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系统试题整理复习资料

工程系统试题整理复习资料
工程系统试题整理复习资料

2006 2005

2003

2002 2001

2006 2004

2003

2002 2000

1999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历年试题分类整理

综合题

1、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城市系统工程规划应有哪些重点?

2、某城市的规划期末人口为4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

城市用电量为20亿度(kwh),年最大利用小时数5500小时,人均综合用水量为800升/(人·日),电话普及率40%,污水占用水量的比例为85%。

试估算该城市规划期末的用电负荷、电话号线量、用水量、污水产生量;

并估算该城市110KV变电站(每座容量为40MVA、容载比为2)、电信局(每座终期交换机容量为10万门)、邮政局所数量以及消防站的数量。(20分)

3、问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元素的功能。(15分)

4、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以及当前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分)

5、我国基础设施的定义,广义的有哪几类,狭义的是指哪些系统。

6、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什么(5分)

7、通常城市能源系统有哪些专业工程系统组成?其中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由哪些

工程组成?(5分)

8、除了道路交通量是确定城市道路横断面主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也是决定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和横断面的要素?

9、以下是某城市主要市政设施布局规划图,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一一指出,并扼要说明理由(注:凡相同设施,请写明方位与编号)。(10分)

供电

1、火电厂规划的选址要点?

2、一次送电网的电压等级,城市高压配电线路等级为多少,低压线路等级为多

少?城网的变压层次有什么要求?

3、通过利用那些参数可由城市用电量预测结果推算出城市各层次变电所的设施

容量(5分)

4、通过利用那些参数可由城市平均热负荷预测结果推算城市热电厂规模(5分)

5 、如图对电厂的选址分析。(图略)

6、城市有一座220KV变电所,其进线为2回220KV电力架空线,出线为4回

110KV电力架空线,进线采用铁塔架设,出线采用“Π”(圆周率)型杆架设。变电所进出线可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来调节高压走廊宽度。请计算:(1)变电所进线高压走廊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是多少米?

(2)变电所出线高压走廊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是多少米?(8分)7、有一座220kv变电所,其进线为2回220kv电力架空线,出线为4回110kv

电力架空线;进线采用铁塔架设,进线采用“Π”(圆周率)型杆架设。请回答:(10分)

(1)进线采用单回水平排列,进线高压走廊宽度为多少米?

(2)为了节约高压走廊用地,出线采用那种导线排列方式为最佳?

2006 2004 2003

2000 1999

2000 1999

2000 1999

2005 2004 2003 2001

2000 1999

燃气1、城市选择燃气体制应考虑的因素?

2、我国常用燃气气源有那些,他们分别有哪些气源设施。

3. 使用焦炉煤气,并采用中低压两极管网系统的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一般涉及到那几种燃气气源设施和输配设施(5分)

4、煤气调压站的供气半径以米为宜。

5、城市燃气负荷计算考虑的五部分。

供热

1、根据热能的最终用途,热负荷可以分为、、等三大类。

2、城市燃起负荷计算一般考虑居民生活、工业企业、、用气负荷以及未遇见用

气量等5部分。(2分)

3、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常用热源有和等2种。城市热电厂蒸汽输送距离一般

为公里。(3分)

通信

1、某城市市区用地面积为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为55万人,应设置邮政局所处。(4分)

2、某市市区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万人,应设邮政局所处。(5分)

给水

1、水质性缺水和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在给排水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5分)

2、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类型以及解决方法

3、城市水资源包括那些种类的水(5分)

4、在水资源不足、水质有差异的情况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和建设采用那些措施来维持城市正常活动,满足城市正常发展需要?(5分)

[推荐:①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取水②区域整体供水、③回收利用污水雨水,建雨水贮留系统(中水)、④海水利用、⑤分质供水、⑥尽可能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发挥有限水资源潜力。]

5、城市用水通常分类、、、用水等四种类型,此外还有、及其它未遇见水量。

6、城市取水点上游米至下游米之水域,不得排入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3分)

2006

2004

2003

2000

1999

2006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2003 2000

2006 2004 199排水

1、城市排水体制有几类?各自有什么特点?

2、旧城的合流制可以如何改造?

3、试写出暴雨公式中暴雨强度单位以及暴雨公式主要未知参数及单位(5分)

4、城市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大类,合流制有合流制、合流制、合流制等三种;分流制有分流制、分流制、分流制等三种。

5、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工厂、生活区应有米以上的距离,并设有卫生防护带(2分)

防灾

1、采用什么措施能够实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2、消防站的服务面积,建筑内防火通道的净高和净宽,战时留城人口占总人

口的多少?地震烈度如何确定。

3、一个人口为6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怎么样确定?

4、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5、中等城市防河洪、海潮、防洪和防泥石流的标准为多少?(5分)

6、40万人口的城市防洪标准?防灾规划中的生命线系统包括什么?

7、城市综合防灾应包含哪些内容?(5分)

8、消防站责任区的范围宜为平方公里;消防栓的间距应米。

环卫

1、城市固体废气处理的目标是什么,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哪些?(5分)

2、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有、、、等四大类。

管线综合

1、进行管网综合时,遇到矛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2、常见工程管线有哪些?退让原则。

3、城市工程管线按输送方式分类有哪几种管线?按敷设方式分类有哪几种管线?处理综合布置地下工程管线矛盾的避让原则有哪几条?(5分)

工程系统规划复习

一、数字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1-10KV;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220KV-1KV 工程系统规划近期规划期限为5年,中期为10年,远期为20年电力弹性系数>1:电力工业优先发展

发电厂装机容量(万KW)

变电所的等级:区域性500KV、330KV、220 KV;城市110 KV、66 KV、35 KV、10 KV

火电厂正常输送蒸汽的距离为0.5-1.5KM,一般不超过3.5-4.0KM。输送水距离一般为4-5KM,特殊情况可到10-12KM。

电厂半径1KM为隔离区,人口密度适当。

110-550KV变电所标高在100年一遇洪水位处。35KV变电所标高在50年一遇洪水位处。一次送电电压:500KV、330 KV、220 KV

二次送电电压:110 KV、66 KV、35 KV

高压配电电压:10 KV

低压配电电压:380V/220V

四等级三层次:220-35-10-380;五等级四层次:220-110-35-10-380/220

高压深入市区变电所一次电压220KV、110KV;二次电压直接降为10KV

变电所出线走廊宽度 P66 ,表3-25

一个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2-4台

10KV配电所服务半径250M;户内型,单台变压器容量不超过1000KVA,一般为2台。

容载比:220KV :1.8-1.2;110KV:2.2-2.5

地下电缆安全保护区为电缆线路两侧0.75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的区域

海底电缆保护区为:2浬

在港区哪为:100 M

江河电缆保护区为:100M

中小河流为:50M.

