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导论

一、简答论述题

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要点:

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

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如果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那还是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然后把所有人对各个商品的需求加总起来。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总体往往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例如,当每个人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时,他们的互动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结果。比如当整个经济面临总需求减少的冲击时,如果每个企业能够降低价格到足够的程度,是可以抑制总需求的冲击的。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先降价,而是观望,等待其他企业降价。结果所

有企业的产品就都会滞销、积压。

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

通俗地说,理性人就是指个一个目标明确并且知道如何达到目标的人,是一个精明人,是一个行事逻辑清晰的人。西方经济学则对上述属性从理论上就行了界定:如果一个人的偏好具有完备性和传递性,那么他就是理性的。(至于有的书中指出了理性行为的另外一个要素——反身性,其目的只是为了分析过程在形式上严谨,有助于进行规范的研究)。从上述表述里我们了解到,对于理性行为,经济学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理解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理论上的理解更加明确、清晰、严谨,有助于展开深入的研究。

我们教材里面评介的西方经济学属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它们的共同特性之一是分析人们的理性行为。因此,如果有些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那么教材里介绍的西方经济学就不能展开分析了。如果一个人类似于心智未开化的小孩子,或者是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很弱的少数人,他们的行事方式是没有清晰的逻辑的,或者准确点说,他们的行事逻辑与理性是迥然不同的,那么基于理性原理的西方经济学就无法分析他们如何做出选择。

理性与经济人是两码事。一个利己主义者是理性的,一个利他主义者也可以是理性的。如果经济学分析的个体既是理性的,也是自利

的,经济学就称之为经济人。

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主要区别在于,演绎法是从一般到具体,将通用的原理用于分析具体的现象和行为,但是结论是否正确有待验证;归纳法是从具体到一般,从大量的事实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对隐藏在其后的机制没有说明。以需求理论为例,通过归纳市场上的大量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反是。这个是归纳推理。但是,为什么会如此?归纳推理没有解释,这就用得着演绎推理了:人们都是理性的(大前提),消费者也是理性的(小前提),因此,消费者会随时根据价格的变化以调整消费数量(结论),这就意味着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这样才能保证效用最大化(结论)。

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

答案要点:

数学上的边际分析用于计算最优化结果。它的意思是,当经济已经进入到某一个状态时,一个新的变化——增量的、额外的、新出现的——所带来的影响。边际分析在现实中还隐含着“渐进、渐变”的意思,表明整个体系已经很成熟,只会出现微调,而不会出现革命性的急剧变化。

如何看待经济学中的数学化?第一,数学不是经济学,数学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表达方式,换言之,经济学是内容,数学是形式,

是一种表达内容的语言;第二,数学利用了严谨的形式逻辑,能更好更准确更严谨地进行经济学的论证和推演,避免犯低级错误;第三,相对于普通语言表达而言,数学表达更为精准简洁,更易于学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不是为了将普通人阻止在外,而是方便同行专家之间交流;第四,经济学中的数学并不是越难越复杂越好,恰恰相反,在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第五,如果在经济学研究中仅仅是用符号和公式取代文字,这并非数学化。数学化是指利用数学原理来表达与推导经济学理论。

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

答案要点:

首先,不能只盯着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理论,而要着眼于西方经济学的一套研究方法,即关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怎么得出的。其次,应该知道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也不同,因此,绝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具体理论,而是应该参考应用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一套规范,将其与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再次,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问题时,必须着眼于迥异于西方国家的全然不同的中国问题,必须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工具,能够在思路和方法上也创新。最后,不管如何利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国问题,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二、多项选择题

5.AD

6.ABCD

7.CD

8.ABC

三、判断题

9.否10.是11.否12.是

四、问答题

13.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

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通常,产品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

(2)对一种特定品牌的牛奶制品而言,除了价格以外,需求量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牛奶的偏好、其他牛奶制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等等,它们以不同程度影响到牛奶的需求量。

(3)需求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区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是指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本身不动,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移动;例如,牛奶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需求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例如,收到牛奶质量风波的影响,人们对牛奶的偏好降低,导致需求减少。

14.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

律的看法。

答案要点:

(1)供给规律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劳动的供给算是供给规律的一个特例。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工资就是其价格。一般而言,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会增加;但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的供给反而会下降,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这与供给规律不符。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当工资提高时,闲暇的机会成本会增加,这会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的消费,从而增加劳动供给;另一方面,工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会使得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少劳动供给。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提高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提高会增加劳动供给,反之会减少劳动供给,进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3)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规律,经济规律是从大量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但不是绝对的,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能存在某些违反规律的特殊情况。

15.下列五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房屋供给有何影响?

(1)土地价格上涨;

(2)水泥价格下跌;

(3)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

(4)房租将要下跌;

(5)从事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了。

答案要点:

(1)供给曲线左移。因为土地价格上涨导致房屋供给成本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房屋的数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供给曲线右移。因为水泥价格下跌意味着房屋供给成本下降,

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供给曲线右移。因为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下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供给曲线左移。因为房租下跌,会使购买房子的人减少,从而房屋生产者的利润会降低,盖房屋的供给减少,表现为其供给向左上方移动。

(5)供给曲线右移。在考虑资金用途的取舍下,当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投资于房屋的人会转向工业投资,势必使房屋投资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6.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与

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

(1)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使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2)均衡的静态分析主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只定性地分析均衡实现过程及其条件。上述对均衡价格的分析,即为此。而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则是对新旧均衡的比较分析。例如,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市场均衡价格就会升高,即为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17.“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这句话对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这句话不是十分准确。由需求价格的点弹性计算公式知道,价格弹性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也取决于需求曲线的特定位置。在P 和Q 给定的条件下,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大。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就同一点而言,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

(2)假定需求函数为Q P αβ=-,其中,0α>,0β>。需求曲线的斜率为(β-),所以该需求在每一价格上都有相同的倾斜程度。其点弹性系数为: 点dQ P P EP dP Q Q

β=-= 很显然,P 越高,弹性值越大;P 越低,弹性值越小。这说明,即使在倾斜程度都相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特别地,在0P =时,即需求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处,点0EP =;在0Q →时,即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处,点EP →+∞;而在P αβ=时,即需求曲线的中点处,点1EP =。如下图所示。

