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首先是生产线平衡问题,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如何安排生产线工位,即需要设置多少个工位和每个工位的作业内容是什么。“平衡”的意义体现在每个工位的工作量相当。生产线平衡的目的是尽量使每个工位都处于繁忙状态,完成最多的操作量,闲置时间最少,以求生产线效率最优。时下,为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柔性生产的思想正是为了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柔性生产是指企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以快速对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系列方法。柔性生产是关于生产方式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一门技术,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柔性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需要的是不断改善的意识,并没有什么必须要掌握的关于柔性生产的技术。同样具有柔性生产理念的企业,实现柔性生产的方式却并不一定相同。

第一节 生产线平衡 一、三个基本概念 (一) 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是相邻两个产品通过生产线尾端的时间间隔,即每隔多长时间有一件产品从生产线流出。

生产节拍的计算公式是:

生产节拍(C )=

(二) 基本作业单元

基本作业单元是生产线上不能再分解的动作,如果再分解,就产生多余动作。 (三) 生产线效率

生产线效率是衡量生产线平衡优劣的指标,为总有效时间占总付出时间的百分比,闲置时间越少生产线效率越高。生产线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线效率= ×100%

二、 生产线平衡步骤 生产线平衡的步骤如下:

(1) 用一个流程图表示出基本动作的先后关系。流程图由圆圈和箭头组成,圆圈

代表一个基本作业单元,箭头表示作业顺序。

(2) 计算生产节拍(C )

(3) 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所需要的工位数(N )。

N =

结果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最小整数。计算出的工位数为理论上满足要求的最少工位数。 (4) 向第一个工位分配基本作业单元,一次一项,逐项增加,直到完成作业的时

间等于节拍,或由于受作业时间或操作次序的限制其他基本作业单元不能再增加为止。 重复这个过程向第二个工位分配作业,然后是第三个工位,直到将所有基本作业单元分配完毕。

每天的生产时间

每天的计划产量

总有效时间T

节拍C ×工位数N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T )

生产节拍(C )

分配作业时,首先分配具有第一特征的基本作业单元,若有问题,则分配具有第二特征的基本作业单元。

第一特征:具有最多后续作业;

第二特征:持续时间最长。

(5)计算效率,评价生产线平衡效果。

(6)如果结果不如人意,进一步调整生产线的平衡。

三、生产线平衡事例

某型玩具车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生产1000台,每天的生产时间是8小时,图表1列出了组装的基本作业单元和时间。

图表1 某型玩具车组装的基本作业单元和时间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按以上介绍的规则来配置玩具车的组装生产线。

第一步:画流程图

图表2以流程图的形式反映了图表1中各基本作业单元的次序关系。

图表2 某型玩具车组装作业流程图

第二步:计算生产节拍

计算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换算成秒,因为作业时间是以秒表示的。

C = =(8小时×60分×60秒)/1000台=28.8(秒)

第三步:计算工位数

N = =108/28.8=3.75≈4(取整)

这是计算出的工位数的理论值,实际数量可能会大一些。 第四步:向工位分配作业

各基本作业单元后续作业数量如图表3所示:

向各工位分配作业的过程如图表4所示:

图表4 向各工位分配作业的过程

第五步:计算效率:

生产线效率= ×100%=108/(28.8×5)×100%=75%

效率为75%意味着生产线不平衡或闲置时间达25%,共有36秒的闲置时间(28.8×5-112),最轻松的工位是工位5。

第六步:进一步调整生产线的平衡

能不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平衡方案呢?在本例中,答案是肯定的。在本例中,将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交换,就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方案。

进一步调整生产线平衡可能采取的方法还有进行作业分解和采取柔性生产布置等。

每天的生产时间

每天的计划产量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T )

生产节拍(C )

总有效时间T

节拍C ×工位数N

四、作业分解

最长的基本作业单元时间决定了生产节拍的最小可能值。最长的基本作业单元时间就是生产节拍的下限,除非有可能将作业分解到两个或更多的工位上去。

考虑下面的例子,假设一条生产线的基本作业单元的时间分别为:25秒、42秒、17秒、15秒、22秒、18秒、9秒、15秒、27秒,生产线每天运行8小时,每天的产量为800台。满足800台/天产量的生产节拍是36秒〔(8×60×60)/800〕,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一个基本作业单元的时间是42秒,大于36秒,应该怎么办呢?

