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创新实验(终稿)

流体力学创新实验(终稿)
流体力学创新实验(终稿)

实验项目名称: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实验类型:自主创新实验

姓名及学号: 方平 3110103076

其他小组成员: 钱晨辉王坤王婕支颖

指导教师: 章军军老师

实验地点:安中实验大厅

时间: 2013.12.21

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

一、实验背景

本工程下水库库区面积较大,蓄洪能力较强,而天然洪水相对较小,2000年一遇洪水24h洪量仅387万m3,经过调洪演算分析,水库可利用蓄洪能力较强的特点,选择操作简便、安全的开敞式溢洪道作为水库主要泄洪设施。

下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采用岸边开敞式,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自由溢流。溢洪道由进水渠、溢流堰、泄槽、挑流鼻坎及出水渠等组成。溢洪道的泄槽轴线与坝轴线成82.46°夹角,溢洪道全长约268.75m。

进水渠底板高程79.00m,长41.05m,底宽为6m,进水渠轴线由10.55m长的直线段、20.5m长圆弧段、5m长的渐变段和5m长的直线段组成,圆弧半径为24m,进水渠采用梯形断面,两侧边坡开挖坡比为1:0.5。渐变段以前渠底及两侧设30cm厚混凝土衬砌。

控制段堰顶宽度6m,堰顶高程81.00m,堰顶下游堰面采用WES幂曲线,曲线方程y=0.2898x1.85,堰面曲线与反弧段相连,反弧半径5.0m,反弧末端高程78.58m。堰面曲线原点上游由椭圆曲线组成,并与堰上游面相切。溢流堰与两侧闸墩作为一个整体结构,闸墩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相同,挡墙顶部设交通桥,桥宽8m。

溢洪道泄槽纵坡1:7.85,泄槽横断面采用矩形断面,两侧开挖边坡坡比为1:0.5,泄槽边墙为衡重式挡墙。泄槽底宽6m,混凝土底板厚50cm,底板基础设置锚筋及排水系统。泄槽段衡重式边墙高度为2.5m,边墙及底板每约15m长设置垂直缝,并设止水。泄槽中段有仙人洞断裂F9横穿,拟对其进行槽挖后回填混凝土处理。

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长6m,连续挑坎坎顶高程58.49m,反弧半径5.0m,挑角25°。由于挑流鼻坎附近岩体为薄层状的瘤状泥质灰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易风化,抗冲刷能力差,因此鼻坎后设长9m 的平护坦,护坦混凝土衬砌厚0.5m,之后设一预挖冲坑,采用宽浅式结构,前段部分坡比为1:3,斜坡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护,厚度为50cm,预挖冲坑顶高程为52.00m。预挖冲坑以1:4的坡比与天然河床相连,底部采用60cm厚干砌石护底并铺设土工布,出水渠长度约为58.60m。

二、实验目的

(1)、验证两种流量情况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

(2)、观测溢洪道各部位的流态;

(3)、分析各部分流速及流态,提出相应建议。

三、模型设计及实验装置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及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的具体情况,模型选用几何比尺:λl=30。以水工(专题)模型实验规程SL156-165-95及水工(常规)模型实验规程SL155-95为标准。开敞式溢洪道主要受重力作用,选用佛汝德准则即重力相似准则设计,试验采用正态水工模型。

模型试验布置:为保证试验目的和要求,模型范围为上游库区溢洪道进水口左右两侧约150米(包括坝段)和进水渠上游150米,下游冲坑上下游约200米。库区为定床模型,下游冲坑设为局部动床模型。流量由模型进水阀门控制。试验时9m高的平水塔经引水管道,经稳水墙,进入模型试验区,经试验模型系统后流向回水廊道。考虑到糙率相似和制作工艺,库区以混凝土抹面,溢洪道用机玻璃制作。流量测量用电磁流量计。试验完成后保留模型3个月以上,试验在模型在征得设计单位其同意后再拆除。

观测仪器: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旋桨流速仪,针式毕托管流速测量仪,压差式测压电测仪等。

四、实验内容

实验的主要内容为观测在设计和校核工况下溢流堰面、泄槽及挑流鼻坎段流速分布、水面线及水流流态。具体操作如下:

