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9页例6。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材分析:

通过上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求法,也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本节课将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转换的思想,应用“等积变形”的方法和“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橡皮泥、量筒、水、土豆、石头。

教学过程:

1、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求法,

2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规则物体,像橡皮泥、土豆、石头等,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5橡皮泥具有延展性,可以把他捏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就可以求出体积了。像土豆和石头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求呢?

4、研究土豆的体积求法。

(1)教师:这个土豆能变形吗?怎么办?老师这里有一个量杯,一个土豆,一些水,同学们试着讨论一下,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呢?

同学们讨论完了,一起来汇报:

把土豆放入水中来测量它的体积,先记录好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是200毫升,放入土豆后,水面上升了,这时水和土豆的总体积是350毫升,土豆的体积就是350毫升减去200毫升等于150毫升。

教师: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水法”,并板书。水上升法:V物=V上升部分;然后教师再亲自演示一次这种方法,并强调,“为什么相差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组2:水下降的方法,老师同时板书降水法:V物=V下降部分

组3:水溢出的方法,老师同时板书溢水法:V物=V溢出部分

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自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五、拓展,如果老师把量杯撤走,给你一个长方体的容器、水、土豆和直尺,你能测量出土豆的体积吗?

板书设计: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升水法:V物=V上升部分

排水法降水法:V物=V下降部分 350ml-200ml=150ml

溢水法:V物=V溢出部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小学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 一个西红柿,一个量杯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箱子、西红柿、土豆、石块、橡皮泥、沙堆等,它们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呢? 箱子量出长宽高就可以算出,而橡皮泥、沙堆、西红柿、土豆等不规则物体该如何求呢? ㈡、探求新知 1、学生自学交流:橡皮泥可以揑成规则物体再求体积,沙、小麦小颗粒物体可以装在规则容器里,再量数据计算体积。而西红柿、土豆既不能破坏实用价值,又想测量出体积,该该怎么办呢? 2、出示导纲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出示一个西红柿。 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也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生汇报:(可能有这几种方法:①捣成泥求体积。②榨成汁来求体积。 ③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通过比较,同学们会认为第三种方法方便,老师表明立场。

(2)小组合作讨论测量西红柿等体积的方法步骤。 a先把往量杯里倒水,记下水的体积; b再把西红柿放入量杯里,(水没过西红柿); c记下水的体积; d杯里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 2.实验操作 师:谁能演示给同学们看?(指名演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学生边演示边解释:向量杯倒入一定量的水,再放入西红柿,杯中的水位就上升,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从而得出西红柿的体积。 若学生未能表达清楚,教师加以引导。 3.板书算式。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 西红柿的体积=放入后的体积-放入前的体积 即350-200=150(ml)=150(cm3) 答: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150cm3。 4、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 师:这种方法称为"排水法"。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用这种方法测出了一个皇冠的体积。你们的想法和科学家一样,真了不起! 三、导学归纳 谁能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回答略) 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现在的体积-原来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拿出前的体积-拿出后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放入物体后排出水的体积(先装满水) 四、反馈训练 1、底面为边长8cm的正方形容器,里面装水,水深为6cm,放入珊瑚石后,水深为7cm,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1)观察这放入珊瑚石前后的水,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2)你想怎样求珊瑚石的体积?为什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马庄小学吕颖 教学内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教学准备:量筒、水、大螺丝、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请问,计算长方体体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师:很好,[出示一张A4纸],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桌面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小组合作,动手测量 测量西红柿,石头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还有其它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

《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 )dm3=( )cm3 2L=( )mL 3450mL=( )L 0.82L=( )mL=( )dm3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9页例6。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材分析: 通过上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求法,也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本节课将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转换的思想,应用“等积变形”的方法和“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橡皮泥、量筒、水、土豆、石头。 教学过程: 1、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求法, 2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规则物体,像橡皮泥、土豆、石头等,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5橡皮泥具有延展性,可以把他捏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就可以求出体积了。像土豆和石头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求呢? 4、研究土豆的体积求法。

(1)教师:这个土豆能变形吗?怎么办?老师这里有一个量杯,一个土豆,一些水,同学们试着讨论一下,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呢? 同学们讨论完了,一起来汇报: 把土豆放入水中来测量它的体积,先记录好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是200毫升,放入土豆后,水面上升了,这时水和土豆的总体积是350毫升,土豆的体积就是350毫升减去200毫升等于150毫升。 教师: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水法”,并板书。水上升法:V物=V上升部分;然后教师再亲自演示一次这种方法,并强调,“为什么相差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组2:水下降的方法,老师同时板书降水法:V物=V下降部分 组3:水溢出的方法,老师同时板书溢水法:V物=V溢出部分 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自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五、拓展,如果老师把量杯撤走,给你一个长方体的容器、水、土豆和直尺,你能测量出土豆的体积吗? 板书设计: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升水法:V物=V上升部分 排水法降水法:V物=V下降部分 350ml-200ml=150ml 溢水法:V物=V溢出部分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

