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影响分析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影响分析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影响分析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影响分析

王俊1, 李键庸1, 周新春1

(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 201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过程频繁、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流域内大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严重的洪水,洪水发生的范围广,局部地区洪水量级大。2010年是否为继1998年后长江流域又一次出现流域性的大洪水?另外,三峡水库7月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70000m3/s,其间三峡水库实施了有效的防洪拦蓄,三峡蓄泄对上游干游寸滩和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影响又如何?为了解2010年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及三峡水库蓄泄水的影响等,分别从2010年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三峡水库对洪水的拦蓄、近年来汛末蓄水对重庆主城区泥沙淤积及中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2010年; 长江; 暴雨洪水; 三峡水库; 蓄泄影响

1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分析

1.1 暴雨分析

(1)暴雨概况

从多雨区的空间分布分析,201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经历“二下二上”4个集中性强降雨阶段,即前2个阶段多雨区位于中下游地区,后2个则位于长江上游偏北和汉江中上游,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具体为①6月中下旬(16~24日)多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出现在信江和抚河一带;②7月8~15日期间主雨区略有北抬,多雨区主要发生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③7月15~25日期间,主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出现渠江;④8月12~25日期间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

(2)暴雨特征

①年初降雨明显偏少,春夏季降雨偏多,但空间分布不均。2010年1~2月长江流域降雨量与多年同期相比总体上偏少2成,其中,长江上游偏少4成,发

作者简介:王俊,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长期从事长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等领域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严重干旱,但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3~5月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成,长江上游降雨正常略偏少,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局部地区发生早春汛。6~8月长江流域总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多接近1成;其中,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为偏多2成。但流域内各子流域降雨分布不均,长下干偏多近5成,汉江偏多3成多,中干区、洞庭湖、鄱阳湖偏多1成左右,乌江正常略偏多,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基本正常,上干区偏少近1成。

②暴雨过程频繁、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笼罩面积大。仅统计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发生的上述4次降雨阶段,降雨日累计达65d,各阶段暴雨过程频繁,均以大~暴雨或以上强度为主,且上述4次降雨阶段超过50mm的笼罩面积共约380.4万km2。

1.2 洪水分析

(1)洪水概况

长江上游干流寸滩江段及重要支流发生严重洪水,且部分支流洪水恶劣遭遇,发生超保证或历史记录洪水。抚河、信江、湘江、澧水、乌江、嘉陵江、汉江等重要支流均发生或多次发生超警或以上洪水,其中,湘江、乌江、汉江上游发生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抚河、信江洪峰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汉江支流丹江出现超100年一遇的洪水、嘉陵江支流渠江及汉江支流白河、任河、坝河等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另外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70000m3/s,汉江丹江口水库出现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34100m3/s。受流域内集中性降雨阶段影响,2010年长江流域内发生的洪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即为6月中下旬两湖水系区域洪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第一次洪水、7月下旬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第二次洪水和8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及汉江上游第三次洪水阶段;另外,受三峡及丹江口水库调蓄影响,虽然中游沙市江段未出现超警洪水,但6月底至8月初期间长江中下游干游大部江段发生超警洪水过程。

(2)三峡最大入库洪水过程组成分析

2010年期间长江上游共发生3次三峡入库最大流量超50000 m3/s的洪水过程,其中最大入库流量70000 m3/s。仅分析三峡最大来水过程,三峡入库次洪总量约314.5亿m3,上游干流寸滩站次洪总量约281.9亿m3,占三峡入库的89.6%,乌江武隆站、三峡区间来水分别占6.3%和4%。本次洪水过程中,三峡入库(报

汛)最大3d、5d、7d洪量分别为162.6亿m3、236.8亿m3、291.2亿m3。

(3)洪水遭遇分析

由于6月中下旬两湖水系降雨异常偏丰,月底两湖水系发生较大洪水,抬高了中下游干流各站的底水水位,7月上旬两湖来水消退,中旬两湖水系再次发生明显涨水过程,但量级不大,其间长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但上游洪水未与中游洪水形成严重遭遇,加上三峡水库的削峰调洪调度影响,更加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而经削减后的上游洪水在汉口与汉江来水遭遇,使得干流水位与汉江中下游水位相互顶托,形成了较长时间的防汛压力,汉江下游堤防一度紧张。