有许多方法可以使42秒的作业适合36秒的节拍。可能采用的办法如下:

(1)作业分解

将这个作业分配到两个工位上,虽然会产生多余动作。

(2)作业共享

让相邻的工位对该作业进行一点共享,这样相邻的工位就能帮助完成一部分作业。作业共享与作业分解不同,对于作业共享而言,相邻工位只是提供帮助,而不是独立完成作业的某一部分。

(3)设立平行工位

将作业分配给两个平行操作的工位。

(4)聘用操作技能高的工人

聘用操作技能高的工人也许能满足36秒的要求。

(5)加班

以42秒每台的速度每天能生产685台,比800台少115台,生产115台需要加班约80分钟(115×42/60)。

(6)改进设计

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进使作业时间稍微减少是有可能的。

其他减少作业时间的办法包括设备改进、生产线设立备用人员、改进材料以及由多技能的工人组成团队来操作生产线而不是让生产线的工人各负其责。

第二节生产线布置

一、直线型与U型生产线

以上生产线平衡事例对工位的配置结果如图表5所示,这是直线型生产线布置,是最常见的一种生产线布置方式。

图表5 直线型生产线布置

如果将以上事例的生产线布置成U型,将得到图表6所示的布置。

图表6 U型生产线布置

在以上生产线平衡事例中,将生产线布置成U型使5个工位减少为4个,因为A、K两个作业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U型生产线布置是柔性生产和精益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生产线布置方式。U型生产线布置让生产线拐个弯,将生产线上的物品投入口和输出口放在一个地点。相对于将物品投入口和输出口分开的直线型生产线布置,它有如下优点:

·为生产线的平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随生产线流动的产品托板、工夹具等流回到起点,减少了搬送作业;

·一人进行多项操作时,有利于减少人员走动;

·不用安排不同的人进行投入材料和收集成品的工作;

·物流路线更加顺畅。

有时将U型生产线的首尾连在一起,成为O型生产线,进一步减少产品托板和工夹具等的搬送。

二、便于作业共享的生产线布置

作业共享,即相邻工位的员工互相提供帮助,能起到自动平衡生产线的作用。因此,在工位的安排上要注意不要将员工隔离或封闭起来,应该为作业共享创造条件,如图表7所示。

图表7 有利于作业共享的生产线布置

第三节 柔性生产

一、柔性生产的特点 “柔性”是指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提高和降低产能、变换产品品种的能力。大型生产线产能固定,为制造特定产品而设置,因而不具有柔性。柔性生产是相对于大型生产线难以变动的“刚性”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柔性生产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生产线较小

柔性生产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小”,小才具有灵活性。设置多条独立工作的小型生产线来代替一条大型生产线,当产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复制或拆除小型生产线来加以对应。同时,用多条小型生产线来代替一条大型生产线,也为多品种同时生产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因此,实现柔性生产的主要方法,就是将生产线小型化。

撇开柔性生产而言,缩短生产线也应该是工厂改善的重点。从生产线平衡的角度看,人数越多的生产线越难以平衡,其效率通常是不高的。生产线越长、人数越多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在制品在生产线上,这也必然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而且生产线上的人数越多,出错误的机会也越多,就将导致越多的质量问题和越多的停机时间。

(2) 低成本设置生产线

低成本设置生产线是生产柔性的要求。如果生产线是花大价钱设置的,要进行复制、

物料流

物料流 不好:操作者被隔离,没有机会进行作业共享。 好:操作者可以互相帮助,有助于自动平衡生产线。 物料

物料

不好:操作者被封闭起来,没有机会进行作业共享,且不方便第三人加入以提高产量 好:操作者可以互相帮助,进行作业共享,并可与第三人一起工作以提高产量。

除或改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生产方式也就失去了“柔性”。到一些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去参观,可能发现他们的生产线很简陋,有的甚至是在以类似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不能认为那样的生产方式就是落后的,对此种现象需要以柔性生产的眼光来看待。