①、实验前准备。启动模型装置,模拟水库蓄满水,检核各个部分是否正常运行,保证整个装置达到实验要求。

②、调整进入库区的管道流量。用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调整阀门,使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或校核工况流量。

③、测量进水渠流速。进水渠选取4个断面和堰顶断面(图在下文标出),每个断面取9个均匀分布点,用旋桨流速仪测流速大小及方向。

④、测量泄洪口河床流速。沿流速方向每隔17cm取4个断面,每个断面取大约10个点,点与点间隔17cm,用旋桨流速仪测流速大小及方向。

⑤、数据检核。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原始数据整理

①、溢洪道进水渠相关流速数据(模型)

进水渠相关流速原始数据记录表(单位:cm/s)

序号流层左中右

1 上24.5

2 27.88 23.56 中27.40 29.80 26.44 下28.36 27.88 27.88

2 上10.60 30.28 18.76 中33.16 28.36 29.80 下32.68 31.24 31.24

3 上21.6

4 25.48 24.52 中26.44 28.84 25.48 下29.32 25.96 24.04

4 上23.08 26.92 27.88 中21.16 31.72 31.24 下23.56 28.84 27.88

5(堰顶)上66.76 76.36 75.88 中82.12 93.64 94.60 下96.52 112.84 110.92 注:实验条件为校核流量

②、泄洪口河床流速数据(模型)

泄洪口河床流速原始数据记录表1(单位:cm/s)

右中左

20m 15m 10m 5m 0 5m 10m 15m 20m 25m y1断面34.60 64.84 69.64 90.76 85.96 50.92 34.60 18.76 y2断面27.40 29.32 36.52 37.48 26.92 28.84 35.08 66.76 38.92 y3断面31.72 17.32 16.36 25.00 41.32 25.48 44.68 28.36 62.92 47.08 y4断面23.56 11.08 7.16 7.24 12.04 16.36 12.04 10.12 25.00 32.68 注:实验条件为校核流量,y1、y2、y3、y4断面间距为5m

泄洪口河床流速原始数据记录表2(单位:cm/s )

左 20m

15m 10m

5m

5m

10m

15m 20m

25m

y1断面 27.40 31.72 45.64 48.04 30.28 51.40 50.92 43.72 27.40 y2断面 39.88 32.20 25.48 32.20 33.16 37.00 23.56 30.28 19.72 y3断面

29.80 39.40 9.64 12.04 13.48 13.48

7.24 14.44 23.08 y4断面 18.76 24.52 13.00 8.20 2.92

4.84 11.08

2.92

3.88 16.36

注:实验条件为设计流量,y1、y2、y3、y4断面间距为5m

(2)、换算过程

已知模型与实际溢洪道的比例尺为1:30,即30=L λ,在重力相似条件下,

流速的换算比例公式为 305

.0=

=L V λλ ,故只需将模型流速按此比例放大即为实际流速。

(3)、经过换算后的实际数据整理(直接标示在图上)

①、溢洪道进水渠相关流速数据(实际)

②、泄洪口河床流速数据(实际)

六、数据分析

(1)、总体分析。

本次试验有两个工况,即设计和校核,在两种流速下,水流流态和流速较为

正常,没有特殊情况出现。

(2)、进水渠流速流态分析

①流态分析:

从俯视图看,1断面和4断面及堰顶的水流流向均垂直于断面,符合工程上的要求。2断面右侧及3断面的左侧出现了摆动的情况,流态复杂,是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②流速分析:

将进水渠的相关流速数据分上、中、下三层整理成如下柱状图的形式,便于观察和分析。

图一:

从上图为进水渠上层流速分布图,可以看出,左端和右端流速沿流向先减小后增大,在2断面处都达到最小,其中左端流速减少的十分明显,而中间流速沿流向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比较5个断面,基本都为中间流速大,两边流速小。5断面,即堰顶断面,断面面积减小较多,故流速增大明显。整体比较,2断面左端流速最小,大小为58.06cm/s,5断面中间流速最大,大小为418.24cm/s。

图二:

上图为进水渠中层流速大小柱状图,不难发现,左、中、右的流速沿流向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这与上层的流速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整体上看,中间流速大小基本都比左、右两边大,但相差不多,整体比较均匀。其中,最小流速为4断面的左端,大小为115.90cm/s,最大流速为5断面右端,大小为518.15cm/s。

