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标准[详]

药剂学课程标准[详]
药剂学课程标准[详]

药剂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128

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药理学、微生物学

开课单位:药学系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习。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医疗服务、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发展平台。

本课程强调从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深入展开教学。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等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执业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剂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2)熟悉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了解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3)具备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四、实施建议

(一)排课方式

采用项目集中排课方式,要求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与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二)作业安排

1、自学部分习题集及课后作业。

2、实验、见习报告的填写。

(三)课与课外学时数要求

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际授课周数为32周,教学时数达到128学时,其中包括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课外实习按照课程标准要习时数达到480学时。

(四)评价体系

本门课程考核为实训项目考核,所有考核容全部依据药剂学操作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对生产操作进行评分,最终以各项目得分进行加和得出期末总分。实训项目考核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

(五)教学方法与指南

1、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实践的能力。

2、教学中应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多采用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教学手段,例如幻灯、投影、录象和现代教育技术。

3、尽量采用实际操作与参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4、要增加反复练习的次数,以保证熟练掌握。

(六)教学参考书

5.6.1《中华人民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化学工业。

5.6.2《药剂学》福德,人民卫生,第六版。

5.6.3《药剂学》蜀宝,科学技术,第1版

五、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本、实验报告、见习报告,结果评价主要是指最后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比例为3:7。

3、本课程以百分制考核,60分为及格。

最新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读资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规程 一、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授课、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评估和检查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及实施规范有序,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设置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实施及更改。 三、责任分工及工作程序 1.各系负责分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没有适用的,由教研室组织制订,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系(部)主任同意后汇编成册,报教务处。 2.基础教学系及所属教研室:负责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健康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定和编写工作。 3.体育工作部负责体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 4.教务处报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系、部、教研室应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并报教务处。 6.教务处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系、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7.主管副院长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决定奖惩。 四、工作要求 1.各专业各课程都必须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凡已通过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序化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一般专业或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后附考核方案)。 2.教学大纲编制和下达的时间 各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批准后,即组织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下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应在二个月内编制出下一个学期应开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务处应于每学期放假一个月前将审查批准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下达到各系部;教务员应在放假前一个月内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各系、任课教师。 3.教学大纲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本程序的要求组织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报系部主任批准; 系部报经教务处审核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上交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才能执行; 经主管副院长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由教务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系、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后应及时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任课教师; 对已经审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有较大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教研室研究,并报系、教务处审查,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执行。 五、附件 1.《教学大纲编制要求》 2.《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3.《考核方案制定要求》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doc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药剂学(1)是开放教育专科医科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考核重难点和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重庆电大的责任教师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针对考试内容总结出典型考点,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解析,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点: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一)考点扫描 该考点所在的内容是第二章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了混悬剂、乳剂、合剂、洗剂、搽剂和涂剂等等。此考核知识点就是它们的处方分析及制备。 (二)真题链接 [1](2007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洗剂 [2](2005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搽剂

[3](2005年7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胃蛋白酶合剂 [4](2004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鱼肝油乳剂 (三)考点解析 解[1]: 处方分析:炉甘石为主药,氧化锌为主药,甘抽为保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

蒸馏水为溶媒。 制备工艺: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15g,加20rn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称取已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 解[2]: 处方分析:炉甘石、氧化锌为主药,用于治疗湿疹,晒斑和急性皮炎。液化酚为消毒防腐剂,甘油为保湿剂。芝麻抽为油相,氢氧化钙为水相。同时芝麻油中油酸甘油酯及游离脂肪酸同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油酸钙皂作乳化剂。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混合后加入芝麻油并混匀,徐徐加入新鲜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其中含有甘油与液化酚)至全量,乳化完全即得。 解[3]: 处方分析:胃蛋白酶为主药,单糖浆为矫味剂、助悬剂,稀盐酸用于调节pH值约为2以保持胃蛋白酶的活力,橙皮酊为矫味剂,5%尼泊金乙酯醇液为防腐剂,蒸馏水为溶媒。 制法:将稀盐酸、单糖浆加入约800mL蒸馏水中,搅匀,再将胃蛋白酶均匀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膨胀、溶解。将橙皮酊缓缓加入溶液中;另取约100mL蒸馏水溶解尼泊金乙酯醇液,将其缓缓加入上述溶解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事项:胃蛋白酶分子量为35500,其分解蛋白活力最大的pH范围是1.5—2.5,所以应采用稀盐酸调节本品pH约为2。配制时应分撒于上述液面上,不应激烈搅动,以防止粘结成团,且激烈搅拌会降低酶活性,本制剂不宜过滤,因胃蛋白酶等电点为2.75—3.00。在上述溶液中胃蛋白酶带正电荷,而用于过滤的滤纸、棉花等带负电荷,这样会因荷电相反而产生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对此可先用盐酸润湿滤纸与滤器以中和其表面电荷,消除吸附现象。配制时应同时注意水的温度。高于室温胃蛋白酶易失活。本品不宜与胰酶、氯化钠、碘、鞣酸、浓乙醇、碱以及重金属配伍,以防止降低其活性。 解[4]: 处方分析:鱼肝油为主药:阿拉伯胶和西黄耆胶为O/W型乳化剂;挥发杏仁油为矫味剂(或芳香剂);糖精钠为矫味剂(或甜味荆);氯仿为防腐剂;蒸馏水为乳剂的外相(或连续相)。 制备: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于干乳钵内,研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50ml,强力研磨至呈稠厚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糖精钠加少量蒸馏水溶解)、挥发杏仁油及氯仿,然后缓缓加入西黄耆胶浆(西黄耆胶加入10ml的乙醇中摇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00ml强力摇匀制得)。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研和制成1000ml乳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 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 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制备室酢情赔偿后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1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LC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②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红色不消失,加酸成酸性时,则红色变为黄色。 (2)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复方丹参片 (1)鉴别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3、穿心莲片 (1)本品为穿心莲浸膏片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加活性炭0.5g,搅拌,滤过。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溶液2滴,摇匀,即显紫色;另取滤液1ml,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3~5滴,显橙红色。 ②取本品3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加水5ml,再加2%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在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加10%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试液0.5~1ml,显橙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4、银黄口服液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资料

