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2公式大全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2公式大全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2公式大全汇总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恒力做功:W=Flcos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

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

(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

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

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

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

F P

v =

m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

1

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

2

1mv E K =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

121mv mv W W W -=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

22

21212

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

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

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O R M m 60o

L m A

B h A B h v 0 A

B R W

2

v 0

?

????

第六章 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a =g ,方向竖直向下)

(2)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3)规律:分位移 x =v 0t y=h =

2

2

1gt (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分速度 v x =v 0 v y =gt

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合速度)大小:2

2

y x v v v +=

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t v g

v v y

tan =

=

θ 物体位移(合位移)大小:l =22y x +,方向:x

y =αtan 3.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l v π2=

??=

;角速度:T t πθω2=??=(单位:弧度每秒rad/s ) (2)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r 的关系:v=rω (3)转速(n )与周期的关系:n

T 1

=

(1秒转多少圈叫转速,转1圈的时间叫周期) (4)向心加速度:222

24T

r r r v a n πω===,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 (5)向心力:222

24T

mr mr r v m F n πω===,方向始终值向圆心,不断变化 注意: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按效果命名的,不能说物体除受到其它力外又受到一个向心力。如图所示,汽车、小球在最高(低)点的向心力就是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拉力、

B 点: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 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A B

v v 1 v 2 θ

)

O R M

m 60o L m v 0 A B R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23

定值k T a =,k 与行星无关,仅由恒星质量决定

大多数行星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定律中半长轴a 即为轨道半径r ,所以有k T

r =23

2.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发现):2

2

1r m m G

F =(

G 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3.一天体绕着另一天体(称为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基本方程有 ①n F F =万

即2

2

2

2

2

4ωπmr T

mr

r

v m r

Mm G === ②在地球表面质量为m 1物体有:g m R Mm G

12

1

= 即 2gR GM =

注意:(a )R 为地球(星球)的半径,r 为轨道半径,也是

天体间的距离;M 为中心天体质量,m 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质量,g 为地球(星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 (b )对卫星来说:r =R +h 推广:在星球表面质量为m 物体有:星球星球

星球mg R m M G

=2

即2

星球星球星球R g GM =

常见题型:(1)由①可得:r

GM

v =

是分析卫星运行速度的重要公式(式中r =R +h ); 向心加速度:22r GM r v a n ==,周期和角速度可由:v r T π2=、T

πω2=来分析 (2)由①与②可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的密度及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近地..

卫星的运行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近地卫星的h 远远小于R ,可近似认为r ≈R ,所以由R v m R

Mm G 22=

得 gR R

GM

v ==

=7.9km/s 即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最小..

的发射..速度。高空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但发射速度大于7.9km/s 。

卫星

推广:由星球

星球

星球

星球R v m

R m M G

2

2

=得任意星球第一宇宙速度:

星球星球星球

星球星球R g R GM v ==

其它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滑动摩擦力:N F F μ=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2)速度公式:at v v +=0 (3)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2

0v

v v +=-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 4.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

2

1gt h =

(2)速度公式:gt v = 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 。经过时间△t ,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v A 、v B 、△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 相似

当△t 很小很小时,AB =Δl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打B 点时的速度:t

x

v v AC B 2=

=-

(式中t =0.02s ;在计算时x 要注意单位..!) (2)器材:刻度尺、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电压为220v )、导线、铁架台(其它见图) (3)实验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

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4)实验原理:2

2

1mv mgh =

(5)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结果:2

2

1mv mgh >

,主要原因是重锤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受到摩擦阻力,这样减少的重力势能有部分转化为热,所以2

2

1mv mgh >。

r v AB v =?∴

r v AB v ?=?∴t AB

r v t v a n ??=??=∴v t l t AB =??=?∴r v v r v a n 2=

?=∴

7.平抛规律:左图说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右图说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斜槽末端水平目的:保证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方向水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a向=V2/r=ω2r=(2π/T)2r=(2πf)2r=ωV(ω=φ/t)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时间(s)

T是周期(s)f是频率(Hz);

2.F合=F向=ma向=m(V2/r)=mω2r=m(2π/T)2r

=m(2πf)2r

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3.F引=F向=m(2π/T)2r=G(Mm/r2)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

T是周期(s)r是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M是质量(kg);

4.推导公式:∵F引=F向∴g=G(M’/r’2)

∴G(Mm/r2)= m(V2/r)=>V=

=mω2r =>ω=

=m(2π/T)2r =>T=

=m(2πf)2r =>f=

=ma向=>a向=GM/r2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M是质量(kg)m是质量(kg)r是半径(m)V是线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M’是该天体的质量(kg)

r’是该天体的半径(m);

5.