图三:

上图为进水渠底层流速大小柱状图,其变化规律和中层流速情况差不多,左、中、右三侧的流速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过程,并且三侧的流速相差并不大,比较均匀。最大流速出现在5断面的中间,大小为618.05cm/s,最小流速出现在4断面的左侧,大小为129.04cm/s。

③小结:

比较三个图,整体流速比较均匀,流速变化规律也比较明显。其中,中、底层流速在2断面都会增大,所以设计及建造施工中应该重点考虑此段面。同时堰顶的流速比较大,此处也该重点考虑。

(3)、泄洪口河床流速流态分析

①流态分析:

从标明河床流速及流向的俯视图分析,中间流速基本垂直于断面,两侧流向不垂直与断面而是偏向两侧,而且距离中间轴越远的点,流向偏离越角度越大。上述特点是检核和设计两种流量下都具有的。而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检核工况下流向的改变角度比设计工况下大。

②流速分析:

为使河床数据更为直观,方便比较,我们将河床的数据整理成了折线图,如下,

图四:

上图为检核流量下泄洪口河床流速分布图分析y1断面中,不难发现,流速分布规律为中间大,两边小,图线形成一个比较陡的峰,说明了中间流速比较急,水流能量大,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强。而与之相距5m的y2断面及后面的y3、y4断面,流速均为中间小,两边大的情况,图线形成比较平的谷,说明中间水流的能量被分散到两侧,整体流速变得均匀。同时比较各断面,其平均流速不断下降。

图五:

上图为设计流量下泄洪口河床流速分布图,图中流速规律较复杂。取y1断面流速图线分析,不难发现,两侧流速均较小,靠近中间流速增大,而最中间处流速骤然减小,图线形成了对称的两个峰和中间的一个谷。这种特殊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河床地形造成的,为使中间流体的能量较快地分散到河床两侧,河床中间部分略有抬高,使得中间部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势能,故流速下降,出现谷点。y2断面流速分布虽有一些起伏,但整体较为均匀。y3、y4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相似,大致中间小两边大,水流的能量被分散到河床的两侧。

③小结:

从整体来看,水流的能量从中间向两端分散,同时其总体能量在不断下降,说明河床的散能和消能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而河床两侧水流大,应该考虑对河床两岸的的加固处理,防止水流冲刷作用。

七、心得体会

这次流体力学创新实验和平时做的普通的流体力学实验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收获也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点。

首先,对安中实验大厅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在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试验大厅的地下室,里面有很多水泵将地下水库的水抽上来用于水利实验;我们也看了实验大厅顶层的水池。对整个实验用水循环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次,这次创新实验对我们来说,和实验室里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同,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不仅要克服寒冷的天气,而且还要在摇摇欲坠的竹筏上测量,同时,实验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大。我们需要在实验中不断摸索,完善自己操作仪器的技能,尽量将偶然误差降到最低,使数据更加准确。经过这次对模型的直接接触,也让我对溢洪道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这些在书本上是体会不到的。

