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题目: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作者:师清媛

Zhuang 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

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BSTRACT

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aoist thought, it advocates is a kind of easy and harmonious, transcendence and freedom , against people as "material ", despise the social climate of steep profits, and thi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 the outlook on life, are often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appear all sorts of deviation, is difficult to left the secular concept, also cannot according to their true willingness to make a correct choice. By learning 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 ,can help students treat money and ranks correctly, and help them to out of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e setbacks and adversity remain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life beyond the self. Based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utlook on life is a life purpose, life attitude and life valu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system elaborated the zhuangzi’s free thought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reveals the "peripateticism" unique value in the outlook on life, i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 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Zhuangzi free and unfettered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1.引言

庄子,原名庄周,又称庄子或南华真人,是先秦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庄子的一生是平淡的一生,也是贫穷的一生,他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垂钓于溪边,行吟于泽畔。在争名夺利的芸芸众生中,庄子就如一位事不关己的局外人,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平平淡淡地存在着。然而,也正是这位整日以打草鞋为生的普通人,将他对宇宙的终极哲学思想、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以及对苦难世界的冷峻思考融合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庄子的逍遥思想建立在对人生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上,包括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是庄子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他的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对我们当代人有很大的启示。大学生代表了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是一股非常强

大的潜力资源。大学生大多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庄子用睿智的眼光提醒我们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不要被外物蒙蔽双眼,不要沦为物质的奴隶,在世界的千变万化中坚持内心的自我。因此,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庄子的逍遥思想概述

“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庄子生命哲学的最终目标。王夫之认为,“逍遥”的核心是”无待”,“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于天钧,则无不逍遥矣。”1 这种逍遥游是体道的结果,而所谓体道则是一种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就像庄子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描述的那样,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自己在天地间任意漂游,与万物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庄子的逍遥思想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然的人生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一生,始终在热烈地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他所追求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就是指一种精神上完全的超然与纯粹的自由,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始终保证心灵的自由翱翔。在庄子眼中,外界的一切诱惑都是束缚心灵的枷锁,唯有精神家园的自由,是人生至高无上的信仰。《庄子·天下》篇中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正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生动体现。“道无始终,物有死生……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追求精神自由就是不断修养体道的过程。

“无待”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灵魂。所谓“无待”,是相对于“有待”而言的,庄子认为,世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生活在各种局限中无法脱身,而“无待”,就是要冲破一切内心的束缚,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奇特巧妙的想象,让自己的思想在辽阔的宇宙中驰骋,他所构想出来的画面都寄寓了他对自由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他将高贵的大鹏与卑微的小雀进行比较,揭示了它们的共性,即万物皆有所待。世俗中人如蓬间小雀一样,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终日沉溺于利益得失,困扰于功名利禄,他们永远无法到达心灵旷达、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1]。

那么,如何才能体道而逍遥呢?体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人精神世界1王夫之《庄子解》,第一页。

自我净化的过程,其真谛在于通过自身修养逐渐脱去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心灵负累。庄子认为,自由其实就等同于自然,因而追求自由与回归自然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通过体道获得精神逍遥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离形,二是去知。离物而上,超越世俗与生死而去追求精神的宁静,“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庄子所推崇的“见独”,也是要通过外天下、外物、从而逐步忘怀一切,在无尽的想象中与道为一,超脱于万物之流变,成为不朽之永存。世人都在名利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庄子却宁做自由之龟曳尾涂中,这就是庄子修养体道、追求自由的真实表现。从“有待”到“无待”,才能让心灵在各种境遇下逍遥自在。

2.2逍遥豁达的人生态度

庄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首先表现为他通达的生死观。他重视生命,充分肯定生命的珍贵,研究出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在《庄子·刻意》篇中,他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谓之真人。”意思是只有精通养神,才能达到庄子认为的“真人”的境界[2]。养神需要在精神上纯粹不杂,在行动上要顺应自然,保持纯朴的心性。而保全形体,则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使精神劳累,排除“营营”杂念,使精神不致散失。倘若如此三年,便可达到养生养神,益寿延年的效果。由此可见,庄子十分重生,但是,庄子重生却并不贪生,这便是庄子生死观的最可贵之处。鼓盆而歌的典故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子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由于气息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息之散,死和生只是生命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生为生命的显现状态,死则为生命的隐伏状态,所以无需为死而感到悲伤。他的这番道理,暂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来说,已经远在我们常人之上。他摆脱了古代关于鬼神决定人类生死的观点,只将生死视为一种最普通的自然现象,把生死的过程看作像人间四时的运行一样平凡。

在庄子的处世态度中,最基本的纲领就是安时而处顺,也就是他的安命论的主要观点。人生最大的困惑,就在于对命运认识的矛盾中。人只要在世上生存就会与“命”同在,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但是,这个“命”却又不是我们每个人能够控制的,而是来自周围环境的赋予。因此人们才会感觉受到了“命”的限制,会感到不自由的痛苦。庄子认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齐物论》)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每天纠葛不断、勾心斗角,人们沉溺于斗争的旋涡中而无法自拔的状况[3]。然而社会的斗争是无休止并且无法避免的,处于这种斗争急流中的人身不由己,而斗争之外的人也无可奈何,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追求,但最后往往都在无休止的

斗争中荡然无存。庄子所讲的安命无为一方面是出于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却又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心态,庄子认为,逍遥无为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他的《应帝王》中,他赞扬泰氏“其知情信,其德甚真”,摆脱了外物的羁绊,表现出逍遥自在的处世风格。他认为,安命无为是人生由痛苦向逍遥过渡的基础,安命方能怡然轻松,无为则悠然自得[4]。此外,人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全自身,需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不让自己受伤害的距离,所谓“言者不智,智者不言”(《老子·五十六章》),认清现实,避开那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矛盾,才能悠游于人世间。因此,庄子的安命说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顺。

在个人修养方面,庄子强调重视个人内在德性的修养。他认为,“道”创造了宇宙,同时也给了我们的形貌, 天赋予我们的形体, 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不要因为个人好恶而损害了自己的本性。人性并非本善,人应该重视内在品质的修养,使美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的人就能够从心所欲地行善,而不是为了恪守某种道德规范或为了物质利益而刻意表现出“善”的行为。良好德性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坐忘”、“心斋”等途径实现的,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心的纯净,在世界万物映入内心的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一种坦然的状态去面对,去接纳,这就做到了不迎不逆,从而达到庄子那般飘逸、洒脱的心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亦是如此,坦诚相待,但绝不过分苛求。庄子的人生之旅大多在于游世,他能站在宇宙的苍穹中审视不断奔波忙碌的芸芸众生,在高屋建瓴的洒脱中,在心灵的逍遥中,营造了波澜不惊的心境。

2.3实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我们知道,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火与纷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道家一直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维护着心灵的净土。在庄子看来,社会变革导致社会道德的衰落,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原本素朴的人性,因此,人们需要返回到自然社会,这样才能与万物和睦相处,人的生活才能自由自在。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思想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当时也不失为调节人类心理的一剂良药。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建立的是是非标准的正名,而墨子建立了兼利天下的功名,惠子的辩名,都是“逐万物而不反”(《庄子·天下》),都注重从外在开始建立生命价值,因此尽管方式不同,其结果都是劳心伤神,自残生命[5]。庄子思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主张从内部实现人的价值,从人性本身出发来达到人生的圆满。既然人性在世俗的影响下无法得到圆满和自足,何不进行心灵的回归以实现人独立的价值呢?

