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及应用

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及应用

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09:06:54.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赵柏涛

[导读] 摘要:现阶段,全球的气候都处于异常的情况,频繁出现突发性强降雨,给城市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重中之重的影响。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银川供电公司宁夏银川 751000)

摘要:现阶段,全球的气候都处于异常的情况,频繁出现突发性强降雨,给城市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重中之重的影响。站在应急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排涝应急工作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城市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应用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也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因此,也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10年我国相关部门调查的351各城市中显示,2008年到2010之间,共有百分之六十二的城市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有137个城市遭受过3次以上的洪涝灾害,并且其中57个城市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各小时。随着全球性气候发生变化,我国部分城市经常会出现突发强降雨,使得我国成为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1突发性强降雨对城市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城市突发性强降雨所导致的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连续出现强降雨并且超出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又或者因为排水管排水网系统不通畅,使排涝泵站不能正常的运行,进而导致城市内产生大量的积水灾害。普遍来讲,当城市内产生积水时,当积水的深度达到15厘米至20厘米时,便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其他灾害,这样就是所谓的城市内涝。突发性强降雨对城市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道路出现积水,尤其是地道桥或者低洼地段等会出现大量的给水,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阻碍到交通的正常运行、公交或者轿车熄火抛锚被淹等现象,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其次,临街地下商场商户、居民地下室、地下停车场、棚户危房或者稠密的居民等,一旦出现强降雨,便很容易导致风险区域易倒灌受淹,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转移,便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再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排水管网出现杂物堵塞或者淤积等现象,不仅降低了雨水的泄流速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积水程度,进而增加了相关人员的清掏工作;最后,在建工程中容易出现基坑淹灌、道路塌坑、或者电力起火等危险事件。

2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有效应急管理措施

2.1编制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

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城市运行情况来看,突发性强降雨所造成的洪水泛滥以及内涝问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重视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应急管理措施,保证救灾抗灾能够高效的运行,同时也编制科学合理的排涝预案。我国国务院在2006年1月8日针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现象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预案》,为城市排涝编制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科学合理的框架了相关体系

2.2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体制

城市排涝的主要抢险力量来自预政府、市政、交通、公安、水务、建委、城管、房产以及电业等部门构成的,当地驻地的武警官兵部队作为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可以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申请当地武警官兵部队介入到实际的救灾工作当中。与此同时,水文、财政、电信、教育、气象等部门应配合救灾部门的实际工作,并且要随时像其传递准确的信息。上诉的所有部门虽然有各自的救灾工作,但是也要服从总体指挥部的命令进行工作。

2.3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机制

城市的排涝抢险工作不仅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部门单位,而且在突发强降雨的时候又多呈突发性,在抢险的过程中时间非常少,同时预警的准确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抢险的时间,因此,气象水文部门一定要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除此之外,城管部门和公安交警的道路检测系统,也应该为抢险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进而保证指挥部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抢险措施。指挥部应根据抢险现场的实际情况,去下达相应的抢险任务给各执行部门。然后各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整合现有资源进行衡量,一旦出现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一定要将其问题如实汇报给防汛的指挥部,请求当地武警部队的调度等,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

2.4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法制

应急管理法制是在出现事故时,应对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和社会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也可以促进各项应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城市排涝应急管理上,一定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07-0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06-10)、《洪涝灾情报送及发布管理办法》、《市河道管理条例》、《市城市排水条例》、以及《省河道管理条例》等进行。只有严格按照上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应急管理,才能保证救灾工作的高效进行。首先,可以通过严谨的法律手段,去科学合理的调整各种社会管理,使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更加良好,进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会受到侵犯。然后,在发生各种事故时,能够保证救灾工作有法可依,高效的消除紧急状态,使法制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延续。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的突发强降雨对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着重中之重的影响,现阶段,虽然各地政府对于城市的应急排涝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在实际城市的应急排涝抢险工作中,依旧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会耽误抢险工作的进行,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抢险经验,使得应急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的情况,没有典型案例可以参考。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借鉴应急管理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去科学有效的指导城市应急排涝抢险工作,除此之外,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指挥体系,进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以及规范的应急排涝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淼. 关于编制城市突发强降雨排涝应急预案的几点建议[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07):42+44.

