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2、为什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3、怎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例:模仿(绍兴晚报2月11日)

吉林省公主岭市某村的5岁女孩瑶瑶聪明活泼,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言行,并经常表现给他人看。她最喜欢《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2003年1月25日,她看了小燕子上吊的镜头,就模仿起来,用鞋带往脖子上扎,当时被家人发现而制止。1月29日下午,瑶瑶趁没有人注意,溜进一间房子进行了危险的尝试。下午4点,有人进房时发现瑶瑶上吊了,一根绳子紧紧地勒在她的脖子上,另一头系在衣柜的把手上,脚下有一条小凳,她的脸上已经白得发青,舌头耷拉了出来。在昏迷10天以后,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1、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事件?

2、从中得到何种启示?

第一讲绪论

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伽利略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对于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1、什么是心理?

2、什么是儿童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但两者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心理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也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上个体独特的色彩。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制约、调节心理过程。要掌握完整的心理,就必须把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

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

1、小学儿童思维比较单纯,想法比较幼稚。

2、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外露,喜怒形于色。

3、小学儿童活泼好动。

4、小学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5、小学儿童喜欢模仿。

6、小学儿童喜欢表扬。

三、小教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的特点。

2、制定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

3、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

4、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和稳定情绪。

6、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7、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小教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1、客观性。

2、特殊性。

3、系统性。

4、实践性。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中,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表现搜集相关材料,了解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点的方法。孔明的《知人》:“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福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如照镜的研究。

诚实研究:让儿童蒙上眼睛,从客厅一角摸索到另外一个角落,用针去刺机械猴的尾巴。当针刺中时,机械猴会发出叫声,随后落下一件食品和玩具以示奖励。研究中,主试故意走开,暗地里观察被试一个人的表现,每个人做10分钟,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被试的诚实(蒙双眼)和欺骗(拉下蒙布)的次数。

通过观察法所获结果往往较客观,但是,观察法往往不能察知被试的真实心理状态。

2、实验法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实验法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变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叫自变量(实验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特定反应叫应变量,实验过程中需要加以控制的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叫无关变量。

1)实验室实验法

是在实验室里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一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如条件反射的研究。

优点在于控制较严格、结果较准确、可以重复实验。缺点在于存在情景效应,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心理现象有差异。

实验室实验法例举:

母爱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在笼子里关了一只小猴子,另外做了两个假母亲,让小猴对于两个人造母亲作出选择,一个是有裸露的金属丝网做成,但是能够机械性地给小猴吃奶,另外一个裹着长毛绒布,但是不提供食物。最后,小猴宁愿选择裹长毛绒布的假母所给予他的接触上的愉快。于是为了找东西吃也去裸露金属网母亲,但当家的仍然是长毛绒母亲所在的地点,特别是当小猴在笼中受到惊吓时往往把长毛绒母亲当作庇护者。

研究还表明,增加假母猴的母性特征能够增加她的吸引力:会摇动的比静止的、较温暖的比较冷的更加受到猴子的依恋,那些年龄很小的猴子尤其如此。

2)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

在自然环境下,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如皮格马里翁效应、街角的从众实验。鲁迅:“如果有一个人往地上吐一口痰,并且蹲下来研究的话,那么一定会引得一大群人也来围观。”

优点在于实验结果较客观,缺点在于花费较大,变量较难分析,结果也较难分析,情景也较难控制。

自然实验法例举:

偷窃实验:莫拉蒂让一个同谋者在纽约市海滩上随便找一个实验对象,把浴巾放在离他大

约5尺远的地方,随后在浴巾上轻松地躺下,用随身带的收音机听了几分钟音乐,然后放下收音机沿在海滩散步去了。几分钟以后,一个扮成小偷的研究者走了过来,他假装要偷走收音机。有多少被研究者会制止他呢?在20次中只有四个人站了出来。

研究变动了同谋者去散步之前对实验对象说一句“注意一下我的东西”,而每个实验对象都答应了。在20次实验中,有19次,研究对象都站出来阻止犯罪的人。他们追赶小偷,叫他停下来,让他作解释,甚至与他拉扯,有人干脆抢下收音机。

