动目的:一次爱国教育,让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感受到中国人的坚强、勤奋与智慧,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爱国教育相关视频、音频,PPT,国旗,红领巾,纸卡。 活动过程: 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了解国家的基本概念) 1、六个孩子(三男三女)的歌唱《国家》。(歌曲伴奏) 2、结合歌词,从字形上了解国家二字的含义。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二、“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了解国家的深沉含义) 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通过简单图片了解一个国家的诞生。(出示PPT) 2、“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评选最了解中国文化的小组。 (3)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中国文化为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出示PPT)感受中国的美丽与魅力。 3、“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通过视频了解中国六十年的变迁。 (1)说说视频中的那个画面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小组讨论视频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画面。 (3)在纸卡上写下你要对为国家的富强付出巨大贡献的先辈们说的话。 三、“家是我的家,国是我的国,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 1、重温国旗的含义(出示国旗,PPT) 2、请少先队员代表叙述红领巾的含义,少先队员这个称号的意义。(出示红领巾) 3、怎样爱我们的国家? 说说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了国家的更加安定与繁荣,我们该怎么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却不容忽视的力量。 四、总结国与家的密不可分,爱国并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国情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乐融融 - 更新时间:2011-09-07 14:01:01 论坛转帖

2019版中国人口数量发展轨迹:从“独生子女”到放开两孩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中国人口数量发展轨迹:从“独生子女”到放开两孩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启动全面两孩政策,这是继2013年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后,我国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至此,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存在了40多年,升格为基本国策也已33年。可以说,这一国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发展方式和轨迹。日前记者采访了专注人口政策研究多年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请他回溯计划生育政策从诞生到日臻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控制人口数量在当时是国家之痛,出于迫不得已 在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原新说,了解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必须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殊国情。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5.42亿,1964年总人口达7亿以上,净增1亿人口用时10年。紧接着,1969年总人口超过8亿,1974年超过9亿,平均每5年净增加1亿人口,净增1亿人的时间比前一时期缩短了一半。 “那个年代,人们的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妇女的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始终波动在6上下——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个孩子,1963 年最高值甚至达到7.5,当年出生规模创下年增2959万人的历史记

录。”原新指出,接近崩溃的经济加上失控膨胀的人口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于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限制消费、进行消费管制成为那时的管理方式之一,各类配额票证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恢复生产与控制人口在当时的背景下被提起,但限于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气候,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所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成了中国之“痛”——国家之痛在于迫不得已,国民之痛在于家庭的生育需求与国家要求相去甚远。 原新指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体系构成的各种要素中,“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家庭生育孩子数量的限制。”他谈到,推行政策之初,国家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拉开间隔生的“晚稀少”弹性生育政策,对家庭生育数量的下降作用有限。随后,政策逐渐趋紧,从限制家庭生育数量最多3个到最好2个,直至国家在1980年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独生子女”刚性生育政策。 对于社会上有否认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原新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时空穿越,要尊重历史,坚持客观公正的唯物史观。事实上,没有计划生育当时的作为,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人口控制成果。 人口老龄化加剧,启动单独两孩进而放开两孩顺理成章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规模上成效显著,但原新坦言,当年国家急速地控制人口增量和增速,以及急切改变群众的生育行为的管理方式还是衍生出许多问题,诸如现在令人头痛的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过度老龄化、生育率水平长期低迷、劳动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家庭少子化现象严重等。

中国人口国情

一、中国人口国情概况 中国一向以人口众多著称于世。古代中国在宗法制度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人们重视子嗣,认为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生育的子女越多越好。历代统治者也把人口多寡视为国家盛衰的一个标志。这样的传统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使人口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一)什么是人口国情 在赞美祖国时,传统的说法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现实情况使人们对此越来越持分析态度。然而这种说法的确突出了国情的某些特点。例如人口众多这个特点,就牵动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都与它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近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人均水平提高缓慢;人口过多对土地进行了过度的开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危机日趋严重;在贫困中膨胀起来的中国人口,又表现为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多,健康素质差的人口多等等。人口多的矛盾又派生出许多矛盾,如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并对这些矛盾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几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人口数字记载的国家之一。据《帝王世纪》的记载,在公元前2200年夏禹时,中国人口有1355万多人,西周成王时有1371万人,到东周庄王13年(公元前684年),有1183万人,夏、商、周时期的人口大体在1000多万上波动,人口增长极慢。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口有所增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2年人口数已高达5959万人。之后,两晋、隋、唐、元、明几代人口变动起伏很大,几乎每个朝代末年人口都锐减,新的朝代初年人口又逐渐恢复、增加,最高人口数徘徊在5000——6000万之间。据记载在金章宗明昌六年和南宋嘉定十六年人口合计数多达7581万人,是清代以前统计在编人口最多的时期。 清初人口数增长也较慢,清朝中叶时人口增长加快,清康熙23年(1684年)为10175万,在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一次超过1亿大关。乾隆27年(1762年)人口数已超过2亿。乾隆54年(1789年)人口数接近3亿,到道光15年(1835年)人口数超过4亿,为40176万人。据有资料可查的数字,从10175万到40176万共经历151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7.9‰,是解放前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 清道光20年(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王朝腐败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以及频繁战乱和饥荒使得民不聊生,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人口从4.13亿增加到5.42亿,共增加1.29亿人,年平均增加118万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足2.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发展状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总数达5.42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起来。1964年突破7亿,1969年达到8亿,1974年达到9亿,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为11亿,1995年为12亿,1999年底为125909万,2000年11月为129533万(含港、澳、台、澎、金、马地区)。自20世

最新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2011—2012学年XX中心小学 人 口 与 国 情 教 育 教 案 XX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九月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 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口中有8亿(包括少年儿童),还没胆达到脱盲。也许这一推断过高,但如果把上述抽样调查的脱盲人口再扩大一倍,全国仍有4亿人没有

中国国情社情

国情社情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 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考点二:气候概况 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