最后,如何分析这上百个数据成了头疼的问题。不过,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同时自己也花了一定时间分析思考,终于对这批数据的处理有了一些眉目。在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中,自己的思路也更加明确,对溢洪道的整个流态流速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流体力学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 相似原理与因次分析 7-1 20℃的空气在直径为600 mm 的光滑风管中以8 m/s 的速度运动,现用直径为60 mm 的光滑水管进行模拟试验,为了保证动力相似,水管中的流速应为多大?若在水管中测得压力降为450 mmH 2O ,那么在原型风管中将产生多大的压力降? 已已知知::d a =600mm ,u a =8m/s ,ρa =1.2kg/m 3,νa =15.0×10-6m 2/s ,d w =60mm ,ρw =998.2kg/m 3, νw =1.0×10- 6m 2/s ;Δp w =450mmH 2O 。 解析:(1) 根据粘性力相似,有Re w =Re a ,即 w w w a a a ννd u d u = 则水管中的流速应为 m/s 33.5)10 0.15100.1)(60600(8))((6 6a w w a a w =???==--ννd d u u (2) 根据压力相似,有Eu a =Eu w ,即 2 w w w 2a a a u p u p ρ?ρ?= 则在原型风管中将产生的压力降为 Pa 95.1181.9450)33 .58)(2.9982.1())(( 2 w 2w a w a a =??=?=?p u u p ρρ 7-2 用20℃的空气进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冷态模型试验,几何相似倍数为1/5,已知实际装置中烟气的运动粘度为248×10- 6m 2/s ,流速为2.5m/s ,问模型中空气流速为多大时,才能保证流动相似? 已已知知::l C =1/5,ν=248×10-6m 2/s ,νm =15×10- 6m 2/s ,u =2.5m/s 。 解析:根据雷诺数相等,即 m m m νν d u d u = ,得 m/s 76.05.2)10 2481015(5))((6 6m m m =????==--u d d u νν 只有模型中空气的流速为0.76m/s 时,才能保证流动相似。 7-3 用直径为25mm 的水管模拟输油管道,已知输油管直径500mm ,管长100m ,输油量为0.1m 3/s ,油的运动粘度为150×10- 6m 2/s ,水的运动粘度为1.0×10- 6m 2/s ,试求: (1) 模型管道的长度和模型的流量; (2) 若在模型上测得压差为2.5cm 水柱,输油管上的压差是多少? 已已知知::d =500mm ,d m =25mm ,l =100m ,Q =0.1m 3/s ,ν=150×10-6m 2/s ,νm =1.0×10- 6m 2/s ; (Δp/γ)m =2.5cmH 2O 。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版)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20℃的水2.5m 3 ,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 [解] 温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即2211V V ρρ= 又20℃时,水的密度3 1/23.998m kg =ρ 80℃时,水的密度32/83.971m kg =ρ 32 1 125679.2m V V == ∴ρρ 则增加的体积为3 120679.0m V V V =-=? 1-2.当空气温度从0℃增加至20℃时,运动粘度ν增加15%,重度γ减少10%,问此时动力粘度μ增加多少(百分数)? [解] 原原ρννρμ)1.01()15.01(-+== 原原原μρν035.1035.1== 035.0035.1=-=-原 原 原原原μμμμμμ 此时动力粘度μ增加了3.5% 1-3.有一矩形断面的宽渠道,其水流速度分布为μρ/)5.0(002.02 y hy g u -=,式中ρ、μ分别为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h 为水深。试求m h 5.0=时渠底(y =0)处的切应力。 [解] μρ/)(002.0y h g dy du -= )(002.0y h g dy du -==∴ρμ τ 当h =0.5m ,y =0时 )05.0(807.91000002.0-??=τ Pa 807.9= 1-4.一底面积为45×50cm 2,高为1cm 的木块,质量为5kg ,沿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木块运动速度u=1m/s ,油层厚1cm ,斜坡角22.620 (见图示),求油的粘度。

[解] 木块重量沿斜坡分力F 与切力T 平衡时,等速下滑 y u A T mg d d sin μθ== 001 .0145.04.062 .22sin 8.95sin ????= = δθμu A mg s Pa 1047.0?=μ 1-5.已知液体中流速沿y 方向分布如图示三种情况,试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y u d d μ τ=,定性绘出切应力沿y 方向的分布图。 [解] 1-6.为导线表面红绝缘,将导线从充满绝缘涂料的模具中拉过。已知导线直径0.9mm ,长度20mm ,涂料的粘度μ=0.02Pa .s 。若导线以速率50m/s 拉过模具,试求所需牵拉力。(1.O1N ) [解] 2 53310024.51020108.014.3m dl A ---?=????==π y u u u u y u u y ττ= 0y ττy 0 τττ=0 y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流体力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就是指:(d) (a)流体的分子;(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几何的点;(d)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就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1.2 作用于流体的质量力包括:(c) (a)压力;(b)摩擦阻力;(c)重力;(d)表面张力。 1.3 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就是:(d) (a)N;(b)Pa;(c)kg N /;(d)2/s m 。 1.4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就是:(b) (a)剪应力与压强;(b)剪应力与剪应变率;(c)剪应力与剪应变;(d)剪应力与流速。 1.5 水的动力黏度μ随温度的升高:(b)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 1.6 流体运动黏度ν的国际单位就是:(a) (a)2/s m ;(b)2/m N ;(c)m kg /;(d)2/m s N ?。 1.7 无黏性流体的特征就是:(c) (a)黏度就是常数;(b)不可压缩;(c)无黏性;(d)符合 RT p =ρ 。 1.8 当水的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a) (a)1/20000;(b)1/10000;(c)1/4000;(d)1/2000。 1.9 水的密度为10003 kg/m ,2L 水的质量与重量就是多少? 解: 10000.0022m V ρ==?=(kg) 29.80719.614G mg ==?=(N) 答:2L 水的质量就是2 kg,重量就是19、614N 。 1、10 体积为0、53 m 的油料,重量为4410N,试求该油料的密度就是多少? 解: 44109.807899.3580.5 m G g V V ρ= ===(kg/m 3) 答:该油料的密度就是899、358 kg/m 3。 1.11 某液体的动力黏度为0、005Pa s ?,其密度为8503 /kg m ,试求其运动黏度。 解:60.005 5.88210850 μνρ-= ==?(m 2/s) 答:其运动黏度为6 5.88210-? m 2/s 。

