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

一、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流思想的媒介。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游离于世界之外,可以不与外界接触。但世界上约有230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千个民族,三四千种语言。世界上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使用近100种语言,其中,有13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5500万。说汉语的人数最多,达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其次是英语,使用人数约3亿。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和法语。这么多国家和民族,说这么多不同的语言,要进行交往谈何容易?当然,有些国家和民族的语言相同。如:世界上约有60来个国家和地区讲英语,40多个国家讲法语。语言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但语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要进交往、交流,就需借助于翻译。所以,翻译是国际交往的桥梁。

二、翻译工作是外事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体育、艺术等各行各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和各国互相依赖程序日益加深的今天,越来越需要进行交流和交往,越来越需要了解他国的情况,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技术。但这些行业毕竟还可以在本国内部独立存在,自行发展。

对这些行业来说,翻译只在对外交往中起辅助作用。然而,翻译在外交工作方面则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周恩来总理说:“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外交是通过会谈、会议、谈判等方式处理国家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与外国政府官员进行口头或书面对话,是外交的主要手段。如果两国官员语言相通,就可以直接对话。但如果语言不通,则必须经过翻译。所以,翻译在外交工作中起着双向转换语言、消除语言障碍、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是外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说,译员是领导人在外事活动中的“嘴巴”和“耳朵”。没有嘴巴,说不通;没有耳朵,听不懂。没有翻译,两国领导人无法交谈。用手比划,可以表达简单意向,但不能交换看法、想法。所以,对于不懂外语的领导人来说,翻译是必不可少的。

少了,就办不了外交。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的当天,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作为斯大林的特使抵达中国,苏联汉学家叶夫根尼?柯瓦廖夫一句也译不出来,米高扬很生气,对柯说:“我真想捶你一顿。”幸好,有中国译员在场,给译了下来。否则,即使有再重要的信息,也不能互相通报。有再重要的问题,双方也无法讨论。

翻译水平的高低、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事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外交对话的效果。在我国外交翻译史上,曾经发生过因翻译不出或翻译失误而影响外事的情况。

如50年代初,某国国王逝世,该国外长照会我驻该国大使:“我悲痛地通知阁下……”

我译员错译为:“我荣幸地通知阁下……”而在我方复照时,又将“我沉痛地接到您的通知”,译为“我荣幸得接到通知……”为此,该国向我提出意见。又如1957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中东某国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从北京某大学临时借来一位阿拉伯文教授当译员。译员因一时紧张,听不懂外宾的讲话。外宾改用英文,他也听不懂,翻译不出来,出现冷场。礼宾司同志不得不临时找一位英语翻译上场。如果外宾不懂英语,或现场没有英语翻译,周总理就无法与外宾进行交谈。还比如,几年前我国申办奥运会期间曾接待过一个奥委会代表团。我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向对方详细通报了我方的各种有利条件以及准备工作后说:“现在,有戏没戏就看你们了。”有同志把“戏”译为“show”,这句话就成了:Whether there is a show or not is up to you.显然把“戏”直译了。“戏”在这里的实际含义是,“申办是否成功,取决于奥委会了”。可见,翻译水平的高低确实直接影响到外交工作的效果。

在外交谈判等正式外交活动中,国家领导人使用本国语言讲话,通过翻译进行交流和沟通,是国际社会公认和普遍的做法。即使有些外语讲得很好的国家领导人,在私下交

谈时可能使用外语,但在会谈、会见或在宴会、招待会等正式场合上发表讲话时,一般使用本国语言。这首先是为了保持国家的尊严和体面。例如,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联合蒋介石政权搞“美蒋共同防守”台湾等,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于1950年8月正式向联合国提出“美国侵略台湾案”,而美国则提出了“中共侵略朝鲜案”的反提案。11月,伍修权大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并作了长篇演说。

随后,台湾代表用英语作了发言。他的话音刚落,伍修就举手要求发言,对他的论点一一进行了批驳,然后提出:“诸位先生,我怀疑这个发言的人是不是中国人,因为伟大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会用。”这使得那位代表非常尴尬。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台湾代表不用汉语用英语,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一例子从反面说明外交场合用本国语言的重要性。其次,对于绝大多数领导人来说,母语好于外语。用本国语言讲话,不仅容易准确表达,

1翻译史教学的必要性:

翻译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习翻译史可以了解翻译活动起初的必要性和成因;2了解翻译在我国的发展史和译学流派的演变史,有助于梳理译学理论的框架和思辨思路;3了解我国译介学的目的:文化交流或经济交流。

4翻译史成为译学建设的一门课程,翻译只有实践,理论被语言学左右,所以

独立为一门科学就要追踪溯源。

5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是现代翻译学的3大支柱。

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打开这一翻译史册,我们可以看到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这一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简单说来,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汉代--秦时期;二、隋-唐-宋时期;三、明清时期;四、五四时期;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汉代-符秦时期

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经句。到了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译者安世高(An Shigao prince)是安息(即波斯)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后来月支人支娄迦谶(又叫娄迦谶)来到了中国,他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支娄迦谶译笔生硬,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看懂。中国翻译界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支娄迦谶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是当时翻译佛经非常有名的译者。与"三支"同时从事佛经翻译的还有竺法护。他也是月支人,是当时的佛经翻译名家,总共译了一百七十五部佛经,对佛经在中国的流传贡献不小。竺法护和"三支"一道被人称作月之派。不过,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