[2]尚全民,胡亚林,赵璞.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形势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2015,25(03):1-5.

[3]姜仁贵,王小杰,解建仓,张永进,梁骥超.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管理研究与应用[J]. 灾害学,2018,33(02):146-150.

[4]杨俊军.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7):23-24.

[5]王建,郑福寿,傅亮. 江苏省应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管理对策[J].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03):36-38.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环境应急管理研究(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环境应急管 理研究(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环境应急管理研究(标 准版)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复合性危机事件,评估总结应对疫情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实践进展,识别我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应急措施的进展分析,总结了重大疫情下环境应急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建议要健全针对重大疫情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关键词】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环境风险;环境应急管理 作者简介:董战峰(1979—),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环境规

划与管理、环境经济与政策,E-mail:。 *责任作者:冀云卿(1988—),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E-mail:。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播能力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其造成的危机已从一个公共卫生事件演变为蔓延到经济、政治、社会及环境各方面的一场复合性危机。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门以全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为目标,迅速对应急形势进行科学研判,及时作出应急响应,未发现因疫情防控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但突发疫情下我国环境风险防控的现实需求与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供给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后,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与应急方面的研究受到关注[1-3],国内学者在环境风险评价[4,5]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6-10]等方面也逐渐开始了相关研究,但针对重大疫情的环境应急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展该方面的理论、机理、方法与政策研究对完善我国重大疫情下的环境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4, 3, 96-10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4847.html,/journal/ojtt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4847.html,/10.12677/ojtt.2014.34014 Research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Xin Liu, Qian Xia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4847.html, Received: May 5th, 2014; revised: Jun. 4th, 2014; accepted: Jun. 13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484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y widely absorb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metro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mainly in organization system,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graded response, and safeguard measures. Keywords Metro,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刘欣,夏倩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4847.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5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3日 摘要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地铁系统发展现状,对地铁应急管理主要从应急抢险组织体系、预防与预警、分级响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突发事件应急总结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应急管理数据统计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一、为全面掌握我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总统计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根据太原高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类分级统计 1、统计内容主要包括: 应急管理工作统计,包括: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教育工作、应急科普宣传等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应急处置情况等方面。 2、各收费站、路政中队、养护中心、服务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统计工作,做好日常基础数据和材料的收集、整理,定期对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统计,分别填制《季度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表》、《季度突发事件基本情况统计表》,书面报送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 三、在此基础上,各运营管理处要按照统计项目要求,认真开展应急管理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和规范,避免重复和错漏。汇总后上报公司应急办。 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统计综合数据库,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四、演练评估和处置评估 1、演练评估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要进行认真评估总结,查找不足,根据总结情况,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不

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15日内将编制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图像资料报上一级应急机构。 2、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制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报告。 报告主要对事件的发生过程、原由、主要处置过程进行描述,对处置工作中的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防范措施得失之处要进行合理完整的分析。 对于突发事件较少发生的类型事件,因其具有的应急防范和处置借鉴意义,公司应急办也可以要求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写处置评估报告。 五、年度应急工作评估分析 突发事件评估分析分公司和各部门自我评估两个层次。 1、每年1月、7月,各运营管理处、路政大队将本部门上年度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评估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 2、在此基础上,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对全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公司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公司各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3、各职能部门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和职责业务,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情况进行分别评估分析,提出意见。 4、公司应急办公室编制公司整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评估年度分析报告。并将分析报告报公司领导和省局应急管理办公室。 六、编制评估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五大类,分别汇总总体情况及其所

xx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修订意见稿)

xx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供水突发事件的分类 1.6供水突发事件的分级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2.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3 现场指挥部 2.4 专家组 3. 预防预警机制 3.1 监测系统 3.2 日常监管 3.3 预防预警行动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分级 4.2 应急响应行动 4.3 信息报送和处理 4.4 指挥协调 4.5 应急处置

