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五月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摘要:为了改善我国日趋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政策颁布和施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国家发布了不少政策和规划,对解决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的更好。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题状况;精神问题产生原因;精神卫生政策;政策实施

正文: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精神卫生问题严重,精神卫生政策不足

1.1精神卫生疾病现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当今,精神卫生问题更应引起国家和群众的高度关注。

1.2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以及服务水平有限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极为巨大的医疗服务资源,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

阶段的中国,在医疗资源方面确实无法做到完全满足需求,看病难问题的存在便是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带来的后果。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地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有着更为丰富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资源,这就使得欠发达城市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因为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关注变得日趋严重。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1650家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数28100张。精神科床位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占总床位数的86.4%;精神科床位密度全国平均为1.71张/万人,上海和北京最高,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为92.4%,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5d [2],床位不足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医院在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一直无法满足需要,且大多数人才资源都是在大医院,患者的治疗费用高。

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国家才更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对资源分配进行调整,对不完整的医疗体系进行补充和改进。

1.3.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现状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精神卫生政策文件有四个。分别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颁布,2013年开始施行)。我国在竭力的改变

现在的精神卫生状况,但政策不足,且内容不够全面,要解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008年以后,国家进入医改的攻坚阶段,精神卫生进一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政策和规划不断推出,对城乡,社区等的精神卫生服务也给了较大的支持。

2.精神疾病产生原因及患者增多的原因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就业、家庭、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人们的身体长时间处于疲惫的状态,心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遗传因素、价值观念混乱、心理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身体的持续劳累带来了心理压抑,心理的压抑不断堆积进一步加重了人体不良的精神状况,精神状况恶化逐渐演变成了精神疾病,最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另一方面,国家精神疾病知识普及率不高,使得人们盲目排斥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来说,带精神疾病的患者选择伤害自己和他人大多是因为他们处在极度的抑郁,不满与恐慌中,几乎没有人理解与关怀他们,甚至大多数是用带着偏见和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心灵的扭曲,产生对社会失望,对自己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是报复社会的消极心理。

社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导致精神疾病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要减轻这种现象,政策支持是必须的。

3.我国的精神卫生政策

3.1政策与规划不断完善

近十年来,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划。

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1月,卫生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4];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下发《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配套文件;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2009年7月,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被纳入九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表决;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2013年5月开始施行;2015年卫计委、残联等印发《全国精神卫生规划(2015-2020)》。

3.2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的发展情况

国家不断完善和更新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和规划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协调医疗资源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精神卫生医疗政策的普及、建立健全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维护精神病患者和精神卫生机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举措均包含在政策中,它对改善我国精神卫生现状有着促进作用。

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采取的是渐进式[6]。国家开始关注到精神卫生形势时,情况已是非常严峻,并且立法机关对改革内容的意见也不尽相同,也定然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这使得国家只能一步一步的慢慢进行改革。即使改革进程缓慢,它也没有停滞不前,相反的,随着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都开始尝试和探索性地开展政策行动,它在不断的摸索中得到了较大进展。从起步、发展,到全面开展、全社会意识,再到现在实施性政策阶段,精神卫生政策经过一系列的修订和补充,在不断全面,不断进入更深的层面中来。每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向前是不变的决心,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国民的精神健康,加快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以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精神卫生问题的正式法律规定,《精神卫生法》的颁布无疑给中国未来的精神卫生管理指明了出路。单就这一点而言,我国精神卫生政策便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3.3用发展的眼光看国家精神卫生政策

对精神疾病认识逐渐深入,工作重心逐渐由积极治疗发展为治疗为主,防治结合[6],强化了预防精神疾病的作用。但医疗资源及医疗人才的缺乏,使得要达到让更多人能够预防的目标还是有困难的。同时,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08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国家政府报告》中提到精神卫生的相关内容[5],又例如从2000

年到2015年,这15年间不断更新的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工作文案。另外,国家也逐渐增加了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6]。例如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中,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且由政府提供补助。

当然,在法律正式颁布实施后,如何适应其可能给精神卫生服务带来的影响,借法律的推动促进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7],仍然是需要政府机构,医学界人员以及法学人士等的共同努力。只有达到改善国民精神健康的目标,这些政策才是有效的。

4.关于政策制定的建议

即使国家政策在不断往全面的方向靠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1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外国立法的精华

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应抓住机遇,吸收在精神卫生方面有控制成效的国家的立法经验,如英国、美国等,再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逐步完善,以及探讨出更为完备的缓解问题的方案。

4.2加强地方立法力度

地方立法机关对当地精神卫生情况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地方立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缓解精神卫生问题,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和更全面的意见。地方

立法是对国家立法的一个重要支持。

4.3调整资源分配

患者人数在增加,但医务人员大多留在三甲医院,严重的资源不均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应鼓励从医者,尤其是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员要有更大的比例到乡镇级医院中去。

参考文献:

1 我国精神病患者数量过亿.《江淮晨报》2011年6月17日第A28版中国新闻/综合

2 马宁,严俊,马弘,等.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现状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第26卷第12期

3 张明园.全球化和中国的精神卫生及其政策.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第1期

4 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百度文库

5 马弘,刘津,于欣.中国近十年重要精神卫生政策的发展与解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第12期

6 徐唯,李玲,李文咏.我国现有精神卫生体制的历史沿革.中国市场.2011年第24期

7 谢斌.中国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第27卷第4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