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生物治理技术

浮萍生物治理技术
浮萍生物治理技术

浮萍生物治理治理技术

浮萍是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1科,飘浮或沉水的小形或微细的一年生植物。常雌雄同株(稀异株),体为未分化的扁平体,形状不一,有1或数根或无根。扁平体具有两个生殖袋,有时每侧近基部各有一个,有时一个在边缘,一个在上面,通常以叶状体的无性出芽生殖。在我国各省都是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也是浮萍科(Lemnaceae)植物的统称。

北京昌平南庄水库浮萍治理前

浮萍生物治理方法:

浮萍生物治理原理:

采用Eama-11浮萍生物抑制剂快速抑制浮萍的生长繁殖。它是从自然环境里筛选出来的对浮萍生长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养而成。极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扩散到浮萍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功能性蛋白基团,使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胞正常代谢终止,最终控制浮萍生长。

北京昌平南庄水库浮萍治理后

特点1——高效抑制

抑制浮萍生长能力很强,针对已经暴发水华或浮萍的水体,该生物制剂对浮萍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点2——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邦源环保采用生物法治理河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打捞浮萍,即无需将浮萍转移出水体,即可在水体内消解浮萍。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点3——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①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浮萍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修复治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

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因此,邦源环保所应用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

简析环保生物处理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于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预防、生物修复、环境监测等。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切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工程技术。 狭义上讲: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监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具体的环境生物技术和应用: 01 污水的生物净化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难题。 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该部分主要包含:①活性污泥法;②生物膜法;③厌氧生物处理法;④自然生物处理法。 举例看,比如微生物高效菌能够将氰化物(氰化钾、氰氢酸、氰化亚铜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利用专门分解硫化物的微生物可以从废水中回收硫磺;利用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超级菌以清除油对水质的污染等。 还可以将大量的微生物高效菌凝聚在泥粒上形成活性污泥,用来分解和吸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水净化后沉积的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02 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如堆肥、焚烧、热处理等),生物处理具有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易管理等优点。城市垃圾的“生物反应堆”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传统的卫生填埋相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李嘉靓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一班,222014328220240) 摘要:如今全球性水体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水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处于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在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微生物在水体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水体环境污染治理应用现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Li Jialiang (aquaculture, veterinary science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2220143282202400) Abstract: Now, global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search on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microorganism in all aspects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manages applied present condition in the process. Combined to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microorganism in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end. Key words: microbial technology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treatment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的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造成了全球性的水体环境破坏和污染,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其中物理化学方法虽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效率普遍较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研发高效率、低能耗、易普及的特种生物和特殊工艺已成为环境治理技术的热点。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指微生物技术,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微生物技术对水体环境治理进行一些的概述。 1.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1.1水体修复技术 水体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是指在原有水体进行修复。原位修复要投加物质:(1)投加菌种,这些菌种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水体污染,从而对水体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2)投加营养盐,这些营养物激活剂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强化水体修复。异位指将水体移到反应器处理后再送回河道。异位修复有调控和优化处理的特点,但这种运输可能会增加费用,导致修复成本提高。目前,大多水体修复采取的是原位修复,而异位修复多用在污染特别严重的黑臭河水的净化处理上。 河流对于外来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实现的,当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污染物来源太多超过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甚至变成黑臭河流,微生物也不适合这种环境下生存,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严重的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复。面对这种情况,在工程技术上一般采用两条途径来改善污染现状,一是向水

VOCs污染排查要点与治理四大新技术

VOCs污染排查要点与治理四大新技术 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学品储运等是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而在VOCs的排放源中化工企业(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等企业)的排放量居全国工业VOCs排放源第一位,据相关数据显示,仅石化行业VOCs排放量就达到了300万吨/年。 一、石化行业VOCs污染排查要点 1、石化行业VOCs污染控制要求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保部2015年11月) 到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基本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建成VOCs监测监控体系,VOCs排放总量较2014削减30%以上。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保部等2017年) 全面实施石化行业达标排放。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合成树脂等行业应严格按照排放标准要求,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2、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识别 石化行业VOCs排放可以归类为有组织、无组织两种排放形式,一共包含十二种排放源项。 石化企业中VOCs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排放气体中的污染物与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工序工况条件有关,种类多且性质差异较大,这种排放有组织性,排放量可以估算。 二是通过其他环节挥发产生,产生的VOCs由于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反应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发生转化,该类形式产生的VOCs的排放量无法准确估计,产生源的分析也存在困难。

