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摘要] 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实验学、生理学、生物学和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肺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以及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肺癌根治手术方式出现一些不足,医务人员对采用肺段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肺癌;肺段切除;胸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

来自于胸科医师协会一般普胸手术数据库的资料显示,肺段切除仅占肺切除的4.4%[1] ,由于新的成像方式以及ct技术的提高,以及新的肺癌分期方法出现,使人们更好地选择解剖性肺切除

[2-3]。因此,肺段切除术被审慎应用于肿瘤5 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

纵隔淋巴结评估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完整的纵隔淋巴结评估与系统的淋巴结采样的优劣不确定[23],胸腔镜肺段切除已被证明能够达到足够的淋巴结清扫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对比分析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15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B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C组(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每组50例。观察对比三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胸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胸患者9例,中转开胸率为18%(9/50);B组中转开胸患者11例,中转开胸率为22%(11/50);C组中转开胸患者10例,中转开胸率为20%(10/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辅助肺切除术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手术方法。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ree operativ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into group A (uniportal lobectomy),group B (thoracoscopic lobectomy)and group C (thoracoscopic laryngeal lobectomy),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indicator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extub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and thoracotomy-conversion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extub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P>0.05). Group A had 9 thoracotomy-conversion cases,with thoracotomy-conversion rate as 18% (9/50),group B had 11 thoracotomy-conversion cases,with thoracotomy-conversion rate as 22% (11/50),and group C had 10thoracotomy-conversion cases,with thoracotomy-conversion rate as 20% (10/50). Their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250,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kinds of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of uniportal lobectomy,thoracoscopic lobectomy and thoracospic laryngeal lobectomy,and operation method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surgical operation proficiency. 【Key words】Thoracoscopy;Lobectomy;Clinical efficacy 隨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升,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临床治疗中。但由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同、术者手术方式选择不同,使得手术方式并末明确[1]。目前,选择何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方式成为目前外科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对比分析三種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现汇报如下。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全肺切除护理 【术前护理】 ㈠心理护理 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接受治疗,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㈡呼吸道护理 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入院后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2次/d,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痰液粘稠者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 ㈢术前指导 1、由于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尤为 重要。 ⑴戒烟: 对有吸烟史患者,术前绝对禁烟2周,让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了 解术前术后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性。 ⑵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深呼吸训练,讲解 呼吸功能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①缩唇呼吸:患者双手交叉置于腋前,用鼻深吸气时感胸廓扩张至最大,屏气2~3 s,然后用嘴将气体慢慢呼出,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呼吸按规律进行,每天练习5~10次,每次10 min,开始由护士指导,然后让患者独立练习。 ?②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屏气1-2s,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s,吸呼比为1∶2,3次/d,每次10min,开始由护士指导, 直至病人完全掌握后由病人独立练习。 ?③有效咳嗽训练:有效咳嗽可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术前3 d教患者作深呼吸,吸气末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此时,腹肌强烈收缩,对抗膈肌在肺内形成压力,对抗关闭的气道,将会厌和声门气体冲出,促使分泌物向上运动,将气管内的痰液排出(即深吸一口气→屏气→咳嗽),应避免只用喉头振动引起的无效咳嗽。 2、加强饮食指导术前必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均衡饮食,以提 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利于术后恢复。 3、讲解术后监护及各种管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 4、术前3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需要。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监护 全肺切除术后监护十分重要。护士应立即接好各种监护和治疗仪器,保护好各种管道。术后48h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每15min~30min测量1次,至少连续8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改为Q1h、Q2h、Q4h测量。 勤听呼吸音,注意有无干、湿性啰音。密切观察神志、面色、末梢循环状况、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837-84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32438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324386.html,/10.12677/acm.2018.89140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Lung Cancer Therapy Zhi Yang, Chunlong L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Yue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Yueyang Hunan Received: Oct. 20th,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The lung cancer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clinic. Treatment includes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so on.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lung cancer. However, only 20% to 30% patients are clinically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t has limited efficac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till less than 15%,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re relatively large. At present, the new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iodine 125 seed stereotherapy and so on, have enriched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of lung cancer. Keywords Lung Cance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杨志,林春龙 南华大学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岳阳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要 肺癌发病率成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化疗、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临床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只有20%~30%,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 究进展汇总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 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

