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揭秘“暖宝宝” 教学设计

化学揭秘“暖宝宝”  教学设计
化学揭秘“暖宝宝”  教学设计

化学揭秘“暖宝宝”教学设计

“暖宝宝”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户外御寒取暖用品,通过化学的视角进行揭秘,必将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极大兴趣。严格来说,这节课并不存在于新授课或者复习课的某一章节中,但利用“暖宝宝”,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离子检验等学科知识与实验探究串联到了一节课中,化学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而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因此,这节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

在探究和实验过程中,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从化学探究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的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上,正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运用原电池装置解释暖宝宝的发热原理(2)通过动手实验和数据处理,学生能了解控制变量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会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和改进(3)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生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两种手段——过滤和蒸发,能够准确复述实验仪器和实验注意事项

(4)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说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知道其它离子的干扰

2、教学与评价思路

本节课以暖宝宝为主题展开课堂教学,可分为四个模块:原电池工作原理、动手制作暖宝宝、过滤和蒸发、离子检验。

1、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包括:动画视频的引课、小组动手进行离子检验、实验探究暖宝宝中各成分的作用及配置比例、观看实验微视频和演示实验等;

2、不预设实验结果,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自主总结结论,并能发现问题,对实验中的不符合预期的现象进行讨论,找到问题所在,能初步学会如何探究实验、评价试验、改进实验;

3、注重课堂的实战效果,每个环节基本都设置了及时反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上最后的课堂检测,本节课共有7道题,大部分都是高考原题或改编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即所考;

二、教学流程

揭秘原理列出问题: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2、暖贴中发生了什么

化学反应?

3、暖贴中各成分起到

了什么作用?

教师进行引导、评价

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结果

以问题进行

引导,激发学

生自主探究

演示暖宝宝中有无电

流产生

对比试验:铁/石墨/

氯化钠溶液

用电化学装置图演示

微观反应机理

分析原因:为什么暖

宝宝中电流表指针偏

转不明显?而对比试

验中指针大幅偏转?

书写电极反应式

负极:Fe-2e-==Fe2+

正极:O2+2H2O+4e-

==4OH-

总反应:2Fe+O2+

2H2O==2Fe(OH)2

总结原电池的反应原

完成及时反馈2

通过对比展

示理论与实

验之间的存

在的差异,引

发学生的讨

夯实基础

抓住原电池

的实质

通过练习进

行巩固,并过

渡到实验探

三、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_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比较、归纳、构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②能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通过典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乐趣。 ②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示两个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魔术:1、“白酒”变“红酒”; 2、自制“汽水”。

二、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请把下列各类物质能反应的用“——”连接,完成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并按照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示例:①酸+ 盐新酸+ 新盐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小组合作、思考交流: 1、上述反应哪些属于酸的化学性?哪些属于碱的化学性质?哪些属于盐的化学性质?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哪些? 2、你认为在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3、对本部分知识你还有什么困惑? 三、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分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六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预习提要: 1、多元酸盐(碳酸钠)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 2、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查出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的变色点pH、酸式色、碱式色。 4、吸量管、移液管的使用;试液的转移与稀释。 5、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混合碱组分时,在终点前,由于操作上失误,造成溶液中盐酸局部过浓,使部分碳酸氢钠过早地转化为碳酸,V1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避免盐酸局部过浓,滴定时应怎样进行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 2.进一步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3.进一步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熟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系指Na 2CO 3 与NaHCO 3 或Na 2 CO 3 与NaOH等类似的混合物。测 定各组分的含量时,可以在同一试液中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指示 终点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双指示剂法”。若混合碱是由Na 2CO 3 和NaHCO 3 组成,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 变成无色,这是第一个滴定终点,此时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记为 V 1 (mL),溶液中的滴定反应为: Na 2CO 3 + HCl = NaHCO 3 + NaC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此时反应为: 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消耗的HCl的体积为V 2(mL)。根据V 1 、V 2 值求算出试样中 Na 2CO 3 ,NaHCO 3 的含量。若混合碱为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可以用上述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希望学生学会什么、获得哪些认识、发生哪些行为变化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清晰、恰当的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从教学设计的操作层面上讲,这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和教学目标的陈述两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整体着眼,以化学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并要考虑具体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在明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去把握设计课时目标。(1)根据化学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既要了解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对该项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将它分解转化为教学目标。 (2)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潜在的过程与方法、情意方面的教育意义,有效整合三维目标。

(3)根据学生基础和学生学习阶段确定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学生已有学习准备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案例] “天然气-甲烷”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设计 “天然气”是人教版初中课标教科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气的存在与储量、主要成分、用途;二是甲烷的性质、组成、存在等。 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技能基础,本课可以考虑以甲烷为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装置,通过计算等研究甲烷的组成,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初中课标看,“天然气”属于“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学习甲烷的组成和性质,还应该将甲烷性质的学习与天然气、燃料的有效利用和化石燃料资源的重要性等有机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实际,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甲烷的性质及组成,了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第三单元 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化学教学设计课程教案

第三单元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3.1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下面介绍几种我国典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邵瑞珍教授设计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乌美娜教授设计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3.