一致原理:人们一旦作出了承诺,其行为就会努力来维护此项承诺。

3、调查法

是根据所研究的课题的目的和要求,事先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要求有关人员回答,以找出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是利用日记、传记等搜集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现象的方法。通常搜集的资料涉及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5、测验法

是采用一套事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心理测验量表)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讲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1、遗传决定论: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环境决定论:华生:“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儿童,我可以在自己设定的环境里将他们培养成为任何类型的人。”

一、先天因素的影响

(一)遗传传递因素

遗传传递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传递了上一代的遗传基因,遗传基因直接影响儿童的生理的发育,也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1、儿童的生理的发展形式。

2、儿童的生理的发展程度。

(二)先天环境因素

1、胎儿期的营养。

2、母亲的服药。

3、母亲的酗酒、吸烟、吸毒。

4、母亲的疾病。

5、母亲的情绪。

6、胎儿期的教育。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特点:

1、启蒙性。

2、长期性。

3、感染性。

4、情感性。

(二)家庭结构的影响

1、大家庭

多头管理

2、核心家庭

直接管理

3、残缺家庭

偏向管理

(三)家庭氛围的影响

1、活动氛围

(1)智力活动氛围

(2)非智力活动氛围

2、关系氛围

(1)和睦氛围

(2)非和睦氛围

(四)家长的教育态度

1、民主型

2、专制型

3、放任型

4、溺爱型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教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

1、教师的民主型的教育态度

2、教师的专制型的教育态度

3、教师的放任型的教育态度

(二)教师的期望的影响

1、高期望

2、低期望

(三)学习内容的影响:学习内容中渗透着文化价值、行为准则。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学习行为规范。

(五)学习活动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凝聚在一个社会、民族、国家中的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化因素起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作用。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的过程。

社会文化影响的方面:

1、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掌握前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

2、向儿童传递民族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

3、使儿童能够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文化影响的途径:

1、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河北、山东的沙袋育儿。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的影响。

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的影响。

五、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个体的学习、游戏、劳动、交往等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影响。

1、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2、主观努力促进心理发展。

3、训练和练习促进心理发展。

4、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发展。

第三讲小学儿童的心理过程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普罗塔戈

一、感知过程

是个体利用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加以反映获得感性经验的过程。

(一)感知的形式

1、感觉的形式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2、知觉的形式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二)感知的特性

1、感知的选择性

个体总是选择事物一部分刺激作为感知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的特性。

2、感知的整体性

个体把感知对象的孤立部分和部分属性感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3、感知的理解性

在感知时,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理解事物,并用词标志出来的特性。

(三)小学儿童的观察的发展

1、观察的本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

2、小学儿童观察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比较差。

(2)观察持续时间比较短。

(3)观察的系统性比较差。

(4)观察的概括性比较差。

(四)小学儿童的观察的培养

1、引导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

2、给儿童讲清观察的任务。

3、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儿童喜欢观察活动的、色彩鲜艳的、图象清晰的、新奇的事物。

4、让儿童掌握有关对象的知识。

5、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

二、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的反映。

(一)记忆的环节

1、识记

(1)根据目的性: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2)根据理解性: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

3、再现:再认和回忆

(二)记忆的形式

1、短时记忆

信息贮存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单位,或叫Chunk。

短时记忆依靠维持性复述得到保持。

维持性复述使信息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它发生在不要求以后提取的情景中。精制性复述是重复要记住的信息,而且把它同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其他概念建立联系。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加工是编码。

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重要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中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2、长时记忆

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乃至数年或更长时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大,这与突触形成的方式有关,因为突触形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内容主要以言语和形象为主。

(三)遗忘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结果。

干扰作用主要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于记忆(识记、保持和再现)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保持和再现)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四)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识。

2、识记较准确。

3、识记较快,遗忘也较快。

4、无意识记和形象识记占优势。

5、机械识记用得比较多。

6、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7、记忆容量较大。

8、能够运用记忆策略。

(五)小学儿童记忆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提高记忆动机。

2、引导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和策略。

4、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学习和复习。

5、培养儿童记忆的兴趣和信心。

三、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事物之间关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一)思维的形式

1、根据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创造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有显明的直观性和行动性。