3、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 (1)设备动静密封点泄露VOCs污染源排查 (2)有机液体存储调和VOCs污染源排查 (3)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4)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VOCs污染源排查 (5)其他源项VOCs污染源排查 二、石化行业VOCs污染治理四大新技术 当下对VOCs的治理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收技术,另一类是销毁技术。 回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将化工企业中产生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和分离,其次进行提纯等处理,最后展开资源化循环利用,传统的回收技术包括:吸收技术、吸附技术、冷凝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销毁技术则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将VOCs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物质排出,达到减排的目的。传统的销毁技术主要指燃烧技术。 VOCs控制技术路径分类 近年来石化行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包括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生物技术和光催化等技术。 1、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可用于石化企业中VOCs的无组织排放的治理中,该技术是在常温下实行,采用固定或者移动检测设备(包括光离子化、非分散红外等)对石化企业生产中可能会产生VOCs 泄露的设备或空间源进行定期监测,来确认是否存在发生泄露的设备,最后通过修复超过超出一定浓度的泄露处,从而达到控制原料泄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展开LDAR技术的流程包括: (1)确定需求分析,进行方案的编制,确定允许泄露值和泄露检测频率; (2)展开定量和定性检测; (3)展开对泄露点的修复及修复后检测,并进行最后的评估。 2、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另一种VOCs治理新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治理VOCs的主要原理是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利用介质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以极快的速度反复轰击废气中的气体分子,去激活、电离和裂解废气中的各种成分,破坏VOCs分子的结构。通过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复杂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一些小分子的安全物质,如CO2、H2O、CO和NO2;或

关于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关于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关于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环发[2010]151号 2011-01-20 | 编辑:biaozhunwang | 【大中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附件: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剖析

北华大学 化学与生物学院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10级2班17号 姓名:齐爽 指导教师:徐镜羚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摆在政府与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前言由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生物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欧美地区[1]。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领域,它已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生物技术产生、发展及演变与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因此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有着深远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寻求用低成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潜力。 2 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由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组成,涉及多种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工程科学开拓出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代表了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3]。在环境工程研究领域,一般将19 世纪末生物滤池的出现和1914年w. T. Locket t 和E. Arden

发明“活性污泥法”作为环境生物技术的开端。20世纪50~60 年代,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的加剧,直接刺激和促进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70 代,Chakrabaty 等人成功构建了含有多种降解质粒的“超级细菌”,为80 年代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1 年,欧洲生物技术联盟(EFB) 首次将环境生物技术用于设立环境生物技术专门机的名称,并将控制污染的生物技术概称为环境生物技术;1983年,美国在西雅图召开了首届“利用基因控制污染”的环境生物技术专题会议。进入90年代以后,环境生物技术更是引起了更多的注意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994年美国生物工业组织(BIO) 和白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可持续环境中生物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基因工程微生物、优选微生物和生物传感技术中可利用菌类等3大最新发展技术领域;1995 年,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发表的为《2l 世纪生物技术新方向》的蓝皮报告中将环境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列在了很重要的地位;1996 年在美国和2000 年在日本召开的两届国际环境生物技术大会上,也都充分展现了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视[4.5]。 3 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国外学者认为生物技术中的三个部分属于环境生物技术范畴:一是在环境中应用的生物技术,二是涉及到环境中的某些可看作为一个生物反应器部分的生物技术,三是作用于一些必定要进入环境的材料的生物技术。从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和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的相关研究;环境友好