大理州医院心胸外科一病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它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毕竟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每个胸腔镜手术病人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常常担心手术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康复。 一、术前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医院的规章制度、同室病友,并简单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和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2. 客观认识焦虑、紧张与恐惧 术前病人对手术普遍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担心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这种心态对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增加并发症的机会。首先护士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严肃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然后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心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的治疗过程,说明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告诉病人和家属此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还符合美容要求,还可以让术后痊愈的病人现身说教。病人情绪低落时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关心病人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客观的认识紧张、焦虑和恐惧,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病人手术治疗的信心。 3. 共同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和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决病人潜在的心理问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嘱咐病人思想放松,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有利于手术。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都能很好喝的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手术,进行之劳和护理。 二、术后护理常规 1. 呼吸道护理 1)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给与平卧位,头转向另一侧,从而使空腔内的分泌物便于流出。 2)氧气的吸入:肺叶切除术后的24~36h内,由于肺的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抑制剂、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后常规给与面罩吸氧,流量3~4L/min,多数患者第二

胸腔镜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 1.胸腔镜手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 2.手术优点:1)手术创伤小 2)术后疼痛轻 3)对肺功能影响 4)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5)术后并发症少,更美观 3.手术适应症:1)诊断性手术适应症:适用于多种胸腔疾病包括胸膜,肺部,纵隔,心包疾病以及胸外伤等。 2)治疗性手术适应症:胸膜疾病:自发性气胸,血胸等。肺部疾病:肺良性肿物,肺癌根治等。食道疾病:食管癌,喷门弛缓症等。纵隔疾病:纵隔肿瘤,纵隔嚷肿等。 4.麻醉:气管内双腔插管全麻,单侧通肺。 5.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90度(主刀站患者腹侧,机子放在患者背侧) 6.准备用物:急诊,开胸,开腹,衣服包,特殊器械有(腹腔镜器械一套,胸外腔镜一套,无损伤钳,电刀,刮吸刀,50ml注射器一个。 7.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接好电刀,吸引器,奥林巴斯镜头及光源。 2)递有齿镊夹碘伏消毒切口,递11号刀片在腋中线第7肋间作2cm切口,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电凝止血,递12.5mm胸腔穿刺针,取出针芯,放入奥林巴斯镜头探查胸腔情况。 3)递11号刀片在腋前线第5肋间作10cm切口,分别用两块干纱布在两边切口保护,递小胸撑撑开;在腋后线第6,7肋间作2cm切口,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电凝止血。

