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卞之琳早期诗歌中的意象

INTELLIGENCE


人文论坛

浅谈卞之琳早期诗歌中的意象


山东省兖州一中董晶

摘要:本文试图从分析卞之琳的早期诗歌入手,深入并着重探讨其诗歌中“镜子”的意象来解读卞之

琳的诗歌,深入体会其诗歌中意蕴丰富的意象特征。

关键字:镜子意象对照
中国诗歌将诗从封建的堡垒中拯救
出来,在西方思潮的洗涤、熏陶下,一步
一步走向成熟。镜子一词,一面是符咒的
法宝,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登涉卷》中谈
到镜子的功用,认为:万物之老者,能成
精灵,并幻化人影,但在镜子中会原形毕
现。《资治通鉴·长篇》中也指出六朝坟墓
多宝镜,宝镜可以群鬼。说到这里,不禁
让人想起《红楼梦》中漂泊的道士,用金
镜去为贾瑞治相思病,镜子的正面是王
熙凤,反面就是一副可怖的白骨。另外,
佛经中也经常提到“心镜”,而“镜中花水
中月”也常作
的观念。“镜

“空”由此可见,


子”作为意象可是古已有之,且影响深

远。

我们似乎很容易地想起卞之琳在
《鱼化石》中所写的:

“你真像镜子一样的
爱我呢”。镜子的意象,在卞之琳的诗中
可以衍生出各种意象。

一、古意新拟的“镜子”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檐角,

柳絮别掉下我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恼,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

这里似乎是取“对镜贴花黄”的揽镜

自照之意。但极力“化古”的作者其意并

不在此,接着往下看: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当描完两笔秀眉的女子再穿上一件

新袍子的时候,突然想起“装饰的意义在

失却自己”,但女子似乎并不为所动,断

然收回思绪,做出决定:我要“完成我以

完成你”。一个不用于古诗中的新的人物

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了。

二、影子的意象

人的揽镜自照,看到镜中的自己,与
其说是自己,不如说是自己的影子。而影
子是自我形象的映照,审视影子也就是
审视自己了。

长的是斜斜的淡淡的影子,
枯树的,树下走着的老人的
和老人撑着的手杖的影子,
都在墙上,晚照里的红墙上


……
……

可是我们却一声不响,
只跟着,跟着个人的影子
走着,走着……
走了多少年了,
这些影子,这些长影子?
树的斑驳的影子与在树下走着的老


人的影子投射在夕阳之下的古墙上。


“我”想跟他们说说话,可是“我们却一声
不响”,只是跟影子踟躇而行。作者似在
问影子,影子不会作答,当然在问影子的
主人,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怀疑呢



一个老朋友,他是在一所
更古老的城里,这时候怎么样了?
说不定从一条荒街上走过,
伴着斜斜的淡淡的影子?
作者揽镜自照完,又开始以己作镜,

映照他人。在这里,影子成为自我存在的
一个表征,这种意象组成的画面除了给
人以荒凉、寂寞之感,也建构了自我思想
的颓废、无奈与不知归途的沧桑感。

三、引申为“相对、对照”

人站在镜子前,与自己的影像面面
相对,一举手一投足影像都与之相应而
又相反,这就是所谓“对照”。

作于
1935年的《旧元夜遐思》中写

到: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我帏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元宵佳节的热闹过后,深夜回到斗

室,如果窗玻璃前是灯火,后面是一片漆
黑,那么玻璃旧就变成一面镜子了,那么
深夜不寐怀人的“你”掀帏望远,就恰如
对镜自鉴了。这会儿先来个情境上的对
调:你即怀人,也许有人也正在怀你。
。。你

与她便合而为一,难辨彼此了。

卞之琳的诗“让人评说起来倍感艰

辛,歧见迭出”,而《断章》一诗更是众说

纷纭。我们不妨用镜子的意象再重新进

行解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再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四行中“装饰”二字出现了两

次,诗人自己说意思不在“装饰”上,而

着重在“相对”上。首两行的“你”既是看

风景的人,同时也是楼上人的“风景”;末

两行的“你”既让月光装饰了窗子,自己

同时也装饰了别人的梦;那么,在这两组

情况里,“你”既是第一个境况里的主,同

时也是第二个境况里的宾。就如镜外之

人与镜中之影的互相映照。

卞之琳曾说自己作诗:

“小处敏感,
大处茫然”,诗“规格不大”,自己偏又“喜
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升华”,这种精益
求精,以小见大的创作态度使他的诗歌
总像一个神奇瑰丽的“圆宝盒”,绵延、生
发处深远的意境和内蕴丰富的意象。卞
之琳认为:

“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具有世
界意义”,因此,他主张在“化欧”的同时
也“化古”,并将二者很好的融合起来,脱
去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
晦涩,同时又不失其内涵丰富的意象特
征,使中国诗歌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
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妆台》,作于
1937年
5月,收入
《雕虫纪历(1930--1958)增订版》人民
文学出版社


[2]《西长安街》,作于
1937年
9月,

收入《雕虫纪历(1930--1958)增订版》

人民文

学出版社


[3]《雕虫纪历·序言》,人民文学出

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