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二、隋-唐-宋时代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隋代历史较短,译者和译作都很少。比较有名的翻译家有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他是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一生翻译了佛经23部100余卷。彦琮在他撰写的《辨证论》中总结翻译经验,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彦琮还说,"八者备矣,方是得人"。这八条说的是译者的修养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在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十七年后才回国。他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三三五卷。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玄奘所主持的译场在组织方面更为健全。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的翻译职司多至11种:1)译主,为全场主脑,精通梵文,深广佛理。遇有疑难,能判断解决;2)证义,为译主的助手,凡已译的意义与梵文有和差殊,均由他和译主商讨;3)证文,或称证梵本,译主诵梵文时,由他注意原文有无讹误;4)度语,根据梵文文字音改记成汉字,又称书字;5)笔受,把录下来的梵文字音译成汉文;6)缀文,整理译文,使之符合汉语习惯;7)参译,既校勘原文是否有误,又用译文回证原文有无歧异;8)刊定,因中外文体不同,故每行每节须去其芜冗重复;9)润文,从修辞上对译文加以润饰;10)梵呗,译文完成后,用梵文读音的法子来念唱,看音调是否协调,便于僧侣诵读;11)监护大使,钦命大臣监阅译经。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

据印度学者柏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

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到了宋代,佛经翻译已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在北宋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曾派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东来华夏传法。宋太祖也曾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专事佛经翻译。虽译场组织极其完备,译经种数几乎接近唐代,但质量却不如唐代。当时有名的僧侣译者主要有天息、法护等人。在翻译理论方面颇有贡献的要数赞宁(俗姓高,今浙江德清人)。他曾归纳了以往译经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各类矛盾的六种办法。这是对我国唐代翻译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国翻译论库中的宝贵财富。到了南宋,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佛经翻译已是寥寥无几,史书的记载中无一例翻译。在其后的元代,统治者曾下昭拔合恩巴、管主八等人翻译佛经,但译作只有十几部,翻译理论方面的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翻译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明清时代

在明代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的局面。佛经译者只有智光等一、二人,译了几部经书。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我国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清代的林纾(1852.11.8-1924.10.9)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一百八十四种西方文学作品,达一千万字以上。所译小说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呼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林纾本人不懂外文,因而他的译作删减、遗漏、随意添加之处甚多。但是林纾的翻译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严复(1954.1.18-1921.10.27)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898-1911)这三十年间翻译了不少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H。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C.L.S. Montesquieu)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H。Spencer)的《群学肆言》(On Liberty)、甄克思(E。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等。严复每译一书,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常借西方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译书往往加上许多按语,发挥自己的见解。

严复"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鲁迅《二心集》),在参照古代佛经翻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在《天演论》(公元一八九八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有人因此认为严复偏重于"达",把"信"、"达"相互对立起来。事实上,严复曾紧接着解释道:"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这说明严复并没有把"信"、"达"割裂开来,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

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但严复对"雅"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他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严复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所遵循的也是"与其伤雅,毋宁失真",因而译文不但艰深难懂,又不忠实于原文,类似改编。有人说严复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这个批评不是没有根据的。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严复重视译文文字润饰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尽管严复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解释因时代的限制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许多年来,该标准始终没有被我国翻译界所废弃,原因在于:这三个字的提法简明扼要,又有层次主次突出;三者之中,信和达二者之中,信犹为重要。因此有些翻译工作者仍然沿用着三个字作为当今的翻译标准,但旧瓶装新瓶,已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他们认为"雅"已不在是严复所指的"尔雅"和"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而是指"保存原作的风格"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公元一八九四年在他写的《拟投翻译书院议》中已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第一、译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和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这些要求是很高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他本人专研究语法而没有搞翻译的工作,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被后人忽略了。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的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

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他和瞿秋白通过翻译实践,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资。"鲁迅竭力反对当时那种"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他针对有人所谓"与其顺而不信"而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当然,鲁迅这条原则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意味,但与借此作挡箭牌的"硬译"、"死译"实无共同之处。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这于借直译作挡箭牌的"死译"也是丝毫无共同之处的。他们二人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十分严肃,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语堂1932年写的《论翻译》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该文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样一个三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正相比符。

矛盾先生于1954年8月18日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是鲁迅的精神,

但是为了译文的提高,却应当发挥鲁迅所说的“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这一方面。

矛盾在题为《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报告(1954)中指出“”也就是说,翻译要兼顾忠实和通顺。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从那时起,翻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工作,逐步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的风气;

(三)翻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

(四)翻译工作者不仅肩负者外译汉的任务;

(五)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认真的辛勤的翻译劳动,介绍和交流先进科技知识、优秀文艺作品以及民族文化,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世界和平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严复的翻译理论

收稿日期:2005 - 01 - 18

作者简介:冯立新(1970 - ) ,男,湖北大冶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翻译. 论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

冯立新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 严复认为“, 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 达”是翻译之目的“, 雅”是翻译

之语体选择。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

誉参半,莫衷一是。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

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关键词: 严复; 信、达、雅; 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 0202(2005) 02 - 0131 - 04 严复(1854~1921) ,福建侯官(今福州) 人,字几道。1866 年,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 年被

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了亚当·斯密、约翰·穆勒、孟德斯鸠、达

尔文、赫

胥黎等人的经济、法律理论、进化论和逻辑学等新学说新思想,参观过英国议会、法院等制度设施,

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严复所处时代正是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启蒙与救

亡是中国近代两大主题。为挽救危亡的中国,他大量翻译了西方著作。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