高压走廊宽度:

500KV:60-75M

330KV:35-45M

220KV:30-40M

110KV、66KV:15-25M

35KV:12-20M

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高热值燃气:天然气、油制气、液化石油气 30MJ/Nm3

中热值燃气:干馏煤气 20MJ/Nm3

低热值燃气:气化煤气 12-13MJ/Nm3

液化气居民用户比管道燃气居民用户用气量低10%-15%

城镇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2500-3000MJ/人年,燃气热水器×2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与服务站之间距离不超过10KM

烈度高于9度地震区或宽度<100M低洼沟谷不宜作燃气制气厂

城市燃气输配管道压力分为5级

高压燃气管道:A:0.8

B::0.4

中压燃气管道:A:0.2

B::0.005

低压燃气管道 P<=0.005Mpa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压力分为3级,一级:P<=1.6Mpa; 二级1.6=4.0Mpa 煤气调压站供气半径0.5KM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气站供气规模5000-7000户,不超过1000户,供气半径0.5-1KM

实瓶存储量为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1.5倍,空瓶存储量为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1倍

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一般不超过10 m3

中压管网边长一般2-3KM,低压燃气干管网格的边长为300M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采暖综合热指标:居住区60-67W/ m2

热电厂蒸汽输送距离一般为3-4KM

供热管网最小埋放深度不小于0.3M

采用的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为65o C

供热管网沟底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

供热管网与火车的距离:地上6M,地下1M;与电车距离:地上4.5M,地下0.75M;与汽车:地上3.5M,地下0.7M

供热管网沟底最小坡度0.002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邮政服务网点设置参考值 P139

小区内250户设置公用电话二部,设置电话配线间(室内)一处,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m2

电信局、台、站高程高于设计标准洪水水位0.5米以上。

无线电台址中心距重要军事设施、机场、大型桥梁等的距离不得小于5KM。天线场地边缘距主干铁路不得小于1KM。

利用管道方式的光缆线路子管道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道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电话管道线路管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8m,可适当偏小,但不宜小于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不宜超过1.2m。管道坡度为3‰-4‰,不得小于2.5‰。

直埋电缆、光缆埋深应为0.7-0.9m

架空电话线位置:

1、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皮棉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

电信电缆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1.5m;

2、市话线路不宜与长途载波明线合杆,必要时,市话电缆线路可与三路及以下载波明线线

路合杆;市话电缆应假设在长途导线下部,隔距应不小于0.6m;

3、市话明线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广播架空明线线路合杆架设;

4、市话网中杆路的杆间距离,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可为35-40m,郊区杆距可为45-50m。无线寻呼,对有效辐射功率为1KW的基台而言,服务半径为5-7KM,而在开阔地,同样功率可通达30KM以外。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街道洒水用水量:1-2L/m2,2-3次/日

绿化浇水用水量:1.5-4 L/m2,1-2次/日

汽车冲洗用水量:250-400L/L辆.日(小轿车),400-600L/L辆.日(公共汽车、载重汽车)城镇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用水量的15%-25%计算

近阶段我国城市用水增长速率年均1.5-3%,大城市低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水厂生产区外围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饲养场等

——取水构筑物处水深不小于2.5—3.0m。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输水管间可设置平行的连通管。其管径可与输水管相同或小于20%—30%。

——干管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以上。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拴,管径至少100mm,大城市150—200mm。供给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大于150mm,接户管不应小于20mm。

——平行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800—1000m。

——水管管顶以上的覆土深度,金属管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1.2m。

——室外消防栓间距为120m,距建筑物不小于5m,距车行道不大于2m。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污水处理口位于城市河流下游,特别应在城市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和河滨浴场下游,并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无污水厂也在河流下游,并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生活污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70%—90%。

——道路宽度超过40m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

——污水管道在干燥土壤的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

5m。

——管道地最小覆土深度:冰冻线以上0.15m,平行道下不小于0.7m。起点埋深不小于0.6—0.7m。最大覆土厚度不大于6m,理想覆土厚度1—2m。

——明渠地超高(最高设计水面到渠顶地高度)不小于0.2m。

——从排除地面径流量而言,道路纵坡最好0.3%—6%。街道两旁雨水口的间距一般25—60m。

——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300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0.002;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200mm,设计坡度不小于0.01。

——雨水管最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m。

——截流倍数为1—5,较多用3。

——污水厂与城镇、工厂和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设防护带。

——中水水源量应是中水回用量的110%—115%。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等别核防洪标准

——一般居住区道路防洪标准可取1年,市中心区、工厂区、仓库区河主干道与广场。防涝标准取2年,特别重要地区取3—5年。

——6度以上城市为重点抗震防灾城市,7度为损害震。震级大于5时,就可能造成破坏。——建筑沿街部分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沿接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间距不大于80m。

——消防车道净高净宽都不小于4m,消防路宽不小于3.5m。

——尽端式消防车道回车场不小于15×15m。

——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2000座的会堂。占地3000平米以上的展览馆等,设环形消防车道。

——多层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6m,高层与多层防火间距不小于9m,高层与高层防火间距不小于13米。

——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在成片居住区内按总面积的2%设置人防工程,或按地面建筑纵投资地6%进行安排。——堤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0.5m以上,转弯半径一般为5—8倍地设计水面宽。排洪沟弯道

半径不小于5—10倍地设计水面宽度,安全超高宜采用0.5m左右。

——疏散通道不小于15m,对于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有两条不经过市区地国境公路,间距大于20km。

——接警5分钟后,消防队可到达城市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为4—7平方米。——1.5—5万人的小城镇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小城镇可设1—2处。

——消防站与危险品储运或单位保持200m以上的间距,且要求位于这些设施的上风向或侧方向。

——路宽大于60米,设双侧消防栓。

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

——我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0.6—1.2g ,规划人均指标为0.9—1.4g。环卫车辆可按每5000人一辆估算。

——废物箱设置间隔:商业大街设置间隔25—50m,交通干道50—80m,一般道路80—100m,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按100m设间隔置。

——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m。垃圾压缩站的服务半径为500m。

——小型运转站每0.7—1.0平米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米;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米。

——供居民直接倾倒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米。

——垃圾填埋场的试用期一般为15—20年。

——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的距离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间距750—1000m。新建居住区为300—500m,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

——城镇公厕按2500—3000人设置一座。街巷内的供居民使用的公厕,服务半径为70—100m设置一座。

分类

第一章

1.能源系统:供热、燃气、供电。

2.城市交通工程系统:城市航空交通、水道运输交通(海运、水运)、轨道交通(市际铁

路、城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公路、城市道路系统)。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内交通。

4.供电工程:城市电源工程(电厂、区域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工程(城市输送电网、配