药剂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180 学时理论学时:90 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是药物制剂专业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拓展专业视野为契机。通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实验、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岗位”的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接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及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一些列实践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医药企业工作环境及制备流程,关注医药相关信息动态,具有职业敏感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药剂学课程在第4 学期开设,总课时为18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90 学时,理论实践比例为1:1,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 课程框架及学时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制剂的基本理论,各药物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剂的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制剂技术,制剂的单元操作。了解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药物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3.掌握各种剂型的主要质量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药剂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药剂学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基本的剂型制作。 3.掌握各种剂型质量评定的技术与方法,了解更广泛的剂型检查与测定。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与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就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就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她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就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瞧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 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与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与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与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与蛇刺难以被粉碎,但就是其她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中药药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 【课程介绍】 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 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 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 【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 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 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 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 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 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

【目的要求】 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 1.审查处方的要点; 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约10分钟)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约25分钟)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约15分钟)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约2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 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 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 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课件大纲资料精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 课程名称药剂学I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 学分数 3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 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 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 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 质量评价指标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Dekker 2002. pharmaceutics Marcel Gilbert S. 主编 Modern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导。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 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 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课安排 第一章绪论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掌握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与重要性 熟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熟悉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熟悉GMP、GLP与GCP 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分类 熟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液体制剂防腐的重要性、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着色剂 熟悉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制法及典型制剂举例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 了解溶胶的构造、性质与制备方法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 絮凝法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 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 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药学英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模版)2014年7月-房静 - 副本

《药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药学英语》 2.课程学时:32学时 3.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选修课等,主要起到知识拓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及专业相关的一些专业英文词汇,术语及表达,培养其阅读和理解专业外文文献,药典及说明书等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实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的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后续有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 4.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于2014级药学专业。 二、课程三级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药学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药学及相关专业等方面的专业词汇,术语,表达,语言特点,常用的前后缀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药学专业文献及英文药品说明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词典读懂一般专业文献及剂型、体内过程,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 3.素质目标: 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号项目 名称 工作 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 和要求 素质内容 和要求 教学情景或 教学设计 结果(作业、 报告等) 1 药的基 本知识 任务一 药物简介 1.药的定义 2.药的分类 3.药物的副作用 4.易发生副作用 的人群 1.能够读 懂,并简 单翻译药 品名称, 类别,作 用机制等 方面的专 业词汇及 句子。 学习态度 端正严谨, 实事求是。 从让学生谈 论生活中的 用药入手,以 问答的形式 导入,总结式 的展开课堂 内容,练习, 回顾提问,留 下作业或问 题 作业:搜集 整理药品说 明书一份, 病自己进行 简单的学习 了解。 任务二 药品名称和 分类 1.按不同的方式 分类 2.通用名和商品 名 任务三 1.非特异性作用