4)递两把无齿海面钳分别在两侧切口,将左下肺叶压陷,通过镜头视频找到下肺叶肿块。 5)递无齿海面钳夹持左下肺肿块,距离肿块1cm处,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60A(蓝色)两个,将肿块切割下来,送冰冻块蜡。(结果是恶性) 6)递无齿海面钳夹持肺组织,暴露手术部位,打开斜裂,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60A(蓝色)1个,在肺叶斜裂处切割分离。 7)分离下肺叶韧带,递无齿海面钳夹持肺组织向后牵开,小直角钳,无损伤镊分离,长组织剪剪断。 8)结扎,切断肺下叶动静脉,递无损伤镊,长组织剪剪开胸膜,递小直角钳游离下肺叶动静脉,大弯钳带7号丝线,小蚊式牵引,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60A(白色)1个切割吻合,最后7号丝线结扎。 9)分离下肺叶支气管及周围淋巴结,分别取第9组,第10组,第11组淋巴结作病理。递无损伤镊,长组织剪分离,电凝止血,递大弯钳夹住要切除的肺下叶支气管,大弯钳带7号丝线小蚊式牵引,无损伤镊夹持纱布保护切口周围,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60A(绿色)1个切割吻合器分离肺下叶支气管。 10)最后切断病变肺叶,分别在肺叶斜裂处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60A(金色)2个,(蓝色)1个将左下肺叶切除,移除标本。经10cm切口取出,嘱麻醉师膨肺,检查支气管残端有无漏气。蒸馏水冲洗,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于腋中线第7肋间引流。 11)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核对无误,缝合切口。(腋前线10cm 切口大圆针双7号丝线缝合肋骨,7号丝线缝合肌肉层,1号丝线缝合皮下,三角针四号线缝合皮肤。腋中线第7肋间用大三角针7号丝线缝合固定引流管,腋后线第6,7肋间用大三角针7号丝线直接缝合。)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青州市人民医院陈杰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至2010年全肺切除共12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2例,女3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肺癌患者,男9例,24岁~71岁,平均年龄51岁,吸烟者9例,其中11例为中心性肺癌患者,1例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第9天死亡,其余11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都能达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护理 2.1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易出现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其家人密切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也有的患者担心预后不佳,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利用相关知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点了解该患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主动热情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保持情绪稳定,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及时完成术前相应检查,胸部CT、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抽血做血常规、血型、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手术前1天常规手术野备皮、术晨,更衣、禁食、禁水。对于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者,术前教会病人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咳痰及增加运动量等提高呼吸功能的训练;吸烟者禁烟;术前肺部有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给超声雾化吸入;对有心肌缺血表现者,术前适当使用护心药物(参麦、极化液等);有心率失常者,尽可能纠正心率失常;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术前均要控制血压稳定(160~170/95~110mmHg)1~2周以上,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下,才能进行手术。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戒烟酒,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嘱病人主动锻炼肺活量,多做深呼吸。白天每两小时做深呼吸8~lO次。防止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重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及时治疗。因病人术后需卧床数日,所以应指导病人锻炼床上排大小便。术前应注意补充营养。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牛奶、鸡蛋、鱼、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创造良好、整洁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病房的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因感冒而加重呼吸道的通气换气功能。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波形、幅度,若浅而快,大多是由于术后疼痛及胸带包扎过紧所致限制性呼吸困难;若呼吸幅度大而快,>35次/min,则应注意有无呼吸衰竭的发生;如心率>100次/min,血压<90/60mmHg,则需注意循环系统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经常复查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监测,氧饱和度应大于95%,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经常测定,以利输血、补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9 kPa~1.18 kPa(6 cmH2O~12 cmH2O),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以便达到有效给氧,术后持续地流量吸氧3升/分,并进行给氧护理,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护理过程中应严格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两个“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20万新肺癌患者,死亡约110万人。近二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由于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70%-80%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预后极差,86%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只有15%的患者在确诊时病变局限,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50%。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放、化疗药物多耐药现象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也妨碍了肺癌治疗的发展,对晚期肺癌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放化疗的毒性和敏感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自身缺陷。因此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主张治病求本、整体调理、多方入手及全身治疗。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实现“带瘤生存”的状况。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可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生存期,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中医对于肺癌的认识 肺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息贲”、“肺痈”、“肺瘘”、“虚损”等范畴,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商时期,古人对于肿瘤就有发现,殷墟甲骨文上已经记载有“瘤”的病名,这是现今中医记载肿瘤最早的文献。此后,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日渐完善。祖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历代各家学说和临床治疗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与近代科学发展成果和中西医学渗透交融,形成了目前中医药抗癌研究的繁荣局面。 1.1中医古籍对肺癌病名的描述 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粘液腺、细支气管上皮以及肺泡上皮等肺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肺癌为有形之块,中医以“积”、“瘕”名之,相当于中医古籍中“肺积”、“息贲”、“肺痈”、“劳嗽”等疾病的范畴。 《难经·五十六难》说:“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宋《寄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啄,或如针刺”。以上所述与肺癌淋巴管转移而引起的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体征颇为相似而息贲的症候“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与肺癌产生的咳嗽、气急、发热等症相似。这里虽未述及有痰血,但“发肺痈”一句包含了痰血的症状,因此肺之积的息贲,类似现在晚期肺癌的症象。 对于肺癌的发病与预后,《杂病源流犀烛》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气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申斗垣“癌发”指出:“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外科证治》强调:“诸患易逝,独肺中患毒难觉……,及咳嗽口干咽燥,此皆肺中生毒之证也”。 对于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咳嗽、咳血胸痛、短气、痰饮也有有关论述《素问·咳论》说:“肺咳之状,咳而喘,吸有音,甚则唾血”。《内经》所载:“咳嗽脱形,脉小数疾,大肉枯稿,……胸中气满,喘息不便”,与肺癌晚期出现恶病质时临床表现相似。《脉要精微论》说:“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所用的息贲丸,所治之症颇似肺癌症状。《景岳全书》指出:“劳嗽声哑,声不出或喘息气促者,引肺脏败也,必死”,这与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金匮要略》所论:“饮后水流于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被认为包括了“胸腔积液”,其所谈治则方剂,为后世所推崇。 1.2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活人机要》云:“状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若正气内虚或者享赋不足,则肺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程序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根据王俊标准化全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录像整理 一、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包

