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

(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 —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

长度千米km1km=1000m=10 3

m

米m—

分米dm1dm=0.1m=10 -1m

厘米cm1cm=0.01m=10 -2m

毫米mm1mm=0.001m=10 -3m

微米 1 卩m=0.000001m=106m

纳米nm1nm=0.000000001m=10 -9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1)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②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零刻度线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3)

方法技巧:

刻度尺的使用口诀:观察量分零【即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根据需要选【即

按测量要求(量程、分度值)选择刻度尺】;紧贴平行放【即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平行放置】;估读带单位【即必须且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带上单位】

注意:①记录时要注意:准确值+估读值=测量值,数值后面标明单位

②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所达到的精确

或1mm,即精确到毫米,测量值可以读为 2.80cm,

其中2.8cm是准确值,0.00cm是估计值。乙刻度尺分度值为

1cm,只能精确到厘米,可以读为 2.8cm,其

團]

中2cm为精确值,0.8cm为估计值。可见上面的刻度尺就没有下面的刻度尺精确。反过来我们根据测量值2.80cm可知道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1mm,2.8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2.80cm和2.8cm是不一样的

③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后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测量值一致。

(4) 长度的估测

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或人身体某一部位的长度。如:人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一支2B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cm; 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等。只有了解这

些长度,才能做出正确的估测。

②经常想一想,测一测1mm、1cm、1dm、1m等有多长,加强对标准长度的感性认识。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是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的图示。生活中测身高也用同样的方法。

化曲为直测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细线与曲线重合,标好两

端的记号,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

化直为曲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线段(如操场跑到、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圈数得岀线段长度。

化整为零把被测物体分成若干等份(如一根细线、一段铁丝等),使每一分的长度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之内, 测一份长可算岀全长。例如: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铁丝的长度,可以先取一小段铁丝,测岀它的长

度I。和质量m o,然后称岀整卷铁丝的质量m总,则可以算岀整卷铁丝的长度为| 口总|

| 总= ------ |o

测多算少把n短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分度值大得多,测

岀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岀物体的长度,测纸张厚度、硬币的厚度、钢丝直径等

常用此法。如右图中测量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若干圈,测

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I,数出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d=l/n。

化暗为明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的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

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做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

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

知识点4、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②常用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

时间小时h1h=60min=3600s

分min1min=60s

秒s

毫秒ms1ms=0.001s=10-3s

微秒gs 1 g s=0.000001s=106s

注意: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8:00到了学校,那么,7:00时间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例如:小明7:00从家里出来, 和

8:00为两个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1h。

(2)时间的测量

运动场和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在古代,

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常用的石英钟、电子手表等,现代还有更精确的及时一起,如铯原子钟。

拓展:机械停表

①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如图所

示是机械停表的表盘。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

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

②停表的使用:①一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归零按钮,使指针指在

“0处。②二按: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开始计时。③三停:计时结束时,

要按动停表控制按钮,这时停表会停在最后计时处。

③机械停表的读数

大盘:秒针转动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分度值对应的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o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表盘的分钟数+大表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他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他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60S。

(3)时间的估测

中学生的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大约是70次,那么脉搏跳动一次大约用0.86s。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是3-4S o可利用脉搏的跳动次数和呼吸次数来估测时间。

知识点5、误差

(1)概念: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错误

产生原因①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②跟测量人读取的估计值不同有关②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是否可以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减小的方法①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第一节检测题

1.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C. 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 量程3m 分度值1mm

B.量程10m 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3. (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 s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 。图5所示,

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________ 。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如鸟儿在飞翔、

河水在流动、汽车在奔驰、轮船在航行等。

(2) 运动的普遍性: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宇宙中 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看似静止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 地球自转而运动,同时又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运动。

注意:①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关键是看物体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有位置的变化就是机械运动,否则就不是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化包括距离的变化和运动方 向的变化。

② 机械运动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除机械运动以外,还存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 磁运动、生命运动等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其他运动。

知识点二、参照物

(1)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 的孩子们如图所示的对话。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标准,认为汽车、乘客、司机 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说运动的真快;司机 以汽车为标准,认为乘客、自己和汽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认为乘客没有动。

图4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可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2)参照物的五项选取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又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③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若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④不唯一性:有时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⑤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则一定要指明所选定的参照物。例如:河水在流淌,柳条随风而舞。。。这些运动的描述都是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或所选参照物的方法

①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一选”选定参照物。二看”观察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三判”若位置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

静止的。

②已知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所选取参照物的方法:一选”选取研究对象。二看”

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三判断”若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看哪个物体相对于研究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若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看哪个物体相对于研究对象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

(3)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例如,空中加油时的加油机和受油机,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第二节检测题 1.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2.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

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E.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速度

(1)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速度的公式及单位

注意:①在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中的速度、路程及运动时间。

②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决定的,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③计算中应该统一单位,将已知条件带入公式时,既要带入数值,又要带入单位。

方法技巧: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给第三个量下定义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定义方法。

(3)速度单位换算

①速度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要注意明确它的含义、写法和读法。

例如:1m/s读作1米每秒,物理含义为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②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只要把原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用目标单位”中

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进行相应的等量代换即可,例如:15m/s= _____ k m/h.

