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知识点__个人整理

七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知识点__个人整理
七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知识点__个人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5)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现代人

基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为了生存和发展,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聚合在一起,用石器和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共同分享。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6)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模样与现代人

差不多,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7)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居住着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

2、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

寒冷的气候特点。

3、半坡人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

衣服。

4、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

5、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文字萌芽)和装饰等内容。

6、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

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

5、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6、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7、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8、禅让首领的品质: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意义)夏

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

构。

第六课西周的分封

1.商朝的末代国王纣是个暴君。他好酒淫乐,不理朝政,还加重赋税,用酷刑镇压百姓和

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以致众叛亲离。

2、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

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划商纣。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进攻朝歌,商纣王在鹿台自焚。

特点: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结果: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为周武王;都城镐京。

4、分封诸侯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

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5、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它保

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6、分封制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

的发展,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7、西周的疆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到今辽宁南部,南面跨过了长江。

8、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公元

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乘西周混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9、西周推行土地国有制

10、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商、周时的青

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5、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6、商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7、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它也是研究商、

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攘夷”为口

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

参加,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

3、晋文公即位后,重用人才,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公元前632年,晋文

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4、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5、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2)

积极影响: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6、战国七雄的名称:齐、楚、燕、赵、韩、魏、秦。(东南西北后中间)

7、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为了各自

的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马陵之战(公元前342)、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8、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性质:争霸战争

9、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性质:兼并战争

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春秋时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我国在春秋时

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社会的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

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3、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最重要)

2、奖励耕战。

3、推行县制。(最深远)

4、变法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变法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商鞅变法的启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都伴随着激烈的斗争,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都江堰修建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

2、都江堰修建主持者:秦国的李冰父子。

3、都江堰功能;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到今天仍然使用)

4、修建都江堰的意义: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成都平原因此长期受益,成

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6、鲁班是战国时杰出的木工工匠,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它在我国文学史

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8、扁鹊是春秋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

法。

8、战国时期,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代

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9、艺术:音乐: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

绘画:长沙出土的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青铜器、漆器的花纹也由简单的图案发展到描写社会生活的复杂图画。

1.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人们互相爱护,反对暴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相传,孔子整理了《诗经》等书,还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3、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1)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了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

2)因材施教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四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2、赋税繁重。3、

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大泽乡起义:

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是公元前209年夏,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上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被处死。于是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起义地点:大泽乡

3)政权:起义军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刘邦进军关中,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6、西汉建立后,汉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社会秩序逐渐安定,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长期的战争

第十五课汉武帝“大统一”

1、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②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③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④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⑤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

第十六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今新疆地区)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张骞这次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民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的使团分头访问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者来到长安。

意义:这次出使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打下基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

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运往西亚,再转运

到大秦(古罗马)。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进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东西)。

第十八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1、西汉时、我国人民已能用麻和丝絮造纸。(西汉麻纸)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3、植物纤维纸的优点:A更平整,便于书写。B价格更便宜,便于普通百姓使用。

C更轻巧,方便携带。

意义:造纸术法明后,逐步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反映了我国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应用数学。

5、地动仪是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的,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

仪器,比欧洲早1700年。

6、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7、东汉名医华佗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被后世成为外科鼻祖。编成“五

禽戏”。

第十九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1:司马迁和《史记》

时期:西汉。

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史学成就(影响):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文字生动简练,叙事形象鲜明,对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西亚传入我国,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事情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

宝库。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4、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宝,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宝。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二十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第二十二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263年,魏国灭蜀。

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改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南北。

2、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3、316年,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4、十六国:历史上把西晋末年北方15个主要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83年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局面。

5、淝水之战

作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5、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内容: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个组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6、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又演变为北齐、北周,最后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第二十三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北方人口南迁

三次高潮:东汉末年、西晋末年(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十六国时期

主集中地:长江中下游(益州、荆州、扬州)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南朝政权:宋、齐、梁、陈都城:建康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③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主要原因)

④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表现:南朝时,扬州、荆州是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发明了灌钢法;纸成书写的主要材料;建康、江陵是重要商业城市,番禺是海外贸易中心。

4、结果:南朝时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1、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2、《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他是为汉朝的地理学专著《水经》作的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 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4、北京人距今70-20 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现代人基 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距今约 18000 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他们仍使用打制 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6、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 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 多年。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会种植水稻,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牛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 多年,会种植粟和蔬菜,住在半穴居房屋内。 3、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 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 初祖”。 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 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6、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 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 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意义: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兄弟相承 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 机构。