4.毕华林教授设计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6.王磊教授设计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3.2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4.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 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修改的信息,以使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是为了便于深入地分析、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教学设计四大基本要素的一致性,使其相辅相成,产生1+1?2的整体效应。同时也需注意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许多涉及的因素是变化的,教学设计工作应在科学的基础上灵活、创造性地进行。 3.3化学教学设计的运作流程图 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背景分析阶段、构思设计阶段、方案实施阶段、方案评价阶段这四个过程。 化学教学设计过程的运作流程图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例4 “布料怎样?” (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 (含不含?含多少?)IO 3-+5I -+6H +→3I2+3H2O 用食醋,KI 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 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 76 Vc32胡萝卜素 1.32 例5 “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 (指甲醛)可用 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 作用来检验。用仪器分析测定

甲醛含量例5 ““非典”消毒液如何?“ (指过氧乙酸)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例6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需进行氧谱、氢 谱、质谱等结构分析。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 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教案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2. 练习并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3 .培养准确,整齐,简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纸条;烧杯等。提问: 一、分析天平的构造 (1)最重要的是天平梁,天平梁上有什么?玛瑙刀,有几个,方向,还有平衡调节螺丝; (2)指针:偏向左说明那个重? (3)升降枢:开关,打开,天平梁放下,电源开,灯亮。两种状态。“半开”还是“全开”状态 (4)吊耳:玛瑙平板和,挂钩、托蹬 (5)秤盘:左边、右边 (6)砝码和圈码:圈码的质量:10mg -990mg 1000mg,也说是1g 以上如何读?10mg以下如何?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1)检查:天平水平、归零、圈码脱落、清洁。记录,电源。(2)调零:(3)称量:质量大先用台称粗称,左物右码。 (4)读数:xx.xxxx 记录:有效数字 (5)称拮检查:取出物体、砝码归零和复位,调零、关电、天平罩。 登记、记录 三、分析天平的注意事项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如使用的是电子天平, 如何进行这两种方法的称重更好 要点:有三种, 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目的不一样 固定称量法的操作速度很慢,适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递减称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时,可选择此法. 提问: 三、实验原理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一般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三种。1.直接称量法(又称直接法) 该法一般用于称量某一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固体(如坩锅、金属、矿石等)准确质量。称量时,将被称量物直接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 2.固定质量称量法 目的:该法一般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样。 适用范围:一般为液体或固体的极细粉末,且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 方法(1)用什么称:干燥的器皿(一般为称量纸、烧杯、坩锅、表面皿等)。 (2)操作:先粗称。 称量时先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净且干燥的器皿的准确质量----再将分析天平增加固定质量的砝码后-----往天平的器皿中加入略少于固定质量的试样,再轻轻震动药匙使试样慢慢撒入器皿中------直至其达应称质量的平衡点为止。 3.递减称量法(又称差减法) 原理:m(称量瓶质量+试样质量) m0-m1=第一份质量 m1-m2=第二份质量 目的:要求称取物的质量不是一个固定质量,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范围既可。 适用范围:该法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 方法(1)用什么称:干燥的称量瓶. (2)粗称:称量时首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在将适量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3)然后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m1。要不要知道称量瓶的质量? (4)取出称量瓶,移至小烧杯或锥形瓶上方,将称量瓶倾斜,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图4)。当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需要的质量中,慢慢地将瓶竖起,再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黏在瓶口的试样落在称量瓶中,然后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如果这时倾出的试样质量不足,则继续按上法倾出,直至合适为止,称得其质量m2,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

高中化学_甲烷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2.掌握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 3.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制作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价值观: 1.认同研究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反应规律对指导其实际应用的意义。 2.感受化学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习重点〗 1.甲烷的结构特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学习难点〗 1.甲烷的结构特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课堂组织主线〗 课堂引入→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成果检查→重点问题探究→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堂组织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教师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 〖课堂组织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对于甲烷结构的认识以历史上科学家的不断探索过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甲烷和氯气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取代反应,并通过甲烷立体结构模型的搭建,使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更加直观化,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护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教学理念,创设探寻甲烷立体结构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真正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打开学习有机化学的新视角。 本课从甲烷立体结构的探索历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对甲烷立体结构的亲身体验。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搭建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及后续两组探究实践活动,强调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自主、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同时让学生体会分子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 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