低成本设置生产线除了要求组建生产线的材料要简单、廉价,而且要求材料尽可能具有通用性,方便生产线变动时重复使用。

(3)持续变革生产方式

柔性生产是为了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也相应做出调整。企业所采用的柔性生产方式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新的柔性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柔性生产方式。企业柔性生产的实现,需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生产方式,并不断进行改进。良好的现场改善气氛对企业柔性生产的实现是有很大帮助的。成功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生产线上的许多改善装置常常就是出自现场员工之手。

二、单元生产

单元生产(Cell Manufacturing)是生产线小型化的产物。当设置多条小型生产线来代替大型生产线,且每条小型生产线都能独立完成大型生产线的工作时,这样的一条小型生产线就是一个生产单元。单元生产是最常见的一种柔性生产方式。

单元生产的优点不仅在于方便复制和拆除,为快速对应产量的变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以多个生产单元来代替一条大型生产线,也方便了多品种同时生产。

实行单元生产要求单元内的工人必须受过更好的训练,能够完成多种操作。由于单元生产是每个单元独立完成工作的,因此每个单元都需要使用全套的工具和检测设备,以“单元化”的方式取代同样产能的一条生产线,可能需要更高的投资。为降低单元设置费用,除了尽量使用简单、廉价,且具有通用性的材料外,可考虑将高价值的工具和检测设备在两个以上单元之间共用。

工厂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通常在一个区间内,由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组成。工厂实行柔性生产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既有生产线和生产单元相结合的形式,将固定产量部分在既有生产线上生产,变动部分在单元内生产。

将生产线小型化做到极至,就是“一人生产方式”。在一人生产方式中,一个工人完成组装产品(或产品的一个组件)的全部操作。当产品(或组件)组装的工序较少,且产量不大时,一人生产方式因其极好的灵活性在特定情况下也是适用的。一人生产方式也有生产线和工位,工人通过在各工位之间顺序移动完成产品(或组件)的组装。为便于工人在工位间移动,一人生产方式通常采用站立式作业,并常常将生产线设置成U型或O型,以减少工人的移动和产品托板、工夹具等的搬送。

一种变型的一人生产方式是“巡回生产方式”。在巡回生产方式中,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组装产品(或组件)的全部操作,但多个工人同时在生产线上进行相同的作业。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

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

柔性装配生产线系统技术方案说明

柔性装配生产线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3) 1.1概述 (3) 1.2实现目标 (3) 1.2.1装配生产柔性化 (3) 1.2.2提升生产效率 (3) 1.2.3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 1.3系统安全性 (4) 2系统方案 (4) 2.1设计原则 (4) 2.2产品装配工艺流程 (5) 2.3工件输送工艺流程 (10) 2.3.1入库流程简介 (10) 2.3.2出库及装配流程简介 (12) 2.3.3各区域、空托盘、空包装箱等物流流程 (13) 2.3.4研制阶段零部件物流流程 (13) 2.4总体方案 (13) 2.4.1系统构成 (13) 2.4.2系统概论 (14) 2.5装配工装设计 (15) 2.5.1功能 (15) 2.5.2使用方法 (16) 2.5.3主要结构 (16) 2.5.4互换性与增产办法 (17) 2.6物流方案 (17) 2.6.1零部件预处理区设计 (17) 2.6.2装配区设计 (22) 2.6.3检测区设计 (23)

2.6.4输送线设计 (23) 2.6.5助力机械臂 (24) 2.7柔性装配生产线管理信息系统 (25) 2.7.1系统架构 (25) 2.7.2物理部署 (27) 2.7.3网络构成 (28) 2.7.4软件实现 (29) 1.方案特点说明 (47) 2.附图说明 (49)