外化而内不化是庄子人生价值观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外化,就是说要顺应外在的社会环境,否则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内不化,就是指排除外界的诸

多诱惑,独立于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只要内心有所坚守,就永远不会迷失自我[6]。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蔑视礼法和权贵,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是庄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揭示了要成就至人、神人和圣人,并非一定要以利己为原则,以功名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为。庄子的隐退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世界,而不单单是对黑暗现实的逃避。“无用”之用,其实是庄子独立生命价值观的真实表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看似无用却是最大的用处,庄子就在这种“无用”和“大用”中实现了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

3.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方面的价值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人生、人生存在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及理想等问题,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具体表现为是非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等。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生存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合理的人生观能够引导一个人走正道,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合理的人生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甚至成为恶贯满盈的罪人。庄子的逍遥思想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一套完整的人生价值理论和实现“逍遥”的途径与方法,是庄子理想中的人生状态的描述[7]。庄子的这种思想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是为了抨击和反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残酷的统治阶级,为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寻求一种开阔自由的生活状态,在当代仍有一定的价值。

3.1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庄子的逍遥思想反对人为“物”役,反映到人生观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他告诉我们在追求正当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团结。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金钱盲目而狂热的追求,不少人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金钱至上”又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人们的情感越来越趋向于与

利益相连,这一切都导致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庄子这种逍遥无待的人生观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从物欲横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告诉我们:“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就是指品德至高无上的人,至人无己,就是至高无上的人能够忘记自己,不计生死,不计得失,超越自我的存在,物我两忘;神人无功,指神勇无畏的人不会讲求功名利禄,不屑追求与生存基本需要无关的外物;圣人无名,则是指真正的圣人不会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更不会在乎旁人的褒贬[8]。追求物质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超越了应有的限度,将之看作人生唯一的任务,就会变为束缚人生的枷锁。庄子所描绘的逍遥世界就为我们展现了精神自由化,生活情趣化的美好状态,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心灵的纯净,忘记纸醉金迷的诱惑,忘记追名逐利的风气,学习庄子修养体道而来的逍遥,使心灵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3.2营造宠辱不惊的平和心境

庄子的逍遥思想所包含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当代人迫切需要借鉴和学习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黄发儿童,都背负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更不用说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人了。这种无所不在的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此外,压力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于浮躁敏感的状态,各种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态,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使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庄子用逍遥的一生启示我们,拥有齐是非、齐物我的豁达心境,方能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然后不遣是非,悠游于世[9]。人们之所以会不堪重负,会心气浮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会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在日积月累中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极。庄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淡”,我们应该学会淡化矛盾,淡化生活中的坎坷,淡化复杂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扰,让逍遥自在成为生活的主体,即使在忙碌中也不做压力的奴隶,保持豁达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

3.3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

庄子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主张坚持内心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在形成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迷茫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清楚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庄子人生观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他对自由的追求,还在于他人生价值取向的明确和清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

认为人的内心应该有所坚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此才能避免盲目从众和随大流。超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断付出努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基本途径。的确,人在世俗中生存,但完全可以不被世俗同化,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平衡,不论在何种境况都能坚持自我,这样的人生才不虚此行。

4.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各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活跃、最为敏感,思想可塑性最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是非观念、价值取向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对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选择与评判标准,他们高度认同当今社会提倡的正确高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弊病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他们一心追求高尚,却畏惧世俗;他们一方面关注发展,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在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面前无可奈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人生不能把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作为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斗争转换时期,规范市场运作的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给他们的人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各种价值观互相斗争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中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开始朝自我倾斜,以自我为中心,并逐渐产生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的现象。从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人生目的物质化和功利化、人生态度消极化和人生价值模糊化。

4.1人生目的功利化

人生目的是指人一生各种行为活动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由于人活动的终极目标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也有合理与不

合理之分,因此人生目的存在着正确性问题和合理性两方面问题。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整体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中出现的功利思想,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现实主义”关系密切。一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把荣华富贵与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据调查,当被问及“你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者“你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升官发财”,“挣很多钱”等,在金钱和名誉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思想,对学习成绩毫不在意,高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还有一些人把文凭当做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梦寐以求的是谋取更多的金钱,更显赫的地位;有的人甚至以“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为座右铭[10]。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也大行其道。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立身行事都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的利益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朋友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社会责任感[10]。当代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实功利,也逐渐在这个特殊群体的信仰心态得到体现,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出现了失衡,于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波逐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对入党的看法,一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入党的动机”,有30.3%的大学生认为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争取早日成才”,26.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20%的认为要“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10.8%的认为“能捞到政治资本”,8.5%的认为“别人要求,自己也要跟上”,只有3.7%的是“信仰共产主义”[11]。在目前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目的时候充满了彷徨和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已经呈现出不合理的甚至歪曲的态势。

4.2人生态度消极化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最直接的反映,是人生观的主要组成内容,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就是把人生看作什么,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能激发人们释放爱心,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消极的、错误的人生态度则会把人变成斤斤计较,一味追求个人名利,最后身败名裂,被人唾弃。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面临着成长的诸多压力与挑战,如学业问题、

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情感困惑等,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心态。一方面,物质条件的改善,家庭的溺爱,加上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互相效仿,导致他们意志薄弱,思想不坚定,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挫折就难以承受,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而大学生退学、辍学以及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你是否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的调查中,只有40%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没有困难,而不懂如何与人交往的人竟有60%之多;在“如何看待就业压力”的调查中,85.12%的同学认为压力很大,只有14.88%的同学认为压力不是很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如何看待失恋”的调查中,70%以上的大学生惧怕失恋,认为失恋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12]。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不端正还表现为责任意识弱化和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在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不少学生放松了自我要求,逐渐忘记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也意识不到增长知识、学习技能、积累经验是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由于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弱,部分学生为摆脱生活的空虚和乏味,索性抛下学业和前途,整日沉浸于网络游戏,使家长的期望和心血付诸东流。此外,各种伪造证书、伪造成绩单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层出不穷,考试作弊更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端正大学生人生态度,培养大学生良好心态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4.3人生价值模糊化