影响,被人誉为“译界泰斗”[1 ]和“能熔中西为一冶”的第一人[2 ]1561 。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信、达、

雅”之翻译标准,对中国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1895 年,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取名《天演论》。他在《天演论》的

“译例言”中说“: 译事三难:信、达、雅”。他引用孔子的话“, 修辞立诚”“, 辞达而已”“, 言之无文,行

之不远”,并指出,信、达、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2 ]1322。此翻

译思想一出,即备受推崇,甚至被奉作翻译的“金科玉律”。

首先,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

所谓“信”是指要忠实于原文。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而译者正是沟通原作与译作之间的桥梁。基于对原作忠实的原则,翻译有从属性的一

面,即在翻译时译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色彩,还是风格韵味都必须忠实于原作,这是翻译的前

提和基础。如果译作在思想内容、表达方式、感情色彩与原作相去甚远,那就是不“信”了。正如钱

钟书说的那样,翻译者无权改变原作的内容,也只能运用翻译的技巧,以稍稍自由的手法,来彻底

表达原意,而构成正确的翻译。译者只能在原作作者通过原作所给定的范围内进行再创造,包括

原作的内容、风格、文体等。只有翻译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才能达到翻译的“与原文

最接近的功能等值”的效果。作为译者首先要有较强的理论素养,能正确理解原作。只有理解原

作,才能再现原作,这是“信”的基础。能做到这一点,严复认为“求其信已大难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2 期

(第4 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 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 2005

(Vol . 4)

翻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寻求相同的意义,将其中一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出来。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在寻求两种不同语言符号之间

的同义和等值,这是最基本的“信”。任何原作不仅存在表面的意思,还有用文字所表达出来的隐

藏于文本之中的深层内涵,作为译者也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读者,对读者做到诚实不欺,这是

更深

一个层次的“信”。这是严复所说的“,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2 ]1321。如果仅仅是

忠实于文本表面意思,但不能流畅地表达原作深层意思“,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2 ]1321。其次“, 达”是翻译之目的。

严复所说的“达”,不是指我们在翻译中的表达清楚,语言通畅,是“达旨”(达意) 的“达”,也就

是表达原文的宗旨,即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有学者曾对严复的“达”作过中肯的评价,严氏所谓

“达旨”,所谓“发挥”,一般理解为意译,实际上是编纂,完全超出了翻译的范围[3 ] 。

从理论上讲,翻译是一个信息转换和传递的过程,目的在于用译入语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再现原文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其语言文字表达必然不同,一个

良好的译作必然是在本土中寻求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原作意思。严复认为,中西语言文化有较大

差别“, 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

二三字,多者数百十言”[2 ]1321。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则要对原文形式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否则就会出

现一些令人费解的词语。“故词句之间,时有所亻真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2 ]1321。只有对一些

词句进行“删削取径”,才能做到语言通顺。

通过对句法调整,使语言通顺是做到“达”的基础。“达”的更高层面是要表达原作的深层蕴

意,这需要译者能对原作“取明深义”。所以这要求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

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2 ]1321。也就是说译者要对原作宗旨

有深刻的领会,再以另一种符号表达出来。这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对翻译目的与手段关系之间的

论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是将翻译作为交际结果进行研究的。翻译首先是人类的交际行

为。在自然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主要是起工具的作用。因此我们强调,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

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我觉得译者或译员都是画家,而不是摄影师。绘画是借助画家的看法, 从要表现的现实中提炼与现实相当的意义和信息,翻译亦然,是要透过语言层次,深入到言语

面,理解文本或篇章的意义,以恰当的形式加以表达。”[4 ]

最后“, 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

“雅”就是要注意修辞,富有文采。雅本于《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 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雅言就是诸夏的话,也就是当时的官方语。《尔雅·序》题下疏曰:“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

而取正也”。严复认为“,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用方言而不用雅言,由于其受地域制约,则会

“行之不远”。他认为要做到“雅”,对语体选择是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

不仅期以行远耳。实则精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世利俗文字, 则求达难”[2 ]1322。严复认为“, 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可能追求译文语言本身的古朴典雅,以求传达原

文的“精理微言”。

翻译首要的是叙述清楚、读来流畅、遣词造句有文采,使读者阅读后能得到极大的享受,这是翻译的最大成功。为达到“雅”,严复对翻译中的文体十分注意,他总是喜爱用中国古文表达出来。

严复为何选择以前的语体呢,这与他对中西语言文字的理解有关系。严复认为,西方国家“文白合

一”,是“语言合之文字”[5 ] 。西方国家近世文章和以前相比,在思想和学术方面有所进步,但在感

情表达上并没多大进步。中国古今文体差异较大,在古文学中,词汇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而且符合优美的标准。“今夫文字语言之所以为优美者,以_______其名辞富有,著之手口,有以导达要妙精深之

13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 期

理想,状写美丽奇异之物态耳。如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梅圣俞云: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如沈隐候云: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他认

为,在对“情”和“状”的表达上,古文远非白话文可比,“诗之善述情者,无若杜子美之《北征》;能状

物者,无若韩吏部之《南山》。设用白话,则高者不过《水浒》、《红楼》; 下者将同戏曲中簧皮之脚

本。”[5 ]同时,严复对中国古文的推崇与他受到晚清桐城派的影响有关,他对桐城派的古文家吴汝

纶十分尊重,认为他“既湛旧学,又乐闻新知”“, 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所以他的译作