图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变化

18.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影响因素因素主要包括:

(1)商品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长短。

19.政府准备对每辆汽车征收1 000美元税收,请问,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后果是否相同?请画图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后果相同。

(2)政府向销售商征税分析如下图a 所示。设征税前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 和S ,政府所征收的定额税收为T=1000美元。政府征税使得供给曲线由S 平移到S',平移距离为T 。税前后市场均衡分别记作E 和E',均衡价格分别记作P E 和P'E 。分析可知,对于每

单位商品,征税以后市场价格由P E 变为P'E ,因此消费者在每一单位

商品上将要多支付(P'E -P E )。对于销售商而言,销售商获得的价格

则由P E 变为P''E ,减少了(P E -P''E )。因此,每单位商品的T 单位税

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政府总共获得TQ'E 的税收,也即

图中P'' E P'E E'A 的面积,其中消费者负担的税收总额为(P'E -P E )Q'E ,销售商负担的税收总额为(P E -P'')Q'E ,二者相等。

图a 销售税分摊

同理可以分析政府向消费者征税的税收效应。其税收总额仍然为消费者和销售者共同分担,二者各自分担一半的税收(见图b )。 图b 消费税分摊

20.已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102d Q P =-,供给函数为:22s Q P =-+。

(1)求此时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

(2)若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元的定量销售税,在这1元的税收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各承担多少?

答案要点:

(1)由市场均衡条件d s Q Q =得:

3(2) 1.54d E =--?=,32 1.54s E =?=

(2)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元的定量销售税后的供给函数为: 根据市场均衡条件d s Q Q =得:

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各承担0.5元的税收

21.试析供求均衡理论的缺陷与意义

答案要点:

(1)供求均衡理论的假设条件较强,依据供求均衡理论,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能够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自发调节,而在现实生活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并不能够依据价格变动来自发调节。

(2)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并不总能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价格调整也并不总是供求调整的唯一信号。

(3)供求均衡论并没有真正说明均衡的实现问题。在静态供求均衡模型中,通常认为当供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而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市场供求一定趋向于均衡价格。

(4)供求均衡理论虽然存在较强的假设,但抽象掉一些复杂因素,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方法。探索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复杂现象中,观察现象背后的本质抽象掉细枝末节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从这角度来讲,供求均衡理论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供求均衡理论说明了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也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一个评价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可能的缺陷。

五、案例分析

22.本章导言部分提供了粮食丰收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例,请分析这个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1)供求决定价格理论是如何在这里起作用的?

答题要点:

粮食价格由粮食供给与需求决定,供给增加时,粮食价格下降。而粮食价格下降程度有多大,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2)谷贱伤农的结果是由供给弹性还是需求弹性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答题要点: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都起到作用。从需求弹性来说,需求价格弹性低,因此,一旦供给数量增加,要销售出去,必须大幅降价才能刺激需求增加。从供给弹性来说,粮食短期的供给弹性也很小的——如果粮食价格下降,粮食供给量也不会有大的减少,因为将粮食库存起来的成本也很高的,也就无法减少对市面上的供给。这样一来,只有大幅降价才能卖得出去,而就算大幅降价,粮食还得卖掉。

(3)如果粮农之间可以联合起来,比方说全国的粮农组成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农会,结果会有不同吗?这种情况下的供给弹性或者需求弹性与分散独立行动时有不同吗?

答题要点:

假设粮农能够联合起来,联合具有约束力的话,那就进入一个垄断状态,此时会大大提高供给弹性。其原理是,此时粮农不用竞相压

价销售。就是说,如果价格降低,当一个粮农减少供给时,其他粮农不会填补空缺,因此一旦价格被压低则整体供给就可以做到更大幅减少,这就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提高了。事实上,此时是没有供给曲线的,但是有供给行为(参见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就市场需求而言,其需求价格弹性没有任何变化。供给弹性的提高,使得降价程度被减少,即粮农农会可以限产保价。

(4)政府一般体恤农民,给予补贴以支持农业。如果根据粮食产量给予粮农补贴,得益的是谁?如果根据粮食产量仅仅给予某县某农场粮食补贴,得益的又是谁?全面补贴和局部补贴在效果上为什么有差别或没有差别?

答题要点:

如果对所有粮农按照粮食产量给予补贴,那么补贴主要被粮食消费者得到,其原因是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补贴会鼓励粮农生产,而生产的扩大导致价格降低,再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必须较大幅度降低才能销售更多的粮食。换一个角度理解,粮食生产是竞争性质的,因此是不可能有超额利润的。一旦有超额利润——例如补贴带来,那么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生产,而生产的增加会降低价格,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仅仅是小范围的补贴,则受到补贴的粮农获得全部好处。这是因为,虽然市场粮食需求价格弹性低,但是对具体的某个粮农需求价格弹性高。粮农只需略略降价就可以吸引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消费者需求,因为他们的产量不管怎么增加,也仍然只占全国粮食市场

微不足道的比例。

(5)如果按人头对粮农进行补贴,其其与上面第四问有不同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

如果按人头补贴,则全部由粮农所得,因为他们不需要调整产量。这种补贴与生产无关。

23.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香槟酒行业因为成功的营肖舌动而收获大量订单,利润大涨,因此各酒庄主极其高兴,一些酒庄还举行了庆典活动。可是其中有一个酒庄的CEO,悲观地警示大家: 目前香槟酒价格高企,是不利于需求的,当人们因为价格高而减少购买香槟酒时,香槟酒的冬天就来了。请用本章的理论讨论该CEO的预测是否正确:

(1)应该从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来判断?

答题要点:

应该从需求方面判断。这里涉及到的是需求增加和减少导致的均衡变化问题。CEO的错误是将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混淆了,同时缺乏均衡概念。在CEO的逻辑里,“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这个逻辑的错误在于:第二个需求和第一个需求含义完全不同,按照教材的定义,第二个“需求减少”事实上是“需求量的减少”,而需求量的减少是不够影响价格的,即CEO逻辑公式中的第三个箭头不成立。因此,正确的逻辑是,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但是这个减少并未完全抵消前面的需求增加,因此,最终需求数量增加了而价格也上升了,从而达到新的均衡。

(2)想想看,如果没有供求理论是不是很容易出现CEO提出的那种“逻辑”?