(4)洪水重现期分析

2010年长江上游发生的最大洪水过程,上游寸滩站洪峰流量64900 m3/s,相应频率为17%,重现期6年;3天洪量150.8亿m3,相应频率17%,重现期6年;7天洪量276.3亿m3,对应频率23%,重现期4.3年;洪水过程比较尖瘦,3天洪量对应重现期大于7天洪量。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70000m3/s,相应频率6%,重现期17年;3天洪量168.7亿m3,频率为8%,重现期12.5年;7天洪量316.3亿m3,对应频率19%,重现期5.3年。

1.3 2010年长江洪水类型的界定

长江流域2010年汛情总体偏丰,流域内洪水发生的范围广,部分支流发生超保证或历史记录的洪水;长江上游控制站发生较大的洪水过程,但上游洪水未与中下游洪水发生恶劣遭遇。年内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0000 m3/s,重现期约为20年一遇,但该次洪水的3d、7d洪量重现期仅分别为12.5年和5.3年;中游控制站汉口、大通30d入流洪量均接近10年一遇,均未达到流域性洪水的量化指标。

基于长江流域洪水类型定义量化指标和洪水特性等综合分析,认为2010年长江发生的洪水未达到流域性洪水的量化指标,为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

2 三峡水库对2010年7月长江上游洪水的拦蓄影响分析

2.1 三峡水库对长江上游洪水拦蓄过程

2010年7月中旬期间,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干流寸滩站16日2时起出现快速涨水过程,19日14时出现最大流量64900 m3/s,为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受上游来水及三峡区间降雨的作用,三峡

水库20日8时出现最大入库流量70000 m3/s。本次洪水期间,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三峡水库实施了自蓄水以来的首次大幅度拦洪削峰调度,库水位调洪最高水位达到161.01 m(31日14时),其中,19日14时起出库流量控制在40000 m3/s,22日20时起出库流量按34000 m3/s控制,23日10时库水位涨至158.86m。25日后,长江上游来水再次大幅增加,寸滩站28日2时出现洪峰流量53600 m3/s,三峡水库28日8时最大入库56000 m3/s ,25日18时后三峡水库再次加大泄量至40000m3/s。本次洪水过程,三峡水库共拦蓄水量90亿m3,削减洪峰流量40%,宜昌站最大流量仅出现42000 m3/s(26日23时),沙市、城陵矶、汉口、九江、大通最高水位分别为42.58m、33.32m、27.31m、14.58m。监利~汉口、九江~大通河段仅出现了一般性超警洪水,大大降低了中下游干流江段的防汛压力。2.2 对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水位影响分析

三峡工程2008年开始试验性蓄水,2009年8月及2010年三峡水库实施拦洪错峰调度,发挥了较大的防洪作用,特别2010年7月长江上游由于来水洪峰高,重庆城区受到了一定洪水影响,由此引起社会对三峡水库调洪对重庆水位影响的担心。

采用分析寸滩站实测水位流量关系、库区水面线变化以及模拟三峡水库不同坝前水位条件下的寸滩水位流量关系等方法,分析三峡水库对重庆水位的影响。分析发现由于2010年7月长江上游洪水巨大,来水洪峰高,重庆局部城区受淹,但重庆出现最高水位时,三峡坝前水位仅148m,此次洪水坝前水位对重庆水位基本没有影响,重庆部分地区受淹主要是长江上游自身来水较大造成。另外,综合分析,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超过155m时,对寸滩的水位流量关系有一定的顶托作用;当上游寸滩站洪峰流量在65000 m3/s左右的量级时,三峡水库水位在145m 左右运行对寸滩站的水位影响甚微;2010年三峡的拦洪蓄水调度对寸滩站第一次洪峰水位几无影响(当时库水位位于148m左右),仅对第一次洪峰的退水过程和第二次洪峰有一定的顶托影响。

2.3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为分析三峡水库对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影响,采用还原计算方法假定三峡水库不拦蓄,将上游来水演算至水库坝前,并平移至宜昌站。以此为输入,分别还原计算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流量过程,并相应分析洪峰值;其他边界条件如

清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来水均采用实际过程,区间来水则依据实况降雨采用降雨径流模型计算得到。