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③同时还应该掌握下列换算关系1m/s=3.6km/h, 1km/h=1/3.6m/s。可见,1m/s> 1km/h,即m/s是大单位,km/h是小单位

拓展:认识汽车速度表

如图所示,使汽车速度表表盘的示意图,它既可作为速度表,又可

作为里程表。78686是指这辆车从生产线下来后总共走过的历程(千

米),8276是指里程表从上次清零后到现在所走的路程(千米)。现在

的汽车都有两个里程表,一个可以清零、一个不

可以。不可以清零的里程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况,而可以清零的里程

表又叫计程表,可以用于对某一段路程的测量。表盘所指的速度是60km/h。

(4)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高速公路上运动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33m/s。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任何路段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即知其任一段的速度,便知全过程任一段的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利用公式v=s/t来计算,这个速度是不变的,是一个定值, 不能认为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但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是成正比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快慢不变,其速度与s、t无关。

点拨:①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中不多见,只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才将某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1)匀速,即快慢不变;2)直线,即运动路线是直的,也可以理解为运动的方向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

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像这种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段

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只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v=s/t求平均速度, 但由于变速运动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即不同的路程段或时间段内所对应的平均速度不相

同,所以在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对应性。变速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

注意:①正确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的平均值是指各段路程的速度的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绝对不能认为是各段路程的速度的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根据公式v=s/t用总路程除以总

时间求得。

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那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③计算平均速度时,总时间包括中途停留的时间。

(3)物体运动的图像

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体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

常见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有s-t图像和v-t图像。

①s-t图像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且

同一图像中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

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1)表示物/ _

体静止

②v-t图像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4)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3)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4)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①常见的运动类问题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

a 、 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交通标志牌上的 “ 20km 表示距某地还有20km , “ 80km/h 表示 限速80km/h 。我们可以根据交通标志牌上的路程和速度计算出到达某地所用的最短时间。

b 、 过桥问题:一列火车要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

c 、 列车运行时刻表问题:正确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路程和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d 、 船的速度: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5m/s ,水的流速是1m/s ,贝U 船顺水行驶的速 度是5m/s+1m/s=6m/s,船逆水行驶的速度是 5m/s-1m/s=4m/so

②解计算题的基本步骤

a 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的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角标 表示。

b 、 统一单位。

c 、 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同时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d 、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数值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第三节检测题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

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9米/秒

B 、12米/秒

C 、4.5米/秒

D 、

确定

2?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

末位

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 M 点运动到N 点: 第一次先从M 到P ,再从P 到N;第二次直接从M 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3.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 3所

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4.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可知(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v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 ?速度等于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

/找

/ "

5.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

则它

I

I

t I I I ■ ■

无法

/ jf *

所示,贝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 内,小华跑得快

C. 8s 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都是5m/s

D. 8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6.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 _______________ ■勺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他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m/s.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试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停表测出小车 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然后用v=s/t 求出小车的平 均速度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长木板、木块、小车、金属片。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 (3)

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l ;

(4) 根据测得的si 、t1,利用公式v 仁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5)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

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

(6)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记录表格

:

路程/cm时间/s平均速度/(cm s-1)

s1 =t1 =v1 =

s2=t2=v2=

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数据苦可得出v1 > v2,我们还可进E—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s3=s1-s2下半段所用的时间t3=t1-t2,进一度可求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二邑二,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依次是v3> v1>v2.

t3 t1 —12

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

交流与评估:(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正式试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2)斜面支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过高会使小车速度过大,不易记录时间,过低会造成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4)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

(5)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车尾),不是斜面的长度。

拓展: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第四节检测题

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

图所示,图

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 秒”

2.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 v/ (m/s )

15

(2) 2.2011年7月1日,南平九峰山脚下“自锚式独塔悬索斜拉”的 桥投入使用,这座大桥主线桥梁全长 449m ,双向六车道.一辆小 过桥时的速度如图

所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求:

(1) 该小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km/h ?合多少m/s ? (2) 小车以此速度通过主线桥需多长时间?

3.心电图仪(如图17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 记录在匀速运

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 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 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 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 18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 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 min 。贝U :

(2)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 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跨江大 车匀速

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 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 (1) 根据甲的 心率为60 次/ min 可 甲心电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节 机械运动 教案

《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还可以逐级分类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4、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叙述速度的意义,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利用运动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5、能够说出平均速度的作用,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二、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放映多媒体有关运动片段,指出:坐火车或汽车时,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运动吗? 新课讲解: 一、参照物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教师出示图片电梯: 地面上的人看电梯中的人:运动 电梯中的人看电梯中的人:静止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老师补充: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如,人站在教室里,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人是静止的,如果走动了,则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改变,我们说是运动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以我们说物体的静止或运动是相对与参照物来说,但平时我们通常没有说明参照物指什么。我们把事先被选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带领学生阅读P89页阅读,思考为什么飞行的子弹能用手抓住。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实验](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 (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 (3)让电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 分析: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实验](4)陀螺的旋转(滚动笔杆) (5)擦黑板 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 [读图]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 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 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 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0.28Km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 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 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