多有桐城遗风[2 ]1550。用古文译出来的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

严译《天演论》:“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

想二千年前??”鲁迅先生认为,在严译名著中,“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城气十足,连字的

平仄也都留心,摇头幌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这一点竟感动了桐城派老

头子吴汝纶,不禁说是‘足与周秦诸子相上下’了”[6 ] 。鲁迅先生也觉得写得很好,竟一口气

就将它

读完。

严复提出“信、达、雅”之翻译标准,距今已经100 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

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

半,莫衷一是。傅斯年认为“, 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 天演论》和《法意》最糟??这都是因为他不

曾对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自己负责任。”[7 ]胡适则认为严复“能勉强做到一个达字”[8 ] 。周笃宝则

认为,如果说严氏的翻译思想有不妥之处,皆失之于“雅”[9 ] 。而郭延礼则认为严复所译著作中,于

信、达、雅的标准未能全部实现[10 ] 。

作为近代会通中西的第一人,严复在其翻译实践中确实并没有完全做到“信、达、雅”,这与他

的翻译动机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从翻译动机来看,严复的翻译西方著作是围绕

“开民智”来进行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势日弱,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渐受西方列强凌辱

而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危亡之中国,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

西方首要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在战后出现了翻译西方军事技术的热潮。甲午一役

的失败,使严复认识到治国之本,不在科学技术,“则是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其

中则“又以民智为最急也”[11 ] 。只有大量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对国民进行启蒙,开启民智才能

做到自强保种。所以严复在翻译时一边是原作,另一边则是自己所加的按语。他翻译时,也不完

全是根据忠实原作的“信”的标准来进行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

挥,实非正法”[2 ]1321。也就是说严复采用意译加按语的方式,为超越西学文本进行现实文化阐释打

开了空间。严复的翻译不是一个纯粹的翻译,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为我所用的文化阐释,导致了严

复对西学原著解读的合理偏差。西学文本的中国式解读很快就引起国人的关注,使“自强保种”成

为时代的最强音,这达到了严复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目的。

从社会现实来看,尽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守旧势力不可小视。

要不要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学习哪些东西,新旧思想观念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顽

固守旧派人士强烈反对,理学大师倭仁认为,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

在技艺。尽管后来洋务派大量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由于传统守旧势力的强大,他们也不得不将

学习西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以中国伦常名教为本原,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2 ] 。如何使国人

尤其是中国的士大夫能接受来自西洋的思想,则必须对原有文本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之成为本土

形式。“如果翻译在特定多元系统中处于次要地位,译者寻求能够使译作为接受文化所接纳,不惜

大学英语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英语1考试卷 总分:100分 简答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1.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onlinesuch as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ng with friendsno matter how far.答案:我们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例如寻找信息及和朋友沟通,不管相距多远。 2.Some people seem tohave their own ability in learning language答案:有些人在学习语言方面似乎有自己的天赋. 3.It is necessary for them to learn the language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these people and to learn from them.答案:为了与这些人进行交流,向他们学习,学习这门语言是必要的 4.Our likes and dislikes, tastes and preferences that hide in our choices of such activities such as reading books, going to the cinema, camping, or certain cultural pursuits, are all related to social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答案:我们的好恶、品位、喜好决定了我们是选择看书、看电影、露营或某种文化追求,这又同社会环境和学习经验有关。 5.Occasionally, for a formal party or dinner, an invitation requires an answer,either in writing or by telephone. 答案:偶尔,一个正式的聚会或晚宴, 被邀请人是需要做出明确答复的, 无论是通过书面或者电话. 选择性答案2:应邀出席正式宴会或晚餐,不管是用书面还是用电话,有时是要回复的。(意思差不多,哪个通顺写哪个吧) 6.They not only like playing or watching games, but also like talking about them, or even thinking about them. 答案:他们不仅喜欢玩游戏、看游戏,而且喜欢谈论和思考它们。 7.There are plenty out there that are good and plenty that are bad. 答案:那里有很多是好的,很多是坏的。 8.Yet putting off something we know we should do is a bad habit to get into. 答案:然而,拖延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就会染上一个坏习惯。 9.And don’t you feel stressed and worried when you have to hurry?

翻译作业

The Art of Living The art of living is to know when to hold fast and when to let go. For life is a paradox: it enjoins us to cling to its many gifts even while it ordains their eventual relinquishment. The rabbis of old put it this way: " A man comes to this world with his fist clenched, but when he dies, his hand is open." 生活的艺术在于懂得何时紧紧抓住,何时放手。生活就是一个悖论:它要我们抓住生命赐予的礼物,却又要在最后一一放手。古时的犹太拉比说:“人来到这个世上时紧握着拳头,但当他离去时,手又松开了。” Surely we ought to hold fast to life, for it is wondrous, and full of a beauty that breaks through every pore of God's own earth. 当然我们应紧紧抓住生命,因为它让人惊奇,并且充满了美,它散落在上帝所创造的每一寸土地上的。 We know that this is so, but all too often we recognize this truth only in our backward glance when we remember what was and then suddenly realize that it is no more. 我们知道确实如此,但是我们总在回首时才意识到,过去的一切我们仍然记得,但却明白了一切不再如此。 We remember a beauty that faded, a love that waned. But we remember with far greater pain that we did not see that beauty when it flowered, that we failed to respond with love when it was tendered. 我们会记起的,是一种凋谢的美,一份逝去的爱。当美绽放时我们并没有去留意这份美,当爱情来临时我们未能报之以爱。回想这些,我们会更加心痛。 Here then is the first pole of life's paradoxical demands on us: Never too busy for the wonder and the awe of life. 生活给我们的第一个矛盾的真理:永远不要因为太过忙碌而错过了人生的奇迹与壮丽。 Be reverent before each dawning day. Embrace each hour. Seize each golden minute. 崇敬每一天。拥抱每一小时。抓紧每一分钟。 Hold fast to life... but not so fast that you cannot let go. This is the second side of life's coin, the opposite pole of its paradox: we must accept our losses, and learn how to let go. 牢牢抓住人生,但不要抓得太紧,免得到时候不能放手。放手是人生硬币的另一面,是人生矛盾的另一极: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并学会放手。 And ultimately, as the parable of the open and closed hand suggests, we must confront the inevitability of our own demise, losing ourselves as it were, all that we were or dreamed to be.