1项目概述 1.1概述 通过总装生产线的柔性化设计,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品种型号产品,企业可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的型号和产量,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灵活变化。 通过装配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实行全面监控、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企业可根据生产的需求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控制决策与过程改进,最终实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实现目标 1.2.1装配生产柔性化 满足5种不同型号共100套产品的现场同时库存周转、装配生产和调度需求。建设装配工位10个、测试工位5个的总目标。每个装配工位适应不同装配工序的装配需求,每个装配工位可实现6个自由度的装配工艺需求。 建设投产后,装配工位满足产品研制阶段的研制需求,生产调度满足反向作业的操作与管理,零部件的存储货位可实现动态优化。 检测分为在线检测及性能检测,在线检测时工件无需搬运、将检测设备推到其附近实施检测;性能检测集中在测试区进行,用户自备专用设施。各检测结果需人工输入并上传到管理系统。 1.2.2提升生产效率 系统实施后,装配人员仅需在装配工位作业,工件、配件均自动输送到装配工位附近;当某一工序装完后,采取在线检查及检测,减少过程搬运时间;装配工装要求自由度大、灵活,调节便捷、快速;站台与工装间借助助力机械臂,达到省力目的。 1.2.3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 投产后的柔性装配线,物流配送智能化、自动化; (2) 物料管理数字信息化,实现物联网在装配生产中的应用,每个配件、半成品状态实时跟踪并上传管理系统,能及时对所需了解的物料数量、所处位置、流转 信息以及装配状态进行查询和统计; (3) 过程控制信息化,装配生产点装配工艺仿真提示,装配过程实时视频监控;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中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

转型的压力,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过去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_图文(精)

一专周背景 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 FMS ,采用 FMS 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 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 实现及时生产, 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造的库存量, 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 减少直接劳动力, 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 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整个系统由 MES 生产制造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态王监控计算机、主控 PLC 和下位 PLC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的定义:是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系统” ,其本质含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场通信网络、现场设备互连、互操作性、分散功能模块和开放式互联网络。 柔性制造系统的 ROFIBUS-DP 数据通信网络组成。 二 . 专周目的 1. 熟悉 STBP 7 MICROWIN软件的主要操作功能。 2. 初步掌握 STBP 7 WICROWIN软件对 PLC 的编程和监控。 3. 学会编织一个简单的程序并能正确的运行。 三 . 专周内容 A. 机械手左右运输 1. 题目要求 机械手的动作过程如图所示。 1. 从原点开始, 按下启动开关, 下降电磁阀通电, 机械手下降, 下降到位后, 碰到下限位开关, 下降电磁阀断电, 停止下降。 2 同时接通

夹紧电磁阀, 机械手夹紧。 3 夹紧后, 上升电磁阀通电, 机械手上升。上升到位时,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停止上升。 4 同时接通右移电 磁阀, 机械手右移。右移到位时, 碰到右限位开关, 右移电磁阀断电, 停止右移。 5 若此时右工作台上无工件,则光电开关接通,下降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下降。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位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停止下降。 6 同时夹紧电磁阀断电,机械手放松。 7 放松后,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停止上升。 8 同时接通左移电磁阀,机械手左移。左移到位后,碰到左限位开关,左移电磁阀断电,停止左移。至此,机械手经过 8步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动作。 机械手的操作方式分为手动操作方式和自动操作方式 A 手动操作方式 手动操作方式就是用按钮实现对机械手的每一步运动单独进行控制。例如, 当选择上 /下运动时,分别由上升 /下降按钮控制。当选择左 /右运动时,分别由左移 /右移按钮控制。当选择夹紧 /放松运动时,分别由夹紧 /放松按钮控制。 B 自动控制方式 机械手从原点开始, 按一下启动按钮, 机械手的动作将自动地、连续不断地周期性循环, 在工作过程中, 若按下停止按钮, 则机械手将继续完成此周期的动作,回到原点后自动停止。 2. 题目设备 A. 安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PC 机一台(具有 STEB 7 MICROWIN软件。 B.PLC(西门子 S7-200系列一台。 C.PCY 与 PLC 的通信电缆一根(PC/PPI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设计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题目: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11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陈佩军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止日期:2014.5-2014.6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一、专业综合设计的目的 本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的综合性专业训练,是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自控设计有较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控制理论、仪表、控制工程等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制图、视图、编写技术文件,查阅参考文献与资料、仪表类型选择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是先进工业自动化及制造的基本部分,内容包括物料供给、分拣、加工、检测、无线通讯、图象处理、生产监控与管理、物流系统与立体仓库等主要模块,其中涉及流程设计、原理图和接线图绘画,器件选型、PLC编程、生产管理等自动化相关的课程。本次设计以“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4308)为平台”,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的锻炼: 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掌握CAD制图绘图和电路的连线; 4.掌握PLC程序和组态软件的开发设计; 5. 形成工业流水线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二、子系统题目及其任务分配: 整个柔性制造流水线分为七个工段,分别为成品分拣单元,成品检测单元,顶销装配单元,工件下料单元,加盖装配单元,立体仓储单元,喷涂烘干单元。专业综合设计的子系统题目以这些单元为平台进行,分别为 1)柔性生产线系统中成品分拣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2)柔性生产线系统中成品检测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3)柔性生产线系统中顶销装配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4)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工件下料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5)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加盖装配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6)柔性生产线系统中立体仓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7)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喷涂烘干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任务分配; 以专业为单位分成2个大组,每大组包含7个小组,每个8-9人。每个小组选出设计负责人;小组成员要独立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但不能抄袭。如果发现抄袭,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都将不合格。 负责人的职责:每周汇报设计进度,遇到设计困难联系指导教师。人员分配情况见《人员分配表》。