答题要点:

如果不利用经济学的理论——这里是需要区分“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按照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进行推理,就很容易不自觉地偷换概念,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日常是思维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不够严谨,容易犯错。甚至会对结论有疑虑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

(3)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在这个案例的理解中有帮助吗?

答题要点:

均衡概念也是重要的,在这里例子里,“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至此就均衡了。

(4)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是否需要借助于理论来完成?

答题要点:

此问答案类似于上述(2)的答案。其一,理论是重要的,比日常思维更为严谨和准确;其二,利用理论中的工具,分析问题更为清晰和直观,在这个案例里主要是需要使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分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二、多项选择题

5.AD

6.BC

7.ABCD

8.ABCD

三、判断题

9.否10.是11.否12.是

四、问答题

13.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由TU 表示;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记成MU 。

(2)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改变率,所以,只要边际效用为正数值,那么总效用就会增加,如果边际效用为负数值,那么总效用就会减少;而在0MU =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如图所示。

图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4.钻石用途很小但价格昂贵,水是生命之源却非常便宜。你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

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水平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并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商品边际效用的大小。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

15.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讨论下列问题:

(1)如果

1212

MU MU P P ≠,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什么?

(2)如果11MU P λ≠,其中常数λ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应如何对该种商品i 的消费数量进行调整?为什么?

答案要点:

(1)在两种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给定的条件下,如果1212

MU MU P P >,这说明消费者最后一单位货币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带来的边际效用1MU 大于用来购买商品2带来的边际效用2MU ,于是,在总收

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就会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使得总效用增加。类似地,如果121

2MU MU P P <,消费者则会进行相反的调整,即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消费者将在121

2MU MU P P =时实现总效用最大化。 (2)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给定的前提下,如果i i

MU P λ=,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单位货币购买该种商品i 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他所付出的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λ,于是,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这种商品i 的购买,使得总效用不断增加。类似地,如果i i MU P λ<,则消费者就会减少对这种商品i 的购买。消费者最终会在

i i

MU P λ=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16.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答案要点:

(1)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一个特定的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就越高。相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而言,商品组合有无数多个且密集存在。由于消费者偏好数量大的商品组合,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这表明,一个商品组合只能产生一个效用值。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特征与所有的商品都是好商

品相一致,而且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一特征表明了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也意味着消费者偏好多样化的产品。

17.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

答案要点:

(1)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作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是递减的,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18.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

(1)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收入水平等既定条件下,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到个商品的购买中,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它描述的是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较少任何商品购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在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必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

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也即MU

P

λ

=,其中λ是货币的边际效用。

(3)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消

费者均衡。消费者偏好决定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因此,当消费者面临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和唯一一条预算线时,只有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与既定的预算线相切,在切点处消费者才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均衡条件为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1122

P MRS P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条件虽然描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19.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吉芬商品通常指,其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少,价格提高反而需求量增加。由于该类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所以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由于商品最初由统计学家吉芬观察土豆的需求量与价格中发现,故得名。又因其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违反需求规律,故这种现象又被称为 “吉芬之谜”。

(2)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特殊性可以借助于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得到解释。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3)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并且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20.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1212ln ln 33

U Q Q =+,收入为m ,两

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P 和2P 。求:

(1)消费者分别对两种商品的需求函数;

(2)当300m =,11P =,22P =2时的均衡购买量。

答案要点:

(1)由效用函数1212ln ln 33U Q Q =+知道:

1113MU Q =,2223MU Q =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从中解得两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2)根据上面的需求函数,当300m =,11P =,22P =时,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为:

130010031Q ==?,2230010032Q ?==?

21. 以基数度量效用的理论存在哪些缺陷?

答案要点:

(1)直接假定效用可计量为消费者行为施加了过于严格的假定。

(2)基数效用通常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起用于阐述需求规律,但这一规律因较难验证而受到质疑。

(3)既然赋予效用计量单位一个客观标准,那么就会涉及到不同人之间的比较,而这种比较是不可能的。

(4)基数度量效用意味着社会福利可以由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之和得到。然而,由于每个社会成员消费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必然有低收入者的边际效用高于高收入者。由此推理就意味着,社会从高收入转移一单位收入给低收入者必然增进社会福利,从而社会应该均

应用回归分析第2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1. 解释变量 1x , ,2x ,p x 是非随机变量,观测值,1i x ,,2 i x ip x 是常数。 2. 等方差及不相关的假定条件为 ? ? ? ? ? ? ??????≠=====j i n j i j i n i E j i i ,0),,2,1,(,),cov(,,2,1, 0)(2 σεεε 这个条件称为高斯-马尔柯夫(Gauss-Markov)条件,简称G-M 条件。在此条件下,便可以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误差项方差2σ估计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回归系数的最小方差线性无偏估计等。 3. 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为 ???=相互独立 n i n i N εεεσε,,,,,2,1),,0(~212 在此条件下便可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2σ估计的进一步结果,如它们分别是回归系数的最及2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等,并且可以作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及区间估计。 4. 通常为了便于数学上的处理,还要求,p n >及样本容量的个数要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 在整个回归分析中,线性回归的统计模型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线性回归的应用最广泛;另一方面是只有在回归模型为线性的假设下,才能的到比较深入和一般的结果;再就是有许多非线性的回归模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转化变为线性回归问题进行处理。因此,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1. 如何根据样本),,2,1)(;,,,(21n i y x x x i ip i i =求出p ββββ,,,,210 及方差2σ的估计; 2. 对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种种假设进行检验; 3. 如何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2.2 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 n i x y i i i ,,2,1,1 =+=εβ误差n εεε,,,21 仍满足基本假定。求1β的最小二 乘估计。 答:∑∑==-=-=n i n i i i i x y y E y Q 1 1 2112 1)())(()(ββ