翻译作业

《形合和意合的差异与英汉互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汉互译形合意合语篇 摘要:由于英语语篇讲究形合,汉语语篇讲究意合,两种语言在联句成篇上的明显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掌握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地道地构建译文。 关键词:英汉;互译;形合;意合;语篇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西方人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维传统。在处理问题上,注意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把极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逐一去研究;汉民族讲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思维,注重心理时空的思维方式。在处理问题上,注意从整体上,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上加以认识,予以解决。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差异明显。英语讲究形合,语法显性,而汉语则注重“意合”,语法隐性。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语讲究意合。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形合和意合的差异是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二、英汉语篇形合与意合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地使用一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来传递语言信息的,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自由作用。但是受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表达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行文注重结构、形式,注重显性接应,以形显意,语义连贯诉诸理性,因而句子结构严谨、完整。汉语行文注重功能、意义,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语义连贯诉诸意向,因而汉语句子比较简洁,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英汉在语篇的连句表意中彰显出不同的表达特色。可见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成功的译文应在意义上与原文等值,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硬译的痕迹,符合译文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的实质精神,表达充分又确切,文字优雅流畅。 英汉形合、意合的差异导致汉译英时,若不加分析,一概完整地逐字、逐词、逐句照译,势必出现“汉化英语”,译文成为英文语篇中的破句或电报语,而英译汉时,则出现“英化汉语”,原文中所存在的连词在译文语篇中显得有些苍白,甚至累赘,失去了语言的简洁性、紧凑性。翻译实践证明,大量句子英汉互译时,往往需要在语篇中重新构建符合译文语言特点的表达。 1. 句子主语的调整。 英汉语句子均由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组成,但英汉语句子主谓之间的句法关系差异明显。英语重形合,句子的主谓之间存有强制性的一致关系,决定谓语动词的人称形式和数形式,因此英语句子的主语在句中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如此地不可或缺,以致当主语因修辞原因而移位时,甚至要使用形式主语来补足空位。汉语重意合,句子的主谓之间没有强制性的一致关系,主语对谓语动词的形式没有决定作用,句法地位并不十分重要,在语境(包括上下文、情景语境、常识与背景知识等)中为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主语常常省去,以意承脉,因而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如以下汉语中的无主句,译成英语时则要补出主语。 (1)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老舍,想北平) Now,let me leave off writing,for I am on the point of shedding tears. How I miss. Peiping! (2)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冰心,笑) Standing at the window for a while,I felt a bit chilly. (3)It is hard to find out what any county can door will do next. (Lord Dunsany:The Greatest Invention) 很难预料一个国家能做什么或是接着会干什么。 2. 句式上的调整。 意合在形态上是平级配列,而形合在形态上是次级配列。汉语的句子以说话者的意念为主轴,形成一种意念机制,表

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 1.His acceptance of bribes led to his arrest 他接受贿赂导致被捕。. 2.Computers have changed the way we work and play. 电脑改变了我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3.She turned towards me immediately. The elegance of every moment of her limbs and body as soon as she began to advance from the far end of the room., set me in a flutter of expectation to see her face clearly. 她立即转向我。每当她开始从房间的尽头往前走时,她每一刻举手投足的优雅都吸引着我想把她的脸看清楚。 4.The flowers smells sweet. 花香四溢。 5.It tastes too much of garlic. 蒜味很重。 6.He didn’t look or act like his usual sel f—his face was very red, his hat was on the back of his head, his hair was wildly rumpled. 他看上去和行为都和他往常不一样--面色绯红,帽子后戴,头发凌乱。 7.We are faintly conscious of the fact that this is a smallish island country.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I. 1.打破记录 2.武装到牙齿 3.酸葡萄 4.君子协定 5.开放政策 6.冷战 7.低声 8.文火 9.占 10.原因 11.消灭 12.交待清楚13.和风 14.软水 15.添煤 16.捏造 17.修好 18.收拾一下 19.软水 20.呢帽 21.好 22.正好 23.右 24.申冤。 II. 1.“一定会把他造就成一个堂堂男子汉”,杰克说“就是应该上大学嘛!” 2.重建家园和保卫家园是我们的职责。 3.这些问题显然使得这位头脑迟钝的发言人感到意外,他立刻显得张口结舌。 4.我的回答并不躲躲躲闪闪。 5.外面一团漆黑,大雨倾盆。 6.他们根本没有答复,这是不足为奇的。 7.在走过市区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座宏伟的酒店。 8.他经常来。 9.他对这个城市完全陌生。 10.这完全是胡说。 11.那个园会真是圆满极了。 12.淡淡的太阳从海上升起。 13.“我知道, 这是在抓救命稻草”, 他无可奈何地说. 14.他的靴子时常闪闪发光. 15.他开了眼界,并懂得了一些名堂. 16.他满脸皱纹, 皮肤很黑,头发灰白稀疏. 17.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非常尖锐的问题. 18.我们应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9.我们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代替资本主动义制度。 20.他回来时,收音机仍然开着。 21.他们将为盲人和聋人修建一所学校。 22.我们感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23.我们高度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24.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II. A 这是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这又是一个最坏的历史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不乏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富有信仰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轻易怀疑的时代; 这是一个光明普照的季节,这又是一个黑暗笼罩的季节;

