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马步如何练

太极拳的马步如何练

太极拳的马步如何练

一、太极拳的马步如何练二、太极拳的练习技巧三、太极拳练习最好时间

太极拳的马步如何练两手成八字掌,屈肘插腰(拇指朝后)。目视正前方。

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成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指尖相对,四指微开,两手食指与拇指尽量撑开成“八字”形,两手臂与肩平齐,两中指间相距约3厘米,头不可前倾。目微视两中指间。两臂向两侧平拉伸直,两手成柳叶掌,尽量以小拇指一侧朝外,两手臂与肩平齐。腕部屈立挺直,小拇指一侧向左右平行外撑,屈腕约90度,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

练功开始前,全身肌肉放松,精神集中,可以采用站立姿势,全身从头、颈、肩、臂、手到胸、腰、背、胯、腿、脚逐段放松,以达到“松沉、稳实”的佳练功状态。同时要使精神集中,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刺激,情绪稳定,神态自然。

2、太极拳的马步练功方法

待姿势的正确调整及“意守”状态锻炼过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可采取“呼吸”的练习。在吸气和呼气时要注意顺其自然,柔和轻缓,绝不能用力。吸气时,用意念“引气”,由鼻慢慢通到丹田,此时腹部自然凸起。呼吸时要细慢、深长、缓和、均匀。待气呼净、略做停顿后,再进行吸气的锻炼。四平马步桩功的锻炼,好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时间好安排在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眠前。初学者练习的姿势可略高些,一般练5~10分钟,可休息一会儿。随着锻炼程度的加深,姿势也要随着逐渐下降,后达到腿平的位置。但这要依据自己身体的状况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 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 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 直,两腿缓缓屈膝 半蹲;两掌轻轻下 按,落于腹前,掌 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 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 掌。

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 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 转,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7)上体微右转, 右掌前伸,掌心翻 转向下;左掌同时 翻转向上,伸至右 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 体微左转;双掌向 下后捋至腹前;目 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掌 心向内,指尖向 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 附于右腕内侧。

二十四式太极拳高级图解教程(1)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教解 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 第一式起势 1.左脚开立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足距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成开立步(图2)。 起势 2.两臂前举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双臂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图3)。 3.屈腿按掌 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上体舒展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图4)。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4.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手高不过肩, 肘略低于手,手心向下。左臂屈抱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5)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上。(图6)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 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掌。(图7)

左右野马分鬃 5.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眼仍看左手(图8)。 (2)抱手收脚:上体继续左转左手翻转成手心向下,在左胁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手心向上,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9)。 (3)转体上步: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图10) (4)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同时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下。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图11)

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分解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分解教学 第一段 1、起势 左脚5261分4102开,两臂前平展,屈腿向下按1653拳。要点: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举手下蹲成马步,身体要保持中正,端正的坐在自己的腿上,两手轻轻的按在腹前。 2、右揽雀尾 转腰抱球,提脚向前上步,弓步棚手,抱球收脚,右转身向前上步,弓步棚手,挥臂前摆,坐腿后捋,胸前搭手,弓步前挤,坐腿摆臂平云,转身丁步收脚,按拳。 要点:向正前方弓步堋手,再抱手,两手抱好象抱球一样,要圆满,左手臂成弧线,抱一个比排球大的球,右转身,弓步堋手,方向正西,坐腿后捋到腹前。 搭手前挤,挤,两手要堋满,力点在前臂上,向后平云,后堋转腰,单手提按,丁步按掌,前脚实,曲蹲,后脚轻轻的辅助支撑,左手轻轻的贴在右手的腕部。 步形主要是弓步,随着动作的需要,后坐,重心落在后腿上,再弓到前腿,后腿自然蹬直,前腿膝盖和脚尖相对,前脚尖直向前,后脚尖斜向45度到60度,转身上步,随着蹬后腿,后脚跟向后蹬转,重心在两腿之间前后移动。 3、左单鞭 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拳。 4、提手 坐腿转腰摆臂,坐腿挥臂虚步,前脚跟着地脚尖翅起(合手)。要点:坐腿摆手,坐腿再微微的带回来,右前方两手相合,两臂相对,侧立掌,(合手屈臂)前手指尖与眉间同高,方向右前方30度。 5、白鹤亮翅 转腰摆手,右侧脚,坐腿转腰分手,虚步亮掌。要点:转身摆手,后脚微微的向后移动,坐腿分手,虚步亮掌,两手(臂)仍然半屈成弧,重心在后腿,前脚掌虚点地面。 6、搂膝拗步(二)