柔性生产线介绍

柔性生产线 伟涛实业主营:线棒生产线|柔性生产线|防静电生产线|工作台流水线|电子流水线|装配流水线|插件流水线|单细胞生产线|线棒工作台|精益管工作台|线棒周转车|线棒货架|线棒等产品。 柔性生产线又名生产流水线,生产线插件线。 伟涛行柔性生产线主要是为了适应当今市场订单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换线频繁,柔性生产线的灵活性,积木式组合结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产品变型过程,让生产及时恢复。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工业、电子制造业、通讯产业、生物工程、制药业、军工业、各种化工、精密五金等多样化的生产环节。 用途:小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可根据工艺不同任意组合,更改作业流程。材料:伟涛管(普通或防静电)。 伟涛管是由优质钢管经过表面处理后,外表面采用热塑粘合特殊塑料层,内表面覆盖防腐层组合而成。组成产品后,具有外型美观色泽光亮、耐磨、防腐无污染等优点,是不锈钢产品的理想替代品。应用组合接头和专用配件构成,可组装成各式的流水线、生产线、工作台、周转车、仓储货架等外形结构。 模组化:伟涛行柔性生产线可随意拼装、连接、积木式组合结构,方

便重组柔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发挥个人创意,绝对能满足现代企业常品多样化制造。 简单化:伟涛行柔性生产线的使用空间小,库存的力很大,对接单量的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人力化:伟涛行柔性生产线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潜质激发,让几个人的工位为一个人做好,完成的时间更快。 环保型:加工过程省掉打磨、焊接、表面处理,而且每个都可以循环再利用,杜绝浪费面板可选木板,(PVC板,表面可选防静电胶皮。防静电防火板,不锈钢等)或滑轨式工装板。 中国最大【柔性生产线】供应商—伟涛实业,为您企业提供免费设计、免费上门安装、免费送货上门、一条龙服务!为您企业打造一整套环保、舒适、洁净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潜质激发,是伟涛实业不懈的追求,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我们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伟涛实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司简介: 深圳市伟涛行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凭着充满无限朝气及理想的年轻队伍,致力于为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烟草、农场、化工、医药、商业物流配送等提供柔性生产线|线棒工作台|线棒货架|线棒周转车以及其他根据实地改善需要设计的专用设备与技术服务,生产革新及现场改善方案。伟涛行现总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高级技术人员40余名,近7年的优秀制造业服务经验。拥有整套的机械加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

