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前言:

混凝土是当代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品混凝土就是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的预拌混凝土,就是将水泥、砂石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合比计量、拌制,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商品混凝土生产使分散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转化为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形成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即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原材料,也减少了施工工地的粉尘、物料、废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可靠的保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比较详细地介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要求,从原料的输送、储存、计算到物料平衡计算、搅拌机的选型计算,从工艺流程图、总平面布置图到各环节的工艺布置图作了分析,介绍了搅拌站设计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列出了比较完整的实例体系。

一、设计提出的背景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动建筑产品生产工业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九八八年国家建设部在《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中,要求省会城市“八五”期间推广商品混凝土。一九九四年国家建设部又把商品混凝土列为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的重点项目。一九九五年全国建筑业工作会议所发的《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要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商品混凝土已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产量的60%以上,国外实践证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成本5%左右。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的有北京、大连、天津、武汉、常州等城市,据最新资料统计,上述城市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该市混凝土总量的36%以上,上海、大连已占60—65%,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市场预测

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美国于1913年开始建厂投产,30年代末,遍布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了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雏形,二次大战后,商品混凝土又重新发展。而美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1950年美国商品混凝土已达3800万立方,占全部混凝土产量的35%,1963年—1973年又由1.2亿立方增到1.74亿立方,1987年增到2.3亿立方,至2000年预测产量为3.04亿立方。日本的商品混凝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日本于1953年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全国只有9个搅拌站,到1978年已达4811个,其中53%的厂家质量达到日本工业标准。日本的产量水平1956年为200万立方,1960年达590万立方,占当年水泥总产量的9.6%,1973年增长到1.5亿立方,在20年时间里,日本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增长了75倍,占混凝土总量的78%,人均消费量达1.06立方。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商品混凝土产量几乎占全部混凝土产量60%以上。其中美国为84%、瑞典83%、日本78%、澳大利亚68%、荷兰58%、全世界大约有15000个商品混凝土公司,3万个工厂,从业人员达40万人。

2、国内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情况

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始于地铁建设初期,70年代北京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现浇混凝土,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工地紧迫等原因,开展施工相当困难,承担施工的企业多在距施工现场较近处,设立混凝土集中搅拌设施,采用解放牌翻斗车运输混凝土,解决了施工的急需,系预拌混凝土的萌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京开始引进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德国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和日本的运输搅拌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车,相继建成一批混凝土搅拌站。80年代后期已有16个站投入运营,这些站的能力多在5—15万立方之间。“七五”期间的五年混凝土产量总和为531万立方。进入90年代,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增长较快,截止1994年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已发展到29个,年设计能力近500万立方,确保了全市重点工程的需要。1995年统计,北京商品混凝土站已发展到35个,总设计能力为600万立方,占全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59%。

上海市商品混凝土开始于1977年,随着高层建筑、港口、隧道、立交大桥、地铁等一系列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出现,原有分散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技术与工期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的商品混凝土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

早在1976年,上海市建工局土建公司筹建了供应本公司需用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采用翻斗运输车,这是上海商品混凝土发展的雏形阶段。随着宝钢的建设需求,加速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到1986年,上海已有22个混凝土搅拌站,总设计能力260万立方,拥有搅拌车192辆,混凝土泵车46台,在92年不足30家工厂,1993年到1994年两年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出现了成倍增长势态。据统计94年已达120家,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万立方,实际供应520万立方,全市

拥有混凝土搅拌车500辆,混凝土泵车100台。

3、国内商品混凝土现状及市场分析

商品混凝土作为一门建材行业,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重点工程中普及使用。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已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建筑产品工业化、商品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商品混凝土普及应用发展迅速,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当地全部混凝土用量的50%以上。北京、上海已占65—70%。接近于工业发达国家使用水平。

根据全国混凝土协会统计数据,自1986年开始有记录至2007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一直呈现良好上升势头,且15年无逆转。专家分析,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上升势头还将延续10—15年,也就是说稳定上升势头持续的时间将长达20—25年。

三、结论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几十座大城市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如下:

1、减少砂、石、水泥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净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文明建设,节约占用城市土地。