若三峡水库不拦蓄,则经还原分析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出现坝址入库流量洪峰为65000 m3/s、52800 m3/s的双峰洪水过程。依据宜昌站流量(三峡水库还原)过程,相应计算中下游干流各站的水位流量过程或洪峰,并与实况进行综合比较和合理分析;从对最高水位的影响值看,该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拦洪调度对荆江河段洪峰水位的影响值约2.5m左右,城螺河段洪峰水位影响值约0.9m,下游河段洪峰水位影响值0.1~0.4m;其中,沙市、城陵矶最高水位可能分别接近相应保证水位45m、34.4m,汉口、大通最高洪峰水位将达28.3m、14.9m。

3 三峡水库近年来汛末蓄水概况及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

3.1 近年来三峡水库蓄水概况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m,相应防洪库容221.5亿m3。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峡试验性蓄水期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2009年10月):汛末水库兴利蓄水时间不早于9月15日;蓄水期水库水位实行分段控制,9月30日水位控制在158m,10月底可蓄至汛后最高水位;蓄水期控制坝前水位上升速度,逐步减小下泄流量,10月下旬蓄水期间,一般情况水库下泄流量不小于6500 m3/s。

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围堰发电期,汛期按135m水位运行,枯季按139m水位运行。2006年汛后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汛后水位抬升至156m运行,汛期则按144~145m运行。2008年以后,三峡水库实施175m试验性蓄水,9月28日开始蓄水,11月10日库水位最高蓄至172.80m。2009年三峡水库于9月15日继续开始试验性蓄水,起蓄水位146.25m,10月1日水位蓄至157.93m,11月1日水位蓄至170.98m,11月24日蓄至最高水位171.41m,相应库容距水库蓄满差35.6亿m3。由于蓄水期间遭遇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的严重枯水,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枯水态势,10月19日14时起实施应急补水调度,逐步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27日最大下泄至9500 m3/s。

考虑2008年和2009年试验蓄水均未蓄至175m,2010年汛末蓄水目标为确保10月底蓄至175m,并防止可能出现枯水情况,要求蓄水阶段尽量提前。2010

年度汛末蓄水方案:提前至9月10日开始,9月底可蓄至162m左右,10月底蓄至175m。

3.2 水库蓄水重庆主城区泥沙淤积

在2010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将原安排的每月泥沙监测一次,调整为每旬监测一次,及时监测和分析蓄水过程中重庆主城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变化过程和规律。

(1)2010年汛末蓄水重庆主城区泥沙淤积

重庆主城区河段从长江干流大渡口至铜锣峡、支流嘉陵江井口至朝天门,全长约60km(参见图1)。河段位于三峡水库175m变动回水区,河道弯曲、宽窄相间,干支流汇流角大,铜锣峡汛期壅水作用明显,河道冲淤变化既受河势的影响,又受上游来水来沙和两江汇流比的影响,年内变化比较复杂,但在天然条件下尚能基本保持冲淤平衡,年际间变化不大。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一般也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年初至汛初的冲刷阶段、汛期的淤积阶段、汛末及汛后的冲刷阶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汛后主要走沙期多数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相应寸滩站流量25000~12000m3/s),次要走沙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相应寸滩站流量12000~5000m3/s),当寸滩站流量小于5000m3/s时,走沙过程结束。

2010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重庆主城区河段累计淤积255.1万m3,其中边滩淤积98.0万m3,河槽淤积157.1万m3。从淤积分布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和嘉陵江段均呈淤积状态,分别淤积60.1万m3、24.0万m3和171.0万m3。4个重点港区、码头河段中:九龙坡河段和寸滩河段呈冲刷状态,分别冲刷7.1万m3和11.0万m3,猪儿碛河段和金沙碛河段分别淤积19.9万m3、23.3万m3。从目前来看,2010年试验性蓄水期间,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淤积量小于设计值,对航道和码头的正常运行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图1 重庆主城区河段河道形势图

(2)近几年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重庆主城区泥沙冲淤特性

根据2008、2009、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随着坝前水位的抬高,回水末端逐渐上延。当坝前水位高于156.0m时,铜锣峡逐渐受蓄水影响;当坝前水位高于158.0m时,寸滩站水位逐渐受蓄水影响;当三峡坝前水位在160.0m时,回水逐渐上延至朝天门附近;当三峡坝前水位在162.0m 时,回水逐渐上延至九龙坡附近。