活动内容: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探讨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知识运用的现象,以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在教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求法之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式,设计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求异创新思维。 3、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筒、天平、茶杯、水、橡皮泥、乒乓球、土豆、白纸、奖状等。 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曹冲称象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吗? 2、关于这幅图还有一个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配合故事情节,多媒体显示几幅相关画面。 3、听完故事,同学们一定认为曹冲很聪明,他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里?

4、引出“转化法”(曹冲在称象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法”,他把大象的体重转化为石块的重量,通过求石块的重量得出大象的体重。)板书:转化法。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不是规则的,不能利用常用的体积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那么这些物体该如何求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 设计意图:[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引子,引出“转化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具体事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给予时空,实践体验。 1、分6人一组活动。 在我们每一小组的台上都有一块橡皮泥和一张表格,请同学们在组内开展分工合作,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2、要求:①选出本小组的组长。②组长上台领取自己小组需要的测量器材。③小组内要先对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与结果进行检验。④每一小组选出一名组员填好表格,做好上台介绍的准备。 3、各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不但能使原本混乱的活动场面变得有序,而且通过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能思考、探索、操作,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 三、搭建舞台,展示成功。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互相协作,相信同学们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下面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方法。(凡采用一种正确方法的小组,将获得一张印有“曹冲奖”的奖状。) 2、学生现场进行介绍。(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验证,并对正确方法加以奖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三单元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巴南区木洞镇中心小学校杨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量杯、水、土豆、橡皮泥、苹果、梨、乒乓球等。(学生准备直尺或三角板、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课前小故事《乌鸦喝水》(动画展示)。《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还包含着同学们没有学过的知识呢,这节课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启发。上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看,这是(老师依次出示魔方、橡皮擦、橡皮泥、土豆、石块,学生说名称)这些物品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宝物,但能帮助我们学到宝贵的知识。 师:这几种物品中, 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你会计算哪些物品的体积? 师:老师已经测出了魔方和橡皮擦的有关数据,请看大屏幕,计算这两种物品的体积. 师拿着魔方问:魔方的体积是多少? 师拿着橡皮擦问:橡皮擦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师拿着橡皮泥说: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块橡皮泥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再估计这个土豆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要比较谁的眼力好,就需要————(准确算出橡皮泥和土豆的体积)。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阅读与理解 师:请看大屏幕,阅读与理解问题,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橡皮泥和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相比有什么特点?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滦县榛子镇前小寨小学吴晓新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4页“测量石块的体积”。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量筒、水、量杯、不规则石块、记录单、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好,大家先一齐读课题。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结合实例说明)我们前边所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是规则的物体,计算它们的体积有相应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如何测量像这样的石块的体积。(出示不规则的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有一张A4纸,[出示一张A4纸],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怎样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整十、整百张来测量,再求出其中一张A4 纸的体积。) 二、探究合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的一张A4纸的体积吗?(不是。)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的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下面,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测量桌面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 )dm3=( )cm3 2L=( )mL3 450mL=( )L 0.82L=( )mL=( )dm3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39页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

(完整版)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练习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练习 一、识记。 1、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水的体积以及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总的体积。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降的水的体积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5、溢出的水的体积=放进去物体的体积. 二、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1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L的水,再把一个土豆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3c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3、将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的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0.5厘米。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向容器中倒入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求出苹果的体积。 5、在一个长8米、宽5米、高2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米、宽2米、高4米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这时水池中水的体积是多少? 6、在一个长8米、宽5米、高2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米、宽2米、高4米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 7、在一个底面积为51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鱼缸里放了一个假山石,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有多大? 8、一个鱼缸长60厘米,宽60厘米,水深40厘米,放入几条金鱼后,水深为42厘米,金鱼的体积是多少?