材料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参考答案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2.为什么可将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答: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金属键即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其离域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自由流动,因此整个金属单质可看成是同种元素金属正离子周期性排列而成,这些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都是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电子分布基本上是球形对称,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等,因此可看成是等径圆球。又因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为使体系能量最低,金属原子在组成晶体时总是趋向形成密堆积结构,其特点是堆积密度大,配位数高,因此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 3.计算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系数。

(1) 体心立方 a :晶格单位长度 R :原子半径 a3 4R= 3 4R a=,n=2, ∴68 .0 )3 / 4( )3/ 4(2 )3/ 4(2 3 3 3 3 = = = R R a R bcc π π ζ (2)六方密堆 n=6 4.试确定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半径和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均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或晶格参数关系为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因此只求出a值即可。 对于(1)fcc(面心立方)有a R2 4=, 2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2) bcc体心立方有:a3 4R= 3 4R a=;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3) 简单立方有:R a2 =,ο 90 ,= = = = =γ β α c b a 74 .0 ) 3 ( 3 8 12 )3/ 4(6 ) 2 3 2 1 ( 6 )3/ 4(63 3 hcp= ? = ?R R R R a a c Rπ π ξ= R a a c 2 3 8 = =

口腔医学美学试卷题目与答案

科目:口腔医学美学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简答题 1.形式美的概念是什么?试论述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规律。 形式美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外在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呈现出的审美特征。 感性因素:色彩,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波辐射在人眼中产生的不同主观感觉。 形体,是事物存在的外在空间形式。包括:点,形体的基本元素;线,点的运动轨迹;面,主要用来表现物的形状;体,是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声音,是听觉审美的感性因素。 形式美规律: 单纯与统一:又称整齐律,是最简单的形式美规律。单纯指形式美的各构成西索无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对称与均衡:对称指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某些部分有规律重复的砚象,亦即在一定变换条件下的不变现象。均衡则是一种动态的对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以一个轴为中心排列,各形体元素自身的变化、受力或以轴心为参照的运动趋势、空间距离大体近似。 调和与对比:调和是若干个差异性的元素以相近的形式互相组合、融合,从而趋向于统一、一致,在变化中保持一致的过程。 比例与匀称:比例是指事物整体和局部,或事物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度量关系。匀称是符合审美能引发美感的恰到好处、协调适中的比例关系。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某一元素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出现的形式。韵律则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变化而形成的感性因素。 多样与统一:形式美的最高境界,又称为和谐。 2.试论述牙体色彩的特征。 ①牙体的表面色在活体内牙体表面有一层湿润的唾液膜,唾液膜对入射光发生折射及反射。 ②牙体的透过色半透明是天然牙的重要光学特征,我们看到的牙体色多是牙釉质及牙本质的透过色。

③牙体的荧光效应常温物质受到较高能量的电磁波照射后,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释放出较长波长的光。 ④牙体色彩的生理性变化 a.牙位差异,不同牙位的颜色有所不同,天然牙上前牙从尖牙侧切牙到中切牙明度逐渐在增加,而偏红的趋势逐渐减弱,彩度逐渐减弱 b.部位差异天然牙牙冠不同位置的牙釉质厚度不同,牙釉质不是均质的半透明体,固同一牙冠不同位置色彩不同 c.湿润度影响天然牙表面干燥使唾液膜对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消失 d.年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磨耗变薄,继发牙本质形成使得牙本质增厚,髓腔形态变小,以及出现染色。 e.种族差异 f.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前牙颜色浅而黄,亮度高,彩度第,岁年龄增长差异大。 ⑤牙体色彩的病理性变化 a.牙髓坏死死髓牙明度低于活髓牙,半透明度减小,荧光效应减小,色彩饱和度大,色相偏红黄 b.牙釉质发育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釉质表面结构、厚度、透明度和色彩异常,会使得牙冠颜色与健康牙冠颜色不同 c.牙本质发育异常牙本质发育异常,导致牙本质色彩改变,牙本质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与健康牙不同。 3.牙体比色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1)应选用标准日光或与标准日光相近的标准人工光源(常用光源D65)作为比色光源。观测线与牙面垂直时,光照应与牙面约呈 45°角。 (2)患者的衣着不应太艳丽、不涂唇膏,房间墙面及陈设以灰色及蓝色为佳,色彩尽量单一些,摆设不要太杂乱;医师的衣着要求也相同。 (3)选用黑色、灰色或蓝色作为比色背景。 (4)比色板及牙体大约距眼睛一竹的距离。 (5)比色者应学习色彩知识、参加比色训练,提高自身的辨色技能,不断地总结辨色经验。 (6)最好在牙体预备前比色,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色,比色时偶尔注视一下中性色(如灰色)或牙齿颜色的补色(如蓝色)可以提高观色者的色觉敏感度,避免视觉疲劳导致误差。 (7)将牙体唇面进行分区比色、分区描述,以牙体中部色彩作为牙体的主色调。 (8)将所能观察到的牙体的半透明性一并描述,尤其是切端及发育沟形态,最好用图描绘出。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2-2 图示等截面混凝土的吊柱和立柱,已知横截面面积A 和长度a 、材料的重度ρg ,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 10 ρg Aa 。试按两种情况作轴力图,并求不考虑柱的自重和考虑柱的自重两种情况下各段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 不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则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 (a ) N,10AB AB F ga A σρ= =、N,0BC BC F A σ= =, (a ) (b ) (c ) (a ) (b ) (c ) F 轴力图 ○ + 2F 轴力图 ○ + ○ - F 轴力图 3F 6F ○ -

