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篇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一、中国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二、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结构

钢筋城市里,大到高架、地铁,小到家中的任意一件家具,都需要铁钉、螺帽来做“关节”;可这些关节并非铮铮铁骨,温差变化、遇水潮湿,金属容易变形、生锈,造成螺帽松脱,而家具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齐整”了;

中式的传统实木家具就毫无此类后顾之忧;中式家具的结构灵魂,便是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

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光用木头打造家具,钉子、胶水一概不考虑,遂也用木头巧夺天工地制成了榫卯;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但相互间的匹配更浑然天成,更天衣无缝,就这样把一件大家具捣鼓成了一副“七巧板”;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三、榫卯结构类型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适合用于板与板的结拼合或者大板与边框的结合;

槽口榫燕尾榫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扶手、脚踏、搭脑都需要用到这种结合法,因结合材料的粗细、形状不同,还有多种细分;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半榫榫眼不凿穿”、“通榫”等等;

格角榫圈椅楔钉榫

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桌粽角榫

四、明榫与暗榫

明榫是指制作好家具之后在表面能看到榫头,而暗榫是在家具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因为两部件结合后不露榫头,所以也叫闷榫;

明榫与暗榫所用的部位不同,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单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单闷榫是在横竖材的两头一个做榫舌,一个做榫窝;双闷榫是在两个拼头处同时做榫头和榫窝;两接头的榫头一左一右,榫窝亦一左一右,与榫头相反,这样两侧榫头就可以互相插进对方的槽口;还有一种闷榫结合方法,横竖材都切出45度斜面,在斜面上凿出榫窝,再用一块方木块插入两边的榫窝,用胶粘牢;直材角结合还有不用45度斜面的,它是把横材下面做出榫窝,直材上端做出榫头,将横材压在竖材上,这种做法俗称“挖烟袋锅”;

不同时期明榫与暗榫的使用上也多有不同;明式家具中多使用明榫,包括凳、椅、桌、床、柜等;能用明榫的地方皆用明榫并配以破头楔,以达到坚固并维修方便的目的;

清中期宫廷家具的制作多使用暗榫,不论是广式风格还是苏式风格,都极少见到明榫,这显然是当时主理造办处的官员做了统一规定;但是暗榫的制作难度要远大于明榫,其要求榫卯的结合必须严丝合缝,因为暗榫加明楔是要不得的;暗榫加暗破头楔是绝活儿,永远拆不下来的,除非将其破坏;随着暗榫结构在家庭家具中的使用,清中期的民间硬木家具也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暗榫结构;

明榫与暗榫在家具使用及审美上,各有优点及长处;以暗榫相接,不破坏材料的光润感,而明榫能使家具具有自然天成的乡村田野风格;明榫从眼中穿出来与外边平,在外侧面可明显见到榫头,榫头中间还可见到木销的痕迹,其优点是榫头深而实,可在榫头中间加木销,即使木材收缩,榫也不会脱落;弥补了古代加工技术、加工工具和粘合剂的不足;而暗榫比明榫更加美观,可以尽显宫廷家具的高贵和与众不同;缺点是容易产生虚榫,即眼深而榫短,或眼大而榫小,用胶来填塞,影响结合牢度和耐固性;

五、家具榫卯结构的价值

1. 比汉字更早的手工智慧

榫卯的起源始自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造木房,灵机一动而产生可拆卸的创意,因此,榫卯结构比起汉字发源更早;几千年间,榫卯衍生出千百种花样,但都各有妙处,适用不同的家具,基本形制有近百种,而派生极多;

有一种叫做“霸王枨”的榫卯结构,专用它来衔接八仙桌的桌面和四条腿;正因为能把桌面的承重分摊给四足,有很大的撑托之劲,才得了“霸王”的名字,寓有举臂擎天之意;

燕尾榫在中国古代家具中使用最普遍,如木锅盖、缸盖、房子的木梁相接等;它的形状就像飞燕的尾巴,外小里大;以椅子来说,靠背用的是半燕尾榫卯,上面大、下面小,由上往下插,椅靠背与扶手达到相扣紧;靠座面的榫是直榫,这样使靠背连着扶手,靠背就不会后移,也不会断;又如,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如圈椅的扶手: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而紧密地结合连成;

2. 与家具同生共长

因与木制家具是相同材质,榫卯就像是出自于家具身体里的一部分,所以与其有着同样的使用寿命;

