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想要)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超过,胜过)生者,故不为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讨

厌,憎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如使

..(假

如,假使)人之所欲莫.(没有)甚于生,则.(那么,就)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因此)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

..(不仅仅,不只是)贤者有是心

..(这种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用作后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踩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优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

厚的俸禄)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于)我何加

..(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词)乡.(同“向”,先前、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了)宫室之美为.(接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

安陵君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施予恩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虽然)然.(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同“悦”,愉快)。安陵君因.(于是、就)使.(派)唐雎使.(出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示疑问)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同“措”)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增光、扩充)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唐雎对.(回答)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

..(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对人的敬称)亦尝闻天子之.(取独)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

..(横尸在地)百万,流血千

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裸露)跣.(赤脚),以头抢.(碰,撞)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如果)士必.(一定)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穿白色丧服,名作动),今日是也。”挺.(拔)剑而起。

秦王色挠

..(面露胆怯之色),长跪而谢.(道歉)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仅仅)以.(因为)有先生也。”

三、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书以观,每.(常常)假借

..(借)

于.(向)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即

“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录毕,走.(跑)送之,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期

限)。以是

..(表示年已二十,表示已经..(因此)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成人),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又患.(担心)无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填其室,

..(请教)。先达德隆望尊

未尝稍.(略微)降辞色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言辞和脸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或.:有时)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俟.(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最终,终于)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深冬,隆冬,..(背着书箱)曳.(拖着)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穷:极)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客舍),四支.(同“肢”)僵劲不能

动,媵人

..(侍婢,这里指旅社中的仆役)持汤.(热水)沃.(浇)灌,以衾.(被子)拥覆,

久而.(表修饰,不译)乃和.(暖)。寓逆旅

..(旅店),主人日.(每天,名作状)再.(两次)

食.(供养,给……吃),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同“披”,穿)绮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腰.(腰佩,名作动)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光

..(香袋,臭:香气),烨然

彩照人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

..

....(穿破旧的衣服,名作动,敝:破)处其间,略无

(毫无)慕艳

....(吃穿的供给)不若人..(羡慕)意,以.(因为)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年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参与)君子

..(有官位的

人)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恩宠光耀),缀.(跟随)公卿之后,日.(每天,名作状)侍坐.(同“座”,座位)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何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之供,父母岁有

..(指朝廷)日有廪稍

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无冻馁.(饥饿)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相当于“之于”)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的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

..(同辈)甚称其贤。余朝.(朝见)京师,生以乡

人子谒.(拜见)余,撰长书.(信)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议论辩驳,辨:同“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故意,特意)道.(说)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诋毁,毁谤)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了解)余者哉!

四、词四首

1.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

2.右擎.(举着)苍

3.千骑.(一人一马的合称)卷平冈

4.胸胆尚.(还)开张

..(开阔雄伟)

5.会.(终将)挽雕弓如满月

6.了却

..(了结,完成)君王天下事

7.秋容如拭.(擦)

8.殊.(很,甚)未屑

9.身不得,男儿列.(属类,范围)

五、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将.(将要,准备)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

...(当权者)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

浅),未能远谋

..(深谋远虑)。”乃入见。问:“何以.(凭、靠)战”公曰:“衣食所安.(安身),弗敢专.(独自享有)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对曰:“小信未孚.(使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诉讼事件),虽不能察(明察),必以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类)也,可以.(凭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音节助词,不译),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大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鼓起)气,再.(第二次)而衰.(衰弱),三而竭.(穷尽)。彼.(别人,对方)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克之。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朝.(早上)服.(穿

戴)衣冠,窥.(照)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

较,孰:谁,哪一个)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又)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

..(第二天),徐公来。孰.(同“熟”,..(不如,比不上)君之美也!”明日

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远远不如)。暮.(晚上)寝.(睡觉)

而思之曰:“吾妻之.(取独)美.(认为……美,意动用法)我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朝廷)见威王曰:“臣诚.(确实,的确)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今.(现在)齐地方

..(土地

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莫.(没有谁)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所受的懵逼)甚.(严重,厉害)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

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常常,不时)而间.(间或、偶然)

进。期年

..(满一年)之后,虽.(即使)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七、出师表【三国】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确实,的确)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然.(然而,但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疆场)者,盖追.(追念)先帝之殊遇

..(特殊的礼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

..(发扬,扩展)....(扩大皇帝听闻(的范围)),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

喻,失义:不合道理),以.(表结果,以致于)塞.(堵塞,阻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拔、晋升)罚臧.(赞扬)否.(批评),不宜异同

..(不同)。

若.(如果)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负责专职的官员)论其刑.(罚)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因

..(忠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是以

此)先帝简拔

..(选拔)以遗.(给予)陛下。愚.(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询

问)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启发和帮助)。

....(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善)均.(公正、公平),晓畅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行伍,部队)和睦,优劣得所。

亲.(亲近,形作动)贤臣,远.(远离,形作动)小人,此先汉所以

..(……的原因)兴

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

..(不曾,没

有一次)不叹息痛恨

......(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亲自)耕于南阳,苟全

..(有名望,

..(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社会地位低微)鄙.(见识短浅),猥.(辱,谦辞)自枉屈

..