(b ) N,20AB AB F ga A σρ= =-、N,20BC BC F ga A σρ= =, (c ) N,10AB AB F ga A σρ==-、N,30BC BC F ga A σρ==-、N,60CD CD F ga A σρ= =-; 2. 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以自由端作为起点): (a) [)N,0,CB CB F gx x a A σρ= =∈、,其中:N,0C C F A σ= =、N,10B B F ga A σρ- -= =, ()(]N,11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1B B F ga A σρ+ += =、N,13A A F ga A σρ= =; (b) ()[)N,200,2CB CB F a x gx x a A σρ= =+∈、,其中:N,20C C F ga A σρ= =、N,22B B F ga A σρ- -= =, ()(]N,18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8B B F ga A σρ+ +==-、 N,16A A F ga A σρ==-; (c) ()[)N,100,AB AB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 N,10A A F ga A σρ==-、N,11B B F ga A σρ- -= =-, ()()N,310,BC BC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31B B F ga A σρ+ +==-、N,32C C F ga A σρ- -= =-, ()(]N,620,CD CD F a x g x a A σρ==-+∈、,其中:N,62C C F ga A σρ+ += =-、 N,63D D F ga A σρ==-。 (a ) (b ) (c ) 轴力图 gAa ρ○ + ○ - gAa ρ22gAa ρ ρgAa ρ gAa ρgAa ρ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期刊是于何年创刊? (1)1982 (2)1987 (3)1992 2.【2】下列何者不是引导健康心理学发展的因素? (1)医疗接受度渐增 (2)生医工程的发展 (3)疾病型态的改变 ⒊【2】下列何者与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无关? (1)疾病 (2)生理历程 (3)行为 ⒋【2】下列何者不是影响健康心理学发展趋势的关键? (1)关注终生的健康与疾病 (2)健康保险的规划 (3)面对疾病型态的改变 ⒌【2】健康心理学最普遍的发展取向是何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3)心身医学模式 (4)以上皆非 ⒍【4】以下叙述何者不属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所能发挥的功能? (1)发现冠状动脉病与抽烟、缺乏运动、压力有关 (2)了解疾病的心理影响以协助减轻疼痛、焦虑的症状 (3)预测与改变个人的健康行为 (4)发现禽流感的病毒与生物传染途径 ⒎【1】心理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以下选项何者不属于心理历程? (1)吸烟 (2)情绪 (3)压力 (4)信念 ⒏【2】脑部的哪一个部分在情绪与动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1)大脑(2)下视丘(3)脑干(4)小脑 ⒐【3】个人因应紧急事件做反应时,会透过神经与内分泌轴线的程序来反应,请问轴线内容为?(P.33) A.肾上腺 B.下视丘 C.脑垂体 D.大脑 E.甲状腺 (1) D-C-A (2) D-B-E (3) B-C-A (4) B-C-E ⒑【1】以下哪些荷尔蒙与因应紧急状况及压力有重要关系? (1)皮质醇(2)胰岛素(3)泌乳激素(4)睪丸酮 ⒒【3】以下消化系统疾病,何者与承受高度压力的情境最有关系? (1)A 型肝炎(2)B 型肝炎(3)消化性溃疡(4)胆结石 ⒓【4】身体免于疾病的防卫作用涉及一连串的防御防线,请问第三道防线是 (1)B 细胞(2)吞噬细胞(3)皮肤(4)杀手T 细胞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的标准答案篇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的答案篇

————————————————————————————————作者:————————————————————————————————日期: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5 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篇一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刷牙是预防牙周疾病的好方法,下列哪种提法更好些A.有效刷牙 B.正确刷牙 C.饭后刷牙 D.认真刷牙 E.早晚刷牙

正确答案:A 2.婴儿6~12个月第一次看牙时应做的是 A.发展婴儿与家庭的联系 B.记录婴儿的医疗、牙科与喂养史 C.检查口腔内外健康状况 D.为父母亲示范如何帮助婴儿洁牙 E.以上均应做 正确答案:E 3.龋活性试验目的和意义包括 A.是检测个体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B.是一种猜测性检测 C.可为预防措施的确定提供 D.对高危人群的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 E.以上均包括 正确答案:E 4.中、小学生学校保健的具体内容是 A.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和监测 B.口腔健康教育 C.培养学生良好的刷牙与饮食卫生习惯 D.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5.釉质的哪一层抗龋能力最强 A.表层0.1~0.2mm B.表层0.2mm以内 C.中层 D.内层 E.各层抗龋能力一致 正确答案:A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篇二 1.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是EA 变形链球菌B 韦荣化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肺炎双球菌E 产黑色素类杆菌 2.X线片根尖周透射区包括数牙时确诊病源牙的主要依据是患牙CA 有无龋洞 B 是否有牙周疾病 C 牙髓有无活力D 有无窦道E 有无叩痛 3.急性牙间隙乳头炎的病因应除外BA 硬食物刺伤B 局部用药C 充填物悬突D 食物嵌塞E 邻面龋 4.对深达膜龈联合的牙周袋应采用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为BA 牙龈切除术B 翻瓣术C 袋壁刮治术D 游离龈瓣移植E 侧向转位瓣术 5.诊断青少年牙周炎时,可查出主要致病菌是CA 产黑色