人生价值是价值在人生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包含在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大小。经济的日益开放使文化也呈现越来越出多元化的趋势,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多种取向。各种社会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冲击,使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无法正确的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面对价值多元的世界,不少人忽视了意义世界的构建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主要表现为实现了“高考”这一目标之后出现的空前的迷茫。在校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并将其他成员或大部分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挪为己用,结果使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批量生产”的特点,人才的差异性降低,个人的潜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另一种极端的人生价值观的表现则是不顾一切地追求个性,以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来吸引他人眼球或力求赢得更多“回头率”,例如身着奇装异服,行为古怪等,此类行为在90后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多数大学生面临人生价值模糊不清的问题,难以在多元价值中进行正确的抉择,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入的了解,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大众

潮流,甚至逐渐将盲目跟风和从众视为理所应当与自保的最佳方式。受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加之社会贫富不均引起的不平衡心理,使部分大学生无视社会道德与法纪,在扭曲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走上了歪路。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十分必要的。

5.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其整个人生哲学的精髓,在人生观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大学时期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保证他们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时常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潮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消极的影响则会对大学生的成才起到阻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方面虽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拜金思想泛滥,弄虚作假之风盛行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而针对这些问题,庄子的逍遥思想可以给大学生一定的启示,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地帮助他们摒弃不良思想的侵蚀,更好地完成人生使命。

由上文可见,目前部分大学生对人生目的的定位并不恰当,不利于其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当他们被拜金主义剥夺价值判断的能力而高呼“金钱万能”时,当他们思想中充斥着权势重于一切而被势利蒙蔽双眼时,当他们由于信仰迷茫而虚度光阴却浑然不觉时,当他们在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下意志消沉时,当他们因生活琐事和人际纷扰而意欲轻生时,或在多重价值观中茫然无法抉择时,庄子的逍遥思想可以为他们带来另一番广阔的天地,以逍遥自由、开阔豁达的新视野开启大学生思想的大门,启发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同时帮助他们在面临诸多选择时坚持自我,重视精神的力量,坦然豁达地度过人生,实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价值。

5.1重视内在修养,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庄子的“逍遥无待”是崇尚自由、重视精神力量的至高境界,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摆脱名利等外在束缚、实现人生自由和超脱的一剂良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庄子提倡的“无为”则是指“上必无为,下必有为”,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这种境界虽不是人人能体会到的,但我们当代大学生完全可以借此反省

自身,学会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和外在的功名,避免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就身陷名利欲望之中无法自拔,寻觅属于自己的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

首先,大学生应正确地看待物质利益与人生价值的关系。物质条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但把人生终极目标仅局限于最大限度地追求金钱和享乐,是否违背了我们来到世界的初衷,是否真的可以无愧于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羁绊太多,而这些羁绊大多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是来自自身,因此,净化心灵、化外诱惑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一课。庄子认为,物是为人服务的,人可以利用物,但绝不能被物控制,成为物质的奴隶。的确,物质条件虽重要,但靠辛勤劳动就能获得,更何况对大学生而言,影响更大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庄子能够阐释“逍遥”的真谛, 就是因为他始终怀着对天地万物的尊重和热爱,将人与宇宙的相处交往娓娓道来,逍遥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心愿, 使他的思想能够在阴、阳、风、雨、晦等各种不同环境下不受限制地自由翱翔。倘若庄子终日为钱财忙忙碌碌,一生卷在世俗纷争里,就不会有《逍遥游》等名篇流传于世,更不会有庄子如此丰富的人生智慧供我们学习[13]。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的时,应该正确认识金钱的地位,认识到人生有很多东西比金钱和享乐更为重要,金钱充其量只是我们实现人生目的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全部,更不是衡量人生是否成败的标志。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拥有大把的时间和许多提高自我的机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精神层面,以追求精神家园的富足为目的,而非以物质利益为重心。

其次,大学生需要在深刻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当代部分大学生以“升官发财”为最大追求,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谋划未来的为官之路,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捞到更多的政治资本,为自己攫取权力打基础。官员的设置是为更好地服务于百姓,而自古以来能够为人们世代赞扬、流芳千古的都是清廉勤政之官,且都是通过寒窗苦读或是千锤百炼而成就的高尚之士,大学生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而进入仕途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国家所提倡的,然而,并非所有意欲从政的人都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也并非所有得偿所愿的官员都会成为人民的公仆。如果仅仅是为了名利而千方百计跻身于复杂的官场,整日疲于应付,无暇顾及自身与家人,甚至利欲熏心走上腐败,那就太不值得了。不论哪种工作都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将名利视为人生所必需而为其不择手段,到头来恐怕也是寝食难安。我们讲求目的单纯,才能保证在其位谋其政。庄子亦不失为一位旷世奇才,通晓治国之道又能洞察世事,但他一生只做过漆园小吏,以打草鞋为生也能怡然自乐。凡事顺其自然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于功名利禄,大学生无需太过狂热,亦不应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孤注一掷往往会使

结果适得其反。《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在《好了歌》中也提到“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就生命本身而言,功名利禄都是无关紧要的外物,如将其过分看重,它就会变为束缚人生的绳索,使人一生困于其中,不得自由。我们称赞庄子对名利的淡泊,并非是要所有人都学习庄子远离仕途,而是提醒大学生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和由此而来的所谓社会地位等,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能力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并以合理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5.2学会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庄子人生观中最为后世所钦佩和称赞的就是其开朗豁达的胸襟和淡然平和的处世态度,庄子重视生命,但也能平静乐观地看待死亡;他认为人在社会中要受“命”、“时”之限,但也鼓励人们进行自我修养。针对我们大学生在人生态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从庄子的生活态度中取其精华,学习他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对我们端正人生态度,以及学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应对自如,学会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冷静思考,正确处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态始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庄子的重生贵生,就是以生为重,以生为贵,重视生命,珍惜生命之意。“天生万物,唯人为贵”,2每个人都应该始终如一地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可随意残害生命。大学生也应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之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仅要珍惜生命,还要重视平时行为习惯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经过中学时代三点一线的生活之后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自由,便不加控制地任意改变作息时间,熬夜在大学中已经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很多学生熬到深夜仍不休息,白天又嗜睡赖床不起,不仅劳神伤身影响学业,而且也违背了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和新陈代谢的正常秩序。而大学生吸烟酗酒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潜移默化地蚕食着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他们身体抵抗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也每况愈下。爱惜生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遵循身体的自然规律,不要打破它。大学生应促使自己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活动。第二,尽量保持心灵宁静安详的状态,切忌大喜大悲。养心是养生的根本,心不能保证平和愉悦,再多的外在保养也是徒劳。大学生在生活中要努力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不宜因一些琐碎小事而使情绪大幅波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生命,不要因一时的失意和痛苦而放弃人生的全部希望。大学生尚处在人生的春天,应时时抱着乐观的态度看待眼前遇到的困难。