大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二○○六年静水压强实验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z p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p B 0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 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 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 4 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 空区域。 (3)在测压管5 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 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 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 ,由式w h w 0h0 ,从而求得0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0.073N m ,0.0098N m3。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以认为cos 1.0。 于是有 h 29.7 d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 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 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 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 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 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 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全)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最新大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最新大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 二○○六年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γ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 直高度h和h 0,由式,从而求得γ 。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 =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1章 绪论 选择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a )流体的分子;(b )流体内的固体颗粒; (c )几何的点;(d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解:流体质点是指体积小到可以看作一个几何点,但它又含有大量的分子,且具有诸如速度、密度及压强等物理量的流体微团。 (d ) 【1.2】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相关的因素是:(a )切应力和压强;(b )切应力和剪切变 形速度;(c )切应力和剪切变形;(d )切应力和流速。 解:牛顿内摩擦定律是 d d v y τμ =,而且速度梯度d d v y 是流体微团的剪切变形速度 d d t γ,故d d t γ τμ=。 (b ) 【1.3】 流体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a )m 2 /s ;(b )N/m 2 ;(c )kg/m ;(d )N·s/m 2 。 解:流体的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s m 2 。 (a ) 【1.4】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a )黏度是常数;(b )不可压缩;(c )无黏性;(d )符合RT p =ρ 。 解:不考虑黏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c ) 【1.5】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a )1/20 000;(b ) 1/1 000;(c )1/4 000;(d )1/2 000。 解: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其密度增大约 95d 1 d 0.51011020 000k p ρ ρ -==???= 。 (a ) 【1.6】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一般流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流体:(a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 不能承受切应力;(b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能承受切应力;(c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d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也能承受切应力。 解:流体的特性是既不能承受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即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 (c ) 【1.7】下列流体哪个属牛顿流体:(a )汽油;(b )纸浆;(c )血液;(d )沥青。 解: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a ) 【1.8】 15C o 时空气和水的运动黏度6215.210m /s υ-=?空气,621.14610m /s υ-=?水,这说明:在运动中(a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大;(b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小;(c )空气 与水的黏性力接近;(d )不能直接比较。 解:空气的运动黏度比水大近10倍,但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近800倍,因此水的黏度反而比空气大近50倍,而黏性力除了同流体的黏度有关,还和速度梯度有 关,因此它们不能直接比较。 (d ) 【1.9】 液体的黏性主要来自于液体:(a )分子热运动;(b )分子间内聚力;(c )易变形 性;(d )抗拒变形的能力。解:液体的黏性主要由分子内聚力决定。 (b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土木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答案