臭味气体生物除臭技术-生物洗涤过滤塔

生物洗涤过滤废气臭气净化技术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技术成熟,在世界上的实际应用较多。其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适宜于净化浓度高、气量大的有机废气及废臭气体等气体。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工艺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利用生长在滤料上的除臭微生物对H2S、SO2、NH3等及大部分挥发性的有机异味物进行降解,净化率可达98-99 %。系统寿命长达10年以上,能在室外-20℃-40℃的范围正常工作。可以全年运行,每天连续运行24 h,其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系统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 河南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郑州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主要致力于污水处理工程、臭味臭气净化工程、废气治理工程、环保产品研发和水质分析仪器仪表销售的环保高科技企业。拥有一批博士、硕士为骨干的高素质科技队伍,长期从事生物、环境和生物工程的研究、设计和产品开发,尤其是对恶臭有机废气的处理,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本公司开发的生物洗涤过滤废臭气净化技术是适合国情并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创新技术。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系统核心为高效生物滤(池)塔、有利于生物附着和生长的复合填料和微生物优势菌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滤(池)塔中的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利用废气中无机和有机物作为生物菌种生存的碳源和能源,通过降解异味物质维持其生命活动,将异味物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矿物质等无臭物,达到净化废臭气体的目的。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工艺,其中生物净化过程的发生是依靠吸收和吸附双重作用将气态异味物质转移到液相生物膜表面,进行微生物氧化、降解和转化异味物质的过程。 吸附是因为生物滤(池)塔的填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其完善的微生物群落系统,对于水溶解性不好的有机物的降解尤为有效;吸收则主要针对水溶性物质。对于吸收式生物作用的历程一般认为由以下三步:

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环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降解,反应器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是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高效净化污染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系统。作为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主要涉及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不仅包含了生物技术所有的特点,还融合了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其他工程技术, 其核心是微生物学过程[1]。它是近20年来产生的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环境生物技术可以按技术难易划分为三类[2]第一类是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体,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包括构建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污染物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创造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第二类是以目前大量应用的经过改革与创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如生物流化床法、上流式厌氧甲烷发酵法和变形活性污泥法等等。第三类包括:生物稳定塘、人工湿地和污染控制资源化生态工程等自然净化系统。本文仅讨论后两种环境生物技术。 1.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 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生物技术用于污染治理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生物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才诞生于欧美地区[3]。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领域,它将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生物技术产生、发展及演变与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物与环境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生物体靠体内调节和变异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自身来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生物技术拥有许多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微生物对各类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降解和转化,具有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的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等,通常可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又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手段。另外,生物处理技术的产物或副产品,大多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到最小程度。生物技术还易于进行大规模操作,一些生物曝气池、生物滤池的容积之大,也是其他工艺望尘莫及的。生物方法还可以就地利用天然水塘或土壤层作为污染物处理场所,这可大大降低处理费用。因此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将是势不可挡的。环境生物技术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寻求用低成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潜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 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不断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绝大部分水体均污染严重,其中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体的占38%。 2012全年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88条河段,长2048.2公里,IV类、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3%;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2.1%。 河湖水体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2河湖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目前,国内已广泛使用的河湖污染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五项:生物膜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固定化生物酶技术以及曝气增氧技术。 生物膜修复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生境载体材料的选择。生物膜修复材料一般分为孔性材料、聚合物膜材料、有机/无机凝絮剂、光催化材料、氧化剂五大类,市面上常见的有仿水草式填料、辨带式填料、环状悬浮式填料、悬浮球状填料、复合式填料等。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生态浮岛技术是利用植物生态原理来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浮岛植物也营造了水面的景观。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特选的微生物固定在选证的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生物活性,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快速、大量增殖的生物技术。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载体把酶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催化反应,使反应后的酶可以反复使用的一项技术。