9、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都是3分米,向容器中倒入11.7升的水,再将一块石头浸没在水中,这时量得水深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10、在一个玻璃缸中倒入200毫升的水,再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这时铁块和水的总体积是320立方厘米,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11、用2块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12、用3块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13、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水箱中装有半箱水,再把一块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6㎝,求石头的体积? 14、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3dm、宽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活动方案

《这堆土豆的体积有多大?》活动方案 一、活动流程框图 二、活动过程 2.1活动一:一个土豆的体积有多大? 2.1.1活动任务 回顾、交流、概括测量单个不规则物体的多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体积的含义,并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1.2活动内容 问题提出:这个土豆的体积有多大?怎样得到比较精确的数据? 小组交流活动问题解决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 2.1.3活动组织方式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2.1.4活动评价方式 学生互评、教师观察。 2.1.5所需学习资源 2.1.6所需学习时间 15分钟。 2.2活动二:这堆土豆的体积有多大? 2.2.1活动任务 估计一堆土豆的体积有多大,小组交流探讨解决该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汇报测算方案。 2.2.2活动内容 问题提出: 如果每组面前摆放的不是一个土豆,而是一堆,怎样测算呢?

设计方案: 当学生用已有的测算工具不足以解决面前的问题时必然会产生相互研讨沟通的需要。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引发学生思考,是依据已有的经验一个一个测量再相加?还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另辟新法应该准备怎样的工具,用怎样的先后顺序进行测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设想制定为解决问题的方案。 小组研讨交流: 由于该问题比前面的问题复杂,因此问题解决的策略也更为复杂和多样,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一个土豆的体积,估计一堆土豆的体积,然后再运用转化的策略比较精确地测算出其体积,小组先交流讨论准备怎样比较精确地测算出其体积的研究方案,而不是急于得出具体的结果。 评估讨论“研究方案”: 汇报交流不同小组的研究方案,并指出其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误差等问题。 2.2.3活动组织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2.4活动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观察。 2.2.5所需学习资源 2.2.6所需学习时间 10分钟。 2.3活动三:这堆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3.1活动任务 小组合作,实施前面的研究方案,具体测算出这堆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3.2活动内容 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按照上面研究方案的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实际测算这堆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比较和总结。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既采用了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这一数学方法,又把相同物质体积与重量的关系加以沟通,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案

第6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一个魔方,一块橡皮泥,土豆(若干),量杯(若干),圆筒盒(若干),量筒(若干),正方体的盒子(若干)。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学生:想。 老师:当当当,出来了,你们认识它吗?怎样求出它的体积呢? 学生:它是魔方,求魔方的体积就相当于求正方体的体积,用棱长乘以棱长乘以棱长。 老师:老师是一位魔法师,现在给它变了变,你还会求的体积吗?

学生:体积不变。 学生:恢复成正方体。 老师:你们可真是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新课讲授】 (1)老师:现在还有一位朋友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来到我们的课堂,想和大家交个朋友。(老师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老师:刚才我们求魔方的体积获橡皮泥的体积都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了规则的物体,从而求出物体的体积。这里呢,我们就是运用了转化的思想。你们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在哪里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呢?学生:......... 老师:比如我们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老师:你们说的很好,其实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页运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保证积不变,把这种运算转化成另外一种运算。我们在运用转化的思想的时候,必须保证一定量是不变的。比如体积不变,面积不变,积不变........ (2)出示一个土豆。

(完整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 数学实践活动课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教学实录 作者姓名: 学科:小学数学 职称:二级教师 单位: 联系方式: 地址: 邮编: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五年制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9相关链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后安排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拓展。 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学中的“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自己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 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 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具准备: 魔方、量杯、长方体水槽、水果、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发现、练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魔方”引旧知,揭示新“课题” 教师拿出学生们常玩的“魔方”,学生的兴趣立即调动起来。 师:从数学中图形的方面来讲,“魔方”是一个——正方体(学生抢答)。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生: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棱长×棱长 (板书:V正 = ɑ3) 师:这个魔方的棱长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回答,729 ) 师: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V长=abh) 师: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以后会学到的圆柱、圆锥、球等能够通过公式直接求出体积的物体(课件出示:规则物体图),我们一般称为规则物体。 (板书:规则物体) 师:请大家观察我手中的魔方,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魔方,使其变形。) 生:它的样子变了! 生:刚才还是正方体,现在不知道它是什么形状?