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

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与柔性生产 生产线配置首先是生产线平衡问题,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如何安排生产线工位,即需要设置多少个工位和每个工位的作业内容是什么。“平衡”的意义体现在每个工位的工作量相当。生产线平衡的目的是尽量使每个工位都处于繁忙状态,完成最多的操作量,闲置时间最少,以求生产线效率最优。时下,为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柔性生产的思想正是为了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柔性生产是指企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以快速对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系列方法。柔性生产是关于生产方式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一门技术,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柔性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需要的是不断改善的意识,并没有什么必须要掌握的关于柔性生产的技术。同样具有柔性生产理念的企业,实现柔性生产的方式却并不一定相同。 第一节 生产线平衡 一、三个基本概念 (一) 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是相邻两个产品通过生产线尾端的时间间隔,即每隔多长时间有一件产品从生产线流出。 生产节拍的计算公式是: 生产节拍(C )= (二) 基本作业单元 基本作业单元是生产线上不能再分解的动作,如果再分解,就产生多余动作。 (三) 生产线效率 生产线效率是衡量生产线平衡优劣的指标,为总有效时间占总付出时间的百分比,闲置时间越少生产线效率越高。生产线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线效率= ×100% 二、 生产线平衡步骤 生产线平衡的步骤如下: (1) 用一个流程图表示出基本动作的先后关系。流程图由圆圈和箭头组成,圆圈 代表一个基本作业单元,箭头表示作业顺序。 (2) 计算生产节拍(C ) (3) 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所需要的工位数(N )。 N = 结果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最小整数。计算出的工位数为理论上满足要求的最少工位数。 (4) 向第一个工位分配基本作业单元,一次一项,逐项增加,直到完成作业的时 间等于节拍,或由于受作业时间或操作次序的限制其他基本作业单元不能再增加为止。 重复这个过程向第二个工位分配作业,然后是第三个工位,直到将所有基本作业单元分配完毕。 每天的生产时间 每天的计划产量 总有效时间T 节拍C ×工位数N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T ) 生产节拍(C )

柔性生产线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 对整个柔性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简单操作。 2. 软件梯形程序图的编写。 3 掌握S7-300PLC的PROFIBU通讯方法。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 1. 柔性生产线 2. 软件STEP7 3. STEP 7—Micro/WIN 32 编程软件 三、实训过程 柔性生产线的流程 由各种不同机械结构组成的传输机构作为加工件的运输平台,在整个生产线上不同位置安装有五个不同功能的加工站,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及机械加工技术,可完成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系统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为一体,学生可在该系统进行编程、接线、调试等多项实操过程。整个系统由五个子单元和一个环形流水皮带线单元组成,分别为:供料工作单元、冲压加工单元、直线坐标机器人组装单元、码垛机器人单元、仓库存储单元。一、气动回路部分 气动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气动传动系统由以下 四部分组成:1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供给的能量转变位气体的压力能,为各类气动设备提供动力。 2执行元件如气缸和气动马达。它能将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 出力和速度,以驱动工作部件

3控制元件用以控制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和速度。这类元件包括压力阀、方向阀、流量阀和逻辑元件 等。 4辅助元件除以上三类元件以外,其余元件称为辅助元件。如过滤器、干燥器、消音器、油雾器和管件等。它们对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作起着重要 的作用。 在本系统中气缸与电磁阀是SMC的产品,气缸有标准气缸、双杆气缸、微型气缸、 薄型气缸、气动手指等。 二、电容、光电、磁性、机械传感器原理与接线 1 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 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 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使接收器不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设计范本

柔性制造生产线系 统设计

文档仅供参考 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题目: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11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陈佩军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止日期: .5- .6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一、专业综合设计的目的 本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的综合性专业训练,是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自控设计有较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控制理论、仪表、控制工程等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制图、视图、编写技术文件,查阅参考文献与资料、仪表类型选择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是先进工业自动化及制造的基本部分,内容包括物料供给、分拣、加工、检测、无线通讯、图象处理、生产监控与管理、物流系统与立体仓库等主要模块,其中涉及流程设计、原理图和接线图绘画,器件选型、PLC编程、生产管理等自动化相关的课程。本次设计以“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4308)为平台”,经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的锻炼: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掌握CAD制图绘图和电路的连线; 4.掌握PLC程序和组态软件的开发设计; 5. 形成工业流水线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二、子系统题目及其任务分配: 整个柔性制造流水线分为七个工段,分别为成品分拣单元,成品检测单