摆手转腰,挥臂交叉摆手,上步向前,弓步搂手推掌,撇脚转腰,挥臂收脚,上步屈臂,弓步搂手推掌。 要点:摆动两手,腰向右转,提脚上步搂推手;撇脚转腰,上步搂手推掌。弓步时,为了保持稳定,注意两脚保持一定的宽度,以利于松腰松跨,重心稳定,不要踩在一条线上,上步时骑在中轴线上。 7、撇身捶 转腰撇脚,收脚,摆臂握拳,斜前方上步,弓步撇拳,方向左前方45度左右。要点: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举拳上步,弓步劈打,目标是对方的头,力点在拳面,方向是左前方,正东偏北45度。 8、捋挤势(二) 扣脚、穿掌、弓步、磨掌、收脚后捋,搭手出脚上步,弓步前挤。第二个捋挤势,扣脚摆手穿磨掌弓腿,捋手收脚,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两个弓步前挤的方向都是斜前方45度左右。 要点:扣脚穿掌,抹掌过渡,捋回来,收脚向前上步,第二也是扣、穿、抹,捋手,收脚,上步搭手,弓步前挤。捋时两斜相对,搭手在胸前,挤时有个由曲到伸的伸满过程,腰腿臂三者的力量合在一处,动作平稳,均云,柔和,连贯。 9、进步搬拦捶 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摆脚搬拳,转腰挥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正前方。要点:撇脚转腰分手,收脚握拳,搬拳(搬而后压)撇脚,摆手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弓步也要有一定的宽度。 10、如封似闭 插手翻掌,坐脚引手到胸前,弓步向前推按,后脚跟步成丁步。要点:插手旋臂曲收,翻转到胸前,弓步双手前按,步伐用了孙式的收脚跟步的步伐,上体保持正直,曲腿落胯。 总之:第一段在步形中起脚要轻,重心要稳,落脚时要点起点落,身形身法保持中正安舒,支撑腿要曲坐,叫曲腿落胯,上身端正的坐在腿上,一般来说,重心虚实分明。必免猛起重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 第二段 11、开合手 转身开手,提脚合手。 要点:转身开合手,一,后脚跟内转,上体转90度,同时,左脚尖内扣,(分别以一个脚的脚跟为轴,一个以脚前掌为轴),同时两手打开,成两脚平行的并步,二,合手,与头同宽,把右脚提起。在做开合手时腕部不要松软,保

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大学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第一集|太极拳第二集|太极拳第三集|太极拳视频演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二|三|四十二式太极拳-四|五|六|七|八| 一、起式 12 3 4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8910 11 12131415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24式太极拳视频教程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白鹤亮翅 21 22 23 4、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手挥琵琶 39 40 41 6、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右拦雀尾 68 69 70