比之金属部件,木质榫卯具有极好的弹性,木制构件会通过榫卯传力,均衡地分配给家具其他部件,使得家具站立得稳如泰山;无论南热北冷,还是南湿北干,榫卯都能随机应变,它热胀冷缩的程度与家具的其他零部件相仿,能和整把椅子或整张梳妆台一起“发胖”或“缩水”,保证不会让木板豁开一个口子;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因为长寿至今的明清家具,即便拖着“老胳膊老腿”,大小关节——榫卯,却坚韧非凡;

中国的居家用品历史上留存下无穷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榫卯无疑是其中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手艺之一;榫卯的技艺无法完全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 3. 抗氧化、易运输、便于维修的品质

榫卯结构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结实耐用;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如果用铁钉组合,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无论什么样的家具,使用长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都需要维修维护;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如榫卯结构家具容易;

由于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比使用铁钉优势更大,能够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附录:现代家具榫卯结构图例

超详细图解20种常用榫卯结构,看完就能制作榫卯

超详细图解20种常用榫卯结构,看完就能制作榫卯 上次小编整理了古代的榫卯的种类文章,有人找小编问有没有关于榫卯的结构的文章,能让大家更加详细的了解,今天就来了! 古人传下来的榫卯技艺,今天小编整理出今天来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说明: 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 2、要注意留'抬肩'。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夹皮

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 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 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强度; 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卯舌 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

1、常用于腿枨连接; 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 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大割肩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 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 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 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夹头榫

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篇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一、中国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二、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结构 钢筋城市里,大到高架、地铁,小到家中的任意一件家具,都需要铁钉、螺帽来做“关节”;可这些关节并非铮铮铁骨,温差变化、遇水潮湿,金属容易变形、生锈,造成螺帽松脱,而家具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齐整”了; 中式的传统实木家具就毫无此类后顾之忧;中式家具的结构灵魂,便是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 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光用木头打造家具,钉子、胶水一概不考虑,遂也用木头巧夺天工地制成了榫卯;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但相互间的匹配更浑然天成,更天衣无缝,就这样把一件大家具捣鼓成了一副“七巧板”;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三、榫卯结构类型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适合用于板与板的结拼合或者大板与边框的结合;

榫卯结构种类

榫卯结构种类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它利用榫头与卯口的配合来 实现木材的连接。在中国,榫卯结构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建筑、家具、船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榫卯结构 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 1. 榫头 榫头是指凸出部分,通常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它可以与不同 形状和大小的卯口相匹配,从而实现木材之间的连接。根据榫头形状 和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箭头形榫头:箭头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较小的木材或细节部分。它们通常是三角形或菱形,并且比较短小。 (2) 圆柱形榫头:圆柱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中等大小的木材。它们比较长且直径较大。 (3) 长方体/正方体形榫头:长方体/正方体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大型木材。它们通常比较长、宽和厚,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2. 卯口 卯口是指凹陷部分,通常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它可以与不同 形状和大小的榫头相匹配,从而实现木材之间的连接。根据卯口形状 和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直角卯口:直角卯口通常用于连接较小的木材或细节部分。它们通常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比较浅。 (2) 圆形卯口:圆形卯口通常用于连接中等大小的木材。它们比较深且直径较大。 (3) 长方体/正方体形卯口:长方体/正方体形卯口通常用于连接大型木材。它们通常比较深、宽和长,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3. 榫卯结构类型 根据榫头和卯口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榫卯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榫头插入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最基本的榫卯结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在这种结构中,榫头被插入到卯口中,然后通过粘合、钉子或螺 丝固定。

常见的榫卯结构

常见的榫卯结构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

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 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 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 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 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 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 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说品天地:“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

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 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 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 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 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 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 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 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因此趱边打槽装板 是一种经济、美观、科学合理的造法。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

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

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 走马销

“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

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它通过将榫头嵌入卯口来实现木材的连接。这种结构方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如故宫、孔庙等建筑中就有大量的榫卯结构。而在现代设计中,榫卯结构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建筑和家具设计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榫卯结构的优点 1.稳定性强:榫卯结构可以使木材之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 2.美观实用:由于榫卯结构可以隐藏连接部分,所以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实用。 3.环保健康:榫卯结构不需要使用任何胶水或螺丝等物品进行固定,因此更加环保健康。 二、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1.桌子:桌子是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而采用榫卯结构制作