4.6 信息发布 4.7 应急结束 5. 善后工作 5.1 善后处置 5.2 社会救助 5.3 总结分析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保障 6.2 医疗卫生保障6.3 队伍保障 6.4 技术保障 6.5 物资保障 7. 监督管理 7.1 宣传与培训7.2 预案演练 7.3 奖励与责任 7.4 监督检查 8. 附则 8.1 预案管理与更新8.2 预案解释部门8.3 预案实施时间

XXf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提高应对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城XX市供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459-2009)》、《湖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湖南省城市供水事故应急预案》、《XX 市应急工作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辖区内严重影响城市供水的突发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 对城市供水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供水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应急办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级相关部门、供水单位职责,

城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城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城市管理应急预案】 城市管理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 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 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2、平战结合、协同应对。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把平时的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与灾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在应 急准备、指挥程序和救援方式等手段上,实现平时与应急的有机统一。 (二)编制依据 根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 条例》、《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自然灾害 可能造成影响和威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地陷、浓雾、高温、雷击等灾害;对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带来的影响有: ①城市保洁系统。 ②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施的安全。 ③建筑垃圾清运。 ④灯光设施的安全。 ⑤公厕等公共服务。 2、事故灾难 ①因作业失当,引起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损坏从而造成垃圾物流梗阻,影响垃圾及时处理。②大面积停电事故及限电等,影响生活垃 圾中转、处置设施的正常运作。 ③车辆行驶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大量垃圾或粪便进入水域,严重 污染水域。 ④机动车辆泄漏,造成路面油污污染。 ⑤其他对市容环境卫生正常维护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市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是疫情控制区域生活垃圾、粪便等废弃物需单独收运处置。 4、社会安全事件 ①对大型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实施人为破坏,造成停产等。 ②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可能影响城市保洁的正常进行,在局部区域引起垃圾的大量产生等。 ③作业队伍群访、罢工等,可能造成城市不能及时保洁,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面貌;造成大量垃圾产生,垃圾、粪便物流梗阻,影响及时处理等。 ④抗拒执法,用暴力袭击殴打城管执法人员和聚众闹事的行为。 5、其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重大事件 特大型公共活动(指聚集人数超过5万,需要突击应急保洁、垃圾收运等环境卫生服务的公共活动),纳入市容环境卫生保障系统。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要求,秦淮区市容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由局长兼任总指挥,书记兼任政委,;各分管局长、爱卫办副主任兼任副总指挥。办公地点设在六楼会议室。 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①研究确定全区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应急处置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部署和总结年度全区性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应急保障工作; ②指导全区性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应急处置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 ③在发生全区性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事故和必要时,决定启动区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并实施组织指挥。 2、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兼顾平时管理工作和应急指挥工作的有效衔接,秦淮区市容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统一部署全区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由分管局长兼任主任,指挥中心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城管警察三大队大队长、爱卫科科长、市容科科长、广告亮化科科长。办公地点设在指挥中心。 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主要职责是: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 目前,中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而和谐发展与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同时,城市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在关键的转型时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一定是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各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probl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are inseparable.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of city safety issues directly affec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key,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ity public secur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ty public security, improve the city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city major public safety accidents is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ability is also is practic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city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及应用