管路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 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成果? 现以倾斜等径管道上装设的水银多管压差计为例说明(图中A —A 为水平线): 如图示O —O 为基准面,以1—1和2—2为计算断面,计算点在轴心处,设21v v =, ∑=0j h ,由能量方程可得 ??? ? ??+-???? ?? +=-γγ221121p Z p Z h f 1112222 1 6.136.13H H h h H h h H p p +?-?-?+?+?-?+-= γ γ 11222 6.126.12H h h H p +?+?+-= γ ∴ ()()122211216.126.12h h H Z H Z h f ?+?++-+=- )(6.1221h h ?+?= 这表明水银压差计的压差值即为沿程水头损失,且和倾角无关。 2.据实测m 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动型态和流区。 f h l g ~v lg 曲线的斜率m=1.0~1.8,即f h 与8.10.1-v 成正比,表明流动为层流 (m=1.0)、紊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3.本次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试分析其原因。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方。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那么据下式分析 d和Q的影响最大,Q有2%误差时,就有4%的误差,而d有2%误差时,可产生10%的误差。Q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除,而d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 1%。如果排除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那么只能从细管的水力特性及其光洁度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作探讨,因为自动水泵供水时,会渗入少量油脂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这是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免费下载】 土木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 管路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成果?现以倾斜等径管道上装设的水银多管压差计为例说明(图中A —A 为水平线):如图示O—O 为基准面,以1—1和2—2为计算断面,计算点在轴心处,设,,由能量方程可得21v v =∑=0j h ???? ??+-???? ??+=-γγ221121p Z p Z h f 1112222 1 6.136.13H H h h H h h H p p +?-?-?+?+?-?+-=γγ 1 12226.126.12H h h H p +?+?+-=γ ∴()()1 22211216.126.12h h H Z H Z h f ?+?++-+=-) (6.1221h h ?+?=这表明水银压差计的压差值即为沿程水头损失,且和倾角无关。2.据实测m 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动型态和流区。 ~曲线的斜率m=1.0~1.8,即与成正比,表明流动为层流 f h l g v lg f h 8.10.1-v (m=1.0)、紊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

3.本次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试分析其原因。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方。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那么据下式分析 d和Q的影响最大,Q有2%误差时,就有4%的误差,而d有2% 误差时,可产 生10%的误差。Q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除,而d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 1%。如果排除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那么只能从细管的水力特性及其光洁度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作探讨,因为自动水泵供水时,会渗入少量油脂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这是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最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思考题答案课件.doc

食品工程原理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 1、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答:无影响。因为Q=αA△tm,不论冷流体和蒸汽是迸流还是逆流流动,由 于蒸汽的温度不变,故△tm不变,而α和A不受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的影响,所以传热效果不变 2、在计算空气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是否一 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位置的密度,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计算。 答:不一致。计算空气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是冷流体进口温度下对应 的密度;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时是冷流体进出口算术平均温度对应的密度。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凝

水?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答: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率。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若压力表晃动,则及时打开排冷凝水阀门, 让蒸汽压力把管道中的冷凝水带走 在不同压强下测试得到的数据,将会对α产生影响,因为PV=nRT,P与V 是变量,P变化后T也随之改变,T改变后,蒸汽进口处的温度就会改变,△tm也会改变 1.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为什么? 答可以不关闭,因为流量调节阀的作用是调节流量的平衡的,避免压缩空气 出现大的波动 1

2.为什么排气?如何检测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若测压管内存有气体,在测量压强时,水柱因含气泡而虚高,使压强测得不准确。排气后的测压管一端通静止的小水箱中(此小水箱可用有透明的 机玻璃制作,以便看到箱内的水面),装有玻璃管的另一端抬高到与水箱水面略高些,静止后看液面是否与水箱中的水面齐平,齐平则表示排气已干净3.以水做介质所测得的λ~Re 关系能否适用于其它流体?如何应用? 答:可以用于牛顿流体的类比,牛顿流体的本构关系一致。应该是类似平行 的曲线,但雷诺数本身并不是十分准确,建议取中间段曲线,不要用两边端 数据。雷诺数本身只与速度,粘度和管径一次相关,不同流体的粘度可以查表。(对于其他牛顿型流体就可以. Re 反应了流体的性质,虽然其他的流体的密度和黏度都与水不一样,但是最终都在Re上面反应出来了.所以仍然适用.)

