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范围及答案

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1)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失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人类的生产、生存VC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其次,时间集中表现了人的社会本质。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必须以来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将自己想转化为现实的,即将其对象化,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士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是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能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使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2)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和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9、怎样理解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工作日的价值形成过程?

(1)“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论断的理解关键在于一定点:这一定点就是指工人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2)当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仅能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时,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3)当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时,加之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可见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

10、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它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有重要影响: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11、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表现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2、为什么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和日益集中,这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利润;规模巨大的企业造成的竞争的困难也会产生垄断;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企业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1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中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14、为什么说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控制者?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对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统治。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可以使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或议会,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可以是收买政府高官或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也可以是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是价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左右国家政治生活。

论述题

1、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论述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要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又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其次,人类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它只能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应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是统一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个不同属性,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总是通过武术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马列主义、毛思想作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思想结识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绝对性,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穷尽真理,具有相对性,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因而,我们对马列主义和毛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马真理的相对性,这种教条主义的观点必然会窒息马的生命力。相对主义则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马真理具有的绝对性,这同样抹杀了马的生命力。

2、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首先表现为相互连结、相互制约。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或抽象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以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脱离同一性的斗争即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以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同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1)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提高生产技能,会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第二,科学技术和劳动资料相结合,就会大幅度提高工具的效能,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就会帮助人们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可以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对象,使生产力扩大。第四,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使生产运动处于最佳状态,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3)“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科学技术也是国际竞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5、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