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42式太极拳拳谱 要领: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IRON MAN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 步,相距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 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 掌轻轻下按,落于腹 前,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 手心向下,左手翻转 向右划弧至右腹前, 手心向下,与右手相 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 (2)上体微左转,左 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 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 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 臂。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 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 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转, 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 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 屈,掌心向内,高与肩 平,左掌向左、向下落 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目视右前臂。 (7)上体微右转,右 掌前伸,掌心翻转向 下;左掌同时翻转向 上,伸至右腕下方, 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体微左 转;双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目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 掌心向内,指尖 向左,左臂内旋, 左掌心转向外, 掌指附于右腕内 侧。 016 ( 3 )左单鞭018019 020 (10)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掌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目 视前方。(1)重心后移,上体 微右转,右脚尖上翘; 右臂外旋,右掌心翻转 向上,自前向右、向后 屈肘划平弧至右肩前; 左掌仍附于右腕内侧 随之划弧;目随右掌。 (2)身体左转,右脚 尖内扣落地;右掌平 旋内收。 (3)上体微右转,重心右 移,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脚尖着地成丁步;右臂内 旋,右掌翻转向前方立掌 按出,腕高与肩平,掌心 向外;左掌随之翻转向内, 指尖仍附于右腕侧;目视 右掌。 (4)上体微左 转,左脚向左前 方上一步,脚跟 着地;右掌变勾 手,左掌向左划 弧至面前;目视 左掌。

4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套路分解详细讲解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㈡ 7.撇身锤 8.捋挤势㈡ 9.进步搬拦锤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锤 14.转身推掌㈡ 15.玉女穿梭㈡ 16.左右蹬脚 17.掩手肱锤 18.野马分鬃㈡ 第三段 19.云手㈢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灌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锤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㈡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虚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范、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内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内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内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

42式太极拳招式名称及分解动作口诀

42式太极拳招式名称及分解动作口诀 1. 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2. 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後坐左捋10.弓步前挤 11.後坐反掤12.左转扣脚13.丁步斜按 3. 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2. 弓步左推 4. 提手 1. 後坐扣脚2. 右转平摆3. 换重提腿4. 翘脚合掌 5. 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2. 撤步抱球3. 右转提手4. 虚步亮掌 6. 搂膝拗步 1. 右落左拨2. 丁步反提3. 弯肘开步4. 搂膝推掌 5. 後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 7. 撇身捶 1. 後坐撇脚2. 丁步握拳3. 上步提拳4. 弓步撇拳 8. 捋挤势 1. 後坐扣脚2. 弓步平抹3. 丁步左捋4. 上步搭手5. 弓步前挤 6. 後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9. 进步搬拦捶 1. 後坐撇脚2. 左转伸掌3. 丁步抱拳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10. 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2. 後坐脱手3. 跟步前按 11. 开合手 1. 右转开手2. 左坐合手 12. 右单鞭 1. 旋臂开步2. 裆步开掌 13. 肘底捶 1. 换重扣脚2. 左转托掌3. 丁步右抱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14. 转身推掌 1. 撤步反提2. 左转弯肘3. 跟步推掌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15. 玉女穿梭 1. 撤步伸掌2. 丁步左捋3. 出步搭手4. 弓步右掤5.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12.弓步左掤13.跟步反掤14.换重出步15.左架右推16. 右左蹬脚 1. 後坐扣脚2. 弓步绞臂3. 丁步叉抱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10.丁步叉抱11.丁步叉抱 17. 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2. 铲步压掌3. 马步开掌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 18. 野马分鬃 1. 左转捋掌2. 右转搭臂3. 弓步横列4. 後坐摆掌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後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19. 云手 1. 後坐扣脚2. 左转摆掌3. 右坐云转4. 左云换重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11.反掌开步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 20. 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2. 左转下捋3. 独立贯拳 21. 右分脚 1. 右转叉抱2. 开掌分脚 22. 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2. 落步垂手3. 弓步贯拳 23. 左分脚 1. 後坐开掌2. 丁步叉抱3. 提膝反掌4. 开掌分脚 24. 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2. 右转叉抱3. 踢腿拍脚 25. 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2. 出步握拳3. 弓步栽捶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2)左脚向左轻轻开 步,相距与肩同宽,脚 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 举,与肩同高,手心向 下,两臂相距同肩宽, 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 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 轻轻下按,落于腹前, 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撇, 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 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2)上体微左转,左脚 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 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 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 高与肩平,手心向内, 指尖向左,右手向下落 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指尖向前,两臂微屈; 目视左前臂。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 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 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 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右手。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6)上体继续右转,重 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 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 掌心向内,高与肩平, 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 胯旁,掌心向下,目视 右前臂。 (7)上体微右转,右 掌前伸,掌心翻转向 下;左掌同时翻转向 上,伸至右腕下方,目 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体微 左转;双掌向下后捋至 腹前;目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肘横于 胸前,右掌心向内,指 尖向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附于 右腕内侧。 016 ( 3 )左单鞭018 019 020 (10)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掌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目视前(1)重心后移,上体微 右转,右脚尖上翘;右 臂外旋,右掌心翻转向 (2)身体左转,右脚 尖内扣落地;右掌平旋 内收。 (3)上体微右转,重心 右移,左脚收至右脚内 侧,脚尖着地成丁步; (4)上体微左转,左脚 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 着地;右掌变勾手,左 掌向左划弧至面前;目

