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

刺参自古即为我国的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以其滋补强身、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世人所推崇。山东省是我国刺参重要的原产地,胶东刺参以其个体大、皮质厚、刺多被称为刺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业开展较早,作为全国刺参原产地之一和全国水产科研中心,山东省以刺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以刺参育苗、投石增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的基础研究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刺参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刺参消费市场开始启动。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刺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从而直接刺激了刺参养殖生产,使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生产跨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成为水产养殖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养殖浪潮之后兴起的又一新的支柱品种,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据初步统计,至2003年山东省沿海海参育苗水体达14.5万立方米,出苗量12.7亿头,养殖总面积达26万亩,约占全国的1/3。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54亿元。2004年全省刺参养殖面积达到创世纪的36万亩,预计鲜参年产量可达5.7万吨,产值将超过70亿元,约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刺参的主要产区的刺参的池塘养殖已渐趋饱和,进入稳定发展期,开展健康、优质、高效、标准化、品牌化养殖已成为养殖生产的主旋律。今后我省刺参养殖开发的重点将是滩涂广阔、池塘面积巨大的西北部沿海,也就是土地资源丰富的黄河

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发挥我省沿海的资源优势,促进我省刺参养殖的健康发展,我分团于2004年11月中下旬对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市刺参养殖和增殖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我省刺参增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我省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我省刺参传统资源产区,2003年威海市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增养殖刺参面积分别达到1.4万亩、2.6万亩和6.9万亩,存养刺参29100万头,生产鲜参1.67万吨,实现产值19.8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6%。其中池塘造礁养参存养量9000多万头,年产量5000多吨,实现产值6亿元。2004年又有新的发展,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养参面积分别发展到4.7万亩、3.86万亩和8.58万亩,刺参存养量49470万头,预计2004年全市鲜参产量可达3万吨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其中池塘养参存养量26000万头,预计鲜参产量1万多吨,可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2003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2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0.8万亩,底播增殖6万亩,鲜参产量8900多吨,产值达10多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0%以上。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400多家,育苗水体10万立方米,出苗8亿头。2004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2.8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1.2万亩,底播增殖8万亩,鲜参产量达到1.24万吨,产值达12多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4。新增育

苗保种场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长岛和蓬莱,全市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800多家,育苗水体32万立方米,出苗20亿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刺参养殖已成为产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当地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上没有刺参自然分布的我省西北部沿海地区也开始了刺参养殖的探索,并且试验性开发已获成功。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在全面考察胶东和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技术的基础上,2002年提出通过处理底质、稳定养殖用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刺参养殖的设想,并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开始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个刺参池塘养殖试验。他们通过暴晒和压平池底,投放石块和大规格苗种,加强水质、投饲管理,经过2年的养殖,于2004年5月份全部收捕,最大个体达380克,平均体重110克,100克以上的占总重量的81%,平均亩产量达160公斤,成活率为48%。这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水质、底质等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刺参的生长,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寿光市进行了适度推广,目前总养殖面积达1000亩左右,刺参长势普遍良好。

东营和滨州两市在政府的支持下都进行了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并全部取得成功。东营市已发展高标准刺参养殖池300亩。截止十一月底,平均体重增长8-10倍,已有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滨州市开挖了配套完善的具有当地特色养殖池40亩进行刺参养殖。通过投放大规格苗种,长势喜人,并于2004年11月进行了试捕,同时召开了全市主要企业领导人参加的现场

会,进行了广泛的发动和推广。实践证明,在我省西部沿海发展刺参池塘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加强科学指导,西北部沿海将成为我省今后刺参发展的主要地区。

二、主要经验

1.政策引导和吸收资金投入。在新一轮水产品养殖结构调整中,刺参已被确定为优势品种,养殖热潮已在全省铺开。但池塘养参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必须有好的政策引导。为此,各市、县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予以鼓励与扶持。2002年文登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发展池塘投石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按投石资金的50%给予“双项”资金扶持。潮间带筑池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每20亩扶持“双项”资金5万元。同时在税收上采取优惠政策,规定第一年免征特产税,第二年减半征收特产税。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调动了全市上下投资养参的积极性,并引来的大量的外地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以来,文登市池塘养参吸引的资金就达4亿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刺参养殖的快速发展。此外,西北部沿海地区的领导也看到了本地区刺参池塘养殖发展潜力,在由市财政出资开展刺参养殖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向全社会广泛招商,为今后刺参养殖在西北部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刺参养殖水平。为适应刺参养殖迅猛发展的形势