翻译期末作业

浅谈中国菜名的翻译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国土孕育了中国独特的烹饪艺术和丰富的饮食文化。我们国家也以几千年的饮食文化文明于世。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外交流日益增多,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菜名是汉语语汇中承载中国文化最多的语汇之一, 不仅承载着几千年来的中国饮食文化, 还承载着大量的非饮食文化, 如神话、民俗、历史、文学、宗教信仰等等, 在菜名所传达的表层语义背后有着更为深厚复杂的多元文化元素。同时由于饮食与文化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大大增大了翻译的难度。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我们常见的错误翻译 长期以来,菜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译者水平有限和地域差异,并不了解菜式的内涵,致使很多菜名的翻译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比如口水鸡slobbering chicken、童子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夫妻肺片the couple’s lung 等,这翻译让外国人看了都吓跑了,哪里还有食欲吃饭呢?再如东坡肉poet Dongpo’s braised pork,东坡肉是用蒸的方法做出来的,所以这里应该为Poet Dongpo’s steamed pork 而不是用braised;“鱼香肉丝”较常见的有两种译法,另外也有人译为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前者译法为直译,后者加了简单的解释,虽然看似简单易懂,很直观,但是译者没有弄清楚此菜的配料,川菜口味浓重,很多菜肴的配料都是少不了“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鱼香肉丝正是用到此配料,是不用所谓的大蒜酱,所以后者翻译存在误的地方;水煮鱼,也是川菜中的代表作,又麻又辣,有译者翻译为tender stewed fish,这个译法不够全面,应该在后面加上in chili sauce;夫妻肺片译为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这个译法的译者应该不明白此菜的来历和主料,夫妻肺片根本不是用猪肺做成的,而且和肺一点都不沾边,此菜的主料都是用牛内脏,所以这个译发讲不通。对于以上的翻译错误我们不能只是一笑而过,我们应该感受到菜名翻译的难度,从而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翻译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翻译作业

1. 私か田舎から北京へ来て、またたく間に6年になる。その間、耳に聞き目に見た国家の大事になるものは数えてみれば相当あった。 2. 動物はそれなりにその生活条件に適応している。その中でも自然条件が動物に与える影響は大きいものである。ところが人類は、生まれっいて文化環境の中に暮らす。すなわち自然環境と接する場合にも、その間に文化というものが媒介するのである。文化は言語によって仲間に、又時代に伝えられる。人類は其れによって気まぐれな自然の脅威から巧みに身を守ってきた。人類から文化を取り除いてしまえば、これほど無カで臆病な動物が あるだろうか。 3. 地図を調べてみても、人間が歩いていけそうな距離には村なんてない。其れなのに、人が歩いている。荷物らしい荷物も持たずに、頭に何かを載せただけで、ただただ歩いている。 4. 私は彼女と長年苦しく愛し合っていたが、この愛は彼女を傷つけた。その分、私自身も傷つけられた。 5 ジェトロ青島事務所の開設を記念いたしまして、講演会のご案内をいたしましたところ、かくも多、くの皆様に御参集いただき、厚くお礼を申し上げます。各界を代表するご高名の方がお見えでございます。いちいちお名前を申し上げませんが。心 よりお礼を申し上げ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为了纪念ジュトロ青島事務所得开设,借演讲介绍来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 来出席这次演讲。这次演讲的加宾有各界的知名人士,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真得很感谢你们的捧场。 6. 視聴率さえとっていれば、どんな「やらせ」をやろうとも、メデ??の責任を考えれば、モラルに反すると思うことをやっでも、大手を振ることができる世界で、それを見習ってい<人間と、そんなことはしたくないと気力が萎えてしまう人間が生まれ、富み栄えるのは前者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7 そればかりではない。考えてみれば、要資格職業での学科試験中心の運営は、(こうした諸試験の合格率の高い大学を求めた偏差値中心の受験体制を促進強化する)ことにもつながっている