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 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0.2s和0.1s,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0.2s.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若方法正确,态 度认真,则误差可以避免的, C 选用精密仪器,并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 以减小误差, D 无论测什么长度,都应该选择最小刻度是毫 米的刻度尺。 2.下列有关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 1、长度单位:米(m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千米( km )、米(m )、分米(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纳米(nm ) 2、单位换算: ×1o 3×1o 3×1o 3×1o 3 Km m mm nm ×1o -3×1o -3×1o -3×1o -3 3、时间单位及换算:时(h )、分钟(min )、秒(s ) 1h=60min=3600s 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认清量程和分度值;②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侧,有刻度线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相平;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例1】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 ,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 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例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1.6m B.7.5dm C.18cm D.70um 【例3】如图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 3.2min C.200s D.180s 【变式训练1】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B.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其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

D.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放置正确 的是刻度尺(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cm。 【变式训练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如:树叶飘落,灰尘飞舞等)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做参照物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①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除了研究对象本身;②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则默认为静止状态;③一般选取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4】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火车上的座椅是。 【例5】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例6】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变式训练4】4×100米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变式训练5】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变式训练6】在水平面上有三个物体甲、乙、丙,某时刻甲、乙相距3m,乙、丙相距5m。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相距4m,乙、丙相距仍为5m。若以乙为参照物() A.甲一定是运的,丙可能静止不动 B.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运动的 C.甲可能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回顾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远,运动越快;②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等于路程(s)与时间(t)

完整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 结?7?5cm.25?101?125nm?12510cm?“数不变,换算过程为: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单位换,进行算”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例1.出正确算式?100cm=520cm (1)15.2m=5.2m666????=6.5m 10um=6.5(2)6.51010(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 是,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 为。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训练试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二) 一、知识概述 通过上周的学习,我们对物质的简单运动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还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运动的知识。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为粗略地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它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例1、一只船行驶在上、下游的甲、乙两地之间,若水流速度是2/s,小船在静水中航行速度为18k/h,船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后立即调头返回(调头时间不计);则此船往返一次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本题清楚地写明水流速度和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现在船在流水中行驶,在甲、乙两地间行驶,所以选河岸为参照物,则顺水时船速为v船+v水,逆水时船速为v船-v水,然后再利用求平均速度的知识,即可得解. 答案: 已知:v船=18k/h=5/s,v水=2/s 求:平均速度 解: 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则: 船顺流航行时所需的时间; 船逆流航行时所需的时间 . 依题意,得: 2、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例如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即为瞬时速度,它是运动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速度。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doc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 (1)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以另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考标准,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自己所坐的车子位置未变是静止的,而对于路旁的路标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相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平动和转动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平动中,各点的运动的情况都相同,它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转动中,物体上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作圆周运动,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2.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奔驰的汽车、刺破夜空的流星、球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做机械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岭,都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选择与物体运动静止的判断 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零。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4.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上的点,可由位置坐标表示。 (2)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可用一根有向线段表示。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用两个坐标差表示。 (3)路程:物体通过的实际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教学设计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新课标[人] 第一章机械运动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 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概念的体验,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激发学生对运动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的意识. 本章是整个初中力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教材知识紧紧围绕机械运动的描述逐步展开.首先通过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进入初中物理的学习,然后再通过参照物的引入,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而运动的物体自然有快慢的不同,顺理成章地进入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平均速度来表示,这些基本的运动知识也为后续学习认识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了尽快让学生熟悉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实验室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在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础上,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同时实现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为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本章的想想议议都以学生熟知的典故和事例形式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学以致用,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跨越.整章的学习探索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特色. 【重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4.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难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以及时间的测量是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注意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物,往往由于司空见惯而失去好奇心与关注度.因此在课堂的一开始,本课程并不直接讲授测量的有关知识,而是从分析运动与长度和时间有关,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通过比较课桌的长宽高,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常见的长度测量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常见的长度估算方法、精确的测量、测量结果中的单位换算等,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物理学习,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事物,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思想,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风速(m/s)5101520 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 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 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 (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 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 【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 【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 【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

(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认识机械停表: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一、机械运动 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 运动的形式: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 _甲车__甲车_车开得快。 (3)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西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 分析:甲感到顺风,说明其速度小于风速,且行驶方向与风向相同,即刮的是西风;乙感到无风,说明其速度的等于风速;并感到逆风说明其速度大于风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

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 (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 —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 长度千米km1km=1000m=10 3 m 米m— 分米dm1dm=0.1m=10 -1m 厘米cm1cm=0.01m=10 -2m 毫米mm1mm=0.001m=10 -3m 微米 1 卩m=0.000001m=106m 纳米nm1nm=0.000000001m=10 -9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1)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②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零刻度线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