需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把刺参养殖作为渔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编写专门的教材、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养殖业主进行讲课及经验传授。近两年来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就举办刺参养殖培训班50多场次,共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同时,省市县渔业技术部门还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刺参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经过培训和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刺参养殖事业的发展。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参苗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搞好管理和服务。针对刺参养殖发展速度快,技术跟不上的实际,各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养殖密集区设立技术服务点,开展技术示范活动,以技术辐射,带动周围的养殖户提高技术和水平。为此选派大批技术人员直接到示范区驻场设点,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从育苗到养成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尤其在海参苗种的繁育中,严格亲参的质量和药品的使用,规范苗种交易行为,保证了苗种品质的优良。刺参养殖重点市的牟平区渔技推广中心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他们通过定期到池边检查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和与养殖户座谈,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最近他们一次的测量情况,大窑镇一个50亩池塘,6月13日投放90头/斤规格1.26万头,投放200头/斤规格苗种58万头,11月15号测定,最大规格达3.6头/斤,平均规格40头/斤,成活率达80%以上。为了更好的指导刺参的养殖生产,更贴近养殖户,乳山市等还成立了海参养殖协会,在养殖技术、苗种选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互通信息,共同促

进刺参养殖生产的发展。通过各级技术部门的拉动,全省刺参苗种生产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并有剩余支援了邻近省市。

4.加强网络建设,搞好信息服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站同省市有关环境检测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刺参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信息,以指导全市海参养殖生产。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启动全省渔业病害测报网,把刺参病害的测报作为主要项目指标,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并通过“水产渔业推广信息”和《齐鲁渔业》杂志向全省通报。

三、存在问题

1.种质问题。近年来由于刺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威海市有从事海参育苗的厂家60多个,烟台市更是达到了800多家。过多的刺参苗种繁育场为苗种的生产管理带来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亲参没有经过选育,缺乏优良品种,且来源范围相对狭小。再加上人工放流或浅海投石养参使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其原有的性状,并造成刺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接近的趋势,种质下降。而近几年广泛使用的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质量却有降低之势。

2.营养问题。池塘养殖刺参的饵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换水带来的自然饵料(包括单胞藻、生物碎屑及菌团等)和人工投放配合饵料。池塘的基

础饵料以硅藻等为佳,人工配饵以添加适量的动物蛋白为好。但目前的基础饵料基本没有选择性培养,而人工饵料基本以藻粉为主,营养配比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刺参养殖期间,大多数养殖者基本不投饵料,养殖密度小时(每亩4000头以下)是可以的,当密度较大时(如平均亩放苗量5000头以上时)基础饵料难以满足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人工投饵。而人工饵料研究的滞后使刺参养殖缺乏全价营养,导致生长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疾病。

3.养殖环境和池塘建设问题。影响刺参生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换水率、水质与底质优劣。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导致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据报道,有的地区海参池塘养殖亩放苗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3-4万头。如此下去,不但自然饵料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刺参的病害发生。另外,由于片面追求眼前效益,有的养殖池改造明显不规范和不科学,如造礁前不进行彻底清池;有的池塘建池,选址不当,使之水位较浅、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交换困难,导致夏季水温过高;有的池塘没有设立专门的防淡系统,导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池水盐度急剧下降,刺参产生应急反应(排肠)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

4.潮间带围堰养参问题。潮间带围堰养参作为刺参养殖的先行者,由于建设时缺乏必要的计算,设计不合理,导致养殖效果较差,养殖成活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换水效果不好,换水时对刺参的冲击过大,其次是陆源污染物较多。另外潮间带围堰养殖有破坏海区自然景观、影响海域环境的问题,应该限制其发展。

5.刺参的放流增殖投入不足。目前刺参的放流增殖虽然已开展多年,但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对种苗放流后的研究还很不够,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科学资料。包括对放流规格的选择,即不同规格种苗放流效果的比较;放流后的移动范围及规律;放流后的生长速度;敌害生物的影响;渔场环境的调查及海况、底质、海流条件对种苗生长、成活的影响、稳定的回捕率;放流增殖效益的分析等。

四、今后发展对策

(一)加快建立刺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

面对刺参养殖的热潮,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目前,伴随着刺参养殖热,苗种育苗场纷纷上马,但忽略了种质的问题;在增殖放流方法和种质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存在放流安全和种质安全的问题。因此,建议有必要尽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我省优质的自然刺参种群不受破坏。