在个人修养和为人方面,大学生应该学习庄子的真诚和直率,摒弃虚伪和奉2汉·刘向《说苑》第十七卷。

承之态。庄子修身养性,最终成就“真人”人格,他认为,人的内在本性从根源上来说是同一于天的,因此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性,不要因贫穷或富贵而忘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新一代人才, 要想不负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就需要努力求取真知。在求真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庄子这样心无旁骛的超脱情怀,还需要他对大道真知的执着信念。大学生只要具备了这两种素质,大学校园里弄虚作假之风就会减弱许多。在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方面,庄子批判那种虚伪的、不平等的仁义道德, 而对真正勇于担当天下苦难的仁人志士他不仅持敬佩的态度, 还极力倡导“大仁”, 提倡人人生而平等。道家注重强调自然与真诚,因此庄子主张人应该从心所欲地行善,而不是为了荣誉和回报虚情假意地做好事。大学生应注重内在德性修养,把行善内化为本性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际交往也是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容易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放大化,进而影响生活心态和处事态度。庄子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可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概括,朋友本是互相温暖和增添人生乐趣的,如果过于苛求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趋向成熟但仍不够成熟阶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会陷入迷茫,不知所措,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庄子眼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随心、随性。大学生在和不同的人交往时,往往倾向于从现实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必须和某人搞好关系,这样以后的路也许会容易一些,实则不然。与每个人都相处融洽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不必为了某种目的而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心意而使自己勉强维持与某人的关系。庄子认为,最难得的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忘于江湖”,意思就是在一起时大家患难与共、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到了分开的时候,也应该达观地看待离别,潇洒地相忘,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当我们的人生轨迹与他人相遇,就是一种缘分,但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再需要对方,或者人生轨迹再也没有交集,我们就应该洒脱地互相祝福,然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人生。如果为了人际关系劳神伤心,就太没有必要了。智者的出众之处往往在于“看透”,看透之后,就可以一笑了之。个别大学生在面对感情问题时不能自控,一失恋便万念俱灰,不仅对事情本身没有好处,还容易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成功。不妨试一试庄子的“相忘于江湖”,用一种睿智的豁达去告别所有的过去,怀着憧憬和期待好好度过以后的人生。

5.3坚持自我,明确人生价值

千百年来,我们国家深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读书人往往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并将此作为衡量人生成败的主要标

准,但庄子以超越世俗的睿智眼光看到,一旦将这些“物”作为崇拜的对象,“物”就会对人产生一种负作用,就会成为一种束缚,使人陷入迷茫和不安,终生为“物”所役,无法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处在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必然面临诸多选择,在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下,既容易陷入迷茫,在关键时刻徘徊不前,同时也容易被不良的思想侵蚀,甚至误入歧途。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大学生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是庄子对理想人生价值的概括和总结,“三无”体现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超越自我的至高境界,同时又是一种与自然相融、与天地和谐的简单人生。人生价值重在坚持自我,但丁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就是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洒脱,做自己想做的事,庄子的“逍遥”也是如此,告诉我们应该不为世俗观念而改变,不因外物而迷失心性。“三无”中,最根本的是“无己”,并不是说抛弃自我,没有自我,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己”,是心灵无遮无碍、朴素本真的状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坚持自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每个人都向往成功,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颠沛流离,但人不应忘记最初的自己,也不应放弃原本的纯真与善良。我们大学生在为前程奔波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6.结论

庄子的逍遥思想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然的人生追求,表现在人生观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逍遥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首先,庄子热烈地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精神上的自由,排斥外界的一切诱惑,不被世俗羁绊,不被枷锁束缚。其次,逍遥思想中包含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不论身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潇洒自如。懂得取舍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舍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放弃本不属于自己是东西,才能洒脱地面对一切。最后,庄子的逍遥思想还解答了如何度过人生、怎样使人生变得有意义的问题,告诉我们要坚持内心的自我,并努力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虽然庄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过千年,但在当代对我们大学生仍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庄子的逍遥思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超越进步中实现的,人生不应该以追求个人私利为唯一目的。当代大学生由于正处在学习进步阶段,各种善恶评判标准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很容易因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变得狭隘和迷茫,庄子的逍遥思想提醒大学生应该追求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不要受外界诱惑的羁绊,在正当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提高自

己的内在修养,要行“大善”,做一个对社会有利的人。同时,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面对挫折时不要意志消沉,要把眼光放长远,不为生活琐事而烦忧,平和愉悦地度过人生。总之,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形成方面的指导价值,将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转化为现实中的实际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奋斗,论文终于完成了,这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一个缩影,是我们毕业前最重要的事情。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指导,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从去年论文的选题、开题到今年论文主体部分的完成,张老师的指导一直陪伴着我,他以对工作始终一丝不苟的的态度帮助我理清思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题,并帮助我不断地修改框架,使文章更加符合逻辑。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张老师更是一次次地为我检查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我将这篇论文不断地完善。我非常感谢张老师,感谢他这半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要感谢四年以来所有的任课老师,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浇灌了今天的我,没有这些老师日积月累的辛勤教导,我就不会具有完成这篇论文的能力。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曾遇到很多问题,如格式和排版、查阅资料等,是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帮助我一一解决,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在此感谢每一位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老子_庄子人生哲学的新启示

2013.2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道家虽然没有像儒家那样占据主导地位,但它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与儒家既相对待又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一面,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营养。在当代中国向现代化迅速迈进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急剧变化,人们需要恰当地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具备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应对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心理冲击。道家人生哲学所具有的自然主义、自由精神,其返朴归真、与道为一的人生理想,其关注心灵、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其对生命的弹性与韧性的追求,都可以为今人提供可贵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哲学: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可以称为老学。老子最先确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本体论和宇宙论,“道论”也成为此后全部道家哲学的理论基础。(一)天道自然与人道无为 “道”也称“天道”,它既是自然世界的本体,又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同时,“道”也是人生价值的根据,回归大道、与道为一,是道家人生哲学的终极目标。首先,本体论意义上的道,是超越于万物之上的宇宙统一性,是万物之总原理,“道者,万物之奥”。因此,“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无形无 象,是“无”;它又难以用经验去感知、用语言去界说,是“无名”,它“玄之又玄”,乃“众妙之门”。其次,作为宇宙演化论意义上的“道”,是万物之所由出者,孕育和生养出宇宙万物,故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它作为普遍规律蕴含在万物 老子、庄子人生哲学的新启示 文/王志捷 摘要: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在历史上与儒家互动互补,两家学说都为中国人提供了 安身立命之道。道家人生哲学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精神,其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脱俗超迈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可为人们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精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参考与启示,为当代人修养心性、调整态度、健全生命提供丰富的智慧。 关键词:道家;老子;庄子;人生哲学;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3)02-0112-05 之中,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再次,道的最基本特征是“无为”,即“道法自然”,使万物能够按照 自己的本性去发展,从而成全了万物,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人生哲学主张,人道应该效法天道并符合天道的性质,以“无为”为本,“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不过,与天道的完全自然无为不同, 人道的无为“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 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1] 也就是说, 人应当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自然的范围之内。如果人的作为有利于万物按照其天性去发展,就是“自然”的、“无为”的;如果违背自然、妄自作为以致造成破坏,就是 “人为”的、“有为”的。所以,得道的圣人应 当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二)人生追求——返朴归真 在老子那里,“道”落实到万物和人生中,可以称为“德”。或者说,个体的“德”就是从“道”那里所获得的东西。“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所以,顺任自然是真正的“德”,也即真正的“得道”。 1.理想境界:“玄同”于道。在老子看来,不作过分的人为努力,过自然而简朴的生活,就是尊道贵德;“玄同”于道,则是人顺“德”而行所达到的最 高境界,“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得道之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同”的境界实际就是不为外物所累,体悟并遵循“道法自然”的真理,通过人的直觉而达到的主客体完全融合,人与道的完全合一,是超越凡俗的境界。在老