英语翻译作业1

He stopped traffic on Fifth Avenue like the Beatles or Marilyn Monroe. He could've been president of Israel or played violin at Carnegie Hall, but he was too busy thinking. His musings on God,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grace our greeting cards and day-timers. Fifty years after his death, his shock of white hair and droopy mustache still symbolize genius. Einstein remains the foremost scientist of the modern era. Looking back 2,400 years, only Newton, Galileo and Aristotle were his equals. Around the world,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es are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Einstein's "miracle year" when he published five scientific papers in 1905 that fundamentally changed our grasp of space, time, light and matter. Only he could top himself about a decade later with his theory of general relativity. Born in the era of horse-drawn carriages, his ideas launched a dazzling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at has generated more change in a century than in the previous two millennia. Computers, satellites, telecommunication, lasers, television and nuclear power all owe their invention to ways in which Einstein peeled back the veneer of the observable world to expose a stranger and more complicated reality underneath. Yet there is more, and it is why Einstein transcends mere genius and has become our culture's grandfatherly icon. He escaped Hitler's Germany and devoted the rest of his life to humanitarian and pacifist causes with an authority unmatched by any scientist today, or even most politicians and religious leaders. He used his celebrity to speak out against fascism, racial prejudice and the McCarthy hearings. His FBI file ran 1,400 pages. His letters reveal a tumultuous personal life -- married twice and indifferent toward his children while obsessed with physics. Yet he charmed lovers and admirers with poetry and sailboat outings. Friends and neighbors fiercely protected his privacy 他曾像披头士和玛莉莲-梦露一样让第五大道交通阻塞, 他本可以成为以色列总统,或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小提琴,但他却把时间都用来思考。他对上帝、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经常出现在贺卡和台历上。 在他去世五十年后,他一头浓密的白发和下垂的胡须仍是天才的象征。 爱因斯坦仍然是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看过去的2400年里也只有牛顿、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才能与之相较。 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院都在庆祝爱因斯坦的“奇迹年”100周年纪念。就是他1905年发表五篇科学论文。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空间、时间、光和物质的认识。只有他自己能在数十年之后超越他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出生在马车盛行的年代,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却引发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技术革命。在短短的数百年中,这场科技革命带来的的变化远比以往2000年来变化的总和还要多。 计算机、人造卫星、电子通讯、激光、电视和核能的创造发明都归功于爱因斯坦提出的研究方法:......揭露一个陌生人和更复杂的现实。 当然爱因斯坦意味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已经超越了科学天才的范畴,成为人类文明中德高望重的偶像。 他逃离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并把他的余生都献给了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事业。他的威望是当今任何科学家和大多数的政治或宗教领袖不能相比的。 作为公众人物,爱因斯坦常常站出来抨击法西斯主义、种族歧视以及当时美国当权者提出的“麦卡锡主义”。他提供给联邦调查局的文件达1400页。 爱因斯坦的书信揭示了他不寻常的个人生活:他结过两次婚;每当专注思考物理问题时,他就会忽略身边的子女。但是,他也会用诗歌和帆船出游来吸引他的爱人和仰慕者。他的朋友和邻居们都极力保护他的隐私。

翻译1期末样题

09级《商英翻译1》期末测试样题 一、翻译下列词汇、短语(30%) 1.款式多样 2.式样美观 3.使用方便 4.服务周到 5.做工讲究 6.保质保量 7.久负盛名 8.联想[商标] 9.UTStarcom [商标] 10.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商号] 11.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商号] 12.中外合资企业 13.私营企业 14.plastics factory 15.convenient in use 16.selling well all over the world 17.净含量[商品说明书] 18.董事会 19.人力资源部 20.财务总监 二、翻译下列句子(30%) 1.本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公司现有总资产5千万元,拥有3个子公司。 3.本产品能满足目前所有的需求。 4.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到杏花村作客,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在我们今后的工

作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5.欢迎您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 6.我们对此不幸事件表示遗憾。 7. We sincerely regret that it has caused you so much trouble. 8. We hope this matter will not affect our good relations in our future dealings. 9.我们给你方造成了的麻烦,请接收我方的道歉。 10. We are sure you will be delighted to see the machines and that they will find already market in your country. 三、将下列公司简介译成英语。(20%) 公司简介 上海天赋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心。公司专业从事商业广告的设计和策划。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广告业界一直享有良好的声誉。本公司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前来洽谈业务。我们将始终以卓越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答谢广大客户朋友的支持与厚爱! 四、将下面的使用说明书译成汉语。(20%) Sea Gull Synthetic Soap Powder Directions for Use 1.To wash two articles of summer wear or light clothing for adults, dissolve two tablespoonfuls of the powder in half a basin of cold or lukewarm water (about 0.03% concentration.) 2.In washing silk, woolen, rayon, rayon mixture of other clothing with unstable colors, care should be taken not to use hot water. Cold or lukewarm is preferable. 3.Wash white articles of clothing before colored ones or those with unstable colors.

翻译作业2

SZ170420117 环境一班任云帆 Peter Newmark: The first traces of translation date from 3000 BC, during the Egyptian Old Kingdom, in the area of the First Cataract, Elephantine, where inscriptions i n two languages have been found. 最早的翻译的痕迹来自公元前3000年,那时正是古埃及王朝。在第一瀑布(注:地处埃及和苏丹的边界,亚斯旺南郊)首次发现了用两种语言篆刻的碑文。 It becam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West in 300 BC, when the Romans took over wholesale many elements of Greek culture, including the whole religious apparatus.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公园前300年的西方,罗马人垄断了许多的希腊文化元素,包括整个宗教组织。In the twelfth century, the West came into contact with Islam in Moorish Sp ain. 在二十世纪,西方人开始与西班牙的摩尔穆斯林们建立联系。 The situation favoured the two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large-scale translation (Storig, 1963): 这样的情景下推动大规模翻译的两个中重要条件是: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culture (the West was inferior but scientifically acquisitive and receptive to new ideas) and continuous contact between two languages. 文化中的定性差异(西方人比较落后,但是更加贪求科技并且更易于接受新的思想)和两种语言简的持续交流 When the Moorish supremacy collapsed in Spain, the Toledo school of translato rs translated Arabic versions of Greek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classics. 当摩尔人在西班牙的霸权瓦解,托莱多翻译学院翻译了很多阿拉伯语版的希腊科学和哲学的经典。Luther’s Bible translation in 1522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German and King James’s Bible (1611) had a seminal influence o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卢瑟在1522年翻译的圣经立足于现代德国和金·詹姆斯在1611年翻译的版本,它对英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有着重要的影响。 Significant periods of translation preceded Shakespeare and his contemporaries, French classicism and the Romantic Movements. 莎士比亚时期,法兰西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运动时期都是翻译界中很重要的时期 全文: 最早的翻译的踪迹公元前3000年,那时正是古埃及王朝。在第一瀑布(注:地处埃及和苏丹的边界,亚斯旺南郊)首次发现了用两种语言篆刻的碑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公园前300年的西方,罗马人垄断了许多的希腊文化元素,包括整个宗教组织。在二十世纪,西方人开始与西班牙的摩尔穆斯林们建立联系。这样的情景下,推动大规模翻译的两个中重要条件是:文化中的定性差异(西方人比较落后,但是更加贪求科技并且更易于接受新的思想)和两种语言的持续交流。摩尔人在西班牙的霸权瓦解后,托莱多翻译学院翻译了很多阿拉伯语版的希腊科学和哲学的经典。卢瑟在1522年翻译的圣经立足于现代德国和金·詹姆斯在1611年翻译的版本,它对英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有着重要的影响。莎士比亚时期,法兰西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运动时期都是翻译界中很重要的时期。