治理河湖水体污染的新净化技术

治理河湖水体污染的新观念与净化技术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是排放各种污水的汇集地,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加剧,污水排入增多,河湖的稀释净化作用已大为削弱,超出了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界限,因而使污染物沉积在水中,一方面使水体污浊、黑臭,一方面造成藻类疯长泛滥。 面对河湖污染的现状,我国在河湖水体治理方面,一般采用截污和清淤两种方法,但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截污后集中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极高。即使在发达国家日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也只有60%,特别是在5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普及率只有24%。而我国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10%多,要达到日本目前的普及率恐怕还得需要10多年的努力。而我国只能拿极有限的资金进行局部治理,可见河湖水体严重污染的状况还将很长时间存在下去。 其次,从技术上讲,即便进行了彻底的截污和清淤,由于河湖是一个开放的水环境,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工业企业和畜禽集中养殖场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仍然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而广大农村散养的畜禽粪便,以及地表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随雨、雪等大气降水流入,以及人为的垃圾丢弃难以避免,时间一久河湖水体的水质会重新被污染,因此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湖水体污染问题。 鉴于现有的大部分河湖水体已被严重污染,且污染仍将长期存在的现状,对已污染的河湖水体迫切需要实施直接治理对策。 河湖水体污染直接净化治理的新观念 既然河湖水体中面源污水的流入不可避免,那么就没有必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堵截污染物上,何不换个角度,对含有污染物的河湖水域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直接净化呢?所谓原位处理直接净化,是指直接在河床、湖泊里或其附近(转位)采取一些净化处理措施,就地治理。对于某些污水比例不是太高的河湖,甚至不用建设截污管网和修建污水处理厂。如果能不建污水处理厂,直接在河床或湖泊水体里直接进行原位就地治理,则能大幅度压缩开支。因此,原位处理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湖水体水质治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 目前在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河湖水体原位直接净化法为架挂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污水处理行业,人们早就用诸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各种生物法来处理污水,这些方法技术成熟,处理效果也非常好。但在我国这些方法只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构筑物等处,其实完全可以把河床、湖泊当做天然的处理地,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或湖泊的水体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最适合河湖水体这种地表水域特性,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湖水体中,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或充氧措施,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当然考虑到河湖水体的野外露天环境,曝气或充氧方式应该与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 对于湖泊、水库,河道的水闸门前蓄水区等水体而言,一般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水质更容易腐败发臭,而且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要净化水体水质首先需要在水中造流,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在流动起来的水域中再敷设填料和曝气设备,因其水量庞大,因而人工造流设备必须做到大流量、低能耗,否则运营成本太大难以承受,好在国外和国内都有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针对半封闭性的河流和封闭性的湖泊、水库等水体,由于氮、磷等营养盐超标导致藻类疯长问题,国内做了不少直接净化的尝试:主要有使用水生植物的营养元素吸收排除法、食藻鱼除藻法、微生物菌治藻法等。但水生植物净化法对氮、磷的吸收率低,需要大面积实施才能有一定效果,微生物菌治藻法小范围应用效果不错,大水面治理时投加量很大,大幅降低成本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食藻鱼除藻法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治理手段。

生物技术与水污染的防治

生物技术与水污染的防治 姓名:文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2013316047 摘要:就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和控制而言,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衡量和影响它的两个重要因素。试图以饮用水中的有机物为研究对象,从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两个角度,对有机物的衡量指标、去除机制及规律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物有机物细菌水污染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人类所面临的第二大危机。目前在我国,随着工业,特别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化合物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各种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水体,水源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然而,现有条件下的水厂广泛使用的传统制水工艺已很难达到日益提高的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的安全性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有机物的来源、危害与生物稳定性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从来源来看,水源水中的有机物的来源可分为两

金属材料无污染表面处理新技术(3)

一种新型高质效钢材漆前表面处理设备 全自动钢材清洁防锈工作站 金属涂装前处理指金属喷漆喷塑或电泳前的除油、除锈和防锈。目前国内钢铁材料表面前处理分为三种:喷砂和抛丸等机械除油除锈;化学品除油除锈防锈;机械处理+化学品防锈。 三种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1、效率方面。化学处理效率最高;机械方法效率最低;机械+化学法效率适中,但人的劳动强度大。2、污染方面。抛丸有噪音和粉尘污染;化学法有废水污染;机械+化学法污染很低。3、质量效果方面。机械法表面粗糙度高,清理不彻底,没有防锈功能,涂装附着力差;化学方法易出现过腐蚀氢脆危害,防锈和附着力没有问题;机械+化学方法质量有保障。4、成本方面。机械法因效率低、涂装成本高等因素最终成本高;化学法因为污水处理、带出损失等成本稍高;机械+化学法因劳动强度大成本也高。 为解决金属表面处理的缺点,我们研发出高效高质、运行成本低的钢材漆前高质效表面处理新型设备——钢材高质效清洁防锈一体机(简称钢材清洁防锈工作站)。该设备优化了机械+化学的处理工艺,生产效率高,运行中没有粉尘污染,整套系统为封闭循环系统,药剂和水系统采用全循环处理,不外排。 钢材清洁防锈工作站优点: 1、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环保性、资源循环能力。 2、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很好的防锈蚀能力。

3、全自动化操作。 4、可快速拆卸,方便搬运和组装。可实现施工现场即时处理,避免材料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出现的二次污染和锈蚀。 5、没有危废产生,没有废气产生,没有废水产生。 设备图片:

净化处理过程: 1、上料。 2、无粉尘预处理。机械方法除去部分锈蚀、氧化层和油污。 3、无粉尘处理。机械方法除去绝大部分油污和氧化层。 4、无气味深度净化处理。进一步除去表面和孔内残留的少量油污和氧化层。该阶段使用我们专用的无污染环保剥离新材料。 5、蒸汽清理。清除残留的颗粒物和其他化学物质。 6、防锈处理。一层高性能防锈膜层保证1个月不产生锈蚀,同时提高油漆附着力、抗冲击和综合防腐蚀性能。该阶段使用高效环 保偶链剂。 7、风干。保证产品表面干燥,便于马上包装和储存。 8、下料。 生产效率和产量: 生产效率:0.8-1.5m/min。 产量:3.0-10.0t/h。 运行成本和占地面积: 1、运行成本

青紫兰兔的生物净化技术探讨

青紫兰兔的生物净化技术探讨 目的为建立SPF级青紫兰兔种群,满足各类研究的需要。方法用剖腹取胎的方法,对青紫兰种兔进行生物净化,用SPF级代乳兔进行喂养,使其微生物等级达到SPF级。结果共取得青紫兰仔兔88只,存活74只,存活率为84.1%。结论种兔预产期判断准确,可提高剖腹产手术的成功率。 标签:青紫兰兔;生物净化;剖腹取胎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医药的迅速发展,实验动物越发显得重要[1]。实验兔作为实验动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实验兔进行生物净化,使其微生物等级达到SPF级,在本实验中采用剖腹取胎的方法来达到生物净化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实验动物经产健康的怀孕30~31d的青紫兰种兔[2],通过触诊、观察的方法来确定其临产期,母兔表现为拔毛做窝,阴道口鲜红,母兔下腹部膨大。 1.1.2手术器材手术剪、止血钳等物品经过121℃,20min高温灭菌。 1.1.3净化室的准备净化室、超净台用2%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超凈台开启紫外灯。 1.1.4隔离器的准备隔离器用2%的过氧乙酸消毒灭菌后,通风吹干后待用。 1.2方法 1.2.1 剖腹取胎按照剖腹取胎的操作程序,用止血钳分别夹住子宫的子宫颈和子宫角,用手术剪剪断其末端,放在2%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泡后,传入净化室。 1.2.2 子宫剥离,取出胎仔将消毒过的子宫放入超净台中,用镊子撕开子宫,弄破羊膜,取出胎仔,用纱布或棉花球擦拭仔兔,并且轻轻按摩仔兔,促使呼吸,待等到仔兔全身发红后,剪断其脐带,传入准备好的隔离器中[3]。 1.2.3 仔兔的哺乳传入隔离器的仔兔可以通过母兔带奶和人工哺乳进行喂养。 1.2.4 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每季度进行1次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的检测。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四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六节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 ——其它工艺主要内容 ●第一节氧化沟工艺 ●第二节A—B(吸附—生物降解)法工艺 ●第三节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 ●第四节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第五节曝气生物滤池(ABF)工艺 第一节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工艺 ●又称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 ●50年代,荷兰,Pasveer; ●早期:适用于5000m3/d以下,城市污水; ●目前:各种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2、氧化沟的特征 ●1)构造上的特征 ①池体狭长;池深较浅,一般在2~5m左右; ②曝气装置多用表面机械曝气器, 竖轴曝气器,如:低速曝气叶轮; 横轴曝气器,如:曝气转刷、曝气转盘; ③进、出水装置简单。 ●2)工艺上的特征 ①氧化沟内的流态呈循环混合态; ●沟内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 ●进水流量与沟内流量相比很小,完全混合的; ②有机负荷很低,相当于延时曝气法,出水水质好; ③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水温、水质、水量等的变动有适应性; ④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污泥龄长,可达15~30d; ⑤具有生物脱氮的功能。 二、典型的氧化沟工艺 ●Carrousel氧化沟 ●Orbal氧化沟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 ●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Carrousel 氧化沟 ●平行多渠形氧化沟; ●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 ●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 ●水深4~4.5m,沟内流速0.3~0.4m/s; ●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 ●沟内混合液总量是进水量的30~50倍; ●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T81—2001 HJ,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前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

1 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2 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 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 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 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工程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因此,应用生物技术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定物污染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在自然生态修复中发挥了巨大功效。本文简述的就是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和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应用 在经济腾飞的几十年,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细胞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问题凸现密切联系,特别是对于寻求低成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的潜力。 1、生物技术概况 现代生物技术是利用生命有机体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目前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与化学、物理等其它技术比较,生物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反应设施简单,以及无二次污染