电网)。

5.燃气工程: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线工程。

6.供热工程:供热热源工程、供热管网工程。

7.通信工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

8.给水工程: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9.排水工程: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

10.防灾工程:城市消防工程、城市防洪(潮、汛)工程、城市抗震工程、城市人防工程、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11.规划层次:总体、分区、详细。

第二章

12.工作程序:负荷预测、目标、源、网络设施规划。

第三章

13.规划用电指标: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平均建设用电负荷密度指标、城市建设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

14.电源:城市发电厂、变电所(变换电压、集中电力、分配电力、控制电力流向、调整电

压)。

15.发电厂: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原子能。

16.水利发电厂:堤坝式、引水式、混合式、蒸汽式、径流式。

17.变电所:变压变电所、边流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城市变电所。户外、户内、地下、移

动。

18.电网:放射式(高低压配电网)、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

19.电网敷设:架空、直埋、沟槽、排管、隧道、水下。

第四章

20.燃气、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

21.燃气负荷:民用燃气负荷(居民生活用地负荷、公建用气负荷)、工业燃气负荷、未预

测用气量(管网漏损、未预见的新情况)。

22.气源:煤气制气厂、天然气门站、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煤气发生站、液化石油气气化

站。

23.液化石油气气源: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储存站、储配站、罐瓶站)、气化站和混气站。

24.燃气输配管网形制:一级管网系统(低中压)、二级管网系统(中压A低压、中压B低

压)、三级管网系统、混合管网系统。

第五章

25.供热负荷:室内调节(采暖、供冷、通风)、生活热水(电、燃气、集中供热)、生产用

热(工艺负荷、动力负荷)。

26.热负荷:民用热负荷、工业热负荷(包括职工上下班的生活热水负荷)。季节性热负荷

(室内调温)、全年性热负荷(生活热水、生产用热)。

27.热源:热电厂、锅炉房(区域)、低温核能供热堆、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垃圾焚化

厂。最广泛使用的是:热电厂(包括核能)、锅炉房。

28.锅炉房:热水锅炉房、蒸汽锅炉房。

29.工业余热:高温气余热、冷却水和冷却汽余热、废水废气的余热、高温炉渣和高温产品

的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煤气的载热性余热。

30.供热管网组成:热源至热力站(在三联供热系统中是冷却站)、热力站至用户之间的管

道、管道附件和管道支座。

31.热网分类:区域式和统一式(热源和管网之间的关系)。蒸汽管网、热水管网、混合式

管网(输送的介质)。枝状管网、环状管网(平面布置类型)。开式和闭式(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单管制、双管制、多管制(敷设的管道数)。

32.供热管网的形制选择:一级管网(热源到热力点)、二级管网(热力点至用户)

33.敷设方式: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有沟、无沟)。

34.热力站:换热站、热力分配站(根据功能)。水---水换热的热力站、汽---水换热的热力

站(热网介质)。工业热力站、民用热力站(服务对象不同)。用户热力站、集中热力站、区域热力站(位置与服务范围)。

第六章

35.电话需求量:电话用户、电话设备容量。

36.城市邮政局:市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邮政所。

37.城市有线通信线路使用功能系统:长途电话、市内电话、郊区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

播、计算机信息网络、社区治安保卫监控系统、特殊用途通讯。

38.城市有线通信线路材料:光阡光缆、电缆和金属明线。

39.敷设:管道、直埋、架空、水底。

40.电话线路规划:管道路由选择、管道位置、利用管道方式的光缆路线、管道于其它地下

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管道埋设深度、电话管道、管群组合。

第七章

41.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此外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

其他未预见水量。

42.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自由开发阶段、水资源基本平衡到制约开发阶段、综合开发利用

水资源阶段。

43.水源: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气压水源(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

44.解决缺水的对策:尽可能的利用当地水源资源、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引水、采用区域整

体供水、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海水淡化、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分质供水。

45.配水工程:配水厂、配水管网。

46.给水工程系统: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分压)给水系统、循环和循序给

水系统、区域性给水系统。

47.取水工程:给水水源选择、取水构筑物的规划设计。

48.输配水系统:输水管道、输水管网、泵站、水塔、水池。

49.输水管:重力管(明暗管)、压力管。

50.管网: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楼户管(进户管)。树状管、环状管。

51.泵站:一级泵站(水源----净水建筑物)、二级泵站(净水厂----用户)、加压泵站、调节

泵站。

第八章城市排水

1.排水: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雨水(雨水、冰雪融化水、冲洗街道水)

2.排水方式:合流制和分流制

1)合流制

直排式——造价低但不宜采用

截流制——溢流污染,用于老城改建

采用合流制的情况:附近有水量充沛的河流或近海、发展受到限制的小城市,街道宽、地下设施多、修雨污管道困难的情况;雨水少、废水全部处理的地区

2)分流制

完全——初期雨水污染,适于新城和新建工矿企业

不完全——无完整雨水系统,投资省,适于地形有健全的明渠水西

3.排水体制选择要考虑: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近远期协调,施工管理

4.排水工程系统——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口

5.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室内、外污水管道系统、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出水口

6.排水工程系统布置(217页)

正交式布置;截流式布置;平行式布置;分区式布置;分散式布置;环绕式布置;区域性布置形式。

7.排水系统形式

1)分散布置——较大城市,布局分散,地形变化大

2)集中布置

8.污水出路——排入水体或土壤;灌溉农田;重复利用

9.排放方式

1)重力流——较大管径,埋设深,必要坡度,开挖面积大,费用高

2)压力流——?

10.污水系统——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

11.污水干管布置方式

平行式——坡度大,减少埋深,避免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利条件

正交式——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而主干管和等高线平行,与上相反。适应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

12.污水支管布置方式

底边式;围坊式;穿坊式。(具体见222,笔记上没有)

13.污水管道衔接方式——水面平接、管顶平接(通常采用)、管地平接

14.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15.排水区——自排区和强排区

16.雨水出口——分散式和集中式

17.排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河流系统;污泥系统

18.雨水口——边沟式雨水口;侧面式雨水口;联合式雨水口

19.污水处理(254页)

一级处理——物理法

二级处理——生物法

三级处理——物理法和化学法

20.中水水源——冷却水,淋浴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

21.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城市中水系统

——中水原水系统;中水处理系统;中水供水系统

第九章城市防灾

1.城市灾害:

自然灾害——气象、海洋、洪水、地质

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交通事故、流行病、光环境恶化

又分为主灾和次生灾害

2.城市灾害特点:高频度、群发性;高度扩张性;高灾损失特点;区域性

3.我国防灾特点:城市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状况差;设防标准低;社会防灾观念差4.减灾:1)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2)减少或减轻灾害发生后的损失