三峡水库自2008年9月开始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10年10月20日,重庆主城区河段累计淤积619.1万m3,其中边滩淤积353.7万m3,河槽淤积265.4万m3。从淤积分布看: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下河段,淤积476.4万m3,占总淤积量的77.0%,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河段淤积120.8万m3,占总淤积量的19.5%,嘉陵江段淤积21.9万m3。各重点河段中,除金沙碛河段冲刷6.8万m3外,九龙坡、猪儿碛、寸滩河段均呈淤积状态,分别淤积10.0万m3、26.0万m3、36.9万m3。

3.3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

每年的9~10月为三峡水库蓄水期,此时长江中下游已进入枯季或汛末,在上游水库拦蓄和中下游来水量减少的条件下,极易导致中下游河段水位下降过

快,从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各地的生产生活用水及其它综合利用部门的用水。由于9月上游来水量绝对量较大,因此蓄水期需供水矛盾主要集中在10月份。

按照《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一般情况下(即长江上游和两湖水系来水基本正常),9月15日~9月30日三峡水库需蓄水约70亿m3,平均拦蓄水量约5000 m3/s;10月需蓄水约145亿m3(按10月底蓄满计算),平均拦蓄水量约5400 m3/s。按此估算,蓄水期中游干流水位(以城陵矶为代表)较天然情况将平均降低2~3m;11~12月水位可基本恢复到天然状况;1~3月,由于三峡水库补水,可平均抬高水位0.6~0.8 m。

受长江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洞庭湖、鄱阳湖湖区以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也将相应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量小于干流。一般情况下,三峡蓄水对洞庭湖区水位影响量为2 m左右,且沿湖区向支流尾闾依次减小;干流水位越低,对湖区支流尾闾水位的影响程度将逐步减小。在来水基本正常,但时间分配上出现流量前低后高等特殊情况时,在水库的实际蓄水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由于控泄流量过低而导致水位降低过快的情况,其影响量可能会更大。

综合分析认为,三峡正常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将发生较大变化。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中下旬和10月份,需蓄水221.5亿m3,三峡蓄水对中下游10月平均水位的影响为2m左右,即较天然情况偏低2m左右(以城陵矶为例)。如遇来水偏少年份,因来水偏少导致的水位偏低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低水位情势将更为突出。

4 初步认识和结论

(1)长江流域2010年6~8月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成,长江上游降雨基本正常,中下游明显偏多(2成),流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偏多异常。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暴雨过程频繁,强度大且雨区集中,发生4次明显的集中性强降雨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后2个阶段雨区北抬影响长江上游及汉江中上游地区。

(2)2010年长江流域汛情总体偏丰,干流大部分江段和多条重要支流均发

生不同程度超警以上的洪水,发生范围广,但没有出现上游和中下游干流洪水恶劣遭遇现象,年内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70000m3/s。在三峡水库拦洪运用下,沙市未出现超警水位,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只出现一般超警洪水。2010年长江流域洪水仍未达到流域性洪水的量化标准,为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

(3)2010年7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对长江上游出现的最大洪水过程成功实施拦洪削峰调度,拦蓄了大量洪水,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程水位。若没有三峡水库的调洪拦蓄,沙市站、城陵矶最高水位可能接近各自的保证水位,中下游干流将全线超警,且中游河段各站水位开始超警时间大大提前,持续时间显著增长,防汛压力明显倍增。另外,此次三峡水库对洪水的拦洪调度,对寸滩站第一次洪峰水位几无影响(当时库水位位于148m左右),重庆部分城区受淹主要是由上游自身来水较大造成。

(4)2010年,三峡水库汛期防洪调度水位较初设规定有所突破,汛后试验性蓄水时间有所提前、起蓄水位有所抬高、蓄水进程加快。观测资料表明,水库调度对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影响尚不显著,重庆主城区河段虽出现了一定的累积性淤积,但尚未对航道和码头的正常运行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在下一阶段,继续做好库区特别是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冲淤的监测与研究工作,为确定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运用方式提供技术依据。