《分析化学》课程辅导教案.DOC

《分析化学》课程辅导教案.DOC 《分析化学》课程辅导教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研究室邵丽华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分析化学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医药卫生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中,对揭示生命起源.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过程;临床检验中的配合诊断和治疗疾病;预防医学领域内的环境监测;卫生检验领域的职业中毒检验.营养成分分析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化学是卫生检验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按照本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基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独立进行精密科学实验的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章学时数累计学时数绪论22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46 分析质量控制和计量认证39 重量分析法413 滴定分析概论114 酸碱滴定法721 配位滴定法627 氧化还原滴定法633 沉淀滴定法336 合计36 课程简介课时安排《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年3 月,第4 版《分析化学》方韵和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年8 月,第1 版

《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2 年5 月, 第3 版 1.本教案源自现山东大学卫生检验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教材《分析化学》,邹学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 版. 教案中如有错漏,请以该教材中内容为准。 2. 每章中都备有“基本要点” ,共阅读时参考。 3. 为便于阅读,教案目录中的各个条目均与相应章节链接, 点击目录中想要阅读的条目,即可跳转至相应位置以供阅读(想 要返回目录页时,建议使用 word 工具栏的“返回”符号)。 参考书目阅读说明分析化学教案目录绪论5 误差及分析 数据处理12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2 误差的统计概念15 分析数据的处理17 自测题20 分析质量控制和计量认证21 分析质量控制 .21 计量认证 .26 自测题29 重量分析法30 概述 .30 气化重量法31 萃取重量法31 沉淀重量法32 自测题40 滴定分析概论41 自测题45 酸碱滴定法46 酸碱平衡 及有关浓度计算46 酸碱指示剂5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 选择57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6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64 自测题66 配位滴定法68 概述 .68 乙二胺四 乙酸(EDTA)及其螯合物 .70 配位滴定原理74 金属离子 指示剂81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84 配位滴定的标准溶液 和滴定方式86 自测题87 氧化还原滴定法88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88 氧化还原平衡88 氧化还原滴定98 高锰酸钾法104 碘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1).doc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 上册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分)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以后,分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 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 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大家进行交流、改进,再提高。 一、分析教材(备教材) 备好课的前提是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备课,要常备课,常备常新的原因。正确理解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重点 (1)初中化学知识点 根据中学化学《课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2)知识点的作用 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所在,就是要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核心内容具有后延续性,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不一定是考点,有可能渗透在考点之中。 例如:原子的结构决定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决定化合价。 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决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药品的取用原则。 2. 领悟教材的教学价值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就是要分析和挖掘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认知结构、技能、 [案例] “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元素多种物质 本单元中涉及含碳元素的一系列物质,如碳的多种单质、氧化物及碳酸、碳酸钙等,一方面是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的多种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内容,反映了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观念,加深了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的认识。 2.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物质的性质影响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一定性质等化学学科思想。 3.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是在氧气制取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 4.学会“对比”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蕴含着“对比”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找出不同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可以建立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5.认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碳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损健康,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6.建立物质转化观 知识,从化学角度认识某一具体物质的一般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氧气o

分析化学教案

课题: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地点:课室 教学时间:待定(教学当天填写) 教学目标:本章阐述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达形式、误差分类、误差来源;给出描述误差大小的精度概念及其与误差类型之间的关系;给出测量中的有效数字概念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数据的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章节及在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误差定义及表达形式 测量误差按误差性质的分类处理 有效数字定义、选取以及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根据误差检验各种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学会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辅助手段:通过ppt展示和黑板板书 教学的内容及过程: (一)引入:研究分析误差的意义 为什么: 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和基础。---钱学森 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高新技术和科研的“催化剂”,在军事上体现的是“战斗力”---王大衍 误差在测量技术等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怎么做: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步骤来准确测定试样中待测成分的含量。然而,即使是最熟练的技术人员在测量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差。因此,在进行定量测定的时候,必须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表达。了解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特点,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误差,使分析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度。 ★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误差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更接近真值的数据。 ★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选用仪器或测量方法根据目