5.城市防灾内容:监测、预报、防护、抗御、救援、灾后恢复重建

6.城市防灾措施:(262页)

政策性防灾措施——城市总体和各部门的发展计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建立完善工程性防灾措施——防灾设施和机构,防护工程措施

7.防灾体系

灾前的防灾减灾工作;应急性防灾工作;灾时抗救工作;灾后工作

8.综合防灾(265)

加强区域减灾和防灾协作

合理选择和调整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地防灾性能

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9.防洪对策

1)以蓄为主。——水土保持;水库蓄洪和滞洪

2)以俳为主——修筑提防;整治河道(逢湾截角、逢正抽心)

防洪标准:设计(正常)一级标准与设计,校核(非常运用)二级标准

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提防、排洪沟渠、防洪闸、排洪设施

10.抗震对策

1)建构筑物的抗震处理(场地选择、长宽比、部件连接、降低重心、减轻自重)

2)地震的震前预报(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

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271建议详看)

11.消防对策

1)城市的防火布局(防火设施布局、通道、旧区改造、消防设施(273建议详看)

2)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

3)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12.地震

按发生的原因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按震源距离地表的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按所在地距离振中的距离可以分为地方性地震、近地震、远地震、很远地震

13.人防设施

指挥通讯工事;医疗救护工事;专业队伍工事;后勤保障工事;人员掩蔽工事;人防疏散工事

第十章环卫

1.固体废弃物

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

2.垃圾收集——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质量

4.垃圾处理的目标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安全化、稳定化)

5.垃圾处理技术

自然堆存、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

第十一章管线综合

1.压力管线和重力自流管线(输送方式)

地埋、地铺、架空(敷设方式)

可湾区和不易弯曲管线

2.地埋管线埋深取决于——有水的管道和含有水的管道在寒冷的天气是否怕冰冻;土壤冰冻的深度

3.七通一平——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热能燃气,道路畅通,场地平整

4.避让原则

压力管让重力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分支管让主干管;临时管让永久管;工程量小得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易检修的维护方便的让不宜维护的。

计算(材料不全,符号公式复杂,某些输入有困难,已标明页码。建议详看)

供电系统

1.负荷预测P42-P48

电力弹性系数P46

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平均日负荷率×日不平衡负荷率×季不平衡负荷率×8760

2.城网最大负荷预测=年供电量/年综合最大负荷小时数

3.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建筑最大负荷/建筑面积)×10KV配电室的同时系数

4.容载比=容量/负荷

燃气系统

1.华白数P80

月不均匀系数、日不均匀系数、小时不均匀系数(P84 P85)

分项相加法、比例估算法(P86 P87)`

燃气供气规模由最大月平均日决定(86页4-7)

管网高峰小时用气量确定(86页4-8)

煤气厂按一般月平均日决定

裂解制气、水煤气按计算月平均日决定

液化石油气的计算公式(91页4-13)

负荷预测

房屋

通风

热水

空调

热源系统

1.工业用热+生活用热平均热负荷/0.6]*热化系数(负荷越稳定热化系数越低)

2.管径计算(131页5-11、12)

邮政需求量

1.预测

发展态势延伸预测法;单因子相关系数预测法;综合因子相关系数预测法

2.电话需求量预测

简易相关预测法;国际上推测的预测公式;社会需求调查法;单耗指标套算法

单耗指标套算法——住宅一户一部(按每户3.5人、每户60-80平方米计算),非住宅电话占住宅电话的1/3;电话局站设备的占有率(实装率)近期为50%,中期为80%,远期为85%。电话出局管道孔数为设备容量的1.5倍,出局电缆的线对数平均为1200-1800对;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占的终期设备容量1-2万门。3.邮政局所计算

人口密度———服务半径———数量=城市面积/服务半径

用水量预测

1.预测

人均综合指标法

单位用地指标法

线性回归法

年递增率法——预测其不能过长

生长曲线法——关键是确定用水量的上限值

生产函数法

城市发展增量法——用于近期预测

分类加合法

2.用水量的变化

日变化系数K=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时变化系数K=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最大日平均时用水量

3.管径的计算(205页中)

雨污系统

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229页中)

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238页上)

降雨强度=降雨量(mm)/降雨历时(min)

降雨体积(l/(s*10000平方米))=166.7*降雨强度

3.暴雨公式、集水时间、径流系数(238页)

4.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Q=q*F*径流系数

5.截流合流排水管渠水力计算(247-248页)