(二)开展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海参的增养殖时间较短,要使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1.刺参苗种繁育所用亲参是采自自然群体,尚没有进行良种选育工作。而经过选育后的良种,其经济性状将有大幅度提高,以刺参的生长与抗病能力为指标,开展系统选育工作是养殖技术成熟的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加强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研究。刺参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不规范养殖行为的存在,使刺参养殖已经开始受到病害的威胁。2004年春季发生的刺参腐皮症就给刺参养殖的不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加强刺参的健康养殖研究的同时,在养殖生产中坚持预防为主,从规范池塘建设、改善养殖条件(保持水深、换水条件、增氧条件、防淡设施)和合理放苗密度入手,以防止刺参病害的发生。

3.加强刺参饵料的研制和生产。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刺参饲料大部分是单纯的藻粉或是其他养殖品种的饵料,迫使一些刺参养殖场在生产中采用自己配制的配合饵料。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效果难以理想。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三)加强增殖放流工作

刺参是我省东北部沿海的原产品种。东北部的自然环境是刺参生长的理想之地。而刺参的移动范围小也是其成为增殖放流的绝佳对象。实施刺参增殖,是刺参生产最理想的方式,具有个体外观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的优点,是使自然资源增加的有效措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的

研究,近年又相继在山东、辽宁等地大量培育苗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刺参人工放流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76年在山东省崂山县港东大队进行恢复刺参资源的增殖试验,历时5年,增殖效果明显,产量比增殖前提高10~16倍。为此,建议选择天然刺参资源较小或资源遭到破坏的海区,经过底质改造、增殖底栖藻类、清除敌害后,放养一定数量亲参或苗种,严加管理,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几年后,刺参资源可成倍或几倍的增加。

(四)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化管理

有关部门应在本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盲目发展。要加快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搞好科学管理。要加强养殖环境整治,规定苗种放养密度上限,实行定期清淤、消毒制度,确保整个产业的安全生产。

(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到我省西北部建功立业。

我省西北部地区是我省今后刺参养殖的希望之地,其广阔的土地资源,便宜的建设成本,加上当地优惠的政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我省刺参重要的产地。鉴于这种前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新区开发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加快开发步伐,尽快使西北部地区成为我省刺参的重要产地,为我省的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西部渔民的增效、增收做出贡献。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参种质资源退化,优良种参和参苗缺乏 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参保护措施,自然海区的海参采捕缺乏监管,通过近十多年的肆意滥捕,造成当前海参自然资源匮乏,种参质量难以保障,养殖所用亲参大多是从养殖池塘中采捕的,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的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由于海参营养生理学和饲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参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研究或处于空白阶段,海参高密度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人工饲料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饲料原料的选择。目前海参人工饲料一般选用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等高脂、高蛋白或高纤维的原料。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较高,也不利于海参摄食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类饲料,会使海参体质下降,容易患病。另外饲料黏合剂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或者不加以考虑,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其次是饲料配方。目前海参营养学处于初级阶段,养殖用饲料的配制缺乏营养标准,这样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海参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消化率低,增重效果差,特别是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海参摄食量降低,有厌食倾向,造成部分饲料大量溶失,同时又污染了水质,容易引发海参病害。第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海参饲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研制优质环保的海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阶段所用的饲料几乎都是简单的混合饲料。饵料原料粒径过大,没有应用合适饲料加工工艺和黏合剂,饲料原料在水中随意分散或溶失,再因海参自身索饵活动能力较弱,只能摄食自身周围小范围的饲料,造成海参所摄入营养不均衡和部分海参摄食量不足,这可能是海参体重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海参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了海参的健康和摄食能力,提高了引发病害的几率。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或降低简单海参混合饲料的不足,开发各养殖阶段优质的环保型海参人工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海参病害严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成为海参池塘养殖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2002年,山东就出现育苗期的海参烂胃、化板症以及保苗和养成阶段出现以摇头、肿嘴、排脏、烂皮、形体萎缩、解体死亡为主要特征的腐皮综合症,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流行性广,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来扩散到全国海参养殖区。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海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2005年春天海参“腐皮病”最为严重,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单位造成恐慌,认为海参养 殖产业也步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后尘,将一蹶不振。有些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严重制约了海参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海参“腐皮病”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个别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参“腐皮病”主要以原发性细菌感染为主,真菌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多为继发性感染。目前海参疾病防控方面没有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抗生素疗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滨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04km的大陆海岸线,×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 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3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85 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年以来,滨海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滨海旅游业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一度出现繁荣状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到了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农业保险由其中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构调整,停办了一些亏损的险种,从此,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一于损失率高,如果保费按照损失率来制定,农民保不起;

海参养殖技术修订稿

海参养殖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 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然 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其他三县(费县、沂水、蒙阴)的 游览轴线较难与极顶相互沟通,难以满足游人“登峰造极”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欲望。 而且临沂现拥有星级宾馆数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临沂开拓高质量的客 源市场。而低档次结构,导致部分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的流失。 2、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相对薄弱。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城市旅游相对薄弱。城市旅游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上