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

1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大小<1cm 1~2cm 可以较大不一定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边缘清晰清晰有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晰包膜无可有无其他周围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收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早期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变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被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慢性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周围可有骨质增生反应。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一般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由于囊肿发展缓慢,在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骨质变薄,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2颌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早期即有偏侧痛、麻。(骨质破坏)膨胀性骨破坏,除骨纤外,边缘多清晰锐利。;进行性、侵蚀性骨破坏,无明显膨胀,边缘不清,不规则。(骨皮质改变)膨胀变薄连续,部分可因压迫萎缩、中断。少数如成釉细胞瘤可侵蚀骨皮质。;多数较早期即有皮质破坏中断。(骨膜反应)一般无,如伴感染或骨折可见轻微骨膜反应。;除骨髓瘤、颌骨中央性癌外可有多种形式的骨膜反应,可见骨膜三角(生长速度与分房)生长慢,可见多房改变;生长快,无分房改变(牙齿变化)病区牙被推挤、移位扭转松动甚至脱落,牙根可有吸收;病区牙无移位而牙周骨组织破坏消失,牙浮立于软组织肿块中或脱落,一般牙根无吸收(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可见软组织被推挤、移位突出;常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肿块,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影 3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骨质结构的变化:——骨松质变化:成骨型:病变区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形态不均匀性,呈片絮状,髓腔低密度影消失。溶骨型:斑片状、虫蚀状或范围较大的溶冰状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其内可残存骨小梁。混合型:两者兼有之,多以溶骨破坏为主,融冰状,间有残存骨,可有病理骨折。——骨皮质改变:早期肿瘤沿哈氏管向外侵犯,致密质骨内有不规则弯曲的隧道样缺损,进而肿瘤向骨皮质内外侧发展,使骨皮质凹凸不平,最后全部破坏中断、消失,伴有病理骨折。2、瘤骨形成:在髓腔内可表现为斑片状或大块状高密度,如象牙质样。如肿瘤突破骨皮质向外发展则在其软组织肿块中显示斑片状或棉絮状高密度,部分呈日光放射状,乱发状、毛刷状等。3、骨膜反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距骨膜越近,骨膜反应越明显。早期:骨膜反应形成的线状高密度影与皮质间都有一个透亮间隙,随着肿瘤的发展,迅速破坏了新生的骨膜,即进入晚期改变。晚期: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codman 三角)4、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突破新生的骨膜侵入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X 线检查:仅表现软组织明显肿胀,呈弥漫性,而内部细节和范围不能显示清楚。CT检查:受侵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表现,强化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增强,往往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向后可侵及颈鞘,向上可侵及颅底。MR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在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像上呈混杂信号,病变瘤骨为低信号。5、转移性表现:肺内结节或棉絮状表现。 4成釉细胞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1)多房型,为最多见。(2)单房型较多房型少见。(3)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4)既不恶性征型,最少见除以上四型外,尚有一些共同的X 线特征:(1)颌骨膨胀,以向唇侧为主;(2)牙根呈锯齿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4)肿瘤边缘可有部分增生硬化;5)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牙。 。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 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0.03×(50/0.05)(1.4152/2)=30.03 Pa/ρ+W=Pa/ρ+Z g+Σhf 1 - 2 W=Z2g+Σhf 1 - 2 =10×9.81+30.03=128.13 [J.kg] H需要=W/g=128.13/9.81=13.06[m] 而H泵=18.92-0.82(10)=13.746[m] H泵>H需故泵可用 ⑵N=H泵Q泵ρg/η ρg/η=常数 ∴N∝H泵Q泵N前∝13.746×10 H泵后=18.92-0.82(8)0 . 8 =14.59 N后∝14.59×8 N后/N前=14.59×8/(13.746×10)=0.849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控制菌斑的方法中不能由个人自己操作的是 A.牙线B.牙签C.牙间刷 D.橡胶按摩器 E.龈上洁治术2.妊娠期口腔预防的重点是 A.龋病B.牙龈炎C.牙周炎 D.磨损E.牙创伤 3.哪种材料为封闭剂的主要成分 A.树脂基质B.稀释剂C.引发剂 D.辅助剂E.以上均不是4.口腔健康调查目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B.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C.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说,并为指导和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D.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E.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5.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源除饮水外,还有 A.茶B.药物C.消毒剂 D.洗涤剂E.生活燃煤6.可能发生龋病的危险信号不包括 A.致龋菌数量变化B.牙龈出血 C.菌斑内酸性产物量D.菌斑内及唾液内pH值,糖代谢反应 E.唾液缓冲能力 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是以多少岁时的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A.8岁B.9岁C.14岁 D.10岁E.12岁 8.口腔健康调查的步骤包括 A.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收集资料、待查资料 D.收集资料、总结资料、制定措施 E.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9.下列方法中可由个人使用的是 A.含氟涂料B.1.23%的含氟凝胶 C.氟水漱口 D.局部涂氟 E.缓释氟 10.氟水漱口不适用于 A.作为公共卫生项目和家庭使用 B.对龋病活跃性较高或易感病人

C.牙矫正期间戴固定矫正器的病人 D.不能实行口腔自我健康护理的残疾病人 E.龋病低发区 11.龋病的患病率是指 A.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B.人群中龋齿占龋、失、补的比例 C.在一定时期内,某患龋人群中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D.人群中新发生龋齿占全部龋齿的百分率 E.在一定时期内,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 12.目前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使用的防龋方法是 A.预防性充填B.氟化物防龋C.免疫防龋 D.窝沟封闭E.寻找蔗糖代用品13.龋病的易感因素不包括 A.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 B.宿主抗龋能力 C.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 D.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E.工作过于劳累,精神压力过大 14.与老化有关的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不包括 A. 牙面根龋 B 无牙颌 C 不健康的牙周组织 D 不健康的粘膜组织 E 错颌畸形 15.牙齿做窝沟封闭的最适宜时间是 A.穿破牙龈时 B.牙合面露出时 C.对颌牙也已萌出时 D.牙萌出后达到合平面时 16.全国爱牙日开始于() A . 1987年 B. 1988年 C. 1989年 D. 1990年 E. 1991年 17.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 A.牙清洁,无龋洞 B.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 C.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 D.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E.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18.防止检查者偏性的最好办法是 A 诊断标准要明确 B 调查前的技术培训 C 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 D 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E 经常做质量抽查 19.急性氟中毒抢救处理的不恰当方法是 A 催吐 B 补钙 C 补液 D 洗胃 E 人工呼吸 20.口腔临床医务人员被感染可能发生于以下情况,除了 A 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 B 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 C 空气飞溅传播; D 与爱滋病人握手交谈等引起传播; E 不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 21. 口腔科医生感染病毒的主要危险来自于:( ) A. 被污染器械刺伤 B. 操作后不洗手 C. 空气传播 D. 接触血液和唾液 E. 高速手机的飞沫 22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是检查有代表性的六颗牙,即: ( )

级口腔医学专业毕业考试试题

级口腔医学专业毕业考 试试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2009届口腔医学专业毕业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53分) 1、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地扪诊常采用 A.双手双合诊法医 B.双指双合诊法 C.三指平触法 D.单指扪诊 E.双指提拉式扪诊 2、麻醉上颌双尖牙、磨牙腭侧牙龈、黏骨膜应阻滞 A.上牙槽中神经 B.上牙槽后神经 C.眶下神经 D.鼻腭神经 E.腭前神经 3、关于拔牙时力地应用,下列说法错误地是 A、扭转力适用于单个锥形根地牙 B、扭转力应按牙根纵轴方向进行 C、牵引力不应与摇动力及扭转力结合使用以防损伤邻牙 D、摇动力适用于扁根牙或多根牙 E. 摇动应先向阻力小地一侧进行 4、目前应用最广泛地种植材料是 A.生物活性陶瓷 B.生物降解陶瓷 C.钛及钛合金 D.复合材料 E.高分子材料 5、切开引流地绝对指征 A.感染早期即应行切开引流术 B.局部肿胀、疼痛 C.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D.脓肿已穿破 E.牙源性感染一周以后