四.规划

五.其它

道路的走向、纵坡、标高确定须与其他工程系统统筹考虑。

道路路幅宽度横断面形式除满足交通需求外,还要满足各种工程管线水平敷设的安全距离,防灾疏散的安全距离等要求。

飞机场周边一定范围,禁止、限制布置强磁场电力设施、其他无线电通信设施。

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各种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各项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结合……现状,合理确定……规模,确定各设施位置,制定保护措施。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概念: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特点:逻辑实体、智力产品,制造即拷贝2无磨损和老化,不遵循“浴盆曲 线”,但存在退化问题3尚未摆脱手工方式,软件移植的需要,复杂(问题复杂性/ 程序结构复杂性),软件开发的性质如成本、进度、质量等难以估计控制,维护困难,可复用性软件分类:按功能: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2按工作方式:实时处理/分时/交互/批处理3按服务对象:项目 / 产品(定制 / 通用)4按失效影响:关键/ 非关键5规模: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失控,维护代价高2用户不满意3软件 质量不可靠4软件不可维护 5无文档资料6 计算机系统中软件成本比重加大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不能满足要求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2人类智力的局限性3协同工作的困难性4缺乏方法学和工具5用户描述不精确、二义、遗漏,双方理解有偏差缓解软件危机的途径组织管理、协同配合的工程2软件工程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3软件工具 软件工程的三要素1过程:管理部分2方法:技术手段3工具:自动或半自 动地支持软件的开发和管理三要素的关系:相互关联与支持 软件生命周期: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集成测试-确认 测试-使用与维护-退役 软件开发和测试活动之间的关系软件 开发和软件测试都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开发产物 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是贯穿于整个开发流程了,而不是在编码完成才开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 作,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最终得到软件产品优点是使用时间最长、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开发模型2是其他一些开发模型的基础3当前一阶段完成后,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缺点不能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2到最后阶段才能得到可运行的软件版本适用场合:对于规模较小,软件需求较为稳定的项目,采用模型能够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演化模型(原型模型)演化模型是一种全局的软件(或产品) 生存周期模型。属于 迭代开发方法。该模型可以表示为:第一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第二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优点:1支持需求的动态变化2有助于获取用户需求,便于用户对需求的理解3尽早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缺点1需要为系统的每个新版本交付文档,不划算2新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系统结构退化,变更成本上升3不支持风险分析 螺旋模型1将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进行有机结合2增加风险分析步骤优点1支持 需求的动态变化2有助于获取用户需求,便于用户对需求的理解3尽早发现软件中的错误4支持风险分析,可降低或者尽早消除软件开发风险5适合于需求动态变化、开发风险较大的系统缺点建设周期长适用场合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喷泉模型:软件复用与生命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集成,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 方法优点1软件系统可维护性较好2各阶段相互重叠,表明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各阶段间的交叉和无缝过渡3整个模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包括一个阶段内部的迭代和跨阶段的迭代4模型具有增量开发特性,即能做到“分析一点、设计一点、实现一点,测试一点”,使相关功能随之加入到演化的系统中5模型由对象驱动,对象是各阶段活动的主体,也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6该模型很自然地支持软部件的重用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OO 为什么好oo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入手,运用人类的 自然思维方式来构造软件系统,而传统的结构化方法从功能入手和信息工程化方法从信息入手。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把一切都看成是对象。OO 方法用类和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对象对应问题域中的事物,其属性与操作刻画了事物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聚合关系、消息和关联如实地表达了问题域中事物之间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1)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建立软件系统,强调直接以问题域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系统中的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这可以使系统直接映射问题域,保持问题域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对象) (2)用对象的属性表示事物的状态特征;用对象的操作表示事物的动态特征(属性与操作)(3)对象的属性与操作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不可分的实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封装)(4)对事物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归为一类,类是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它的类的一个实例(分类)(5)复杂的对象可以用简单的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聚集:一个(较复杂的)对象由其他若干(较简单的)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称较复杂的对象为聚集,称较简单的对象为成分,称这种关系为聚集)(6)通过在不同程度上运用抽象的原则,可以得到较一般的类和较特殊的类。特殊类继承一般类的属性与操作,从而简化系统的构造过程及其文档,有利于复用(继承:特殊类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7) 类具有封闭性,把内部的属性和服务隐藏起来,只有公共的服务对外是可见的(类的封闭性)(8) 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讯,以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消息)(9) 通过关联表达类之间的静态关系(关联)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分解,直至系统的所有模块都小 到易于掌握为止 抽象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而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做法叫抽象。 过程抽象:将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动作序列抽象为一个函数名和参数表(模块)例: 比较字符串: int Compare (CString, CString)。数据抽象:将诸多数据对象的定义(描述)抽象为一个数据类型名,以后可通过该数据类型名来定义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对象例:Eg: 1, 2, 3,—>Integer ;软件工程书;人工智能书—>书类 封装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 细节。只是向外部提供接口,降低了对象间的耦合度使对象能够集中完整地描述并对应一个具体事物。意义:体现了独立性,使对象外部不能随意存取对象的内部数据,使其所含的信息对那些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不可访问。对象的内部的修改对外部的影响很小,减少了修改引起的“波动效应”。公开静态的、不变的操作,而把动态的、易变的信息隐藏起来。 模块化将一个软件划分为一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部件,每个部件称为一个模 块;当把所有的模块组装在一起时,便可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模块化:模块化体现了“分而治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模块化的目的①进行功能分解,把复杂的大的功能划分成简单的小的子功能,尽量降低每个模块的成本。②尽量使每个模块间的接口不能太多,太多会使接口成本增加。兼顾二者可取得最佳的划分状态,确保软件总成本最低模块设计原则1信息隐藏2高内聚度(强)3低耦合度(松)什么是信息隐藏(1)模块应该设计得使其所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那些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不可访问(2)模块之间仅仅交换那些为完成系统功能所必须交换的信息信息隐藏的优点(1)支持模块的并行开发(设计和编码)(2)模块的独立性更好(3)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4)便于测试和维护,减少修改影响向外传播的范围模块化、信息隐藏,局部化是什么关系局部化与信息隐藏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局部化就是指将一些使用上密切相关的元素尽可能放在一起。对一个模块来说,局部化是期望模块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是在模块内部定义的。因此,局部化意味着减少模块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模块之间的信息隐藏。在软件测试和维护期间经常需要修改一些模块的内容。信息隐藏和局部化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联系,使得在修改一个模块时对其他模块的影响降到最低。“隐藏”的意思是,有效的模块化通过定义一组相互独立的模块来

系统工程测试题

系统工程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系统的不确定性越大,则系统的熵越。 2.系统分析的要素包 括、、、、。 3.系统功能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分类、系统功能整理以及系统功能设计评价等四个方面。 4.可靠性是指产品、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完成的能力。 5.从系统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可将系统分为系统和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钱学森教授提出,系统工程是一门()。 A.经济控制的技术 B.组织管理的技术 C.现代工程技术 D.控制分析和设计的技术 2.霍尔三维结构是指时间维、逻辑维和()。 A.知识维 B.资源维 C.方法维 D.能力维 3.在互为因果的两个系统中,若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却抑制原因,则称之为()。 A.正反馈 B.负反馈 C.正相关 D.负相 关 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A.学习和比较 B.系统化 C.满意化 D.最优化 5.熵函数在()分布下取得最大值。 A. 负指数 B.等概率 C.泊松 D.正 态 6.系统的整体属性总是()其各子系统在孤立状态时的属性之和。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等于

7.不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是()。 A.开放系统 B.动态系统 C. 封闭系统 D. 静态系统 8.()是指定性表示的希望系统要达到的状态。 A.指标 B.标准 C.目的 D.目标 9.系统工程是以()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企业 C.组织 D.系统 10.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并予以转换,产生另一种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能力,或者说系统与()相互作用的能力。 A.部要素 B.外部环境 C.研究对象 D.目前状态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其理论概括程度的高低或与实践领域相距的远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A.系统科学的哲学思想 B.系统科学的技术科学 C.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D.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 E.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 2. 从系统的形成原因来看,可将系统分为()。 A.自然系统 B.社会系统 C.人造系统 D.无机系统 E.概念系 统 3. 从系统组成要素的属性来看,可将系统分为()。 A.物质系统 B.信息系统 C.概念系统 D.实体系统 E.生物系 统 4.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子系统)之间在()上的联系方式。 A.空间 B.时间 C.质量 D.数 量 E.总体 5.系统结构在整体上的特点是()。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知识讲解