翻译作业一

Session 6 Conversion 转性译法 请按要求翻译下列各句: 1. Let us take a serious, reasonable look at what the results might be if such a proposal were accepted. (into adv.) 2. John was eloquent and elegant ---but soft. (into noun) 3. Ice is not as dense as water and it therefore floats. (into noun) 4.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ease with which it can be maintained. 5. This new electronic computer is most widely used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noun) 6. His statement yesterday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into verb) 7. We are enemies of all wars, but above all of dynastic wars. (into verb) 8. Our age is witnessing a profound political change. (into noun) 9. Independent observers have commented favorably on the achievements you have made in this direction. (into n.) 10. Securities laws require companies to treat all shareholders reasonably equally. (into adj.) How to Grow Old The best way to overcome the fear of death ----so at least it seems to me --- is to make your interests gradually wider and more impersonal, until bit by bit the walls of the ego recede, and your life becomes increasingly merged in the universal life.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 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s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业

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业 计算机辅助翻译期末考试试卷 1.什么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能给译员带来什么便 利,有何局限?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类似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起了辅助翻译的作用,简称CAT(Computer Assisted Translation) 。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 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CAT的定位:机器翻译软件设计的目的是让机器代替人进行翻译, 主要是针对外语基础比较差的用户, 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语言障碍问题。而机助翻译软件(CAT)则是针对外语水平比较高的用户群, 强调的是辅助翻译的作用,而不是替代人的翻译工作。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和其他成熟领域相比,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比较晚。不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对这一类研究的称呼不统一,常见其他说法就有“翻译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言技术”和“本地化技术”等。名称较为接近,所指内容也基本相同,但如果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各称呼的细微差异。为便于描述,根据文献调查和笔者的实际经验,对于上述5 个名称,可做如下区分: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个称呼的含义最广,可以用来泛指所有用来辅助翻译 的技术。根据学者Amparo [2008] 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研究如何设计或应用“方法、工具和资源”以便帮助译员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同时也能有助于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进行。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学界多指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研究者有袁亦宁(2005)徐彬(2010)王华树(2012)等。他们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CAT 技术指“对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整合应用”,如“文字处理软件、文本格式转换软件、电子辞典、在线辞典和包括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在内的硬件设备等” ,而狭义的则指“专门为提高翻译效率、优化翻译流程而开发的专用软件和专门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的重点是狭义的翻译技术。优势: 1、翻译经验的无限活用以及重复劳动的省去。由于专业翻译领域所涉及的翻译资料数量巨大,而范围相对狭窄,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专业,如政治、经济、军事、航天、计算机、医学、通讯

英语翻译作业1

一、改译 宰客slaughter customers(cheating customers) 自学self learn(study on one’s self) 彩票colorful tickets(lottery) 救火save a fire(Firefighting) (电脑)死机systerm dead(computer crash) 吃食堂eat the canteen(eat in the canteen) 风凉话cold word(sarcastic remark) 太平门safe door(emergency exit) 三角债triangle debts(chain debts) 扣帽子put a hat on(put a label on) 文化程度cultural degree(education level) 抓紧时间grasp time firmly(hurry up) 来信写道the latter writes(the letter reads) 提高英语水平raise the level of one’s English(Improve one’s English) 胸有成竹have a bamboo in one’s stomach(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二、直译 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ocean 猫哭耗子假慈悲Cat cry for mouse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Marry a chicken with chicken married dog follows dog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o turn one's hand 打草惊蛇To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 呆若木鸡Dumb as a wooden chicken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Every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瑞雪兆丰年A timely heav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Run a monk can not run the temple 三、重点翻译 她经常在邻里之间搬弄是非 She always makes mischief between neighbors. 她毛遂自荐来这所学校当老师 She recommending herself to be a teacher in this school. 正真的好朋友应该是雪中送炭 True friend is who provides you timely help. 我要有个三长两短,你给我娘捎个话 If something happens to me, please give my mother a massage.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As long as the green mountains are there, one need not worry about firewood. 你这人真的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他对你的许诺不过是个空头支票而已 His promise to you just a blank check. 我喜欢那套房子,但美中不足的是离上班的地方太远 I like that house,but the fly in the ointment is too far away from the work pl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