42式太极拳攻防用法图解

42式太极拳攻防用法图解(二) 【要领】 两臂要快速向外撑开以解脱双臂;顶肘要两臂贴肋向后快顶。 (2)合手 甲方左脚向前上步,用双拳或双掌向乙方耳部横击(图5-47),乙方左脚迅速向后退步闪开甲双拳,然后用双手由外向内合甲双手,使其进攻失效(图5-48)。 -【要领】 后退要灵活迅速;合甲双手时要借甲双臂内合之力。 11:肘底捶攻防用法 此势是先防守后反击的方法。 甲方左脚向前上步,用右拳向乙方胸部或面部冲击。乙方右脚迅速向后退步,用左手臂向外格挡甲右臂,使其进攻失效(图5-49)。 - -甲方再出左拳冲击乙方胸部或腹部。乙方迅速用右手下按甲左臂化解前冲之力, 使其进攻再次失效(图5-50),然后左手快速从右臂内侧向上穿出,向甲方面部劈掌或拍掌,使其面部受损(图5-51)。

- 【要领】 左臂格挡要有外撑力;左手下垵要快速准确才能化解甲前冲之力;左手劈,拍要迅猛。 12:转身推掌攻防用法 此势来源于孙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 一左式动作为例,左手动作为防守方法,右手动作为反击方法。 甲方从乙方左侧用右脚蹬其臀部或要部(图5-52)。 - -乙方迅速左转身,用左手搂挡甲右脚,同时左脚向前上步,右手由右侧方抬起 收至右耳侧(图5-53),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后内侧,同时用右掌向甲面部或胸部推击(图5-54)。 -

-【要领】 转身搂手要快速准确;上步要快,跟步要稳;击掌要快速,准确有力。 13:玉女穿梭攻防用法 此式具有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以左玉女穿梭为例,上架臂动作为防守方法,前推掌动作为进攻反击方法。 甲方右脚向前上步,用左掌或左拳向乙方头部劈击(图5-55)。 - -乙方左手臂迅速上架,挡住甲来掌;右脚向前上步(图5-56),重心前移,后腿蹬直,同时左掌向甲方胸部推击,使其失去重心后倒或内脏受伤(图5-57)。 - -【要领】 上架臂要有向上,向外的撑力;前移重心与推掌要协调一致,快速有力。 14:蹬脚攻防用法 分掌动作为防守方法,蹬脚动作为进攻方法。 甲方右脚向前上步,用左拳向乙方右耳侧横击(图5-58)。乙方右手臂迅速向外推挡甲来拳,然后抬起右脚向甲方胸部蹬踢,使其失去重心后仰或倒地(图5-59)。

42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42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 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 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 丁步按掌 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4、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 5、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 6、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7、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 8、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 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 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9、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 上步拦掌、弓步打锤 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 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 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