一、名词解释(15分) 安全系统工程|事故|安全检查表|鱼刺图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 二、选择题(5分) 1.事件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事件树是从决策论中的 引申而来的。 A.决策树 B.流程图 C.可靠性图 D.图论 2.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A.非门 B.或门 C.与或门 D.与门 ? 3.某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Pl={Xl,X2,X4},P2={Xl,X2,X5},P3={Xl,X3,X6},P4={Xl,X3,X7},则结构重要程度为。 A.I(1)>I(2)=I(3)>I(4)=I(5) B.I(1)>I(2)<I(3)>I(4)=I(5) C.I(1)>I(2)>I(3)<I(4)=I(5) D.I(3)>I(2)<I(1)>I(4)=I(5) 4.在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的是 A.结构重要度 B.临界重要度 C.概率重要度 D.最小割集 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分析步骤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它们分别是:危险性_______,危险性________和危险性控制对策。 A.分析、评价 B.辨识、分析 C.分级、评价 D.辨识、分级 三、填空题(10分) 1、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其核心内容是________。 2、4M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故树作图时,常用的图形符号有三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符号和________ 符号。 4、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_____________,最小割集数越多,系统的 _____________,最小径集代表系统的 _____________,最小径集数越多,系统的_____________。 5.在管理失误和风险树中,由于管理疏忽造成管理工作失误和差错,从而导致事故的因素属于 因素。 6.SCL的中文含义是____ _________,SCL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四、简答题(30分) 1、我国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那几种? 2、说明事故法则的概念,它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分析其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3、简述马尔柯夫过程(Markov Process)? 4、如何绘制成功树?并举例说明。 5、画出MORT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分支代表含义? 6、FMEA与FTA方法的区别? 五、计算与综合题(40分) 1、如图所示系统由一个水泵和三个阀门串并联而成,且已知A、B、C、D的可靠度分别为qA=0.95, qB=qC=qD=0.9, ?试绘制出该系统的事件树图; ?求出成功和失败的概率; ?叙述成功启动的过程。

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空*1分=20分) 1、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 2、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可使用_系统调用(或程序接口、编程接口) __接口来请求 操作系统服务。 3、进程在内存中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就绪、执行、阻塞。 4、进程同步机制应遵循的4条准则是: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 等待_。 5、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也不可并发执行的原子操作称为_原语(或原子操作)。 6、在FCFS调度中,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 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带权周转时间(即响应比)是_3_ o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若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变为先 来先服务(或FCFS —调度算法。 9、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是用来指出进程的逻辑页号与内存物理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已知某页式管理中页长为2KB/页,逻辑地址为2500处有一条指令,问:该指令的页号为_匚_,页内地址为452 o 11、按存取控制属性分类,可将文件分为只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_三类。 12、操作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_、用户接口。 13、设A进程正在执行,突然被更高优先权的B进程抢占了CPU,则A进程应转入_就绪__队列。 14、在记录型信号量中,某进程在执行一 Signal (或V)一原语时可能会唤醒 另一个阻塞进程(用英文标识符作答)。 15、页式存储管理中,记录逻辑页号到物理块号映射关系的数据结构称为一页_ 表,该表的长度是由进程大小和_页面大小(或页长)_共同决定的。 16、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它的进程控制块(或PCB )存在,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 是它的I作业控制块(或JCB )存在。 17、进程运行时因为时间片到而转向_就绪_态,因等待事件或资源而转向_阻塞_ ^态。 18、若无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则_就绪_队列必为空。 19、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地址结构由页号P和位移量W组成,地址转换时页号P 与页 表长度L进行比较,如果P_大于等于(或三)_L,则产生越界中断。 20、抢占式调度的开销比非抢占式调度的开销大, 21、某页式存储系统中,地址结构的第0到11位表示页内偏移量,第12到15 位表示页号,则进程的页长为_4_KB,最多允许有_16—页。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1、下列哪一模型是软件的基础模型 A.瀑布模型 B.快速原型 C.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2、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对独立 B.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连续 C.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关性 D.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相对独立 3、下列哪个办法不属于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之一 A.采用软件工程的解决途径 B.研制新一代智能计算机 C.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 D.大力扶持软件企业 4、下列哪个不属于软件工程的内涵之一 A.扶持培养软件高手的学院 B.开发既可靠又能有效运行的软件 C.应用完善的科学与工程原理 D.经济地开发软件 5.造成大型软件开发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 A.开发人员缺乏足够的开发经验 B.项目开发进度不合理 C.软件系统的复杂性 D.对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 6.软件会逐渐退化而不会磨损,其原因在于 A.软件备件很难订购 B.不断的变更使组件接口之间引起错误 C.软件错误在经常使用之后会逐渐增加 D.软件通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修改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化 B.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 C.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开发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D.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 8.Ariane 5火箭发射失败的事例告诉我们 A.(2)软件后备系统可以通过复制生成 B.(3)软件重用必须重新进行系统论证和系统测试 C. 选项(1)和(3) D.(1)系统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软件采集数据的精度、范围和对系统的控制