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作者:————————————————————————————————日期: 2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 【正文】: 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 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

浅谈大学生爱情观与人生观

浅谈大学生爱情观与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而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恋爱中正确地处理自己人生观与爱情观之间的关系,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更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很多男大生说“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如此神圣。 爱情观与人生观是统一的。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爱情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从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从而把人生真正意义看作贡献,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同时,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地分析人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肩负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必须懂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确立是人的一种奋斗目标与追求。多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中华民族的座右铭,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要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更大的报复与更深远的人生观。应有更伟大的成才动机,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指出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宏伟目标。“志乎上,得乎中,志乎中,得乎下”,宏伟的目标将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巨大动力。应该树立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应该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渴望为国家和社会施展才华。大学生在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别是“对社会、集体的贡献大小”、“取得的社会声望高低”、“拥有精神财富的多少”,而不是“这个月我换了几个女朋友”、“我又认识几个漂亮妹妹”、“今天又收到多少封情书”以此为显耀,以此为大学生的恋爱目标。应当把学习与奉献社会和对集体的贡献放在了第一位,力争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材。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郜捷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史继东 [摘要]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继续发扬了道家崇尚自然法则,顺应天命,自在无为的思想。就整个社会来看,庄子的自然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不搞盲目的生产和建设。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虽然崇尚自然与逍遥,渴望安于天命的庄子哲学显得好似在逃避现实,是消极的表现,但这样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盛行的,也是大众所追求的物欲膨胀的思想形成了制衡,让人能够释怀和减轻压力,庄子“齐生死,等万物”的人生观启迪我们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成败,而是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也使我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庄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于他的寓言之中,他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喻于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让读者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探究出许多人生感悟,而后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庄子哲学思想当代意义自然哲学社会人生哲学个人 当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渐趋浮躁的社会,人类在享受了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富资源之后,能够征服自然的渴望开始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的物质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人们渴望功成名就的心理远远战胜对于悠闲自在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被激化和扩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显得越发脆弱,在种种不和谐的事件粉墨登场之后,另一种倡导人们价值观念转变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声音呼之欲出。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就为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在他流传于后世的著作《庄子》一书中,分别以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对世界之本原“道”的辩证思考,阐明了人与自然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以及人与自然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和谐共处;又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子“齐物”的哲学世界观。在具有代表性的《庄子·齐物论》一篇中,提出了“世上万物没有共同的标准”,“一切事物都应看作等同”的观点,摒弃由于种种主观原因产生的“是非争执,意气之见”[1]41,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 庄子虽然是东周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但他的生活境遇却不如一个普通人,他一生基本上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他住在狭小的巷子里,靠编草鞋勉强过活,有时甚至要向邻居借米面救急,但他即使到了饿得面黄肌瘦,只能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的地步,也绝不愿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为代价去贪求高官厚禄。这恰恰体现了他忽视功名利禄,崇尚自然逍遥的人生态度。《庄子·秋水》中记载了楚威王希望委以政事给庄子时,庄子答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1]510表明他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里爬的快活的乌龟,也不愿意做一只被供奉于庙堂之上的,死了三千年的神龟。他的思想摆脱了现世社会中一些狭隘的束缚,不被世俗所囿,启示了我们不是只有高居庙堂,荣华富贵才是值得追求的,摆脱精神的枷锁或许意味着更广阔的空间。 一、道法自然——庄子自然哲学对社会建设的意义 与以往的各家学派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观察人生的思路不同,庄子的哲学思想开始拓宽路子,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 【正文】: 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 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0130211班沈炜煜 在《逍遥游》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能容五石。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就把它砸破了。”庄子听了,说:“你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有这么大一个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啊!” 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有其自身的“大用”,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或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下面我将从变通创新、节俭环保、用人、教育以及人生观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变通创新方面 惠子固执地认为葫芦只能用来装水,而庄子大胆创新,打破了葫芦的常规用法,把以前只能用来盛水转变到可以作为腰舟来使用,合理地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古往今来,那些美名远扬的科学家、艺术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仅是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更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只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论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庄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都呈现内在的一致性。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于人之“在”。在当代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或许哲学能够慰藉一下我们的心灵。我们或许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寻找到或多或少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哲学;当代社会;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质而言,道不是人的认知对象, 而是需要用人的整个生命去直觉体悟的存在者; 换句话说, 道并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实体, 而是就存在于人自身和万事万物之中的自在者。人对这一自在者的把握不是通过理性思维, 而要凭借超理性的直觉。而怎么样才能获得这样的直觉呢?在庄子看来,第一步是“外天下”,即忘却纷繁的世俗杂务,将他们排除在心灵之外,使人的本心不要为俗物所缠绕,以便静心息虑。第二步是外物, 即忘却外在事物, 让心灵不要为外物所役使。心役于物, 则心念外驰, 不能专心自守, 容易导致本心的迷失。第三步是外生, 即忘却自己的生命。 人生而有命, 所以常常会执着生而厌恶死。但人本来和宇宙万物是一体的, 并没有生命。以庄子齐物论观之, 人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 而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人活着时恋生恶死, 死后反而会恋死恶生。1因此, 生和死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存在状态, 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需要执着生, 也不需要害怕死, 生死本为一体。由此言之, 所谓外生也就是齐死生、泯物我,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浑然一如的境界。 庄子哲学虽然注重对得道和体道境界的精神追求,但同时并不认为理想的人生是空中楼阁, 而是应该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因此, 庄子并没有将得道境界和日常生活的技艺割裂开来, 认为道就在技艺当中, 道和技艺是一体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 直觉成为沟通道和技艺的桥梁, 将人生命中的形上追求( 道) 和日用生活( 技艺) 结合在一起, 成就了一种高超而平凡的人生样态。 对比与庄子生活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有了极大的不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如今的社会依然是人与人打交道,依然是人来统治这个世界。尽管各种各样的制度、政策是那么的先进,但是人与人之间也做不到完全平等。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是保持着原始、淳朴自然的“至德之世”。庄子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我们 正在构建一个民族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为基础的。因此,“至德之世”的理想之国最终必然获得它的现实状态。 庄子也崇尚无为。无为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的。例子就不用多说了。可是庄子的无为却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庄子的无为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要在自己去努力尝试过后才能“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则是劝诫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别钻牛角尖,坦然处之。 庄子也在他的思想中描绘了理想的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在《逍遥游》篇中,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凭借天地之正道,驾御“六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 以遨游乎无穷者,是无所待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已然达到了“与造物者为偶,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的神秘境界。因超越了“我”与“非我”的区别,所以他无己。道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与道合一,故无功。他也许治理天下,但他听其自然,让每个人自由发挥其能力,因此圣人无名。庄子的“圣人”、“神人”、“真人”拥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他们成为以后道教构造神仙形象的原本。庄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自由全面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的人生观 罗建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系10-1班) 【论文摘要】 庄子的人生,追逐的是生活的理想境界以及对其的实践方法,是对精神自然状态的认知过程,从而达到超脱尘世,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世界。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文人乃至各种职业的人们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淡薄;豁达;自由;自然 引言 在中国古代,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大家,他们的思想认知对后世人们的精神追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庄子以其独到的思想见解,更给后人以启迪。他超脱自然,追求自由的豁达人生观,正是我们身处物质社会的人们应该学习的。 1、庄子的人生态度 人生为何而活,现在很多人都不禁问到这个问题。追名逐利?富贵荣华?或许在当下这个现实的无法再现实的世界里,这是最重要的;但是对庄子而言,这不是!他宁愿做水中的一条游鱼,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他宁可毕生穷困,也不沾染名利;他即使在偏僻简陋的小巷中,也不忘自己的志向,致力于对道学的研究。他以其超脱世俗的心态,潇洒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庄子·山木》中记道: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逢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上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由此可见,庄子对于自己的处境是何等的洒脱,对名利的淡薄之心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庄子的人生观,或许还可以由此看出。“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庄子在即将去世的时候对弟子所说的话,试问当世之中还有何人可以有如此气概。庄子所追逐的人生,是精神世界的享受,有着超越世俗的思想认知。在他看来,生与死的界限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因为那是自然之规律。既然终究要发生,又何必苦苦逃避,当死亡来临,只需一笑而过而已。 2、对自由的追求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之所以会有诸多苦恼,就是因为受制于各种限制,不是一种真正的自由状态。人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就要学会超越那些禁制,达到“无待”境界;然后还要放下自己的主体意识,升入到“无己”之境。 很明显,庄子所说的这种自由状态是绝对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可庄子在《天下》中这样记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可见,庄子追求的乃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许多不可能实现的梦,但是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们却可以实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我们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王文臣 【摘要】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独特的奠基人,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颗永久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和无价瑰宝.。庄子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游”的人生最高境界。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其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对历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制约和束缚。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所要诠释的思想同样值得我们现代人去领悟。 【关键词】超脱;豁达;绝对自由