(屈尊就卑),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感奋激发),遂

许先帝以驱驰

..(覆灭,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奔走效劳)。后值.(遇到,碰到)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自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早晚,日日夜夜)忧叹,恐

付托不效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没有效果),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瘠、未开垦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鼓励)率三军,北定中原,庶.(表

示期望)竭驽钝

..(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比喻才能平庸),攘除

臣所以

..(考虑可否)损.(损害)..(用来……的方法)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

益.(益处),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祭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

...(揭示他们....(发扬圣德的话),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以彰其咎

的过错)。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正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诹:询问),察纳雅言

确合理的言论),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流泪,落泪,涕:眼泪),不知所言。

八、诗词曲五首

1.羹饭一时

..(一会儿)熟

2.不知饴.(同“贻”,送给)阿谁

3.都护铁衣冷难着.(穿)

4.中军置酒饮.(宴请)归客

5.风掣.(拉,扯)红旗冻不翻.(飘动)

6.干戈

..(战争)寥落四周星

7.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册)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九上文言文复习 10 岳阳楼记 1、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地处现今的湖南省岳阳市。 2、本文通过描写“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看到阴、晴不同的景色而产生悲、喜的思想感情,进而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 一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 (2)增其旧制.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4)横无际涯 ..际涯: (5)朝晖.夕阴晖: (6)南极.潇湘极: (7)迁.客骚人迁: (8)连月不开.开: (9)日星隐曜.曜: (10)樯倾.楫摧.倾:摧: (11)薄暮冥冥 ..冥冥: (12)去国 ..怀乡去:国: (13)至若春和景.明景: (14)沙鸥翔集.集:

(15)锦鳞.游泳鳞: (16)岸芷汀.兰汀: (17)长烟一.空一: (18)宠.辱偕.忘宠:偕: (19)把.酒临风把: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21)或.异二者之为或: 二、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16%) 1、和:政通人和.() 2、通:北通.巫峡() 春和.景明()政通.人和() 3、空:浊浪排空.() 4、极:南极.潇湘() 长烟一空.()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6、夫:荷担者三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 7、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 然则北通巫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一:一碧万顷() 10、或:而或长烟一空() 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句子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

1、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 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 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三顾茅庐(罗贯中)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 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āng)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次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课外文言文专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专题 第一类:美德佳行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①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吐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直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注释】①东曹掾犍:与“大司马”“督农”都是汉官职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素性简略/素不相识 B.區不应答/学而眩习之 C.诚不及前人/及鲁肃过寻阳 D.主者请推治敏/推三阻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3.选文主要表现蒋琬怎样的个性特点? 第二类教育劝勉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①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矗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己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孵②之。如是十年连,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③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丁用晦《芝田录》) 【注释】①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②飓:送的路费或财物。③俾:彳吏O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吕请棋处士他适/适可而止 B.因私易一子以自胜/臣之妻私臣 C.如是十年进/以身进国 D.易一着棋子/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原文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下册文言文整理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教学文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 解释(答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越. (到)明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同..(第二年),政通人和 “俱”,全、皆)兴。乃.(于是,就)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嘱托)予作文 ..(写文章)以.(表目的,来、用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胜:美好),在洞庭一.(全)湖。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宽阔无边),横无际涯 ..(边际);朝晖.(日光)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的)大观 ..(壮丽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 尽)矣。然则 ..(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至、到达)潇湘,迁客 ..(被 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骚人 ..(泛指文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 ..(表推测,恐怕)异乎? 若夫 ..(雨..(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 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冲向 天空);日星隐曜.(光芒),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 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 ..(昏暗),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度)怀乡,忧谗.(说坏话)畏讥.(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极言广 阔);沙鸥翔集.(停息),锦鳞 ..(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长烟一.(全)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圆形的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哪有尽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方官)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二、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格外,特别)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并且)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曲折、回环)路转,有亭翼然临.(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到)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而且)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意趣。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 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复习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 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 一、复习《公输》: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三、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诗词文言文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读读写写: 滔滔妖娆折腰风骚天骄风流 2.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7日读读写写: 嘶哑汹涌黎明腐烂