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 虚步握拳 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 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 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 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 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 弓步架推 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 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 弓步冲拳 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 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 弓步穿掌 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 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 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

42式太极拳动作方位

42式太极拳动作方位 每一拳式、剑式之后均注有该式定势时主要脚、手 的方位。它们是按四正(正东、正西、正南、正北); 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偏(东偏南、东 偏北、西偏南、西偏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 北偏西)来定方位。它是以四正为基准(设角度为0 o),以起势时面向方向固定为正南,背向方向固定为 正北,左手方向固定为正东,右手方向固定为正西; 并以四隅为界限(设角度为45o)而分成八偏。每偏 又各分为15o、30o两点,如图. 第一段 1、起势(正南) 2、右揽雀尾(南偏西30o) 3、左单鞭(东偏北15o) 4、提手(南偏西30o) 5、白鹤亮翅(正东) 6、搂膝拗步(二)(正东) 7、撇身捶(东北) 8、捋挤势(二)(右:东南 左:东北) 9、进步搬拦捶(正东) 10、如封似闭(正东) 第二段 11、开合手(正南) 12、右单鞭(正西) 13、肘底捶(正东) 14、转身推掌(二)(右:正北 左:正南) 15、玉女穿梭(二)(左:西北 右:西南) 16、右左蹬脚(右:西偏北30o 左:西偏南30o)

17、掩手肱捶(西偏北15o) 18、野马分鬃(二)(正西) 第三段 19、云手(三)(东南) 20、独立打虎(正东) 21、右分脚(东偏南30o) 22、双峰贯耳(东偏南30o) 23、左分脚(正东) 24、转身拍脚(正东) 25、进步栽捶(正东) 26、斜飞势(东偏南30o) 27、单鞭下势(东偏南30o) 28、金鸡独立(二)(正东) 29、退步穿掌(正东)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正西) 31、独立托掌(正西) 32、马步靠(西南) 33、转身大捋(东北) 34、歇步擒打(西偏北15o) 35、穿掌下势(正西) 36、上步七星(正西) 37、退步跨虎(正西) 38、转身摆莲(正东) 39、弯弓射虎(膝东偏南30o拳东北) 40、左揽雀尾(正东) 41、十字手(正南) 42、收势(正南)

4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4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1. 垂手立正2. 向左开步3. 两手平提4. 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1. 右转撇脚2. 丁步右抱3. 弓步左掤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6. 右转开步7. 弓步右掤8. 左抱右拈9. 后坐左捋10.弓步前挤11.后坐反掤12.左转扣脚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1.(勾手)转体开步2. 弓步左推 〈四〉提手1. 后坐扣脚2. 右转平摆3. 换重提腿4. 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1. 左转下捋2. 撤步抱球3. 右转提手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2. 丁步反提3. 弯肘开步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6. 丁步反提7. 弯肘开步8. 搂膝推掌 〈七〉撇身捶1. (东北)后坐撇脚2. 丁步握拳3. 上步提拳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2. 弓步平抹3. 丁步左捋4. 上步搭手5. 弓步前挤6. 后坐扣脚7. 弓步平抹8. 丁步右捋9. 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1. 后坐撇脚2. 左转伸掌3. 丁步抱拳4. 摆步搬拳5. 拦掌上步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1. 穿手翻掌2. 后坐脱手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1. 右转开手2. 左坐合手 〈十二〉右单鞭1翻掌开步2侧弓分掌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2. 左转弯肘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5. 弯肘上步6. 跟步推掌(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2. 丁步左捋3. 出步搭手4. 弓步右掤. 跟步反掤6. 换重出步7. 右架左推8. 左转扣脚9. 弓步平抹10.丁步右捋11.出步搭手12.弓步左掤13.跟步反掤14.换重出步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脚1. 后坐扣脚2. 弓步绞臂3. 丁步叉抱4. 提膝反掌5. 开掌蹬脚6. 收腿抱掌7. 落步穿掌8. 弓步绞臂9. 丁步叉抱10.丁步叉抱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1. 丁步合臂2. 铲步压掌3. 马步开掌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 〈十八〉野马分鬃(二式)1. 左转捋掌2. 右转搭臂3. 弓步横列4. 后坐摆掌5. 提膝托掌6. 弓步穿掌7. 后坐撇脚8. 提膝托掌9. 弓步穿掌