2、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意识性。

3、具有自我中心性。

4、抽象概括性有一定的发展。

5、概念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6、以运用具体概念为主到运用抽象概念。

四、想象

想象是个体组织头脑中已有表象加工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过程。

(一)想象的形式

根据目的性: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的形式: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二)小学儿童的想象的特点

1、小学儿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

2、有意想象有很大的发展。

3、想象中的形象加工比较简单。

4、创造想象的成分比较少。

5、儿童的想象与现实脱节,较多幻想成分。

(三)小学儿童想象的培养

1、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经验。

2、启发、引导和鼓励儿童大胆想象。

3、创设有利于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

4、组织创造性活动。

第三讲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

一、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主要特征。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新异性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对无意注意有影响。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注意。

运用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各种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

(2)培养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a提醒。b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活动的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培养意志品质。

5、从事操作性活动。

6、适时适宜的鼓励。

二、动机

(一)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活力。

动机的产生条件:

1、内驱力或内部需要。

需要使机体产生紧张,而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是由于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产生的恢复稳态的内在推动力。

2、诱因。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全国自考00408《小学科学教育》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704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个开放的系统、一种文化的过程,科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关于自然世界的 A.经验 B.知识 C.本质 D.方法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条件是 A.提出问题 B.课堂讨论 C.教师引导 D.问题导向 3.对光学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光走直线,并爵发现了反射定律的是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欧几里得 D.阿那克西米尼 4.用实验对小孔成像进行了周密研究,并指出小孔成像规律的是我国古代的实验物理学家赵友钦所著的 A.《草象新书》 B.《正蒙》 C.《周髀算经》 D.《物种起源》 5.最早使科学教育系统化的小学科学课程是 A.实物教学”模式B“自然学习”模式c”进步主义”模式 D.“要素主义”模式6.1 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份报告是 A.《学会生存》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课程与发展》 D.《文化知识》 7.“倾向于排除道德或价值思考,是一种固执的程式化、技术化的思维方式”指的是 A.技术理性 B.经济理性 C.科学理性 D.现代理性 8.将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分为自然现象和生活需要两个类别的是 A.《钦定小学堂章程》 B.《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C.《小学课程标准》(自然) D.《小学高年级自然课程标准》 9.从课程理念层面看,我国在1960_____1977年闷确立的小学科学课程的主旨理念是

20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程序设计、各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形成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学习用书 陈伙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即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撒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选题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思维策略: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深入探究二、选题基本原则 价值性、新颖性、具体性、量力行原则 三、选题基本途径 1、从教育文献中选题 2、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3、从教育规划中选题 第三节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的目的、原则、基本要求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目的抽样 第二章观察法 一、观察法含义 二、观察法特点 三、观察法分类

四、观察法实施步骤 第三章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含义 二、调查法特点 三、调查法类型 四、调查法实施过程 五、对策研究 问题表现—负面影响—成因分析—对策思考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问卷结构 2、问题设计 3、答案设计 4、问卷编排 二、问卷实施 第三节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 二、访谈类型 三、访谈技巧 第四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概述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数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试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的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常识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先复习“8+6×5”与“6×5+8”两道算式,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王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学生列式“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在做乘法,对吗?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解先算括号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方法复习整理资料全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章:小教科研概述 第一节: 一、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1、探索小学教育规律 2、丰富小学教育理论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3、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水平 第二节 一、科学研究的涵和特征 1、涵: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特征:①客观性:(一)研究对象客观 (二)研究过程客观(三)研究结果客观(体现在可检验性和应用性)②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容的系统性、研究的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的结果的系统性③创造性(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新颖性,研究容的突破性,研究方法的创造性 (小结: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它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与特征 1、涵: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2、特征:除了有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伦理性(目的:完善教育不证伪,容:有教育意义,方法:符合身心规律)②复杂性(对其的认识:1、对人的教育,效果滞后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3、人的主动性 4、控制无关变量是难点)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提炼与形成),到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应用)④全员性 (育师,育生)⑤⑥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及其特征 1、涵;:是指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采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严格而规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2、特征:客观性、可检性、有效性 第三节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会判断) 1、按研究的目的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按研究的方法来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按研究的对象来分为个案研究和团体研究 5、按研究者来分为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 6、按研究手段来分为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手段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记标题)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研究与发展的关系 4、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5、单一与综合的关系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概念教学”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全体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作为学校的总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近年来,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 (二)研究共识 “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三)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