6、患者,女性,18岁,因车祸颌面外伤6小时急诊,患者右面部肿胀、压痛,右眶周瘀血,眶下区皮肤麻木,张口度1指,咬合关系正常,应考虑诊断为 A、右侧下颌骨体部骨折 B.右侧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 C.右侧上颌 骨骨折 D.右侧颧骨颧弓骨折 E.右侧上、下颌骨联合骨折 7、患者一侧下颌骨磨牙区、下颌角及升枝部渐进性膨大,按之有 乒乓球感.X线片示透明囊性阴影,呈多房性,房室大小极不一致,阴影边缘呈切迹状.最可能地诊断是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成釉细胞瘤 C.牙源性黏液瘤 D.牙源性钙化囊肿 E.牙源性纤维瘤 8、下颌下腺炎长期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颌下能触及硬块,导管及腺体交界处 证明有结石,应采取 A.结石摘除 B.下颌下腺摘除 C.全身抗生素应用 D.拔除邻近龋坏及松动牙 E.物理疗法 9、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描述不正确地是 A.并非指单一地疾病,而是指一组关节疾病地总称 B、是一组发病原因已完全阐明地关节疾病 C、一般有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地软组织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等三大症状 D.一般都有自限性 E.多数为功能紊乱性,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

第二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 2、画前驱图 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分别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换去了封闭性,这样,某程序在执行时,必然会受到其它程序的影响。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 16. 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试举例说明之。 答:同步: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A进程向B进程传递数据,B进程接收数据后继续下面的处理;互斥: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进程共享打印机。 22、试写出相应的程序来描述P82图2-17所示的前驱图。 图(a)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 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end; begin P(a3);S4;V(a6);end; begin P(a4);S5;V(a7);end; begin P(a5);S6;V(a8);end; begin P(a6);P(a7);P(a8);S7;end; parend 图(b)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a9=0;a10=0;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V(a6);end; begin P(a3);S4;V(a7);end; begin P(a4);S5;V(a8);end; begin P(a5);S6;V(a9);end; begin P(a6);S7;V(a10);end; begin P(a7);P(a8);P(a9);P(a10);S8;end; parend 28、在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任务,把所采集的数据送一单缓冲区;计算任务从该单缓冲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试写出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两者共享单缓冲的同步算法。 答: int mutex=1;/*互斥信号量*/ int empty=n;/*空位同步信号量*/ int full=0;/*数据同步信号量*/ int in=0;/*写指针*/ int out=0;/*读指针*/ main( ) { cobegin /*以下两进程并发执行*/ send( ); obtain( ); coend } send( ) { while(1) { . .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口腔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三)

口腔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得分 1.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的并发症有 ( ) A.牙根折断 B.颌骨骨折 C晕厥、过敏、中毒 D.上颌窦损伤E.牙龈撕裂 2.急性牙髓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 ) A.拔除患牙 B,开髓引流 C.相应牙龈处分开引流 D.去腐蚀E,消炎止痛 6.牙列缺失时,其牙槽骨吸收的速度与哪种因素无关 ( ) A.缺牙时间 B.缺牙原因 C.骨质致密度 D全身健康状况 E温度 7.引起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 A.牙体材料疲劳 B.牙周病 C.牙颈部的结构 D.酸的作用 E 刷牙 1、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应注意D A.牙冠颊侧的颊尖髓角 B.牙冠中分的颊尖髓角 C.牙冠舌侧的舌尖髓角 D.器械与牙长轴方向一致 E.寻找其双根管的根管口

2、半月形切牙与桑椹状磨牙与哪种疾病有关D A.结核 B.维生素D缺乏症 C.钙质缺乏症 D.梅毒 E.氟中毒 3、先天性梅毒引起的切牙畸形呈A A.弯月形缺损 B.桑椹状 C.蕾状 D.小牙 E.牙内陷 4、│5 指A └─ A.左上颌第二前磨牙 B.右上颌第二前磨牙 C.右上颌切牙 D.右上颌第二磨牙 E.左上颌第二磨牙 5、牙周组织指C A.牙周膜和牙冠 B.牙周膜

C.牙周膜,牙龈及牙根周髓 D.牙周膜,牙根周髓 E.牙槽骨 6、3C表示B A.右上颌尖牙 B.右下颌尖牙 C.右下颌乳尖牙 D.左上颌尖牙 E.左下颌乳尖牙 7.引起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E ) A.牙体材料疲劳 B.牙周病 C.牙颈部的结构 D.酸的作用 E 刷牙 8.猛性龋与下列因素有关,除外 (D ) A.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后 B.Sjogren综合征患者 C.唾液中变异链球菌计数高 D口腔卫生良好 E.唾液缓冲能力差 9.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 ( E )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药物牙膏必须具有? A.不干扰氟防龋作用 B.长期应用不影响或破坏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C.不产生抗药性?D.不使酵母菌落过度生长或外源性微生物殖居于口腔内?E.具有以上各个方面【答案】E? 2.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推广使用窝沟封闭 C.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E.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 【答案】C?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教育的定义是 A.其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 B.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C.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D.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E.定义包括上面4点 【答案】E 4.饮酒主要增加口腔哪个部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A.颊部 B.舌及口底? C.硬腭?D.软腭?E.牙龈?【答案】B? 5.饮酒加吸烟可使口腔癌危险性增加 A.1倍? B.1.5倍?C.2.5倍? D.3.5倍?E.4.5倍 【答案】C? 6.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时简化软垢指数记为? A.0? B.1 C.2 D.3?E.0.5 【答案】B?7.成人牙刷全长为(mm)?A.120~130 B.140~150?C.155~160 D.160~180? E.180~200 8.某市调查学生患牙龈炎情况,已知以前调查结果患病率为50%,要求抽样误差为10%,需要 【答案】D? 调查的人数为 A.100人 B.200人? C.400人 9.妊娠期口腔健康检查的重点是? A.面龋 D.600人? E.800人?【答案】C? B.邻面龋?C.牙龈炎 D.牙周炎? E.楔形缺损?【答案】C 10.用0.2%NaF溶液含漱防龋,应用的频率应该是? A.每天一次 B.隔天一次 C.每隔三天一次 D.每周一次 E.每月一次?【答案】D?11.口腔癌最好发部位是? A.唇?B.牙龈 C.口底 D.腭 E.舌?【答案】E?12.属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中双向信息交流的是?A.个别交谈?B.组织小型讨论会?C.借助大众传播渠道? D.组织社区活动? E.以上均是?【答案】A?13.酸蚀应用的最合适的磷酸浓度是 A.10%~20%