42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

42式太极拳(吴阿敏)--拳谱 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 二组开合单鞭挥 三组云手独立虎 压掌托掌马步靠 提手白鹤拗步推 肘底捶接转身推 贯耳夹在分脚内 捋擒穿掌七星锤 撇身捋挤搬拦捶 穿梭蹬脚掩肱捶 拍脚栽捶斜飞势 跨虎摆莲弯弓射 如封似闭第一回 野马分鬃定势归 下势金鸡穿掌回 揽雀十手收势回 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13.丁步斜按 〈三〉左 单 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 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8. 搂膝推掌 〈七〉撇 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42式太极拳图解捋挤势动作要领

42式太极拳图解捋挤势动作要领 1:重心稍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右掌向 右划一平弧,随即收于左前臂内侧。(图48) 2:重心前移,上体继续右转;右掌由左向右前方划弧平抹,掌心斜向下,左掌落于右肘内侧下肯掌心斜向上;目视右掌。(图49、50) 3:两掌自前同时向下、向后捋,左掌捋至左胯旁,右掌捋至腹前;右脚收至左脚内侧;目视右前方。(图5 l、52) 4: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左前臂内旋,右前臂外旋,两手翻转屈臂上举,

收于胸前,手心相对,目视前方。 (图53、54) 图54 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臂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左掌指贴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右掌心向内,指尖向左,高与肩平;目视右掌。 (图55) ⑥重心后移,右脚尖内扣,上体左转;右掌翻转向上,左掌划一小弧从右前臂上穿出。(图56) ⑦重心前移,上体继续左转,左掌自右向左前方划弧平抹,掌心斜向下,左掌收于左肘内侧下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左掌。(图57、5 8)

图56 ⑧两掌自前同时向下、向后捋,右掌捋至右胯旁,左掌捋至腹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目视左前方。 (图59) ⑨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右前臂内旋,左前臂外旋,两手翻转屈臂上举收于胸前, 手心相对;目视前方。 (图60) ⑩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臂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右掌指贴于左腕内侧,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左掌心向内,指尖向右,高与肩平;目视左掌。 (图6 1)

(1)要点 ①抹掌用腰带掌。 ②捋掌向侧下方,不要直臂下捋。 ③此势动作要特别注意上下肢的配合,后坐翘脚时后手划一小弧,弓步时穿掌出去,下蹲时 收腿,出脚时棚臂,弓步时前挤,这样动作才能柔顺协调。 (2)教学口令 第一动作扣脚变掌第二动作转体抹掌 第三动作收脚捋掌第四动作上步搭手 第五动作弓步前挤第六动作扣脚开掌 第七动作转身抹掌第八动作收脚捋掌 第九动作上步搭手第十动作弓步前挤 (3)攻防含义 练习者可设想:第一,对方用左手紧握我左手腕,我则左臂沉肘外旋后收,带其近身;同时右掌顺势向右前横砍其颈。第一,对方用左手向我胸部击来,我顺势以右手粘其臂,左手粘其腕向后下方捋其臂,使其扑倒。如对方后收,趁势上步以右臂(左手助力)紧紧按挤对方身体并控制其臂,将对方拔出。 (4)意气配合 此势动作完成4吸4呼4次转换。第一动作吸气,第二动作呼气:第三、第四动作吸气,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和分解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和分解一、全部动作名称

二、分段动作分解 第一段:1-10 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 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 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 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 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 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 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 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 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 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