ρ是天体密度(kg/m3)R是天体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T是周期(s);

6.W=FScosθ

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

7.P=W/t=FV

P是功率(W)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 p=mgΔh=mg(h1-h2)

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ΔE p是重力势能(J)

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终止(末)高度(m);

9. ΔE p=(1/2)kX2

ΔE 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10. E k =(1/2)mV2

E k是动能(J)m是质量(kg)V是速度(m/s);

11.动能定理:W总=(1/2)mV t2-(1/2)mV o2

机械能守恒:E=E p+ E k +E p’

W是总能量(J)m是质量(kg)V t是末速度(m/s)V o是初速度(m/s)E是机械能(J)E p是重力势能(J)E k是动能(J)E p’是弹性势能(J)。

第一单元抛体运动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F合(a)=0或F合与v0共线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F合(a)≠0且F合与v0不共线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和相应的加速度总指向曲线的内

三、小船过河:合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导学P85 例题 四、竖直上抛运动

选取V o 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1.位移S= V o t -12

g t 2 2.末速度V t = V o -g t

3上升最大高度H m =V

g

o 2

2 (抛出点算起,已知V o)

4往返时间t=

g

V o

2(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已知V o )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4)最高点速度v=0,a=-g ,方向 竖直向下

五、平抛物体的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 x = V o 3.水平方向位移x = V o t 2.竖直方向速度V y = gt

4.竖直方向位移y = 21g t 2

5.运动时间t=

)2(2g

y

g h 或 6.合速度V t =22y x V V +=22)(gt V o +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 an β=

v gt

v v x

y =

7.合位移S=2

2y x +=2

220)2

1()(gt t v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 an α= 0

02221v gt

t v gt x y ==

所以α≠β,t an β=2t an α 区分

x

y V V 比,x

y

比:导学P92 3,8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

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 8、平抛实验(导学P94) (1)已知抛出点o (导学P94 5) (2)未知抛出点o (导学P94 6)

(3)P94 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

六、斜抛(导学P93):如果要计算斜抛的落地速度,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单元 圆周运动

1.线速度V=

T

r

t S π2=弧 2.角速度ω=φ

π

πt

T

f =

=22

3周期与频率T=f

1

4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ω 共轴、共线的计算:导学P97 6

5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请填写单位符号):

弧长(S):米(m ) 角度(Φ):弧度(rad ) 频率(f ):赫兹(HZ ) 周期(T ):秒(s ) 转速(n ):转/秒(r/s ) 半径(r):米(m ) 线速度(V ):米/秒(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 2

7向心加速度a 向=ππω44222

2===r T

r r v 2 n 2 r

8向 心 力 F 向= ma 向= m ωm r v =2 2 r= m =r T

22

m42πn 2 r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9本章物理量中属于 (1)矢量:v 、F 向、a 向

(2)标量:S 弧、φ、f 、T 、n 、r 、ω 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描述其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必修一: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公式总结

- 1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公式总结 1、速度、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 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a= t 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 ) (3)2 v v v t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 2 t v =V 平= 2 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 2 s v = 2 220 t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t 时):s=v o t+at 2 /2(匀减速:s=v o t-at 2 /2) (4)位移推论公式(无t 时):匀加速as v v t 220 2(匀减速:as v v t 220 2)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 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 4、用电火花计时器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常见计算:(逐差法的含义)(1) 2B AB BC T ,2C BC CD T , T CE AC v C 4(2)2 12aT s s ,2 C B CD BC a T T ;2 )(aT m n s s m n ;2 3 21 6549T s s s s s s a (逐差法).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相等。 和v-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6、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①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②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 1 2 3 4 6 5 0 V/m · t/s 2 3 4 5 1 6 7 8 ② ①??? ?? ?O A B C D E 3.07 12.38 27.87 49.62. 77.40 图2-5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梳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高中物理一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及图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 ....) ...表示减速 .....a<0 ...表示加速, V)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t=0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 ........,在t.轴下方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的位移为负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 v t ?= ?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全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 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汇总)

2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N F f μ= 0=合F 0=合x F 0 =合y F 1F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总结