城市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09:06:54.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赵柏涛 [导读] 摘要:现阶段,全球的气候都处于异常的情况,频繁出现突发性强降雨,给城市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重中之重的影响。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银川供电公司宁夏银川 751000) 摘要:现阶段,全球的气候都处于异常的情况,频繁出现突发性强降雨,给城市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重中之重的影响。站在应急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排涝应急工作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城市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突发强降雨;应急管理;研究应用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也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因此,也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10年我国相关部门调查的351各城市中显示,2008年到2010之间,共有百分之六十二的城市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有137个城市遭受过3次以上的洪涝灾害,并且其中57个城市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各小时。随着全球性气候发生变化,我国部分城市经常会出现突发强降雨,使得我国成为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1突发性强降雨对城市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城市突发性强降雨所导致的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连续出现强降雨并且超出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又或者因为排水管排水网系统不通畅,使排涝泵站不能正常的运行,进而导致城市内产生大量的积水灾害。普遍来讲,当城市内产生积水时,当积水的深度达到15厘米至20厘米时,便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其他灾害,这样就是所谓的城市内涝。突发性强降雨对城市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道路出现积水,尤其是地道桥或者低洼地段等会出现大量的给水,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阻碍到交通的正常运行、公交或者轿车熄火抛锚被淹等现象,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其次,临街地下商场商户、居民地下室、地下停车场、棚户危房或者稠密的居民等,一旦出现强降雨,便很容易导致风险区域易倒灌受淹,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转移,便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再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排水管网出现杂物堵塞或者淤积等现象,不仅降低了雨水的泄流速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积水程度,进而增加了相关人员的清掏工作;最后,在建工程中容易出现基坑淹灌、道路塌坑、或者电力起火等危险事件。 2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有效应急管理措施 2.1编制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 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城市运行情况来看,突发性强降雨所造成的洪水泛滥以及内涝问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重视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的应急管理措施,保证救灾抗灾能够高效的运行,同时也编制科学合理的排涝预案。我国国务院在2006年1月8日针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现象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预案》,为城市排涝编制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科学合理的框架了相关体系 2.2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体制 城市排涝的主要抢险力量来自预政府、市政、交通、公安、水务、建委、城管、房产以及电业等部门构成的,当地驻地的武警官兵部队作为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可以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申请当地武警官兵部队介入到实际的救灾工作当中。与此同时,水文、财政、电信、教育、气象等部门应配合救灾部门的实际工作,并且要随时像其传递准确的信息。上诉的所有部门虽然有各自的救灾工作,但是也要服从总体指挥部的命令进行工作。 2.3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机制 城市的排涝抢险工作不仅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部门单位,而且在突发强降雨的时候又多呈突发性,在抢险的过程中时间非常少,同时预警的准确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抢险的时间,因此,气象水文部门一定要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除此之外,城管部门和公安交警的道路检测系统,也应该为抢险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进而保证指挥部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抢险措施。指挥部应根据抢险现场的实际情况,去下达相应的抢险任务给各执行部门。然后各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整合现有资源进行衡量,一旦出现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一定要将其问题如实汇报给防汛的指挥部,请求当地武警部队的调度等,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 2.4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法制 应急管理法制是在出现事故时,应对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和社会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也可以促进各项应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城市排涝应急管理上,一定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07-0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06-10)、《洪涝灾情报送及发布管理办法》、《市河道管理条例》、《市城市排水条例》、以及《省河道管理条例》等进行。只有严格按照上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应急管理,才能保证救灾工作的高效进行。首先,可以通过严谨的法律手段,去科学合理的调整各种社会管理,使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更加良好,进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会受到侵犯。然后,在发生各种事故时,能够保证救灾工作有法可依,高效的消除紧急状态,使法制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延续。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的突发强降雨对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着重中之重的影响,现阶段,虽然各地政府对于城市的应急排涝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在实际城市的应急排涝抢险工作中,依旧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会耽误抢险工作的进行,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抢险经验,使得应急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的情况,没有典型案例可以参考。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借鉴应急管理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去科学有效的指导城市应急排涝抢险工作,除此之外,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指挥体系,进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以及规范的应急排涝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淼. 关于编制城市突发强降雨排涝应急预案的几点建议[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07):42+44. [2]尚全民,胡亚林,赵璞.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形势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2015,25(03):1-5. [3]姜仁贵,王小杰,解建仓,张永进,梁骥超.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管理研究与应用[J]. 灾害学,2018,33(02):146-150. [4]杨俊军.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7):23-24. [5]王建,郑福寿,傅亮. 江苏省应对城市突发强降雨管理对策[J].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03):36-38.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线网化的地铁运营向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充分调研广州地铁应急管理的基础上,从应急组织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管理4 个方面论述建立科学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公众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具有建设要求高、技术复杂度高、客运环境封闭、运转强度大等特点,因此在地铁建设和运营方面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加强对地铁建设、运营、设施保护3方面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了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总结的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了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施工安全、运营设备稳定和系统设施安全。 1 应急组织管理 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体系的中枢,是日常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规章制度监督的主体机构,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组织机构也是应急指挥的决策和执行机构。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化的特点,轨道交通应急组织机构须进行分级设置,分为3个级别,分别是总公司层级应急组织机构、线网应急组织机构和线路应急组织机构,见图1。各应急组织机构根据所处层级,其分工各不相同,见表1。