2、商品混凝土是采用集中搅拌,具有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特点,是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建筑业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3、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具有完善、合理的生产工艺,称量准确,控制可靠及采用生产监视系统,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简化现场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及组织工作,提高了工程质量。

4、可以使用散装水泥及粉煤灰等掺合料,一般可节约水泥15—20%,节约砂石6%,节约木材,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现场用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实属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应立.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曾德全. 最新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与机械设备维护检修及质量检验达

标全书,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

3. 张庆金主编. 硅酸盐工业机械与设备,华南理工大小出版社,1992

4. 彭宝利主编. 水泥生产工艺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中平、金左培主编建筑工程材料生产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混凝土手册

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激光雕刻机

数控激光加工机床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发展、数控激光雕刻机的加工原理、加工影响因素、组成及常见故障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数控激光雕刻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设计做准备。关键词:数控,激光加工 前言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机床,数控系统能够处理加工程序,控制机床自动完成各种加工运动和辅助运动。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能够自动换刀,自动变更切削参数,完成平面、回旋面、平面曲线和空间曲面的加工,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高,因而应用日益广泛。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危险、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1]数控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集成和交融的产物,它涉及机械、控制、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库系统以及认识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和数控机床的研究、应用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院校都比较重视数控技术和控制技术等课程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使培养的学生懂得数控机床设计方面的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代数控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商业、旅游、医药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技术,尤其是数控激光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使整个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控技术可以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综合国力[4][11]。由于社会的需求,造就了一批从事设计、开发和使用数控加工机床的高级人才。而设计和开发的基础是对机械系统和控制理论等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较好的使用其中的资源来进行设计。故此本文介绍了数控激光雕刻机设计的基本理论,描述了数控激光雕刻机设计的基本内容,然后再介绍数控激光雕刻机常见故障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懂得怎样设计一个数控激光雕刻机,同时能熟练排除机床故障。 1.数控机床的发展

文献综述-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

文献综述-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前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今,世界已进入了全球制造的时代,缩短产业链,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已成为了世界制造企业的变革趋势。面对千差万别的制造业,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整体的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是当今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床除了要求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具有良好的性能外,还要求机床具有高的加工性能。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能预测出产品 [13]性能,将对提高产品的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机械加工多采用普通机床、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对于大多数零件的普通加工,可以用普通机床完成;对于一些复杂的且精度要求 [2]较高的零件,多采用数控加工中心;组合机床多用于多孔钻削、多平面的铣削。传统的数控车床的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一次装夹,只能实现车削或端面钻孔操作。对于较复杂形状类零件的加工,需要在几种不同的加工机床间经过多次加工才能完成,因此就要经过多次的搬运、装夹、定位,这样不仅造成了加工周期的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多次装夹、定位,容易造成多次误差积累,也降低了加工精度,这些都违背了现代加工制造业所倡导的高效、高精度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加工中心及80年代出现的柔性制造系统,主要强调制造设备的柔性,即对小批量多品种零件的适应能力,重点考虑零件加工的可能性,而很少顾及产品加工过程链的长短,没能很好解决工序分散的问题。随着数控机床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拨叉夹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杨林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3班学号:200702010351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刘吉斌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2日

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综述 1 前言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全面综合运用有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夹具不仅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它正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工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体现。而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发展 2.1 发展历史 从1949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中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产业部门之一,其机械加工和夹具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这方面的水平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机械产品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加工工艺过程不合理,夹具应用

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CA6140车床后托架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B06112班 作者姓名贾建宝 作者学号28号 指导教师姓名黄卫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0 年 3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CA6140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此研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solidworks软件的能力。 (2)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3)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因此,目前常采用研究传统切削加工机理的实验统计方法来了解特种加工的工艺规律,以便实际应用,但还缺乏系统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的工艺参数只能凭经验选取,还难以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例如,电火花成形电极的沉入式加工工艺,它在占电火花成