9.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软件本身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B.软件工具落后。 C.软件生产能力不足。 D.对软件的认识不够。 10.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软件质量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B.软件质量是由产品的功能、性能、易用性等外在特性决定的。 C.运行正确的软件就是高质量的软件。 D.软件产品质量越高越好,最理想的情况是达到“零缺陷”。 11、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哪几项? 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道德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 12、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帮助()正确地作出是否投资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 A.系统分析员 B.客户组织的负责人 C.项目经理 D.软件开发人员 13、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 A.开发成本 B.运行费用 C.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D.系统使用寿命 14、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定义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A.错 B.正确 15、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需要的时间长短和所研究系统的规模关系不大。 A. 正确 B.错误 16、把可行性研究各个步骤的工作结果写成清晰的文档,请用户、客户组织的负责人及评审组审查,以决定是否继续这项工程及是否接受分析员推荐的方案。 A.正确 B.错误 17、结构化分析方法遵守的准则之一——定义软件需要完成的功能,需要建立的模型是 A.功能模型 B.数据模型 C.行为模型 D.动态模型 1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数据字典的作用。 A.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统一认识 B.为需求分析阶段定义各类条目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附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题型 一、简答题,共40分(其中包括5个小题,每个小题8分);二、基本知识(包括计算、分析 题),一般为35分;三、综合应用,一般为25分。 一、简答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4)安全标准:约定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 (5)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 (6)径集:在事故树中,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也称通集或路集。 (7)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由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风险率:风险发生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之间的乘积。 (9)权重:权重是表征子准则或因素对总准则或总目标影响或作用大小的量化值。 (10)稀少事件:稀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对它们很难用直接观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它们不但“百年不遇”,而且“不重复”。 (11)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12)故障:故障就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 2. FMECA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1)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大学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五、简答题 1.层次图和层次方框图之间区别何在?P92 ①层次图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层次方框图描绘数据结构 ②层次图中方框代表一个功能模块,层次方框图方框代表数据的子集或数据元素 ③层次图中连线表示模块间调用关系,层次方框图连线表示组成关系。 2.2、软件设计过程中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P85 参考答案: (1)、采用模块化原理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不仅容易设计,也容易阅读和理解; (2)、模块化使软件容易测试和调试,因而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3)、模块化可以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 (4)、模块化有助于开发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3.用某种软件复杂性度量算法来度量不同类型的程序时。得出的度量值是否真正反映了它们的复杂性? 如果对同类型的程序进行度量,其结果是否就比较有价值? 参考答案: 开发规模相同,但复杂性不同的软件,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软件复杂性度量的方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度量任一软件的复杂性,某一种度量方法只偏重于某一方面。所以,用某种软件复杂性来度量不同类型的程序,所得到的度量值不一定真正反映它们的复杂性。但对同一类里的程序,按某种视点来度量它们的复杂性,其结果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4.数据流图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成分? 参考答案: 数据流图可以用来抽象地表示系统或软件。它从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同时可以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表示内容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和功能细节。因此,数据流图既提供了功能建模的机制.也提供了信息流建模的机制,从而可以建立起系统或软件的功能模型。 基本成分有:数据原点/终点数据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 5.常用的估算软件规模的方法有哪些?试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代码行技术的优点,容易计算,缺点是太片面,因为源程序只是软件配置的很少一部分,不同语言实现同一个软件所需的代码行数不同; 功能点数的特点:与编程语言无关,但是判断信息域复杂性级别和技术因素的影响程度时,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因素。 6.CMM的全称是什么?其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要对CMM进行分级?P321 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是由于管理软件过程的方法不当引起的,即使是应用新的软件技术,也不会自动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质量。能力成熟度模型有助于软件开发机构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成熟的软件过程。改进后的软件过程将有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使更多的软件项目免受时间和费用超支之苦。 ······························································································· 3分 对于任何软件开发机构的软件过程的改进都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的改进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彻底革命。CMM将软件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分为5个等级,用于测量软件机构的软件过程成熟度和评价其软件过程能力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答: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具体地讲,这组活动包括:①标志变化,②控制辩化,③确保适当地实现变化,④向需要指导这类信息的人报告变化。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可以使软件变更所产生的错误达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过程是对原料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变换,使其性质发生预期变化,以下哪个不属 于过程的范畴() A.烃类分离 B.烃类裂解 C.不锈钢棒加工成螺栓 D.海水晒盐 2.某换热系统,当I1=0时,温度区间之间的最小传热负荷为-200kW,最后一个温度区间输出负荷为60kW,则该系统的最小加热负荷和最小冷却负荷是多少kW?() A.0,60 B.200,60 C.200,260 D.0,260 3.输送剧毒介质管道的管材质量证明书应有()检测结果,否则应进行补项试验。 A.外观 B.磁粉 C.厚度 D.超声 4.正常生产时,工程师不能选择哪个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A.设备操作压力 B.反应器温度 C.塔的进料位置

D.泵的输入功率 5.计算机是利用哪一种图来识别过程系统的结构信息() A.原则流程图 B.节点-边有向图 C.方框图 D.以上3种图形均可 6.在对炼油厂进行生产计划优化时,下面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约束条件包括各设备的物料平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供求量等 B.一股物料分成多股去向不同的设备时每个去向都必须设置为变量 C.在目标函数中,数值是固定值的变量可以忽略,只保留可变变量,不会对最优解产生影响 D.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的选定的独立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7.换热网络中有一股热流热容流率为4kW/K,温度从180→80℃;另一股冷流热容流率为2kW/K,温度从80→160℃;系统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为20℃,这两股物流的最大可交换热量是多少kW?热量富裕的物流换热开始或者结束的温度点是多少℃?() A.160,140 B.320,100 C.100,160 D.120,160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整理版本

操作系统复习 第一章概述 1、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及基本功能; 2、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章进程管理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运行); 2、进程的概念、特征、基本状态及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3、PCB的概念、前趋图与进程图; 4、原语的概念及进程控制原语的种类; 5、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概念、临界资源与临界区的概念; 6、信号量及其应用; 7、线程的概念及种类、引入线程的目的;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的层次与作用; 2、常用调度算法及计算; 3、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5、银行家算法及计算; 第四章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目的及功能; 2、重定位的概念及方法; 3、内碎片与外碎片; 4、常用分区分配算法及对应的空闲区排列方式; 5、基本分页(分段、段页式)的概念、页(段)表的作用、地址变换; 6、分页与分段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 7、快表的作用、内存访问时间的计算; 8、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关键技术; 9、页面置换算法、缺页率计算、LRU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抖动、Belady异常、缺页中断;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任务、功能及目标; 2、I/O设备的分类,设备、控制器及通道的关系; 3、通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I/O控制方式及推动发展的因素、各自适用的场合及设备类型; 5、缓冲区的概念、分类及引入目的; 6、I/O软件的层次、各层主要功能、设备独立性的概念; 7、SPOOLING技术的概念、作用及SPOOLING系统的组成; 8、磁盘访问过程及访问时间的确定、块号与柱面、磁道、扇区号的对应关系、磁盘调度算法及其计算;扇区的优化;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的组成、功能; 2、打开、关闭操作的目的; 3、文件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分类; 4、FAT表的作用、FAT表大小的计算;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去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软件危机的定义: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如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等的严重问题我们称之为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有哪些基本的思想:a.推迟实现的观点b.逐步求精的观点c.分解与抽象的观点d.信息隐蔽的观点e.质量保证的观点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 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 XP)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是敏捷软件开发中最富有成效的几种方法学之一。它的的核心有四个要点:交流、简单、反馈、勇气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项开发活动的流程用一个合理的框架——开发模型来规范描述,这就是软件过程模型,或者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需求分类: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领域需求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 结构图(Structure Chart ,SC) 面向对象的一些概念:类是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实例是类的具体化。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消息是指对象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数据流类型:变换型数据流、事务型数据流、混合型数据流 Jackson图:Jackson图是Jackson方法分析和设计最有效的表达手段,用它既可以描述问题的数据结构,也可以描述软件的程序结构。Jackson图的优点是便于表示层次结构,利于结构自顶向下分解,形象直观,可读性好。Jackson方法用某种形式的伪码给出程序的过程性描述。伪码一般采用结构化形式的英语描述,例如,用”select”语句描述选择结构,用”until”或”while”语句描述重复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关联、泛化、聚集 软件设计的三类活动:软件设计的第一类活动是软件结构设计,也称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或高层设计。第二类活动是软件详细设计,也称为(模块)过程设计或底层设计。第三类活动是设计测试。 软件模块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分解、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 软件模块化设计的定义:把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全部功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子功能,所有的这些模块以某种结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 模块独立性的定义及控制标准:模块独立性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概念的直接结果,也是判断模块化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模块独立性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即模块自身的内聚和模块之间的耦合。 内聚性、耦合性和抽象的定义:内聚性是从功能的角度对模块内部聚合能力的量度,耦合性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抽象是一种从一般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它要求我们集中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而非具体细节或具体实现。 信息隐蔽定义:每个模块对其他所有模块都隐蔽自己的设计决策,也就是说,模块应该详细说明且精心设计以求在某个模块中包含的信息不被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访问。 按耦合度从低到高依次有7种耦合方式:a.非直接耦合(独立运行)b.数据耦合(用参数表传递简单数据)c.标记耦合(传递数据结构或者一部分)d.控制耦合(传递的信息包括控制模块的信息)e.外部耦合(模块与软件之外的环境有关)f.公共耦合(多个模块引用同一全局的数据区)g.内容耦合(访问内部数据,代码重叠或者多个入口)按内聚度从低到高依次有7种内聚种类:a.偶然内聚(模块完成的多个任务,任务之间的关系松散)b.逻辑内聚(模块完成逻辑相关的一组任务)c.瞬时内聚(模块的所有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执行)d.过程内聚(模块的处理元素相关而且按照特定的次序执行)e.通信内聚(模块的所有元素集中在一个数据结构区域上)顺序内聚(模块的处理元素相关,必须顺序执行)f.功能内聚(模块完成单一的功能,各个部分协调工作,而且不可缺少)结构化设计方法(SD)是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细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软件维护类型及对应方向的维护: 纠错性维护:对在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在软件投入使用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测试、诊断、定位、纠错以及验证、修改的回归测试过程。纠错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21% 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新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