小学数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量筒、水、大螺丝、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请问,计算长方体体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师:很好,[出示一张A4纸],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

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桌面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小组合作,动手测量 测量数据记录在量筒记录单里。 a b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石块、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会求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我们能够求它的体积,生

活中有很多物体像橡皮泥、梨、土豆、石块等都是不规则物体 3、揭示课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出示教材第51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思考: ①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就能计算出它的体 积。 ②把橡皮泥捏成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同样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把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变成长方体,但体积没有变,量出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了。 (2)出示一个石块。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石块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说方法(课件出示一个量杯、一个石块、一瓶水。) (3)汇报实验过程:请一个同学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石块。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再把石块放入量杯里,要让完全浸没在水中,再看此时的刻度,也要记下刻度。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石块的体积。即:350-200=150(ml)=150(cm) 答:这个石块的体积是150c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石头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橡皮泥、石头、苹果的体积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积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量杯、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橡皮泥、梨、石头、课件、记录单。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 课件展示四个物体(纸巾盒、魔方、橡皮泥、石头),问:这些物体认识吗?哪几个物体的体积你会求?怎么求?(需要测量长宽高或者棱长),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100页的“相关链接”及101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应用“排水法”,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排水法”,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水槽若干、长方体的盒子、刻度尺 2.魔方一只。西红柿、石块、土豆、弹珠。 3.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指向 1.复习旧知,介绍规则物体 教师现场展示一只“魔方”,谈话:从数学图形上来讲, 是一 “魔 个正方体,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预设: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或: V = a 提问:这个魔方的棱长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 预设:9x 9X 9=729 (cm) 小结: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还有以后将会学到的圆柱、圆锥、球等, 能够通过公式直接求出体积的物体,我们一般称为规则物体(课件配合出示:规则物体图)。

2. 介绍不规则物体,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教师旋转魔方,使其变形成一个不规则形状,谈话:请大家观察我手中的魔方,发 预设生(1):它的样子变了 预设生(2):刚才还是正方体,现在不知道它是什么形 小结:像现在这样的形状,我们可以称为不规则物体(板 不规 则物体)。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不规则物体?学生举例……(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不规 则物体图)。 提问:老师手中的这个不规则魔方的体积是多少? 3 预设:还是729cm 。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因为这个魔方虽然变成了不规则物体,但是它的体积没有改变,还可 以把它转化成标准的正方体来算它的体积。 3 预设生(2):魔方的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体积还是 729 cm 。 3. 揭示课题,导入探究 肯定式谈话:非常好!刚才你们发现不规则魔方的体积就是规则魔方的体积, 这是 一种转化思想。在本节课里,转化的意思,就是要把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变成相等的规则 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只西红柿)它也是一个不规则物体,它的体积又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如何测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补充板书:的体积) 二、引导转化,设计实验方案 1.故事铺垫,启示引领 谈话: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片段课件:小石子 投进瓶子里,水位不断上升…… 提问:乌鸦所投的小石子进到瓶子里,水位为什么会不断上升? 预设:小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水位上升。 追问:你认为小石子的体积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预设:相等。 2.感知“排水法” 生了什么变化? 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练习

一、识记。 1、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水的体积以及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总的体积。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降的水的体积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5、溢出的水的体积=放进去物体的体积. 二、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1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L的水,再把一个土豆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3c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3、、将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的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0.5厘米。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向容器中倒入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求出苹果的体积。 在一个长8米、宽5米、高2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米、宽2米、高4米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这时水池中水的体积是多少? 6、在一个长8米、宽5米、高2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米、宽2米、高4米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 7、在一个底面积为51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鱼缸里放了一个假山石,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有多大? 8、一个鱼缸长60厘米,宽60厘米,水深40厘米,放入几条金鱼后,水深为42厘米,金鱼的体积是多少? 9、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都是3分米,向容器中倒入11.7升的水,再将一块石头浸没在水中,这时量得水深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10、在一个玻璃缸中倒入200毫升的水,再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这时铁块和水的总体积是320立方厘米,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不规则物体的圆柱转化成规则的圆柱。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学过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做出铺垫。 2.出示课本中的例题, 一个内直径是8厘米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厘米,把瓶盖拧紧导致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厘米。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办法解决,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生合作,分析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在师生合作讨论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4.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教师巡查,及时纠正辅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指明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3.14×(8÷2)×7+3.14×(8÷2)×18 =3.14×16×(7+18) =1256(立方厘米) =1256(毫升)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毫升。 教师小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这样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本环节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碰到相似的问题也可同样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 (二)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数学书P27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3)交流反馈:重点交流如何转化,倒置后哪两部分体积不变? 求小明喝了多少水实际上是求矿泉水瓶上面无水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将水瓶倒置后不规则容器转化成了圆柱:该圆柱体积=小明喝了的水。 3.14×(6÷2)2×10=3.14×9×10=282.6(毫升)。 请学生计算,并反馈订正。 2.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dm,体积是81dm 3 。另一个高为3dm,它的体积是多少? 81 ÷4.5 ×3 =18 ×3 =54(dm3 ) 答:它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并及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