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3.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 提要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方法引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探究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吸收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探究活动,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现本人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就探究活动的有关组织策略,向各位学科专家与同仁交流如下。 一、“探究活动”的组织引领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原理,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衡量学生,尽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依据教学目的、学生心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形式,用适合孩子的活动要求和思维方式去激发和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符合认知特点、充满童趣色彩的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成功建构。 下面以我校科学公开课《大脑》为例,展示其中一教学片断和学生对话进行反思。 教学片断:

小学教育本科优秀论文2

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体会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只从一次考试分数和千人一面的操行评语中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评价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是评价标准模糊,只以分数反映学生变化,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只是简单地确定了两条标准: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将学生得分高低与是否“努力学习”挂等号,而没有去关注他们是否学会了学习,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因而造成评价目标不具体。. 其二,评价内容片面,只对智育重视,只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策略是否合适等,而其他素质长期不受重视. 其三,评价功能单一,评价只起者鉴定作用,即认为教育评价只重在分出“上,中,下”等级或“优,良,差”类别,只不过宣布极少数学生“行”与大多数学生“不行”,因而起不到推动学生向前发展的作用。 其四,评价忽视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参与,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作用,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造成了评价的导向错误,实效性差。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那么,如何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呢?下面谈一下我在教育实习中的体会。 一、要进行主体性评价 在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我始终都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是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导读: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1.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 2.小学教育类论文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类论文 4.小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 5.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6.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7.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通过活动,学生还能很好地认识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docx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

《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研究方案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创客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培育所有学 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为目的,以“创造 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 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 大影响。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身兼 科学家、发明家等多重角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尽管,目前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但在实践过程中 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精品和系统课程资源缺乏,创客培养模式缺少长效机制,教育效果评价困难等诸多挑战。尤其是当前学校的教学环境还相对薄弱。科技教 育一直以来都是营盘山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作为重庆市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拥有 课题研究的的条件和保障。同时,科学学科具有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发展等学 科特点,和创客教育倡导的理念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契合。传统的科学学科教学模 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深入开展基于互联 网+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途路与方法的研究 , 必然会带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创 新改革。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校现状,我们决定进行“创客教育与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长期以来,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教学资源溃乏,教学内容 单一,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只 能向教师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使他们难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师也是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共享,难以创造 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研究以创客课题为载体,引导师生在学科教学中体 验真实完整的项目构思、设计、改进,直至完成整个创客作品的过程。贯彻以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提高威信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6--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班级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以“爱”生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热爱学生的慈母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病,小到问寒问暖,促膝聊天,班主任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能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响学生的心门。 二、以“情”辅威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现代观念则认为管理就是服务。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仅作为具有爱心的“长者”出现是不够的,

还应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可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挤出点时间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三、以“德”树威 班主任的威望与号召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大,而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监督之下,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班主任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要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施以正面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四、以“才”强威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之所以巨大,学生之所以尊敬和依赖班主任,除了班主任的“德”之外,还与其“才”密切相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精通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到业务过硬,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三字一话等)。试想,一个连自己担任的课程都不能胜任的班主任,怎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呢!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才”源不断。作为班主任,还应努力做到既专又博,涉猎广泛,具有多方面才能。比如你在联欢会上