目前,应急系统的管理主要有集中管理模式、代理工作模式和协同管理模式。本文建议采用分层协作、集中管理的工作模式。其中,线网应急机构和各线路应急组织机构在常态状况下属于生产调度指挥部门,内设应急值班岗位,负责该机构从常态向应急状态的转化。总公司应急机构是地铁公司内专业应急机构,常设应急值班岗位,负责与总公司应急委员会成员的联系与协调。3个层级间的关系为逐层向上负责,即各线路应急机构对线网应急机构负责,线网级应急机构对总公司级应急机构负责。 采用这种模式的设置是根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确定应急指挥的中枢,从而使微小的突发事件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够面向整个地铁公司甚至全社会进行应急资源的协调与调度。这样的应急组织架构设计,可以与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生产调度指挥体系进行无缝集成,节约大量建设成本和人力成本。 2 应急预案管理

城市供气系统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建字〔2017〕91号 关于印发《***供气系统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 通知 局属各单位、各科室、施工企业: 为规全县供气系统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程序,提高对重大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有可能发生在供气系统的重大事故,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由县住建局牵头负责,有关单位、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供气系统重大事故等级和职责分工,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应急

处置的责任,依法确定应急工作程序,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二)相互协调,快速反应。县住建局与有关单位、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密切协作,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各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保证供气系统重大安全事故灾难信息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快速处置。有关部门接到事故后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消防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行政区域供气系统发生的连续停止100户(或以上)居民24小时(或以上),或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突发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燃气事故)。具体包括: (1)燃气生产、加工、处理、输送过程中遭遇非正常情况,导致气源或供气设施中气质指标严重超标; (2)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垮塌等事故,致使气源中止。 (3)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气源输送受阻或者天然气上游、中游、下游各站址以及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储罐站、灌装站淹没;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2青海气象2007年第4期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王 (青海省气象局 墓 西宁610001) 摘要: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 本文从自然灾害属性,特点和应急特点人手,探讨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应注重和加强的工作,即:自然灾害应急管 理,监测,预警是起点和首选策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主线;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自然灾害应急 管理的基础;全民应急意识是有效应急的重要资源;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是自然灾害应急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1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增强全社会防灾减 灾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重要利益问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 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加强应急管理,是维 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政治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2自然灾害的属性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2.1自然灾害的属性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把突 发灾难性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 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现代汉 语词典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水,旱,病,虫,鸟,兽, 风,雹,霜冻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据此定义,自 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引发灾害的致灾因素是由自然现象引起的,其严重程度是由自然现象的变异程度决定的.其社会属性包括其承灾体是由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以及物质与人群的承灾能力. 2.2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是世界上危 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暴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作者:————————————————————————————————日期: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滚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控制和处理阶段,即应对阶段。虽然应急管理也有灾前的准备和灾后的恢复,但应急管理中的准备和预防是为应对服务的,恢复是对灾后造成后果的即时性、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是应对活动的自然延伸。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是建立在防灾、减灾思想基础上的,也就是能够预防的阻止、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得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得历史。预防与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得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得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科技进步,突发事件得诱因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各种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国际与国内得风险与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与分类分级 从历史早期得灾荒饥馑、瘟疫兵祸,到现代工业革命后得技术事故、环境灾难,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得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得种类与形态日趋多样。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及众多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突发事件得研究,在突发事件得概念、分类、分级、预防、应对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得探索,并取得了丰富得成果。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这些定义都从考察角度与研究目得不同各有侧重。在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概念就是这样规定得: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一章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与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得,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得部门制定。 从突发事件这一定义来瞧,明确界定了4个要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得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得心里惯性与社会得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得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就是社会性得、受害对象也往往就是群体性得。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4、不确定性 事件得发展与可能影响往往根据已有经验与措施难以