超硬材料的特种加工文献综述

超硬材料的特种加工的文献综述: 磨削加工是人类最早的生产加工手段,也是当今工业领域重要的加工手段,是精密加工和超精加工首选的加工方法,磨削加工广泛用于机床、工具、汽车、船舶、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能源、交通、建筑、地质、冶金、石油、煤炭、化工、轻工、纺工、仪表仪器、工程陶瓷、耐火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等诸多领域。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磨料及磨削工具成为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具,具有“工业牙齿”之誉。 超硬材料加工的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先进材料不断涌现,现代化生产对加工方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告诉、高校、高精磨以及越来越多的耐磨材料实施有效的磨削加工,成为现代化加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代表超硬材料磨料磨削工具的出现,为磨削加工翻开了新的一页,超硬材料磨削工具已经在难加工材料(如硬质合金、陶瓷、玻璃、石材、难磨金属等)磨削及高速、高效、高精磨削方面呈现出巨大优势。 在超硬材料磨削工具,结合剂是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的优劣决定着磨削工具的强度、硬度、耐用度、自锐性、使用寿命等主要性能,同时还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磨削工具的制造工艺性能。因此结合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磨削工具的质量,影响着磨削加工行业的发展。 超硬材料磨削工具常用结合剂主要有树脂结合剂、技术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它们各自拥有其他结合剂无法代替的优势,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 金属陶瓷复合结合剂的研究目的是将超硬材料磨削工具用金属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的优点加以综合,使复合结合剂不仅拥有陶瓷结合剂硬度高、气孔率可调、自锐性好、导热率高、耐热性、耐油性、耐水性、耐酸碱性好的特点,还拥有金属结合剂韧性好、强度高、形状保持性好、强度高、形状保持性好等特点。

数控技术参考文献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VERICUT7.0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S.K.Sinha.FANUC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文献综述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0级机制5班 学生姓名:杨技学号: 201010601210 2013 年11 月12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空压机曲轴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 前言 曲轴是空气压缩机的关键零件之一,也是空气压缩机中最难加工的工件之一。曲轴在空压机中是将活塞连杆的住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承受很大的弯曲应力和扭转,且受力情况异常复杂。所以对曲轴的抗拉强应力度、刚度、耐磨性、耐疲劳性以及冲击韧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轴颈磨, 因此对曲轴在生产制造环节强化损和疲劳断裂工艺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同样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2 曲轴加工技术的现状 2.1 曲轴的材料 由于曲轴工作条件恶劣,所以对曲轴的材质、毛坯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动平衡等要求都十分严格。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则可严重影响曲轴的使用寿命和整机的可靠性。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曲轴的加工十分重视,并不断改进曲轴加工工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曲轴生产厂家已经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引进了为数不少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以期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使得曲轴的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目前曲轴材质主要有球墨铸铁和钢两类。由于球墨铸铁曲轴成本只有调质钢曲轴成本的1/3左右, 且球墨铸铁的切削性能良好,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构形状,并且和钢质曲轴一样可以进行各种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来提高曲轴的抗疲劳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所以球墨铸铁曲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资料显示,车用发动机曲轴采用球墨铸铁材质的比例在美国为90%,英国为85%,日本为60%。此外,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也已经大批量采用。国内采用球墨铸铁曲轴的趋势则更加明显,中小型功率柴油机曲轴85%以上采用球墨铸铁,而功率在160kW以上的发动机曲轴多采用锻钢曲轴。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592471.html, 中国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机械工程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隆重召开. 《制造技术与机床》.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2期.梁玉. [2].本刊四篇论文荣获2011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中国机械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4期.本刊编辑部. [3].(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第27卷第6期目次、摘要. 《机械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3期. [4].(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第28卷第1期目次、摘要. 《机械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 [5].《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第27卷第5期目次、摘要. 《机械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7期.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焊接专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召开. 《中国机械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4期. [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机械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 [8].《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原《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2010年第23卷第2期目次、摘要. 《机械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8期.