第二段:11-18 11、开合手:①转身开手②提脚合手(右脚跟内转,左脚尖内扣双手大开,合手右脚跟提起) 12、右单鞭:①开脚侧弓步分手(眼看左前方) 13、肘底锤:①坐腿摆掌②提脚抱手③上步调掌④跟步撩手⑤虚步劈掌 14、转身推掌:①退步转身②上步曲臂③跟步推掌(迈步向西北,推掌向正北)第二节转身推掌(迈步向西南,推掌向正南) 15、玉女穿梭:①转身退步探掌②撤步云手③上步平云④上步架推掌(方向斜前方)⑤扣脚穿磨掌,捋手收脚,跟步平云⑥弓步架推掌(左斜前方45°) 16、左右蹬脚:①穿手、分手、抱手、右蹬脚②曲收下落③穿手、分手、抱手、提脚④左蹬脚(斜前方) 17、掩手肱锤:①并手落脚叉步按掌(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两手翻手交叉按裆前,中心在右腿,马步分合掩手,中心略偏右腿成偏马步)②虚步分手③弓步冲拳(弓步方向左斜前方,冲拳右歇前方)重点提示:①落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脚跟内侧叉地而出。两手翻转交叉按在裆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在右腿然后变成马步分合掩手。分两手展开,两手并肩,掩手:并肩时慢慢变掩手;掩手:两个手掌心、拳心都向上,腰微微向右转,弓步方向与左蹬脚方向一致,冲拳方向与右蹬脚方向一致(脚尖) 18、野马分鬃:①带手缠绕②马步劣掌③折叠左摆掌④收脚上步、穿靠⑤撇脚撤掌、上步、穿靠。

42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说明教程

四十二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招式动作分解说明 预备势 两脚并拢,脚尖朝前;畅胸舒背;身体直立,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右手成剑指,手心朝里;左手持剑,手心朝后;剑身竖直贴靠在左臂后面,剑尖朝上;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自然竖直,下颌微收,上体保持自然,不可挺胸收腹。两肩臂要自然松沉;剑刃不可触及身体;精神要集中。 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 (3)上步送剑成丁步(4)转身弓步前指 动作说明 1. 左脚提起向左迈半步,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同时两臂微屈略内旋,两手距身体约 10 厘米;目视前方。 2. 两臂自然伸直向左前方摆举至与肩平,手心朝下;上体略右转,随转体右手剑指右摆,至右前方后屈肘向下划弧至腹前,手心朝上;左手持剑,右摆后屈肘置于体前,腕同肩高,手心朝下;两手心相对;同时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脚收提至左脚内侧(脚不触地);目视右前方。 3. 右脚向右前方(约 45 °)上步,随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剑指经左臂下向前上方摆举,臂微屈,腕同肩高,手心斜朝上;左手持剑附于右前臂内侧(剑柄在右前臂上方),手心朝下;继而,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至右脚内侧后方,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剑指向右前方伸送;左手持剑屈肘置于右胸前,手心朝下;目视剑指前方。 4. 重心左移,右脚尖内扣,身体左转(约 90 °),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剑经膝前向左划弧搂至左胯旁,臂微屈,手心朝后,剑身竖直,剑尖朝上;右手剑指屈肘经右耳旁向前指出,手心斜朝前,指尖朝上,腕同肩高;目视前方。 要点:两手摆举转换要与重心移动协调配合,上体要保持中正安舒,不可左、右摇摆或前俯后仰;两肩要松沉,两臂不可僵直。 二、并步点剑(1)上步穿剑(2)收脚分剑 (3)弓步接剑(4)并步点剑(方向--东北) 动作说明 1. 重心前移,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约 45 °)上步,随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左手持剑经胸前向前穿出至右腕上(剑柄贴靠右腕);继而,重心前移,左脚收提至右脚内侧;同时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摆举后屈肘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