城市管理应急预案(同名10418)

城市管理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2、平战结合、协同应对。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把平时的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与灾害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在应急准备、指挥程序和救援方式等手段上,实现平时与应急的有机统一。 (二)编制依据 根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自然灾害 可能造成影响和威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地陷、浓雾、高温、雷击等灾害;对市容管理及行政执法带来的影响有: ①城市保洁系统。 ②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施的安全。 ③建筑垃圾清运。 ④灯光设施的安全。 ⑤公厕等公共服务。 2、事故灾难 ①因作业失当,引起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损坏从而造成垃圾物流梗阻,影响垃圾及时处理。 ②大面积停电事故及限电等,影响生活垃圾中转、处置设施的正常运作。 ③车辆行驶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大量垃圾或粪便进入水域,严重污染水域。 ④机动车辆泄漏,造成路面油污污染。 ⑤其他对市容环境卫生正常维护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市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是疫情控制区域生活垃圾、粪便等废弃物需单独收运处置。 4、社会安全事件 ①对大型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实施人为破坏,造成停产等。 ②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可能影响城市保洁的正常进行,在局部区域引起垃圾的大量产生等。 ③作业队伍群访、罢工等,可能造成城市不能及时保洁,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面貌;造成大量垃圾产生,垃圾、粪便物流梗阻,影响及时处理等。 ④抗拒执法,用暴力袭击殴打城管执法人员和聚众闹事的行为。 5、其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重大事件 特大型公共活动(指聚集人数超过5万,需要突击应急保洁、垃圾收运等环境卫生服务的公共活动),纳入市容环境卫生保障系统。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海峰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0 次 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跨度广、造成损害大的特点。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超出某一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应对能力围,在多个区域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甚至举全国之力加以应对。而在目前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危机应对和化解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应急资源往往又分散于各级政府部门、部队和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联动机制予以事先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快速高效地调集各类物资,调遣各方力量进行应对。科学合理地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当前应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多学者对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相继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些成果多聚焦于区域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探讨[1][2],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3]、应急通信[4]、应急联动指挥架构[5]等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将研究主题集中于特定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联合调度与协调机制[6]。总体来看,目前尚缺乏关于应急联动机制方法创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从系统角度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军队地方、央企地方之间的重大突发事件联合行动机制视作一个整体的研究亟须进一步深入探讨。本论文基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当前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联动网络的构建思路和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主要是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基本原则,以行政管辖权为基础,以专业划分为依据,对各类事件进行条块分割式的响应和处置。在应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或超常规突发事件时,“条”与“块”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顺畅的联动机制,条块结合往往相对松散,难以在有限时间开展高效的协调联合行动,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应急管理联动机制还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突出问题。 1.应急管理联动的参与主体协同不足 从应急联动的参与主体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地方政府与同级别的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协作方面缺乏明晰的制度规定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联动程序,往往依靠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在事发后临时对各方资源和救援力量进行调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垂直管理的中央部门、驻地军队和武警、驻地中央企业等部门和单位之间,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协调联动盲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合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信息和资源在危机情境下难以实现高效整合,很多情况下还存在反应效率低下、沟通协调不畅、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各个主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模式上仍是以条状管理为主,各自负责业务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各主体间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条与块之间的结合相对较为松散。应急联动方面还没有形成法律化、制度化和规化的体系,职责边界不清和权限交叉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尚未形成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往往只重视辖区围或业务领域的危机处置,对各自所拥有的处置权限和所掌握的处置资源往往又不愿放权,造成危机发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提高平房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城市管理工作与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配合管局党委及相关部门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业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 二、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