桌子可以使其更加稳定,并且美观度也会得到提高。 2.椅子:椅子是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采用榫卯结构制作椅子可以使其更加稳定,并且使用寿命也会更长。 3.书架:书架是家居生活中常见的储物家具之一,而采用榫卯结构制作书架可以使其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多的重量。 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木质结构房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环保和健康问题。木质结构房屋采用了大量的榫卯结构,在保证房屋稳定性的同时,也使整个房屋看起来更加美观。 2.门窗设计:门窗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榫卯结构制作门窗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并且也能够提高门窗的美观度。 3.桥梁设计: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具。在桥梁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榫卯结构可以增强桥梁整体稳定性,并且还能够减少使用钢筋等材料的数量,从而更加环保。 四、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榫卯结构特点介绍

榫卯结构特点介绍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而普遍存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的结构形式。它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能够满足复杂建筑和家具设计的要求。本文将介绍榫卯结构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榫卯结构的特点 1. 牢固稳定 榫卯结构是通过将榫(即凸柱)嵌入卯(即凹槽)中,使构件之间产生紧密接 合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可以使构件之间紧密衔接,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稳定。榫卯结构还可以降低因热胀冷缩、风吹雨淋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松动、变形等问题,保证了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 精度高 榫卯结构需要精确加工才能够实现其稳定性和密闭性。为了达到高精度,制造 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加工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这种技术要求使得榫卯结构通常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建筑、家具等领域。 3. 可拆卸性强 榫卯结构不需要使用胶水或其它固定剂,构件可以通过卯的凹槽和榫的凸柱自 身的连接力来稳定地支撑起整个结构。这使得榫卯结构在需要进行拆卸和组装的场合非常方便,预制了榫卯连接处的构件可以在现场组装完成整个结构。 4. 良好的耐久性 榫卯结构经过精密的设计和制造后,可以经受住很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于普通 的钉子或螺丝连接,在同样的使用时间里,榫卯连接在稳固性和耐久性上都更加优越。在建筑和家具等领域中,榫卯结构可以使大型结构更加牢固稳定,降低使用寿命中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榫卯结构的应用 榫卯结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建筑 榫卯结构在中国古建筑中应用极为广泛,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古代以木材为主的宫殿、寺庙等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中的榫卯连接处是依据一定的几何规律进行设计和制造的,用以保证这些建筑在长期风雨侵蚀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完整。 2. 家具 榫卯结构通常应用于对精度有严格要求的家具,如椅子、桌子等。这种结构的特点使得它可以在不需要使用胶水或螺丝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及稳定性。同时,对于家具制造者来说,榫卯结构也更加方便检测,可以保证家具的品质。 3. 工艺品 榫卯连接不仅在建筑、家具等实用品领域有应用,而且在工艺品领域也拥有重要的地位。例如,中国的木雕、木刻、木偶等文化艺术品中,榫卯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可实现对于复杂结构雕刻的制作,表现出独具匠心的雕刻艺术。 结语 在建筑、家具制造和工艺品的领域中,榫卯结构的应用广泛。榫卯结构具有精确、牢固、稳定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在遵守一定规律的制造加工过程中,更多地发挥了这种特点的优势。

榫卯结构的原理

榫卯结构的原理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建筑结构,用于在木材构造中连接不同部分。它的优点在于其牢固性、简单性和可维护性。这种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领域,如日式建筑和古典家具等。 1、什么是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的原理指的是用凸榫连接凹榫,使木材部分在一个角度内相互插入。凸榫是一种凸出的木片,凹榫是在木材上挖出的凹槽,凹槽有一个适合凸状的凸状。典型的榫卯结构包括榫头、榫口、卯头和卯口。 2、榫卯结构的种类 榫卯结构有各种形式和类型,每个国家和时期都有自己的风格。例如,日本和中国的榫卯结构常常是非常精细而复杂的,有许多种类。中国的榫卯结构有筒子箍榫、斩锯基榫、面状基榫、龙骨榫和花纹榫等。日本的榫卯结构包括夹榫、叠卯、穿榫、三方榫和五方榫等。 3、榫卯结构的优点 榫卯结构是一种非常古老但耐用的结构。通过使用榫卯,木材可以更好地互相连通,从而形成稳固的框架。这种结构与其他连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 结构稳定:通过凸榫和凹槽拼接,木材可以在一个角度内互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结构更加稳定和坚固,因为木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② 可维护性:如果木材损坏或出现问题,榫卯结构可以在零部件的缺口处拆开,然后替换或修复受损的部分。 ③ 可靠性:榫卯结构不依赖钉子或螺钉等其他连接器,这是非常可靠的连接方式,而且可以经受重压。 ④ 可视性好:榫卯结构精美,通常用于桥梁、亭子、围栏和家具等。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或家具看起来更美观,也更具艺术价值。 4、榫卯结构的缺点 榫卯结构也有缺点,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 ① 需要技术:如果不熟悉榫卯的结构和装配方法,它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这种技能。 ② 精密要求高:由于榫卯结构对工匠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很高的制作技术。 ③ 需要特别的木材:不同的榫口和卯口需要特别的木材,这会增加材料成本。 5、榫卯结构的应用 榫卯结构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建筑、桥梁和纳谷。以下是一些应用场景:

木工榫卯结构制作方法

木工榫卯结构制作方法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工连接方法,它利用榫头和卯榫的相互配合,使两块木材精密地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牢固、美观、易拆卸等 特点,在家具、建筑和船舶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下面我将介绍榫卯结构的 制作方法。 1.设计:首先需要根据需要设计出榫卯连接的位置和尺寸。根据连接 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如单榫、榫卯、对接榫卯等。对 于复杂的结构,还需要绘制详细的设计图纸。 2.选择木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木材,通常使用硬木如橡木、胡桃 木等,因为软木容易磨损。确保木材的质量好、无裂纹和变形。 3.制作榫头:榫头是榫卯结构中凸起的那一部分,起到连接的作用。 首先在需要制作榫头的木材上标好切割的位置和尺寸。然后使用锯子或刨 子将榫头的形状逐渐切割出来,一般采用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注意要保 持榫头的平整和均匀。 4.制作卯榫:卯榫是榫卯结构中凹入的那一部分,与榫头相匹配。在 另一块木材上标记好卯榫的位置和尺寸。然后使用凿子和锤子慢慢凿出卯榫,在凿时要保持凿出的平整和垂直。 5.配合榫卯:将制作好的榫头和卯榫配合在一起,插入榫头到卯榫中,注意插入的方向和位置要准确。如果配合过于紧密,可以使用锤子轻轻敲 击以使其更好地契合。 6.粘合:对于需要更牢固的连接,可以在榫卯结构中使用胶水进行粘合。首先将榫头和卯榫插入到正确的位置,然后涂抹适量的胶水,用夹子 将木材固定在一起,直至胶水完全干燥。

7.整形和修饰:待胶水干燥后,可以使用锉刀和砂纸对连接处进行整 形和修饰,使其更加平滑和美观。 总结:榫卯结构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木工基础和技巧。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木材的选择和处理、榫头和卯榫的制作和配合、 粘合等方面的操作。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步骤和技巧,才能制作出牢固、 美观的榫卯连接。

榫卯结构分析报告

榫卯结构分析报告 1. 引言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常见于木制家具和建筑结构中。本报告旨在 对榫卯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我们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连接性能等方面对榫卯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2. 材料选择 榫卯结构通常使用木材作为连接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 强度高:木材具有较 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 - 耐久性好:经过适当的处理和保养,木 材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容易腐烂和变形。 - 易加工:木材易于切削、铣削和雕刻, 可以实现复杂的榫卯连接。 3. 结构设计 榫卯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榫头设计 榫头是榫卯结构中的凸出部分,主要承担荷载的传递和固定的作用。榫头的设 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合适的尺寸:榫头的尺寸应与榫孔相适应,既要保证连接 紧密,又要容易安装和拆卸。 - 良好的刚度:榫头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荷 载并保持连接稳定。 3.2 榫孔设计 榫孔是榫卯结构中的凹陷部分,用于容纳榫头。榫孔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适的尺寸:榫孔的尺寸应与榫头相匹配,确保连接稳定。 - 适当的倾斜角度: 榫孔通常需要在连接面上倾斜以增加摩擦力和稳定性。 - 充分的深度:榫孔的深度 应足够,使榫头能够充分插入并提供良好的联接。 3.3 结构稳定性 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连接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一般来说,榫头和榫孔的形 状应选择合适的斜率和倾斜角度,以提供稳定的连接。 4. 连接性能 榫卯结构的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下是榫卯结构的一些优 点和缺点:

4.1 优点 •强度高:榫卯连接可以提供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受大荷载的结构。 •稳定性好:榫卯连接可以提供较稳定的结构,不容易松动或移位。 •维护方便:榫卯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连接部件,方便修理和维护。 4.2 缺点 •加工要求高:榫卯结构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特别是榫孔的加工需要控制好尺寸和角度。 •限制较大:榫卯连接对材料和结构形状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5. 应用范围 榫卯结构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木制家具:榫卯结构 能够提供稳定的连接,确保家具的耐久性和外观。 - 建筑结构:榫卯结构在传统建 筑中常用于木屋、门窗等部位的连接。 - 艺术雕刻:榫卯结构是传统木雕中常用的 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复杂的雕刻设计。 6. 结论 榫卯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在木制家具和传统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通过合适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控制,榫卯结构能够提供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连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榫卯结构对材料和结构形状有一定的限制,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榫卯结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榫卯结构原理

榫卯结构原理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的木工连接方式,它通过榫头和卯眼的相互嵌合,使得木 材构件能够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榫卯结构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如中国古建筑、日本寺庙等,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还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将介绍榫卯结构的原理及其在木工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的原理。 榫卯结构的原理是利用榫头和卯眼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使它们能够相互嵌合并 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抗拉强度,从而实现木构件的连接。榫头通常为方形、圆形或其他特殊形状,而卯眼则是与榫头相匹配的凹形结构。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榫槽榫卯和榫卯榫卯两种,前者是将榫头嵌入卯眼中,后者则是将榫头和卯眼相互嵌合。 榫卯结构的优点。 榫卯结构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榫卯结构连接牢固,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 和压力,使得木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或脱落;其次,榫卯结构不需要使用金属连接件,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符合古代建筑的工艺特点;最后,榫卯结构连接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设备,适用于各种木工制品的制作和安装。 榫卯结构的应用。 榫卯结构在木工制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具、建筑结构、船舶等。在家 具制作中,榫卯结构常用于连接桌椅、柜子等木构件,使得家具更加稳固耐用;在建筑结构中,榫卯结构常用于连接横梁、柱子等木构件,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在船舶制造中,榫卯结构常用于连接船体骨架,增强船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浪能力。 总结。

榫卯结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木工连接方式,具有连接牢固、成本低、施工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木工制品的制作和建筑结构的搭建中。随着现代木工技术的发展,榫卯结构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木工制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本文能够对榫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有所了解,为木工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榫卯结构的用途

榫卯结构的用途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工艺,它在建筑、家具和工艺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通过凸榫与凹卯的结合方式,使得连接件在力学上更加牢固和稳定。榫卯结构不需要使用钉子、螺丝或胶水等外部固定材料,因此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以下将详细介绍榫卯结构在建筑、家具和工艺品制作中的用途。 1. 榫卯结构在建筑领域的用途 榫卯结构在建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木质建筑的搭建。榫卯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承载力,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耐用。在古代,榫卯结构常被用于建造寺庙、宫殿、桥梁等重要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木屋搭建:榫卯结构适用于各种木质建筑的搭建,如木屋、小屋、亭子等。 榫卯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还可以提升建筑的美观度和舒适度。•桥梁建设:榫卯结构通常被用于建造古老的木质桥梁。榫卯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担桥梁上的载荷,并且在桥梁长时间使用后也更加容易进行维护和修复。•寺庙建筑:榫卯结构在古代寺庙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榫卯结构的牢固性 可以保证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同时也符合佛教追求简朴和环 保的思想。 2. 榫卯结构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在家具制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家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榫卯结构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椅子和桌子:榫卯结构在椅子和桌子的制造中广泛应用。通过采用榫卯结构,可以使得椅子和桌子的结构更加稳固,并且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负荷。•橱柜和书架:在橱柜和书架的制造中,榫卯结构可以确保家具结构的牢固性。 橱柜和书架通常需要承载大量的物品,通过采用榫卯结构可以增强其承重能 力。 •床和衣柜:床和衣柜是家具制造中常见的应用榫卯结构的家具。榫卯结构可以使得床和衣柜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榫卯结构名词解释

榫卯结构名词解释 榫卯结构,也叫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常用于家具的制作,如最简单的木质小方凳,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如卯笋(即卯榫。比喻两部分的连接处);卯眼,或榫眼。“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以虚入盈谓之卯。故俗有笋头卯之语。 卯榫结构大致分类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矛条背面的槽口套挂。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常见的榫卯结构

常见的榫卯结构 mqjjdcyjg-20110627-1.jpg(22.06 KB, 下载次数: 203)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2011-9-19 23:03 上传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

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 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 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 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 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 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 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说品天地:“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