一、从“有待”达“无待”而“逍遥游”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庄子哲学思想的主线,意味深远。它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以楚国神庙中供奉的神龟为例说,龟宁可活着,曳尾于涂泥之中,也不愿意死而藏于庙堂之上。富贵不能使人全生,反而会成为人生的枷锁。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便有了绝对的自由。 “逍遥”一词,在《庄子》中总共出现三十六次,如“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游逍遥之虚”,“逍遥无为也”(《天运》),“逍遥乎无业之业”(《达生》),“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等。关于“逍遥游”的解释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了无牵挂。“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此外,《楚辞》、《离骚》、《礼记》等都提到过“逍遥”一词,这些所谓“逍遥”都是安然自得之意,且多与形体的怅然徘徊相关。而《庄子》中的“逍遥”不是拘泥于形体的逍遥飘摇,而主要是喻心态的逍遥自得。如“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纯粹的心态释之逍遥,这是庄子所使用逍遥的独特之处,庄子的逍遥有现在一些精神自由学说的

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实验学院 0936007班李镇明学号:6093320714 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 摘要:庄子的思想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只有虚无和消极避世。庄子的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作为一个文学家,庄子对后世的审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哲学家,庄子的理念中有很多的为人、处事的学问,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和心态调节都有启示;作为一个思想家,庄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的自然本位的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环保意识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思想;意义;文学;处事;现实 正文:庄子的思想历来都有很多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庄子思想是避世的、消极的,不愿直面现实的。另一种立场是庄子是很强悍的思想,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非方法,庄子思想是以避世的心态来入世。庄子把人的思维调整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来审视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各种纷争,庄子的这种境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因而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1.对后世审美标准的影响 庄子的文学思想影响了后世审美观,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庄子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认为“道”,即自然规律无处不在,提倡尊重道,追求“应之自然”的艺术本色美,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所以庄子的文学思想提倡自然美,本色美,他主张“无为”,反对人为的雕琢造作。他提出音乐应该如“天籁”、“天乐”,绘画应该如“解衣般礡”,文学应该“言不尽意”。人如果在精神上达到和“道”合一的境界,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么可以说进入了逍遥之境界,而这也是文学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远眺古代,魏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就深受其影响,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文学理论批评之中。钟嵘在《诗品》中品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其衡量优劣的标准亦在于是否符合自然之美。最初的源头就是庄子的思想。他坚决反对堆砌典故,“文章殆同书抄”的倾向,认为“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借由直寻”,明确提出“自然英旨”的审美原则。 时至近代,五四时期“性灵”文学倡导者林语堂也指出:“在文学上主张发挥个性,向来称之为性灵,性灵即个性也。大抵主张自抒胸臆,发挥己见,有真喜,有真恶,有奇嗜,有奇忌,悉数出之,即使瑕瑜并见,亦所不顾;即使为世俗所笑,亦所不顾;即使触犯先哲,亦所不顾。”在他看来,作文亦如做人,不能为世俗的条条框框所限定,听凭内心的自然之声,依托自我“性灵”,书写自然本真的情感。 而在当今,庄子的这种审美观依然对我们产生着影响。纵然人们追求个性鲜明,追求另类,追求独一无二,但大众的审美观依然受着庄子审美观的影响。最优美的音乐依然是那种褪去了浮华造作的纯真的音乐,最逼真的图画依然是那种最能展示自然美的图画,最富有感情的文字依然是那种最朴实无华但融入了真情实干的文字。庄子的思想,穿越时空,发挥着他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沟通、创新,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合适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不同的人生意义。成就人生,除了受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 其实,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于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就在这种客观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再是,人们通过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逐渐地认识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而且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然,人生观都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世界观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被世界观所决定的,总而言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又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会随之变化。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来指引,那么我们就得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列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实践中起很大的作用。人生目的一定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同样,也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可见,人生目的可以看作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当然,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自觉的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单有人生目的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正确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与重要内容,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需要务实,需要乐观,需要进取,所以,我们就必须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不断丰富我们人生的意义。 确定了人生目的与态度,我们就要来认识人生价值了。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作为处理生活中的一系列的矛盾,总会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但是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的思想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留下来的瑰宝,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着道家的忘自我、轻名利、达到真正逍遥的人生观,是一种以出世的精神生活于现实世界的人生观。 (一)正视“有待”和“积厚”的人生观 有待是指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鹏徙于南冥,扶摇而上九万里,因其要等海动而生风,才能水击三千里,达其目的,所以大鹏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要借大鹏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只要有所凭借就不能达到无所依赖,要放下有待追求无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认为,不是外物的客观条件和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要以一种心灵无待的心态去生活,心自由了,那么自己的世界也就自由了,就可以做一个随时起飞的大鹏了。 积厚的人生观是在“有待”背后隐藏着的,逍遥游在提倡无待的同时也在阐述另一种思想,借有待而飞的前提是已积厚,不然即便已有所待,仍无法达到目的。例如,在很少的水上放一个杯子就会黏住,放一片小草的叶子则能当做小船在上面漂浮是因其水薄。鲲化鹏能在北海上飞翔是因其水厚,这两个寓言故事都阐释了积厚的思想。想要将大如鲲之志存于心中就必须积厚,也就是说只有具大因、居大处,才能证大果翔大路。一个人要不断地追求学识的丰富,底蕴的增长。 (二)要摆脱功名利禄而“游”的人生观 《秋水》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在濮水垂钓,楚王使大夫两