土木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谜底

实验一 管路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成果? 现以倾斜等径管道上装设的水银多管压差计为例说明(图中A —A 为水平线): 如图示O—O 为基准面,以1—1和2—2为计算断面,计算点在轴心处,设 ,,由能量方程可得 21v v =∑=0j h ? ?? ? ??+-???? ?? +=-γγ221121p Z p Z h f 1 112222 1 6.136.13H H h h H h h H p p +?-?-?+?+?-?+-= γ γ 1 12226.126.12H h h H p +?+?+-=γ ∴()()1 22211216.126.12h h H Z H Z h f ?+?++-+=-) (6.1221h h ?+?=这表明水银压差计的压差值即为沿程水头损失,且和倾角无关。 2.据实测m 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动型态和流区。 ~曲线的斜率m=1.0~1.8,即与成正比,表明流动为层流 f h l g v lg f h 8.10.1-v (m=1.0)、紊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

3.本次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试分析其原因。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方。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那么据下式分析 d和Q的影响最大,Q有2%误差时,就有4%的误差,而d有2% 误差时,可产 生10%的误差。Q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除,而d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 1%。如果排除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那么只能从细管的水力特性及其光洁度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作探讨,因为自动水泵供水时,会渗入少量油脂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这是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之实验分析与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之分析与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 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 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 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 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 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 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 =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 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

工程流体力学(含实验演示)

工程流体力学(含实验演示) 一、选择题 (共26题) 1、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运动粘度相同的是() A、 动力粘度 B、 粘性力 C、 压强与时间的乘积 D、 面积除以时间 考生答案:D 2、 在源环流动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D 3、 己知某井筒环形截面管路的内径d1为10cm,外径d2为15cm,则水力半径与之相等的圆形截面的管路半径为() A、 2.5 B、 5 C、 7.5 D、 10 考生答案:B 4、

并联管段AB有3条管线并联,设流量Q1>Q2>Q3,则三段管路水头损失的关系为()A、 B、 C、 D、 考生答案:B 5、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动力粘度相同的是() A、 运动粘度 B、 粘性力 C、 密度 D、 压强与时间的乘积 考生答案:D 6、 在点汇流动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B 7、 己知某管路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2cm,其水力半径为() A、 12cm B、 6cm C、 4cm D、 3cm

考生答案:D 8、 理想流体是一种通过简化得到的流体模型,在理想流体中不存在() A、 体积力 B、 惯性力 C、 压力 D、 粘性力 考生答案:D 9、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应力相同的是() A、 动力粘度 B、 总压力 C、 压强 D、 表面张力 考生答案:C 10、 在纯环流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C 11、 己知某管路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则其水力半径为() A、 2.5 B、 5 C、 7.5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号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 一.实验名称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直管阻力损失,作出与Re的关系曲线。 观察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类型。 测定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标定孔板流量计,绘制Co与Re的关系曲线。 熟悉流量、压差、温度等化够不够仪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 1求与Re的关系曲线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其在管内流动时存在摩擦阻力,必然会引起流体能量损耗,此损耗能量分为直管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流体在水平直管内作稳态流动(如图1所示)时的阻力损失可根据伯努利方程求得。 以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因,,故流体在等直径管的1、2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为流体以流速u通过管内径d、长度为l的一段管道时,其直管阻力为

由上面两式得: 而 由此可见,摩擦系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管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由因次分析法整理可形象地表示为 式中: f h -----------直管阻力损失,J/kg ; λ------------摩擦阻力系数; d l .----------直管长度和管内径,m ; P ?---------流体流经直管的压降,Pa ; ρ-----------流体的密度, ; μ-----------流体黏度,Pa ·s ; u -----------流体在管内的流速,m/s ; 流体在一段水平等管径管内流动时,测出一定流量下流体流经这段管路所产生的压降,即可算得。两截面压差由差压传感器测得;流量由涡轮流量计测得,其值除以管道截面积即可求得流体平均流速。在已知管径和平均流速的情况下,测定流体温度,确定流体的密度和黏度 ,则可求出雷诺数,从而关联出流体流过水平直管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 的关系曲线图。 2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特性,可用该泵在一定转速下,扬程与流量 , 轴功 率与流量 ,效率与流量 三条曲线形式表示。若将扬程 H 、轴功率N 和效率 对流量之间的关系分别绘制在同一直角坐标上所得的 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如图二所示。 ①流量:离心泵输送的流量由涡轮流量计测定。 ②扬程H :扬程是指离心泵对单位重量的液体所提供的外加能量。以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