元,顶销装配单元,工件下料单元,加盖装配单元,立体仓储单元,喷涂烘干单元。专业综合设计的子系统题目以这些单元为平台进行,分别为1)柔性生产线系统中成品分拣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2)柔性生产线系统中成品检测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3)柔性生产线系统中顶销装配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4)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工件下料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5)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加盖装配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6)柔性生产线系统中立体仓储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7)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喷涂烘干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任务分配; 以专业为单位分成2个大组,每大组包含7个小组,每个8-9人。每个小组选出设计负责人;小组成员要独立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进行讨论,但不能抄袭。如果发现抄袭,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都将不合格。 负责人的职责:每周汇报设计进度,遇到设计困难联系指导教师。人员分配情况见《人员分配表》。 三.设计的任务 每个子题目都分解成两个主要任务:硬件电路设备分析,软件程序设计; 1)硬件电路设备设计 在理解每个单元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熟悉该工段中所用到设备,包括PLC、电动机、传感器、变频器等,掌握每个设备工作原理和接线方式,

2019年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线管理程序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对整个柔性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简单操作。 2. 软件梯形程序图的编写。 3掌握S7-300PLC的PROFIBUS通讯方法。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 1.柔性生产线 2.软件STEP7 3. STEP 7—Micro/WIN 32编程软件 三、实训过程 柔性生产线的流程 由各种不同机械结构组成的传输机构作为加工件的运输平台,在整个生产线上不同位置安装有五个不同功能的加工站,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及机械加工技术,可完成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系统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工业机械加工及传动技术、工业总线技术为一体,学生可在该系统进行编程、接线、调试等多项实操过程。整个系统由五个子单元和一个环形流水皮带线单元组成,分别为:供料工作单元、冲压加工单元、直线坐标机器人组装单元、码垛机器人单元、仓库存储单元。 一、气动回路部分 气动传动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气动传动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 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供给的能量转变位气体的压力能,为各类气动设 备提供动力。 2 执行元件如气缸和气动马达。它能将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 出力和速度,以驱动工作部件。

3 控制元件用以控制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 件具有一定的输出力和速度。这类元件包括压力阀、方向阀、流量阀 和逻辑元件等。 4 辅助元件除以上三类元件以外,其余元件称为辅助元件。如过滤器、 干燥器、消音器、油雾器和管件等。它们对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 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系统中气缸与电磁阀是SMC 的产品,气缸有标准气缸、双杆气缸、微型气缸、薄型气缸、气动手指等。 二、电容、光电、磁性、机械传感器原理与接线 1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 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 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是在探测物体挡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使接收器不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线时输出信号。 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接线图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

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

上海通用汽车的柔性化精益制造的生产线TPS实践案例(精)

上海通用汽车的柔性化精益制造的生产线TPS实践案例 “柔性化共线生产、精益制造技术”是人们在谈到上海通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时经常提及的一点,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柔性化,什么是精益制造。实际上,柔性化与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上海通用生产制造的一个环节,更是从采购到销售整个企业流程运作的基本理念。作为一条柔性化精益制造的生产线,它仅仅是整个GMS (General Manufacture System,通用制造体系的简称)系统中一个具体的工艺流程罢了。 假如把GMS看作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标准化、缩短制造周期、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则是保证这部机器运转良好的最重要的5个环节,而实际上GMS就是以这5条作为其构成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这5条原则又是循序渐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万事有道:标准化 应该说,标准化是整个GMS系统最基本的要素,这很好理解,作为一项现代化精益生产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标准和规范,只有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精益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开端的标志。同时标准化所设定的基准又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同时他能支持最佳的操作方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标准化实际上包含着众多方面,诸如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以及简单明了的视觉标记的运用和管理。 工具、材料摆放在工位或者岗位的什么地方,是否能使操作的员工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取用到相应的工具或者材料是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并且经过不断改进的安全、清洁和安排有序的工作环境必然能带来准确的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定额工时的管理则是在确定一个基本产品操作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生产环节如手工操作时间、取料时间、行走时间和机器运转时间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不增殖)时间浪费,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标准,但这个标准又可以是一个经过重新测定、持续改进之后的新的动态的标准。标准化作业则是指在保持最佳操作方法之上,不断改进个提升基准线,进一步归纳总结新标准之后的经验和优势,加以推广,持续改进,周而复始,由此得到恒定的产品质量和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人机工程的合理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觉管理就是“红绿灯”管理,红灯停、黄灯缓、绿灯行。在零件的标签上,红色代表废品、黄色代表待处理品、绿色代表合格品、增加的一种颜色灰色则代表在制品,同样工作现场的设置和取料箱也以红黄绿作为禁止(废品)、缓行(待处理)、放行(合格)的标记,对于一个基本岗位工作基本情况的考核,没有大段文字的审核报告,有的只是简单色块表示:红色代表低于要求,提出警告;黄色代表有待改进,找出对策;绿色代表达到要求,可以放行。简单明了色块的通过视觉可以刺激人对颜色最本能的反映,而最本能的反映则是最有效的。 人人有责:制造质量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