全国自考00408《小学科学教育》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o 1.与科学知识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的是 A.科学实验 B.科学设备 C.科学方法 D.科学理论 2.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A.创造和生产 B.实践和规律 C.客观事实和规律 D.客观事实和认识 3.科学教育的中心应该是问题的 A.发现 B.研究 C.解决 D.探索 4.人的认知结构的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 A.意志结构 B.价值规范结构 C.道德结构 D.观念结构 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特别强调和重视 A.选择作用 B.决定作用 C.建构作用 D.中介作用 6.在科学教育中除了要进行精神、法律等广泛的社会教育,还要着重进行 A.思维教育 B.道德教育 C.技术教育 D.人文教育 7.综合理科的具体教学内容的两个维度:范围和强度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孔德 C.加涅 D.布鲁姆 8.STS教育中,组织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是 A.从知识出发 B.从规律出发 C.从概念出发 D.从问题出发 9.自然课知识部分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 A.记忆、认识、实践 B.认知、熟悉、应用 C. 观察、理解、归纳 D.了解、知道、理解 10.提倡发现学习成为逻辑必然是因为布鲁纳要求传授给学生初步的态度和 A.启发的方法 B.观察的方法 C.实验的方法 D.游戏的方法 11.新时期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A.考勤制度 B.教育评价制度 C.奖惩制度 D.管理制度 12.评价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和客观性,是因为评价具有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改进功能 D.鉴定功能 13.在期末或期中考试中进行的覆盖面较大的评价是 A.宏观评价 B.微观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外部评价 14.二战以来,科技发展的第三个l0年的标志是 A. 原子熊的释放与利用 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C.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 D.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 15.认识过程得以进展,最关键的是提出可以检验的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课程作业 1.设计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要求:包括问题的提出; 探究的目的; 需要的器材; 探究的方法; 探究的过程与步骤(包括时间安排); 南极风光(第二课时) 【探究的目的】 1.通过上网查找南极的资料,在大量信息中,使学生对南极有初步了解,并对未来的西沙群岛 进行创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并训练学生搜集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 【需要的器材】 计算机教室,一人一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回忆一下作者介绍了南极哪些风光? ——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南极光(板书) 2.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之后,就被这片奇异而又神秘的土地给深深地吸引住了,课后同学们都从书中、网上查找了大量关于南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走进南极,进一步领略它的美丽风光。 二、学习“南极光” 1.课文的三个景象描写中,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个? 2.南极的三个景象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来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南极光”?(打开书板书) (1)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好词好句使你对南极光印象深刻? (2)学生讨论 ——“突然”、“绚丽夺目”(还可以换哪些词?)、“罕见” ——“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3)想不想欣赏一下美丽的南极光?(学生电脑播放) 小朋友也收集到了不少南极光的图片吧,我们来交流一下!

(4)南极光确实变化多端,绚丽夺目,你们看它有时还像什么呢?我们在网上进行交流。 (5)小朋友想象真丰富!难怪几百年来,凡是见过南极光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不已。(句 式训练) 3. 小结:作者抓住南极光光彩的变化,运用准确而又优美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南极光介绍得很生动、具体,使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连起来读课文)(板书) 三、学习“南极雪” 1.南极光是南极罕见的一个景象,南极冰雪是南极又一个奇异的景象!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呢? 学习小组先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再找一找、议一议你最欣赏的词句。 2.小组讨论 ——“白茫茫、大自然的雕塑家” ——“有的……有的……有的……” ——补充“雪景”照片 3.小结:作者也是抓住了南极冰雪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个特点来介绍,可真让人神往啊! 三、拓展学习“南极动物” 1.“在终年不停的风暴和极度的严寒里,不但植物难以生长,连动物也望而生畏”,尽管如此,却还有一些动物顽强在那儿生活着,你在查找资料中发现了哪些南极动物?(打开动物图库)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图片,用一、二句话给图片配上说明,使别人看了也非常喜欢它。(做演示文稿) 3.把自己写的与同学进行交流一下,好吗?把你的介绍共享后,你可以到其他同学的文件夹中去浏览,他的哪些好词句使你印象深刻,如果你对他的图片、句子很合你的意,还可以借用别人的图片、语句来丰富你的材料,注意用上不同的标记。 (学生浏览) 4.看了那么多同学的作品,你特别推荐谁的介绍,并讲讲理由。 (学生交流) 5.小结:课文中作者只是提到南极动物的名称,我们同学给动物图片配上了说明,再加上自 己的想象,把课文补充得更生动、具体了。 在恶劣的环境中,这些动物成了南极仅有的“居民”(板书) 四、学习最后二节 1.“南极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它却是一块宝地” 你知道它有哪些宝藏吗?