第二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1.6 设总体X 服从正态()2N μσ,,1X ,2X ,…,n X 为其子样,X 与2S 分别为子样均值及方差。又设1n X +与1X ,2X ,…,n X 独立同分布,试求统计量Y 解:由于1n X +和X 是独立的正态变量, ∴2~X N n σμ?? ??? ,,()21~n X N μσ+,,且它们相互独立. ()()()110n n E X X E X E X μμ++-=-=-=. ()()()2111n n n D X X D X D X n σ+++-=+= . 则211~0n n X X N n σ++??- ?? ?, . ()01N ,. 而()222~1nS n χσ-,且22nS σ与1n X X +-相互独立, 则()1T t n -. 1.7 设()~T t n ,求证()2~1T F n ,. 证明:又t 分布的定义可知,若()~01U N , ,()2~V n χ,且U 与V 相互独立,则 ()T t n ,这时,2 2U T V n =,其中,()22~1U χ. 由F 分布的定义可知,()22 ~1U T F n V n =,. 1.9 设1X ,2X ,…,1n X 和1Y ,2Y ,…,2 n Y 分别来自总体()21N μσ,和()22N μσ,,且相互独立,α和β是 (X Y αμβμ-+-()1221111n i i S X X n ==-∑,()2222121n i i S Y Y n ==-∑。 解:211~X N n σμ?? ??? ,,222~Y N n σμ?? ?? ?,,1X μ-与2Y μ-相互独立, 211~0X N n σμ??- ??? ,,222~0Y N n σμ??- ???,, ()( )22221212~0X Y N n n ασβσαμβμ??∴-+-+ ??? ,,((()~01X Y N αμβμ-+-,. ()221112~1n S n χσ- ,()222222~1n S n χσ-,且21S 与22S 相互独立, ()2 2211 22 1222~2n S n S n n χσσ∴++-. (()12 12~2X Y t n n αμβμ-+- +-, (()122X Y t n n αμβμ-+-+-

建筑环境学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纬度位置决定太阳高度角。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都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因此,坐北朝南的格局有利于在夏季减少日射得热,冬季增加日射得热,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北方地区采用坐北朝南的第二个原因是避北风。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太阳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超过90%)。而空气对于这部分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所以太阳穿过空气时导致空气的升温很小。 地面和空气的对流热交换是空气温度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在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与地表直接接触的空气层,由于对流换热作用而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层又通过自然对流作用将热量转移到更高层的空气,从而导致了空气的升温。气温降低的过程也大体类似。 注意:地面因接收太阳辐射而升温所导致的长波辐射对空气的加热作用是一种次要因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

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晴朗天气下有效天空温度低,树叶朝上的表面与天空辐射换热强烈,同时凌晨也是空气气温最低的时候,如果此时树叶表面的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就会有结露的现象发生,如果低于0℃则会结霜。 5.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的微气候?为什么?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体和植被下垫面本身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砖石混凝土下垫面就少,同时,由于水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潜热的形式带走大量热量,使得自身温度较低,对近地表空气具有降温作用,从而能够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此外,蒸发和蒸腾作用,将大量水气带入空气,增加了空气湿度,使人感觉更舒适。

口腔医学美学套题答案嵌合版

体现人们 年前就 人体解剖学方法、、 5.当下颌处于息止颌位时,上切牙切缘仅显露 2 cm,当微笑时上切牙约显露唇面的 2/3 ,下切牙显露 1/2 。 6.口腔医学美学的审美层次包括 .功能美、形式美、理性美。 7.容貌美的结构特征比例与和谐、对称与非对称、差异性比例和谐。 8.全口义齿的美学原则:单纯与齐一;对称与均衡;协调对比节奏多样与统一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描述“朝夕啄齿”不龋的著作是A A. 《诗经》 B. 《养生方》 C. 《贤劫经》 D. 《礼记》 E. 《饮膳正要》 2.以头长为单位,立像全身长度为C A七个头长B六个头长C八个头长D五个头长 3.美的基本范畴不包括E A.崇高 B.优美 C.喜剧 D.悲剧 E.和谐 4.属于牙变色的是?A A、四环素牙 B、烟斑 C、咖啡牙 D、茶垢 5.全口义齿个性排牙法不包括?E A、牙位的变动 B、唇面弓形的调整 C、切缘的调整 D、颈缘的调整 E、基托的硬 6.嵌体修复时,牙体预备要求哪一项不正确C A.去处腐质,做预防性扩展 B.洞形低平、壁直无倒凹 C.预备出30°斜面,宽为1.5mm D.邻面可做片切形 7.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D) A.牙龈出血B.牙周溢脓C.牙槽骨吸收D.牙变色 8.黄金分割比例是指(D) A.1:0.618 B.1.618:1 C.0.628:1 D.A+B 9.颏孔区位于(A) A.一二双尖牙之间下方 B一二磨牙之间下方 C尖牙下方 D侧切呀下方 10.服用下列药物不会引起肥大性龈炎的是(D) A.大仑丁 B心痛定C环包菌素 D安痛定 四、简答题(共20分) 1.龋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6分) 病因:龋病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致,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2).充填,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或其它特定方式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常用充填材料包括银汞合金和复合树脂等。 2.单纯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6分) 临床表现:1)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X线检查时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2)牙周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