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 =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 U 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基础概念 1、质点: ①定义: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替代物体,这个点叫质点。 ②能否视为质点的条件:当研究问题与物体形状和体积无关时或可忽略时,物体可看作是质点。 2、参考系: ①定义: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②参考系选择:选择是任意的,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叫惯性系,选匀变速、变速曲线等非静止和非匀速直线的物体为参考系叫非惯性系,高中物理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为惯性系),所有运动物理量要相对同一参考系。 3、时间与时刻 4、路程:物体运动实际轨迹长度。 5、位移(矢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①大小:物体某段时间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②方向:从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起点指向终点。 6、矢量标量 矢量: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7、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平均速度:物体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方向为位移方向。 ②瞬时速度:很短时间或很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为时刻速度,叫瞬时速度。方向为短位移方向或某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③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无方向是标量。 ④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8、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是矢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即与合力方向同向,也和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同向。 t 123第1秒末 第2秒初 第2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末 第4秒初

二、基础公式 1、匀速直线:vt x = 2、变速直线:t v x = {对匀变速直线有()v v v +=02 1 } 3、平均速度:t x v = 4、加速度: t v v a 0 -=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的方法: 1、速度加速若同向:速度增加喜洋洋。 2、速度加速若反向:速度减少泪汪汪。 3、速度加速若垂直:速率不变只改向。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一、基础概念 1、运动轨迹与性质 2、常见运动性质概念 ①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 ②变速:专指速度变化(大小或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③加速:专指速度增加。 ④减速:专指速度减少。 ⑤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曲线运动。 ⑥匀加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增加。 ⑦匀减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减少。 ⑧变加速(直线)曲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或方向)变化,轨迹有直线和曲线(如圆周运动)。 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⑩竖直上抛:初速度向上,只受重力(a=g ),任何一段时间均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五个运动量有对称性(即上升与落回抛出点大小对应相等) 二、基础公式 直线运动的五个物理量(两端两个状态量,中间过程三个过程量)和五个公式 机械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纯变速(即变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 变加速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0v v a x t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总结 一.直线运动公式 研究五个物理量:x 、t 、a 、v 0、v t 五个公式:v t =v 0+at ; x=v o t+1 2at 2 ; v t 2-v 02=2ax; 推论: x 2-x 1=△x=aT 2 (扩展:x m -x n =(m-n)at 2) 平均速度公式:x=02 t v v vt t +=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公式: h=212gt ; ; gt = 二.力学公式 F=xk ?(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 k 串= 12 12 k k k k +; k 并=k 1+k 2 f=N F μ(N F 为正压力) F 合=ma(牛顿第二定律) 三.曲线运动 22l r v rn r t T ππω?= ===? 22v n t T r θπωπ?====? 22222 244v r a r rn v r T πωπω=====;F 向=ma n 转速n=f= 1 T 四.万有引力 3 2a k T =(a 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为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同一中心天体) 2 GMm F r = (G=6.67?10-11N ?m 2/Kg 2) 2mv F r =; 2r v T π=;224mr F T π=; 32r T k =;224m F k r π= v ===; ω= T =g o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地球半径。g:任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r:任一轨道半径

22323224R g R R v R M G GT G G πω==== MG=R 2g(黄金代换) 2 'R g g R h ?? = ?+?? ;3 34m m V R ρπ== 五.能量 cos W Fl θ=,W P t = ,cos P Fv θ= p 额=F 牵v=fv m E p =mgh , W G =12p mg H mgh mgh E ?=-=-?,21p p p E E E ?=- 2 12k E kx = (x 形变量) 21 2k E mv = 21k k k W E E E ∑=?=- E(机械能)=E k (动)+E p (势) 2121I F t p p p mv mv ==?=-=-合 p 1+p 2=p ’1+p ’2 ,m 1v 1+m 2v 2=m 1v 1’ +m 2 v F= p t ? 六.机械振动和机械能 F 回=-kx, 弹簧振子周期T=2单摆周期T=2v= T λ , v=λf, ?x=v ?t 多普勒效应 1. 波源相对介质静止观察者以V 0运动 0'( )v v f f v ±= “+”走向波源 “-”远离波源 2. 波源相对V s 观察者相对静止 0'( )s v f f v v =± “+”离开观察者 “-” 走向观察者 3. 同时运动时 相向运动00'( )s v v f f v v +=- 反向运动0 0'()s v v f f v v -=+

高一上半学期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上半学期物理公式总结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一、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 (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三、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