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也称柔性集成制造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统称。柔性制造技术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作加工技术于一体,把以往工厂企业中相互孤立的工程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和数据库的支持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有机系统。 目录 应运而生 “柔性” 特点 规模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3) 柔性制造线(FML) 4) 柔性制造工厂(FMF)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1)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模糊控制技术 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发展趋势 一、柔性制造技术在内然机制造方面的应用 二、柔性制造在内燃机机加工技术的应用 分析原因(1)产品单一。 (2)投资限制。 (3)技术因素。 柔性制造技术方法1、细胞生产方式: 2、一人生产方式: 3、一个流生产方式: 4、柔性设备的利用: 5、台车生产方式: 6、固定线和变动线方式: 应运而生 “柔性” 特点 规模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3) 柔性制造线(FML) 4) 柔性制造工厂(FMF)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1) 计算机辅助设计2) 模糊控制技术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一、柔性制造技术在内然机制造方面的应用二、柔性制造在内燃机机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原因 (1)产品单一。(2)投资限制。(3)技术因素。柔性制造技术方法

1、细胞生产方式: 2、一人生产方式: 3、一个流生产方式: 4、柔性设备的利用: 5、台车生产方式: 6、固定线和变动线方式:展开编辑本段应运而生 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柔性制造技术(FMI)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柔性” 所谓“柔性”,即灵活性,主要表现在:①生产设备的零件、部件可根据所加工产品的需要变换;②对加工产品的批量可根据需要迅速调整;③对加工产品的性能参数可迅速改变并及时投入生产;④可迅速而有效地综合应用新技术;⑤对用户、贸易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及特殊要求能迅速做出反应。采用柔性制造技术的企业,平时能满足品种多变而批量很小的生产需求,战时能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而且产品质优价廉。柔性制造设备可在无需大量追加投资的条件下提供连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也不需要专门的设施,就可生产出特殊的军用产品。 编辑本段特点 (1)柔性制造技术是从成组技术发展起来的,因此,柔性制造技术仍带有成组技术的烙印——另件三相似原则:形状相似;尺寸相似和工艺相似。这三相似原则就成为柔性制造技术的前提条件。凡符合三相似相原则的多品种加工的柔性生产线,可以做到投资最省(使用设备最少,厂房面积最小)生产效率最高(可以混流生产,无停机损失);经济效益最好(成本最低)。(2)品种中大批量生产时,虽然每个品种的批量相对来说是小的,多个小批量的总和也可构成大批量,因此柔性生产线几乎无停工损失,设计利用率局。(3)柔性制造技术组合了当今机床技术、监控技术、检测技术、刀具技术、传输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精华,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高自动化和高效率。(4)可缩短新产品的上马时间,转产快,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5)可减少工厂内另件的库存,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6)减少工人数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7)一次性投资大。编辑本段规模 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编辑本段1) 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目前常见的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厂整体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预计本世纪十年代后才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