(5)三峡正常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可能发生较大变化;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12双播)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 课程中文名称: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 课程英文名称:TV program Criticism &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本科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新课程,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了解国内电视节目现状,把握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电视艺术鉴赏水平,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的专业课程。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的任务是在大量观看欣赏优秀电视作品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电视的传播特性和规律,丰富电视知识,树立节目意识,强化媒介认知,陶冶艺术情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与能力,逐步培养大学生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现代电视理念。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分析、比较各类优秀电视节目,准确、全面地反映电视传播的特殊规律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同时,通过对典型电视作品的鉴赏,了解人类社会的广泛发展和生动变化。 1、反映电视节目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元素; 2、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电视节目的最新动态; 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结合; 4、节目的选择尽量丰富、多样、典型、广泛。 5、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式探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文体写作、新闻采编;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主持人节目策划与现场采访报道。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讲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4学时 1、电视画面语言(重点)的概念、分类、意义、作用。 2、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句型结构) 3、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蒙太奇和长镜头) 4、电视节目中的声音。 5、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 6、电视作品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要求:重点掌握电视艺术的语言构成,镜头(声音)分类及其作用,表意功能,剪辑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电视语言分析电视作品。 第二讲电视栏目解析 4学时 1、电视发展简史 2、电视栏目化发展阶段 3、电视栏目分类及其特点 4、国外电视节目栏目化现状与趋势 5、电视栏目主持人 要求:了解电视栏目化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电视栏目的分类及其特点,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国内外电视节目比较,栏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第三讲新闻及评论类节目 4学时 1、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中国特色、出路 2、《南京零距离》与社会新闻节目的分野 3、专题型新闻与《新闻调查》 4、媒体立场与社会责任 5、电视新闻的直播 6、新闻节目感染力要素

欣赏《长江之歌》教案

欣赏《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 (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 (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长江之歌》,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学唱可以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唱歌方法和弱起拍的演唱,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虽然学生非常认真的在演唱歌曲,但是由于气息功底较差,换气较多,气息支点也不够好,所以,听起来没有气势,感情处理不了《长江之歌》,虽然老师在范唱,但是学生模仿的不到位,在以后的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_1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导读: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南京长江大桥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长江从西至东横贯江苏省,此段全长四百二十五公里,阻隔地处长江南北两岸的城乡陆路交通。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一九六0年九月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正值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接着“文化大革命”的派性斗争波及大桥工地;使工程处于瘫痪状态,幸而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对建桥工人发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南京长江大桥

建设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顺利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选址在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由于这里水深三十至四十米,水下泥沙覆盖层厚,江底岩层情况复杂。外国桥梁专家曾经预言:在南京造桥,基础工程这一关就过不了。但是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凭着聪明才智,根据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采取几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终于在一九六八年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桥梁工程中的一大创举,在当时国际上是属罕见。 南京长江长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全长一千五百七十七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宽十五米。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南来北往的火车由过去靠轮渡过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二分钟,大大方便了长江两岸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来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音乐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时) 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xxx xxx中学

《长江之歌》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的唱歌课《长江之歌》 本单元是围绕影视音乐来展开教学的,体现了“音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本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不可代替的功能,音乐在影视中的形式和作用。《长江之歌》是本单元的必唱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加尾声的三段体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也积累了有关演唱、演奏、表演等的相关能力和经验。但对于《长江之歌》这样一首专业性较强的歌曲,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唱好歌曲中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的音准;高音的解决等成为本节课的难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科学、正确的指导和点播,以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能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加深对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认识。乐于参与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对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2、学唱《长江之歌》,巩固练习歌唱的呼吸方法,能以赞颂、赞美的

情感背唱歌曲。能在认识旋律的四种进行形态的基础上,通过音响加以感知。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以较好的歌唱方法和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长江之歌》。乐于参与演唱和欣赏影视音乐,能对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2、难点: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唱好歌曲中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的音准;高音的解决。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大屏幕等 六、教学方法:欣赏、交流、听唱 七、教学模式: 1、模式名称:整体感知;学唱体验;创新表现 2、模式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学唱体验→自学质疑→创新表现 →总结收获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_参考资料(精华版)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一):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 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好处,是20 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好处、 政治好处和战略好处。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之一,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长江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 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 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对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进行封闭维修改造,于2016年 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总投资10.9亿元人民币。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二):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 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好处。南京长 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 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 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 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之一,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 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 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 产名录。同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于2016年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三): 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345公里处,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双层钢桁梁桥。大桥是华东交通的关键工程,上层为路宽15米、全长4588米的四车道公路桥,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下层为宽14米、 全长6772米的双轨复线铁路桥,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使中国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得以 贯通,是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