等显著优点,能有效的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是最安全和最彻底消除污染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首选技术,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酒精、有机材料和蛋白等,能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或无废化。 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生物技术在废气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过滤,生物洗涤和生物吸附法等,国内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废气净化处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美国学者利用微生物代谢净化工业性恶臭气体效果显著,而且不产生二氧异臭;德国研究者利用生物膜过滤处理含硫化氢的气体,硫化氢去除率90%;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对橡胶再生脱硫过程所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处理工业有机废气是可行的,当运行条件控制适当时,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2.2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或转化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手段,它不但融合了生物自身的特点,如吸附性好、沉降性好和降解能力强等,而且符合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污染状况的加剧,环境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吸附——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厌氧拆流板反应器生物处理技术,间歇式活性污染法生物处理技术,二步法厌氧消

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邱晨涛

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邱晨涛 发表时间:2018-12-18T10:24:12.1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邱晨涛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工业废水的排量逐渐增加,现阶段,工业废水已经成为了我国受污染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工业废水的排量逐渐增加,现阶段,工业废水已经成为了我国受污染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含义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两个方面入手,对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及探讨,并且给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水污染治理;应用情况 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化工厂在我国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难以降解的污染物,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影响。传统的生物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起到效果,必须对其处理方式进行创新,要借助先进的生物技术以及降解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起到污染处理的效果。生物强化技术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其区别都是非常明显的[1]。生物强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此项技术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一、生物强化技术的简介 (一)生物强化技术的含义 对于生物强化技术来说,诞生时间相对较晚,大概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也被称为污水投菌法,这种方法在现阶段的实际污水处理当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还并没有全面的投入使用,仅仅是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通常情况下,生物强化技术所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渠道将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引入到传统的生物处理体系当中,使其互相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提高了微生物的浓度。当微生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分解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被降解。当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时候,可以提升自然菌落的浓度,从而增强自然菌落的整体生存能力,这时后期新陈代谢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也就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此项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成本较低,并且净化效果较为理想[2]。 (二)生物强化技术的主要优点体现 将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当中进行应用的时候,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此项技术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明显的经济优势,在使用微生物选育技术的时候,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自然菌群的退化,而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其步骤也相对简单,并不需要反复的实验以及菌群的重加,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体操作的成本。其次,此项技术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并且有较高的处理效率。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工程污水处理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物强化技术保证了微生物自然菌落在高浓度的污水当中也能够为维持较为强大的活性,从而使污染物不会发生转移,这也就使其不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这在技术水平上是一次新的提升。此外,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周期相对较短,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够达到废水净化的效果,由于其处理时间消耗的相对较少,所以其处理效率也就变得更高。 二、现阶段我国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工艺 (一)直接作用 在对微生物进行筛选以及诱变的时候,会较为有效的获取到新陈代谢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会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的起到分解污水当中污染物的作用。同时,直接作用也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一种应用方法,工作人员将得到的目标物,即碳源,将其与能量较高的降解微生物一起投入水中,这些微生物就会以游离的状态分布在水中,从而起到降解污染物的效果[3]。 (二)共代谢的作用 当生物强化技术对污水进行直接处理的时候,会有一些微生物不能够被完全的降解,这与其自身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水中还存在着其它的底物,这时候还可以向水中加入微生物,从而使这些污染物的化学机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当其化学机构发生改变之后,在对其进行降解处理就会相对容易一些。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选择在其中投入一些辅助的营养物质,从而使其反应的速度得到提升,促进整体降解的效率。通常,可以向污水当中添加酚、氨、乙烷以及乙酸等等,从而使水中污染物的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提高整体的降解效率。 三、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当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当中进行应用之后,明显的提高了去除的效果。生物强化技术主要是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并且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营养物来提升整体降解的速率,这在传统的生物系统应用过程中是很难做到的。同时,使用生物强化技术对水污染进行处理的时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污泥的性能,可以较为有效的在污泥处理的过程中解决污泥膨胀的难题,从而提升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这也就减少了污泥的产量。最后,生物强化技术还增强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活性污泥驯化的方式来进行脱泥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只有充分的了解生物强化技术的内容以及优势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把握,更加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及人们的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熊贵琍,陈瑾,叶文衍.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7(4):82-86. [2]程悦.三菌株及其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3):4. [3]栾晓丽,曲媛媛.浅谈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5(2):38-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