人来请庄子,庄子持杆不顾,告诉二人“我只愿做快乐的在泥水中摆尾的龟,而不愿做被贡于高堂的龟。”庄子把功名利禄看作是对“游”的限制。“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求于功,有道学问的圣人无意于名。如藐姑神人利泽遐敷,年丰物阜,而不见其功。如唐尧那样荡荡乎有极大的功劳而民无能名焉。泯大功、隐大名是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将做那些能够为别人、社会谋福利的事情当做是生命本来应该有的一部分,而不是获得名利的工具。呈现出轻名贱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游大道——顺其自然的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才是真正的逍遥,这里展现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人生免不了有阻碍、挫折、得到和失去,太过看重这些就会有欲望,列子御风而行是因其想要日行千里,因而有待于方术,把自然变化,世事变迁都视为自然而然的事,随着它的变化而生存,才是人真正应拥有的人生态度。 (四)“忘大我”的人生观 “无己”是逍遥游中的人生观的最高境界,很多人简单的把“忘大我”理解为消极的出世的人生观,本文更倾向其积极性。从大的方面说,有“我”是无法“泯大功,隐大名”的直接原因,无法忘我因而有所追求,也就有了功名利禄,悲欢喜丧的心态,忘记小我是升华到大我的根本途径,这是一种伟人的心态,把自己融入到世界之中,我即世界,世界即我,从而把为世界上的一切人、事服务当做自己本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道家的核心概念 庄子思想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他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不一定合拍。古代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个启发,但不是主导的。 道的概念,是关于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内在法则的意思。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设定。这是人类无法认识亦无法证明的东西。(举例:我以前读到过的新闻报道,是说一个德国的天文学家天天看天象,但是跳楼自杀了。因为他天天看天象的缘故,所以感觉人类自身是渺小的不可思议的。据我看书得知:在银河系中类似于太阳星系一般大的星系总共约有1千亿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有2千亿。两者相乘可得宇宙中大概有200万亿个太阳。地球的体积和太阳是无法比拟的。(一)道的三大特点: 我们应如何在宏大的世界中寻找到事物的本源。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学说中提到上帝的概念时指出:任何科学手段都不能证明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所以上帝是不能用逻辑去推定的。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一共三种,科学、逻辑和经验。上帝是三者之外的存在。上帝其实只是人类的必要设定。我们只能这样设定:万物必须归于一。若万物不统一,只是单独的毫不相干的存在,则世界将是一片碎片。就人类的思维来说,从多神教转到一神教,其实它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一神教中很清晰的表达了“万物统一于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多神教中,神是一种经验的事物和表达。一神论是世界归于一元的设定。虽然一神论是如此的古老,但是它依然十分强大,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即万物归源于一的思想。 A道的原初性特点 道德的概念和上帝的概念十分近似。道德概念是世界的本源和法则。老庄哲学仅仅是一个设定,它既不是发现也不是证明。道,是先于一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存在。从第一种理论的角度讲,世界是没有开始的。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和上帝创世的理论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冲突。但宇宙大爆炸是有一个开始的。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动力是来自于上帝的()。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讲,宇宙是没有开始的。它不能与神的理论相结合,所以是不能为教廷所承认的。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有开始。这是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最终无法解释的东西。人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宇宙是有开始的这一理念。比如说,关于宇宙大爆炸起源于“元物质”。“元物质”的特点就是质量非常大但体积接近于无。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描述方式。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的方法其实与神学非常相似。关于这个理论,霍金说:“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所以在大爆炸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上帝以前世界是什么,是没有答案的。 B道的独一无二的的特点 人类的很多伟大智慧其实很简单。所以世界的本源必然存在一个设定,必然存在一个原初的图设。道和上帝都只是建立世界图设原初的原点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的元物质。在描述世界产生的元物质时,世界所表现的特点就是“一”。上帝是开始,上帝也是一切;道是开始,道也是一切。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阐述“一”内涵。如: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角度。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另外一个对等物的存在。简而言之,若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一个对等物的话,道就不能成为世界的唯一的本源了。比如神学中的最高

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目录 (一 )关于人的自由之说 1、自由之解 (2) 2、庄子自由思想的成因分析 (2) (二)庄子个人自由思想具体分析 1、庄子个人思想之具体分析 (4) (1)个人与自然界 (4) (2)个人与社会 (5) (3)个人与他人 (6) (4)个人与自我 (6) 2、个人自由思想的实现 (8) (三)个人自由思想的价值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1、积极意义 (8) (1)人欲贪纵不自由 (8) (2)生死豁达是自由 (8) (3)人生自由须平等 (9) (4)环境和谐更自由 (10) 2、消极意义 (10) (1)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10) (2)对社会的彻底否定 (11) (四)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1