分析化学项目教学案例设计

分析化学项目教学案例设计 摘要:项目教学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作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尺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实施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其专业基础知识枯燥而繁难,课堂教学沉闷而乏味。本文积极进行分析化学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项目教学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实施过程和方法,简单分析了项目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分析化学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是指以生产中涉及的典型性项目为载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通过项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将其培养成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2]。目前,项目教学大多集中于职业院校的相应课程教学中,将其应用到本科院校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报道较少[3],[4]。分析化学基础课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应用性广泛,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复杂问题的综合处理,项目教学的实施将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并提高其职业素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以“自来水、某品牌纯净水、矿泉水水质分析”为例,展示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并简单分析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析化学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 设计项目时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项目的名称、参考的学时、教学和学习的基本目标、相关知识、操作和训练、考核评价及实施建议等[6],[7]。 论文根据项目设计的原则及专业需求,进行不同分析化学项目的设计,如食用醋总酸度的测定、柠檬酸质量的分析、复习氢氧化铝中铝盐含量的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等,可以作为综合项目出现,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子项目。论文选用“自来水、某品牌纯净水、矿泉水水质分析”为例阐述各个设计要素。 (1)项目名称:自来水、某品牌纯净水、矿泉水水质分析。 (2)参考学时:6学时(分为:分组、咨询、立项、计划1学时――根据分析项目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各个子项目计划书在1学时以内同时设计;决策、准备检测试剂及仪器1学时;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的鉴别与检查1学时;实施测定2学时;结果展示与评价1学时)。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水质分析的内容;能说出不同类型水的鉴别、检查和相应项目测定的方法;能阐述诸如水的硬度、酸度、微量元素、COD等测定的原理。能力目标――能依照水质分析标准进行水样分析;能依据不同的水质分析项目设计分析测定方法和方案;能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水质分析报告。

分析化学教案 课程目的和要求: 教学课时:36

分析化学教案 课程目的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其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 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 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 据处理。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36学时 所用教材: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材料 1.武汉大学等,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林树昌,胡乃非.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 4.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2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R. Kellner, J.-M. Mermet, M. Otto and H. M. Widmer, Ed., Analytical Chemistry,WILEY-VCH, Weinheim, 1998。中译本,分析化学,李克安,金钦汉等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李俊义,张渔夫,徐书绅等编.分析化学学习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6 7.武汉大学《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编写组编著.定量分析习题精解. 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9.8. 8.淅江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选择填充题选集(第一册).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1988.8. 9.淅江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选择填充题选集(第二册).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1988.8.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基础应用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应用化学 授课教师孙鑫 授课班级环境监测与评价 院系生物技术系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 §1-1气体 教学目的: 1.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并掌握有关计算。 2.熟练掌握分压定律及应用。教学重点: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 道尔顿分压定律。 一、理想气体(Ideal Gases) 1.什么样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一般可以忽略; 气体分子本身所占的体积远小于气体的体积。 即气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可以忽略,分子本身的大小可以忽略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不存在,但此概念反映了实际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一般的性质。 3.实际气体在什么情况下看作理想气体呢? 只有在温度高和压力无限低时,实际气体才接近于理想气体。因为在此条件下,分子间距离大大增加,平均来看作用力趋向于零,分子所占的体积也可以忽略。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方程式(The ideal-gas equation) pV = nRT 2.理想气体方程式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ideal-gas equation) 可求摩尔质量 (1) 已知p,V,T,m求M (2) 已知p,T,ρ求M 三、道尔顿分压定律(Dalton’s Law of Partial Pressures) 1801年 1.Deduction:假设有一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此混合物本身也是理想气体,在温度T下,占有体积为V,混合气体各组分为i(=1,2,3,…i,…)

分析化学全套完整版药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授课对象药学/中药学本科 授课教师杨小凤、向铮、蔡跃飘、叶发青、 郑晓咏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熟悉:分析化学文献,滴定方式的种类、化学计量点、滴定、容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及其发展和趋势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0分钟 第二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10分钟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0分钟 第四节分析化学文献10分钟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概述5分钟 第二节测量误差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15分钟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5分钟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教学难点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34-1,2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精密度与偏差 熟悉: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了解:误差传递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复习回顾上次课内容5分钟 准确度与精密度20分钟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0分钟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10分钟 有效数字10分钟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2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教学难点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三版)华中、东北、陕西、北京师范大学编 教学参考书:1. 《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 2、《定量分析化学》林树昌主编 3、《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宋清编 4、《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邵令娴编 教学课时安排:共18周每周4学时共72学时 1. 第一章绪论(2学时) 2.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 3.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2学时) 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2学时) 5.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1学时) 6.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9学时) 7.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2学时) 8.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8学时) 9.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8学时) 10、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6学时) 11、第十一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时)

绪论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化学表征和测 量的科学。 其他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结构分析 3、作用: a.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 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 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 起着重要作用。 d.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眼睛,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