超精密加工技术文献综述

超精密加工技术文献综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超精密加工技术文献综述 摘要:超精密加工是获得高形状精度、表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必要手段。随着对产品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超精密加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包含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介绍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未来应研究开发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分析我国在超精密加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对超精密加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我国本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及产业发展策略与对策。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Literature Review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bstract: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essential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highest quality in terms form accuracy, surface finish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essential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highest quality in terms of form accuracy, surface finish and surface integrity. As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nd diversifications for products are put forward,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has become a complicated systems engineering, which involves more and more last research fruits. The conception, application fields,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key issues of future researche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problems and miss distance from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of China i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field are analyzed. In the same time, the probable further trend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forecasted,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 and strategy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y in China are given. Keywords: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endency 0引言 超精密加工技术始终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来提高加工精度和完善自身,所以“超精密”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指加工的尺寸、形状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纳米级的加工技术的总称。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在某些应用领域已经延伸到纳米尺度范围,其加工精度已经接近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已达到10-1nm级。目前的超精密加工,以不改变工件材料的物理特性为前提,以获得极限的形状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完整性为目标。超精密加工目前包括四个领域:超精密切 削加工;超精密磨削加工;超精密抛光加工;④超精密特种加工(如电子束、离子束加工)。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际上本领域发展状况 超精密加工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超精密加工已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加工方法和单纯的工艺问题,而成为一项包含内容极其广泛的系统工程。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超精密机 床、超精密加工工具(刀具、磨具、磨料 2

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综述论文

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文献综述 你幂 (xxx) 摘要:归纳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对目前在现代汽车制造中所应用的最新的加工方法及工艺作出介绍和分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加工;发展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of typical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imi () Abstract:It is summarized that a variety of machi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re used in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New current machi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which are applied to modern automotive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So that the Chinese factories for automotive parts could understand some usable means for tech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automobile; manufacture; machining; development

1.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1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约20万家,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多达1.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万多家,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有三大主体,分别是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低端市场,优势产品包括汽车轮毂、汽缸体、连杆等,盈利能力较弱。外资企业多由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控制,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垄断了空调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及电子控制类等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主要供应整车装配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两市场需求规模占比约为80%、20%。外资和国有企业多为整车配套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而民营企业则面向的主要是 售后服务市场。 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汽车上的竞争,主要方面之一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先进的制造技术是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证。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通过技术引进,不少汽车制造企业已经掌握了一批相对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逐渐增大,汽车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2013年,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实现总产值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8%,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50%,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汽车产量巨大,自然而然吸引了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拓中国市场。为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瞄准先进制造科学技术的前沿,自主创造与跟踪创新并行;在先进制造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方面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实际,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产生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只有改变和创新,才能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本文将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的发展及应用方面作一些探讨。 2.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进展 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的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的本质和特点是靠比工件材料更硬的刀具,靠机械能、机械力把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切除下来。如车削、刨削、铣削、磨削、镗削加工等。 因新材料和难加工材料不断涌现,以及超精密加工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传统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应运而生。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指的是非传统的加工方法,它不使用普通刀具来切削金属,而是直接利用能量来进行加工。特种加工方法与主要依靠刀具和磨科来切除金属材料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它重用电能、光能、声能、热能和化学能来去除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其所采用的工具硬度和强度可以低于工件的硬度和强度,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切削力,在切削机理上与传统加工有很大不同。 高速加工,指采用比常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加工的方法,其速度通常是常规加工的5-8倍或更高。高速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某某某 (xxxx大学xxxx学院 xxxxxxxx) 摘要:科技在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使新理论、新概念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因为生产模式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传统制造业存活越来越艰难。现就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机械工艺、机械制造、发展趋势、技术特点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Machining xxxxxx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904020427)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dvanc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theories, new concepts are emerg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also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constantly updated product, th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Backward because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urvival increasingly difficult. Now for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Keywords:Mechanical Technolog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rend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1、前言 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它正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而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

超精密加工技术文献综述

超精密加工技术文献综述 摘要:超精密加工是获得高形状精度、表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必要手段。随着对产品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超精密加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包含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介绍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未来应研究开发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分析我国在超精密加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对超精密加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我国本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及产业发展策略与对策。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Literature Review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bstract: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essential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highest quality in terms form accuracy, surface finish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essential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highest quality in terms of form accuracy, surface finish and surface integrity. As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nd diversifications for products are put forward,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has become a complicated systems engineering, which involves more and more last research fruits. The conception, application fields,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key issues of future researche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problems and miss distance from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of China i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field are analyzed. In the same time, the probable further trend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is forecasted,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 and strategy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y in China are given. Keywords: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endency 0引言 超精密加工技术始终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来提高加工精度和完善自身,所以“超精密”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指加工的尺寸、形状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纳米级的加工技术的总称。目前超精密加工技术在某些应用领域已经延伸到纳米尺度范围,其加工精度已经接近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已达到10-1nm级。目前的超精密加工,