七年级英语上册-必背知识-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上册必背重点短语/句型全汇总 Starter Units 1 — 3 【重点短语】 1.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早上/下午/晚上好 2. good night 晚安 3. thank you = thanks 谢谢你 4. in English 用英语 5. CD 光盘,激光唱片 6. BBC 英国广播公司 7. NBA (美国)全国篮球协会 8. P 停车场,停车位 9. kg 千克,公斤 10. S 小号的 11. M 中号的 12. L 大号的 13. UFO 不明飞行物 【重点句型】 1.—Hi, Helen! How are you 嗨,海伦!你好吗 —Hi, Eric! I'm fine,thanks. 嗨,埃里克!我很好,谢谢。 2. — 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一I t ’s an orange. 一个橙子。 —What’s that in English 那个用英语怎么说 —I t ’s a jacket. 一件短上衣。 —.Spell it, please. 请拼写它。 —J-A-C-K-E-T. J-A -C-K -E -T. 3. 一What is this/that 这/那是什么 —I t ’s V. 是(字母)V。 —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的 — I t ’s red. 红色的。 4. The key is yellow. 这个钥匙是黄色的。 5. I can say my ABC. 我能说A、B、C 等字母了。

Unit1 My name’s Gina. 【重点短语】 1. my name 我的名字 2. your name 你的名字 3. her name 她的名字. 4. his name 他的名字 5. I’m .. . 我是…… 6. first name 名字 7. last name/family name 姓氏 8. Ms. Brown 布朗女士 9. your school ID card 你的学生卡 10. phone/tel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 11. his ID card number 他的身份证号码 12. my friend 我的朋友 13.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14. middle school 中学 15. in China 在中国 【重点句型】 1. —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一I’m /M y name is Alan. 我叫艾伦。 2. — What’s his/h e r name 他/她叫什名字 --His /Her name is Eric /Mary .他/她叫埃里克/玛丽。 3. My friend is Eric Brown. 我朋友叫埃里克? 布朗。 4. My friend is in China. 我朋友在中国。 5. — What’s your last name 你姓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岳麓版练习题[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岳麓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 A、孔子创办私学时 B、秦朝统一后 C、汉武帝时期 D、隋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 A、汉高祖在位时 B、文帝、景帝在位时 C?±‰?-|?????¨????—? D、汉元帝在位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张角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迎合诸侯“推私恩” 的要求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观察下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其学说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2)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他要求统治者采用什么政治观念治理国家?3)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汉武帝时期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5)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学态度截然相反,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 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 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咏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姓名 ______________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li do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二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d cm s o u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 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li d n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I o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bi m ji u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论语十二则》 yu e y t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 子何其芳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li d o ku o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 廓了。 li e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m e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湘教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作用。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4、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 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他们 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6、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 产工具,会种植水稻,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牛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多年,会种植粟和蔬菜,住在半穴居房屋内。 3、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6、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 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 4、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六课西周的分封 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 划商纣。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进攻朝歌,商纣王在自焚。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结果: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为周武王;都城镐京。 3、分封诸侯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实行以周王室为 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4、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 继承。它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5、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于酒色,不理 朝政。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乘西周混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能识读的近2000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商、 周时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商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 称“铭文”。 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 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 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4、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 灾难。积极影响: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 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5、战国七雄的名称:齐、楚、燕、赵、韩、魏、秦。 6、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 为了各自的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 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社会的影响:(1)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奴隶主与奴隶 发展为地主与农民。(2)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 加财富。在奴隶制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取代 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 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2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推行县制。变 法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变法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都江堰修建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都江堰修建主持者:秦国的李 冰父子。都江堰功能;防洪、蓄水灌溉;修建都江堰的意义:使成都平原变 成了肥沃的良田,成为“天府之国”。 2、鲁班是战国时杰出的木工工匠,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步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它在 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4、扁鹊是春秋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 的传统诊断法。 第十一课百家争鸣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孔子《论语》 思想:“仁”和“礼”两部分。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战国孟子 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道家 春秋老子《道德经》 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实行法治;提出建立君专 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word练习题

第11 课百家争鸣 1. 孔子创立了( ) A. 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2.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无为而治” B兼爱”和非攻” C.仁”和德治”实行法治” 3?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4. 某电视台要聘请法制栏目主持人,如果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一思想学派的代表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 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 5. 下列人物中,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的是( ) A.孟子B墨子C韩非D.庄子 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的派别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的是( ) 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 7.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8. 历史学习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足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1/ 2

B. 暴致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9.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答案 1-5:CCCBA 6-9:CDDC 2/ 2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 (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及注释

1/6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 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在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 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o m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0a (a )0a (0)0a (a a 或 ?? ?≤-≥=) 0() 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七年级上册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观沧海曹操 3、次北固山下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春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多角度(视、听、嗅、味)、多层次地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 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字音:朗润喉咙hóu lóng 应和yìng ha抖擞sǒu 窠kē巢黄晕yùn 卖弄(字义)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文首:“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 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偷偷地”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态。“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侧面烘托春草的生机勃勃。 写景层次:由点到面由物到人正侧结合 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数量多,色彩明丽,闪闪发光的特点。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春风图:(第5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 听觉写春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方面,引用加比喻,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的表现 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 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 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侧面写,表现了春风的和悦。风 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卖弄:原意是炫耀的意思,文中是尽情的表现,形象地写出了鸟鸣叫的声音多,此起彼 伏,连续不断 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细细、密、亮、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 【春秋末期】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