(完整版)《安全系统工程》考试试题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 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其核心内容是系统安全分析。 2、4M 因素指 人 、 物 、 管理 、 环境 。 3、事故树作图时,常用的图形符号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事件 符号、 逻辑门 符号和 转移 符号。 4、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 危险性 ,最小割集数越多,系统的 危险性越大 ,最小径集代表系统的 安全性 ,最小径集数越多,系统的 安全性越高 。 5.在管理失误和风险树中,由于管理疏忽造成管理工作失误和差错,从而导致事故的因素属于 特殊控制(S 分支) 因素。 二.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安全系统工程(4分) 答: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在安全工程技术领域里,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技术方法和数学方法,识别、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使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系统最优化安全状态。 2、事故(4分) 答: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违背的,迫使其有目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单位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序号______ ……………………………………密……………………………封………………………………线…………………………..

3、安全检查表(4分) 答:安全检查表是用于查明某一特定作业活动或设备的安全状况,以表格的形式预先拟定好的问题清单,做为实施时的蓝本。 4、鱼刺图分析法(4分) 答:系统中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所构成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采用简明文字和线条加以全面表示的方法称为因果分析法。 5、预先危险性分析(4分) 答:所谓预先危险性分析是指,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作宏观的概略的分析。 三、选择题(4*5=20分) 1、A 2、B 3、A 4、A 5、D 四、简答题(5*8=40分) 1、我国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那几种?(8分) 答:有事件树、事故树、故障类型影响、安全检查表、因果分析法、事故比重图、事故趋势图、事故控制图、主次图等 2、说明事故法则的概念,它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分析其在安 全工作中的应用。(8分) 答:事故法则,常称为300:29:1法则,它是一种事故统计规律, 表明了1 次死亡和29次轻伤是包含在330次事件中,揭示了严重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系统安全工程 一、选择题 1 ?事故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从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 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 A .结果、原因B.原因、结果 C.初始、最终 D.下、上 答案:A 2. 事故树分析时要确定顶事件。所谓顶事件,是指事故树中唯一的、位于顶层的、只 是逻辑门的_________ 的事件。 A .中间 B .输入C.输出D .无关 答案:C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时,要将待分析的事故对象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 A .基本 B .顶C.中间D .特殊 答案:B 4. 在事故树中,导致其他事故发生、只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任何逻辑门的 输出事件的事件,称为________ 。 A .基本事件 B .中间事件C.顶事件 D .底事件 答案:A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1和B2同时发生才会引起事件A的发生,反之,有一个不发生,A也不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 .非门 B .或门C.与或门D .与门 答案:D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 .非门 B .或门C.与或门D .与门 答案:B 7. 在事故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共同发生可导致顶事件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 称为事故树的__________ 。 A .径集 B .割集C.最小割集 D .最小径集 答案:B &在事故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则导致顶事件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事故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径集 B .割集C.最小割集 D .最小径集 答案:A 9. 在事故树分析中,已知事故树的某个径集,在此径集中去掉任意一个基本事件后, 就不再是径集(即剩余的基本事件不发生不一定导致顶事件不发生),则这个径集被称 为_____ 。 A .径集 B .割集C.最小割集 D .最小径集 答案:D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应用道化学公司(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值。 A .工艺 B .设备C.物质D .单元 答案:C 11. 在火灾爆炸指数法中,物质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中其潜在能 量释放速率的度量,被称为__________ 。 A .物质系数 B .爆炸指数C.工艺系数 D .物质危险 答案:A 12. 火灾爆炸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F&EI)作为评价化工工艺过程、生产装置及储罐等的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2.2 作业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2.9 为什么说分时系统没有作业的概念? 答:因为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得到的时间片有限,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信息直接输入到内存工作区中和其它程序一起抢占系统资源投入执行,而不必进入外存输入井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择。因此,分时系统没有作业控制表,也没有作业调度程序。 3.1 PCB表(运行队列只有一个) 3.2 一个概念可再入程序(纯代码,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 3.3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运行的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就绪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等待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答:在单处理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最多为1个,最少0个;就绪进程最多N-1个,最少0个;处于阻塞的进程最多N个,最少0个。

3.4 有没有这样的状态转换,为什么? 等待—运行;就绪—等待 答:没有等待到运行,只能等待 就绪;也没有就绪到等待,只能运行—>等待3.5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答:就绪到运行 3.6 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 3.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8 读者写着问题 3.9 已知一个求值公式(A2+3B)/(B+4A),若A、B已赋值,试画出该公式求值过程的前趋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3.10 在单处理机的分时系统中,分配给进程P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进行切换,结果调度到的仍然是P。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吗?如果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有可能。例如,若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后,被迫回到就绪队列时,就绪队列为空,这样进程P就是就绪队列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选中的进程必定是P。又如在按优先级调度的程序中,就绪对列按进程的优先级排列,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之后回到就绪队列时,若其优先级高于当前就绪队列中的其他进程,那么再次被调度。 3.11 设有一个发送者进程和一个接收者进程,其流程图如图所示。S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信号量,mutex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试问流程图中的A、B、C、D四个框中应填写什么?假定缓冲区有无限多个,s和mutex的初值应为多少? A:P(mutex) B:V(mutex) C:P(s) D:P(mutex) s=0,mutex=1 发送者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