二、“王氏手法”技术特点介绍 1、王氏手法。 独创的吸引器与电凝钩同时经同一切口的协调操作模式:使用特制的具有两个弯角的吸引器,利用吸引器的自然角度,使电凝钩始终位于吸引器的弯角内侧进行操作,术者左手握持吸引器,右手握持电凝钩,同时经主操作口进行操作。 2、全部血管采用鞘内分离,血管分离“骨骼化”。 全部肺动脉与肺静脉均采取血管鞘内分离的方式:吸引器与电凝钩配合操作,电凝钩打开血管鞘后暂不切开,将其钩起后用吸引器钝性向个方向最大程度推开鞘内疏松的结缔组织,再切开血管外鞘,血管游离达到骨骼化。 3、隧道式叶间裂分离技术。 从血管鞘内层次,建立沿肺动脉层面向前或向后的叶间隧道,结合内镜直线型缝合切开器,可以轻松的完成发育不全叶间裂的分离。 4、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 在全部肺叶切除操作中,游离肺下韧带后,先打开肺门后方纵膈胸膜,切断支气管上下缘的支气管动脉。 5、打开全部肺门周围胸膜协助操作。

6、肺血管与支气管处理的多方向多程序操作。 打开血管鞘清扫淋巴结,淋巴结与血管粘连多数仅与血管鞘粘连 紧密,很少侵犯鞘内,因此在鞘内层次操作时,这种粘连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除可以迎刃而解。 7、近距离视野显露。 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适应症 1、早期原发性肺癌。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都 证实胸腔镜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是完全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因而部分周围型T2N1和T2N2的肺癌病例行胸腔镜下的根治性切 除是完全可行的,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目前国际上仍认为IIa 期以上的肺癌最好不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2、需行肺叶切除的良性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瘘、肺 梗死等。 3、炎症、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局限性肺叶毁损需手术切除者,但通 常手术难度更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4、先天性肺叶发育不全等疾病出现症状需手术切除者。 5、需要肺部切除的肺部转移癌。

全肺切除术护理

全肺切除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护理: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道三切口:左颈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术侧侧卧45度,应取半卧位或1/4侧卧位,禁卧于健侧,必要时侧卧位10-14d,防止纵隔摆动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躁动,以最大限度减少养耗。 3.给氧:术后应充分吸氧,适当延长吸氧时间或间断吸氧。 4.静脉补液的护理:严格限制总量和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因此24h 总量1000~1500ml,速度20~30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 5.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详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胸 腔引流: 1)全肺切除尤其伴有胸膜粘连或胸膜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胸液渗出量及血压变化。 2)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应予以适当夹管,控制胸内压在 -784~-588Pa(-8~-6cmHO),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如证实胸膜腔压力增高,有大量积液、积气,应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积液、积气。 3)由于拔除胸管未作残腔处理,胸腔内有中等量的胸腔积液,起稳定纵隔作用。 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防胸腔积液量过多引起纵隔移位。 6.观察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判断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Scott Swanson, MD Slide 1 谢谢Jim、谢谢Dave Sugarbaker和Al Patterson能参与本次会议。我认为,这次会议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来关注肺癌。趁他们在调整PPT播放之余,这并不一定正确,请允许我进行肺段切除的讨论…但我认为,Hiran和Jim说的内容非常正确,VATS胸腔镜手术确实给了我们在肺癌上很好的立足点,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胸腔镜取出组织、淋巴结,并能更好地认识肿瘤。和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的是,借助那些治疗方法,我们并未明确肿瘤周围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和组织侵犯情况,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上述技术只能获得一点点吸出物,仅能用于证明是肿瘤并需要治疗而已。 Slide 2 Slide 3 我认为手术确实能治疗肿瘤,我们需要更好地进行手术,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得以下降。所以,手术是有竞争性的,若非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但是假如我们手术的死亡率为0,1至2天后的并发症率也很低,而且顺利获得了病理,那么我确定我们还没有出局,但是我们必须谈谈微创手术相关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手术简史并浏览一个视频。我们胸外科医师介入肺癌的治疗已经近80年,首例全肺切除术施行于1933年,到1939年,Churchill和Belsey首次提到了针对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切除术,而1972年,Bonfil-Roberts和Claggett首次将其用于肺癌的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仍是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但我认为,我们现在大体已经了解了肺段切除术的治疗地位。 Slide 4 治疗选择如图所示。 Slide 5