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董丽娟 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 指导老师:谷生然 摘要:庄子思想的核心就是追求生命的自由,本着对庄子思想的理解,我把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从四个角度加以分析,并且联系现代社会剖析个人自由思想的现实意义。肯定庄子自由思想的历史地位,从而更加说明了中国文化之根早已孕育了个人自由思想。 关键字:个人;自由思想;庄子 Zhuangzi's Personal Freedom of Thought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Dongliju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2008 Instructor:Gushengran Abstract:the core of zhuang zi thought is the pursuit of life free, in line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zhuangzi thoughts, I put the zhuangzi thoughts of individual freedom from four Angle to analyze, and modern social contact analysis personal freedom of though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Suring zhuangzi's freedom of thought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thereby more that the Chinese cultural roots have bred the personal freedom thought. Key words: personal Free thought Zhuang zi 现读完《庄子》一书的七篇文章,也就是《庄子》的内篇,内篇依据各篇意旨命题,思想、文风比较统一,学者们多认为是庄周自己所著。从《庄子》内篇中我感受到了庄子追求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生活,当然这是与当时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这种生活态度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中国,自由思想命途多舛,甚至很多学者们认为中国缺少自由思想。比如,李泽厚认为中国“个人自由的经验传统并不存在”,更主张“不需要硬从中国传统寻找资源和依据”;又如任剑涛也认为“中国古典文化里,差不多完全匮乏自由理念”。其实从老庄思想中,不乏可以看到自由思想的迹象,由此,我觉得研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启示 (1)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启示 重庆大学 翻阅庄子原著及对庄子的研究文本过后,对庄子的人生观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庄子众多的故事中对现实的剖析、对矛盾的逃避、对人性的解说中,庄子的人生观展现地淋漓尽致。具体来说,可分为三大方面。第一:对现实社会和人自身关系的认识、看法;第二:对所认识到的现实的解决办法;第三:在解决中的人生态度。而从这三个方面中所反应出的人生观在现代社会中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对现实社会和人自身关系的认识、看法上,庄子看到的多是现实的阴暗面。在《齐物论》中庄子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庄子的眼中,社会是充满心机的,与大道相合的言论就盛气凌人。人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总是步步为营。而后“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的描述更是道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感受,充满着对现实的无奈之慨。这种思想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在《人世间》中对螳螂挡车的描述中“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表面写螳螂挡车,不自量力,实则以螳螂喻人,以车喻社会。他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就属于“消极社会论者“很多人往往借助庄子的这种思想诋毁社会,消极处世,甚至逃避现实。的确,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公平,存在贪污腐

败。时下流行语“我爸是李刚”确实反映出了现实的问题。但是这些人只看到阴暗面,虽然与庄子有相似的消极社会观点,但在解决办法上却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社会中,消极主义者往往采取发表消极言论、作出过激行为(如杀人、抢劫等)、逃避现实甚至导致精神错乱等方法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 庄子认为人是不能和现实社会相抗衡的,所以在不能改变现实社会的情况下,庄子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这也就是庄子人生观的第二个方面,也是他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就是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超越。庄子文章中“足性而乐”“恬静淡泊”"顺物随时" "逍遥自适" "去欲而安" 的思想俯拾皆是。与一般人抱怨社会不同的是,庄子着重于改变自身。现实社会并不能完美无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应社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他崇尚自然,逍遥于尘世之外的写照。“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虚名如浮云,变幻无常,辛弃疾根本无法把握。庄子选择"去欲而安" 所以逍遥自在。现代社会中,追名逐利依旧是主流,但是人往往活的很辛苦,何不放下贪欲,顺其自然,这是庄子的淡泊人生观。《逍遥游》告诉我们不管多么善于筑巢的鸟儿,也只能占据一根树枝筑巢:鼹鼠在河边喝水,撑死也只能喝一肚子水,又能够有多少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何等气魄!但仍然贪欲不减。落得个死后不得安宁,身体腐烂,要靠咸鱼味道来掩盖尸臭的下场。辛弃疾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一个“名" 字,葬送了多少人。而当你参悟透彻过后,生活自是一番截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 ——读《庄子》有感 庄子是个非凡的思想家——他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富有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他妙解生死、漫画人生的旷达与幽默,让一代代的中国人倾心。 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拯救人心,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在庄子看来,“事之变,命之行”自有其客观必然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庄子不信上帝,不信鬼神,也不寄希望于明主圣主,不相信“英雄创造历史”,他唯一崇拜的就是哲人。哲人,在晚周时代被称为“士”,即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手里拿着通向真理殿堂的钥匙,然而它不能决定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庄子看得很清楚,他不仅看清了自己的时代,而且也看清了身后几千年的时代。所以,庄子未曾赋予“圣人”,“至人”以重大的历史使命。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庄子·人间世》庄子奢望这种解脱也仅限于从天刑中解脱。他对社会的看法是悲观的,甚至是敌视的。这是对现实的否定,对过去的眷恋,也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庄子认为,自从有亲疏、贵贱、富贵、穷达的差别以来,人性就被扭曲了,所以他眷恋上古时代,向往未来“至仁”、“至贵”、“至富”、“至愿”的大同社会。无论对奴隶主的统治,还是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如果说他的思想不自觉地打上了阶级的印记,那也只能是士阶级的关于社会理想的印记。 庄子这样的“士”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知识是他们唯一固定的资本。春秋战国时期,专门从事精神建筑的士阶层已经彻底从统治层分离出来,丧失了对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这种分离使得士阶层具有了独立的品格,但也被投进了心物二元分裂的深渊。士阶层有独立的品格,却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致于不得不依附于物质贵族求生存。他们自视极高,却又不能像君主那样一言定天下,所以又不免有一种失落感。庄子对社会的态度,便是既轻蔑又失望,他的人生哲学所反应的,已是丧失了物质领地而拥有文化的士君子的心态。他的人生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正是士阶层在乱世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求生存的哲学。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历史的兴衰荣辱不决定于知识分子的存在,圣人可以营运而成。如果生不逢时,不幸遇上“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乱世,就只能求生存。但庄子傲睨权贵,悻直有余而游刃不足,这便决定了他“非遭时”而被当权者冷落,只有去做避世君子。 庄子的入世思想同他寻求个人解脱的人生哲学是相一致的,这与凭借“士”的身份沽名钓誉之徒不同。的确,庄子对政治心灰意冷,也厌恶官场上的众生相。《庄子·列御寇》载:“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栖牛乎?在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为统治者做“内圣”,而无“外圣”,是救不了人世间的。其实,隐士也不可能与社会完全隔绝,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没有所谓“世外桃源”,庄子也不可能离开社会谈纯粹的个人解脱。庄子避世,是避官场,不是避人。《山木》载,庄子曰:“且吾闻诸天子曰:‘入其俗,从其令。’”可见,庄子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味。《人间世》云:“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从俗”。“乐其俗,安其居。”道家圣人不过身在世俗,游心天地罢了。 《人间世》又云:“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二,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庄子不反对“爱亲”、“事君”,但认为应该顺情行事,不受个人喜怒哀乐驱使。从俗是“顺物”的社会表现,正像“顺物”是不得意的一样,从俗也是不得已的事。像惠施那样为人臣子,便只好从俗,顺从君臣之义。如果你不愿这么做,那就只有“喻牛辞相”,去做一个普通百姓。但无论从俗还是避世,庄周都劝众人不要有所作为。“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在乱世中能求全生,尽天年,已经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