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29964871.html,)/论文 〔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下面是本科的小学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小学教育本科论文: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荆楚理工学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批

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1956年创办,经历了中师、大专、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发展,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践和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美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二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三是学术水准的大学性。那么,在荆楚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一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课程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始终是核心,它引导着“教”与“学”,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荆楚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和细化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一是明确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内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作者:summ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所点击数:399 更新时间:2003-7-10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2003-02-13 13:13:08) 摘要: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类型和教学用具呈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师范教育的教授在科学课程实践方面起带头作用,使师范教育成为培养具备先进理念的科学教师的重要保障。美国的公共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等对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标准;基准;科学教材;师范教育;公共教学资源 张军霞,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理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助理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基础科学教育极为重视,形成了国家资助、社会支持、学校重视的有利于基础科学教育发展的局面,使得美国科学教育理念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国际科学教育的影响也很大。目前美国各个阶段的科学教育都在新理念的影响下进行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实施的现状,从中对其教育理念如何影响小学科学教育可以有所了解。 一、长期的研究计划和相关文件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宏观指导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相继有几个比较长期的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计划,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美国科学院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的“2061计划”,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的《范围、顺序和导向》也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一定影响。 美国原来是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的。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致力于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跨世纪计划“2061计划”,编写出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对美国社会重视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影响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政策,使得美国科学研究院继“2061计划”开始之后,进行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95年底完成《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 《标准》有六个主要内容: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职业发展标准、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学程序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标准》对教师的自身水平、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评价以及管理机构、社会支持系统都提出了要求[2],体现了对全国科学教育实施与管理的全面指导,因而成为科学教育各界参照的依据。 美国新出版的中小学科学教学理论及教材中都把《标准》作为主要编写依据。一本原名《通过发现法教科学》的科学教学法教材在2000年的第九版更名为《用探究来教科学》[3],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篇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篇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作者:温永刚工作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上咀小学

2018年10月自考00408小学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使形而上学代替自然哲学,从而把研究自然的目光转向自身的学派是 A.米利都学派 B.毕达哥拉斯学派 C.希波克拉底学派 D.雅典学派 2.第一次对日食、月食的原因做了理论总结的我国古代典籍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草象新书》 3.发生于近代科学产生前夕的科学史重大事件是 A.几何学的建立 B.《物种起源》的发表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 哥自尼日心说的提出 4.20世纪初,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科学的功利性和实用价值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背景下产生的科学课程模式是 A.实物教学 B.自然学习 C.进步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 布鲁纳 C.施瓦布 D.斯金纳 6.以下哪种当代科学教育的特点是在STS(科学、技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基于 对结构化课程弊端的反思而形成的? A.探究学习的兴起 B.科学课程的综合化 C.关注学生科学概念转变 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7.强调按照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组织学校课程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教师中心课程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模拟题答案讲义

1、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_)教育。 2、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生命世界__(2)_物质世界_(3)_地球与宇宙__ (4)__科学技术与社会_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3、科学素养包括(1)_知识与技能_(2)_过程与方法_(3)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三个方面。 4、小学科学教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前比较注重(_科学知识_)方面的获得,现在比较注重 (整体科学素养_)的培养。 5、现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 活动。 是非题: 1、只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又动脑了,他就是在进行探究活动。(错) 2、有教师参与的学生学习活动不属于探究活动。(错) 3、探究活动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对) 填空题: 1、学生通过合适的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提高自己的(_学习科学的)能力,又可以获得一定的 (_科学知识_ )。 2、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注意探究活动的形式要有兴趣性 (2)_注意探究活动的内容要有挑战性 (3)注意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有时空性 3、学生探究活动情况的评价,可以由(学生_ )和(教师_)共同进行。 4、在探究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动(_脑)、动(_手)和动(_口)。 一、填空 1、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有(接受式__ )、(_发现式)和(_探究式__)。 2、设计学习导入活动的四项原则是: (1)导入要简单而直观,并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2)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3)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导入要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 3、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入方式的选择依据是:(_教学具体内容_ )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 能力_)。 二、是非 1、同一个教学内容,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导入方式只有一个。(错) 2、《小学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都能够运用探究的方式展 开学习,并获得有关知识。(错) 、填空 1、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6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恰当。 (2)学习活动体现探究的要求。 (3)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要求。 (4)教学活动的组织到位、有效。 (5)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充分展开。 (6)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适当调整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