我认为,肺段切除术流行起来的理由无外乎借助该手术我们可以筛检出小型和周围型肺癌。正如各位所了解的,针对小型肿瘤的亚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生存率高,但是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任何有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假如一开始对1-2 cm肿瘤患者施行亚肺叶切除术,那么对于肺内复发灶而言,将再无其他手术方法可选。所以对于亚肺叶切除术,还应当深思。 Slide 6 有意思的是,假如回顾一下AATS早期的学术会议,1950年时,Evarts Graham和Churchill 以及其他教授面对面讨论了全肺切除术为何是标准治疗方案,而肺叶切除术为何是歪理邪说。而现在,对于肺段切除术我们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相同的排序。 Slide 7 关于解剖性切除,我就不深入探讨了。 Slide 8 肺段切除术需要很慎重地进行,该手术包括了针对右侧段支气管、动静脉的特殊分离、切除和缝合操作。该手术并非大的楔形切除,实际上包括相邻肺段的解剖性切除。 Slide 9 我已经提到手术史的情况。 Slide 10 这是1939年在《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献,其结论建议,肺舌段可能成为新的…基于患者个体动静脉和支气管解剖结构的不同,肺舌段可以代替肺叶作为手术切除肺单位的标志。 Slide 11 1979年,Jensik就168例接受肺段切除术的周围型I期肺癌患者进行了报告。该组患者的死亡率较合理,在2%以下,且漏气的发生率也很合理。5年时患者的生存率为53%,这对于I期肺癌而言不算差,同时,10%的局部复发率也算可以。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它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毕竟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每个胸腔镜手术病人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常常担心手术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康复。 一、术前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 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医院的规章制度、同室病友,并简单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和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2.客观认识焦虑、紧张与恐惧 术前病人对手术普遍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担心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这种心态对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增加并发症的机会。首先护士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严肃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然后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心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的治疗过程,说明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告诉病人和家属此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还符合美容要求,还可以让术后痊愈的病人现身说教。病人情绪低落时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关心病人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客观的认识紧张、焦虑和恐惧,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病人手术治疗的信心。 3. 共同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和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决病人潜在的心理问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嘱咐病人思想放松,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有利于手术。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都能很好喝的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手术,进行之劳和护理。 二、术后护理常规 1. 呼吸道护理 1)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给与平卧位,头转向另一侧,从而使空腔内的分泌物便于流出。2)氧气的吸入:肺叶切除术后的24~36h内,由于肺的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抑制剂、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后常规给与面罩吸氧,流量3~4L/min ,多数患者第二天就能适应肺切除所吸引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此时可改为间断吸氧或按需吸氧。即使术前肺功能正常,任何应激反应均可以使肺叶切除术后代偿肺功能出现失代偿情况。 3)鼓励并协助患者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4)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持续一周。雾化的微小颗粒可达支气管及肺泡,有消炎解痛、稀释痰液、活跃纤毛运动的作用,使痰易于咳出。 5)肺功能的锻炼:鼓励患者吹气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以促使更多的肺泡扩张,使肺膨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1933 年Graham 报道了第一例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经 过80 多年的发展,全肺切除术已然成为肺癌、肺结核及毁损肺等有效治疗方法。但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11%?49%,死亡率高达3%?25%,是影响手术预后及患 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右全肺切除术后死亡率是左全肺切除术后的3倍,儿童患者的发生率较成人高,达到15%。 临床表现为心肺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 ARDS )、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脓胸及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 ,PPS )。即使是配合默契的外科团队,全肺切除术依然是非常凶险的术式。应该在确定患者心肺功能能够耐受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全肺切除术手术指征并评估手术的可能性及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对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多数专家认为,肿瘤跨叶侵犯或转移、肺动脉干受侵、肿瘤侵犯心包、壁层胸膜广泛受侵或膈肌种植性转移等情况下为求完全切除肿瘤,必须行全 肺切除术。现对全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心肺并发症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律失常、肺部

感染、ARDS 以及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等。Harpole 等曾报 道术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2.8% (16.1%?22.1% ), 国内数据与之基本一致。翁毅敏等报道其发生率为14% ,主要在术后2?4 d。武艳的研究表明:年龄(》6岁)、吸烟 史、心律失常史、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 < 1.5 L术后肺不张等为术后 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良好的镇痛则是保护因素。 另外,极化液(即葡萄糖-胰岛素- 钾盐的药物组合)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也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肺部感染被认为是全肺切除术后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其易因治疗不及 时或迁延不愈而引起ARDS 致死。张竞等回顾性分析155 例行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 例死亡,2 例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吴鲁卿等报道210 例全肺切除术患者, 其中9例死亡,6例因肺部感染。此外,年龄》6岁、糖尿 病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长期大量吸烟史术手术时间长术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则被认为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发生在术后 2 d 内。手术创伤大,胸腔内渗出量多,速度快及伴有胸腔内出血,更容易导致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 全肺切除术后中心静脉压(CVP )明显升高,而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手术主要影响患者右心功能。