CA6140车床刀架座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镗)-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机床刀架座加工工艺工装设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1年3月26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CA6140车床刀架座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此研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2)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3)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因此,目前常采用研究传统切削加工机理的实验统计方法来了解特种加工的工艺规律,以便实际应用,但还缺乏系统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的工艺参数只能凭经验选取,还难以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例如,电火花成形电极的沉入式加工工艺,它在占电火花成形机床总数95%以上的非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较大尺寸的模具型腔加工

参考文献

[1]王建业, 徐家文编著. 电解加工原理及应用[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2]刘晋春, 赵家齐, 赵万生. 特种加工[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电解加工》编译组. 电解加工[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7. [4]朱荻, 国外电解加工的研究进展[J]. 电加工与模具, 2000, (1), 11-16. [5]K P Rajurkar, D Zhu, J A McGeough, et al. New Development in ECM[J]. Annals of CIRP, Keynote Paper, 1999, 48(2): 569-579. [6] D. Zhu, H. Y. Xu, Improv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ccuracy by using dual pole tool[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2, 129 (1): 15-18. [7]余承业, 等. 电加工新技术[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 [8]范植坚, 李新忠, 王天诚, 等. 电解加工与复合电解加工[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9]Kozak J.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omputer simul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process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998, 76: 170-175. [10]郭晓红, 电解加工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J], 矿山机械, 2001, (7): 62-66. [11]陈远龙, 任中根, 徐家文, 等. 电解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 第十一届全国特种加工 年会论文集, 2005, 34-39. [12]朱荻. 电解加工阴极型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 1985. [13]郭海生.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的若干工程实用化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 [14]Risko, Donald G, Davydov, et al.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ivity limitations of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J].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3, 64: 701-711. [15]王占和. 超声频振动复合脉冲电解微精加工机理及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 扬州大学, 2005. [16]H. Hocheng, Y. H. Sun, S. C. Lin, P. S. Kao. A material removal analysis of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using flat-end cathode[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140(1): 264-268. [17]陈远龙. 电解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及电解加工基本工艺规律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00. [18]李丹. 离心式压缩机叶轮整体电解加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9]范植坚, 王天诚, 冯延军, 等. 火炮身管大缠角混合膛线计算机数字控制电解加工技术 研究[J]. 兵工学报, 2005, 26(5): 651-655. [20]王建业, 林苏文. 叶片电解加工技术的新发展[J]. 航空工艺技术, 1998, (6): 17-20.

座体零件加工工艺及数控数控程序编程 文献综述

C6160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C6160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1.前言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大学学习生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一个环节———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 本人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对普通车床(CA6160)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其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和验证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计算(伺服进给机构设计自动转位刀架的选择螺纹编码器的安装)进给传动件的计算(切削力的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同步带减速箱的设计)等。对普通车床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符合我国国情,即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生产水平,又是国内许多企业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精密程度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设计既有机床结构方面内容,又有机加工方面内容,还有数控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将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虽然设计者未曾系统的学习过机床设计的课程,但通过该设计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实践能力,对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毕业设计作为我们在大学校园里的最后一堂课最后一项测试,它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检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万宇杰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细致指导。 由于毕业设计是我的第一次综合性设计,无论是设计本人的纰漏还是经验上的缺乏都难免导致设计的一些失误和不足,在此,恳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以指正。 2.卧式数控车床发展 2.1 卧式车床的原理 卧式车床(如C616/C6132 C618/C6136 C620/C6140 C630等)是金属切削加工最常用的一类机床。当共建随主轴回转时,通过刀架的纵向和横向移动,能加工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端面螺纹面等,借助成形刀具,还能加工各种成形回转表面。 卧式车床刀架的纵向和横向进给运动,是由主轴回转运动经挂轮传递而来,通过进给箱变速后,由光杠或丝杠带动溜板箱床鞍以及中滑板产生移动。进给参数依靠手工调整,改变参数时需要停车。刀架的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不能联动,切削次序需要人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