当前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畜牧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畜牧业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因畜牧动物遭受流行病害、自然灾害、发生意外事故等多方面情况而提供保障的保险品种。根据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来看,如果只靠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而缺少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畜牧业保险是不能推行的,从而不能有效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畜牧业保险在我市虽然经历了几年发展,但目前仍属于新生事物,为摸清我市畜牧业保险情况,市畜牧兽医局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到市农业局农业科、财政局企业科了解,并与有关保险公司和区县畜牧兽医局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有关材料。 一、我市畜牧业保险现状 我市畜牧业保险分类,目前针对畜牧类的保险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1. 政策性保险: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等部门印发的《山东省农业保险新增补贴品种实施方案》规定,我省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养殖业品种主要有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三类。主要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限内,因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致的保险个体直接死亡的。 2.政策性保险基本保障水平:养殖业的保险金额,投保费率为6%,具体标准为:能繁母猪保险费60元/头,保险金额为1000元/头;育肥猪保险费30元/头,保险金额500元/头;奶牛保险费300元/头,保险金额5000元/头。

3.各级财政承担比例:根据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的通知》规定:中央财政承担40%、省级财政承担20%、市级承担10%、县级承担10%,养殖户自行承担20%。通知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当地农业、畜牧和保险等部门,对下一年度的保险规模和补贴资金进行认真测算,落实保费补贴配套资金,及时编报上级财政补贴资金预算申请,确保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安排。 4.承保单位: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公布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名单的通知》和市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做好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紧急通知》规定,省里统一确定各区县农业保险的承保单位:人保财险承保m县;安华农业保险承保m区;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承保m县。 5. 我市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开展情况:自2007-2008年,结合国家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我市开始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2007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14.4万头,参保率为79.92%,全市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8076头,理赔额484.56万元,赔付率70.5%,保险公司不亏损。2008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20.85万头,参保率为98.5%,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25019头,保险额1518.16万元,赔付率13 6.8%,保险公司亏损,之后我市再没开展相关保险工作;2013年、2014年m区单独由人保财险开展能繁母猪保险6万头和2.6万头,保险不亏损;2014年,m县从生猪大县奖励资金中拨出12万元,保险1万头育肥猪,安华保险承保,年底发放保险费108万元,保险公司亏损。其中m猪场2014年参保育肥猪2000头,年底获赔付21.6万元。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会展活动往往会有旅游,把这个伴随会展活动而产生的旅游叫会展旅游,会展旅游是旅游产品的一种新兴方式,旅游业发达程度与否,会展旅游成了其中的一个风向标,由于会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可观,因而吸引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参与。会展旅游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更是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增添了一丝轻松,因此在许多会展活动中,几乎旅游活动都存在。随着会展活动的频繁增加,人们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适当休息、增加阅历、修养身心,会展旅游也成为诸多会展及旅游专业人员的研究对象。首先,文章从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发展条件着手,就会展旅游行业现狀的特点和发展会展旅游的现实条件做了简明的分析;然后,对我们国家的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狀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陈述和解析;最后,对发展会展旅游提出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发展趋势;展览 1 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现实条件 1.1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会展活动的高速发展,会展旅游也声名鹊起,几乎所有的会展活动都有会展旅游的伴随行之,其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都非常快。会展行业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称为众多旅游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方式。各地方政府为鼓励本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2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 {1}交通。国家为促进经济和地区发展,在交通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为了促进旅游的发展,专门修建了通往某旅游景区的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一些更为稍微奢侈一些的交通方式如高铁、飞机等也为旅游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2}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会展举办地的周围都会有许多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有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些资源使得会展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丰富了许多。 {3}会展业和旅游业。我国的会展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该行业愈发成熟,会展活动的安排愈加合理,这给许多商务人士的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是旅游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发展和接待能力完善而成熟,这些都给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加了分。 有了这些优良的现实条件,会展旅游的已被许多商务人士列为会展活动目的地工作安排之外的必选项目,对会展旅游的发展起了促进意义。 1.3 我国会展旅游先存的问题 第一,政府干预。许多超大型的会展活动都是由政府操办的,政府部分在安排相关的旅游活动时,其拥有许多便利条件,比如车辆成本、景区门票、景区导游的聘请等,使政府组织的会展旅游活动成本或许很低,这对于市场的会展旅游组织无疑是负面影响,使得许多旅游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缺失了优势。 第二,由于会展行业的发展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在一些展会活动中的一些瑕疵影响了商务客人心情,使其失去了会展旅游的兴趣,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分尽快完善会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展行业有序的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使会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