英文版: If I were a bird, I should also sing with my husky throat: This land was buffeted by storms, It is always filled with our grief and indignation of the river, The ceaseless blows violently angry wind, And then from the soft dawn...... -- then I passed away, Even my the feathers rotten in the land. Why is always tears in my eyes? Because I just love this land so much...... November 17, 1938 3.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言文大全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 [南朝宋]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越.(到)明年.. (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 (于是,就)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嘱托)予作文.. (写文章)以. (表目的,来、用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在洞庭一.(全)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宽阔无边),横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的)大观..(壮丽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至、到达)潇湘,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骚人.. (泛指文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表推测,恐怕)异乎? 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 (光芒),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 (昏暗),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度)怀乡,忧谗.(说坏话)畏讥. (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 (停息),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长烟一. (全)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哪有尽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 (持、执)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忧其君。是. (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 (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二、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格外,特别)美。望之蔚然.. (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并且)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曲折、回环)路转,有亭翼然临. (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docx

2019 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岳阳楼【宋】范仲淹 四年春,滕子京守(因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越(到)明年(第二 ..... 年),政通人和(政事利,百姓和),百具(同“俱”,全、皆)。乃(于是,就) ......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模),刻唐今人于其上。属(同“嘱”,嘱托)予作文(写.... 文章)以(表目的,来、用来)之。 . 予夫巴陵状(景,美景,:美好),在洞庭一(全)湖。山,吞江, ... 浩浩(无),横无涯();朝(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岳阳楼之 ....... .(的)大(壮景象)也。前人之述(尽)矣。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 南极(至、到达)湘,迁客(被降到外地的官,迁:、降)人(泛指文人),..... 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表推,恐怕)异乎 .. 若夫(用在一段开,以引起下文)淫雨(不断的雨)霏霏(雨雪而下的...... 子),月不开(天气放晴),阴怒号,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曜(光芒),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楫摧(桅杆倒下,船断折,: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 ...... (离开)国.(国度),.(坏)畏.(昏暗),虎猿啼。登斯楼也,有去. (批指),目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极言广);沙翔集(停....息),(美的)游泳;岸芷汀,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烟一(全)..... 空,皓月千里,浮光金,静影沉璧(形的玉),歌互答,此何极(哪有尽)!登 ... 斯楼也,有心神怡,(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酒,其喜洋洋者 ... 矣。 嗟夫!予(曾)求(探求)古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或、也,表..... 示委婉的气)异二者之,何哉不以(因)物喜,不以己悲。居堂(朝廷)之高 ... 其民;江湖之(被到地区做地方官)其君。是()亦,退亦。 ...... 然何而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而,后(在??之后)天下之而 .. 乎。”噫!微.(如果没有)斯人,吾与 二、醉翁亭【宋】欧阳修 ()滁皆山也。其西南峰,林壑尤(格外,特)美。望之蔚然(茂盛的.... 子)而(表并列,并且)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 峰之者,泉也。峰回(曲折、回)路,有亭翼然(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 .. 亭也。作亭者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太守自也。太守与客来于(到)此,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 3)天子之怒,,。 4)布衣之怒,,。 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7)塞下秋来风景异,。 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 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 12),村南村北响缲车。 13)池上碧苔三四点,。 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 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体史书。 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 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 为天下唱唱: 今或闻无罪或: 会天大雨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 长跪而谢.之曰() 2.翻译下列句子。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相恐吓,唐雎以“”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岳阳楼记》(全文必背)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绩之大】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天气早晚变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风大浪急】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光泽】一碧万顷;【色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动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静态】【前六句:明媚、恬静、愉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之美,借喻】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国忧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内容梳理: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和字词解释汇总

九年级下册 一、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1.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古诗文言文篇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9.岳阳楼记(1) 范仲淹(北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前人之述备(15)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 【注释】 (1)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完整)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想要)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超过,胜过)生者,故不为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讨 厌,憎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如使 ..(假 如,假使)人之所欲莫.(没有)甚于生,则.(那么,就)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因此)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 ..(不仅仅,不只是)贤者有是心 ..(这种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用作后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踩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优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 厚的俸禄)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于)我何加 ..(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词)?乡.(同“向”,先前、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了)宫室之美为.(接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 安陵君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施予恩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虽然)然.(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同“悦”,愉快)。安陵君因.(于是、就)使.(派)唐雎使.(出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示疑问)?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同“措”)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增光、扩充)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唐雎对.(回答)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