药剂学1

《药剂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OTC:即非处方药,指不需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开具的凭证就能在柜台上直接买到的药品。 2.剂型: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合于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不同给药形式。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 技术科学。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 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5.临界胶束浓度:(CMC)系指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 6.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用来表示表面活 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7.潜溶剂:是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8.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9.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 性的附加剂。 10.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能引起机体体温异常升高。 11.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辅料(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 , 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 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12.黏合剂:指能使无黏性或黏较小的物料聚集黏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黏性的固体粉未或黏稠液体。 13.配研法:即当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混合,即量小 的药物研细后,加人等体积其他药物细粉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再过筛混合即成。14.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 成的制剂。 15.渗漉法:是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 出有效成分的方法。 16.休止角:是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 下测得的最大角。 17.制粒:系指粉状、块状、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颗粒状物 的操作。 18.置换价: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栓剂基质的重量之比。 19.肠溶胶囊:系指将硬胶囊剂或软胶囊用适宜的肠溶材料制备而得,或用经肠溶材料包衣后的颗粒或小丸 充填于胶囊而制成的胶囊剂。 20.pHm:在pH-速度图中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最稳定pH值。 21.包合物 :是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 22.聚合物胶束: 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23.脂质体: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薄膜中所形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 24.pH敏感脂质体 :应用用药局部的pH的改变而改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引发脂质体选择性地释放药物。 25.缓释制剂 :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26.控释制剂: 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 范围的制剂。 27.固体分散体: 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28.靶向制剂: 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 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29.经皮给药系统: 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类 制剂。 30.纳米乳: 是由油、水、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形成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 层,热力学稳定的油水分散体系。乳滴粒径一般小于100nm。 二、填空题: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 药剂学(1)是开放教育专科医科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 的考核重难点和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重庆电大的责任教师对中央电大 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针对考试内容总结出典型考点,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 的介绍和解析,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 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点: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一)考点扫描 该考点所在的内容是第二章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了混悬剂、乳剂、合剂、洗剂、搽剂和涂剂等等。此考核知识点就是它们的处方分析及制备。 (二)真题链接 [1](2007 年1 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洗剂 [2](2005 年1 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搽剂

[3] (2005 年7 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胃蛋白酶合剂 [4](2004 年1 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鱼肝油乳剂 (三)考点解析 解[1]: 处方分析:炉甘石为主药,氧化锌为主药,甘抽为保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 蒸馏水为溶媒。

制备工艺: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 15g,加20rn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称取已 过100 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 解[2] : 处方分析:炉甘石、氧化锌为主药,用于治疗湿疹,晒斑和急性皮炎。液化酚为消毒防腐剂,甘油为保湿剂。芝麻抽为油相,氢氧化钙为水相。同时芝麻油中油酸甘油酯及游离脂肪酸同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油酸钙皂作乳化剂。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混合后加入芝麻油并混匀,徐徐加入新鲜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其中含有甘油与液化酚)至全量,乳化完全即得。 解[3] : 处方分析:胃蛋白酶为主药,单糖浆为矫味剂、助悬剂,稀盐酸用于调节pH 值约为2 以保持胃蛋白酶的活力,橙皮酊为矫味剂,5%尼泊金乙酯醇液为防腐剂,蒸馏水为溶媒。 制法:将稀盐酸、单糖浆加入约800mL 蒸馏水中,搅匀,再将胃蛋白酶均匀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膨胀、溶解。将橙皮酊缓缓加入溶液中;另取约100mL 蒸馏水溶解尼泊金 乙酯醇液,将其缓缓加入上述溶解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事项:胃蛋白酶分子量为35500,其分解蛋白活力最大的pH 范围是1 . 5—2. 5,所以应采用稀盐酸调节本品pH 约为2。配制时应分撒于上述液面上,不应激烈搅动,以防止粘结成团,且激烈搅拌会降低酶活性,本制剂不宜过滤,因胃蛋白酶等电点为2. 75—3. 00。在上述溶液中胃蛋白酶带正电荷,而用于过滤的滤纸、棉花等带负电荷,这样会因荷电相反而产生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对此可先用盐酸润湿滤纸与滤器以中和其表面电荷,消除吸附现象。配制时应同时注意水的温度。高于室温胃蛋白酶易失活。本品不宜与胰酶、氯化钠、碘、鞣酸、浓乙醇、碱以及重金属配伍,以防止降低其活性。 解[4] : 处方分析:鱼肝油为主药:阿拉伯胶和西黄耆胶为O /W 型乳化剂;挥发杏仁油为矫 味剂(或芳香剂);糖精钠为矫味剂(或甜味荆);氯仿为防腐剂;蒸馏水为乳剂的外相(或连续相)。 制备: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于干乳钵内,研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50ml ,强力研磨 至呈稠厚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糖精钠加少量蒸馏水溶解)、挥发杏仁油及氯仿,然后缓缓加入西黄耆胶浆(西黄耆胶加入10ml 的乙醇中摇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00ml 强力摇匀制得)。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研和制成1000ml 乳剂。 注意事项:制备初乳的好坏是乳剂成败的关键,宜选择较干燥、粗糙的乳钵,强力地 向一个方向研磨直至出现“噼啪”的声音。

中药调剂学教案第一二章(最新整理)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时间2014 年 2 月 24 日

教学过程设计:(各阶段时间安排合理) (1)导入: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药调剂,带着问题,思考学习中药调剂学这门课。 (2)教学新课: 第一章绪论 1、定义(15 分钟)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剂工作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或患者需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发售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中药饮片广义的中药饮片是指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处方或供中成药生产调配处方所用的药物。狭义的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切制成一定形状后的中药。 2、假药与劣药(30 分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论处: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国家禁止进口、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变质的(如药品发生发霉、生虫,注射剂产生沉淀等)。 被污染的(如药品被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超过有效期的;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调剂人员道德规范 1、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10 分钟) 2、职业道德基本原则(20 分钟)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诚实守信、交易公平的原则;尊重患者、慎言守密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