关于长江大桥的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余米。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同时,大桥连接起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串起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提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彭泽云 安徽师范大学科技处芜湖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彻底解诀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因此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间接经济效益更好,应早日上马。 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 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49年以来我国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加高加因,规划了分蓄洪区,投资于水利工程。然而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解诀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1998年汛期,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1亿人,死亡人口,倒塌房屋万间,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以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我们的抗洪斗争是失败的。我们知道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如果1998年的洪水是像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或是更大些,损失必然会大得多。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灾的事实给予我们最醒目!最深刻的警示。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皖江段与长江中游的情况相同,1999年长江发生了继1998年洪水以后的又一次洪水,芜湖站最高水位米,1999年7月12日超过警戒水位1米,为设站百年来的第四位,最大流量,大通站高达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最大流量,居历史第二位。由于江水顶托使青戈江排水不畅,造成宣城地区,芜湖地区的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流域大面积内涝内河洪水使小圩漫破,大圩全面告急少数漫破,洪水!内涝和江水顶托三碰头,造成惨重的损失。仅以芜湖市地区为例,由于长江水位高,境内青弋江等内河连续发生的3次特大洪峰排泄不及,虽经全力抗洪抢险,但仍遭受严重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繁昌县县城两度进水,芜湖、南陵两县城关部分进水,国道部分路段交通几度中断,芜屯、湾石公路交通中断,皖赣线也一度中断。全市共漫破大小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其中漫破在册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含芜湖县联建、红星和南陵县东七等万亩圩口个,耕地1万亩全市受灾人口1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毁坏房屋间,1万平方米,其中倒房间,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亿元。个多月的抗洪抢险,全市多万干群奋战在公里江河圩堤上,动用桩木立方米

电视节目“再说长江”解析

浅析电视专题片《再说长江—灯火石头城》提到《再说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想到20年之前中日合拍的创造了当时中国电视收视记录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至如今它优美的主旋律仍然可以被很多人哼唱出来。可以说《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一个里程碑。 20年之后再次上阵,与之前不同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沿江各个城市宣传意识的增强进而是无处不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改革开放即将进行三十年的时刻,无论是城市的面孔还是人民的生活,与2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变迁”成了《再说长江》的主线和中心。正如《再说长江》总制片人刘文所说,“《再说长江》策划时明确的主旨就是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 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长江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旅游胜地了,早已不再神秘,所以这次我们以人为本,以纯纪实手法讲故事,用对比来展现长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然而,在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之中,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随着社会乃至时代的变迁而恒久不变却愈发坚韧的,这些东西又同样被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一代代悄无声息的继承着。所以“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不变,20年巨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不变。”刘文又说。本文所要着重解析的“灯火石头城”,就是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变迁中的南京,同

时,也是继承中的南京。 “灯火石头城”讲述一个拥有着2400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南京。然而,南京的“古”,有名扬千古的人——勾践、孙权;有尽人皆知的事——郑和下西洋、签订《南京条约》。如何在这连篇累牍的历史之中找到一个主线,一个见证者,一个贯穿物将这一集的“灯火石头城”讲述的浑然天成成了讲故事之前的重要决策。制作者找到了它——城墙。南京现存地表的城墙是明城墙,这座已经屹立了几百年的高大建筑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沧桑,它虽无言,但是当人们看到它时,脑海中浮现的那些场景便是这座城墙最好的表达。正如片中解说词一样“南京的明城墙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以城墙为主线,以南京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日渐明显的变迁以及对厚重历史的继承,创作者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观察、思考和深入的解读。片中无处不在的真实个体:灯彩艺人王忠民、明城垣史专家杨国庆、书法家常志成、司机张福荣、拆迁户李传宏、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都或多或少的与城墙有着联系和沟通,就连跨江大桥电气工程师李浩也是地地道道在城墙下长大的南京孩子。这一个个立体的现代的人,或许已经适应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适应了不闻鸡犬但见车水马龙的环境,他们身上甚至还有小提琴、驾驶技术、轮滑、电气工程、城市小市民等等一张张现代的标签,但是他们又同时依恋着城墙、扎着彩灯、写下苍

苏教版《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地图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第一节第一部分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交流。 二、精读训练第一节第二部分 1、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杭州湾跨海大桥导游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导游词 现在我们登上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它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也有人说是118亿,不管它用了亿,反正如果把这些钱铺在桥面上估计还铺不完。 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只有36公里长,但它建成后,将直接缩短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路距离120公里,以后这两岸的交往再不用往杭州绕一圈了。所以有人说,对大桥的命名宁波人和嘉兴人最不服气了,明明是宁波和嘉兴人出钱(杭州湾大桥由宁波、嘉兴两地以9:1的比例出资兴建)却叫杭州湾大桥,听起来却象是杭州的大桥,应该叫“甬嘉大桥”才对啊!上杭州湾大桥有四看:一是看技术;二看前途;三是看桥景;四是看灯光。 一、看技术 它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是一座桥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观优美、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世界级大桥,比如世界第一架、中华梁王、