支气管肺癌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支气管肺癌(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 2.意向性切除: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a期,结节≤2cm;且肿瘤恶性程度低,即GGO中实性成分≤50%;且血液肿瘤标志物正常。 3.妥协性切除: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IIa期及以下;病人年龄75岁以上,有多种合并症;或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有肺切除史或肺内多发病变需同时切除。 4.行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ICD-9-CM-3: 32.30002 V6.0版)。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1.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2.上述术式应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健康肺组织。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拟行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最新整理胸腔镜手术记录汇编知识讲解

VATS肺楔形切除术右肺上叶占位性质待查 双腔插管全麻成功后,取左侧90°卧位。取右侧第8肋间腋中线、第4肋间腋前线和第7肋间腋后线分别作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操作器械。术中探查胸腔内少量粘连,肿物位于右肺上叶尖段,直径约3cm,光滑,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表面脏层胸膜无凹陷。将肿物提起,沿基底部正常组织距肿物约1cm 处以内镜直线缝合切开器将肿物连同周围部分正常肺组织完整切除。胸腔内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严密止血,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胸腔引流管一根,关胸,术毕。 VATS胸腺切除术前纵隔占位性质待查 双腔插管全麻成功后,取左侧30度后倾侧卧位。取右侧第5肋间腋中 线、第3肋间腋前线和第5肋间锁骨中线分别作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操 作器械。术中探查胸腔,脏壁层胸膜,肺组织表面,肿物位于右前纵隔胸 腺右下极,大小约4*2cm,囊性,光滑,活动好,界限清楚。囊肿来源于胸 腺,与胸腺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遂决定行胸腺切除术。以电钩打开右侧 纵隔胸膜,范围上至左右无名静脉交汇处,下方至心包表面,前方至胸骨 后,后方至膈神经前方。钝性结合锐性游离胸腺及其周围脂肪组织,顺序 为胸腺右下极,胸腺峡部,左下极,右上极,左上极。以钛夹夹闭并切断 胸腺静脉后将全部胸腺组织连同肿瘤完全切除。胸腔内以生理盐水反复冲 洗,严密止血,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胸腔引流管一根,术毕。 VATS右侧肺大疱切除术 双腔插管全麻成功后,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侧第7肋 间腋中线、第4肋间腋前线,第6肋间腋后线分别做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及 操作器械,探查胸腔内多发膜状及条索状粘连,未见明显胸腔积液,分离 全部粘连后见右肺上叶尖段,前段,后段及下叶背段可见多发宽基底肺大 疱,直径约为2—10cm,薄壁,上叶斜裂边缘、中叶边缘可见多发肺小泡。 以卵圆钳提起明显肺大疱病变处肺组织,沿基底部正常肺组织以内镜直线 缝合切开器将病变部位肺组织连同周围部分正常肺组织完整切除送检,直 径2cm左右的肺大疱及其他肺小泡沿基底部以细丝线结扎或电凝处理。加 水充气确认无出血、漏气及残留病变。确切止血,以粗纱布均匀摩擦壁层 胸膜至弥漫充血。放置胸腔引流管一根,逐层关闭各切口。术毕。 VATs右肺上叶楔形切除,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双腔插管全麻成功后,取左侧卧位,分别取右侧第8肋间腋后线、第4 肋间腋前线,第7肋间肩胛下角线分别做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操作器械, 探查见胸腔内少量条索状粘连,未见明显胸腔积液,壁层胸膜光滑,叶间 裂分化好,肺实质内可探及肿物两枚,一枚位于右肺上叶前段肺实质内, 直径约5mm,条索状,边界不清,不光滑,不活动,表面脏层胸膜凹陷,另 一枚位于右肺上叶后段肺实质内,直径约5mm,隆突下及中间段支气管旁可 见炎症粘连淋巴结。分别将肿物提起,沿其基底部正常肺组织距肿物1cm 以远处以内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行肺楔形切除术。切开标本见前段肿物边 界不清,无钙化,未见明显鱼肉样结构;后段肿物边界清楚,质地硬,有 钙化。冰冻病理提示前段肿物为肺腺癌,后段肿物有钙化,无法冰冻切片。 遂按术前预案决定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镜下游离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