定海神针、精确架设等等都是值得一提的。 为什么有哪么多世界第一呢?那是杭州湾给的。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与杭州湾并称世界三大强潮湾的还有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强潮湾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一是“风大”,还经常产生卷风;二是“流快”,平均流速是2.39米/秒,实测最大流速5米/秒以上;三是“潮乱”,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看是好看,可对建桥来说却是很要命的。因此,一年有效施工工作日不足200天。 我已经听到了,下面有人在叫“哇”、“啊”!以后大家会发现,上大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游客都为杭州湾大桥巨大的工程所惊叹,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大桥了。也许大家还记得毛泽东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你看人家那才叫文化、叫水平。而被毛泽赞叹的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度其实只有1.6公里,而我们脚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如果他老人家如果在世的话不知会怎么样赞叹,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伟人肯定不会用“哇”、“啊”来赞叹大桥。 我也不会写诗,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关于大桥的数据。建桥用了多水泥?240多万立方米;大桥有几个桩呢?各类桩基7500多根;用了多少钢材呢?约60多万吨。单片梁最重的是多少呢?2200吨。 这样介绍大家可能不太专业,下面我引用一下专家们对杭州湾大桥技术的介绍。 世界第一架——杭州湾南岸滩涂长达10公里,车不能开,船不能行,“梁上运架梁”是最好的选择。大桥建设者研发了运梁机等5大设备,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_姜加虎

第14卷第1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Vo l.14No.1 2005年1月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 tze Basin Jan.2005 文章编号:1004-8227(2005)01-0040-04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姜加虎,黄 群,孙占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泊;长江中下游;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江河湖泊是由一系列存在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巨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结构特征和相互关联机制。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被破坏或其功能被弱化,都将危及整个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保护子系统的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整个系统的生态安全。湖泊湿地在维系区域总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目前仍然具有良性生态结构的湖泊湿地系统应实施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正在受到破坏、威胁或生态系统结构呈现退化趋势的湖泊湿地应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破坏的湖泊湿地系统应得到切实的恢复和重建。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场、活动场和栖息地等生境进行抢救性保护,已成为当前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和管理的紧迫任务,也是实施资源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实施“退田还湖”,杜绝围垦湖泊湿地 继历史时期的湖泊湿地大规模垦殖活动之后, 20世纪50~7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掀起了围湖造田的新高潮,随着围湖造田活动的规模愈来愈大,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诸如洪水威胁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颁布了禁垦令,湖泊湿地的垦殖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是1998年发生大洪水之后,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但从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的状况看,其规模和力度仍然需要加强,退田还湖的方式也需要调整。主要表现在:①双退堤垸面积和比例偏少,难以达到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洞庭湖纯湖区平退堤垸153处,平退总面积758.6km2,双退垸面积120.6 km2,仅占纯湖区平退面积15.9%,而且大部分堤垸在实施双退之后,原有堤防依旧,这就留下了移民反复的潜在可能性;②从数量上看,大部分单退堤垸并非是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蓄滞洪区,以及重点保护的堤垸,而是地方或群众自发围垦而成的(如西洞庭湖的西畔山洲垸),一般堤防单薄,防洪能力有限;③退田还湖过程中忽视了重点堤垸内的内湖退田还湖,乃至生态保护或修复问题,应尽快强化和规划实施退田还湖。 长江中下游地区靠堤防保护的圩垸面积非常广阔,如洞庭湖区为10218km2,湖北省江汉平原区为32460.9km2。这些堤垸内的内湖水面被大量垦殖,调蓄内涝的能力被逐渐蚕食,如洞庭湖区湖南部分,内湖有效调蓄水量1992年比1964年减少了3.35×108m3。目前仍然存在以各种借口围垦内湖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湖南的大通湖为养鱼而垦殖内湖)。大量内湖水面被垦殖,造成内涝水量增加。据有关分析,由于内涝外排水量的影响,1931、1935 收稿日期:2003-09-19;修回日期:2004-01-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XCX3-S W-331)、国家环保总局委托项目“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对策调研”联合资助.作者简介:姜加虎(1962~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湖泊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中影视音乐鉴赏】《高中影视音乐鉴赏》校本课程(选修1)

《高中影视音乐鉴赏》校本课程(选修1) 一、课程说明 影视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统称,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文艺鉴赏,就是进行影视赏析,对影视作品的各元素构成(如画面、音乐、人物、剧情等)有较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用评论、对比等方式阐述自己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开得最绚丽、最璀璨夺目的,当属影视艺术。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极大的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娱乐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乃至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影视文艺对世界和人类的影响是立体型的、全方位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实际,着眼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个人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影视文艺鉴赏知识、技巧和技能,在影视文艺鉴赏活动中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影视文艺鉴赏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具有初步的文艺思辩能力和审美思想的高中生中开设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高中影视文艺鉴赏》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影视艺术的艺术元素极其丰富。它凭借音乐、造型、色彩、故事情节、光和影的综合活动去传达表现,让鉴赏主体感受领悟。影视文艺鉴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视觉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开设《高中影视文艺鉴赏》课,旨在学习影视文艺鉴赏的基本鉴赏知

识、技巧和技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和体验综合艺术的审美理想,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高中影视文艺鉴赏》课为选修课,需用10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0.5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中外电影、电视以及影视节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客观把握影视艺术发展的世界共性和民族个性相统一的特点。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思辨的影视艺术鉴赏观。 2、学习影视作品分析要素,掌握影视作品内容元素和视听语言艺术,具备一定的影视鉴赏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影视鉴赏观,提升影视艺术鉴赏境界。 3、在影视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提高人文艺术修养。 4、发展独立鉴赏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影视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作品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注重个性化的鉴赏,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6、学习鉴赏中外影视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 【篇一:《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2、展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说一说对长江的了解。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 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 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 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2)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 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 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 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3、《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放录音欣 赏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词读准,语句读顺。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之二(实用文本) 佚名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胡明义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摘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主桥为90+3*165+90(m)的三向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全桥长2172m,本文介绍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关键词】南京长江二桥北汊桥总体设计 一、概述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km,是南京长江河段南北过境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目前正顺利进行上部构造悬浇施工,计划于2001年7月1日建成通车。 1.桥位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桥址所在八卦洲河道属长江下游南京河段,河道近于东西走向,桥址处河段为微弯分汊型,平面型态宽窄相间,北汊河道弯曲,长约21.7km,北汊大桥即位于北汊中段,北起大厂区张营村,南止八卦洲三道湾。桥址处南、北岸均构筑了长江达标防洪堤,堤间距离 1287m,高程约 9.5m(黄海),主河槽宽近 1000m,北高南低,河床标高1.51~7.68m,深泓偏南,常水位时最大水深13.15m,北汊河道经多年整治、建堤,河势基本稳定。北汊航道为扬子石化等"五大家族"专用航道,通行3000t船舶。航道宽580~60 0m,中心位于 k14+750,桥轴线与北汊主流、航道正交,两端接线顺适均衡,总体配合良好。 2.水文 北汊大桥水文计算分析成果: 设计流量(300年一遇)22000m3/s 设计水位 9.20m

一般冲刷 4.36m 局部冲刷主墩13.70m,过渡墩12.40m 最大冲刷深度主墩 18.60m,过渡墩 16.76m 建议施工水位 7.0m(频率1/15) 3.气象 南京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温差较大,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桥址处江面以上 28m高,百年一遇 10min平均最大风速 34.4m/s。 4.地震、地质 经桥址地震危险性分析,桥址使用期50年,超越概率10%,基岩地震水平加速度为0.0825 g,场地为Ⅲ类场地土。 桥址主河槽及两岸漫滩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其厚度在河槽中约28~38m,岩性以粉细砂为主,零星分布淤泥质亚粘土、亚沙土和薄层亚粘土;两岸漫摊分布连续性较差,厚度5m 左右,以亚粘土为主,其次为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和细砂。其下分布约lm厚的含卵砾石及砾砂直接覆盖于下伏基岩之上。桥址区下伏基岩属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综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及粉砂岩,岩石层理发育,相变及尖灭频繁,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胶结程序不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 二、主要技求指标 按六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设计: 设计行车速度 100km/h 桥梁宽度 32m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24467813.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